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细菌(1)
呼吸道感染细菌
01
只有2-3%发病 可为各种钝挫型 多见于儿童 病后免疫力较强,一般不会患第2次 致病因素:主要是内毒素
02
小结:
*
PART 01
第三节 肺炎球菌 (Pneumococcus)
一、生物学性状
*
01
02
形态与染色:
G+,呈双排列,矛尖状,矛尖向外,宽 端相对,有毒株有荚膜,人工培养后消 失。
*
*
第5章 呼吸道传播的细菌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M.tuberculosis)
通称结核杆菌
01
是引起人、动物结核的病原菌
02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03
近些年发病率不断增加
04
原因为爱滋病的蔓延
05
一、生物学性状
*
形态:菌体细长、微弯
01
G染色—G+杆菌
蛋白质:
*
1
有Ag性→产生抗体
2
(但对机体无保护作用)
3
结核杆菌具有多种蛋白成分,
4
其中主要是结核菌素
5
结核菌素与腊质D结合后→诱发机体产生Ⅳ型超敏反应→形成结核结节
*
三、传播途径与所致疾病
传播途径
*
多种途径:
呼吸道—肺结核—最常见
胃肠道—肠结核
接触—皮肤结核
血行传播—粟粒性结核,如脑、肾、胃、L结核等
1
预后:
2
病灶易于局限(因成年人一般有一
3
定免疫力)
4
抵抗力强:渗出性病变→吸收—痊愈增生性病变→纤维化—痊愈
5
抵抗力弱:出现干酪样坏死破溃→病
呼吸道感染感染常见微生物(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内容
1、概念
2、病因和发病机理:结核杆菌、流行 环节、人体反应性。
3、结核病演变过程及常见临床类型 4、临床表现 5、辅助检查: 6、诊断: 7、鉴别诊断: 8.治疗:抗结核药物、化疗原则
呼吸道感染细菌
• 经呼吸道传播引起呼吸系统或呼吸系统以外症状 的细菌。
❖ 想一想:已经学习的细菌中有哪些可以通过呼吸 道传播?
❖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除前面所学细菌外 • 分枝杆菌属——结核分枝杆菌 • 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 • 军团菌属 —— 嗜肺军团菌 • 鲍特菌属 —— 百日咳杆菌 • 嗜血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
(4) 结核菌素试验用途
◆筛选BCG接种对象; ◆检测BCG免疫效果; ◆辅助结核病的诊断; ◆测定机体的细胞免疫; ◆流行病学调查。
四. 微生物学检查法
1. 标本采集 2. 直接涂片镜检 3. 分离培养 4. 动物试验 5. 快速诊断
五.防治原则
预防
◆控制传染源——及时发 现和治疗结核病人;
◆提高对MTB的抵抗力— —接种BCG
见菌落生长
菌落特点: 呈颗粒、结节或花菜状,乳白色或 米黄色,不透明,表面粗糙
3. 抵抗力强 “四怕”
◆ 对乙醇敏感——在70%乙醇中2min死亡 ◆ 对湿热敏感——62~630C 15min杀死(巴氏消毒) ◆ 对紫外线敏感 ◆ 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环丝氨酸、乙胺丁醇、卡那霉
素、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痨药物敏感,但长期用药容易出现耐 药性
病后、隐性感染及预接种均可获得免疫力。 新生儿通过胎盘可由母体得到抗毒素。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可以是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及其相关信息。
1. 病毒病毒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呼吸道,引起咳嗽、打喷嚏、喉咙痛、流鼻涕等症状。
2. 细菌细菌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常见的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
这些细菌往往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引起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3. 真菌呼吸道感染中的真菌病原体相对较少见,但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会更常见。
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等。
这些真菌可通过空气中的孢子感染人体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症状。
4. 寄生虫寄生虫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对较少,但在某些地区和特定人群中仍可发生。
例如,血吸虫通过染上寄生虫卵的水源传播,可导致肺吸虫病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5. 其他病原体除了上述主要的病原微生物外,呼吸道感染还可以由其他病原体引起,如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
这些微生物往往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引起类似感冒的症状。
综上所述,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了解这些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
通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飞沫等方法,我们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保持健康的呼吸系统。
呼吸道感染细菌1
致病性和免疫性
结核杆菌无侵袭性酶,不产生内、外 毒素,其致病性主要由于
细菌繁殖引起炎症 菌体成分 代谢产物毒性作用 抗体对菌体成分产生免疫病理损伤
致病物质
脂质(lipid)
分枝菌酸(mycolic acid) 索状因子(cord factor) 磷脂(phosphatide) 蜡质D(wax-D) 硫酸脑苷酯(sulfatide)
麻风病的病原菌
慢性传染病
世界各地均有报道
主要分布在亚、非和拉丁美洲
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弯曲 无芽胞,无荚膜,无
鞭毛 抗酸染色阳性 典型的胞内寄生菌
-泡沫细胞/麻风细胞
培养特性
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 抗酸特性 动物模型:犰狳
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潜伏期 发病慢、病程长 麻风种类
瘤型 结核样型 界线类 未定类
致病性
人 直接接触或由飞沫传播 一般是2~5年
麻风两型两类相互间的关系图
防治原则
特异的预防
尚无有效的菌苗
早期发现、早治疗 目前多采用二三种药联合治疗
氨苯砜(dapsone,DDS)
