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传承发展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的演变

浅析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的演变

浅析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的演变中国传统人物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中国人物画在表现方式、造型风格和审美观念上都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变。

本文将主要从造型的演变角度来浅析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古代中国绘画的人物造型风格古代中国绘画的人物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唐、宋、元、明清等时期。

在唐代,人物画继承了隋代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唐代的人物画造型注重线条的运用,形式简洁明快,着重塑造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和神韵气息。

宋代的人物画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表现人物的心态和情感,画面更加注重意境的凝重和唯美。

元代的人物画形象更加豪放,笔墨更具有运动感和生机,形象的塑造更为饱满。

明清时期,人物画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人物造型更趋向写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细致入微。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变。

在古代,人物画的造型主要注重神韵和意境的表现,强调笔墨的表现力和审美情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物画的造型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和中国绘画艺术的吸收,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逐渐向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线条简练: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线条简练、流畅,不拘泥于细节,注重形象的整体感和神韵气息。

2. 笔墨运用: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笔墨运用非常讲究,注重墨色的层次和变化,追求意境的凝重和唯美。

3. 真实写实:中国传统人物画在写实表现方面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塑造人物形象更加注重真实性和立体感。

4. 意境表现:中国传统人物画在表现意境方面有独到之处,注重画面的意境氛围和审美情感的渗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享受。

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对今后的绘画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方面,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传统,注重笔墨的表现力和审美情感的渗透,传承中国绘画艺术的魅力;也需要不断吸收和借鉴西方绘画艺术的创新理念和表现方式,开阔绘画思路,拓展绘画创作的领域。

中国文人山水画的意境追求和传承

中国文人山水画的意境追求和传承

045文人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艰难的过程,很多不同时期的画家受到当时社会时局的影响,对艺术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造,不断发展和创新山水画的表现方法,从而成就了山水画的辉煌。

所谓意境,主要是指画家可以赋予自然景物及物体情感,并将其表现在画作上,以此来抒发内心思想,实现情景交融,对画面产生升华作用。

对于画家自身来说,作品的优良离不开技艺的娴熟和情感的充分投入,只有在绘画中注入内心情感,才能创造出具有感染力、吸引力的作品,并将具有意境美的作品展示给观众,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一、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兴起和演变(一)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兴起很多人认为文人山水画家是专门进行绘画创作的专业绘画者,但其实很多山水画是在当时封建社会下逐渐兴起和演变的一种国画风格,受到封建制度、政治时局、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生活得如意顺遂,因此当时很多文人山水画家向往大自然的风光,以此借景抒情,将山水景观与内心情感进行融合,并表现在画作中。

文人山水画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时期的杰出画家顾恺之所作的《洛神赋图》虽然是抒发爱情失意的作品,但是在背景中描绘了山川、树木及流水等自然景物,这也是初见雏形的山水画;到了隋代以后,山水画家展子虔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状态上进行了突破,虽然在意境方面的表达上还不是十分成熟,但是对于笔墨的表现已经有了相应的创新。

(二) 中国文人山水画的演变中国文人山水画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在画面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上实现了多次创新发展。

山水画最初是将我国古代老子、庄子等人的哲学思想作为绘画的理论基础,到了唐宋时期,画家开始追求画作中自然幽静的意境表现,画面讲究重“神”轻“形”。

元代是文人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对后期山水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该时期还有四位著名的山水画画家,分别为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中国美术史上极负盛名,其画面描绘了富春江边的自然景物,重峦叠嶂,湖水平静,树木疏密有致。

张大千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张大千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张大千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摘要】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其人物画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张大千人物画的艺术特点与影响、传承与演变、当代艺术家的借鉴与创新、在当代艺术市场的地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研究。

通过对张大千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当代艺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望未来,张大千人物画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其价值与意义将继续在艺术界中发挥影响力。

通过对张大千人物画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张大千、人物画、传承、发展、艺术特点、影响、演变、当代艺术家、借鉴、创新、艺术市场、历史价值、发展前景。

1. 引言1.1 介绍张大千人物画的背景张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章学诚,字伯达,号大千,祖籍四川江油,出生于中国四川省南充市。

张大千是近现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篆刻家,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人物画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精湛的技巧闻名于世,被誉为“百年一代的大画家”,对中国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大千人物画融汇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现代艺术的精髓,擅长取法古人、融通中西,创造出了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

他的人物画作品不拘一格,古朴厚重,泼墨挥笔之间呈现出灵动生动的气息。

张大千的人物画在表达形式上富有变化和创新,既有传统意蕴,又不失现代感。

张大千的人物画作品传世千古,影响深远。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作品的精湛技艺和艺术价值上,更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张大千人物画背后蕴藏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1.2 阐述对张大千人物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张大千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传承与发展价值。

张大千人物画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技法与风格,同时又加入了他个人独特的创新和表现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

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传承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技法和审美理念,同时也不断地进行创新,吸收外来艺术风格和创意理念,使得中国画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

