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已有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解决了8000万人的就业问题,我国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达800万家,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工业增加值40%、实现利税77%、出口额60%、城镇就业机会的75%,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亟待加以研究、解决。
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产生的新生事物,它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在中国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并获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有生力量。特别是十六大召开后,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被制订和实施,为民营企业营造了最大的发展空间,逐步将民营业推向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前沿地位。
1.3民பைடு நூலகம்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环境
1.3.1民营企业现状
民营企业经过这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GDP中所占比重已达到61%,拥有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已超过20%,民营企业产值已“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民营企业正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中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决策得当超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跃为企业明星。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就消失了。也有一些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
2.政治平等:营造民营企业大发展的社会氛围
改革开放初期,为扩大招商引资,国家对“三资”企业实行种种政策优惠,经营环境远远优于国内的个体私营企业。这种因企业的不同所有制关系而享受不同政治、政策待遇的状况,不仅与市场经济平等竞争原则相矛盾,而且在认识上长期禁锢人们的思想,至今仍未完全消除。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中提出对民营企业实行政治平等的方针,是与时俱进、思想解放的标志,将有助于进一步打破企业“出身成分论”,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政治歧视,努力营造“政治上认同,社会上尊重,政策上支持,经济上保障”的良好发展氛围。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政治、社会地位,彻底消除对民营企业“干部怕接近、金融部门怕贷款、基层群众怕担风险”的“三怕”思想,为民营企业大发展扫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
2.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
当前,有关企业发展的各种有利于民营企业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首先,是宪法的完善。十六大以后,国家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正式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地位。其次,是《合同法》。新出台的《合同法》从总则的一般规定、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修正到违约等方面都做了科学、细致的规范,有效地引导、规范了市场交易活动的进行。
如何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今天,民营企业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包括质量竞争力、品牌竞争力,人才竞争力等等。从总体看,质量、品牌、人才,对民营企业来说,不是强项而是弱项,怎么做才能由弱变强,文章作了探讨。
关键词: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发展对策.
引言:
民营企业在国有企业、股份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比之于大型企业,民营企业所显示出的优势少,劣势多。在整个企业界,民营企业倒闭破产的比率比大型企业要高得多。问题在于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弱。民营企业变数很多,许多企业不断新生,不断倒闭。但是另一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却能长期的生存,发展。追根揪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竞争能力,应变能力的强弱。
2.国民经济局部过热
中国经济已经走近过热“红线”,固定资产投资过快、能源紧张加剧、物价上涨、存款利息缩水,煤荒、电荒、油荒等能源危机仍在加剧。所有这一切不过是投资过热升温的表象。当前经济的局部过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营企业(其中主要是房地产、钢铁、汽车、零售业等)过度投资引起的。过热的经济形势,导致政府开始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和再投资进行严格的审批和控制,以减少盲目投资和许多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1.3.2企业的发展环境
企业环境研究日益注重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逐步出现将企业环境内生化的趋势。因此,加强企业发展环境研究,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和控制,并改善和优化企业环境,是企业得以健康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民营企业的政治环境
中国民营企业本身经济实力不断强大,同时,中国的政治环境也日渐理性和健康,中国民营企业家正处在“激情燃烧的岁月”。
1.民营企业概述
1.1中国民营企业的概念和产生的历史背景
民营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不属于国有及国有控股、集体及集体控股、外商投资的企业。包括股份合作制,非国有联营、集体联营、国有与集体联营的联营企业,非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有时还包括个体户。民营企业的前身是在农村搞公社,其主题,就是把私变成公,把民族资本改革到国有企业,所谓变成公就是两种所有制,一种叫全民所有制,一种叫集体所有制。1980年两种公有制占中国经济几乎是百分之百。经济很不景气,问题很多,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就企业本身来讲,大量企业都是亏损的,维持不下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慢慢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就是把公的变成私的。首先是提倡个体户的发展,后来慢慢允许私人办工厂。中国的民营经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按照公有制的存量不变,发展个体、私有增量。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公有制的存量慢慢开始改革,把集体所有制卖给职工、厂长,分给大家,到后来把国有企业或者卖一个车间卖给职工、厂长,这样使得存量改革。民营经济发展分两块,一块是存量,后来增加了一块私营的,个体户、私营企业。除此之外,上世纪90年代以后是存量改革,即把国有制企业逐步改为私有制,因此中国的民营经济是通过这两个办法发展起来的。
