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2第3课时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学案

合集下载

2017_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参数方程三直线的参数方程教学案

2017_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参数方程三直线的参数方程教学案

三 直线的参数方程[对应学生用书P27]1.直线的参数方程(1)过点M 0(x 0,y 0),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的参数为⎩⎪⎨⎪⎧x =x 0+t cos αy =y 0+t sin α(t 为参数)(2)由α为直线的倾斜角知α∈[0,π)时,sin α≥0. 2.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t 的几何意义参数t 的绝对值表示参数t 所对应的点M 到定点M 0的距离. (1)当M 0M ―→与e (直线的单位方向向量)同向时,t 取正数. (2)当M 0M ―→与e 反向时,t 取负数,当M 与M 0重合时,t =0.[对应学生用书P27][例1] 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3x -4y +1=0,点P (1,1)在直线l 上,写出直线l 的参数方程,并求点P 到点M (5,4)的距离.[思路点拨] 由直线参数方程的概念,先求其斜率,进而由斜率求出倾斜角的正、余弦值,从而得到直线参数方程.[解] 由直线方程3x -4y +1=0可知,直线的斜率为34,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tan α=34,sin α=35,cos α=45.又点P (1,1)在直线l 上,所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x =1+45t ,y =1+35t (t 为参数).因为3×5-4×4+1=0,所以点M 在直线l 上.由1+45t =5,得t =5,即点P 到点M 的距离为5.理解并掌握直线参数方程的转化,弄清参数t 的几何意义,即直线上动点M 到定点M 0的距离等于参数t 的绝对值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设直线l 过点A (2,-4),倾斜角为5π6,则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 =2+t cos5π6,y =-4+t sin 5π6(t 为参数),即⎩⎪⎨⎪⎧x =2-32t ,y =-4+12t (t 为参数).答案:⎩⎪⎨⎪⎧x =2-32t ,y =-4+12t (t 为参数)2.一直线过P 0(3,4),倾斜角α=π4,求此直线与直线3x +2y =6的交点M 与P 0之间的距离.解:设直线的参数方程为⎩⎪⎨⎪⎧x =3+22t ,y =4+22t ,将它代入已知直线3x +2y -6=0, 得3(3+22t )+2(4+22t )=6. 解得t =-1125,∴|MP 0|=|t |=1125.[例2] 已知直线l 经过点P (1,1),倾斜角α=π6,(1)写出直线l 的参数方程.(2)设l 与圆x 2+y 2=4相交于两点A 、B ,求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积.[思路点拨] (1)由直线参数方程的概念可直接写出方程;(2)充分利用参数几何意义求解.[解] (1)∵直线l 过点P (1,1),倾斜角为π6,∴直线的参数方程为⎩⎪⎨⎪⎧x =1+t cos π6,y =1+t sin π6,即⎩⎪⎨⎪⎧x =1+32t ,y =1+12t 为所求.(2)因为点A ,B 都在直线l 上,所以可设它们对应的参数为t 1和t 2,则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 (1+32t 1,1+12t 1),B (1+32t 2,1+12t 2), 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代入圆的方程x 2+y 2=4整理得到t 2+(3+1)t -2=0,① 因为t 1和t 2是方程①的解,从而t 1t 2=-2. 所以|PA |·|PB |=|t 1t 2|=|-2|=2.求解直线与圆或圆锥曲线有关的弦长时,不必求出交点坐标,根据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t 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得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较,较为简捷.3.直线l 通过P 0(-4,0),倾斜角α=π6,l 与圆x 2+y 2=7相交于A 、B 两点.(1)求弦长|AB |; (2)求A 、B 两点坐标.解:∵直线l 通过P 0(-4,0),倾斜角α=π6,∴可设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x =-4+32t ,y =t 2.代入圆方程,得(-4+32t )2+(12t )2=7. 整理得t 2-43t +9=设A 、B 对应的参数分别t 1和t 2,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t 1+t 2=43,t 1t 2=9 ∴|AB |=|t 2-t 1|=t 1+t 22-4t 1t 2=2 3.解得t 1=33,t 2=3,代入直线参数方程 ⎩⎪⎨⎪⎧x =-4+32t ,y =12t ,得A 点坐标(12,332),B 点坐标(-52,32).4.如图所示,已知直线l 过点P (2,0),斜率为43,直线l 和抛物线y2=2x 相交于A ,B 两点,设线段AB 的中点为M ,求:(1)P ,M 间的距离|PM |; (2)点M 的坐标.解:(1)由题意,知直线l 过点P (2,0),斜率为43,设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则tan α=43,cos α=35,sin α=45,∴直线l 的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为 ⎩⎪⎨⎪⎧x =2+35t ,y =45t(t 为参数). *∵直线l 和抛物线相交,∴将直线l 的参数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y 2=2x 中, 整理得8t 2-15t -50=0,Δ=152+4×8×50>0. 设这个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t 1,t 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t 1+t 2=158,t 1t 2=-254.由M 为线段AB 的中点, 根据t 的几何意义,得|PM | =⎪⎪⎪⎪⎪⎪t 1+t 22=1516.(2)因为中点M 所对应的参数为t M =1516,将此值代入直线l 的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得⎩⎪⎨⎪⎧x =2+35×1516=4116,y =45×1516=34,即M ⎝⎛⎭⎪⎫4116,34.[对应学生用书P28]一、选择题1.直线的参数方程为⎩⎪⎨⎪⎧x =-1+t 2,y =2-32t ,M 0(-1,2)和M (x ,y )是该直线上的定点和动点,则t 的几何意义是( )A .有向线段M 0M 的数量B .有向线段MM 0的数量C .|M 0M |D .以上都不是解析:参数方程可化为⎩⎪⎨⎪⎧x =-1+-12-t ,y =2+32-t答案:B2.曲线的参数方程为⎩⎪⎨⎪⎧x =3t 2+2,y =t 2-1(t 是参数),则曲线是( )A .线段B .双曲线的一支C .圆D .射线解析:由y =t 2-1得y +1=t 2,代入x =3t 2+2, 得x -3y -5=0(x ≥2).故选D. 答案:D3.直线⎩⎪⎨⎪⎧x =2+3t ,y =-1+t(t 为参数)上对应t =0,t =1两点间的距离是( )A .1 B.10 C .10D .2 2解析:因为题目所给方程不是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参数t 不具有几何意义,故不能直接由1-0=1来得距离,应将t =0,t =1分别代入方程得到两点坐标(2,-1)和(5,0),由两点间距离公式来求出距离,即-2+-1-2=10.答案:B4.若直线⎩⎪⎨⎪⎧x =t cos α,y =t sin α(t 为参数)与圆⎩⎪⎨⎪⎧x =4+2cos φ,y =2sin φ(φ为参数)相切,那么直线倾斜角α为( )A.π6 B.π4 C.π3D.π6或5π6解析:直线化为y x=tan α,即y =tan α·x , 圆方程化为(x -4)2+y 2=4, ∴由|4tan α|tan 2α+1=2⇒tan 2α=13, ∴tan α=±33,又α∈[0,π),∴α=π6或5π6. 答案:D 二、填空题5.直线⎩⎪⎨⎪⎧x =2+22t ,y =-3-22t (t 为参数)上到点M (2,-3)的距离为2且在点M 下方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把参数方程化成标准形式为⎩⎪⎨⎪⎧x =2-22-t ,y =-3+22-t ,把-t 看作参数,所求的点在M (2,-3)的下方,所以取-t =-2,即t =2,所以所求点的坐标为(3,-4).答案:(3,-4)6.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x =1-35t ,y =45t(t 为参数),则直线l 的斜率为______.解析:由参数方程可知,cos θ=-35,sin θ=45.(θ为倾斜角).∴tan θ=-43,即为直线斜率.答案:-437.已知直线l 1:⎩⎪⎨⎪⎧x =1-2t ,y =2+kt (t 为参数),l 2:⎩⎪⎨⎪⎧x =s ,y =1-2s (s 为参数),若l 1∥l 2,则k =____________;若l 1⊥l 2,则k =________.解析:将l 1,l 2的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得l 1:kx +2y -4-k =0,l 2:2x +y -1=0, l 1∥l 2⇒k 2=21≠4+k1⇒k =4.l 1⊥l 2⇒(-2)·(-k2)=-1⇒k =-1.答案:4 -1 三、解答题8.设直线的参数方程为⎩⎪⎨⎪⎧x =5+3t ,y =10-4t(t 为参数).(1)求直线的普通方程;(2)将参数方程的一般形式化为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 解:(1)把t =x -53代入y 的表达式 得y =10-x -3,化简得4x +3y -50=0,所以直线的普通方程为4x +3y -50=0. (2)把参数方程变形为⎩⎪⎨⎪⎧x =5-35-5t ,y =10+45-5t ,令t ′=-5t ,即有⎩⎪⎨⎪⎧x =5-35t ′,y =10+45t ′(t ′为参数)为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9.已知斜率为1的直线l 过椭圆x 24+y 2=1的右焦点,交椭圆于A ,B 两点,求弦AB 的长度.解:因为直线l 的斜率为1,所以直线l 的倾斜角为π4.椭圆x 24+y 2=1的右焦点为(3,0),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x =3+22t ,y =22t (t 为参数),代入椭圆方程x 24+y 2=1,得⎝ ⎛⎭⎪⎫3+22t 24+⎝ ⎛⎭⎪⎫22t 2=1,整理,得5t 2+26t -2=0. 设方程的两实根分别为t 1,t 2, 则t 1+t 2=-265,t 1·t 2=-25,|t 1-t 2|=t 1+t 22-4t 1t 2=⎝ ⎛⎭⎪⎫-2652+85=85, 所以弦AB 的长为85.10.已知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x =1+4cos θ,y =2+4sin θ(θ为参数),直线l 经过定点P (3,5),倾斜角为π3.(1)写出直线l 的参数方程和曲线C 的标准方程;(2)设直线l 与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求|PA |·|PB |的值. 解:(1)曲线C :(x -1)2+(y -2)2=16,直线l :⎩⎪⎨⎪⎧x =3+12t ,y =5+32t (t 为参数).(2)将直线l 的参数方程代入圆C 的方程可得t 2+(2+33)t -3=0,设t 1,t 2是方程的两个根,则t 1t 2=-3,所以|PA ||PB |=|t 1||t 2|=|t 1t 2|=3.。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2.2直线及其方程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两条直线的垂直课件新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2.2直线及其方程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两条直线的垂直课件新

