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 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引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之一,它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计算机导论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计算机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2.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述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展望

2. 计算机硬件基础

-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

-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

-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评价方法

3. 计算机软件基础

-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 常用的办公软件和开发工具介绍

- 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特点

4. 数据与信息处理

- 数据的表示和存储方式

- 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处理方法

- 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传递过程

5. 网络与互联网

-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6. 计算机应用与发展趋势

- 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 计算机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与示范

- 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2. 实践操作与实验

- 提供计算机实验室环境,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软硬件,加深对计算机的理解和掌握。

3. 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

-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项目实践与作品展示

- 鼓励学生参与计算机相关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组织作品展示活动。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表现与作业

- 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

2. 期中考试

- 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

- 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4. 项目实践成果评估

- 考察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表现和作品质量。

六、教材推荐

1. 《计算机导论》刘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 《计算机科学导论》陈红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七、结语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结合,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导论的内容,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有力支持。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学分学时:2.5学分, 48学时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计算机类各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担负着系统、全面地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技术大门的重任。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介绍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组成、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及病毒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 word、excel及power 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使本专业的新生初步建立起对计算学科的本质认识,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 2.掌握计算机国家标准的有关基本规定,会查阅有关国家标准和手册,养成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的良好习惯。

(二)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2.对计算机所有功能的描述。 (三)素质目标 1.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能熟练应用各种各样的OFFICE软件。 2.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原工作理进行软件和硬件开发。 四、教学方法手段 (一)教学环节 包括课堂教学、习题课、上机操作、答疑、考试等。通过各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程序阅读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 (三)教学手段 采用板书方式+多媒体演示,进行全方位教学。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述 教学基本内容: 1.计算机的发展史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及其知识体系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育 4、社会与职业问题 重点: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发展阶段的划分。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方法论。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页眉内容 附件1:四川民族师范学院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规范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及层次:本科四年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总学时:64 课程总学分:4 理论学时:42 实践学时:22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担负着系统、全面地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技术大门的重任。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介绍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组成、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及病毒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word、excel及power 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使本专业的新生初步建立起对计算学科的本质认识,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述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应用;计算学科新的应用领域及未来的展望。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程;了解信息论的产生、研究范畴;了解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上图灵(A.M.Turing)、冯.诺依曼等人的关键工作;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五代及各代的划分标准,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及主要特点;介绍计算机的发展方向;介绍计算机的各个应用领域;介绍计算学科新的应用领域及对未来的展望。 【教学重难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各阶段的特点、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应用

第二章计算机硬件基础 【教学内容】计算机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 【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输入/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了解上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合作关系;了解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与关键元器件技术的发展;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存储程序、程序控制”概念;了解各种计算机外围设备和存储设备。 【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机各基本组成部分的功能,各部件之间的协作关系,“存储程序”的基本概念。难点:冯·诺依曼计算机“存储程序、程序控制”的概念。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基础 【教学内容】计算机软件组成;操作系统简介;常见应用软件介绍。 【教学要求】介绍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基本分类情况;介绍操作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和主流操作系统;会使用简单的DOS命令;介绍软件的核心部分是程序;了解几种常见的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 【教学重难点】重点: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基本分类情况,操作系统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主流操作系统。难点:DOS命令的熟练使用 第四章计算机运算与编码基础 【教学内容】进位计数制表示及转换;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教学要求】了解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存储形式和处理过程;熟练掌握各种进制的转换方法;掌握原码、补码、反码等形式的机器编码方法;了解补码的作用;了解ASCII码字符集合。 【教学重难点】重点:各种进制转换,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的编码方法,补码表示数据的方法。难点:原码、补码、反码等机器编码和补码的作用。 第五章Windows操作系统 【教学内容】Windows基本操作;资源管理器及磁盘管理操作。 【教学要求】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启动与退出;熟悉系统的桌面及窗口操作;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方法;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掌握格式化磁盘、复制磁盘及磁盘扫描和碎片整理等操作。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导论是一门综合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编程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常见应用,培养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掌握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 3.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网络应用。 4.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熟练运用一种编程语言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发展历史 1.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和里程碑事件 1.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计算机硬件 2.1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存储器及其分类