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白喉棒状杆菌(C.dephtheriae)
抗酸染色阳性
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 生长缓慢 营养要求高
-常用罗氏固体培养基
抵抗力
抗干燥 抗酸碱 抗染料 对酒精、湿热及紫外线敏感 对抗结核药物敏感
变异性
形态、菌落、毒力及耐药性均可变异 卡介苗(Bacilli Calmette-Guèrin,
BCG) 结核分枝杆菌易发生耐药
假白喉棒状杆菌
( C.pseudodiphtheriticum)
溃疡棒状杆菌(C.ulcerans) 阴道棒状杆菌(C.vaginale) 痤疮棒状杆菌(C.acnes)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1)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1)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近年来,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不断增加,给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确保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快速、准确、可靠的检测和诊断,制定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将有助于提高检验水平和工作效率,本文将针对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一、检验前准备1. 确定样本种类:本次检验需使用的下呼吸道标本种类有:痰、咽拭子或喉拭子等。
2. 样本采集: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样本采集,采集时要求患者咳嗽并咳出深部痰液,若患者不配合,则可采用吸痰管等工具进行痰液采集。
同时也可以采用喉拭子或者咽拭子进行标本采集。
3. 样本处理:对采集的样本,应及时送到检验室进行处理,加工前需要做出相应的标签,记录样本采集时间、采集标本证号、病人基本信息等。
二、操作流程1. 样本处理(a) 痰液标本处理方法:对于痰液标本,先进行分液处理,即分离痰液中的黏液、脓液、红细胞和有机杂质等。
然后以0.9%氯化钠溶液洗涤一次,摇匀后进行离心(5000r/min,10min)。
(b) 咽拭子或喉拭子标本处理:将采集的咽拭子或喉拭子样本转移到含有0.9%氯化钠溶液的离心管中,然后离心(5000r/min,5min),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下一步检验。
2. 检测**(a) 涂片制备:将上述处理后的纯化液采用无菌钢丝圈或无菌载玻片刷取标本并均匀涂在两张干净的干燥擅菌片上,干燥后送至乙醇固定。
(b) 染色:采用Gram染色方法进行染色,首先用碘酒凝固后,将菌片在床头火上迅速脱色,用80%乙酸洗去多余的碘酒和颜料,再冲洗水清洗,细心观察染色质量,必要时要反复染色。
(c) 细菌形态观察:观察染色后菌的形态。
非典型革兰氏染色细胞如需观察需通过进一步检验的手段,如选择恰当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等。
(d) 培养:将涂片标本在含有相应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观察菌落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以进行分类鉴定。
常用的培养基及相应的菌种分类可参见《常用细菌分类鉴定表》。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常见病原体概述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常见病原体概述呼吸道感染是指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这些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或真菌等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或直接接触而引起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疾病,会导致咳嗽、打喷嚏、喉咙痛、发热等症状,并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1. 细菌病原体细菌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其中最常见的是以下几种:(1)肺炎链球菌:是引起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可导致高热、咳嗽、胸痛等症状。
(2)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流感样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和鼻塞等。
(3)百日咳杆菌:引起百日咳的病原体,症状为持续咳嗽、呼吸困难和痉挛性咳嗽等。
2. 病毒病原体病毒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以下是常见的病毒病原体:(1)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的主要病原体,症状包括高热、喉咙痛、咳嗽、鼻塞等。
(2)冠状病毒:包括SARS-CoV、MERS-CoV等,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临床症状严重,可导致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3)腺病毒: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常见症状为喉咙痛、咳嗽和鼻塞等。
3. 真菌病原体相对于细菌和病毒,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较为罕见。
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包括:(1)念珠菌属:引起口腔念珠菌病和喉念珠菌病的常见病原体。
(2)曲霉菌:引起曲霉菌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综上所述,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对于不同的病原体,预防和治疗策略也不尽相同。
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方法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保持室内通风等。
在感染时,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加强免疫力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定期接种疫苗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来提高免疫力。