(2)A,B 两点在直线 l 的同侧,P 是直线 l 上的一点, 则||PB|-|PA||≤|AB|, 当且仅当 A,B,P 三点共线时, ||PB|-|PA||取得最大值,为|AB|, 点 P 即是直线 AB 与直线 l 的交点, 又直线 AB 的方程为 y=x-2, 解yx= -x2-y+28,=0, 得xy= =1120, , 故所求的点 P 的坐标为(12,10).
2.常用对称的特例 (1)A(a,b)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 A′(a,-b); (2)B(a,b)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 B′(-a,b); (3)C(a,b)关于直线 y=x 的对称点为 C′(b,a); (4)D(a,b)关于直线 y=-x 的对称点为 D′(-b,-a); (5)P(a,b)关于直线 x=m 的对称点为 P′(2m-a,b); (6)Q(a,b)关于直线 y=n 的对称点为 Q′(a,2n-b).

题型四 平行与垂直的综合应用
例 4 已知 A(-4,3),B(2,5),C(6,3),D(-3,0)四点,若顺次连接 A,B,
C,D 四点,试判定图形 ABCD 的形状.
[解] 由题意知 A,B,C,D 四点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如图所示,由
斜率公式可得
kAB=2-5--34=13,
kCD=-0- 3-36=13,
mn--02=-2, 则
m+2 n+0 2 -2· 2 +8=0,
解得mn==8-,2,
故 A′(-2,8).

因为 P 为直线 l 上的一点, 则|PA|+|PB|=|PA′|+|PB|≥|A′B|, 当且仅当 B,P,A′三点共线时,|PA|+|PB|取得最小值,为|A′B|,点 P 即是直线 A′B 与直线 l 的交点, 解xx= -- 2y+2,8=0, 得xy= =- 3,2, 故所求的点 P 的坐标为(-2,3).

