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怎样炼成的》13-15集知识点提炼

合集下载

孔子是怎样练成的全集笔记 韶帅shining

孔子是怎样练成的全集笔记   韶帅shining

孔子是怎样练成的01圣人的成长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核心看孔子两颗心:恭敬心和平常心凡人如何成为圣人。

出生于今曲阜市南辛镇子贡:姓端木,名赐,字端木孔子最早的祖先就是商汤。

孔子的家族源于春秋时代的宋国。

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代祖,做过宋国大司马。

华父督是个野心家,要孔父嘉的美貌妻子和宋国国政。

孔父嘉妻子:美而艳华父督诬陷孔父嘉,杀死孔父嘉,杀死宋商公,儿子逃难鲁国叔梁纥是孔子的父亲,做过邹邑宰,以勇力著称。

孔子的绰号:长人叔梁纥55岁时候,一个人托起城门,挽救很多国人。

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叔梁纥正妻生了九个女儿不生儿子。

士是贵族统治阶级最后一个阶层了。

叔梁纥和颜征在祷于尼丘得孔子9月28日孔子的生日。

孔子脑袋中间低,四周高,形似尼丘。

孔子大哥叫孟皮,孔子叫仲尼。

后来尼丘山改成尼山。

叔梁纥66岁得孔子,孔子三岁父亲去世。

十八岁的母亲带着一个三岁得孩子,搬进阙里小巷。

再难再苦也不耽误孩子的学习,这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学了什么:谋生之学,孔子:我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圣人的成长不生一帆风顺,大英雄大豪杰往往是在艰苦中磨练出来的。

孔子:泛爱众,而亲仁。

教育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更不能娇生惯养。

孔子十七岁,母亲颜征在32岁去世。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

古人不墓祭,只在家里对了牌位祭奠,不封不树,不堆土堆不种树。

把母亲棺材房子十字路口,感动老太太,老太太儿子亲自参加过叔梁纥的安葬。

孔子幼年丧父,少年丧母。

守丧期间,鲁国执政季氏宴请士,家臣阳货羞辱孔子不让进去。

家族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孔子19岁离开鲁国,到宋国考察殷商之礼。

打击可以毁灭庸人,豪杰之士可以在打击中百折不挠。

孔子在宋国结婚,娶齐官氏,后回国。

孔子生儿子,鲁国国君送鲤鱼表祝贺,给孩子取名孔鲤,字伯鱼。

孔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

鲁昭公为什么要抬举孔子呢?孔子学习:谋事之学(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小六艺就是那个时代的公务员考试的六大门课程。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文字版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文字版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文字版(1)孔子的家庭环境孔子的父亲是梁书·傅,他在历史上“以勇气闻名”。

当时他66岁。

孔子的母亲是颜之斋,当时15岁。

两人结婚了,孔子第二年出生了。

孔子的父亲在三岁时去世,而他的母亲只有18岁。

这位孤儿寡母搬到曲阜市,住在一条名叫奎利的小巷里。

可以看出,年轻孔子的生活并不容易。

为了帮助他的母亲,孔子还学习了许多下层阶级的技能。

正是这种困难磨练了他坚强的性格。

年轻女子孔子的母亲也非常重视孔子的教育。

她给孔子的玩具是“礼器”。

就像“孟母三招”一样,孔子的母亲应该重视他的教育。

(2)孔子决心学习《论语》中有句名言:“我有十分之五的机会,目标是学习”。

这句话并不意味着孔子直到15岁才致力于学习,而是孔子从15岁起就立志终生学习和追求真理。

可见,圣人立志也很早。

孔子17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

这对孔子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还有一件事对孔子打击很大。

就在他母亲去世后,鲁国的上清统治者纪实邀请了一位有“学者”身份的人来他家做客。

孔子感到非常尴尬。

由于他的母亲刚刚去世,参加晚宴并不容易,但他必须去,所以他在服丧,没有被纪实的家人认出来。

可以想到孔子当时的心情,也许这是“所以这一天对人民将是伟大的责任,必须首先苦其心——”一个平庸的人一旦被击中,将永远无法恢复。

英雄,不屈不挠,越往下越勇敢。

罢工可以摧毁平庸的人。

而英雄们在袭击中被锻炼成钢铁。

孔子去了宋国。

之后,他娶了宋国的祁冠石,回到鲁国。

第二年,孔子的儿子出生了。

这时,召公立即派人送孔子一条大鲤鱼。

孔子现在20岁了,从一个17岁的家庭官员的嘲笑到一个20岁的君主送鱼。

孔子在短短三年内改变了多少?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自己的财富,为什么孔子受到如此大的礼遇?可以看出,孔子在当时的社会中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尊重,而尊重和关注的原因是孔子的知识。

这表明孔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他的知识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书文教育作文备课记录孔子的生平事迹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1-15岁)孔子幼年时期,幼年丧父,生活艰苦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但是后来家族逐渐没落,算起来,孔子算是个落魄贵族。

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传说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娶颜氏的小女儿颜征在为妾。

颜征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但是孔子父亲在孔子不到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其母颜征在带着他移居曲阜阙里,生活非常艰难。

