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摘要:观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前提,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

关键词:观察力;培养;美术课堂

良好的观察习惯是美术学习的基础。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何培养呢?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讨。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学生生性好动,对一切未知的东西都充满着好奇,什么都想问个究竟。鉴于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来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教学小学美术第五册《三原色·三间色》一课时,我们要将目光投入到缤纷的色彩世界,让学生认识、了解三原色和三间色。首先,教师要从色彩的角度介绍自己事先准备的物品,引出“色相”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设计制作的色彩卡通人的自我介绍,了解“原色”的定义,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调色活动,将红、黄、蓝三原色中任意两种色水倒进同一只杯子里,看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调和前可以要求学生想一想或是猜一猜颜色会发生变化吗?如果发生变化的话,那它将会是什么色呢?这时,由于好奇心的作用,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杯子里将要发生的一切。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调色试验,通过学生的实践,魔幻般的色彩变化被发现,让学

生从不断的“试验→观察→试验→观察”中发现只要有了三原色,所想要的间色都不是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观察的兴趣就会得到激发。

二、讲授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学习美术的基础。因此,可以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小学美术第五册《动物明星》一课中,大多数学生会在课堂上表现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而让学生画出这些动物,确有点难度,这里就要求我们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去观察,找到它们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作用或功能。通过探讨,帮助加深学生头脑中的原有形象,让他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里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明星,展示自我。小学一年级《走进大自然》这一课,教师需要做的是提供多一些的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观察大自然的色彩变化。学生以观察颜色为主,学习细致地观察颜色,并学习色彩的叠加方法,通过观察发现新颜色的产生。这时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四季,发现四季的色彩,观察后的表现也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实践为主。学生不仅要学会观察,还应勤于观察,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自由地表述观察的结果,使“看与说”协调发展,不但提高了审美能力,良好的观察习惯也得到了培养。

三、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美

美术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去发现美、感

受美、创造美。可想而知,只有通过观察、再观察,才能领悟美的真谛。小学一年级《秋天来了》一课,讲的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它经过了夏天的洗礼,完全脱去了春天那五颜六色的美丽衣裳,剩下的都是秋的信息。然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通过探访大山、森林、田野、庭院,从成熟的蔬果中,从满山的片片红叶中,从果园里人们忙碌的身影中,从大雁飞过的碧空中等角度进行细心观察和体味大自然的变化,从中发现了想要表现的内容,用自己喜爱的各种绘画工具无拘无束地表现出了秋天的斑斓。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想让学生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势必要让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而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美术课堂教学中一项长期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我们的美术教师善于引导,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观察事物的好习惯,真正做到善于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总之,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好习惯,使美术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杨晓彤.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