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试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合集下载

2017届高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含答案)

2017届高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含答案)

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查点一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考向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015·江苏地理)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读图回答1~2题。

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2.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3.(2015·广东文综)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2015·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第4题。

4.结合上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A.水系的分布特征 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2015·安徽文综)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完成下题。

5.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考向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15·北京文综)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据此回答第6题。

6.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2015·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题

⾼考地理⼀轮复习第六单元⾃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题第六单元⾃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题组1 ⾃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7天津⽂综卷,11,4分]读图⽂材料,回答第1 题。

冻⼟是指温度在 0 ℃或 0 ℃以下,含有冰的⼟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和多年冻⼟。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原多年冻⼟的影响及其产⽣的后果。

多年冻⼟结构⽰意图1.据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补给河流的⽔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2016天津⽂综卷,10—11,8分]黄河⼊海⽔量1951年⼤约为500亿⽴⽅⽶,2010年⼤约为140亿⽴⽅⽶,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2—3题。

2.导致黄河⼊海⽔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电站增多B.中游⽔⼟流失加剧C.下游降⽔量减少D.流域内⽤⽔量增多3.黄河⼊海⽔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洲⼟壤盐渍化减轻B.三⾓洲扩展速度减慢C.⼊海⼝河⽔含沙量增加D.河⼝地区的⽓候变⼲[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7—9,12分]⼈类活动导致⼤⽓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沉降,是新出现的令⼈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科研⼩组选择受⼈类⼲扰较⼩的某地,实验模拟⼤⽓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植物为主,伴⽣多年⽣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30⽇)。

据此完成4—6题。

年份2009 2010 2011 2012 2013植株数量灌⽊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地上⽣物量灌⽊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地下⽣物量灌⽊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4.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物量提⾼②⽣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实验期间⼤⽓氮沉降导致灌⽊、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物量C.地上⽣物量D.地下⽣物量6.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题组2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017北京⽂综卷,8,4分]下图表⽰喜马拉雅⼭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平均⽓温。

高考地理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最新整理)

高考地理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最新整理)

2017年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5小题)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题目。

1.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 )A.降水稀少B.地下水丰富C.地形平坦D.土壤肥沃2。

图中景观在我国最典型的地区是()A.西藏地区B.华南地区C.西北地区 D。

东北地区3.下列选项中,拥有相同的自然带的是A。

地中海气候和温度海洋性气候 B.温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C。

温度季风气候和温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图表示撒哈拉沙漠附近牧区的荒漠化过程,图中序号代表土地退化、水分减少、过度开发。

随着旅游业发展,该牧区部分牧民转而从事旅游相关的产业。

读图回答问题。

4.甲表示该地区荒漠化过程的自然背景,其含义是A。

气候干旱 B.土地贫瘠 C.植被稀少 D。

地表崎岖5.图中序号按土地退化、水分减少、过度开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③①②6。

图示箭头乙的含义是①人口数量增加②草地面积减少③载畜能力下降④放牧规模扩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

该牧区旅游业发展的生态意义表现为A。

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改善 B。

牧场压力减轻,草原质量改善C。

就业增加,牧民收入提高 D.交通条件改善,经济发展加快8。

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导致全球变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

2017年高三地理模拟试题专题汇编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7年高三地理模拟试题专题汇编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7年高三模拟试题专题汇编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综合题(本大题共60小题)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巴塔哥尼亚位于南美洲大陆的最南端,北起南纬38度,南至与南极大陆相望的合恩角。

巴塔哥尼亚高原第四纪(下限年代距今258万年)冰川地貌和现代风蚀、风积地貌广布,气候凉冷、干燥,且多焚风性强风,年降水量不足300mm。

巴塔哥尼亚水文状况独特,虽然荒漠广布但内流区域狭小。

下图为巴塔哥尼亚地区等高线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分布图。

(1)分析巴塔哥尼亚南部海岸线曲折的原因。

(2)简析图示区域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极大的原因。

(3)分析巴塔哥尼亚高原内流区域狭小的原因。

(4)简述巴塔哥尼亚高原冰川地貌和风蚀、风积地貌广布的形成条件。

2.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2) 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A.南坡为阳坡 B.北坡为阳坡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3) 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________(山脉)。

(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 ;B ;C ;D 。

(2)从A→B→C→D体现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布的规律是以为基础的(3)若在①处有一座高山,其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应与(写字母)自然带相同。

(4)下列地理现象表现出的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B.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C.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的不同D.从喜玛拉雅山的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变化4.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单元检测卷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新人教版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单元检测卷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新人教版