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了解不同的病原体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
呼吸道感染 PPT课件
第一节呼吸道感染一、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二、急性细支气管炎三、肺炎(Pneumonia)(一)细菌性肺炎1.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的累及肺大叶的大部或全部,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肺炎球菌,少见的有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诱因:受寒、感冒、过度疲劳、慢性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等◆发病机制:肺炎球菌引起致敏,机体发生变反应性炎。
血管扩张,通透性↑→浆液、纤维素渗出病理变化:(1)充血水肿期:第1-2天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大量浆液渗出,少数RBC、WBC (2)红色肝样变期:第3-4天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大量RBC渗出,少数WBC、纤维素(3)灰色肝样变期:第5-6天大量纤维素、中性粒细胞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4)溶解消散期:一周后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溶解酶→纤维素溶解、病原体被吞噬溶解大叶性肺炎(红色肝变期)大叶性肺炎(红色肝变期)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并发症(1) 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纤维素性渗出物因嗜中性粒细胞渗出少,溶蛋白酶不足→肺泡内纤维素性渗出物不能完全分解吸收消散→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 呈褐色肉样纤维组织大叶性肺炎(肉质变)(2)化脓性胸膜炎及脓胸(3)肺脓肿(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5)感染性休克2.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渗出性炎症,绝大多数为化脓性炎症。
病因: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链球菌等。
诱因:急性传染病、受寒、酗酒、心衰等。
发病机制:呼吸道防御机能受损,抵抗力下降,细菌可侵入细支气管远端及末梢肺组织繁殖,引起小叶性肺炎病理变化:肉眼:肺内出现散在实变病灶,直径 0.5-1cm,色暗红、灰黄色, 质实,下叶背侧较多小叶性肺炎融合性小叶性肺炎镜下:(1)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细支气管及周围肺泡) (2) 病灶周围肺组织代偿性肺气肿小叶性肺炎并发症:(1)呼吸衰竭(2)心衰(3)脓毒败血症(4)肺脓肿及脓胸(5)支气管扩张(二)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病因:流感病毒,呼吸道胞病毒,腺病毒等病理变化:肉眼:肺组织充血,水肿,体积轻度增大镜下:间质性肺炎:肺泡间隔增宽,血管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病毒包涵体。
呼吸道感染细菌和厌氧菌ppt课件
角弓反张
牙关紧闭
苦笑面容
(二)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血平板)
产气荚膜梭菌 (乳糖蛋黄牛乳平板)产气荚膜梭菌Fra bibliotek牛乳培养基
庖肉培养基
气性坏疽
(三)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血平板)
二、厌氧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 防治原则
(一)标本采集:立即送检/接种于厌氧输送培养基,避 免正常菌群污染 (二)形态学检查 (三)分离培养与鉴定 (四)防治原则 1.处理伤口:清创扩创造成有氧微环境 2.特异性防治: (1)人工自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2)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早期足量,作 试敏 3.抗生素:青霉素
第十六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一、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细长稍弯的杆菌,抗酸染色红色 2.培养特性 (1)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PH6.5—6.8 (2)罗氏培养基:3-4W出现菌落,分裂一次18h (3)菌落:干燥,米黄,粗糙呈颗粒状,菜花状 (4)液体培养基:菌膜生长 3.抵抗力:强,抗干燥,抗酸碱,抗染料,但对 湿
热,紫外线及酒精抵抗力较弱 4.变异性:R-S变异
结核分枝杆
结核分枝杆
结核杆菌菌落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1)荚膜 (2)脂质:磷脂、分枝菌酸苷酶、索状因
子、蜡质D、硫酸脑苷脂 (3)蛋白质 2.所致疾病 (1)原发感染
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病
第十八章 厌氧性细菌
一、厌氧芽胞梭菌
行至脊髓前角,上达脑干。毒素对脑干和脊髓前 脚细胞有高度亲和力。与其结合后封闭脊髓抑制 性突触,阻止抑制性介质释放,引起肌肉强直痉 挛。 (3)所致疾病:破伤风 (4)免疫性:体液免疫,病后免疫力不强
呼吸道细菌感染会传染给别人吗
呼吸道细菌感染会传染给别人吗呼吸道感染会传染给别人吗呼吸道感染是呼吸道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疾病,如支气管、气管感染、肺部感染,是否会传染,取决于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是否有传染性。
如果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有传染性,可以通过呼吸道咳嗽、排痰、唾液、喷沫传染,如果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不具备传染性,即便患者有咳嗽、咳痰,也不会传染。
最常见的传染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是肺结核,肺结核是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肺结核患者可以通过咳嗽、咳痰将结核杆菌喷出,喷到别的病人或通过空气、唾液、飞沫、气溶胶等传染。
