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
食品法律法规体系
![食品法律法规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d74dac1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6.png)
食品法律法规体系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的日益关注和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曝光,食品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变得越来越重要。
食品法律法规体系指的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方面颁布的各项法律、规章和指导性文件的集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讨论食品法律法规体系的内容和作用。
1.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全面系统的管理法律,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施行。
本法规定了食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同时规定了监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要求,以期保障食品的安全。
此外,该法律还规定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制度,明确了政府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职责和措施。
2.食品药品监管法食品药品监管法是保障食品和药品安全的重要法律,于2001年10月1日正式生效。
该法规定了国家药品和食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明确了药品和食品的审批、注册、备案等方面的程序和要求。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对食品和药品制造、经营等方面的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以及行政执法程序等相关内容。
3.食品流通管理条例食品流通管理条例是我国监管食品流通的主要法律法规之一,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生效。
该条例规定了食品流通企业应当遵守的管理规定,包括食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行为标准、食品质量安全保障、食品追溯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该条例还规定了食品流通经营者的违法行为标准,包括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违规经营等。
4.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进行规范的法律,于2006年6月1日正式实施。
该法规定了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同时规定了农产品流通管理的程序和要求。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和责任追究等。
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完善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既保障了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正常发展,也保障了广大人民的饮食安全。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严格执行。
食品标准与法规复习资料
![食品标准与法规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00042d8360cba1aa811da7a.png)
1、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2、法规:泛指由国家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是法律、法令、条例、规则和章程等的总称。
3、食品法律法规: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加强食品监督管理,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4、技术法规:指规定强制执行的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的文件,以及规定适用于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的文件。
5、我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食品法律法规体系是指以法律或政令形式颁布的、对全社会有约束力的权威性规定,它既包括法律法规、也包括也技术规范为基础所形成的各种法规。
①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法律体系中法律效力层级最高的规范性文件,是制定其他文件的依据。
②行政法规:分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行政法规,按规定的全面系统化课分为条例、规定和办法。
③部门规章:包括国务院各行政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④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也不属于标准等技术规范,如一些通知、决定、管理办法、管理规定等⑤食品标准:标准是生产和生活当中,重复性发生的一些事件的技术规范。
该体系中法律、社会规范等级最低的是规范性文件,不是食品标准。
食品法律法规制定的原则:(1)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2)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的原则;3)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的原则; (4)坚持民主立法的原则;(5)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6)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原则; (7)预防为主的原则;(8)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积极性的原则。
6食品法律法规的适用规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当不同位阶的食品法律法规发生冲突时,应当选适用位阶高的,即效率等级高的法律法规);同位阶的食品法律法规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用);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不溯及既往原则(事件发生在法律施用前,则该法不适用,某些特别规定除外)。
第3章 食品质量标准与法规
![第3章 食品质量标准与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65918e08f8c75fbfc67db271.png)
通用标准包括通用的技术标准、法规和良好规范等, 由一般专题委员会负责制定;
专用标准是针对某一特定或某一类别食品的标准, 由各个商品委员会负责制定。
CAC标准共分13卷314项标准。包括所有向消费者销 售的加工、半加工食品或食品原料的标准。
在314项标准中,通用标准87项,专用标准227项。
任期三年。 秘书处
为WHO常设机构 地区组织
WHO分6个地区委员会及地区办事处(非洲、美洲、 欧洲、东地中海、东南亚、西太平洋)
四、世界贸易组织(WTO)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 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 的世界贸易组织 ,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 协定。
五、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各成员国间讨论粮食和 农业问题的国际组织。
成立于1945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粮农组织大 会第一届会议,确定粮农组织为联合国的一个专 门机构,总部设在意大利。
WTO的具体目标是: 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
贸易体制,以巩固原来的关贸总协定为贸易自由 化所作的努力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 成果。为实现这些目标,各成员应通过互惠互利 的安排,切实降低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在国际 贸易中消除歧视性待遇。
WTO的地位是: WTO 是 具 有 法 人 地 位 的 国 际 组 织 , 与 其 前 身
总理事会设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三 个理事会和贸易与发展、国际收支、行政预算三 个委员会。秘书处设总干事1人。
WTO的宗旨、目标及地位
食品法律法规的渊源与实施
![食品法律法规的渊源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d3479a07ba0d4a7303763a9d.png)
二、食品法律法规的渊源
(二)食品法律法规的渊源
7.食品标准
➢ 由于食品法的内容具有技术控制和法律控制的双重性质, 因此食品标准、食品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也成为食品法 律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标准、规范和规程的法律效力虽然 不及法律、法规,但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它们的地位 又是相当重要的,因为食品法律、法规只对一些问题作 了原则性规定,而对某种行为的具体控制,则需要依靠 标准、规范和规程