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中国画的传承体现在技法上。

中国画以水墨为主要材料,具有独特的用笔和用墨技法,如写意、工笔、设色等。

这些技法源自古代绘画,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

这些传统技法也一直在中国画的创新中得到发扬光大,艺术家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使得传统的技法在当代绘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中国画的传承体现在题材和意境上。

中国画在传统时期主要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这些题材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底蕴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这些传统题材的基础上,中国画一直在进行创新,不断地开拓新的题材和意境,使得中国画的表现领域更加广阔,涵盖了更多的文化和社会元素,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中国画的传承体现在审美观念上。

中国画强调“意境”的塑造,注重画面的氛围和情感,追求“意在笔先,境随意转”的创作理念。

这种审美观念源自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经过历代画家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画审美理念。

中国画也在不断地吸收外来的艺术理念,如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和风格等,使得中国画的审美观念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也体现在技术手段和媒介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中国画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技术手段和媒介的创新,如数字绘画、影像绘画等,使得中国画在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段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展现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和想象力。

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贯穿了其整个发展历程,是中国画得以不断发展和壮大的重要原因。

传承是中国画的根基,是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创新则是中国画的生机,是其与时俱进,与世界艺术接轨的重要途径。

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1. 引言1.1 中国画的历史中国画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岩画,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体系。

中国画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商周时期的铭文和殷墟青铜器上的图案,随后在先秦时期的简牍、汉代的画像砖绘以及隋唐的壁画等形式中有所发展。

在宋代,绘画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自此中国画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艺术体系。

明清时期,国画进入了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画派,至今仍为人们推崇。

在中国画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国画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古代中国画以岩画和壁画为主,强调线条勾勒和造型写实,注重表现对象的神韵和特质。

而至宋代后,中国画开始追求意境和笔墨的表现,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

明清时期,则更加注重写实与工笔,追求画面细腻和精美。

中国画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华。

这种源远流长的历史,为中国画提供了丰富的传统基础和文化底蕴,也为当代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1.2 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画以墨、笔、宣纸为主要工具,追求“以意传情,情系自然”的审美理念,强调意境和气韵的表现,注重意境的营造和表达。

中国画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笔墨表现。

中国画强调笔墨的运用和墨韵的表现,通过用笔的厚薄浓淡、轻重快慢等技法来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体现出情感和意境。

二、讲究写意精神。

中国画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个性和情感,追求“神似而非形似”,注重捕捉事物的灵魂和气息,通过精炼的笔墨来表现作者的审美情趣。

三、强调留白处理。

中国画注重留白的运用,通过留白让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空间感,增加作品的神秘和意蕴。

四、崇尚意境和气韵。

中国画强调意境和气韵的表现,通过笔墨的运用和画面的构图来营造一种超脱现实的美感,让观者产生共鸣和联想。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技法,在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传统的卓越成就。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以唐代为开端,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历时约一千年。

唐代的士人画以传承的笔墨技巧为主,重视写意和表现技法。

而五代、宋代的文人画则更注重性情意境的表现。

宋代的文人
画家有徐渭、文同、赵伯驹等,他们用笔描绘了种种自然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清真、超脱的意境。

同时,他们也强调抒发心情,表达情感。

元代文人画家表现色彩也更加
鲜明,题材也更加广泛,如王冕的花鸟画、赵孟阳的山水画,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明清时期是中国文人画的高峰期,文人画家们的作品更加的细腻、雅致、有韵律感。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明代的唐寅,他的作品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从细节入手,借助文
学表现技法,表达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清代文人画家的作品则更加注重意趣和意境的表现,姜承之、叶恭绰、石涛、郑板桥等,均为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不乏独具匠心的构图、想
象和各种文化隐喻。

总的来说,中国文人画在不断地吸收与创新中不断发展,一直延承至今。

从唐代文人
画家追求的技艺到宋代的意境,再到明、清时期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现,文人画
展现了一个极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涵。

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化不断传承发展的代表,体
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演变的深刻印记。

传承与创新——现代中国画

传承与创新——现代中国画

术 馆 筹 建
型 民 办
生活之路
周 思 聪 《 人 民 和 总 理 》
生活之路
刘文西,浙江人,西安 美院研究院长、195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 受大师潘天寿先生等教师的直接教导,1958 年毕业后自愿到西安美院工作至今。1964年 创作的水墨人物画《祖孙四代》成为了他艺 术生涯中的一个至高点。
作者刘文西在深入
晚 风 刘 大 为
探讨:结合现代人物画作品的艺术 特点,谈谈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人物画较 古代人物画有哪些变化?
写实 贴近生活 表现生活
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
山水画不是自然景物的说明图, 而是表现人对大自然的感情,情与景 交融产生作品的意境。不只是让人感 到美,而且是要以情动人。
意境和加工手段(意匠)乃是山 水画成败的要素。
《 万 松 烟 霭 》
苍是笔力得来、 润是墨彩。两者结合 出现“干裂秋风、润 含春雨”的艺术效果。
艺术效果:


黄宾虹《万松烟霭》
黄宾虹(1865.1.27-1955.3.15),生于浙江 省金华城,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长山水画,兼 作花鸟画,并进行绘画史论和篆刻的研 究、教 学,以及中国美术遗产的发掘、整理、编纂、出 版工作。早年为贡生,任小官吏,后弃官参加反 清活动。新中国成立后,黄宾虹任中央美术学院 华东分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 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 . 1955年3月15日,黄宾虹 在杭州逝世。所藏金石书画文物二千余件及生前 书画作品五千余件,全部捐献国家。
蒋兆和 流民图
生活之路
黄 胄 《 庆 丰 收 》
中文画者艺 黄
国化收;术 胄
画研藏黄馆中(
1925.3—1997.4.23
——

浅谈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

浅谈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

2023-11-09•引言•工笔人物画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宋代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元明清时期的工笔人物画演变•近现代工笔人物画的新发展目•结论录01引言背景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笔人物画不断发展和演变,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意义研究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和传承,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为当代艺术家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背景与意义通过对工笔人物画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其历史演变和艺术成就,为深入研究和欣赏工笔人物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梳理、艺术鉴赏和历史分析等方法,对工笔人物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和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深入探讨。

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工笔人物画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洞窟壁画在许多洞窟壁画中,都可以看到早期工笔人物画的雏形。

这些壁画通常用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并注重细节的描绘。

墓葬壁画在中国的一些古代墓葬中,也发现了许多工笔人物画。

这些画作通常以死者生前的形象为主题,用精细的线条描绘出人物的形象和服饰。

起源:远古时期早期发展:汉唐时期汉代画像砖汉代画像砖是一种以砖石为材料的壁画,其中的人物形象通常用线条勾勒,并注重细节的描绘。

这些画像砖为后来的工笔人物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吴道子唐代画家吴道子是工笔人物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的画作注重线条的运用,人物形象生动,被誉为“吴带当风”。

03宋代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宫廷绘画的兴盛技艺传承与规范化宫廷画家将技艺传承给弟子,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绘画流程和技巧,使工笔画更加精细和逼真。

历史记录与文化传承宫廷绘画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活动,还传承了前代的绘画技艺,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宫廷赞助和文人参与宋代宫廷对绘画的赞助力度大,同时文人画家的参与也提高了工笔画在宫廷中的地位。

宋代文人阶层的兴起,他们将绘画视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推动了工笔画在文人中的流行。

浅析中国白描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中国白描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中国白描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作者:符长瑜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任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都应当是与时俱进的,当代艺术家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大胆创新,大力推进了我国艺术发展的进程,尤其是白描人物画传承与创新方面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当代人物画从传统中不失气节、传统中一路创新,我们需要从全方位的视角来对待白描人物艺术,能够树立“古为今用”的创作观,进而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白描人物画。

关键词:白描人物画;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176-01在中国人物画发展历程之中,随着技法的演变与审美观念的转化,白描人物画也随着时代的大潮流中不断的发展前进。

白描人物画是一切水墨人物画创作的基础,它在传统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当代的白描人物画于发展中寻求变化,保留传统内容,又不断的借鉴西方优秀文化。

一、当代白描人物画对传统的传承白描画在古代称为“白画”,其称谓最早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此后通过历朝历代的画家对于白描的不断创造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线描技法经验。

中国画一开始就是以线造型,特别是在南朝谢赫提出了“骨法用笔”的概念后,以线为基本的造型手段已经成为古今国画家的金科玉律,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书画家优劣的重要条件。

“骨法用笔”符合艺术的创作规律,如果国画中失去它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画,它承载着国画的精髓与灵魂。

在白描人物画创作中始终不忘“骨法用笔”这一传统精髓,潜心研究、博采众长,我们有义务不断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中国画的意境,在山水画与写意画之中呈现的较明显,但同样,白描人物画也具有意境美。

白描人物画作为一切水墨人物画的基础,它必须把意境当作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如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中的线描风神飘逸,其人物画中鬼神的狰狞、闪烁的火光表现得生动贴切,当我们看到这幅情景交融的场面会产生敬畏之心,将空灵、深邃的意境展现的淋漓尽致。

中国古代人物画赏析

中国古代人物画赏析
中国古代人物画注重意境和气韵生动,画面构图巧妙,线条流畅,色彩典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人物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价值
艺术价值
对后世的影响
对绘画艺术的影响
中国古代人物画在绘画技巧、构图方式、色彩运用等方面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线条的运用
中国古代人物画注重线条的运用,通过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的线条表现人物形象,强调线条的流畅和变化。
构图与布局
古代人物画在构图和布局上讲究平衡与和谐,注重人物与背景、道具之间的呼应关系,使画面更加完整和统一。
传统技法的传承
题材的拓展
古代人物画家不断探索新的题材,从历史故事、文学名著、民间传说中寻找灵感,使作品具有更广泛的受众基础。
传承文化
艺术研究
投资与财富保值
通过对古代人物画的鉴赏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收藏古代人物画也是一种投资方式,可以保值增值,同时为收藏家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03
02
01
鉴赏与收藏的意义
06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
色彩的搭配
古代人物画中色彩的运用也是一大特色,画家们善于运用各种颜色来表现人物的肤色、服饰、配饰等,使画面更加生动。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中国古代人物画所描绘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影响了文学创作。
对思想观念的影响
中国古代人物画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对后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影响,如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
中国古代人物画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即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简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题材

