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017·四川南充)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2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6分,每小题1分)
(1)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信:
(2)将军宜枉驾顾之顾:
(3)孤不度德量力度:
(4)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用:
(5)其谁可而为之为:
(6)平公曰:“善。”遂用之遂:
【答案】(1)确实(2)拜访(3)推测,估计(4)因此(5)担任,做(6)于是,就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的实词解释,也是文言文题目中最简单的一部分,所有内容回归课本知识。这种题一要平时熟记课本中的注释,二要解题时注意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对于课本上的注释一定要灵活记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等特殊词义一定要烂熟于心,考试时才能准确无误。对于课外的词语解释可以联系课本上该词语的解释,然后联系上下文内容不难得出答案。如(1)句中的“信然”是“确实这样”的意思,所以“信”解释为“确实”;(2)句中的“顾”是“拜访”的意思;(3)句中的“度”是“推测、估计”的意思;(4)句中的“用”意思较为特殊,课本上解释为“因此”的意思;(5)句中的“为”用在句中,是动词“担任”的意思;(6)句中的“遂”字在文言文中一般是“于是,就”的意思,表示顺接。
2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2分)
(2)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
【答案】(1)(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2)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不但要注意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字字落实,如(1)句中的“比”是“自比”的意思,“许”是“赞同,同意”的意思。(2)句中的“论”是名词,意思是“话语,言论”,“仇”是“仇人”的意思,翻译时要注意。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完整,还要把握特殊句式,这一些往往是得分点。
如(1)句要注意把省略的主语添加完整,“时人莫之许也”属于倒装句翻译时要翻译成“当时人们不承认这件事”。(2)句中的“善哉,祁黄羊之论也!”也是倒装句,翻译时要把“祁黄羊之论”放在“善哉”的前面,这样意思才通顺。
23.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刘备和晋平公在选贤任能上的异同。(2分)同:
异:
【答案】同:都信任、重用人才。(1分)
异:刘备更渴求得到人才,更礼贤下士;晋平公更知人善任。(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两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主要分析刘备和晋平公在选贤任能上的异同。回答时首先答出他们的共同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地方。甲文中的刘备礼贤下士非常出名,他对诸葛亮信任有加,爱才心切,曾三顾茅庐,问天下大计,对人才十分渴求。乙文中的晋平公十分重视人才,每次都询问祁黄羊,祁黄羊推荐的两个人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这说明晋平公知人善任,重视人才。
【乙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长官,谁适合担任”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补这个缺)。”平公说:“解狐不是你是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
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二、(2017·浙江绍兴)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周顗①奔琅邪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事对泣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周顗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释】①周顗:西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桓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西晋大臣。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见睿微弱,谓.曰(2)因相视流涕.
(3)王导愀然变色.曰(4)众皆收泪谢.之
【答案】(1)对……说,告诉(2)眼泪(3)脸色,表情(4)道歉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此题加点的词主要是实词,可以回归到课本,回想课本中是否有类似词语,有几种意思,然后把意思带入到该句中,看意思能否通顺、合理即可。如(1)句“谓”在课本《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中出现过,是“对……说”的意思。(2)句中的“涕”在文言中是“眼泪”的意思,在本句中同样有“眼泪”的意思;(3)句中的“色”是“脸色”的意思,(4)句中的“谢”在课本《唐雎不辱使命》中出现时是“道歉”的意思,这本句中也有该意。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要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准确解释其意思。
14.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要先理解例句中给出词语的意思,然后逐一辨析选项中加点字词的含义,然后找出相同即可。例句中的“之”是代词。A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B项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C项中的“之”是实意动词“去,往,到”的意思;D项中的“之”是代词,所以答案选D。
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答案】风景没有差别, (只是)太阳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这道题是从原文中挑选出来的句子,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直译能力。因此,翻译时要通读全文,掌握语境,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要求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注意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如句中的“殊”是“特殊,不同”的意思,“异”是“区别”的意思。
16.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3分)
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
【答案】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