➢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与宪法、食品法律和 食品行政法规相抵触,否则无效
二、食品法律法规的渊源
(二)食品法律法规的渊源
5.食品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食品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食品规范性 文件的总称
➢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 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 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 通规定
➢ 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但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 我国食品行政法规主要有《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乳品
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
二、食品法律法规的渊源
(二)食品法律法规的渊源 4.地方性食品法规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的,适用 于本地方的有关食品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文件的总称
➢ 规定和调整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等最根本的全局性的问题
➢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法规制定的依据 ➢ 不仅是食品法的重要渊源,也是其他法律的重要渊源,是制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与管理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a98953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4.png)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与管理食品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构建与管理则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督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中的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监管法规、监管机构和监管技术三个方面,探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构建与管理。
第一章监管法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监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工业标准》等。
这些法规和标准规定了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和标准,为食品安全的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监管法规的基础上,还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建立相应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
同时,还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农药和兽药等的管理,确保其使用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
此外,加强对食品广告的监管,杜绝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第二章监管机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需要有专门的监管机构进行管理和协调。
在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是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主管部门。
同时,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承担着地方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
监管机构除了负责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外,还负责监督检查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运行,严格把关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产品包装配送,确保食品安全符合标准。
此外,监管机构还承担着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职责,一旦发现食品安全事故,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第三章监管技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离不开先进的监管技术支持。
在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食品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同时,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控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在食品检测方面,要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测和抽检,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设备,确保食品符合标准。
同时,还要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食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全程可追溯。
(精品文档)中国的食品法律法规PPT演示课件
![(精品文档)中国的食品法律法规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878c79783e0912a2162ace.png)
(二)修订过程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4月24日经第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于2015年
10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食品药品监管法治建设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
23
(四)新法的变化
2015年4.24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 法,10月1日实施,号称史上最严食 品安全法。修改力度非常大,70%的 条文进行了实质性修改。
. 37
.
38
亮点三、五大修订,确保重典治乱
第一百二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 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 新法规定:对违法添加 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 非食用物质、经营病死 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 畜禽、违法使用剧毒、 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 高毒农药等屡禁不止的 额一万元以上的, ; 严重违法行为,增加了 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行政拘留的处罚。 : 。……………(法条)
福喜事件
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公司 被曝使用过期劣质肉而被调查。
. 18
重大事件催生法律的完善
2015年 6月 “僵尸肉”危害 10万余吨“僵尸肉”销全国, 部分“肉龄”达40年, “70后” 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 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走 私肉运输条件恶劣,不断解冻等过程中容易滋生各种细菌, 甚至是开始腐烂又重新冷冻,其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不堪想 象。通过酱油腌制、辣椒调味后,这些肉品有的被制作成袋 装熟食,有的演变成餐桌上的“佳肴”,消费者吃起来很难 分辨。
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三章中国食品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三章中国食品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fd07cbc19e8b8f67c1cb9ab.png)
2020年7月28日星期二
第三章 中国食品标准
本章结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食品基础标准 第三节 食品安全标准 第四节 食品产品标准 第五节 食品检验方法标准 第六节 食品物流标准
•2020/7/28