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 .本次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16 •海淀区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大咒中-宜化碳库1 .图中()A. 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 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 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 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2 .若大气中CO浓度增加,则()A.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 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 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

据此回答3〜4题。

3 .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黄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发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 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4.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

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降低A.①④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2015 •忻州一中月考)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

经过漫长而缓慢的 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 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 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 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 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6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 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 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D. 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2015 •德阳模拟)下图为“某山脉南、 北两坡气候资料图”, 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测试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测试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测试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黄土高原2.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开放性B.整体性C.差异性D.总体性1.A从图中能够得到如下信息:该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温带季风气候,且纬度较高,温度较低,蒸发较弱,故有冻土分布,沼泽广布。

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只有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情形与之相吻合。

2.B由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平原广布且距海和冬季风源地都较近,故夏季温顺、降水较多,冬季冰冷、蒸发较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不易流失,故土壤肥沃,同时也会形成冻土层和沼泽,其自然景观也相应地表现为冷湿性的森林与草甸草原景观。

东北地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表现为相互阻碍、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阻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A.森林破坏B.气候变化C.人口数量增多D.围湖造田4.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特点B.区域性特点C.整体性特点D.差异性特点3.A由图可知,甲发生变化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说明是森林破坏。

4.C森林破坏引起的一系列变化表达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

“厄尔尼诺现象”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邻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邻近的海面温度专门增高的现象。

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

但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显现厄尔尼诺现象。

结合材料完成5~6题。

5.厄尔尼诺年会使秘鲁渔业受损,下图表示厄尔尼诺年秘鲁渔场的关联图,判定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②上升流减弱③浮游生物减少④营养盐类减少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6.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厄尔尼诺有关的是()①澳大利亚东岸洪涝②秘鲁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③印尼森林大火④2021年我国南方冰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B厄尔尼诺年,秘鲁沿岸由于东南信风减弱,使得上升流减弱,营养盐类上泛减少,使浮游生物减少,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

2017-2018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试题: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湘教版+(教师用卷)

2017-2018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试题: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湘教版+(教师用卷)

2017-2018学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地理卷(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①至图④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的变化过程(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分段中的中游)。

读图,回答1~3题。

1.依据图中信息,分析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的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④时期植被减少,其涵养水源、稳定径流的能力下降,导致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D2.图示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解析:植被的减少不仅影响到径流量的变化,而且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反映出植被对水文的影响。

河流下游泥沙淤积增加,土壤肥沃,耕地增多,这些反映了环境的统一演变的整体性。

答案:B3.下列植物分布的现象、规律,主要由热量差异造成的是A.密林底屋与上层植物种类有明显不同B.迎风坡、背风坡树种的差异C.由沿海向内陆出现了森林、草原、荒漠的植被景观变化D.海南岛橡胶树、四川盆地柑橘树、山东丘陵苹果树的分布差异解析:密林底层与上层由于光照条件的差异而树种不同,B、C选项中的现象主要是水分的差异造成的。

答案:D下图为中国地貌区划图。

读图,回答4~6题。

4.地貌区划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理性B.差异性C.稳定性D.可变性解析: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的差异是进行地貌区划的主要依据。

答案:B5.下列关于地貌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第二阶梯的只有Ⅲ和ⅤB.区内高差最大的是ⅡC.区内气候类型相同的是Ⅰ和ⅡD.冰川地貌分布最广的是Ⅵ解析:地貌大区位于第二阶梯的还有Ⅳ;区内高差较大的应该是Ⅳ和Ⅵ两区;Ⅰ和Ⅱ两区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

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导图考纲解读1.自然带:概念,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2.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成因及应用3.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表现:大小不等、内部具有①________的一系列地域单元之间产生的②________的差异。

2.特点:具有一定的有序性和③________。

3.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和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④____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⑤____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垂直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海拔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2)地方性分异规律a.原因:地方⑥________、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

b.表现: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⑦______发生变化,常表现出有序性和⑧________的规律。

二、主要陆地自然带1.划分依据:⑨________的特征。

2.影响因素:空间分异主要受⑩________条件的制约。

3.世界主要自然带(1)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地球自赤道到两极可划分为⑪________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⑫________________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等。

(2)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内陆地区,随纬度增加和热量条件的差异,可分为热带草原自然带和⑬________自然带。

(3)荒漠自然带:一般分布于⑭________地区,因纬度和热量条件不同,可分为热带荒漠自然带和⑮________自然带。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在大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生产中,必须因地制宜地确定大农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⑯________,确定土地利用方式。