简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题材

简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题材摘要:一、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起源与发展二、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题材分类1.历史故事与传说2.宗教题材3.社会风俗画4.肖像画三、代表性作品及画家四、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点与价值五、当代人物画的发展与传承正文:在中国艺术史上,人物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社会,人物画始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题材,分为五个部分进行探讨。

一、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人物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那时的绘画作品主要以壁画为主,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劳动场景和宗教信仰。

经过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等时期的发展,人物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到了唐宋时期,人物画达到了繁荣的顶峰,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作和杰出画家。

二、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题材分类1.历史故事与传说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历史故事与传说的题材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类画作通过描绘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和神话传说,传达了道德观念、历史观念和教育意义。

如《史记》、《水浒传》等文学作品,都以人物画的形式被生动地再现。

2.宗教题材宗教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古代人物画中也大量出现了宗教题材。

佛教、道教等宗教故事和人物成为画家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地的壁画,展现了宗教人物画的丰富内容和精湛技艺。

3.社会风俗画社会风俗画是古代人物画的另一个重要类别。

这类画作以普通百姓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的风俗习惯、市井百态。

如《清明上河图》、《卧游图》等,都是社会风俗画的佳作。

4.肖像画肖像画在古代人物画中占据一定地位。

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态,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如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明代画家曾鲸的《杜甫像》等,均为肖像画的代表作品。

三、代表性作品及画家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

如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画家吴道子的《观音图》、宋代画家李公麟的《五福图》等。

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是中国独有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

传承与创新是中国画艺术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传承是指传统文化与技法的传承,而创新则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展。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中国画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演变,积淀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

中国画的传承,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中国画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山水、花鸟、人物等,这些内容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文学作品和宗教信仰。

例如,山水画中山水形象象征自然界的宏伟壮丽,落笔淋漓尽致,隐喻着中国文化中的境界美和东方审美观;花鸟画表现了生命的欣欣向荣,传递了自然界风景与气息的美妙;人物画则吸收了我国古代的人物画构图、色彩、绘画技艺等方面的大量优秀成果,一方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理念,一方面也带给观众一种优美的感受。

除了传统内容的继承之外,中国画在传承绘画技法和材料方面也走得更稳健。

五彩画、线描画、工笔画等中国画传统绘画技法,是中国画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这些技法的运用,能够把细腻、丰满、脉络分明地表现在画布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此外,画家们还继承并发扬了传统的绘画材料,如宣纸、颜料、笔、墨等。

这些传统材料的使用不仅传承了中国画的古老传统,同时也丰富了新时代下中国画的变革与发展。

创新:在传统基础上创造性发展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变革,中国画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

新文化和新技术对画家们的绘画思想和技法都造成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不是要推翻传统,而是在传承基础上创造性发展,赋予中国画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在艺术表现方式方面,新时代的画家们大胆地融入了各种新颖的元素,使传统的中国画画风更加富有时代感。

以刘璇为例,他将东方文化和现代审美进行巧妙、精湛结合,用细磨、密涂、带而不漏的工笔画不断地探索方块字、凌乱多彩的城市和横跨两千年的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毕业创作--立志自拔于流俗--主题性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坚守与发展

毕业创作--立志自拔于流俗--主题性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坚守与发展

中文摘要本文所论述之主题性写实水墨人物画特指写实水墨人物画中重大历史性主题性绘画,非宏观上的主题性绘画。

主题性写实水墨人物画在当代有其重要意义与价值,然而作为年轻的艺术形式,又有待传承与发扬。

如何从新从传统出发,摒弃生涩不和谐的成分,推动其在当下艺术大氛围里面健康的发展,是这一辈水墨人物画家的使命。

鉴于主题性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功绩和当下对其不理性的认识之矛盾,调节之难度迫使艺术家费脑子费精力,在为新一代艺术家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文章立足于对主题性写实水墨人物画历史成就、面临的问题以及该如何传承与发展做出简短的分析,看法也许漏洞百出却是真实的切身的感受与认识,希望借此引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传统发展中国画写实水墨人物画主题性水墨画目录目录 (2)引言 (3)正文一、学术背景二、历史意义三、面临的问题四、问题的解决及在当下的发展五、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引言艺术需要多元化,只有艺术形式的多元化才能适应当下多元的世界结构,也只有艺术的多元化才能服务于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主题性的写实水墨人物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一支,在短短的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年轻的中国画的新方向,他还将继续向前,迎来它历史的高峰。

一、学术背景写实水墨人物画根植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发生了第一次的关于中西文化的大论战,其核心是中西文化的异同和优劣,与东西方文化相关联的新旧文化能否调和,以及中国文化的走向问题。