1.民营企业家族文化
目前,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的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管理或刚刚从家族式管理走出来。这一现象绝非偶然,而是受到独特的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为家族而忘我工作。在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宗法关系构成了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第一重关系。在这种经济伦理下,为了家族利益而进行劳动成为近乎神圣的义务。这种对家族名誉、利益的高度尊重,产生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勤奋、节俭、诚信、无私奉献等经济伦理;与西方人为了实现个人理想而追求成就的动机大不相同,中国人的成就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成员的期望。在市场调节能力不强、规则不健全及信息不完备时,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简单,管理层次较少,成员间具有较高的信任与合作能力,企业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民营企业的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处于较为健康和稳定的发展阶段,这为民营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但同时,经济运行中仍表现出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
1.国民经济良性运行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平台”的形成是有基础的。它是我国现有宏观经济政策和现行经济体制潜力释放的体现。由于出口需求减弱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依靠国内需求拉动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我国现在不是“出口主导型”国家,将来也不可能是“出口主导型”国家,经济增长的立足点主要是在国内需求。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已经很高。世界经济的变化,将会明显地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因此,扩大国内需求与扩大对国外的出口需求,应当成为我国经济前行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走路,才会平稳,才会匀速。
(三)民营企业的政策法律环境
1.政策法律环境的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是市场准入问题。我们所谈的市场准入,是指进入特定行业、领域和项目的许可。所谓市场准入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政府补贴要取消。第二是减少行政许可,也就是通常讲的要改革审批制度。第三是配套条件要公平。配套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如果给民营企业的原材料价格同给已经进入市场的国有企业的价格不一样,就会削弱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是配套品和代用品的政策也得一视同仁,否则,也会制约企业的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价格。如果政府采取限定价格的办法,对新进入市场的企业是不利的。因为新进入市场的企业要竞争,价格是很重要的手段,如果限定了价格,就难以竞争。因此,所谓市场准入,就是要保障上述四个方面的公平。当然,从原则上看,加入世贸组织后,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要实行国民待遇;对国内的民营企业,也应当同样实行国民待遇。其次是融资便利问题。目前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很少,大部分是间接融资,民营企业能发行债券或上市的比例还很小。中国证监会已经明确,在上市问题上各类企业一律平等。据调查,目前在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中拆借还较为普遍,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融资上的各种不便,私人拆借的比例还很大。融资对任何企业都是很重要的问题。第三是税费合理问题。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较重,这主要不在税方面(当然在税方面也有一些不合理的规定),而更重要的是各种不合理的收费。例如现在的合伙企业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都规定既要收企业所得税,又要收个人所得税,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的所有者要负无限责任。最后是保障权益问题。
1.民营企业的地位日渐提高
民营企业最初是从社会夹缝里生长起来的,他们一方面受歧视,受挤压,一方面不择手段寻求发展。这种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塑造了中国民营企业家许多特有的性格特点,譬如过分靠拢权力,注重关系和权力的作用。当前,中国正处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党中央及各地方政府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近年来相继制定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方针、措施。
(四)民营企业的文化环境
企业家作为现代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在中国民营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企业家的产生是制度和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变迁决定企业家的成长,文化背景决定企业家的精神特质。对大多数企业家来说,企业文化是影响改革的主要因素。文化是价值观和信念的体现。这些又决定企业的决策类型,指导企业行动,并且影响个人行为,在大多数组织中,文化是行为的支柱,决定着组织决策的形成。
1.2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党的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创造性的概括。十六大也重申了这一方针。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也是我党根据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是正确的历史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党的十三大起,就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条件下,允许和鼓励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后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就成为一条基本方针。而现在,又把基本方针提高到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这意味着,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但是民营企业也有自己相对的一些优势:1.对民营企业的政策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2.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3.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开始吸引大批的精英;4.经过多年磨练练出了一副铮铮铁骨,民营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竞争的经验;5.在国内外创造了名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知度;6.有相对的制造成本优势;7.拥有强大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销售方式和服务网络;8.拥有一批消化、吸收了国外尖端科技的技术人才;9.拥有善于捕捉国际大集团闪失和先天不足的经验;10.具有充分使用各种国内外资源的能力。
