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共此灯烛光:中国古代灯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夕共此灯烛光:中国古代灯具

编者按人类自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式之后,即通过篝火燃烧火焰的光亮来照明。人类燃起的第一堆篝火,其实就是人类制作的第一盏灯。从那时开始,古人对灯的精益求精就一直没有停止。最初的灯即为火炬,从考古证据来看,距今四千多年新石器时代建筑遗址中已有发现,宁夏海原菜园村一处窑洞内壁上,发现多个孔洞,孔洞周围的壁土已有大量因火烤而变色的痕迹,说明这些孔洞是用以供插放松枝做的火炬,而这种火炬,在先秦文献中多有记录。

然而火把虽然可以照明,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灯。有盛燃料的盘盏,配以供燃烧发光的灯芯,那就是最简易的灯,俗语云,高灯下亮,为扩大光照范围,将灯盏高高支起,这用以支灯的柄柱,称为“檠”,最早且最为普遍的燃油灯,当为豆形灯。“豆”本为上古时代的一种盛食器,其上为圆盏盘,中间为或长或短的直柄,最下为喇叭或圆足形底座,陶制的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是种流行器物,其上部盏盘原用于盛放肉羹一类的吃食,后来换之以灯油,配以灯芯,就成为一盏照明的灯,《尔雅·释器》里描述:“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由于材质不同,豆又有不同的名称,而不少博物馆中长柄小盏的豆,其实就是上古先民用的灯。陶豆灯除了豆灯之外,一望便知是“灯”的灯具,直到战国

才多有发现。但按照孙机先生的说法,点燃油脂的灯具在早商就已经出现了,点油脂和燃枝火炬不同,第一,须有盛油脂的容器;第二,须有支承灯炷、使灯火不至延烧及油面的装置。而充当燃火灯炷的材料,有硬有软,硬的如用剥去麻皮的麻秸之类,软的则可用各类纤维。若用软灯炷,盛油的容器内须有一突起如柱状的小台,才能将软灯炷搭上点燃,根据这些特征就能找到早商时代的灯,如1982年在郑州商城——商代窖藏内出土的一件青铜涡纹中柱盂,盂中的柱即为放搭软灯炷。河南博物馆藏商青铜涡纹中柱盂灯

这类青铜盂形器在商代后期的墓葬中出土有多件,殷墟妇好墓也曾出土此类铜器,到了战国时河北平山三汲一座中山国国王的墓出土了一件铜鸟柱盘。此盘通高47.5厘米,口径57厘米,盘中立一圆柱,柱顶立一展翅的飞鸟,鸟头昂起,鸟背、鸟尾与双翼水平,形成一个台面。盘外壁有四枚铺首衔环,下为高足,圆形底座铸出镂空的花纹,圆柱上所立飞鸟,当为象征神话了的太阳的阳鸟。孙机先生在他的名篇《中国圣火》中动情地说到:“当盘内盛满油,并将浸透了油的灯炷搭到鸟背上,再用反光的阳燧镜引下‘明火’点亮它,这件鸟柱盘就成为照耀祭品的‘明烛’、燃烧着圣火的神灯了。”战国青铜鸟盘灯及细部

不过这类灯具毕竟是重器,事实上,三代早期的灯具确实稀见,根本的原因还是社会生产力落后,用以燃灯的灯油珍贵。我国古代供燃的灯油,最初用的是膏,膏者,脂也,是用动物脂肪制成的油脂。脂肪多的动物往往用来肉食,加之取脂工艺并不成熟,灯油也稀有,灯具自然不会发达,其形制也主要为豆形灯。战国玉勾连云纹灯,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玉灯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先秦灯具的精华之作,而留存至今的玉制豆形灯,也仅此一件,堪称绝品。豆形灯是后世一直盛行的灯,其形制在之后两千多年里没有什么变化。

先秦的灯分为无檠灯和有檠灯,无檠灯形式简单,往往只是一个灯盏,而有檠灯几乎都是豆形灯的发展和变相,而檠,也成为了灯的代称,现代作家鲁迅与弟寄诗唱和便有“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古代的有檠灯设计各异,多以人物或鸟兽为造型,往往有其寓意,已不再仅仅是照明的工具,而转化为一件华贵精致的艺术品,成为帝王显贵及官宦大家身份的象征。战国坐人铜灯,现藏河南省博物馆