2017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程2.2.1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

2017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程2.2.1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3 B.2 C.1 D.0
������
������2 -������1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解析:根据倾斜角定义知,①正确;倾斜角 θ 的范围为 0°≤θ<180°,故②不正确;当 x1=x2 时,直线 P1P2 的斜率 k 不存在, 不能用公式 k=
������2 -������1 ������2 -������1
求解,故③不正确;当 B=0 时,直线斜率不存在,
故④不正确.故选 C.
答案:C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反思 斜率与倾斜角是直线中最基本的概念,正确理解斜率与倾斜 角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基础,要注意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对应关 系,还有斜率公式是有使用范围的,直线与x轴垂直时斜率不存在.
题型一
=
������' . ������
又由图易知Δy'>Δy,故kPM>kPQ.
显然直线PM相对于x轴正方向比直线PQ相对于x轴正方向倾斜 程度要大.比如某人从点P沿直线PQ到达点Q,相对于从点P沿直线 PM到达点M来说,此人会感到沿直线PM走比沿直线PQ走更费劲. 一般地,直线斜率为k,|k|越大,直线相对于x轴倾斜程度越大;反之 |k|越小,直线相对于x轴倾斜程度越小.
题型五
题型一
概念辨析题
【例1】 下列四个命题: ①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正向所成的角,是这条直线的倾斜 角; ②直线l的倾斜角要么是锐角,要么是钝角; ������2 -������1 ; ③已知直线l经过P1(x1,y1),P2(x2,y2)两点,则直线l的斜率 k=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5
故当直线l过定点P时,m= 或m=-2.
3
规律方法 求解含参数的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应注意问题
(1)若方程Ax+By+C=0表示直线,则需满足A,B不同时为0;
(2)令x=0可得在y轴上的截距.令y=0可得在x轴上的截距;
(3)若确定直线斜率存在,可将一般式化为斜截式后求解.
3
本节要点归纳
1.知识清单:
(3)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 k,依题意
2x+y-3=0.
1 4
k=-4×3=-3,
又直线经过点 A(1,3),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4
y-3=- (x-1),整理得
3
4x+3y-13=0.
(4)由题设知直线在x轴、y轴上的截距均不为0,故可设直线方程为



+ 12- =1.
-3
因为直线过点(-3,4),所以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2.方法归纳:根据所给直线的条件,选择恰当的方法求出直线的方程,并转化
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3.注意事项:根据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研究直线的斜率、截距等问题时,要注
意x,y的系数是否为0.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促达标
1.若方程Ax+By+C=0表示直线,则A,B应满足的条件为( D )
A.A≠0
排列.
变式训练
已知直线l过点P(2,3),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直线l的一般式方程.
(1)直线l的倾斜角为

3
;
(2)直线l在x轴,y轴上的截距之和等于0.
解 (1)由直线 l

的倾斜角为 ,可得直线
3
l 的斜率

k=tan =-√3.

_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2

_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2

A.-
3 3
B.
3 3
C.- 3
D. 3
解析:∵k1=tan 30°=
3 3

又l1⊥l2,∴k1·Hale Waihona Puke 2=-1,∴k2=- 3 .
答案:C
3.已知过点A(-2,m)和B(m,4)的直线与直线2x+y-1=0平行,则m的值为
A.-8 C.2
B.0 D.10
()
解析:由已知,得4m-+m2 =-2,∴m=-8.
顺次连接A,B,C,D四点,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 解:由题意A,B,C,D四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位置如图, 由斜率公式可得kAB=2-(5--34) =13 ,kCD=-0- 3-36 =13 ,kAD =-3-0-(-3 4) =-3,kBC=36- -52 =-12 . 所以kAB=kCD,由图可知AB与CD不重合,所以AB∥CD,由kAD≠kBC,所以AD与 BC不平行. 又因为kAB·kAD=13 ×(-3)=-1,所以AB⊥AD,故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
(2)若l1∥l2,则有AB11BC22- -AB22BC11= ≠00, , 即32- m2m-(18m≠-02,)=0, 即mm22- ≠29m,-3=0, 即mm= ≠33或 且mm= ≠- -13, , ∴m=-1.故当m=-1时,直线l1与l2平行. (3)若l1与l2重合,则有AB11BC22- -AB22BC11= =00, , 即32-m2m-(18m=-02,)=0, ∴mm= =33或 或mm= =- -13, , ∴m=3. 故当m=3时,直线l1与l2重合.
当两条直线都没有斜率时,它们互相平行或重合;当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 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它们互相垂直.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2.2直线及其方程2.2.2直线的方程第2课时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与一般式方程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2.2直线及其方程2.2.2直线的方程第2课时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与一般式方程
-2
提示由
7-2
=
-3
,整理得
4-3
5x-y-13=0.
.
)
3.两点式表示直线方程的条件是什么?两点式怎样变形就能适用于所有过
两点的直线了?
提示两点式除了不适用于斜率为0与斜率不存在的直线,其他情况均可表
-1
-1
示;只需将 - = - 变形为(x-x1)(y2-y1)=(y-y1)(x2-x1)的形式,就能适用
x
并化简为
a
+
y
=1 的形式,这一方程形式通常称为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其中 a 是
b
直线在 x 轴上的截距,b 是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
(2)若直线 l
x
的方程为a
+
y
=1,则
b
①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a|+|b|+ a2 + b 2 ;
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1
S=2|ab|;
-5-0
所以得5x-3y-25=0.
=
-5
,
2-5
)
2.过点A(1,2)的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0,则该直线方程为(
A.x-y+1=0
B.x+y-3=0
x-y=0或x+y-3=0
x-y=0或x-y+1=0
)
答案 D
解析 当直线过原点时,可得斜率为
2-0
k= =2,
1-0
所以直线方程为 y=2x,即 2x-y=0;
用两点式方程求直线方程.
2.由于减法的顺序性,一般用两点式方程求直线方程时常会将字母或数字
的顺序错位而导致错误,在记忆和使用两点式方程时,必须注意坐标的对应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2.1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2.1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

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1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1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1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2.2.1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重点)2.理解直线斜率的几何意义;掌握倾斜角与斜率的对应关系。

(重点)3.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重点)4。

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对应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直线方程的概念阅读教材P74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如果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某条直线上,且这条直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那么这个方程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

如何判断点P(2,1)是否在直线y=x-1上?【解析】把点的坐标代入方程,若满足方程,点就在直线上,反之,不在直线上。

教材整理2 直线的斜率及斜率公式阅读教材P75~P75“倒数第15行”以上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

斜率的定义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即k=tanα。

2。

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1(x1,y1),P2(x2,y2)(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错误!.当x1=x2时,直线P 1P2没有斜率.3.斜率的几何意义用实数反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倾斜角是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的唯一方法。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 第2课时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和一般式方程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 第2课时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和一般式方程


1
将点(-5,2)的坐标代入 + =1,得 a=- .
2
2
此时直线方程为 x+2y+1=0.
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为 x+2y+1=0 或 2x+5y=0.
使用直线的截距式方程时,应注意其局限性,它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垂直的直
线或过原点的直线.
【变式训练】 求经过点A(-3,-4),且在坐标轴上的截距是互为相反数的直
(1)边BC所在直线的方程;
(2)边BC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3
-0
解:(1)直线 BC 过点 B(0,-3),C(-2,1),由两点式方程得
=
,化简得
1+3 -2-0
2x+y+3=0.故边 BC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2x+y+3=0.
0-2 -3+1
(2)由中点坐标公式,得 BC 的中点 D 的坐标为 2 , 2 ,即 D(-1,-1).
.
二、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1.已知直线l经过点P(a,0),Q(0,b)(ab≠0),能否根据两点式方程求出直线l的
方程?
提示:能.

