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中学生心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成瘾者道德认识模糊 ,淡化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误认为通过伤害他 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 无心学习、学业不佳形成恶性循环。(81名上海大学生沉迷网络、无
法完成学业而被集体退学)。
• 智力会受到很大影响 。 • 导致植物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
疼、焦虑,甚至导致死亡。
危害
• 2009年4月9日凌晨5时许,北京和平里东街一家网吧内, 一名青年男子连续数小时在网吧上网玩游戏后,因疲劳过 度诱发癫痫,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后经抢救,男子恢复了 正常。 • 该男子这种症状是由电脑屏幕光触媒刺激性诱发的癫痫。 光触媒刺激引发的癫痫大约占上网人数的3%。由于青少 年大脑发育不成熟,比成年人更容易引发癫痫。长时间上 网打游戏,大脑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神经系统会发生异常 放电,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因此,青少年连续上 网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两个小时,甚至电视都要少看。普通 人如果长时间上网,也同样会引起昏厥抽搐的症状,癫痫 严重的很可能导致
治疗
• • • • • 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 心理分析法 家庭治疗 药物治疗
网瘾中学生心理学
网络成瘾
• 没有完整的定义 • 没有一定的界定 • 没有统一的标准 • 但已经被当作一种心理障碍来看待。 •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 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其主要表现 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 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个人 现实生活中花很少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以上 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倾向于否认过度 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的损害。”
诊断
• 一:耐受性增强.要不断地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 同样的满足程度 • 二:戒断症状.如果有段时间没有上网.个体就明显 焦躁不安.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 • 三: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 • 四: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 • 五: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 • 六:上网使个体的社交、学习等受到严重影响 • 七:虽能意识到上网所带来的严重问题但仍然继 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危害
• PK少年:杀人只是游戏 • PK少年唐亮自认为是网络游戏高手,但是自从在虚拟世界中遭 遇另外一位游戏玩家,唐亮被对方杀死23次以后,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真 实世界的他,决定采取一种特殊的报复方式,一起悲惨的网络血案由 此发生。 • 唐亮是当地一所中学的学生,自从迷上网络游戏以后,他就想 尽办法逃学,全天候地呆在网吧里,一门心思地玩游戏。成为了当地 一名网络游戏高手。 除了唐亮之外,在当地还有一位网络游戏高手 古世龙。古世龙之所以成为网络游戏高手,同样也是长期在网上厮杀 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唐亮和古世龙是很好的朋友,虽然如此,但 是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二人却是谁也不服谁,相互随时等待着一场 殊死较量的到来。终于,在一次不期而遇的厮杀中,两个人在网络游 戏当中的战争开始了。 第一次较量唐亮就输给了古世龙,第二次较 量依然是唐亮告败,第三次唐亮还是没有赢。在网络游戏中,唐亮被 古世龙杀死过20多次。屡战屡败之后,有些气馁的唐亮原本打算暂时 退却,等以后有机会再卷土重来,然而古世龙在网上警告他,让他退 出游戏世界,这让唐亮改变了自己的决定。 终于,在被古世龙在网 络游戏中杀死23次之后,唐亮决定叫上几个平时一起玩网络游戏的兄 弟,去找到现实当中的古世龙,好好教训他一顿。一场虚拟世界里的 厮杀终于演变成了一场现实当中的厮杀,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真 实的世界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原因
• 家庭 1、家庭关系紧张(要求过高,过于严历) 2、家庭关系疏远 3、无人管理家庭 4、单亲家庭 5、暴力家庭 6、家庭教育方式
原因
• 自身 1、人际关系差 2、成绩落后 3、缺乏自控 • 环境 角色扮演、多人一起玩的游戏很容易造成网 络成瘾。这种游戏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满 足感;同时出于“哥们义气”,孩子也有可能加 入网络游戏的队伍,并最终成为网瘾患者。
• 破坏当事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
危害
1、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导致植物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 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甚至导致死亡。 2、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的下降 3、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 淡化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误认为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 目的的方式 是合理的,诱发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 4、影响青少年 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的发展 5、影响青少年 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