其他对于孔子幼年的事迹史书记载很少,但是可以猜测,孔子幼年一定是过得非常艰苦的,这也促使他在15岁的时候就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故他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

二、(15-30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5岁开始,孔子开始如饥似渴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17岁时,其母也过世,正在这一年,鲁国贵族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19岁时,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20岁时,丌官氏生子,正值当年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

也是在这一年,孔子开始走上仕途,对国家大事非常关注,也经常思考治国安邦的道理。

这一年,孔子只是个管理仓库的小官。

21岁,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

27岁,当时的大学者郯子来到鲁国朝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

同时也在这个时候,孔子开始开班私人学校,传道受业。

孔子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所以自称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这一年,齐景公与晏婴来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孔子知识要点总结

孔子知识要点总结

孔子知识要点总结一、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名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仁”,也就是高尚人情德行的最高境界。

他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仁的境界。

孔子主张人们应该尊敬父母、尊重长者、关心他人,并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三、修身篇1. 修身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修身是一切修行的基础,只有通过修身才能达到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修身首先要求一个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努力成为一个君子。

2. 儒家的道德规范儒家倡导“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其中,“仁”是重中之重,指的是以爱人为本的伦理道德。

孔子认为仁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通过追求仁识,可以达到人格的完善。

3. 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主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人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追求道德的完善。

四、齐家篇1. 家庭伦理孔子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和谐的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他主张尊敬父母,孝顺长辈,并通过教育子女,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行。

2. 家庭教育孔子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家庭教育原则。

其中,“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孔子认为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出品德高尚、道德完善的子女,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五、治国篇1. 君子的素质孔子认为一个合格的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行和道德,他主张君子应该以身作则,以德治国。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应该建立在道德和仁爱之上,而不是权力和暴力之上。

2. 君子的职责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宽容、谦恭、正直,并且关注人民的生活状况。

君子应该懂得尊重和倾听人民的声音,为人民谋福祉。

六、平天下篇1. 国际关系孔子提出了“天下大同”的理念,他认为各国应该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建立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主要内容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主要内容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主要内容
摘要:
一、孔子及其思想简介
二、孔子的教育贡献
三、孔子周游列国的经历
四、孔子的影响及评价
正文: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主要讲述了孔子的生平和思想贡献。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一生致力于推广自己的道德政治理念,希望通过教育来振兴国家。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认为仁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

他主张爱人、敬人、诚实、忠诚等美德,并强调道德修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礼”、“义”、“智”等概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

在教育方面,孔子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首创了私人讲学的教育方式,主张有教无类,让所有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他培养了大批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颜回、子贡、子路等72贤。

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基石。

然而,孔子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

在鲁国和魏国担任过一些小官职后,他开始周游列国,希望得到诸侯的支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然而,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孔子并没有得到诸侯们的重用,最后返回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
著述。

尽管孔子在世时并未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他的道德思想、教育理念和人格品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后世统治者们纷纷尊奉孔子为“至圣先师”,将儒家学说作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在民间,孔子也成为了道德和智慧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拜。

总之,《中国通史第十三集》详细地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及其在道德、教育和政治方面的贡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括(1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括(13)
保尔从莉达交给他的公函上知道自己成为了共产党正式党员并可担任重要的共青团工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括( 13)
第十三章
保尔随营长视察边境,又一起去别列兹多夫,他宣布自己以后不抽烟,不骂人。后来他病倒了,离开工厂,回到了家,病好后担任地方武装的 政治工作,并平息了一场争斗。
共青团的支部一个接一个地在边境各村建立起来。保尔,丽达和团区委的干部鼓励很多年轻人入了团。后来保尔被选为边境各村庆祝十月革命 节委员会主任。他还在腿受伤的情况下参加演习。
保尔从莉达交给他的公函上知道自己成为了共产党正式党员,并可担任重要的共青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主要内容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主要内容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主要内容
摘要:
1.《中国通史》第十三集的主要内容概述
2.孔子的教育成就
3.孔子的人生道路及其挫折
4.向孔子学习的精神品质
正文: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主要讲述了孔子的生平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独创了班级授课制,倡导“有教无类”的观念,让更多的人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孔子的人生道路充满曲折,他早年丧父,经历了诸多磨难。

