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专题阅读检测(后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练习
(一)岁暮①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二)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1.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三)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春水生①杜甫
其一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②眼俱明!
其二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③。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作《春水生》二首。
②汝曹:你们,指水鸟。③禁当:阻挡、拦挡。
1.这两首诗都写春水,却体现了诗人完全不同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别加以分析。(6分)
(五)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六)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七)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1、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九)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案
(一)(1)①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②岁末暮年,漂泊异乡,孤独寂寞;③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①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③双关。“岁暮”既指时序岁末,又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④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作者“济时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1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二)用典(借古讽今)。(1分)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2分)
(三)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四)“其一”描写春水初涨,万物欣然,诗人同水鸟们同享春光,目光明澈,诗人为时序更替万物复苏而喜不自禁;“其二”写春水猛涨,草堂前即将水满成灾,诗人生活困顿,没有钱购买船只以避水患,为自身艰难处境而忧苦不堪。
(五)1、【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答案】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六)(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七)以表面的幽闲衬托出作者内心的优虑。
解析: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压痛点。一旦分禄赐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所以,我们无妨说,这结末两句,与其说是幸词,倒毋宁说是苦情。艰窭贫困、依人为活的一代诗宗,在暂得栖息,杜甫能安居的同时,便吐露这样悲酸的话语,实在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
尾联以反问句式,加强了抒情效果,深化了主旨:表面喜幸,实则忧郁表现了为自己以及千万深受战乱之苦的黎民百姓忧虑的沉郁之情。
(八)答: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九)1、成就(高)、地位(无敌);气质、个性(卓然不群);风格(清新俊逸)(2)
2、(1)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2)长安的树木枝桠吐绿,春意盎然,诗人看着眼前春景,想象着此时江东也许正值日落时分暮云纷纷,而身处江东的李白,不知一切是否如意。(3)表达出诗人对故人深切的担忧和真诚的牵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答案
(一)(1)①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②岁末暮年,漂泊异乡,孤独寂寞;③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①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③双关。“岁暮”既指时序岁末,又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④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作者“济时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1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二)用典(借古讽今)。(1分)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2分)
(三)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四)“其一”描写春水初涨,万物欣然,诗人同水鸟们同享春光,目光明澈,诗人为时序更替万物复苏而喜不自禁;“其二”写春水猛涨,草堂前即将水满成灾,诗人生活困顿,没有钱购买船只以避水患,为自身艰难处境而忧苦不堪。
(五)1、【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答案】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六)(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七)以表面的幽闲衬托出作者内心的优虑。
解析: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压痛点。一旦分禄赐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所以,我们无妨说,这结末两句,与其说是幸词,倒毋宁说是苦情。艰窭贫困、依人为活的一代诗宗,在暂得栖息,杜甫能安居的同时,便吐露这样悲酸的话语,实在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
尾联以反问句式,加强了抒情效果,深化了主旨:表面喜幸,实则忧郁表现了为自己以及千万深受战乱之苦的黎民百姓忧虑的沉郁之情。
(八)答: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九)1、成就(高)、地位(无敌);气质、个性(卓然不群);风格(清新俊逸)(2)
2、(1)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2)长安的树木枝桠吐绿,春意盎然,诗人看着眼前春景,想象着此时江东也许正值日落时分暮云纷纷,而身处江东的李白,不知一切是否如意。(3)表达出诗人对故人深切的担忧和真诚的牵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