2.若直线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b,且ab≠0,则直线的方程为 + =1,
此方程称为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3.哪些直线无截距式方程?
提示: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和过原点的直线.
+1
+1
又直线 AD 过点 A(-4,0),由两点式方程得0+1 = -4+1,化简得 x+3y+4=0.故边
BC 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x+3y+4=0.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知识梳理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知识梳理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直线坐标系:一条给出了原点、度量单位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或说在这条直线上建立了直线坐标系。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法则:点P ←−−−→一一对应实数x 。

记法:如果点P 与实数x 对应,则称点P 的坐标为x ,记作P(x),当点P(x)中x >0时,点P 位于原点右侧,且点P 与原点O 的距离为|OP|=x ;当点P 的坐标P(x)中x <0时,点P 位于原点左侧,且点P 与原点O 的距离|OP|=-x 。

可以通过比较两点坐标的大小来判定两点在数轴上的相对位置。

(2)向量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叫做位移向量,简称为向量。

从点A 到点B的向量,记作AB 。

线段AB 的长叫做向量AB 的长度,记作|AB|。

我们可以用实数表示数轴上的一个向量AB ,这个实数叫做向量AB 的坐标或数量。

例如:O 是原点,点A 的坐标为x 1,点B 的坐标为x 2,则AB=OB-OA ,所以AB=x 2-x 1。

注:①向量AB 的坐标用AB 表示,当向量AB 与其所在的数轴(或与其平行的数轴)的方向相同时,规定AB=|AB |;方向相反时,规定AB=-|AB |;②注意向量的长度与向量的坐标之间的区别:向量的长度是一个非负数,而向量的坐标是一个实数,可以是正数、负数、零。

③对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有关系AC=AB+BC ,可理解为AC 的坐标等于首尾相连的两向量AB ,BC 的坐标之和。

(3)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在数轴上,如果点A 作一次位移到点B ,接着由点B 再作一次位移到点C ,则位移AC叫做位移AB 与位移BC 的和,记作:AC AB BC =+ 。

对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有关系AC=AB+BC 。

已知数轴上两点A(x 1),B(x 2)则AB=x 2-x 1,d(A,B)=|x 2-x 1|。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苏教版3教学案:第2章2.22.2.3茎叶图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苏教版3教学案:第2章2.22.2.3茎叶图含解析

2.2。

3茎叶图预习课本P60~61,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怎样制作茎叶图?2.用茎叶图刻画数据有哪些优缺点?错误!1.茎叶图的制作步骤(1)将数据分为“茎”“叶”两部分.若数据是两位数,一般将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作为茎,个位数字作为叶.(2)将所有的茎按大小顺序(一般是由小到大的顺序)自上而下排成一列,茎相同的共用一个茎,即剔除重复的数字,再画上一条竖线作为分界线,区分茎和叶.(3)将各个数据的“叶”按一定顺序在分界线的另一侧对应茎处同行列出.2.茎叶图刻画数据的优缺点优(1)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从茎叶图中得点到.(2)茎叶图便于记录和表示.缺点当样本数据很多时,茎叶图的效果就不是很好了。

错误!1.下列关于茎叶图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①将数据按位数进行比较,将大小基本不变或变化不大的作为一个主杆(茎),将变化大的位数作为分枝(叶),列在主杆的后面;②茎叶图只可以分析单组数据,不能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③茎叶图不能表示三位数以上的数据;④画图时茎要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下向上列出,共茎的叶可以随意同行列出;⑤对于重复的数据,只算一个.答案:①2.下面茎叶图中所记录的原始数据有____个.答案:63.数据101,123,125,143,150,151,152,153的茎叶图中,茎应取________.答案:10,12,14,15制作茎叶图[典例]某中学高二(2)班甲、乙两名同学自高中以来每场数学考试成绩情况如下:甲的得分:95,81,75,89,71,65,76,88,94,110,107;乙的得分:83,86,93,99,88,103,98,114,98,79,101。

画出两人数学成绩的茎叶图,请根据茎叶图对两人的成绩进行比较.[解]用中间的数字表示两位同学得分的十位数字和百位数字,两边的数字分别表示两人每场数学考试成绩的个位数字.甲、乙两人数学成绩的茎叶图如图:从这个茎叶图上可以看出,乙同学的得分情况是大致对称的,集中在90多分;甲同学的得分情况除一个特殊得分外,也大致对称,集中在80多分.因此乙同学发挥比较稳定,总体得分情况比甲同学好.画茎叶图应注意的事项(1)将每个数据分为茎(高位)和叶(低位)两部分.一般来说数据是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茎",个位数字为“叶”;如果是小数,通常把整数部分作为“茎”,小数部分作为“叶".解题时要根据数据特点合理选择茎和叶.(2)将表示茎的数字按大小顺序由上到下排成一列.(3)将表示叶的数字写在茎的左、右两边,因此会随样本的改变而改变.[活学活用]1.某篮球运动员在某赛季各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如下:14,15,15,20,23,23,34,36,38,45,45,50。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2 直线的方程 2.2.1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_30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2 直线的方程 2.2.1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_30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1 倾斜角与斜率一、内容及其解析“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人教版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高中解析几何内容的开始。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倾斜角和斜率。

其核心内容是直线倾斜角的概念和斜率的求法,理解它的关键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角和角的正切值。

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次函数的图像和平面中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这节内容就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坐标法(解析法)的方式来研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如直线位置关系、交点坐标、点到直线距离等)的基础。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坐标平面内几何要素代数化的过程,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

直线的斜率是后继内容展开的主线,无论是建立直线的方程,还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讨论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目标及其解析2、会求出直线的倾斜角和直线的斜率3、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目标解析: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是指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X 轴为基准,直线与X 轴相交时,X 轴正方向与直线向上的方向的角;理解斜率概念是指直线的斜率就是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

2、会求出直线倾斜角是指已知直线的斜率求出其对应倾斜角,会求直线斜率是指知道直线的倾斜角会求出其对应直线的斜率。

3、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就是要熟练应用经过P 1(x 1,y 1),P 2(x 2,y 2)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 =(x 1≠x 2)三、问题诊断与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及范围理解时会不糊不清 和当直线的倾斜角是钝角时的求值会困难,产生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是对倾斜角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和没有从定义上认真正理解和对新公式tan(180)tan αα-=-。