这场大论战虽然没有直接的触及美术,但开启的关于中西融合的大讨论,持续到21世纪,坚守传统与走中西结合的争论还在继续,持续的发挥着“效用”。

关于中西艺术的争论而出现的不同的声音,是以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鲁迅、陈独秀等所代表的批评传统中国画,主张学习西洋绘画的长处。

他们意在引导艺术家学习西方写实精神,关注人生,参与社会变革。

将久藏深闺的中国画引向十字街头。

另一方面是一些保守人士,他们认为中西存在固有的文化地域的差异,并怀着对传统文化的优越意识,对中西融合的思路也是极力的反对。

浅谈中国人物画

浅谈中国人物画

浅谈中国人物画中国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以描绘人物形象为主要内容,通过丰富的绘画手法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内涵和社会风貌。

中国人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中国人物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岩画和彩陶。

早在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以人物形象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例如在岩石上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们以简洁生动的线条表达人物形象,展示了古代农耕文明的生活场景。

在彩陶中,人物形象也是常见的题材,通过雕刻和绘画将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人物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的造像艺术中,人物造像占有重要地位。

无论是在佛教雕刻、陶瓷制作还是绘画创作中,人物造型都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佛教中,人物形象一直是表达佛教思想的媒介,通过塑造和绘画佛像,艺术家试图表达人类对于精神追求和内心修养的追求。

在陶瓷制作中,人物形象经常出现在器物表面,通过饰画和彩绘,展示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社会风貌。

从宋代开始,中国人物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宋代的人物画非常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达,追求写实主义的描绘方式。

在绘画技巧方面,人物形象的肌肉结构和服饰细节都有了更加精细的表现,注重人物的动态和身体的比例。

宋代画家赵孟頫、李公麟以及北宋的郭熙等人,都以人物画为主要创作内容,作品表现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元代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元代画家虽然延续了宋代的写实主义传统,但在表现手法上更加激进,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的山水画和陈锡瓌的人物画,都以写意为主,强调笔墨的流畅和表现力。

明代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巅峰时期。

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物画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明代的人物画中,文人画家的作品占有重要地位。

文人画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审美意识为创作基础,注重通过人物形象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传承与融合:迎接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高峰

传承与融合:迎接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高峰

传承与融合:迎接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高峰作者:谭国亮高云董诗雨来源:《中国美术》2022年第06期刘西洁,1964年生于陕西西安,198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现任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陕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周伟(以下简称“周”):刘院长,我们今天围绕中国人物画,主要探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二是请您结合自身在浙江求学和在陕西任教的经历,谈谈这两个地域绘画流派之间的融合和对您的影响;三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写实与写意中国画之间的融合情况;四是结合现实题材中国画,比较中国人物画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偏重和取舍;五是中国人物画在打通中西、贯穿古今、贴近时代方面的高峰之路应该怎么走。

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实际上也贯穿于您的整个艺术创作历程当中,请您结合自己的创作情况来谈一谈。

刘西洁(以下简称“刘”):好的,非常感谢周社长。

这些问题都很关键,确实值得探讨。

周:我们先从中国人物画的整个发展历程谈起。

隋唐和五代时期达到了人物画发展的高峰,明清时期的人物画在一些宫廷画家的推动下,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发展。

到了民国时期,人物画领域主要在着力探索中西方绘画的结合。

新中国成立初期则在“徐蒋体系”形成后出现了连环画的繁荣发展。

连环画主要画人物,用人物来表现故事。

当时的人民美术出版社涌现出了几位比较有影响力的连环画家,比如王叔晖、刘继卣、任率英,他们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也有着重要贡献,从而铸就了连环画史上的一座座高峰。

基于此,我想请您谈谈中国人物画的整个发展历程对当今中国人物画的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将人物画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些可取之处继承下来。

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人作为生命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故而人物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讲究形神兼备。

实际上,人物画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非常突出的代表人物和经典作品。

中国古代文人画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文人画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文人画发展脉络陈昱【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文人画发展进行研究分析。

阐述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发展脉络,以及对于中国文人画应有的正确理解。

【关键词】中国文人画;传承脉络中国传统绘画中,文人画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可以说是:“知画之为物。

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

其一般泛指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以文人、士大夫为主要的创作群体,以区别宫庭画院的职业画家或者民间的画匠、画工等普通画家。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

”此说对中国后世的文人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人画的创作题材和中国画三门:花鸟、人物、山水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在题材上相互交叉。

通常来说,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或者代表文人精神的梅兰竹菊等等题材,抒发个人抱负或者对社会政治的关切。

其综合了中国古代的诗歌、文学、书法等艺术来描绘画面中的“意境”,具有文学性、哲学性还有抒情性。

文人画讲究神韵、笔墨,可以说将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图像的手段,而是成为了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

其结果便是使得笔墨的组合成为了单独的审美客体,使得笔墨的精妙成为画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形成了一个抒发个性又赋予独创精神的的文人诸家诸派。

历代文人画对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理论的发展以及笔墨的研究都有着不小的影响。

文人画这个概念,最初是由明代大家董其昌提出,他在《画旨》中说到:“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