在传播自己的思想文化的道路上,孔子也屡遭挫折,周游列国时并不受统治者的待见。

然而,孔子并没有因为这些挫折而放弃,他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总的来说,《中国通史》第十三集为我们呈现了一位伟大教育家的形象,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孔子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笔记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笔记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笔记第一部实话孔子第一集(总第01集)夫子何人孔子是个学人的原因:1.好学;2.博学;3.活学孔子的学问为什么这么好呢?1.悟性;2.贯通;3.实践第二集(总第02集)学而优则仕孔子急于从政的原因:1.实施政治蓝图;2.实践学术主张;3.实现人生价值读书为什么首选做官:1.做官是读书的目的;2.做官是士人的正当职业;3.俸禄是士人的正当收入孔子做官的原则:1.天下有道;2.取之有道第三集(总第03集)君子固穷孔子的“三有一懂得”:1.有准备;2.有想法;3.有策略;4.懂政治第四集(总第04集)头号教书匠第五集(总第05集)谁是好学生冉有:理财专家子贡:赚钱专家颜回:读书专家子路:打仗专家从孔子和学生的故事可以看出:1.孔子的收入不错;2.孔子的学生可以做他的管家;3.孔门师生关系像个家庭第六集(总第06集)伤心事与玩笑话孔子是什么人:1.文化巨匠;2.失意官员;3.模范教师;4.性情中人;5.孤独长者;(6.众矢之的)第二部儒墨之争第一集(总第07集)儒与侠孔子和墨子的不同之处:1.时代不同;2.立场不同;3.代表不同:一、代表不同的士(孔子代表士的上层,有贵族气;墨子代表士的下层,有平民味);二、代表士的不同群体(孔子代表文士;墨子代表武士);三、代表是的不同出路(孔子代表士的未来;墨子代表士的过去)《墨子》中以非字开头的有四篇:1.《非攻》;2.《非乐》;3.《非命》;4.《非儒》秦汉以前的社会阶层:1.贵族(一、天子;二、诸侯;三、大夫;四、士);2.平民;3.奴隶秦汉以后的社会阶层:1.贵族;2.平民(一、士;二、农;三、工;四、商);3.奴隶孔子和墨子的相同之处:1.有理想;2.有追求;3.有原则;4.有底线第二集(总第08集)孔子的药方孔子的药方:仁爱(有差别有等级的爱)第三集(总第09集)墨子的药方墨子的药方:兼爱(无差别无等级的唉)第四集(总第10集)两位侠士孔孟之别:1.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2.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3.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为人张扬。

孔子知识点巧记总结

孔子知识点巧记总结

孔子知识点巧记总结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被尊称为“孔子老师”,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社会、政治、教育、道德等方面起着巨大的影响。

在我们学习孔子的思想时,要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和要点。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巧记的方式来总结一下孔子的知识点。

一、孔子的生平关于孔子的生平,我们可以通过“551-479”来巧记。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他的父亲叫孔雀,是楚国的贵族。

孔子的祖上世代都是贵族,但孔子的家庭世代相传是贫寒的,他自幼丧父,生活非常困苦。

公元前479年,孔子在鲁国逝世,享年73岁。

二、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仁、礼、孝、忠、君臣、兄弟、言、行、乐、敬、诚等。

1. 仁:孔子认为“仁”是人之本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孔子对待他人的标准。

我们可以通过“己所不欲”来巧记。

2. 礼:孔子非常重视礼仪。

他认为礼仪能够让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社会安定。

我们可以通过“礼仪”来巧记。

3. 孝:孔子提倡孝道,认为孝顺父母是天下第一的美德。

我们可以通过“孝顺”来巧记。

4. 忠:忠诚是孔子提出的道德要求之一。

他认为忠诚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我们可以通过“忠诚”来巧记。

5. 君臣关系:孔子强调君臣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君臣之间应当相互尊重。

我们可以通过“君臣”来巧记。

6. 兄弟关系:孔子也非常重视兄弟之间的关系,认为兄弟之间应当和睦相处。

我们可以通过“兄弟”来巧记。

7. 言:言行应当一致,不说空话、不说谎话是孔子提出的要求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言行一致”来巧记。

8. 行:行动要有节制,不可放纵自己,也不可规避责任是孔子提出的要求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行动有节制”来巧记。

9. 乐:孔子提倡人们多参与社交、活动,使自己快乐。

我们可以通过“快乐”来巧记。

10. 敬:孔子强调对待他人要尊敬,不可轻视他人。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1.孔子是两样人:圣人和凡人。

我们看孔子,也要带着两颗心:恭敬心和平常心。

2.孔子的思想,来源于周公旦的礼乐制度。

3.礼,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

乐,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

4.在专制时代不愿同流合污时最常见的三种处世方式:当隐士远离黑暗政治;佯狂自污以求生;正道直行杀身成仁。

5.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以勇力著称。

母亲——颜徵在。

孔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受其母亲的影响。

6.孔子家世没落的轨迹:王室——诸侯——公卿——士7.十五志于学:立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学问,奉献给追求真理。

8.孔子认为自己的境界和才能是自己努力学习和生活磨炼的结果。

9.庸人,一经打击,即一蹶不振;豪杰,百折不挠,愈挫愈奋。

打击,可以毁灭庸人,而豪杰之士,则在打击中百炼成钢。

10.一个人受人尊敬,一定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一定要有让别人尊敬的理由。

孔子二十岁时得到鲁昭公的器重,靠的是母亲的引导、自己的努力。

11.礼乐里包含着一种价值:社会,是礼仪指导下的社会;人,是言谈举止合乎礼仪的人。

12.眼高——不为眼前一切所局限,明白自己尚有更大的追求;手低——脚踏实地,干好本分活,受人之禄,忠人之事。

13.志于学,学即大学,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成人。

14.大学,培养人的价值观、判断力;培养人的高贵品性和气质;培养人的大眼光、大境界、大胸襟、大志向。

15.志于学的意义:知识独立、知识分子独立;知识分子是担当天下、担当道义、任重道远的君子儒。

16.“士”内涵的变化:仕——学——道17.“士”的道德宣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8.好学是孔子成为圣人的关键。