除此以外,各种不同类型传染性病毒,如2003年的SARS冠状病毒、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2012年的莫斯冠状病毒,都属于呼吸道传染性病毒,感染上述传染病毒的患者,会通过唾液、气溶胶等传染给别人。
呼吸道感染是怎么造成的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等,需要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考虑跟免疫力低下有关,呼吸道部位受到病毒等致病菌的入侵之后,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利巴韦林注射液、阿昔洛韦注射液等,从而使疾病得到缓解。
2、细菌感染如果呼吸道受到细菌等致病菌的入侵,也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抑制炎症反应。
3、支原体感染呼吸道感染也可能跟支原体感染有关,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受到支原体等病原体的入侵后,也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颗粒、罗红霉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跟衣原体感染等原因有关,需要及时就诊。
呼吸道感染吃什么药最好1. 病毒性感染:可用四季抗病毒合剂、蓝芩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2. 细菌感染:应选择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头孢克洛或者头孢拉定,对头孢过敏者可使用阿奇霉素或者罗红霉素。
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和治疗途径
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和治疗途径呼吸道感染是指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
它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诱发因素多样,患者的症状也各不相同。
了解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和治疗途径,对于预防和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症状1.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流感、咽炎和喉炎等。
其常见症状包括:(1)咳嗽: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上呼吸道黏膜受刺激,患者常出现持续性咳嗽,咳痰呈浆液性或黏液性。
(2)打喷嚏: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通常伴有鼻塞、流涕等现象。
(3)鼻塞流涕:受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状。
(4)咽痛: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咽炎常伴有咽痛、刺激感和异物感。
2.下呼吸道感染症状: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支气管炎、肺炎和支气管哮喘等。
其常见症状包括:(1)咳嗽:咳嗽是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咳嗽可为干咳或咳痰,咳嗽持续时间较长。
(2)气急:患者在运动或剧烈活动后容易出现气急现象,加重了平时的呼吸困难。
(3)胸闷:由于支气管充血、痉挛等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常出现胸闷、不适感。
(4)发热:支气管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较高。
二、治疗途径1.药物治疗:对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药物是主要的治疗途径之一。
针对病毒和细菌感染,常用的药物包括:(1)抗病毒药物:根据病毒的种类,医生会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和减轻症状。
(2)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是经常使用的药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种呼吸道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应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决定使用与否。
2.支持性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支持性治疗也非常重要。
包括:(1)休息:休息是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首要治疗方法,适当休息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病情恢复。
(2)充足饮水:喝足够的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使排痰,对病情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呼吸道感染的细菌
支持性治疗
支持性治疗包括保持充足的休 息、多喝水、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等。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可能需 要住院治疗,接受静脉输液、 吸氧等支持性治疗措施。
支持性治疗可以辅助药物治疗, 促进患者康复,但并不能代替 药物治疗。
05
细菌耐药性
抗生素滥用问题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在医疗领域,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必要或不 适当的抗生素使用使得细菌有机会适应并抵抗抗生素的作用。
如果知道有人患有呼吸道感染,应与其保持距离, 避免直接接触。
3
接种疫苗
根据医生建议接种相关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预防感染。
04
治疗方式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可以有效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减轻感 染症状。
不同的抗生素针对不同的细菌,因此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 试验,以确定敏感的抗生素。
患者的经济负担。
公共卫生威胁
细菌耐药性的扩散对公共卫生构 成了严重威胁,增加了爆发抗药 性感染疾病的风险,对全球公共
卫生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应对细菌耐药性的措施
