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 - 四川省金堂中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普教科研专项课题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四川省金堂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选题依据
1、现实依据
新课程在我校已实施多年了,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已有了一些转变,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从根本上说,特别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主体,,把学生作为“知识容器”进行“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课堂还不是少数,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在我校的有效实施和我校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第一,教师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思想僵化,没有实现自己在教学中由主体到主导作用的角色转换。第二是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了对知识的被动接受,缺乏良好的学习思维品质。主要表现在:(1)思维的广度不够,综合能力差。(2)思维的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3)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4)思维的逻辑性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
我们发现,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善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从而改变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从而转变其学习方式。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我们选定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突破口来推行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课题研究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特色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主要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主要是脑科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①脑科学理论(左右大脑分工理论)
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证据表明,人的大脑分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逻辑思维的词汇、逻辑、数字、次序、线性、分析、序列,右脑负责抽象思维的节奏、空间知觉、维度、想象、白日梦、色彩、整体意识。思维导图的理论核心就是利用“左脑+右脑”的“全脑”思维模式,让人的左右脑在思维过程中同时作用,把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②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并非是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思维导图支持的教学活动通常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它以意义建构为目标,反映学生独特的知识结构,支持建构主义环境创设;通过制作和比较思维导图来激励学生的交流与协作,促进反思和协作学习,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习者明晰概念之间的关系,跨越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的鸿沟,将传统教学所导致的机械学习转变为有意义的学习建构。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价值意义分析
1、研究现状
(1)国际方面:
由于思维导图能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提高组织力和创造力,展现个人智力,很快就在世界各国得到推广和运用。现在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把它用作商业用途,并逐步进入教育领域。《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所提供的教案范例和软件资源目录中,许多优秀教案都使用了思维导图。然而,钭思维导图应用于中学学科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还不多见。
(2)国内方面:
国内教育界的很多教师和研究人员对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一些小学、中学、大学进行了思维导图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尝试。如香港卫理中学的何嘉华老师的论文《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捷径——思维导图教学》,澳门大学图书馆文献中心收藏的梁佑澄所著的《以思维导图(mind map)为核心的学习辅导课程对初中学生之学业成绩提升之研究》在亚洲颇具影响。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泰州市海陵小学等中小学开展了或正在开展将思维导图引入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目前中文互联网上有不少关于思维导图的论坛,有利于人们互相切磋、交流。所有这一切都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帮助,使我们少走弯路。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科课堂+课堂效益”等关键词在互联网上进行检索,可以查到一些零星的有关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经验介绍,未见相应的系统的研究成果展示及推广,因而本课题研究具有独创性。
(3)本校研究情况
我校部分教师近年来也对思维导图产生了兴趣,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如将思维导图用于英语语法教学、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复述课文等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将思维导图与新课程进行有效整合需要科学的策略来指导,而部分教师的单兵作战的研究方式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全面地有效地打开研究局面,因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研究。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动员全校更多的教师参与实践,共同探索出一种使思维导图与中学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打造特色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金中的腾飞梦想。
2、价值意义分析
(1)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及工作效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运用思维导图快速理清教材脉络,提高备课效率;
②用思维导图规划教学,提高教学的计划性;
③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师集体备课,提高教研效率;
④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⑤教师以思维导图作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中进行意义建构。
①将思维导图用于单元/章节预习。
学生将思维导图用于预习,画出充满个性的思维导图,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经过学习上的互相碰撞,加深对新课的认识和理解,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打好基础。
②将思维导图用于知识的复习归纳
在学生做复习归纳时,将某一阶段所学的知识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成图后与其它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修改,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形成学生个体在某一阶段的思维和知识学习成果。
③将思维导图用于学生课堂小组讨论
运用思维导图方式可以轻而易举地组织小组学生进行思考、创作,极大调动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欲望。在现行高中教材中,有大量学生协作研究问题的栏目,可以让学生用导图来组织学习,画出相关的导图,利于对结果进行评价,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④将思维导图用于做学习笔记。学生在做课堂笔记时往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老师讲的东西全部记下来,自己没有一点思考的时间,而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只记录关键词,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