19.一个人能否立起来,要看自己心中是否有主见,别人眼中是否有自己。

20.孔子创办私学,既解决了自己的经济问题,也找到了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保持了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

孔子人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孔子人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孔子人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生平孔子的父亲名叫孔雀,是鲁国的贵族,但在孔子尚未出生之前就去世了。

孔子的母亲姓任,后嫁给了樊须,孔子在继父的抚养下长大。

孔子小时候就聪明伶俐,立志学习,勤奋好学。

年轻时,孔子曾经担任过鲁国的官职,但因为不满于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孔子选择离开鲁国四处游历,以求得到真理。

在自己的学生中有林雍、颜回、宰予、颜歇、季路等13名学生。

,曾游历齐、宋、卫、陈、郑五国,以求得见闻,向各国不举国各主要的人物教育,传播自己的儒家思想,在鲁国修学有徒众3000多人,留言生平,还败在一间修学室,教学30多年,回到鲁后又居住在陆地,空闲住宅,儒家学说生学将近1000余人。

公元前483年又回到鲁国,逝世于公元前478年鲁阳路,著作有《论语》、《孟子》等10多部书籍。

二、思想孔子的思想以儒家学说为核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1. 仁爱“仁者爱人”,孔子认为仁爱是人们所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美德。

他强调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关心别人。

孔子把仁爱看作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2. 克己复礼孔子认为人应该克己修身,不断克服自己的私欲,做到自我约束。

他强调要有规范和礼仪,要遵循“礼”之道,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道德规范,不偏离正道。

3. 中庸孔子提出了中庸之道,认为中庸是一种合理的平衡状态,主张“适度”,不要过犹不及,不走极端。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中庸之道,使心态平和,处事不激不凉。

4. 教育孔子十分重视教育,认为“教育必以道”,即教育要以道德为重点,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他主张以“父之道,母之谋”、“教学相长”为教育方式,强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影响。

5. 政治孔子关于政治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他认为君主要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要行仁政、以民为本,让人民安居乐业。

他提出了“小国寡民”、“寡廉鲜耻”和“仁政”思想,主张要建立民主的、仁爱的政治制度。

孔子的知识点总结

孔子的知识点总结

孔子的知识点总结一、孔子的生平孔子生于鲁国(今山东省南部),他的父亲叫丘,是一个贵族,但并不富裕。

孔子的母亲早逝,由父亲亲自抚养成人。

孔子年幼时就非常聪明,对学问非常感兴趣。

后来,他担任了鲁国的官职,但由于他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进行批评,最终辞官离开。

后来,孔子周游列国,传授自己的思想,并试图找到一个可以实践自己思想的地方。

但他并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最终返回故乡,终老在鲁国。

二、孔子的思想1. 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最重要的价值观念。

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体现出人性的善良和慈爱。

他认为仁是一种情感、品德和行为方式,是指导人们行为的理想准则。

2. 礼:孔子提倡重视礼仪和规范,认为人们应该遵守传统礼法,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尊重传统习俗和规范,从而使社会秩序井然、和谐稳定。

3. 忠:孔子强调忠于国家、忠于君主、忠于家庭和友情。

忠诚是他所提倡的一种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使人们能够尽心尽力地办好自己的岗位,做到忠诚、勤奋和奉献。

4. 孝:孔子认为孝是人伦关系的根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和睦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倡导子女应该孝敬父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5. 信:孔子强调人们应该言行一致、言行可靠。

信是指言行合一,言行一致,不虚伪,不欺骗,不说假话。

只有信,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强调一切教育都应该以德为先。

他认为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他倡导严师胜友,认为学生应该尊重师长,孝敬老师,并且学会向老师学习。

孔子主张注重语文数学的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师长和同学的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提出“五德”,即仁、义、礼、智、信。

他认为只有君子具备这些德才能成为合格的政治领袖。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13-15集知识点提炼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13-15集知识点提炼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13-15集知识点第十三集圣人的境界★知识类季桓子临终遗言,希望其子做鲁国执政后能把孔子召回来。

季桓子死后,季孙肥执政,想起父亲遗言,本想召孔子回国,但最终在小人公之鱼的挑拨唆使之下,放弃了把孔子召回国的念头,为求折中,把孔子的学生冉求召回国。

★启示类一、关于小人解析:(一)大人有大人的思路,小人有小人的想法。

小人的想法往往比大人的思路更能打动人心,因为小人的想法往往针对的是我们人性中的弱点。

(二)小人见不得别人有优点,他宁愿别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足,小人常常是因为别人的优点而生气。