的运用还不灵活。

要解决这一困难,就要让学生从开始就认真的从定义上理解倾斜角的概念和多用公式tan(180)tan αα-=-。

新教材2025版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

新教材2025版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

2.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最新课程标准(1)驾驭直线的一般式方程.(2)理解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A,B不同时为0)都表示直线.(3)会进行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之间的转化.新知初探·课前预习——突出基础性教材要点要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1.定义: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❶(其中A,B不同时为0)都表示一条直线,把它称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2.适用范围: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用一般式表示.3.系数的几何意义:当B≠0时,则-=k(斜率),-=b(y轴上的截距);当B=0,A≠0时,则-=a(x轴上的截距),此时不存在斜率.批注❶虽然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有三个参数,但只需两个独立的条件即可求得直线的方程.基础自测1.推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随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 )(2)随意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 )(3)直线l:Ax+By+C=0的斜率为-.( )(4)当C=0时,方程Ax+By+C=0(A、B不同时为0)表示过原点的直线.( )2.直线3x+4y+12=0的斜率为( )A. B.C.- D.-3.直线x-y-1=0的倾斜角α为( )A.30° B.45°C.60° D.90°4.若方程Ax+By+C=0表示直线,则A,B应满意的条件为( )A.A≠0 B.B≠0C.A·B≠0 D.A2+B2≠05.斜率为2,且经过点A(1,3)的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为________.题型探究·课堂解透——强化创新性题型1 求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例1 依据下列各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且化成一般式.(1)斜率是-,经过点A(8,-2);(2)经过点B(4,2),平行于x轴;(3)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4)经过两点P1(3,-2),P2(5,-4).方法归纳求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的策略巩固训练1 (1)过点P(-2,3),并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方程是( )A.x-y+1=0B.x-y+1=0或3x+2y=0C.x-y-5=0D.x-y+5=0或3x+2y=0(2)过点A(-2,1),且倾斜角的余弦值为-的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为________.题型2 用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解决直线与坐标轴形成三角形问题例2 设直线l的方程为(a+1)x+y-2-a=0(a∈R),若a>-1,直线l与x,y轴分别交于M,N两点,O为坐标原点,求△OMN面积取最小值时,直线l的方程.方法归纳由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表示直线与坐标轴形成三角形的面积的步骤巩固训练2 已知直线l:kx-y+1+2k=0,(k∈R)与x轴负半轴和y轴正半轴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求k的值.题型3 由含参数的一般式方程求参数(或取值范围)例3 已知直线l:5ax-5y-a+3=0.(1)求证:不论a为何值,直线l总经过第一象限;(2)为使直线l不经过其次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变式探究1 本例中若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变式探究2 本例中将方程改为“x-(a-1)y-a-2=0”,若直线不经过其次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方法归纳求直线过定点的2种方法巩固训练3 已知(k+1)x-(k-1)y-2k=0为直线l的方程,求证:不论k取何实数,直线l必过定点,并求出这个定点的坐标.2.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基础自测]1.(1)√(2)√(3)×(4)√2.解析: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为:y=-x-3,斜率为-.答案:D3.解析:依据题意,易知直线x-y-1=0的斜率k=1,由tan α=k=1,得α=45°.答案:B4.解析:依据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可知,要使得Ax+By+C=0表示直线,则A,B不能同时为零,即A2+B2≠0.答案:D5.解析:由直线点斜式方程可得y-3=2(x-1),化为一般式为:2x-y+1=0.答案:2x-y+1=0题型探究·课堂解透例1 解析:选择合适的直线方程形式.(1)由点斜式得y-(-2)=-(x-8),即x+2y-4=0.(2)由斜截式得y=2,即y-2=0.(3)由截距式得=1,即2x-y-3=0.(4)由两点式得=,即x+y-1=0.巩固训练1 解析:(1)若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为0,设直线方程为y=kx(x≠0),因为直线过点P(-2,3),所以3=-2k,即k=-,所以直线方程为y=-x,即3x+2y=0;若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不为0,设直线方程为=1(a≠0),因为直线过点P(-2,3),所以=1,解得a=-5,所以直线方程为=1,即x-y+5=0.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y+5=0或3x+2y=0.解析:(2)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θ,则θ∈[0,π),因为cos θ=-,所以sin α===,所以直线的斜率k=tan θ===-2,所以直线的方程为y-1=-2(x+2),所以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为2x+y+3=0.答案:(1)D (2)2x+y+3=0例2 解析:令y=0,求得M点坐标为M(,0),令x=0,求得N点坐标为N(0,2+a),∵a>-1,∴S△OMN=··(2+a)==(a+1++2)≥2,当且仅当a+1=,即a=0时等号成立.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x+y-2=0.巩固训练2 解析:设直线l交x轴负半轴于点A,交y轴正半轴于点B,则k>0,令y=0,得A(-,0);令x=0,得B(0,1+2k),三角形OAB的面积为·OA·OB=×(1+2k)=,即4k2-5k+1=0,解得k=1或.