•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三章 中国食品标准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我国食品标准的种类和现状及其与国外先进标
3.2.2 食品基础标准的范围
食品术语标准
食品图形符号、代号类标准
食品分类标准
•2020/7/28
•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二节 食品基础标
第三章 中国食品标准
一、食品术语标准 1. 术语 指在某一特定专业领域内表达一个特定科学概念的 语词形式。
一般术语、产品术语、工艺术语、 质量、营养及卫生术语 ……
第三章 中国食品标准
3.1.2 食品标准的作用 食品标准从多方面规定了食品的技术要求和品质要求,是食
品安全的保证。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证食品安全。 食品是与人类安全、卫生、健康密切相关的特殊产品,而衡
量食品合格与否的手段就是食品标准。食品标准在制定过程 中充分考虑了食品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通过规定食品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检测方法、保质 期等一系列内容,使符合标准的食品具有安全性。
多数食品标准的标龄过长,技术内容相对滞后。
食品标准规定的内容简单,技术指标不协调。
•2020/7/28
•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一节 概述
第三章 中国食品标准
3.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尽完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 展的需要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监管部门较多,市场 秩序问题严峻。
简述中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
![简述中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24aed7d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2.png)
简述中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
中国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食品安全法》:这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最重要的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食品生产、流通、销售和检验、监督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保障食品安全。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是中国政府颁布的强制性标准,规定了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限量、加工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的要求,对保障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3. 《食品卫生法》:这是我国早期出台的重要的食品安全法规,主要涉及食品卫生预防和治疗的相关规定,旨在推动食品卫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
4.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这是一项涉及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的法规,规定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对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是比较完备的,常常会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出台新的法规来保障食品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修正)](https://img.taocdn.com/s3/m/1979155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3.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2.2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施行日期】2018.12.29•【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五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第三节标签、说明书和广告第四节特殊食品第五章食品检验第六章食品进出口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第八章监督管理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遵守本法:(一)食品生产和加工(以下称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三)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四)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五)食品的贮存和运输;(六)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以下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
但是,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关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有关安全信息的公布和本法对农业投入品作出规定的,应当遵守本法的规定。
第三条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
食品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食品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b6700b5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4.png)
食品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第一章食品安全概述食品安全是指保障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消费等环节中不受污染、不受伤害,以确保人民群众健康的一种综合性工作。
食品从业人员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第二章食品安全法规2.1 食品安全法规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法规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法律依据,食品从业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和遵守相关法规,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
2.2 中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
每位从业人员都应该熟悉这些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第三章食品卫生与个人卫生3.1 食品卫生知识食品从业人员需要了解食品卫生知识,包括食品的准备、加工、储存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中的卫生要求,以及常见食品污染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2 个人卫生要求食品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头巾和口罩等。
同时,禁止在工作中吸烟、嚼食、喷鼻涕等不卫生的行为。
第四章食品储存与保鲜4.1 食品储存的基本原则食品从业人员需要了解食品储存的原则,包括避免交叉污染、避免高温潮湿环境、采取适当的包装和标示等。
4.2 食品保鲜技术食品从业人员需了解常见的食品保鲜技术,比如低温保鲜、真空包装、干燥和腌制等,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第五章食品安全风险管理5.1 食品安全风险的认识食品从业人员需要认识不同食品存在的安全风险,如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残留、物理杂质等,了解其危害和控制措施。
5.2 食品安全风险的控制食品从业人员需要掌握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方法,如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严格选择食品原材料供应商、科学控制食品加工工艺等。
第六章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6.1 应急预案食品从业人员需要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组织架构、任务分工、应急措施和危险源排查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6.2 事故处理步骤食品从业人员需要熟悉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步骤,包括及时报告、封存相关食品、配合调查等,保障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处理。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36879dfce2f0066f5332274.png)