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生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 的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研发新型抗生素
通过科研创新,研发新型抗生素是应对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手段。新 型抗生素应具有独特的抗菌机制,以克服现有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与监管
各国政府应加强合作,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抗生素监管政策,限制抗生 素在非医疗领域的滥用,同时加强国际间信息共享和合作。
THANK YOU
抗生素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避免产生耐药性。
呼吸道感染 细菌性 疗程及停药指征
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1.青霉素为首选,可选用青霉素G,也可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或口服青霉素V,或口服阿莫西林,疗程均为10 天。
2.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四环素或对溶血性链球菌敏感的氟喹诺酮类。
大环内酯的应用应参照当地药敏情况。
3.其他可选药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疗程10 天,但不能用于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1.抗菌治疗应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等。
2.疗程7~10 天,以减少复发。
急性细菌性鼻窦炎1.初始治疗应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而后根据治疗反应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2.局部用血管收缩药,以利于鼻窦内脓液引流。
3.疗程10~14 天,以减少复发。
二.CAP:患者诊断明确,经有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体温正常超过24 h且满足临床稳定的其他4项指标,可以转为口服药物治疗,无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并发症及精神障碍等情况时,可以考虑出院(I A)。
临床稳定标准5项指标:(1)体温≤37.8℃;(2)心率≤100次/rain;(3)呼吸频率≤24次/rain;(4)收缩压≥90 mmHg;(5)氧饱和度≥90%(或者动脉氧分压≥60 mmHg,吸空气条件下)(ⅡA)。
三.HAP or V AP:抗菌药物治疗的停药指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别是PCT)等结果决定停药时机(ⅢB)。
参考文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4):253-279.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4).。
呼吸道感染细菌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ppt课件
汇报日期
汇报人姓名
CATALOGUE
目录
呼吸道感染细菌概述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危害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预防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案例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预后与随访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未来研究方向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
针对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需要研发新型抗生素或寻找替代疗法,以克服现有抗生素的局限性。
抗生素耐药性
通过深入研究呼吸道感染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发现新的药物靶点,为开发更有效的药物提供基础。
新型药物靶点
探索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感染细菌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如心悸、胸闷等。
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能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损伤,引发相关疾病。
长期感染细菌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
社会经济负担
医疗费用
治疗细菌感染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费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劳动力损失
感染细菌后,患者需要休息和治疗,导致劳动力损失和生产力的下降。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未来研究方向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呼吸道感染细菌是指能够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一类细菌,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定义 根据细菌的种类和特性,可分为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分类
常见症状与体征
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等。
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严重时可出现发绀、呼吸急促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直接接触或由飞沫传播 一般是2~5年
麻风两型两类相互间的关系图
防治原则
• 特异的预防
– 尚无有效的菌苗
• 早期发现、早治疗 • 目前多采用二三种药联合治疗
– 氨苯砜(dapsone,DDS)
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 白喉棒状杆菌(C.dephtheriae) • 假白喉棒状杆菌