(三)小人看到别人的缺点会幸灾乐祸,而君子看到别人有弱点、不足就像他自己有弱点有不足一样,他很同情、怜悯、慈悲。

二、推其长处,违其短者解析:当你知道某人有某方面弱点的时候,你就不要在这方面去触犯他。

他哪一方面有优点,你把它推出去,让别人都知道这人有优点;他哪一方面有缺点,你一定要注意帮着他去掩盖,这样交朋友才能交到长久的朋友。

别人的缺点不是我们指责的对象,不是我们幸灾乐祸的对象,是我们恰恰要加以呵护的对象,呵护别人的缺点就像呵护别人的伤口一样,这才是一种境界。

三、大道容下,大德容众解析:一个人的情怀、气质、风度一定在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够发育,孔子手下那么多学生,各有各的个性、气质、风度、性情,说明孔子一定是宽容的。

四、忠恕之道解析: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你想要的也得要帮助别人实现。

恕是消极的道德,忠是积极的道德。

忠就是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恕就是不做对别人有害的事。

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你必须要有这个能力,而不做对别人有害的事不需要能力。

忠有个前提,即我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

五、知礼解析:孔子不愿用具体的人来说明问题,因为用具体的人来说明问题就相当于在指责这人。

孔子知道你是错的但他不愿批评你,他对别人更多的是理解和同情。

孔子不仅明礼仪而且知人心。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摘抄_作文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摘抄_作文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摘抄关于一些孔子之道----《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笔记之四第三章:四十而不惑强者的道德与弱者的道德鲍教授认为孔子在很多地方都强调强者的道德,而不是强调弱者的道德。

他总认为在上者应该先做好,然后才有资格要求下面的人做好。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

一般人理解是:国君做得像一个国君的样子,臣子做得像个臣子的样子,父亲做得像个父亲的样子,儿子做得像个儿子的样子。

而按照孔子强者的道德,这句话就应该这样解释:首先国君做得要像国君的样子,才能要求臣子做得像个臣子的样子;父亲首先要做得像一个父亲的样子,才能有资格要求儿子做得像个儿子的样子。

我也这样认为:只要强者做到了,弱者自然也很容易做好了。

做个班主任,你要求学生每天不迟到,那么你首先就不能迟到,如果你经常迟到,那么对学生来说,你的话还有作用吗?作为一个父亲,要让孩子认真学习,而自己每天打麻将,那么儿子会服气你么?作为一个高官,要求下属不贪污,首先自己要清廉,如果自己不清廉,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属下清廉呢?所以,只有“强者先道德,弱者的道德自然就会好些”。

(2)孔子的“七教”理论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齿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

七教者,治民之本。

这句话意思是:上面敬老,下面才孝;上面尊长,下面才悌;上面散财乐施,下面才宽厚待人;上面亲近贤才,下面才选择良友;上面爱好德行,下面才不会隐瞒实情;上面厌恶贪腐,下面才耻于争夺;上面廉洁谦让,下面才讲究节操。

一切都是上面的责任呀!推而广之,“上行下效”,就是这个意思。

下面好不好,全看上面的了。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下面的人做的好,影响力大的也不少,可是,比起上面推行的力量来说,还是上面的力量强大些。

(3)君子之风孔子晚年,季康子曾经问孔子一个问题:我如果把那些无道的人杀了,然后逼着百姓去走正道,怎么样?孔子的回答是:子为政,焉用杀?季康子问:那我用什么呢?孔子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老鲍有料”全集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老鲍有料”全集

①圣人的成长1、再难再苦也不耽误孩子的学习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圣人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3、教育孩子尤其是对于男孩子更不能娇生惯养4、打击可以毁灭庸人但同样豪杰之士却在打击中可以百炼成钢5、一个人受人尊敬一定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一定要有你让别人尊敬的原因②孔子的大学6、人生总有一个起点每一步都做得好才能往上一个高度走才能走上更高一级台阶7、追求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人的大小8、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庸人之所以为庸人无它也好学不好学③三十而立9、正直是人的生门邪恶是死门在死门中没死是侥幸做人要正派④问学老子10、一个人二十来岁的时候如果不是一个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人注定不会有多大的成就一个人到了三十多岁以后还仅仅是意气风发没有理智而又冷静的头脑他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11、我们总是想着把人生充满做加法实际上人生更重要的是做减法一个完满的人生不是你有了什么而更多的是看你没有了什么12、我们总是以肯定的方式去看人老子以否定的方式来看人所以我们往往看这一面老子总是绕到背面⑥四十不惑13、孔子的不惑是指他有了判断力而不是有了更多的知识14、知识的可贵不在于面有多大知识的可贵在于它能否形成我们的判断力⑦快乐达人15、好学之人等于给自己找到一条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快乐之道16、人生到世界上走一遭就是要安顿他人17、不为小事而不高兴证明你境界很高了为蝇头小利而影响心情说明你境界还不高18、只有合乎于道德的生活才是真快乐⑨天下无贼19、判案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判案是为了慎待别人的命运给别人一个公正20、倾向于把别人都看成坏人的人自己一定是坏人⑪千古绯闻21、圣人不是永远都是强大的圣人有的时候也显得很弱小甚至显得比我们还要软弱22、小人的特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小人不一定能帮你的忙但小人肯定能坏你的事⑫谁是丧家狗23、磨难是成为圣人必不可少的过程一个人要成就大事要有磨难一个人要成就自己的人生成就一种人格要需要一种磨难24、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去寻找家园⑬圣人的境界25、读书不是为了增长知识读书时提升我们的判断力26、他有弱点他有不足我就像我自己有不足有弱点一样我很同情我是怜悯我是慈悲27、不针对具体的人不打棍子不扣帽子这样的礼才是可行的而不是可怕的⑭爱恨两重天28、行为的方式不仅能够反映人的内心行为的方式还能塑造人的内心29、什么叫文明呢文明就是对很多东西受不了什么是野蛮呢野蛮就是对很多东西都受得了⑮穷途末路时30、做好人一定是我们的义务31、道德只能保证我们成仁道德决不能保证我们成功32、道德的好处是可以阻止我们的堕落33、做一个道德的人是我们的义务不是一个手段34、君子往往正是在世俗的失败之中来成就自己的人格⑯孔子回国35、人生的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境界呢是自由的境界同时又是道德的境界是自由与道德融为一体的境界36、不执着于一端不能任何一个东西都推到极端哪怕是优点也不能推向极端也要留有余地⑰好学生“坏”学生37、不好学一切缺点无法改正一切优点无法树立38、人的可爱在于你有没有理智⑱圣人千古39、世俗的眼光只看世俗的成功40、孔子是我们民族永远的圣人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信仰和爱。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全集读书笔记、摘抄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全集读书笔记、摘抄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全集读书笔记、摘抄孔子怎样志于学----《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笔记之一假期中,读了薛书记推荐的这本书,让我对孔子的认识更全面了,对其人格的魅力又产生了敬仰之情。