内容简介《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紧密结合当前人们所关注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根据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分九章系统介绍了包括食品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中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食品标准基础知识、中国食品标准体系、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标签、认证与计量认证、食品认证、食品卫生许可证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等。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力求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贮运与营销专业、食品机械与管理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农畜特产品加工专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粮食工程等食品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食品生产、科研、销售单位的技术人员,各级食品监督、检验机构的人员,以及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等的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查看全部>>目录绪论1第一章我国食品法律法规2第一节法的基本概念2一、法、法律、法规的概念2二、法的基本特征3第二节我国的立法特征5一、立法体制5二、我国的立法程序6第三节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8一、我国食品法律法规概念8二、食品法律法规的实施9三、我国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与监督管理13参考文献20第二章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21第一节食品安全法21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21二、《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21三、《食品安全法》的适用范围21四、食品安全法的意义22五、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卫生法的异同23 第二节产品质量法26一、产品质量法的含义及调整对象26二、产品质量法的主要内容26三、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26四、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28五、产品质量法律责任29第三节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30一、计量法30二、进出口商品检验法33三、商标法35四、食品行政法规、部门规章36参考文献37第三章标准概述38第一节标准化基础知识38一、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38二、标准和标准化的基本特征40三、标准化的目的40四、标准化的主要作用41五、标准化活动的基本原则41第二节标准分类和标准体系42一、我国标准的分类42二、标准体系46第三节标准的制定48一、制定标准的一般程序48二、编写标准的基本原则49三、编写标准的要求50第四节标准的编写51一、概述51二、资料性要素的编写53三、规范性一般要素的编写55四、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57五、分类、标记、标志和标签62六、采用国际标准63七、标准的代号和编号69第五节标准的实施、监督与管理73一、管理体制73二、标准的监督管理73三、标准的宣贯与实施74四、标准的修订76参考文献76第四章我国的食品标准77第一节食品标准概述77一、食品标准77二、存在问题79三、产品标准79四、食品产品标准80第二节食品基础标准及相关标准81一、名词术语类、图形符号、代号类标准81二、食品分类标准82三、食品标签标准82四、食品检验规则、食品标示、物流标准87五、食品加工操作技术规程标准89第三节食品安全卫生标准89一、食品卫生标准89二、食品生产安全控制标准97第四节食品检验方法标准99一、食品检验方法标准99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100三、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方法标准101第五节食品添加剂标准107一、内容107二、分类110参考文献111第五章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112第一节国际食品法典112一、国际食品法典的发展历史112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113三、国际食品法典116四、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法典关系119五、中国CAC工作开展的现状119第二节国际标准化组织120一、ISO的概况120二、ISO的组织结构121三、国际标准的形成过程122四、ISO9000122五、ISO14000123六、ISO22000124第三节其他国际组织126一、世界卫生组织126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29三、世界贸易组织130第四节发达国家食品标准与法规132一、美国食品标准与法规132二、日本食品标准与法规136三、欧盟食品标准与法规138四、发达国家法规标准对我国食品贸易的影响144 参考文献145第六章认证与计量认证146第一节认证、计量认证基础概念146一、认证146二、计量认证148第二节认证与计量认证的发展概况151一、国际认证发展概况151二、国内认证发展概况152第三节计量认证的内容、对象和依据154一、计量认证的内容154二、计量认证的对象155三、计量认证的依据155第四节计量认证的程序和评审准则156一、计量认证的程序156二、计量认证的评审准则160参考文献162第七章食品生产的市场准入和认证管理163第一节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163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概念和类型163二、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的监督管理164三、食品安全行政处罚165第二节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165一、食品市场准入内容与必备条件165二、食品市场准入标志167三、市场准入现场审查工作的要求167四、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工作的要求168 第三节良好作业规范(GMP)169一、食品GMP的意义169二、食品GMP的基本精神170三、推行食品GMP的主要目的170四、食品GMP的基本原则170第四节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170一、发展历史及现状170二、HACCP计划的前提条件171三、七个原理172四、体系验证173第五节无公害食品174一、无公害食品概述174二、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174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76四、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178第六节绿色食品178一、绿色食品产生的背景178二、绿色食品的概念179三、绿色食品标准体系179四、绿色食品的标志180五、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程序181六、绿色食品的管理183第七节有机食品认证183一、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概念183二、世界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发展183三、我国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发展185四、有机食品的认证程序186五、认证标志与管理188六、有机食品发展中心189七、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异同189 参考文献190第八章食品标准与法规文献检索191第一节文献与标准文献检索191一、文献的定义和类型191二、文献检索193三、标准和标准文献194四、标准的分级、分类及其内容195第二节食品标准与法规文献检索196一、标准文献检索途径和方法196二、食品标准文献的检索196三、食品法律法规文献检索201参考文献203第九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应用分析204第一节食品与食品安全204第二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206第三节食品安全标准207第四节食品生产经营208第五节食品检验215第六节进口食品安全216第七节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理217第八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218第九节法律责任219参考文献223·查看全部>>前言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食品产业的一件大事,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47824b2b160b4e767fcf1b.png)
第四章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的卫生.
