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颅内并发症 PPT

合集下载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1)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1)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的体征
耳痛:耳源性颅 内外并发症的典 型症状,表现为 持续性、搏动性 疼痛。
耳鸣:患者可能 出现耳鸣,表现 为持续性、高音 调的耳鸣。
听力下降:患者 可能出现听力下 降,表现为单侧 或双侧听力下降。
眩晕:患者可能 出现眩晕,表现 为持续性、旋转 性眩晕。
面瘫:患者可能 出现面瘫,表现 为面部肌肉无力、 口角歪斜等症状。
体格检查:观察患 2 者耳部、面部、颈 部等部位的异常情 况
影像学检查:包括 3 CT、MRI等,了解 颅内病变情况
实验室检查:包括 4 血液检查、尿液检 查等,了解患者全 身状况
听力学检查:包括 5 纯音测听、声导抗 测试等,了解患者 听力情况
耳部专科检查:包 6 括耳镜检查、耳内 镜检查等,了解耳 部病变情况
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的定义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是指由于耳部疾病或手 术引起的颅内外并发症。
常见的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包括:脑膜炎、 脑脓肿、脑疝、面瘫、听力损失等。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如感染、创伤、手术操作不当等。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如死亡、残疾、生活质量下降等。
抗焦虑药物:用于治疗焦虑症, 如紧张性头痛等
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性并 发症,如外耳道真菌病等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过敏性并 发症,如中耳炎等
镇痛药物:用于缓解疼痛,如头 痛、耳痛等
抗癫痫药物:用于治疗癫痫,如 颞叶癫痫等
抗抑郁药物:用于治疗抑郁症, 如抑郁性头痛等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的手术治疗
01 手术适应症: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如中 耳炎、乳突炎等
02 手术方法: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如鼓膜修补术、乳突切除术等

耳源性并发症 42页PPT文档

耳源性并发症 42页PPT文档

•• 第 二、二抗级V生or素la及ge抗nt菌ex药tes zu bearbeiten
•• 第 三、三•支级Z持w疗eit法e Ebene
••


第 第 四五、 、四五••类 对级级DV固 症irei醇 治trttee激 疗EE素bbeennee • F黱fte Ebene
07.09.2019
10
• 单 颅内击•并以K发l编i症ck辑en母S版ie,文um本d样ie式Formate des
•• 第 一、二硬级脑Vo膜rl外ag脓e肿ntextes zu bearbeiten

•• •
第 第 二三四、、、三四••乙耳耳级级状源源ZDwr窦性性iet血脑脑tiet栓膜脓eE性炎肿Ebbe静en脉nee炎
Klicken Sie, um das 单击T以ite编l颅fo辑外rm母并at发版zu症标b题ear样be式iten
• 单 耳后击•骨以K膜l编i下ck辑脓en母肿S版ie,文um本d样ie式Formate des
•• •
第 慢性二化级脓Vo性rl中ag耳e乳nt突ex炎te急s性zu发b作e时ar,be乳it突en腔内蓄积的 第 脓耳液后三•经骨级乳膜Zw突下e外脓it侧肿e 骨(Ebp皮oes质ntae破uri坏cu处lar流su入bp耳er后ios骨te膜al a下bs,ce形ss)成。
• 第四• 级Dritte Ebene

第五• 级Vierte Ebene • F黱fte Ebene
07.09.2019
1
Klicken Sie, um das 单击T以ite编lfo辑rm母at版zu标b题ear样be式iten
• 单 慢性击•化以K脓l编i性ck辑中en母耳S版炎ie,及文u乳m本突d样i炎e式F可o产rm生at多e 种de颅s 内、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