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产生的新生事物,它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在中国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并获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有生力量。特别是十六大召开后,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被制订和实施,为民营企业营造了最大的发展空间,逐步将民营业推向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前沿地位。
1.3民பைடு நூலகம்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环境
1.3.1民营企业现状
民营企业经过这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GDP中所占比重已达到61%,拥有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已超过20%,民营企业产值已“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民营企业正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中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决策得当超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跃为企业明星。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就消失了。也有一些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
2.政治平等:营造民营企业大发展的社会氛围
改革开放初期,为扩大招商引资,国家对“三资”企业实行种种政策优惠,经营环境远远优于国内的个体私营企业。这种因企业的不同所有制关系而享受不同政治、政策待遇的状况,不仅与市场经济平等竞争原则相矛盾,而且在认识上长期禁锢人们的思想,至今仍未完全消除。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中提出对民营企业实行政治平等的方针,是与时俱进、思想解放的标志,将有助于进一步打破企业“出身成分论”,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政治歧视,努力营造“政治上认同,社会上尊重,政策上支持,经济上保障”的良好发展氛围。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政治、社会地位,彻底消除对民营企业“干部怕接近、金融部门怕贷款、基层群众怕担风险”的“三怕”思想,为民营企业大发展扫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
2.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
当前,有关企业发展的各种有利于民营企业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首先,是宪法的完善。十六大以后,国家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正式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地位。其次,是《合同法》。新出台的《合同法》从总则的一般规定、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修正到违约等方面都做了科学、细致的规范,有效地引导、规范了市场交易活动的进行。
如何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今天,民营企业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包括质量竞争力、品牌竞争力,人才竞争力等等。从总体看,质量、品牌、人才,对民营企业来说,不是强项而是弱项,怎么做才能由弱变强,文章作了探讨。
关键词: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发展对策.
引言:
民营企业在国有企业、股份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比之于大型企业,民营企业所显示出的优势少,劣势多。在整个企业界,民营企业倒闭破产的比率比大型企业要高得多。问题在于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弱。民营企业变数很多,许多企业不断新生,不断倒闭。但是另一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却能长期的生存,发展。追根揪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竞争能力,应变能力的强弱。
2.国民经济局部过热
中国经济已经走近过热“红线”,固定资产投资过快、能源紧张加剧、物价上涨、存款利息缩水,煤荒、电荒、油荒等能源危机仍在加剧。所有这一切不过是投资过热升温的表象。当前经济的局部过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营企业(其中主要是房地产、钢铁、汽车、零售业等)过度投资引起的。过热的经济形势,导致政府开始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和再投资进行严格的审批和控制,以减少盲目投资和许多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1.3.2企业的发展环境
企业环境研究日益注重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逐步出现将企业环境内生化的趋势。因此,加强企业发展环境研究,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和控制,并改善和优化企业环境,是企业得以健康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民营企业的政治环境
中国民营企业本身经济实力不断强大,同时,中国的政治环境也日渐理性和健康,中国民营企业家正处在“激情燃烧的岁月”。
1.民营企业概述
1.1中国民营企业的概念和产生的历史背景
民营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不属于国有及国有控股、集体及集体控股、外商投资的企业。包括股份合作制,非国有联营、集体联营、国有与集体联营的联营企业,非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有时还包括个体户。民营企业的前身是在农村搞公社,其主题,就是把私变成公,把民族资本改革到国有企业,所谓变成公就是两种所有制,一种叫全民所有制,一种叫集体所有制。1980年两种公有制占中国经济几乎是百分之百。经济很不景气,问题很多,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就企业本身来讲,大量企业都是亏损的,维持不下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慢慢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就是把公的变成私的。首先是提倡个体户的发展,后来慢慢允许私人办工厂。中国的民营经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按照公有制的存量不变,发展个体、私有增量。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公有制的存量慢慢开始改革,把集体所有制卖给职工、厂长,分给大家,到后来把国有企业或者卖一个车间卖给职工、厂长,这样使得存量改革。民营经济发展分两块,一块是存量,后来增加了一块私营的,个体户、私营企业。除此之外,上世纪90年代以后是存量改革,即把国有制企业逐步改为私有制,因此中国的民营经济是通过这两个办法发展起来的。
1.民营企业家族文化