2.3输入输出设备 3.操作系统 3.1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3.2操作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3.3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使用 4.计算机网络 4.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4.2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4.3常见网络传输协议和网络安全问题 5.编程语言 5.1编程语言的发展历史 5.2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介绍 5.3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 6.计算思维 6.1什么是计算思维 6.2计算思维的基本思维模式 6.3计算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计算机导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践操作:引入计算机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3.探究学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课外拓展:引导学生阅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相关书籍和论文,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研究动态。 五、教学评价 1.平时作业:布置课堂练习和编程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2.期中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小型计算机程序或项目 设计,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资源 1.教材:根据学校教学计划,选择一本较好的计算机导论教材作为参 考书。 2.计算机实验室:提供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供学生实验和编程使用。 3.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查阅和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知 识和技术。 七、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必修课,一学期共18周,每周授课3节课,每节课45分钟。 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每堂课的教学安排可参照教学大纲表格进行制定。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完整版)

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课程代码: PB990001 开课系(部):信息工程学院制定人: 审核人: 制定时间:2020.9.25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学分:4 总学时:39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结构和能力达到下述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掌握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⑵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及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⑶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Internet的使用知识。 ⑷掌握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 ⑸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 ⑴具有熟练使用主流微机操作系统和管理常见应用软件的初步能力。 ⑵具有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格式化、图文表混排和打印的能力。 ⑶具有使用电子表格管理数据的能力。 ⑷具有使用Internet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浏览器检索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⑸具有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编辑各种演示文稿的能力。 本大纲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计算机素质和相应的能力。通过合理组织课程内容,特别通过掌握典型机型和软件,使学生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学习和使用新机型、新软件的能力,逐步形成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继续学习,不断获取计算机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在毕业后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2. 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初步能力。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 算机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计算 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关键技术,并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2.熟悉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3.理解计算机的编程原理和算法基础,能够使用编程语言解决简单问题。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知识。 5.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概述 1.1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 1.2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2.计算机硬件 2.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2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 2.3计算机的主机和外围设备 3.计算机软件 3.1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和特点 3.2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基本原理 4.编程原理和算法基础 4.1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4.2算法的定义和特性 4.3常见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5.计算机网络 5.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5.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 5.3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6.计算思维和实践 6.1计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和能力培养 6.2使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案例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结合实例分析,讲解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室实践,通过编程实践和计算机网络实验,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 3.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作业和项目设计,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五、教学评价和考核 1.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出勤、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 2.期中考试占30%,主要考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3.实验报告和项目设计占30%,主要考察对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掌握和实践能力。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 1.主教材:《计算机导论》 2.参考书:《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 七、教学团队和资源需求 1.教学团队:由教师和助教组成,负责课堂教学和实验指导。 2.实验室资源: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备,以支持实验教学。 3.教学辅助工具: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验和示范,辅助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 八、其他说明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导论是一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本文将探讨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的设计,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课程目标和背景 计算机导论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计算机导论,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 计算机导论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同时,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应用,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同时,介绍计算机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包括数据传输和网络安全等。 4.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密码学、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同时,介绍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御方法。