第十二条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 备必须符合卫生材料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本条是对接触食品的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 设备的卫生规定。各种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 用工具、设备本身不是食品,但由于这类产品直接 或间接接触食品,可能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 输和经营过程中造成食品污染,或容器包装材料中 有毒有害物质迁移到食品中,因此必须对这类产品 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进行严格卫生管理。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食品卫生实施监 督管理采取的组织形式和基本制度。它是国家有关 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得以有效贯彻 落实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 经营的,都必须遵守本法。本法适用于一切食品, 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 设备、洗涤剂、消毒剂;也适用于食品的生产经营 场所、设施和有关环境。 本条是对食品卫生法适用范围的规定。本条规定,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 都必须遵守本法。本法适用于一切食品,食品添加 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 涤剂、消毒剂;也适用于食品的生产经营场所、设 施和有关环境”。
第六章 食品卫生管理
第十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
工程的选址和设计应当符合卫生要求,其设计审查
和工程验收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参加。 本条是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预防性卫生监督的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 和设计应当符合卫生要求。
第六章 食品卫生管理
第二十条 利用新资源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新品种,生 产经营企业在投入生产前,必须提出该产品卫生评价和营养评 价所需的资料;利用新的原材料生产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
法律知识:食品安全法的法律框架和监管制度
![法律知识:食品安全法的法律框架和监管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3c528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1.png)
法律知识:食品安全法的法律框架和监管制度食品安全法是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
食品安全法的法律框架和监管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法的法律框架和监管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立法机构、法律体系、监管部门、监管措施等内容。
一、立法机构食品安全法的立法机构包括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制定和修改食品安全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负责法律的代表和监督。
在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法律体系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食品安全法与其他相关法律相互配合,构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例如,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卫生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律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体系。
三、监管部门在我国,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
市场监管总局负责统一管理市场监督管理事务,包括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食品卫生和健康问题的管理。
这些部门共同构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体系。
四、监管措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包括食品生产的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单位的管理、进口食品的监管等。
国家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建立了一整套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包括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检验、监管执法等各项措施,保障了食品安全。
五、监督机制食品安全法规定了一系列监督机制,包括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食品安全监督检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督等。
这些监督机制有效地监督了食品生产和经营环节的各项行为,保障了食品安全。
总之,食品安全法的法律框架和监管制度是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
立法机构、法律体系、监管部门、监管措施和监督机制一起构成了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法律框架和监管制度。
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保障了我国人民的饮食安全。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法规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c419fb7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8.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包括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生产等环节。
第三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社会共治;(三)科学管理、严格执法;(四)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平竞争。
第二章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范围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五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第六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确保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第七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食品进行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实施全过程控制,防止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九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
第十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定期进行食品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三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确保其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制度。
第十三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抽样检验,对不合格食品依法查处。
第十四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公布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第十五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制度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一)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二)未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未落实食品安全责任的;(三)使用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的;(四)未对食品进行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实施全过程控制的;(五)未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六)未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七)未定期进行食品安全自查的;(八)其他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制度规定的行为。
食品法规与标准-第三章_中国食品标准
![食品法规与标准-第三章_中国食品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6ff3784680203d8ce2f2420.png)
第三节 食品安全标准
第三章 中国食品标准
兽药残留是指使用兽药后蓄积或存留于畜禽机体或产品(如鸡
蛋、奶品、肉品)中的原型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包括与兽药有
关的杂质的残留。 重金属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都是属于过渡元素。如铜、
铅、锌、铁、钴、镍、锰、镉、汞、钨、钼、金、银,所有重
指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具有广泛指 导意义的标准。
3.2.2 食品基础标准的范围 食品术语标准 食品图形符号、代号类标准 食品分类标准
第二节 食品基础标准
食品法规与标准
9
第三章 中国食品标准
一、食品术语标准
1. 术语 指在某一特定专业领域内表达一个特定科学概念的语 词形式。
一般术语 产品术语 工艺术语 质量、营养及卫生术语 ……
食品法规与标准 13
第二节 食品基础标准
第三章 中国食品标准
三、食品分类标准 1.食品分类标准的作用 国民经济统计和消费者调查的重要工具。 食品安全风险暴露评估的依据。
国家和地区食品成分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发展和信息化的需要。 2.现行部分食品分类标准
GB/T 10784《罐头食品分类》、SB/T 10007《冷冻饮品分类》、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 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 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基因修饰的微生物、增味 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 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 加工助剂等种类。 滥用食品添加剂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必须制定标准严格 限定其品种、使用范围和用量。