菌体两端或一端可 见着色较深的异染 颗粒
培养特性
• 需氧或兼性厌氧 • 吕氏培养基 • 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
肺部感染-继发感染
• 多由原发病灶潜伏的结核菌引起 • 多发于成年人 • 病灶多局限 • 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和形成空洞 • 为开放性肺结核
干酪样肺炎
左肺下叶 广泛性干酪 化,肿大变 实,数处形 成边缘参差 不齐的急性 空洞。上叶 亦被波及
肺外感染
• 免疫力低下患者 • 常见于脑、肾、骨、
( C.pseudodiphtheriticum)
• 溃疡棒状杆菌(C.ulcerans) • 阴道棒状杆菌(C.vaginale) • 痤疮棒状杆菌(C.acnes)
白喉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形态与染色
• 革兰阳性,细长弯
曲,一端或两端膨 大呈棒状
• 美蓝或奈瑟染色,
关节、生殖系统
• 少数形成全身粟粒性
结核或播散性结核
免疫机制
• 感染免疫、有菌免疫(infection immunity ) • 结核菌免疫依赖细胞免疫 • 可产生抗体,但其保护作用不明确
免疫与超敏反应
• 细胞免疫为主,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 • 郭霍现象 • 免疫和超敏反应的物质基础– 结核分枝杆菌核糖核酸(源自RNA) – 结核菌素蛋白、蜡质D
致病性和免疫性
结核杆菌无侵袭性酶,不产生内、外 毒素,其致病性主要由于
•细菌繁殖引起炎症 •菌体成分 •代谢产物毒性作用 •抗体对菌体成分产生免疫病理损伤
致病物质
• 脂质(lipid)
– 分枝菌酸(mycolic acid) – 索状因子(cord factor) – 磷脂(phosphatide) – 蜡质D(wax-D) – 硫酸脑苷酯(sulfatide)
呼吸道感染细菌
主要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 菌、嗜肺军团菌、百日咳鲍特菌、流 感嗜血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等。
分枝杆菌属
•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
细长或稍弯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 趋势而得名。此菌属的最显著的特 性为其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主要 是分枝菌酸),这与其染色性、生 长特性、抵抗力、致病性等密切相 关。
• 世界各地均有报道
– 主要分布在亚、非和拉丁美洲
形态与染色
• 细长略弯曲 • 无芽胞,无荚膜,无
鞭毛
• 抗酸染色阳性 • 典型的胞内寄生菌
-泡沫细胞/麻风细胞
培养特性
• 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 • 抗酸特性 • 动物模型:犰狳
致病性
• 易感人群 • 传播途径 • 潜伏期 • 发病慢、病程长 • 麻风种类
无结核感染,但应考虑: 原发感染的早期 正患严重结核病 正患其他传染病(麻疹)
结核菌素试验应用
• 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测定卡介苗接种后
的免疫效果
• 了解人群自然感染率 • 作为婴幼儿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微生物学检查
防治原则
• 卡介苗预防
– 接种对象:新 生儿和结核菌 素试验阴性的 儿童
• 抗酸染色阳性
培养特性
• 专性需氧 • 生长缓慢 • 营养要求高
-常用罗氏固体培养基
抵抗力
• 抗干燥 • 抗酸碱 • 抗染料 • 对酒精、湿热及紫外线敏感 • 对抗结核药物敏感
变异性
• 形态、菌落、毒力及耐药性均可变异 • 卡介苗(Bacilli Calmette-Guèrin,
BCG)
• 结核分枝杆菌易发生耐药
• 蛋白质 • 多糖(polysaccharide)
传染源
所致疾病
结核病
– 经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肤黏膜等进入机体 – 侵犯多种组织器官
肺部感染-原发感染
• 多发生于儿童 • 原发综合征 •转归
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称 为原发综合征, X线胸片显示哑铃状阴影, 此为原发感染的重要特征。
• 本菌属的主要特点: • 1. 抗酸染色阳性 本属细菌一般不易
着色,但经加温或延长时间着色后能 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 故又称为 抗酸杆菌。
• 2. 生长大多缓慢 除腐物寄生菌经培
养2-3d生成菌落外, 其他动物及人的 致病菌皆需孵育两周以上才长出菌落, 麻风杆菌至今仍不能人工培养。
• 3. 致病多为慢性 病变常有肉芽肿形
结核菌素试验
• 是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能否引起迟发型超
敏反应的一种试验,以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枝 杆菌有无免疫力。
• 结核菌素试剂
– 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
– 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PPD)
结核菌素试验
• 方法
– 取两种PPD 5单位注入 两前臂皮内
成。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Tubercle bacilli
流行病学
• 结核病的病原菌
– 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 Koch 证明
• 全球性卫生问题
– 是艾滋病高发区人群的首要死因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3月24日
形态与染色
• 细长略弯,有时呈
分枝状;无芽胞、 鞭毛和荚膜
– 免疫时间:3~ 5年
• 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 全程用药。
-常用的药物有异菸肼、链霉素、对氨 水杨酸钠、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麻风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leprae
麻风分枝杆菌(M. leprae)
• 麻风病的病原菌
– 慢性传染病
– 48~72小时后观察红肿 直径
• 结果
– 阴性:<5mm – 阳性:>5mm – 强阳性:≥15mm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阳性 强阳性 阴性
硬结、红肿直径 5-15mm之间
出现超敏反应 不表示正患结核病
硬结直径超过 15mm以上
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 核,应进一步检查
注射部位有针眼大的 红点或稍有红肿,硬 结直径小于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