这本书作者是上海电视大学教授鲍鹏山,他在“百家讲坛”精彩演说的收录。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他一生坚持理想,虽四处碰壁,却绝不放弃。

经过艰苦卓绝的人生经历,他最终使自己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圣人,成为万世师表。

这个人就是孔子。

第一章:十五志于学对于孔子,我们可以说是很熟悉,两千年的文化发展,哪一点离开了“孔夫子”?虽然历史上有两次大的风波,第一次是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的“批林批孔”运动,但是,这些都有其历史原因,或者有孔子自身的局限性,或者2000多年封建统治者自身统治的需要,于是也歪曲了孔子的本意。

纵然如此,也可以说:现在人的心目中,孔子成了中华民族道德和信仰的文化核心。

孔子的儒家学说也是内涵深刻的。

但是,孔子究竟怎样做到这样的成就,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孔子“志于学”。

(1)孔子的家境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史载其“以勇力著称”,当时66岁;孔子的母亲是颜徵在,当时15岁,两人结婚,(具体原因不再解释)第二年有了孔子。

孔子三岁时父亲逝世,而母亲只有18岁。

孤儿寡母搬到曲阜城,住进了一个叫阙里的小巷。

可见少年孔子的生活是艰辛不易的,为了帮助母亲,孔子也学了很多下层人的谋生手艺,也正是这种艰难,磨练了他坚韧的品格。

而孔子的母亲,这位年轻的女子也是很注重孔子的教育的,她给孔子的玩具就是“礼器”,正如“孟母三迁”一样,孔子的母亲对其教育应该是很重视。

(2)孔子志于学《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可不是说孔子到了十五岁才致力于学习,而是孔子从十五岁就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学问,奉献给追求真理。

可见,圣人立志也是很早的。

孔子17岁时,母亲去世。

这给孔子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还有一件事对孔子的打击也很大。

孔子的故事每章概括

孔子的故事每章概括

《孔子的故事每章概括》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看孔子的故事,给每一章做个概括。

有一章讲孔子小时候就特别爱学习,别人玩耍的时候,他总是在认真读书。

他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都坚持不懈。

还有一章说孔子广收门徒,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穷的有富的,有聪明的有不太聪明的,但孔子都一视同仁,用心教导他们。

我记得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大家都听得入了迷。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孔子很了不起?
《孔子的故事每章概括》
同学们,咱们接着讲讲孔子的故事。

有一章是孔子周游列国,他希望能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一路上,他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从不退缩。

还有一章讲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孔子总是耐心倾听,然后给出恰当的指导。

我同桌特别喜欢孔子和学生讨论的故事,他说能学到很多思考问题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孔子的故事每章概括》
同学们,今天咱们再来说说孔子的故事。

有一章说孔子非常注重礼仪,他自己以身作则,教导人们要懂礼貌、守规矩。

还有一章是孔子面对批评和误解,他不生气,而是认真反思自己。

我有一次参加活动,就想起了孔子注重礼仪的故事,提醒自己要表现得有礼貌。

同学们,孔子的故事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咱们要多学习呀!。

[孔子样炼成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孔子样炼成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孔子样炼成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1)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高三常见的文学常识大全欧美主要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表斯汤达《红与黑》《法尼娜·法尼尼》法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法狄更斯《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英莫泊桑《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法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慰的女儿》俄果戈理《死魂灵》《外套》《钦差大臣》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委娜·卡列尼娜》《复活》俄契柯夫《第六病宝》《套中人》《变色龙》俄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美马克·吐温《汤姆·索耶历险记》《竞选州长》美(五).早期无产阶级文学早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家作品表作家名作品国别欧仁·鲍锹埃《国际歌》《铁匠的梦》《起义者》法高尔基《海燕之歌》《母亲》《在人间》《童年》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列宁》前苏联奥斯林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法捷耶夫《青年近军》《毁灭》前苏联(一)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①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等。