5. 计算机应用和社会影响:介绍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教育、医疗、金融等。同时,讨论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技术。 三、教学方法和资源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 1. 讲授和演示: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际演示,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可以使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工具。 2. 实践和实验:通过实践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可以设计一些小型实验和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 3. 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辩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网络资源和自主学习: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学习资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四、评估方式和考核标准 对于计算机导论课程的评估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检查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考试和测验:通过定期的考试和测验,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4. 项目和小组作业:评估学生在项目和小组作业中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标准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来确定,包括知识掌握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导论是一门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基础知识的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并为其打下坚实的 基础。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将学习计算 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工作原理; 3. 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 4. 学习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5. 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功能 - 计算机的软件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 计算机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3. 计算机网络 - 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架构 -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 网络安全和常见安全威胁 4.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 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范措施 - 隐私保护的原理和方法 5. 数据库系统 - 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 关系数据库和SQL语言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和管理6. 计算机编程 - 编程语言的选择和特点

- 基本的编程概念和算法设计 - 常用编程工具和调试技巧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强调 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动式教学; 3. 组织实践操作活动,如计算机硬件的拆装和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等;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 五、教学评估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2. 作业:布置理论作业和编程实践作业,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 握和应用能力; 3. 期中考试:覆盖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 主教材:《计算机导论教程》(第X版),作者:XXX,出版社:XXX;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学科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入门性导引类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认知与导学,其主要任务是全面地简要地介绍该学科的主要内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硬件和软件的核心及其发展趋势、学科研究和应用中所采用的数学与系统科学方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以及在学科教育中所涉及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与要求等等。目的在于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们对计算机学科所含概的知识领域有个系统化、逻辑化的概括性了解,明确各主领域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各主领域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求解这些基本问题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科学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统领整个课程的教学,采取高级科普的深度定位和通俗流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整个学科的概貌,对学生进行整个学科正确的认知与导学,为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专业认识基础,同时,给学生的学习留下大量的疑问和问题,为后续课程的教学留下“伏笔”,真正使导论课程的教学起到初步认知与正确导学的作用,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按照学科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来开展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操作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的方方面面,但着重讲解的是基本概念而不是数学模型和技术细节,要求做到“广度优先,广而不细”。课程侧重点在于勾画计算机科学体系的框架,奠定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基础,为今后深入学习信息专业各专业理论课程做好铺垫;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实验学习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术,提高感性认识,为今后在各自的专业中对计算机的使用打下厚实的基础。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了解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技术 4.了解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5.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6. 了解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 7.了解新一代计算机体系结构与软件方法学 8.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及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004 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学分:3 总学时:60(其中,授课30 学时,实验30 学时) 适用年级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应用技术、信息管理等专业)一年级 一、课程说明 (一)编写本大纲的指导思想 《计算机导论》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统称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完整知识体系的绪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体系、计算机学科方法论及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这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四年的知识学习、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和日后的学术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课堂讲授主要应用包括: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程序设计知识、软件开发知识、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职业道德、计算机领域的典型问题、计算机学科方法论等内容。常用软件的介绍和练习主要放在实验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激发学习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 知识,建立专业知识体系框架;熟练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提高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促进研究性学习;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思维方法,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这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四年的知识学习、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和日后的学术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 本课程定位在对计算机专业做一个绪论性的介绍,不求深度优先,但求广度优先,主要 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历史发展、知识体系及学习(研究)方法有一个总体性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程序设 计知识、软件开发知识、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职业道德、计算机学科方法论等内容。教学的难

教学大纲-计算机导论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90601001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适合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总学时数:56 学分:3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 二、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最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基本的微机操作和实用技能;能够使用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具备在网上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从而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达到新时期对大学生最基本素质的要求。 (1) 教学目的: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课堂所学理论,加深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包括对电脑的认识,对操作系统的操作,同时对Office2010的掌握。掌握Word2010的基本界面和基本操作;熟悉文档的制作以及编辑过程;掌握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的基本界面,窗口组成;掌握工作表与工作簿的关系与管理,文件的管理;掌握幻灯片的美化和放映;掌握网络的基本使用方法。 (2) 教学要求: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Word2010的基本界面和基本操作;熟悉文档的制作以及编辑过程;掌握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的基本界面,窗口组成;掌握工作表与工作簿的关系与管理,文件的管理;掌握幻灯片的美化和放映;掌握网络的基本使用方法。 (3) 教学形式:采用跟随授课进度及时完成相应内容的教学实验,课堂教学和教学实验相互结合,通过实验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4) 考核方式:不旷课、不早退;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每一个实验;实验后上交实验报告。