例3 解析:(1)方法一将直线l的方程整理为y-=a(x-),∴直线l的斜率为a,且过定点A(),而点A()在第一象限内,故不论a为何值,l恒过第一象限.方法二直线l的方程可化为(5x-1)a-(5y-3)=0.∵上式对随意的a总成立,必有即即l过定点A().以下同方法一.(2)直线OA的斜率为k==3.如图所示,要使l不经过其次象限,需斜率a≥k OA=3,∴a的取值范围为[3,+∞).变式探究1 解析:由本例(2)解法可知直线OA的斜率为3,要使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则有a≤3.变式探究2 解析:①当a-1=0,即a=1时,直线为x=3,该直线不经过其次象限,满意要求.②当a-1≠0,即a≠1时,直线化为斜截式方程为y=x-,因为直线不过其次象限,故该直线的斜率大于等于零,且在y轴的截距小于等于零,即解得,所以a>1.综上可知a≥1.巩固训练3 证明:整理直线l的方程得(x+y)+k(x-y-2)=0.无论k取何值,该式恒成立,所以解得所以直线l经过定点M(1,-1).。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同步练习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同步练习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若ac<0,bc<0,则直线ax+by+c=0的图象只能是()2.点M(x0,y0)是直线Ax+By+C=0上的点,则直线方程可表示为()A.A(x-x0)+B(y-y0)=0B.A(x-x0)-B(y-y0)=0C.B(x-x0)+A(y-y0)=0D.B(x-x0)-A(y-y0)=03.如果方程Ax+By+C=0表示的直线是x轴,则A,B,C满足()A.A·C=0B.B≠0C.B≠0且A=C=0D.A·C=0且B≠04.(2022江苏阜宁中学高二月考)已知直线l经过点(0,1),其倾斜角与直线x-4y+1=0的倾斜角互补,则直线l的方程为()A.x+4y-4=0B.4x+y-1=0C.x+4y+4=0D.4x+y+1=05.(多选题)(2022山东曲阜一中高二月考)关于直线l:x-y-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过点(,-2)B.斜率为C.倾斜角为D.在y轴上的截距为16.(多选题)对于直线l:x-my-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直线l恒过定点(1,0)B.直线l斜率必定存在C.m=时,直线l的倾斜角为D.m=2时,直线l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7.已知直线l的斜率是直线2x-3y+12=0的斜率的,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是直线2x-3y+12=0在y轴上的截距的2倍,则直线l的方程为.8.在三角形ABC中,已知点A(4,0),B(-3,4),C(1,2).(1)求BC边上中线的方程;(2)若某一直线过B点,且x轴上截距是y轴上截距的2倍,求该直线的一般式方程.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9.若点P(a+b,ab)在第二象限内,则直线bx+ay-ab=0不经过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10.(2022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高二月考)把直线2x-3y+1=0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的直线方程为()A.2x-3y+4=0B.2x-3y-12=0C.2x-3y-4=0D.2x-3y+6=011.已知直线l1,l2的方程分别为l1:x+ay+b=0,l2:x+cy+d=0,它们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0,d<0,a<cB.b>0,d<0,a>cC.b<0,d>0,a>cD.b<0,d>0,a<c12.已知直线Ax+By+C=0的斜率为5,且A-2B+3C=0,则该直线方程为()A.15x-3y-7=0B.15x+3y-7=0C.3x-15y-7=0D.3x+15y-7=013.(多选题)(2022山东巨野实验中学高二月考)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ax+by-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ab>0,则直线l的斜率小于0B.若b=0,a≠0,则直线l的倾斜角为90°C.直线l可能经过坐标原点D.若a=0,b≠0,则直线l的倾斜角为0°14.已知△ABC的三个顶点都在第一象限内,A(1,1),B(5,1),∠A=,∠B=,则直线AC的一般式方程为,BC的一般式方程为.15.设直线l的方程为(a+1)x+y+2-a=0(a∈R).(1)若直线l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l的方程;(2)若直线l不经过第二象限,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C级学科素养创新练16.(2022江西九江高二期中)已知直线a1x+b1y+1=0和直线a2x+b2y+1=0都过点A(3,2),则过点P1(a1,b1)和点P2(a2,b2)的直线方程是()A.3x+2y-1=0B.2x+3y+1=0C.3x-2y+1=0D.3x+2y+1=017.若kxy-x+6y-3=0表示两条直线,则实数k的值为()A.3B.2C.1D.0参考答案2.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1.C由ac<0,bc<0,得abc2>0,所以ab>0,则该直线的斜率k=-<0,故排除B,D;又与y轴的截距为->0,故排除A.故选C.2.A由点M(x0,y0)在直线上得Ax0+By0+C=0,得C=-Ax0-By0,将C代入直线方程Ax+By+C=0,得A(x-x0)+B(y-y0)=0.故选A.3.C Ax+By+C=0表示的直线是x轴,直线可化为y=0,则系数A,B,C满足的条件是B≠0且A=C=0.故选C.4.A因为直线l的倾斜角与直线x-4y+1=0的倾斜角互补,且直线x-4y+1=0的斜率为,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又直线l过点(0,1),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1=-x,即x+4y-4=0.故选A.5.BC当x=时,-y-1=0,解得y=2,所以直线l不经过点(,-2),故选项A错误; 由题得y=x-1,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故选项B正确;由B知直线l的斜率为,又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π,所以直线l的倾斜角为,故选项C 正确;当x=0时,得y=-1,所以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1,故选项D错误.故选BC.6.BC由直线方程可化为x-1=my,因此直线l恒过定点(1,0),故A正确;当m=0时,直线l斜率不存在,故B错误;m=时,有y=(x-1),即直线l的斜率为,则直线l的倾斜角为θ=,故C错误;m=2时,直线l:x=2y+1,则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1,0),0,-,所以直线l 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故D正确.故选B C.7.x-3y+24=0由2x-3y+12=0知,该直线斜率为,在y轴上截距为4,则直线l的斜率为,在y 轴上截距为8,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x+8,整理得x-3y+24=0.8.