探究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核心突破1.北半球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关系图图13­1[特别提示]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原卷版)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原卷版)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7年高考题】(2017•新课标Ⅰ卷)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2017•新课标Ⅲ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1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11.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2017•北京卷)图5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

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015·安徽六校模拟]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

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完成1~2题。

1.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答案 C解析由图示内容可知后面的各种现象都是由砍伐自然植被引起的,A、B、D三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2.现今的西双版纳农业生产类型属于()A.雨林生态农业B.热带种植园农业C.基塘农业 D.河谷农业答案 A解析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可以判定这里发展的是立体农业与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光照与地形。

下图中的虚线为某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据此完成3~4题。

3.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 B解析图示区域位于日本本州岛。

以虚线为界,岛屿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A.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B.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C.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多山地丘陵地形D.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寒流影响大答案 A解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北界取决于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阶段检测卷(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阶段检测卷(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

阶段检测卷(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2016·邯郸模拟)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分别是()A.植树种草、降水增加、洪涝减少B.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洪涝减少C.毁林开荒、降水减少、洪涝增多D.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洪涝增多2.该示意图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稳定性D.地带性全球的竹林按其自然分布可划分为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

下图为非洲竹区的竹林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非洲的竹林多分布在()A.热带雨林气候区B.广阔的沿海平原地区C.日照条件好的高海拔山区D.年降水量1 000~2 000 mm地区4.近年来,世界竹林种植面积连年扩张,主要得益于()A.市场需求增加B.全球气候变化C.科学技术进步D.海运条件便利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5~6 题。

5.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下图为世界某自然带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

读图回答7~8题。

7.该自然带名称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热带雨林带C.热带荒漠带D.热带草原带8.影响该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海陆位置D.地形地势(2016·宁波模拟)读某区域四种农作物种植北界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四种农作物种植北界的分布体现了()A.赤道到两极的分异B.沿海向内陆的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10.水稻和油橄榄种植北界之间地区的自然带类型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亚热带季雨林带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轮复习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土壤、生物。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针对性练习1: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

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

据此完成1-3题。

1.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2.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A.风干海鱼B.晾晒衣物C.堆放薪柴 D.圈养牲畜3.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A.林海 B.冰川C.雪原 D.极光答案:1.B 2.A 3.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狭小,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目的主要扩展平整的用地空间,由材料知该区域为岛屿,四面环海,风力强劲,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目的为了抵御强风,防止强风掀翻屋顶。

故B正确;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对防御海浪,便于出行关系不大,故A错误;减少屋顶积雪的承受,应将增加屋顶坡度,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C错误;保暖防寒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第2题,由材料可知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为捕鱼,搭建许多木架主要是用来晾晒鱼干,故A正确;晾晒衣物不会搭建许多木架,故B错误,由图中木架的形状,可知搭建的木架不是用来堆放薪柴、圈养牲畜的。

故CD错误。

故选A。

第3题,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北极圈以内,有极光现象,是该地区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故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极光,故D正确;林海、冰川、雪原在较低纬度的区域也有,不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故不是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故ABC错误。

(新课标)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精)

(新课标)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精)

10 .图中山地针叶林带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D ) A.土壤 B.光照 C.热量 D.水分
【解析】森林耗水量大,只能生存在水分条件好 的地区。图中山地针叶林带分布在北坡,是因为北坡 是迎风坡,降水多,且同时为阴坡,蒸发弱,水分条 件较好,所以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D 对。土 壤、光照、热量不是林带形成的主要因素,A、B、C 错。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读图,回 答 9~11 题。
9.该山地位于( C ) A.祁连山脉 B.唐古拉山脉 C.天山山脉 D.昆仑山脉
【解析】读图,该山地的山麓地带自然带是荒漠 带,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没有森林,说明北坡水分 条件较好。图中雪线北坡海拔低,说明北坡是迎风坡, 降水多,与天山山脉相符。结合图中地名,山脉是天 山山脉,C 对。祁连山南、北坡海拔不同,A 错。唐 古拉山脉山麓地带是高寒草甸植被,B 错。昆仑山脉 两侧海拔不同,D 错。
15.读中国三座名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24 分)
(1) 图中数字②③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 落叶阔叶林带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针叶林带 。(6 分) (2)在三座山峰中,天山的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4 分)
天山的海拔比贺兰山、大兴安岭的高,相对高度比 另两座山脉的大。 北坡 ,原因是什 (3) 天山雪线较低的山坡是 _________ 么?(8 分) 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其水汽主要来自于大 西洋和北冰洋;其北坡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 迎风坡,降水多;加之北坡又是阴坡,因此雪线低。 (4) 分析造成贺兰山山腰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的 主要原因。(6 分) 贺兰山山腰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能够满足 森林生长;西坡是背风坡,降水较少,只能发育灌丛草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卷全国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6·新课标全国Ⅲ,10~11)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解析第1题,考查岩石圈(山地)、大气圈(气温)、水圈(冰川)之间的整体性关系。