目前,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的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管理或刚刚从家族式管理走出来。这一现象绝非偶然,而是受到独特的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为家族而忘我工作。在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宗法关系构成了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第一重关系。在这种经济伦理下,为了家族利益而进行劳动成为近乎神圣的义务。这种对家族名誉、利益的高度尊重,产生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勤奋、节俭、诚信、无私奉献等经济伦理;与西方人为了实现个人理想而追求成就的动机大不相同,中国人的成就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成员的期望。在市场调节能力不强、规则不健全及信息不完备时,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简单,管理层次较少,成员间具有较高的信任与合作能力,企业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民营企业的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处于较为健康和稳定的发展阶段,这为民营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但同时,经济运行中仍表现出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
1.国民经济良性运行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平台”的形成是有基础的。它是我国现有宏观经济政策和现行经济体制潜力释放的体现。由于出口需求减弱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依靠国内需求拉动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我国现在不是“出口主导型”国家,将来也不可能是“出口主导型”国家,经济增长的立足点主要是在国内需求。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已经很高。世界经济的变化,将会明显地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因此,扩大国内需求与扩大对国外的出口需求,应当成为我国经济前行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走路,才会平稳,才会匀速。
(三)民营企业的政策法律环境
1.政策法律环境的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是市场准入问题。我们所谈的市场准入,是指进入特定行业、领域和项目的许可。所谓市场准入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政府补贴要取消。第二是减少行政许可,也就是通常讲的要改革审批制度。第三是配套条件要公平。配套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如果给民营企业的原材料价格同给已经进入市场的国有企业的价格不一样,就会削弱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是配套品和代用品的政策也得一视同仁,否则,也会制约企业的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价格。如果政府采取限定价格的办法,对新进入市场的企业是不利的。因为新进入市场的企业要竞争,价格是很重要的手段,如果限定了价格,就难以竞争。因此,所谓市场准入,就是要保障上述四个方面的公平。当然,从原则上看,加入世贸组织后,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要实行国民待遇;对国内的民营企业,也应当同样实行国民待遇。其次是融资便利问题。目前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很少,大部分是间接融资,民营企业能发行债券或上市的比例还很小。中国证监会已经明确,在上市问题上各类企业一律平等。据调查,目前在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中拆借还较为普遍,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融资上的各种不便,私人拆借的比例还很大。融资对任何企业都是很重要的问题。第三是税费合理问题。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较重,这主要不在税方面(当然在税方面也有一些不合理的规定),而更重要的是各种不合理的收费。例如现在的合伙企业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都规定既要收企业所得税,又要收个人所得税,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的所有者要负无限责任。最后是保障权益问题。
1.民营企业的地位日渐提高
民营企业最初是从社会夹缝里生长起来的,他们一方面受歧视,受挤压,一方面不择手段寻求发展。这种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塑造了中国民营企业家许多特有的性格特点,譬如过分靠拢权力,注重关系和权力的作用。当前,中国正处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党中央及各地方政府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近年来相继制定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方针、措施。
(四)民营企业的文化环境
企业家作为现代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在中国民营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企业家的产生是制度和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变迁决定企业家的成长,文化背景决定企业家的精神特质。对大多数企业家来说,企业文化是影响改革的主要因素。文化是价值观和信念的体现。这些又决定企业的决策类型,指导企业行动,并且影响个人行为,在大多数组织中,文化是行为的支柱,决定着组织决策的形成。
1.2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党的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创造性的概括。十六大也重申了这一方针。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也是我党根据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是正确的历史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党的十三大起,就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条件下,允许和鼓励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后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就成为一条基本方针。而现在,又把基本方针提高到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这意味着,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但是民营企业也有自己相对的一些优势:1.对民营企业的政策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2.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3.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开始吸引大批的精英;4.经过多年磨练练出了一副铮铮铁骨,民营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竞争的经验;5.在国内外创造了名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知度;6.有相对的制造成本优势;7.拥有强大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销售方式和服务网络;8.拥有一批消化、吸收了国外尖端科技的技术人才;9.拥有善于捕捉国际大集团闪失和先天不足的经验;10.具有充分使用各种国内外资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