计算机导论——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第4版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 教 学 大 纲

说明:教师可根据课时和学校特点适当选择、调整教学安排。 一、课程简介 实证思维、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三大思维。计算机的出现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手段,以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计算思维已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思维。 如何以计算机思维为切入点,通过重构《大学计算机》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促进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些不断变化的情况要求对目前《大学计算机》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所以,如何明确、恰当地将计算思维融入知识体系,培养当代大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创新实践能力是当前的迫切要求。 1.教学目标 (1)基本目标 《大学计算机》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承知识,更肩负着创新知识的使命。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 分层次课程体系体现《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以“全面提高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化素养, 计算思维品质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为学生的后续专业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为核心目标。 (2)高级目标

研究性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成为综合性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学习的过程是参与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而非盲目接受的过程。学生积极的思维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应该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培养。 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实现高级目标: ♦提升学习愿望,学习目标; ♦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事物; ♦教授特定领域和特定课程的学习策略; ♦潜移默化,完善学生的人格。 2.实践环节 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置遵循以下原则: (1)课程实验采用集中实验和自主实险相结合的原则。 其中,集中实验根据课程安排到统一的实验室进行实验;自主实验则由学生利用自己的机器或学校内外公有计算机实验室自主完成实验任务。 (2)课程实验以“实验指导书”为依据。 实验包括一般性实验项目(包括:实践型、设计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 (3)鼓励独立思考 为培养同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自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其次通过与同学、老师讨论或网上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 3.考核方式 本课程通过“结论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考核,将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限200字以内)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入门性导引类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基础理论与应用操作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教学的二个基本的目标和任务是认知与导学,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的方方面面,但侧重点在于勾画计算机科学体系的框架,奠定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基础, 为今后深入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做好铺垫,为今后在各自的专业中对计算机的使用打下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讲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4)(一)教学目标. 了解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1.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开展历程、开展趋势.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各局部功能, 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掌握基本进制转换、数字编码转 化计算(二)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计算学科的开展,了解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理解 计算机工作原理难点: 1.掌握基本进制转换、数字编码转化计算(三)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开展概述(1)计算机 的产生 (2)计算机的开展(3)计算机应用的开展趋势.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1)数值数据的表示(2)字符的表示 (四)作业及要求课后作业:1、4、5、7、8、11-14、18-19第二讲计算机系统的硬件(4)(一)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理解CPU、存储系统(cache,主存储器、辅助存储 器)、输入/输出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性能指标 2. 了解指令、指令系统、程序的概念;了解指令的格式;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难点: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三)教学内容 1.中央处理器(CPU)(1)运算器(2)控制器.主存储器 (1)主存储器概述(2)半导体存储器.辅助存储器(1)磁外表存储器(2)光盘存储器(3)可移动外存储器(4)计算机的存储体系.输入/输出系统.计算机的整机结构 (四)作业及要求课后作业:1、3、9-10、14、16-19第三讲计算机系统的软件(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软件概念、软件分类 2.了解数据结构的定义,理解线性表、栈、对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掌握一些基本算 法和数据结构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入门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并在适当掌握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同时,对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有所认识。本课程为后续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等课程提供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 1.了解计算机及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理解计算机分类及应用领域。 2.掌握二进制的概念、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理解理论指导实践的含义。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点: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近代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其转换、计算机中常用的编码。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掌握计算机中数制及其转换、掌握计算机中常用的编码。 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知识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组成、软件系统组成。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组成及其指标、软件系统组成。 3计算机操作系统 知识点:了解常用微机操作系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4计算机程序设计及算法 知识点:面向过程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的特点,算法的概念及表示。 了解面向过程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的特点,了解算法的定义及表示。 5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知识点:数据库技术、常用数据库开发平台、典型数据库技术应用实例。 了解数据库技术概述、常用数据库开发平台、典型数据库技术应用实例。 6 计算机网络基础、图形学、人工智能等 知识点:局域网、广域网、IP地址和域名、Internet的连接、网页浏览—Internet Explorer、收发电子邮件—Outlook Express、网络安全;图形学范围及动画;感知与推理。 掌握局域网、广域网的概念。熟练掌握IP地址和域名的概念,掌握Internet的连接,熟练掌握网页浏览和收发电子邮件方法、网络安全;了解图形学范围、建模、动画;人工智能研究方法、感知与推理。 五、课程学时安排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导论 2.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omputers 3.课程类别:限选 4.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上机30学时) 6.