此灯由坐人、灯柄和灯盘三部分组成,坐人偏髻、束冠、身着长袍,腰系宽带,以带钩扣合,两臂平伸,手握丫形灯柄,柄上托一环形灯盘,盘内立灯钎三个。2002年枣阳市

九连墩1号墓出土青铜人擎灯

楚地出土的人形灯,人物比例适宜,铸工精细,是楚国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如实的反映,人物发式佩戴和衣着,更是秦一统七国前楚人的真实风貌。小小灯具,有如此许多珍贵而可靠的历史信息,怎能不为之赞叹!战国楚人骑骆驼铜灯,湖北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

此灯分为长檠灯盘与灯座两部分,灯身与灯座可以拆开,为分别铸造。其灯座造型为一骑骆驼的奴仆貌人物,长檠灯盘插入此人手执的圆管铜圈中,浅腹灯盘中心有一高1.6厘米的尖形烛钎。在早期中国,骆驼是一种珍奇异兽。虽然前秦文献中明白无误地早已记录有骆驼,但其确切的形象在汉代画像石才有发现,不少人也因此断定中国汉代才有骆驼,而江陵望山人骑骆驼铜灯的出土表明早在战国时代,中原已能见到骆驼,也说明那时候的楚人,与西南西北异域已有深

入的交流。战国银首人形铜灯及细部,河北博物院藏

擎灯者立于方座之上.银质人首,发髻工整细致,嘴角微上翘,双目嵌黑宝石,炯然有神。他两臂张开,右手握一蟠螭,螭口衔错银灯柱,柱上绕以浮雕一小螭龙,另还有一攀援之猴,由下至上呈龙逐猴状,灯柱顶为一竖有三个灯钎的灯盘。其左手握一螭尾,螭翘首承托一灯盘,其下另有螭,卧于最下兼为底座的最大灯盘中,左侧两盘上下并非垂直重叠,而是各自外移,略有交错,每个灯盘中也都有三个灯钎。如此一来,三盏灯盘高低错落。在一定灯空间内,光照亮度因而均匀,三灯九钎,点燃后共有九个火柱,其火光绚丽当能使满室生辉。战国齐人形铜灯,现藏国家博物馆

这座1957年出土于山东诸城葛埠口村的齐人形铜灯的

造型为一家奴状男子,头顶光平,圆眼阔口,颇有神勇之貌,其立于镂空盘龙圆座之上,双手各擎一屈曲带叶竹节形灯柄,其上为灯盘。灯盘与下面的盘柄以子母榫口插合,可根据需要拆卸。擎灯侍者两手举高低不一,所以左右两个灯盘上下错落,弯曲灯柄使两个灯盘拉开距离的同时,又增强了灯体的支撑力和稳定性,整体造型颇见匠心。战国中山十五连枝

有的长檠灯并不是只有一盏灯盘,其灯柱长檠上有规律地依次分出多枝以安置多个灯盘。这种形制的灯称为连枝灯,有几根灯枝几盏灯盘就为几枝灯。战国连枝灯中最豪华的一件同样出土于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灯通高达84.5厘米,主灯柱似茂盛的大树树干,从下至上共分出十五枝,枝头各顶一盏灯盘。灯柱分大小八节,榫口各不相同,安装起来方便而稳固。上端有一螭龙盘绕,有五猴在灯枝上嬉戏,另有二鸟似在鸣叫呼应,树下有二裸身人,一手托食物,一手向上抛食戏猴,灯座由三虎承托,虎口衔环,灯座上镂雕夔龙纹。鸟、猴、人、虎造型活泼,情态各异,与灯树动静对比,使整座灯妙趣横生,富有浓厚的山林情趣。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十三枝灯

到了秦汉之际,连枝灯更为盛行,《西京杂记》记汉高

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从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宝焉。”其中的青玉五枝灯,当为五连枝灯。汉代连枝灯中最为精美的,当为1969年甘肃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