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家黄子久、王叔明、倪云林、吴仲圭,皆其正传。

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

”是董其昌对于中国文人画的一个初步划分。

其实,中国文人画根基于中国博大的传统绘画体系中,在文人画始祖王维之前,中国文人画就逐步确立了它自己的体系。

魏晋南北朝美术(人物画)

魏晋南北朝美术(人物画)
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画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注重个性化和情感表达,使人物形象更加鲜 明、生动。
社会地位的表现
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画家能够表现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特征, 使画面具有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03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的题材 内容
历史故事和传说
历史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中,历史故事是重要的题材之一。这些故事包括三国演 义、水浒传等历史事件,以及各种英雄传奇,如岳飞、杨家将等。这些故事不仅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神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神话人物画,主要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和想象。这些神话人物包括各种神灵、 仙人、妖精等,他们的形象和故事往往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肖像画和风俗画
肖像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肖像画,主要是为了记录历史人物的形象特征和风采。这些 肖像画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绘画技 巧。
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 值,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对现代艺术的启示和借鉴
创新与传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在创新与传 承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现代艺术可 以从中汲取灵感,在保持传统的基础 上不断推陈出新。
构图的特点
空间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构图注 重空间感的营造,通过远近、高 低等手法表现出画面的深度和层
次。
画面布局
画家在构图时注重人物与背景的 协调,使画面整体布局合理、美
观。
动态构图
画家善于运用动态构图,通过人 物的姿态和动作表现出生动活泼

中国人物画如何继承和发展作文300字

中国人物画如何继承和发展作文300字

中国人物画如何继承和发展作文300字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中国人物画博大精深你们知道中国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画种之一吗?它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呢!中国画有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很多种类。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中国人物画。

中国人物画从最早的仰韶文化彩陶人物就开始了。

到了商周时期,人物画也渐渐发展成熟。

那时期的人物雕刻作品栩栩如生、神态极为生动。

到了东汉时期,画家们开始在绢帛上作画,人物画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你们一定听说过钟馗、傅佥和吴道子吧?他们都是东汉时期的知名人物画大师。

他们的作品擅长写实,人物形象刻画入木三分。

接下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继续兴旺发展,著名的画家有顾恺之、卫协等。

到了唐朝,人物画大放异彩。

唐朝人物画擅长描绘各行各业的人物,刻画细致入微。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阎立本和周昉?他们俩可都是当时的人物画高手。

宋代人物画注重写实和意境渲染。

这个时期出了很多著名的画家,比如苏汉臣、李公麟等。

李公麟的作品不仅描写入木三分、动作极为生动,而且意境也渲染得很出色。

到了元代,人物画进一步得到发展。

著名画家有赵孟頫、王蒙等。

明清两代的人物画发展也十分出色,代表人物有仇英、唐伯虎、石渠等。

可以看出,中国人物画源远流长,经过各代画家的不断传承和发展,已经形成了极为丰富多彩的风格流派。

我们要珍惜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学习和继承传统人物画的精华,也要与时俱进,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人物画作品。

让我们一起努力,续写中国人物画的辉煌篇章!篇2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关于中国人物画的继承和发展。

听起来是不是有一点复杂啊?不过,只要老师给我们讲解得通俗易懂,我们一定都能听懂的。

大家知道人物画是什么吗?它其实就是画人物的画啦!中国人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石器时代呢!当时的人类祖先们就会在岩壁或者洞穴里画出人物形象,来记录他们的生活。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物画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中国古代的风景画和人物画

中国古代的风景画和人物画

中国古代的风景画和人物画中国古代的艺术,包括绘画,一直是世界各国所倾情崇拜的。

风景画和人物画是中国绘画最为独特的两类绘画。

风景画以山川河流、植被及神木名胜为主要表现对象;而人物画,则以描绘人物为主,通常是历史或神话人物形象为主。

此外,人物画和风景画也经常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风景画和人物画的历史发展、代表作品及艺术特点。

一、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的绘画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真正的绘画创造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开始的。

在这个时期,绘画被用于宗教和祭祀,以及被用来装饰各种宫殿、墓穴和木器文物。

唐朝时期,绘画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以南朝齐、梁时期的画家萧铣和唐朝的吴道子为代表。

随后,宋代时期,人物画和山水画达到了另一个高峰,以赵孟頫和董源为代表。

在中国古代,绘画有着显著的风靡阶段,例如晋汉时期的“三家”(曹全碑、张芝等)和唐代的“四贵”(李唐太宗、李白、杜甫和王维)等都是著名的绘画代表。

二、代表作品A. 风景画中国古代的风景画主要包括山水画和花鸟画。

山水画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通常采用墨线工笔和水墨泼墨两种技法。

而花鸟画则是以植物和动物为主要表现对象,通常采用工笔或写意技法。

唐朝时期的王维是中国艺术史上著名的山水画家之一。

他的名字被用来描述唐代诗歌和山水画的极高水平,他的作品深受后人的爱戴。

他的诗意和绘画技巧融为一体,非常赏心悦目。

除了王维,唐代的“四贵”之一——李唐太宗也是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画作描绘了山河的壮丽和草木的生动。