(刘安:《淮南子》)②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

《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

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13集孔子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13集孔子

第13集:孔子安怀堂山东曲阜孔府童声颂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清晨,朗朗的读书声从这里传出,学生们朗读的是《论语》,《论语》虽然只有11705个字,却被称为中国第一书,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也影响了世界,还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

《论语》是一部散发着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生命体温的经典,浓缩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孔子弟子思想的精华,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元典之一。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论语》里面,这个做人的道理,这个处事的智慧,它已经沉淀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一种心理,动成了我们一种生命底色。

钱逊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钱:在这以前,是一种以这个天命为主的这个思想,然后出现的变化,而孔子他的价值,《论语》里面这个思想价值,就是他开始建立了一个完全立足于人的,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所以从那以后,从孔子以后,中国文化走了一个新的一条道路。

夫子洞山东曲阜尼山尼山山东曲阜公元前551年,一个婴儿降生在这个黑暗狭小的山洞中,因为生下来头顶的中间是凹下去的,和尼丘山很相似,这个孩子被取名为丘,因为在家里排行第二,所以字仲尼,后世因为要避他的名讳,把尼丘山改名为尼山。

万仞宫墙山东曲阜因为他,山东曲阜成为朝圣之地,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先祖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宋潘公,宋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国,公元前710年,在国内权力斗争中失势的孔氏一族逃到了鲁国。

鲁源村山东曲阜相传,今天山东曲阜东南,尼山附近的鲁源村,是春秋时期鲁国瞰(zou)邑的所在地,村中现在还存有一块纪念孔子的石碑,是康有为在1924年所立。

叔梁纥塑像尼山孔庙颜徵在牌位尼山孔庙启圣门尼山孔庙启圣王殿尼山孔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身为鲁国瞰邑的邑宰,在年近古稀的时候娶了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便去世了,孔子跟随母亲搬到国都曲阜阙里居住,在这里,孔子度过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13-15集知识点
第十三集圣人的境界
★知识类
季桓子临终遗言,希望其子做鲁国执政后能把孔子召回来。

季桓子死后,季孙肥执政,想起父亲遗言,本想召孔子回国,但最终在小人公之鱼的挑拨唆使之下,放弃了把孔子召回国的念头,为求折中,把孔子的学生冉求召回国。

★启示类
一、关于小人
解析:(一)大人有大人的思路,小人有小人的想法。

小人的想法往往比大人的思路更能打动人心,因为小人的想法往往针对的是我们人性中的弱点。

(二)小人见不得别人有优点,他宁愿别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足,小人常常是因为别人的优点而生气。

(三)小人看到别人的缺点会幸灾乐祸,而君子看到别人有弱点、不足就像他自己有弱点有不足一样,他很同情、怜悯、慈悲。

二、推其长处,违其短者
解析:当你知道某人有某方面弱点的时候,你就不要在这方面去触犯他。

他哪一方面有优点,你把它推出去,让别人都知道这人有优点;他哪一方面有缺点,你一定要注意帮着他去掩盖,这样交朋友才能交到长久的朋友。

别人的缺点不是我们指责的对象,不是我们幸灾乐祸的对象,是我们恰恰要加以呵护的对象,呵护别人的缺点就像呵护别人的伤口一样,这才是一种境界。

三、大道容下,大德容众
解析:一个人的情怀、气质、风度一定在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够发育,孔子手下那么多学生,各有各的个性、气质、风度、性情,说明孔子一定是宽容的。

四、忠恕之道
解析: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你想要的也得要帮助别人实现。

恕是消极的道德,忠是积极的道德。

忠就是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恕就是不做对别人有害的事。

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你必须要有这个能力,而不做对别人有害的事不需要能力。

忠有个前提,即我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

五、知礼
解析:孔子不愿用具体的人来说明问题,因为用具体的人来说明问题就相当于在指责这人。

孔子知道你是错的但他不愿批评你,他对别人更多的是理解和同情。

孔子不仅明礼仪而且知人心。

礼仪来自于人心,人心高于礼仪。

不针对具体的人,不打棍子不扣帽子,这样的礼才是可行的而不是可怕的。

六、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析:子张向孔子问仁。

孔子说:“能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恭敬、宽容、诚信、敏捷、恩惠。

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容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敏捷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恩惠就能够使唤人。


孔子回答五个字“恭宽信敏惠”,恭敬、宽容、诚信、敏捷、恩惠。

这五个字都是对别人好的而没有一点是苛责别人的。

所以什么叫仁?仁者爱人,仁就是一种爱,仁不是指责。

第十四集爱恨两重天
★启示类
一、子禽问于子贡:“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解析:子禽问子贡:“我们老师周游列国到很多地方,到一个地方不久就对这个地方的政事很了解,他怎么能这么快就了解到这个地方的政治情况和
风土人情呢?是他向别人打听的还是别人愿意主动来告诉他呢?”子贡说:“我们的老师身上有一种气质——温、良、恭、俭、让,有了这种气质别人都愿意和他交往,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他,愿意把真实情况告诉他。