GB/T 10789《软饮料的分类》、GB 17204-2008 《饮料酒分类》
第三章 食品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精选版
![第三章 食品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精选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c04addf705cc1755270936.png)
gjgj
26
三、食品卫生行政处罚
1 2 3 4 5令停止生产经营或使用 责令追回并销毁违法食品 责令停业改进 没收违法所得 罚款 吊销卫生许可证
27
四、食品卫生行政强制措施特征
1 具体性
2 强制性 3 临时性 4 非制裁性
gjgj 28
五、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
第三章 食品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
gjgj
1
第一节 食品法律法规的渊源和体系
一、食品法律法规的渊源和体系
1 食品法的渊源(食品法的法源)
指食品法的各种表现形式。
gjgj
2
2 宪法
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应。
gjgj
3
3 法律
指由最高权利机构,即全国人大
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具有规范性法律文 件。
gjgj
gjgj 31
4 物质依据——社会经济条件
5 政策依据——食品政策
gjgj 13
四、食品法律法规制定的程序 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法 律法规所必须遵循的方式、步骤、 顺序等的总和。
gjgj
14
(一)食品法律的制定程序
1 立法的准备 2 法律案的提出和审议 3 食品法律草案的表决、通过与公布
gjgj 15
(二)食品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
指食品法律法规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
gjgj
19
1 食品法律法规的时间效力
何时生效、何时失效等。
gjgj
20
2 食品法律法规的空间效力
指生效的地域范围。
gjgj
21
3 食品法律法规对人的效力
指对哪些人具有约束力。
gjgj
22
(三)食品法律法规的适用规则
食品安全教育培训手册
![食品安全教育培训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964a12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b.png)
食品安全教育培训手册第一章:食品安全概述1.1 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1.2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民族繁衍昌盛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民生问题。
1.3 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生物性风险、化学性风险、物理性风险和人为因素风险。
第二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2.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范构成。
2.2 主要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
第三章:食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3.1 原料采购原料采购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原料,并做好原料进货检验记录。
3.2 原料储存原料储存应按照原料的性质和保存要求,采取适当的储存方式,防止原料变质。
3.3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3.4 产品检验产品检验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检验方法和要求进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第四章:食品经营过程安全管理4.1 食品储存食品储存应按照食品的性质和保存要求,采取适当的储存方式,防止食品变质。
4.2 食品运输食品运输应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和,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4.3 食品销售食品销售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严禁销售不合格食品。
第五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理5.1 食品安全事故的定义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品中存在有害物质或因素,对人体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的事件。
5.2 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包括事故报告、事故调查、事故处理和事故通报。
5.3 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采取必要的措施,减轻事故损害。
第六章: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6.1 食品安全培训的对象食品安全培训的对象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
我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参考
![我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c337b662561252d380eb6ee3.png)
我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参考依据食品法律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法律效力层级,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由以下不同法律效力层级的规范性文件构成。
(一)法律1995年10月30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是我国食品安全卫生法律体系中法律效力层级最高的规范性文件,是制定从属性食品安全卫生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依据。
现已颁布实施的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有《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农业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
(二)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分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行政法规两类。
它的法律效力仅次于法律。
食品行业管理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的部委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的名称为条例、规定和办法。
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为“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出部分的规定,称为“规定”;对某一项行政工作做出比较具体的规定,称为“办法”。
如《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等。
地方性食品行政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种法规只在本辖区内有效,且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相抵触, 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才可生效。
(三)部门规章部门规章包括国务院各行政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如《食品添加剂卫生生管理办法》、《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
(四)其他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也不属于标准等技术规范,这类规范性文件如国务院或个别行政部门所发布的各种通知、地方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制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以及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及其原料的索证管理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的法律现状,由《食品安全法》为主导,《食品卫生行
政处罚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数部单行的有关食品安全
的法律以及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中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构成 的集合法群形态,形成了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框架。
4
1995年正式出台的《食品卫生法》应是我国现阶段最全面地
– 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是指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 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调整 – 质量安全标准、公布有关信息及食品安全法调 整
43
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
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 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 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4
自治县人大
行 1 政 立 2 法 3
4
国务院
国务院各部委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地方性规章
3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 地方性规章 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
二、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有关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安全质量标准、安全质量检测标准及 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构成的有机体系,称为食品安全法 律体系。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规范和保障食品安全体系。总观我国
第三章 中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体系
1
第一节 食品安全法
2
一、我国的立法体制
立 权 1 力 机 2 关 立 法 3 法 机 关 立法形式 法律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 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自治州人大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同上