解(1)线段BC中点为M(-1,3),所以直线AM的方程为,整理得3x+5y-12=0.故BC边上中线的方程为3x+5y-12=0.(2)当直线过坐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kx,将点B的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可得-3k=4,解得k=-,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x,即4x+3y=0;当直线不过坐标原点,设直线方程为=1(b≠0),将点B代入直线方程得-=1,即=1,解得b=.此时,所求直线方程为=1,即x+2y-5=0.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为4x+3y=0或x+2y-5=0.9.A由题意可得a+b<0,ab>0,因此,a,b均为负数.由直线的方程bx+ay-ab=0可得直线的斜率k=-<0,在y轴上的截距为-=b<0,故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故选A.10.C将直线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可得2(x+2)-3y+1=2x-3y+5=0,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可得2x-3(y+3)+5=2x-3y-4=0,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2x-3y-4=0.故选C.11.C由题图,可知直线l1的斜率大于0,其在y轴上的截距小于0,所以解得直线l2的斜率大于0,其在y轴上的截距大于0,所以解得又直线l1的斜率大于直线l2的斜率,即->->0,所以a>c.故选C.12.A∵直线Ax+By+C=0的斜率为5,∴-=5,即A=-5B.又A-2B+3C=0,∴-5B-2B+3C=0,∴C=,则直线Ax+By+C=0可化为-5Bx+By+=0,即5x-y-=0,整理得15x-3y-7=0.故选A.13.ABD对于A选项,若ab>0,则直线l的斜率-<0,故A正确;对于B选项,若b=0,a≠0,则直线l的方程为x=,其倾斜角为90°,故B正确;对于C选项,将(0,0)代入ax+by-2=0中,显然不成立,故C错误;对于D选项,若a=0,b≠0,则直线l的方程为y=,其倾斜角为0°,故D正确.故选ABD.14.x-y=0x+y-6=0由题意知,直线AC的倾斜角为∠A=,所以k AC=tan=1.又直线AC过点A(1,1),所以直线AC的方程为y-1=1×(x-1),整理得x-y=0.同理可知,直线BC的倾斜角为π-∠B=,所以k BC=tan=-1.又直线BC过点B(5,1),所以直线BC的方程为y-1=-1×(x-5),整理得x+y-6=0.15.解(1)若直线与两坐标轴的截距为零,则2-a=0,解得a=2,因此直线l的方程为3x+y=0.若a+1=0,解得a=-1,整理得y+3=0,不符合题意,舍去.若a≠-1且a≠2,原方程化为=1,令=a-2,即为a+1=1,解得a=0,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x+y+2=0.综上所述,直线l的方程为x+y+2=0或3x+y=0.(2)将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化为斜截式,得y=-(a+1)x+a-2.∵直线l不经过第二象限,∴解得a≤-1.∴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16.D(方法1)∵直线a1x+b1y+1=0和直线a2x+b2y+1=0都过点A(3,2),∴3a1+2b1+1=0,且3a2+2b2+1=0.∴过点P1(a1,b1)和点P2(a2,b2)的直线方程是3x+2y+1=0,故选D.(方法2)3a1+2b1+1=0,且3a2+2b2+1=0两式相减可得3(a1-a2)+2(b1-b2)=0,由题意a1≠a2,因此k==-,所以直线的方程为y-b1=-(x-a1),即2y+3x-(3a1+2b1)=0,结合3a1+2b1+1=0可知过点P1(a1,b1)和点P2(a2,b2)的直线方程是3x+2y+1=0.故选D.17.B∵kxy-x+6y-3=0表示两条直线,则令kxy-x+6y-3=(ax+b)(cy+d)=acxy+adx+bcy+bd,其中,abcd≠0,∴k=ac,ad=-1,bc=6,bd=-3,∴b=,c==-2d,a=-,∴k=ac=×(-2d)=2.故选B.。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B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B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a| = |b|
⋯⋯②
由 ①② 解得 a = b = 5 或 a = −1 ,b = 1 ,所以直线方程为 x + y − 5 = 0 或 x − y + 1 = 0. (ii)当 a = b = 0 时,直线过原点和 P (2, 3) ,所以直线方程为 3x − 2y = 0 . 综上可知,所求直线方程为 x + y − 5 = 0 或 x − y + 1 = 0 或 3x − 2y = 0 . 已知三角形的顶点是 A(−5, 0) ,B(3, −3) ,C (0, 2) ,求 A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以及该边上的 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过点 A(−5, 0) ,C (0, 2) 的两点式方程为
直线的基本量与方程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的相关计算
三、知识讲解
1.直线的基本量与方程 描述: 直线的倾斜角 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 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 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 线l 的倾斜角(angle of inclination).直线倾斜角α 的取值范围为0 ∘ ≤ α < 180 ∘ .
2 y − (−3) x−3 由两点式得直线 BD 的方程为 ,整理可得 8x + 11y + 9 = 0 ,这就是 = 1 − (−3) −5 − 3 2 AC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 ⎩
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描述: 直线 l 1 :y = k1 x + b 1 ,l 2 :y = k2 x + b 2 . 当 l 1 与 l 2 平行时,则 k1 = k2 且 b 1 ≠ b 2 ; 当 l 1 与 l 2 重合时,则 k1 = k2 且 b 1 = b 2 ; 当 l 1 与 l 2 相交时,则 k1 ≠ k2 ,特别地,若两直线垂直,则 k1 ⋅ k2 =#43; B 1 y + C1 = 0, A 2 1 + B 1 ≠ 0 ,l 2 :A 2 x + B 2 y + C2 = 0, A 2 + B 2 ≠ 0 . 当 l 1 与 l 2 平行时,则 A 1 B 2 = A 2 B 1 且 B 1 C2 ≠ B 2 C1 ; 当 l 1 与 l 2 重合时,则 A 1 B 2 = A 2 B 1 且 B 1 C2 = B 2 C1 ; 当 l 1 与 l 2 相交时,则 A 1 B 2 ≠ A 2 B 1 ,特别地,若两直线垂直,则 A 1 A 2 + B 1 B 2 = 0 . 例题: 直线 3x − 2y + m = 0 和 (m 2 + 1)x + 3y − 3m = 0 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重合 C.相交 D.不确定 解:两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交. )