温:为人很温和,不激烈,不尖锐,不尖刻,很温和。

良:善良,它不仅仅是善良,它是指对万事万物有善意。

就是我们在面对这个世界时,面对这个世界的人和物我们是不是有善意,这是良。

恭:恭敬,恭敬心,敬畏心。

俭:俭不能简单理解为生活节俭,俭是指做事有分寸感,生活有分寸感就是不奢靡浪费,所以我们也可理解为节俭。

俭是对一切事物的一种约束。

比如恭敬,很好,但恭敬过头了就不好了。

做任何事情,哪怕是优点,哪怕是该做的正确的事,也得要有分寸感,在哲学上讲,这叫度。

让:谦让。

二、庄重严肃的场合,个人行为要和场合相适与和谐,要有适度拘束适度小心。

一个人如果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加拘束不是一个好事。

解析:比如:应聘工作,不要在任何一个场合下对某个公司的应聘官总是侃侃而谈什么都不在乎,那未必是好事,人家不一定觉得你很能干。

你参加各种比赛面对着评委,你不要觉得我不在乎什么都不怕,你适度紧张适度拘谨,让别人感觉到你这人很老实,对招聘的人是一种恭敬,有恭敬心的人一定会拘谨。

三、人心就是风水
解析:一道大门大家进进出出,你要是站在门中间,那你站的位置,你的风水就不对,那样你总会碰碰撞撞。

过马路时不按交通规则走,那你就是风水不对。

所以人的一举一动,站在什么地方、走在什么地方那都是有道理的,文明的人在这方面一定是很讲究的。

四、中国人崇尚的是君子气质,傲慢是最不好,最招人厌的气质。

解析: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气质,中国人的气质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气质。

即便是对待弱势群体和不行的人都要尊重和理解。

最不好、最招人烦的气质是傲慢。

胡适曾讲过一句话,最下流的一种举止就是给别人脸
色看。

五、啰嗦是出自于无限的关爱和牵挂。

解析:父母大多数都是啰嗦的,子女大多数都是厌烦啰嗦的,等到厌烦啰嗦的子女自己做了父母后,他又变得啰嗦了,因为啰嗦出自于一种无限的关爱。

六、行为方式不仅能反映人的内心,还能塑造人的心灵。

好的方式能塑造一个好的心灵,恶劣的方式渐渐培养一个恶劣的心灵。

七、文明就是对很多东西受不了。

文化就是软化,文化让我们的心灵软化。

解析:有的人心地纯善,是因为他常常受不了,有的人心地残忍,就是因为他常常受得了。

文明就是对很多东西受不了。

什么叫野蛮?野蛮就是对很多东西都受得了。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就是软化,文化让我们的心灵软化。

八、“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解析:真正仁德的人能爱人,也要恨人,有爱有恨是正常人,有大爱有大恨那就有可能是圣人。

爱与恨是分币的两面,有大爱就一定有大恨。

九、“乡原,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
解析:随波逐流的人是道德修养的大敌。

孔子一生最讨厌的是什么样的人?就是老好人。

我们认为老好人多好啊,孔子说,老好人是道德的贼,是伤害道德最严重的人,因为他没有原则。

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除了他泛爱众外同时他还仇恨一切不公道不人道的事。

心平气和可能是一种境界,但绝不是最高境界。

面对世界上种种的丑恶你如果一点都不生气,只能说明你道德感麻木,只能说明你堕落。

十、有时人的自尊心还是必须要伤一下的,知耻而后勇,受刺激你可能才能够觉醒。

第十五集穷途末路时
★启示类
一、道德的三种境界
(一)第一种境界
不相信道德会给人带来好处所以也就不守道德。

这种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坏人,他不相信做好事有好报。

所以他就不做好人做坏人,这是最低的一种境界。

(二)第二种境界
有一种很纯朴的道德信仰,相信道德对人有好处,所以谨守道德。

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碰到的绝大多数都是这种人,总相信做好人有好报。

(三)第三个境界
不相信道德会有一个预期的好结果、好回报在等着我们,但即便如此仍要做个好人。

做好人,但不想着有好报有回报,这是第三种境界。

二、一个守规则的人一旦碰到一个不守规则的社会,而且不守规则往往会比守规则能得到更多好处,结果就是什么?肯定他也趋向于不守规则。

三、道德的好处不是有助于我们成功而是可以阻止我们堕落。

我们践行道德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成全自己。

做一个道德的人是我们的义务不是一个手段。

四、道德的廉价和自我贬值会导致作为个人不能上进,作为社会也缺乏一个正确的评价标准。

五、好农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好的工匠只追求自己工艺的精湛,不会想着去顺应市场去讨好消费者;一个好的学者也只应该追求严肃认真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绝不是想着怎么样去取媚大众然后获得名声和财富。

六、大人,大人一定有大的承担,不管面对多少挫折绝不退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