2020/3/21
第二节 颅内并发症
一、硬脑膜外脓肿 最轻、最常见
(一)概念:脓积 在颅骨与硬 脑膜之间
2020/3/21
(二)诊断要点 1、无典型症状,多在乳突术中发现 颅骨缺损,缺损区溢脓而确诊 2、可有头痛、低热,耳流脓量增加 3、乳突片或CT:天盖、乙状窦板骨 质缺损。
(三)治疗:乳突手术,清除已破坏 骨质达正常硬脑膜为止。抗炎。
(4)终期:脑疝或脓肿破裂,突然剧烈头痛、 呕吐、昏迷、呼吸循环衰竭。
2020/3/21
3、乳突、头颅X线或CT:确诊定位。 4、脓肿穿刺:经乳突腔或钻颅 5、腰穿诊断脓肿意义不大,颅内
压高时慎重。
2020/3/21
2020/3/21
2020/3/21
(三)治疗: 1、手术 病情允许:先乳突手术后 处理脑脓肿 病情危重:先处理脑脓肿后 行乳突手术 2、抗炎、降颅压、支持疗法。
(三)治疗:抗炎、脓肿切开、 乳突手术。
2020/3/21
三、迷路炎:常见,分三型 (一)局限性迷路炎(迷路瘘管)
1、概念:炎症侵入内耳迷路骨质 局限性破坏,形成瘘管。
2020/3/21
2、诊断要点:
(1)中耳炎史
(2)眩晕:持续数分至数小时不等,
伴恶心、呕吐、平衡失调。
(3)自发性眼震,快相向患侧。
症状消退8周后行乳突手术, 痊愈后不留痕迹。
2020/3/21
(三)化脓性迷路炎 1、概念:迷路弥漫性化脓, 内耳功能全失。
2020/3/21
2、诊断要点: (1)中耳炎史 (2)自发性眩晕、平衡失调。 (3)自发性眼震,快相向建侧。 (4)永久性全聋,伴持续高调耳鸣。 (5)瘘管试验阴性,前庭功能反应消失。 3、治疗:抗炎、乳突手术,

耳源性脑膜炎的科普知识PPT

耳源性脑膜炎的科普知识PPT
诊断: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确认。 治疗: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必要 时进行手术治疗。
耳源性脑膜炎 的预防措施
耳源性脑膜炎的预防措施
预防中耳炎: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暴露 于感染源。 及时治疗中耳炎:避免感染扩散至脑膜 。
耳源性脑膜炎的预防措施
注意耳部卫生:定期清洁耳朵 并保持干燥。
耳源性脑膜炎 的并发症和预
耳源性脑膜炎 的科普知识 PPT
目录 耳源性脑膜炎简介 耳源性脑膜炎的传播途径 耳源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耳源性脑膜炎的预防措施 耳源性脑膜炎的并发症和预后 总结
耳源性脑膜炎 简介
耳源性脑膜炎简介
耳源性脑膜炎定义:耳部感染引起 的脑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病因:通常是由中耳炎或内耳感染 引起。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耳源性脑膜炎的并发症和预后
并发症:可以导致听力损失、脑脊液漏 、脑炎等严重后果。 预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但可能会留下一些后遗症。
总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结
耳源性脑膜炎是由耳部感染引起的 脑膜炎,主要症状包括剧烈头痛和 发热。 预防和及时治疗中耳炎可以降低患 耳源性脑膜炎的风险。
总结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
耳源性脑膜炎简介
主要症状:剧烈头痛、发热、恶心、呕 吐、听力下降等。
耳源性脑膜炎 的传播途径
耳源性脑膜炎的传播途径
扩散:感染从耳部扩散至脑膜 。 直接接触:通过耳部手术或创 伤引起的感染。
耳源性脑膜炎的传播途径
血液感染:细菌从其他部位进入血流并 传播至脑膜。
耳源性脑膜炎 的诊断和治疗
耳源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耳源性并发症》课件

《耳源性并发症》课件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 病等基础疾病,降低耳 源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 早发现并治疗耳部问题