解读图文信息,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的抬升时间越早,故选B项。

第2题,山地是否存在现代冰川,与山顶的气温具有直接关系,山顶气温较高,降雪融化难以形成冰川,故直选B项。

答案 1.B 2.B(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8)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第3题。

3.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解析科隆群岛的位臵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约1 000 km,形成了一个几近封闭的小型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

答案 B(2013·新课标Ⅰ,4~5)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完成4~5题。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5.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解析第4题,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45°N,并且距海(180 km)较近,读图可知西侧有山脉且有植被覆盖,东侧为高原荒漠。

由纬度位臵可知该区应当受西风带影响,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量大,植被覆盖好,东侧为西风背风坡雨影地区,降水少,形成高原荒漠,所以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而不是大气环流、纬度位臵、洋流。

第5题,该地区位于西风带,并且距海较近,西侧有山脉,并且有植被覆盖,山脉东侧为高原,高原上为荒漠景观,结合所学知识,很客易判断该地区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答案 4.B 5.D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2014·大纲全国,4~5)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6~7题。

6.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解析第7题,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状况判断图示区域属于马来群岛的一部分,图中面积较大的岛屿为爪哇岛。

该区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

第8题,据材料可知,K岛屿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没有种源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恢复植被的优势,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植被生长。

答案 6.A7.C(2013·课标Ⅰ,6,)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回答第8题。

8.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解析据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该区域为45°N的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山脉西坡山麓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因山麓海拔相对较高,其自然植被应为针阔叶混交林。

答案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16·新课标全国Ⅰ,10~11)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9~10题。

9.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10.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第9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 000米到4 500米处最大,结合该山地理位臵,该高度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

故选A项。

第10题,由图可知,2 000米到3 000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含水高,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C项正确;地表径流小,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D项错误。

答案9.A10.CB卷地方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5·四川文综,11~12)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

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

据材料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2.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解析第1题,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应是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湖面中心结冰应晚于边缘;位于山谷气温应偏高不会导致冰层较厚;北部纬度高于南部,气温比南部低,封冻期长于南部,A、B、C项错误,D项正确。

第2题,贝加尔湖与陆地相比,湖水热容量大于陆地,故夏季增温慢,气温低,冬季降温慢,气温高,减小了气温年较差,C项正确。

结冰时放热不会使气温降低,融冰时吸热不会使气温升高;湖水结冰冰层使水汽含量少,不会增加空气湿度,A、B、D项错误。

答案 1.D 2.C(2015·北京文综,1~2)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据此,回答第3题。

3.如果过度猎狼,将会()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根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可知,如果过度猎狼,将会使狼数量减少,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①正确;狼数量的减少和环境承载力关系不大,②错误;过度猎狼不可能是形成不良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③错误;过度猎狼严重影响了狼的自然存在,破坏了公平性原则,④正确,所以答案选D项。

答案 D4.(2012·上海地理,47,4分)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4分)解析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具体表现:组成地理环境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过本题需要具体说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这种整体性特征。

答案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2015·天津文综,5)读下图,回答第5题。

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5.结合上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A.水系的分布特征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图看出,热带荒漠受热量、水分规律性分布的影响而形成,呈现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特点,C项正确。

答案 C6.(2015·广东文综,3)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

依文献表述,该地带性是指纬度地带性,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是典型的纬度地带性现象,故选A。

B选项表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带性:C选项表现的是经度地带性;D选项表现的是非地带性现象,故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A(2014·浙江文综,4)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7题。

7.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解析咸海至阿拉木图,地处中亚腹地,气候干旱、自然景观变化不大,大致是荒漠向草原的变化,A项错误。

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山地降水相对较多,有植被分布,且海拔较高,顶部有积雪,B项正确。

锡尔河流经干旱地区周围引水灌溉,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减少,C项错。

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此地区越向北、海拔越低,D项错误。

答案 B8.[2013·北京文综,40(2),10分]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读下图,回答问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10分)解析①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巴西高原的东部沿海地带,纬度低,气温高,又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位于中纬度高大的安第斯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变化,水热状况不同,形成山地植被的垂直变化。

答案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9.[2012·江苏地理,27(4),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