五代时期的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继承了唐代的山水画传承。

苏轼画风圆润,视角新颖,被誉为“秀才画论”代表人物。

苏洵、苏轼和文同都是著名的画家。

他们共同创作的《北宋人物志图》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人物画之一。

B. 人物画中国古代人物画通常描绘历史时期的人物形象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中国绘画中最具特色的一类。

在中国绘画中,人物画早期多采用皴笔画法,表现清晰而精细,又有厚重感。

而到了唐代,人物画的工笔画渐渐盛行,表现细腻而富有生动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人物画是绘画的一种。

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

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

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

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

历代著名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五代南唐顾闳中的《熙载夜宴图》,北宋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唐的《采薇图》,明代宏的《游戏杂技图》、《击缶图》等。

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中国画科。

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

至战国汉,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

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

晋时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画尤为兴盛,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也出现了以《晋胜流画赞》、《论画》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立了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

盛唐时期吴道子则把人物画推进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

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

随着宫廷画院的兴办,工笔重着色人物画更趋精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民间稿本被公麟提高为一种被称为白描的绘画样式。

宋代城乡经济的发展,宋与金的斗争,社会风俗画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亦蓬勃发展。

择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便产生于这一时期。

自南宋受禅宗思想影响,梁楷的泼墨、简笔写意人物画,标志着写意人物画肇兴,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

仕女画、高士画大量出现。

之后,明末的洪绶、清末的任颐都创作了不少人物画的优秀作品。

现代的中国人物画,深入研究传统,广泛吸收外来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作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中国人物画家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

在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创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态,叙事性的作品在采取横幅或长卷构图中,尤善于以环境景物或室设划分空间,采用主体人物重复出现的方法,把发生在时间过程中的事件一一铺叙,突破了统一时空的局限。

人物画中使用的笔墨技巧与技法,在工笔设色、白描和小写意作品中,更重视笔法的基干作用,为此创造了十八描。

笔法或描法一方面服从于形象的结构质感、量感与神情,另方面也要传达作者的感情,同时还用以体现作者的个人风格。

在写意人物画中,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纸,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显现个人风格,其难易程度远胜于山水花鸟画。

被称为行乐图的人物肖像画,一律把人物置于最易展现其气质品格的特定景物中,具有不同于一般肖像画的特点。

在色彩使用与诗书画印的结合上,人物画具有一般中国画的特色。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肖像画与人物画的创作客体都是人,都以客观存在的人物作为观察对象和创作素材。

但是,在转化为艺术形象时,肖像画有着比人物画更为现实而具体的要求。

首选,肖像画讲求真实性。

肖像画描绘的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具体的、特定的某个人,是在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实际存在的真人。

而人物画则可通过概括、综合甚至想象,创作出非特定的、类型化的甚至虚构的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肖像画人十分重视“实有其人”,古时称肖像画为“写真”、“写照”、“写影”。

许多论述肖像画的理论也把观察和刻画真实人物作为创作的出发点。

如东晋•顾恺之“实对”理论,南齐•赫“应物象形”概念,宋•轼“灯下取影”,元•王铎“写像秘诀”,清•骥“以远取神”方法。

肖像画的社会功能、作用主要为真人写貌留影,再现客观现实,发挥认识功能,同时作为纪念、供奉、鉴戒的图像,达到教化目的。

唐•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

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

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

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

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

”肖像画要求“外形酷似”。

从隋代到唐代(公元581--公元907年),中国绘画中国绘画艺术逐渐进入繁荣昌盛阶段。

隋代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唐代逐渐形成自己风格,人物画取得辉煌成就,山水、花鸟画也相继成熟。

画坛涌现出很多名家,各有特色。

唐代中期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繁盛的时代,也是一个出现全新风格的时代,绘画更向世俗化转变,题材容转向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

不同地区的画法融合,中原风格和西域风格相互影响,产生了很受欢迎的新样式。

以阎立本为代表的中原作风的人物肖像画,继承了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1年)子华和僧繇的传统,在把握人物造型和气质上有所发展,用笔概括,颜色典雅。

把肥胖当时尚的现实妇女进入画面,以吴道子、萱为代表的人物仕女画,从唐代初期的政治事件描绘转向描写日常生活,造型更加准确生动,在心理刻画与细节的描写上超过了前代的画家。

唐代中晚期的绘画,一方面完善唐代中期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开拓了新的领域。

五代时期(公元907--公元960年),人物画的题材容逐渐宽泛,神话、历史故事、文人生活等都成为描绘的主题。

画家注重人物神情和心理的描写,传神写照的能力又有提高。

在技法风格上向两大方向发展:工笔设色用笔更加多变,色调比唐代有所丰富;水墨画法除了变形发展以外,还出现了水墨写意的画法。

北宋时期(公元960--公元1127年)继承了五代西蜀和南唐的旧制度,刚刚建国,就在宫廷中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对宋代绘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培养和教育了大批的绘画人才。