04
病例分析
病例一:急性中耳炎引发颅内感染
总结词
急性中耳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 发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详细描述
患者因急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导致 感染扩散至颅内,引发严重的头痛、 恶心、呕吐等症状。通过及时的诊断 和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预后良 好。
病例二:慢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丧失
总结词
慢性中耳炎是导致听力丧失的常 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至 关重要。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患有慢性中耳炎,未及 时治疗导致听力逐渐丧失。通过 手术和听力康复训练,患者听力 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病例三:耳源性脑脓肿的诊疗经过
总结词
耳源性脑脓肿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 要紧急处理和精心护理。
详细描述
急性中耳炎通常由感冒、流感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导致中耳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发作的 耳痛、发热和听力下降,有时还会出现呕吐和腹泻。医生通常会通过检查鼓膜是否红肿、穿孔或流脓 来诊断急性中耳炎。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和止痛药。
慢性中耳炎
总结词
慢性中耳炎是一种长期存在的耳源性并发症,通常由急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治疗 或反复发作引起。
《耳源性并发症》ppt课件
目录
• 耳源性并发症概述 • 常见耳源性并发症 • 耳源性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 病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耳源性并发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耳源性并发症是指由于中耳或内耳感 染、病变引发的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并 发症。

耳鼻喉头颈外科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及其颅内外并发症护理课件

耳鼻喉头颈外科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及其颅内外并发症护理课件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其中鼓膜穿孔和脓液性质是 诊断的重要依据。
02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 症
颅内并发症
硬膜外脓肿
硬膜外脓肿是化脓性中耳炎的颅内并 发症之一,由于脓液在硬膜外腔积聚 ,可引起头痛、发热、呕吐等症状。
脑膜炎
脑脓肿
中耳炎感染可扩散至脑实质,形成脑 脓肿,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等症 状。
针对颅内外并发症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3
预防措施
针对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其颅内外并发症的预 防措施。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3
颅内外并发症护理
颅内并发症护理
脑膜炎
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恶心、呕 吐等症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 疗,同时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
畅。
脑脓肿
观察患者是否有颅内压增高症状, 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及 时采取手术治疗。
脑炎
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头痛、意识 障碍等症状,遵医嘱给予抗病毒或 抗炎治疗,同时注意保持患者呼吸 道通畅。
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与方法
治疗原则
以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预防并 发症为主。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治疗 ,以控制感染和炎症。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或反复发作的病例,可 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鼓膜切
开术、乳突根治术等。
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水进入耳道。
加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
分类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 中耳炎,后者又可分为单纯型、 骨疡型和胆脂瘤型。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主要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外耳道感染 等引起,部分患者由于解剖结构异常 或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鼻炎耳鼻咽喉科课件16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教学

(鼻炎耳鼻咽喉科课件16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教学

病理变化
白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渗出,整个迷路 积脓,坏死,肉芽增生
向颅内扩散的可能
临床变化
剧烈眩晕、恶心、呕吐等 快相的变化 耳聋:听力迅速减退丧失 瘘管实验阴性,前庭功能无反应
治疗
大量抗生素的前提下及早手术 支持,水电解质平衡
谢 谢!
CT影像
正常乙状窦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脓毒血症 发热特点:畏寒、高热、大汗,数 小时缓解,每日1~2次 小儿可有稽留热,腹泻、抽搐 大量抗生素症状可不典型
局部症状:同侧耳痛枕痛, 乳突皮肤轻度水肿、压痛 同侧颈部可扪及条索状物
远处转移症状
带细菌栓子远处脱落 心、肝、肾、肺、关节等,出现相
少数血源性播散
病理变化
局限脑炎期 化脓期 包膜形成期
局限脑炎期
脑组织弥漫性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 润,斑点状出血,部分脑组织软化、坏 死、出现小的液化区。
化脓期
病变局限,液化区融合形成大的液 化腔即脓肿,脓肿与周围脑组织无 明确的界限。
包膜形成期
脓腔周围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神经 胶质细胞形成包膜,周围水肿逐渐减轻
感染途径
中耳乳突炎症急性发作 炎症经缺损的破坏的骨质比较多见 血栓性静脉炎侵及颅内 化脓性迷路炎、岩锥炎也可引起
病理变化
硬脑膜:充血、肿胀、增厚、渗出、 炎性细胞浸润等
肉芽组织包绕可包裹化、长期可机 化
脓肿扩散可引起硬脑膜下脓肿、脑膜炎、 脑脓肿
临床表现
视脓肿大小而定 较小者可无症状或仅轻微头痛等 较大者可有明显头胀痛,同侧为主甚或
渐深昏迷死亡 脓肿破溃,爆发性脑室炎、脑膜炎、
脑疝 颞叶脓肿——小脑幕切迹疝 小脑脓肿——枕骨大孔疝
诊断
颅脑CT和MRI 中耳乳突炎性病变 诊断性穿刺:很少进行 腰椎穿刺: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ppt课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ppt课件