25
2012年6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保健食品功能范围调整方案》 (征求意见稿), 拟将现有27项功能取消4项(改善生长发育、对辐射危害 有辅助保护、辅助降血压、改善皮肤油分),
涉及胃肠道功能的4项合并为1项(通便、调解肠道菌群、
促进消化、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合并为有助于改善胃
肠功能)、
涉及改善面部皮肤代谢功能的3项合并为1项(祛痤疮、祛 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合并为有助于促进面部皮肤健康) 最后确定为18项功能。
37
第一章 总则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关系
–WHO《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
食品安全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 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食品卫生解释为:“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 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 措施”。
38
第一章 总则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关系
(五)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以下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 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
但是,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
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本法的有关规定。
41
第一章 总则
调整范围
– 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活动;
草案广泛征集意见
12
食品的生产经营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 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13
地方政府食品监管
卫生行政
农业行政
质量监督
工商行政
食药监管
综合监督管理
密切配合 加强沟通
承担责任 各司其职
14
倡导健康饮食,增强消费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4
第一章 总则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 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相对利益方(消费者、员工、社 会、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注重产 品质量安全、依法纳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 – 食品作为特殊产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对质量安全 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 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包括提供安全食品、如实提供 食品安全的信息、遵循良好的操作规范、依法进行食 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责任。
10 10
加强能力建设,健全食品安全支 撑体系
加强诚信 制度建设
加强国民的 食品安全教 育
加强信息 服务和管 理能力建 设
加强监测 能力建设
加强科技支 撑能力建设
11 11
历时三年跨越两届全国人大,社会各界广泛建言 2月28日食品安全法出台,共十章104条 6月1日起施行,届时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对食品卫生、安全做出规定的法律。存在的问题;
1、仅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肉类等45种食品中 规定了允许的残留量,总含291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则对 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条农药残留标准。
2、没有规定为假冒伪劣食品销售者提供原料及其他材料者予 以处罚的内容,这是在规范食品市场法律中的重大缺陷。
47
第一章 总则
质监总局
– 承担食品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健食 品除外);
工商总局
– 承担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国家食药监局
– 承担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 保健食品全程监管。
48
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 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 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 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 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的规定确定本 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关部门在各自 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上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在下级行政区域设置的机构应当 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下,依法做好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工作。
15
倡导健康饮食 增强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6
17
18
食用农产 品质量安 全标准
食品卫 生标准
食品质 量标准
其他行 业标准
19
20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
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 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 生产和流通的许可 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食 品流通的许可,仅指个人即个体
49
第一章 总则
地方政府负总责
–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 – 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 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 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 行评议、考核。
食品安全的概念
–食品质量安全 Food safety: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非故意
–食品数量安全 Food security:
食品供给不足引起的健康与疾病。
–食品恐怖(防御)Food defense:
利用食品开展恐怖活动。人为故意
36
第一章 总则
食品卫生的概念
–是指食品应当具有的良好状态,包括无毒 无害,不能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应当具 有相应的营养,满足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 需要;应当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 性状。(食品卫生法)
食品经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
–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 食品相关产品
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 用于食品的洗涤剂、消毒剂 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的生产经营;
– 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 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42
第一章 总则
源于农业的初级农产品(食用农产品)
建立问题食品的 召回制度
食品添加剂须安全可 靠
9 9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科学确定符合国情与发展阶段的食品安全目标 切实贯彻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 – – – 完善协调的法律法规 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 切实加大执法力度 大力宣传法律知识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 完善监管体制 – 强化监管责任制 – 明确标准制定的责任主体
食品安全的完整内涵 ������ ������ 现代食品安全的含义包括: ������ ������ ①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 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 ������ ②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品的营养全面、结构合理、 卫生健康; ������ ������ ③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要注重生态环境的 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 ������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质量安全,即要求在食品的生产、 加工过程中,通过监测与控制手段,保证其原料无农药残留、 有毒有害的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以及对原料基地的疫 情调查,无危险性的病、虫、草等有害生物,还包括在加工过 程中严格控制致病病菌和细菌总数,并有效地除去金属碎片、 毛发、杂质等异物。
–食品卫生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
–与食品安全相比,食品卫生无法涵盖作为 食品源头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等环节
–从过程安全、结果安全的角度来看,食品 卫生侧重过程安全的概念
3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 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立法目的—突出安全
保证食品安全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5
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 务院规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 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 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 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