总学分:3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计算机导论课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解决的是人们对计算机本质的认知,以及对计算机学科各主要领域之间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内容的了解,为今后深入学习计算机课程作铺垫,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学科的入门教育。计算机导论课担负着系统全面地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大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任。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上机实践操作,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概念、工作原理,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和电子表处理及上网操作,使学生对计算机系统有一个全面的初步了解,对所学专业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有一个整体性、概括性的了解,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和自豪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的逻辑基础、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及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系统有一个全面的初步了解,为深入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各门课程奠定“以全局指导局部”的基础。本课程每周2课时,共计30课时。主要讲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包括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硬件与网络、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等)、计算机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计算机学生的择业与职业道德等内容。 1.第一章计算机系统工程基础知识(8学时)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性质及目标、内容及要求;计算机的发展史以及发展趋势;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进位制数及其相互转换;二进制的四则运算;补码加减法;十进制运算;逻辑代数及逻辑电路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及目标、本课程的内容及要求、计算机的发展史以及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进位制数及其相互转换、二进制的四则运算、补码加减法、十进制运算、逻辑代数及逻辑电路。 教学重点:数制的相互转化及二进制的四则运算、逻辑运算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逻辑代数化简及逻辑电路的设计 2.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的硬件(10学时)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计算机导论》 二、课程性质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必修课 计算机导论课程是高等教育《计算机及其应用》,《信息与计算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入门课,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课。这是为培养上述应用专业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及其应用领域。 三、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处理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门课程内容博广,有些概念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使初学者感到困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组成,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历史,问题求解,软件工程,数字逻辑,数据的机器码表示及转换,汇编语言,人-机通讯的用户界面,语言翻译系统,计算机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操作系统的历史和演变,人工智能和数据库系统等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逐步达到能应用所获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注意培养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本课程学习中就应当以应用为主要目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掌握其思想和方法上,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较好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到13 个知识单元,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的初步技巧以及相关众多后继课程的初步概念。要求学生只要具备中学教学的基本知识,即可顺利地学习。 计算机导论课程是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先修课程,这与计算机操作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等十几门课程的联系十分密切。这些课程中的有些概念如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中的数值与码制;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过程;以及算法、程序、程序设计、软件等概念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对这些内容应予以一定的了解,这对学好后续的课程将有所帮助。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计算机导论对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作概括介绍;使学生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处理功能本质;掌握数据表达和数据加工表达的层次方法;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组成;认识计算机科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推动作用。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2. 《计算机导论》为计算机科学系一年级学生开设,是学生首门认识计算机科学的概念性课程。这门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性质和任务,开始接触常用的一般专业术语(中/英文),了解常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配置。 一、课程目标 1.知道《计算机导论》在学科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理解计算机学科的一些主要概念。 3.初步掌握计算机整个体系结构的有关知识。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本标准中打“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教学内容知道理解掌握学会 1 绪论√计算机的基本概念1.1 √ 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信息化社会的挑战1.3 √ 1.4 学科知识体系 2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2.2 逻辑代数基础 √ 2.3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程序设计基础 2.4 √2.5 算法基础 √ 2.6 数据结构基础 3 计算机硬件系3.1计算机系 3.2系统单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计算机导论 二、课程英文名 Introduc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三、课程编码 四、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五、学时数、学分数 56学时(理论28学时, 上机28学时),1.5+1学分 六、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七、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八、编制者 迎梅 九、编制时间 2008.2 十、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基础课,它的目标在于用统一的思想来认知计算学科的本质,并对计算学科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阐述。 本课程来源于ACM教育委员会对“整个计算学科综述性导引”(计算机导论)课程构建的要求,即用严密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计算学科各个富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中。本课程为学生正确认知计算学科提供方法,为今后深入学习计算机课程作铺垫。 十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及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产生的背景、定义、内容和意义;了解计算学科的历史,计算学科的定义、根本问题;计算学科中的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及其内在联系;了解计算学科各主领域的基本内容及其相应的课程设置、计算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社会和职业问题等内容。 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运算基础、计算机的基础结构与工作原理、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数据教学重点:计算机的运算基础、计算机的基础结构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运算基础、算法与数据 第二章计算机硬件系统