病因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获得彻底的治疗, 或细菌毒力强,患者的抵抗力低,病变迁延至 慢性,此为常见原因 。 2、咽鼓管功能异常,导致乳突气化不良, 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在慢性化 脓性中耳炎患者中,乳突气化不良者居多, 但其确切关系尚不清楚 。
病因
3、鼻部或咽部的慢性病变,如腺样体肥大、 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反复发作导 致中耳炎症的反复发作 。 4、急性传染病,合并有慢性病,或营养不 良及贫血等,如猩红热、麻疹、肺结核等, 特别是婴幼儿,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 能力低下,使急性中耳炎易演变为慢性 。
病理及临床表现
2、骨疡型:病变超出黏膜组织,多有不同程度 听小骨坏死,伴鼓环、鼓窦或鼓室区域骨质破坏。 听力明显下降,有时可伴有头痛和眩晕,小儿患 者乳突发育严重受影响,呈硬化型。 临床特点:耳持续性流脓、常带臭味,量不多; 鼓膜边缘性穿孔、紧张部大穿孔或完全缺失;较 重的传导性聋;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形成。CT可 见:上鼓室、鼓窦及乳突有软组织阴影和骨质破坏。
2004年5月,在西安全国中耳炎会议上,讨 论提出了我国中耳炎手术的分型,即将中 耳炎手术分为鼓室成形术、乳突病变切除 术、乳突病变切除加鼓室成形术三种类型。 其中鼓室成型术是以重建中耳传音结构以 提高听力的手术,而乳突病变切除术是以 清除中耳、乳突病灶为目的的手术。
乳突根治手术目的
1、彻底清除鼓室、鼓窦及乳突腔内的胆脂 瘤,肉芽、息肉以及有病变的骨质和黏膜 等;2、重建听力,术中尽可能保留与传音 功能有密切关系的中耳结构,如听小骨, 残留鼓膜、咽鼓管黏膜,乃至完整的外耳 道及鼓沟等,并在此基础上一期或二期重 建听力。3、力求干耳;4、防止耳源性颅 内外并发症的发生。
硬膜外脓肿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源颅内外并发症92页PPT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源颅内外并发症92页PPT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源颅内 外并发症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护理课件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护理课件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 护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治疗与康复 •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护理案例分享
01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是指由中耳、内耳感染或病变引起的颅 内和颅外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脓肿、硬膜外脓肿等。
分类
根据发病部位和症状,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可分为颅内并发 症和颅外并发症两类。颅内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脓肿等, 颅外并发症包括硬膜外脓肿、耳后骨膜下脓肿等。
发病机制
01
02
03
中耳感染蔓延
中耳感染未得到及时治疗, 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通 过骨壁蔓延至颅内或颅外。
血行感染
中耳感染严重时,细菌可 经血液传播至颅内或颅外, 引发相应部位的感染。
邻近组织蔓延
中耳、内耳周围的邻近组 织感染,如颞骨、枕骨等, 可直接蔓延至颅内或颅外。
临床表现
颅内并发症
颅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热、头 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 征等,严重时可出现偏瘫、失语 等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症状
耳痛、面瘫、眩晕等。
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紧急处理,如止疼、抗 炎等,同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案例三:颞骨外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
01
总结词
预防为主、综合控制
02
患者症状
颈部疼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03
护理措施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口腔卫生,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 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 如洗漱、进食等,注意 安全防范措施。
病情观察与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第一节概述•病因:由于中耳、乳突的急、慢性化脓性炎症向周围扩散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统称为"耳源性并发症"。