2017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程2.2.4点到直线的距离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

2017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程2.2.4点到直线的距离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

解得m=18或-22.因此,m的值为18或-22.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二
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例 2】 已知直线 l1 与 l2:x+y-1=0 平行,且 l1 与 l2 的距离是 2, 求������1 的方程.
分析:由l1与l2平行设出l1的方程后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因为l1∥l2, 所以可设l1的方程为x+y+c=0.
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
1.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平行线间 的距离. 2.会利用距离公式解决点关于线对称和线关于线对称的问题.
1
2
3
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已知点P(x1,y1),直线l的方程:Ax+By+C=0,则点P到l的距离
d=
|������������1 +������������1 +������| ������2 +������2
所以 l1 与
|������-(-1)| l2 的距离为 1+1
= 2.
所以c=1或c=-3. 从而l1的方程为x+y+1=0或x+y-3=0.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反思 求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时,一定注意把两直线方程中x,y项的相 应系数化为相同值,否则,会使结果出错.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变式训练2】 (1)求直线l1:24x-10y+5=0与l2:12x-5y-4=0之间的 距离; (2)求与直线3x-4y-20=0平行且距离为3的直线的方程.
|3× (-1)-4×2+1| 32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 第3课时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学习目标] 1.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2.了解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0)都表示直线,且直线方程都可以化为Ax +By +C =0的形式.3.会进行直线方程不同形式的转化.[知识链接]1.过点A (x 0,y 0)分别垂直于x 轴,y 轴的直线方程为x =x 0,y =y 0.2.直线的点斜式方程:y -y 0=k (x -x 0).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y -y 1y 2-y 1=x -x 1x 2-x 1(x 1≠x 2,y 1≠y 2). [预习导引]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个表示这条直线的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任何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方程Ax +By +C =0(其中A 、B 不同时为0)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2.对于直线Ax +By +C =0,当B ≠0时,其斜率为-A B ,在y 轴上的截距为-C B;当B =0时,在x 轴上的截距为-C A ;当AB ≠0时,在两轴上的截距分别为-C A ,-C B. 3.直线一般式方程的结构特征 (1)方程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2)方程中等号的左侧自左向右一般按x ,y ,常数的先后顺序排列. (3)x 的系数一般不为分数和负数.(4)虽然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有三个参数,但只需两个独立的条件即可求得直线的方程.要点一 直线的一般式与其他形式的转化例1 (1)下列直线中,斜率为-43,且不经过第一象限的是( )A.3x +4y +7=0B.4x +3y +7=0C.4x +3y -42=0D.3x +4y -42=0(2)直线3x -5y +9=0在x 轴上的截距等于( )A. 3B.-5C.95D.-3 3答案 (1)B (2)D解析 (1)将一般式化为斜截式,斜率为-43的有:B 、C 两项.又y =-43x +14过点(0,14)即直线过第一象限,所以只有B 项正确. (2)令y =0则x =-3 3.规律方法 (1)一般式化为斜截式的步骤: ①移项得By =-Ax -C ;②当B ≠0时,得斜截式:y =-A B x -C B. (2)一般式化为截距式的步骤: 方法一:①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得Ax +By =-C ; ②当C ≠0时,方程两边同除以-C ,得Ax -C +By-C =1;③化为截距式:x -C A +y-C B=1.方法二:①令x =0求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b ; ②令y =0求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a ; ③代入截距式方程x a +yb=1.由于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截距式是唯一的,而两点式和点斜式不唯一,因此,通常情况下,一般式不化为两点式和点斜式.跟踪演练1 已知直线l 经过点A (-5,6)和点B (-4,8),求直线l 的一般式方程和截距式方程,并画出图形.解 因为直线l 经过点A (-5,6),B (-4,8),所以由两点式,得y -68-6=x +5-4+5,整理得2x -y +16=0,化为截距式得x -8+y16=1,所以直线l 的一般式方程为2x -y +16=0,截距式方程为x -8+y16=1.图形如图所示:要点二 直线方程的应用例2 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3x +4y -12=0,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l ′的方程: (1)过点(-1,3),且与l 平行; (2)过点(-1,3),且与l 垂直.解 方法一 l 的方程可化为y =-34x +3,∴l 的斜率为-34.(1)∵l ′与l 平行,∴l ′的斜率为-34.又∵l ′过点(-1,3),由点斜式知方程为y -3=-34(x +1),即3x +4y -9=0.(2)∵l ′与l 垂直,∴l ′的斜率为43,又l ′过点(-1,3),由点斜式可得方程为y -3=43(x +1),即4x -3y +13=0.方法二 (1)由l ′与l 平行,可设l ′的方程为3x +4y +m =0.将点(-1,3)代入上式得m =-9.∴所求直线的方程为3x +4y -9=0.(2)由l ′与l 垂直,可设l ′的方程为4x -3y +n =0. 将(-1,3)代入上式得n =13. ∴所求直线的方程为4x -3y +13=0.规律方法 一般地,直线Ax +By +C =0中系数A 、B 确定直线的斜率,因此,与直线Ax +By +C =0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Ax +By +m =0,与直线Ax +By +C =0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Bx -Ay +n =0.这是经常采用的解题技巧.跟踪演练2 已知A (2,2)和直线l :3x +4y -20=0. 求:(1)过点A 和直线l 平行的直线方程;(2)过点A 和直线l 垂直的直线方程.解 (1)将与直线l 平行的方程设为3x +4y +C 1=0, 又过点A (2,2),所以3×2+4×2+C 1=0,所以C 1=-14. 所求直线方程为3x +4y -14=0.(2)将与l 垂直的直线方程设为4x -3y +C 2=0, 又过点A (2,2),所以4×2-3×2+C 2=0,所以C 2=-2, 所以直线方程为4x -3y -2=0.要点三 由含参一般式方程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例3 (1)若方程(m 2+5m +6)x +(m 2+3m )y +1=0表示一条直线,则实数m 满足________. 答案 m ≠-3解析 若方程不能表示直线,则m 2+5m +6=0且m 2+3m =0.解方程组⎩⎪⎨⎪⎧m 2+5m +6=0,m 2+3m =0,得m =-3,所以m ≠-3时,方程表示一条直线.(2)当实数m 为何值时,直线(2m 2+m -3)x +(m 2-m )y =4m -1. ①倾斜角为45°;②在x 轴上的截距为1. 解 ①因为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45°, 所以此直线的斜率是1,所以-2m 2+m -3m 2-m=1,所以⎩⎪⎨⎪⎧m 2-m ≠0,2m 2+m -3=-m 2-m ,解得⎩⎪⎨⎪⎧m ≠0且m ≠1,m =-1或m =1.所以m =-1.②因为已知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1, 令y =0得x =4m -12m 2+m -3,所以4m -12m 2+m -3=1,所以⎩⎪⎨⎪⎧2m 2+m -3≠0,4m -1=2m 2+m -3,解得⎩⎪⎨⎪⎧m ≠1且m ≠-32,m =-12或m =2.所以m =-12或m =2.规律方法 已知含参的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求参数的值或范围的步骤跟踪演练3 已知直线l :kx -y +1+2k =0(k ∈R ). (1)证明:直线l 过定点;(2)若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求k 的取值范围. (1)证明 直线l 的方程是k (x +2)+(1-y )=0,令⎩⎪⎨⎪⎧x +2=0,1-y =0,解得⎩⎪⎨⎪⎧x =-2,y =1,∴无论k 取何值,直线总经过定点(-2,1).(2)解 由方程知,当k ≠0时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1+2kk,在y 轴上的截距为1+2k ,要使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则必须有⎩⎪⎨⎪⎧-1+2k k ≤-2,1+2k ≥1,解之得k >0;当k =0时,直线为y =1,符合题意,故k ≥0. 故k 的取值范围为{k |k ≥0}.1.若方程Ax +By +C =0表示直线,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为( ) A.A ≠0 B.B ≠0 C.A ·B ≠0 D.A 2+B 2≠0答案 D解析 方程Ax +By +C =0表示直线的条件为A 、B 不能同时为0,即A 2+B 2≠0. 2.已知ab <0,bc <0,则直线ax +by =c 通过( )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一、三、四象限 D.第二、三、四象限答案 C解析 由ax +by =c ,得y =-a b x +c b, ∵ab <0,∴直线的斜率k =-a b>0,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c b<0.由此可知直线通过第一、三、四象限.3.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x +3y -3=0的倾斜角是( ) A.30° B.60° C.150° D.120°答案 C解析 直线斜率k =-33,所以倾斜角为150°,故选C. 4.已知直线(a -2)x +ay -1=0与直线2x +3y +5=0平行,则a 的值为( ) A.-6 B.6 C.-45D.45答案 B解析 由(a -2)×3-a ×2=0得a =6,且当a =6时两直线平行,故选B.1.根据两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1)判定斜率是否存在,若存在,化成斜截式后,则k 1=k 2且b 1≠b 2;若都不存在,则还要判定不重合.(2)可直接采用如下方法:一般地,设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l 1∥l 2⇔A 1B 2-A 2B 1=0,且B 1C 2-B 2C 1≠0,或A 1C 2-A 2C 1≠0.这种判定方法避开了斜率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的讨论,可以减小因考虑不周而造成失误的可能性.2.根据两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判定两直线垂直的方法(1)若一个斜率为零,另一个不存在,则垂直;若两个都存在斜率,化成斜截式后,则k 1k 2=-1.(2)一般地,设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l 1⊥l 2⇔A 1A 2+B 1B 2=0. 第二种方法可避免讨论,减小失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