教学内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系统结构、输入输出系统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系统结构 教学难点:系统结构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学内容:程序设计和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方法教学重点: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方法 教学难点: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操作系统 第四章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系统 教学内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五章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理论2学时, 上机4学时)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数据通信、Internet与WWW和浏览器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Internet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WWW和浏览器 第六章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理论2学时, 上机4学时) 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超文本与超媒体、多媒体创作工具、虚拟现实技术 教学重点: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创作工具 教学难点:超文本与超媒体、多媒体创作工具 第七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教学内容:计算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虚拟专用网、计算机职业道德与计算机犯罪、防御技术、计算机病毒 教学重点:计算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防御技术、计算机病毒 教学难点:计算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计算机犯罪、防御技术、计算机病毒 第八章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范畴、研究中的应用、计算机教育教学、制造业、商业、银行、证券业、交通运输业、医学、临床护理、医学诊断、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对整章内容作了解 教学难点:无 第九章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择业 教学内容: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职业种类、有关岗位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职业种类、有关岗位 教学难点:无 第十章计算机常用的软件介绍 教学内容:Windows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Word、电子表格Excel 、演示软件PowerPoint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 学时:68(2+2)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先导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科学的 特点,历史渊源,发展变化,知识组织结构和分类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 计算机科学的意义、内容及研究方法;了解算法、数据存储、计算机硬件基础、操作系统、网络、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数据库、信息安全等领域中的基本概念。 本课程总授课68学时,在第一学期开设,为考试课程,其中理论教学为34学时,实 践教学为34学时。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 第一章计算机和数据(4学时) 主要内容: 1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2.进位计数制及相互转换;3•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4 •非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5 •数字逻辑基本运算; 6 •计算机中的逻辑部件绪论 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经历、应用方向、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 2•能够正确启动、关闭计算机和较熟练地进行中英文打字; 3. 掌握二进制数的运算及各种常用数制间的转换方法; 4 •掌握基本的数字逻辑运算; 5•了解计算机中的逻辑部件。 第二章计算机硬件(4学时) 主要内容: 1 •计算机组成原理及体系结构; 2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3•微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4.微型机的选购与组装。 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及体系结构; 2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主要部件的相关技术指标; 3•掌握微机的硬件配置。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8学时) 主要内容: 1 .软件系统及其分类;2. DOS操作系统及其重要操作;3• WINGDOWS作系统及其基本操作;4 •程序控制原理;5 •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要求: 要求: 1 •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 2. 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 3 .掌握微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系统维护方法; 4. 了解程序控制原理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5. 了解软件开发的一般步骤。 第四章数据组织(6学时) 主要内容: 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2 •抽象数据类型;3•数据的排序与查找;4•数据库的基本概念;5 .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