徽宗皇帝佶时期的画院逐渐成熟,天下的画家可以通过考试入宫做官,这是中国历史上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

北宋人物画的主要成就表现在绘画、人物肖像画、人物故事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上,武宗元、择端都是人物画家中的卓越人物。

南宋时期(公元1127--公元1279年)的著名人物画家有唐、萧照、汉臣等,他们的人物画创作,很多都与当时政治斗争形势有关,很多选择历史故事和现实题材,梁楷的减笔人物画更是为发展写意人物画作出了卓绝的贡献。

风俗画的发展是随着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艺创作的复兴兴起的,反映的社会面广,人物阶层丰富。

著名画家燕文贵的《七夕夜市图》、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都是描写城市生活的名作。

毛、坦等画家描绘农村生活习俗很多。

由于北宋统治者对于道教的重视,人物壁画的创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宫廷组织了多次创作活动,王霭、武宗元、王拙、梦卿、光辅、知微等人都是高手。

但随着寺庙的破坏,这些人的作品已经不容易见到,但是可以从敦煌的宋代洞窟看到宋代壁画的风格。

肖像画的突出成就表现在宫廷写实高手和民间写真画师的活跃,人物故事画和风俗画的发展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唐的《采薇图》和《晋文公复国图》都含有深刻的寓意,可以说表达了某种政治宣传的需要,他的学生萧照创作的《中兴瑞应图》、《光武渡河图》等都是借鉴古代的历史故事为皇帝歌功颂德的。

松年的《中兴四将图》描绘的是岳飞等抗金名将,是现实题材的典。

到了明朝时期明代画风迭变,画派繁兴。

在绘画的门类、题材方面,传统的人物画、山水画、花岛画盛行,文人墨戏画的梅、兰、竹及杂画等也相当发达。

在艺术流派方面,涌现出众多以地区为中心、或以风格相区别的绘画派系。

在师承方面,主要有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的宫廷绘画和浙派,以及发展文人画传统的吴门画派。

在画法方面,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勃兴,成就显著,人物画也出现了变形人物、墨骨敷彩肖像等独特的新面貌。

明代中期,作为纺织业中心的,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江南富庶的大都市。

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一时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文人名士经常雅集宴饮,诗文唱和,很多优游山林的文人士大夫也以画自娱,相互推重。

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人绘画传统,其间以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最负盛名,画史称为吴门四家。

他们开创的画派,被称为吴门派或吴派,吴派中擅画人物者辈出,仇英、宏是主要代表人物。

约自万历至崇祯(1628~1644)年间绘画领域出现新的转机。

徐渭进一步完善了花鸟画的大写意画法。

洪绶、子忠、丁云鹏等开创了变形人物画法,还有宏的写意人物画,神态各异,笔法疏朗,生动传神,所作民间生活习俗图像,画作多为反映晚明市井黎民的生活风貌,具有鲜明的明代特征。

他的《游戏杂技图》(故宫博物院藏)描绘串乡走巷的三教九流和市井俚民生活,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下层的社会现实,是一幅十分难得的风俗画卷。

另一幅宏所作的《击缶图》,将乡间民众娱乐生活的瞬间刻画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为缶的唯一历史图像资料,是故宫重要的历史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人物画到了清代逐渐受到西方的影响,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一时,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人物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人物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代表人物是徐扬、郎世宁、董邦达、任熊、任等,虽然郎世宁的绘画可谓中西合璧,实际上主要的画法还是西方的,只是根据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在光线利用上进行了调整。

欧洲的肖像画,比如荷兰的伦勃朗,经常将人物置于侧光环境中,人脸就会半明半暗,但这在当时,中国人是接受不了的,认为是“阴阳脸”,被画脏了脸。

郎世宁就借鉴中国人像写真,让人脸尽量接受正面光,避免侧面光,同时在人物的鼻翼两侧、鼻子、脖子下,稍稍加重,这样五官就更清晰、立体。

郎世宁对于透视法在中国的引进也起了很大作用。

雍正时期的学者、大名鼎鼎的总督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写过中国最早介绍透视法的著作《视学》,文中就曾提到该书是和朗学士多次交谈、探讨才写成。

里面附有很多介绍欧洲透视法的木刻图。

形成了当代人物油画、人物素描和水墨人物画的雏形,对近代的徐悲鸿和逸飞等都影响很大。

人物画代表作明宏《布袋罗汉图》轴明宏《布袋罗汉图》轴【名称】《布袋罗汉图》【类别】中国古画【年代】明代【作者】宏【级别】国家一级文物【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介】轴,纸本,水墨画,纵:60公分,横:30.3公分。

布袋罗汉图简介宏(公元一五七七~一六六八年以后),吴郡人。

字君度,号鹤涧。

工画山水,又善写意人物,笔墨古拙湿润。

案:布袋和尚原为五代后梁时,明州(今)奉化和尚,又号长汀子。

身材矮胖,蹙额鼓腹,说话语无伦次,常以杖荷一布袋入市肆,见物即乞求,后遇保福和尚渡化,贞明三年(九一七)端坐岳林寺磐石入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