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通识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实践之浅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通识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实践之浅见
【摘要】由于在上世纪教育部批准建立了生物科技专业,全国的高校办学和招生的数量上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何结合高校自身的提点,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符合社会的人才,已经成为当下高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头等问题。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知识领域的创新、钻研、思考精神是生物学科的原则和目标。教师的教学也应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去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合适的教育教学,所以本文针对通识课教学方法在生物课程中的改革创新实践做了以下探索。
【关键词】通识课生物课程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2-01
引言:从上世纪开始,我国的高校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连续扩招,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的质量也就成为了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成为了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由于在上世纪教育部批准建立了生物科技专业,全国的高校办学和招生的数量上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何结合高校自身的提点,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已经成为当下高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头等问题。
一、强化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学习热情
生物课堂教学在整个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阵地。摒弃传统教学:传统教学过于单调、
呆板,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四部分”结构模型,即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部分。我国早已开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新课改也不断向创新式教学靠拢,摒弃守旧、过时的传统教学,改变以老师的传授技巧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接纳新的教学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结合学生自身情况,编排相应教学方案,添加教学元素,告别单调、枯燥、强加式教学。教学过程要轻松愉快,添加集体沟通交流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寻找教学灵感,不断更新教学方案,寻找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学方式。营造一个活跃、趣味、相对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同学们发现自我、认知自我、完善自我。
二、更新生物课堂的教学方法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关注实际,以便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与塑造。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例如,讲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认为现代生物是从古代生物逐渐适应环境进化而来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一学说,已家喻户晓。现在这一学说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三、让生物课堂与社会接轨
新课改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要求增加更多的实验部分,让学生能够在动手中对学科产生兴趣,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模式,用多种新颖教学方式拓宽学生思维和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从而推动新课改教学的顺利发展。启迪和创新知识,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开放的学术政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要着重于以下:首先,教师要主动去为学生营造轻松新颖的课堂气氛,其次,要开放学术政策,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让学生敢于发表见解、主动总结知识,将课堂当成平台,此外,还要长期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钻研和拓展思维的能力。
四、在生物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科学的研究和结论都离不开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物学的理念也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生物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实验过程中亲自见证真理诞生的过程,不再死记硬背就可以理解消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总结能力,催化课堂学习的成果,巩固课本理论的再现。实验对课堂的重要性,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证实生物学的各种原理,将过程演变为记忆,其次,实验有助于引发学生好奇心,带来学习积极性,并能培养合作能力,轻松有效地去吸收知识。此外,实验教学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态度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严谨对待学术的精神和习惯,最后,实验也将多方面培养学生耐心和研究生物的综合能力,真正为生物课堂教学起到催化和升华的作用。
五、总结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知识领域的创新、钻研、思考精神是生物学科的原则和目标。教师的教学也应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去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合适的教育教学,将教学模式不拘一隅地开放化、热烈化,给学生发挥和施展才能的平台,让他们在主动的思考和良好的气氛中去自我发掘自身潜力,从而使学生在生物学术上有所造诣,有所领悟,提高学术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全面综合素质,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精神,开拓新的教学理念之门。
参考文献:
[1]苗相甫.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做人与做事相统一[j].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5(08)
[2]梁建忠. 高师人才培养与通识教育思想的建构[j]. 黑龙江
高教研究. 2007(09)
[3]乔鹤. 民国时期通识教育思想研究[j]. 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8(02)
[4]董凤服. 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