•按其发病的位置分为颅内和颅外两大类,最重要和最危险的是颅内并症。

解剖•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

鼓室:为颞骨内不规则的含气腔,由颞骨岩部、鳞部、鼓部及鼓膜所围成,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其前方经咽鼓管与鼻咽相通,其后方经鼓窦入口与鼓窦及乳突气房相通。

鼓室分为上鼓室、中鼓室和下鼓室,有外、内、前、后、顶、底6个壁。

鼓室外壁:由骨部及膜部构成内壁:鼓岬、前庭窗(卵圆窗)、蜗(圆窗)、面神经管凸、外半规管凸、匙突前壁:颈内动脉、鼓膜张肌半管、咽鼓管半管后壁:面神经垂直段、鼓窦入口、砧骨窝、锥隆起上壁(鼓室盖):中耳感染→岩鳞裂→颅内下壁:颈静脉球、颈动脉管鼓室六壁鼓室的划分乳突•乳突孔,乳突导血管通过此孔使颅外静脉与乙状窦沟通。

乳突内侧面为颅后窝的前下方,有一弯曲的深沟称乙状沟,内有乙状窦。

乙状沟的深浅、宽窄及其骨壁的厚薄因乳突气房发育程度的不同而各异。

•病因:•1.骨质破坏严重:最多见于中耳炎胆脂瘤并发炎症•2.身体抵抗力下降:严重的全身慢性疾病(糖尿病,结核病等)长期营养不良、年老体弱或儿童等抵抗力较差者,易导致中耳感染扩散而出现并发症。

•3.致病菌毒力较强或具有抗药性抗生素应用不当。

致病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杆菌等,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较多见。

亦可出现两种以上致病菌混合感染。

感染扩散途径•1.通过骨壁缺损区扩散:此途径最常见。

当骨壁因各种原因破坏时,感染可向颅内迅速蔓延。

乳突外壁或乳突尖内侧骨壁穿破,脓液可循此流入耳后骨膜下或颈深部,在局部形成脓肿。

半规管或鼓岬遭破坏,细菌及其毒素可循此向内耳扩散,导致各种迷路炎。

此外,外伤(如颞骨骨折)或手术意外形成的通道亦可成为感染的传播途径。

•2.经解剖通道或未闭骨缝(解剖途径):感染物和毒素可经小儿尚未闭合的骨缝(如岩鳞缝)向颅内扩散。

感染经前庭窗、蜗窗可侵犯内耳。

化脓性迷路炎亦可循蜗水管、前庭水管、内耳道等正常解剖途径向颅内播散:流行性脑膜炎则可循相反方向侵犯迷路,并发化脓性迷路炎。

•3.血行途径中耳粘膜内的小血管、乳突导血管及骨小管中的小静脉,可与脑膜、乃至脑组织表面的血管沟通,中耳感染可由此经血流,或经血栓性静脉炎蔓延至颅内。

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并发的脓毒败血症尚可引起远离脏器的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肺脓肿、肝脓肿等。

此方式常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常急骤,并发症发生较早,亦较严重。

耳源性并发症感染扩散示意图分类•一般分为颞骨内并发症、颅外并发症及颅内并发症三大类。

•颅内并发症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硬脑膜下脓肿等。

•颅外并发症耳后骨膜下脓肿、颈部贝佐尔德脓肿(二腹肌下脓肿和耳后颈深部脓肿)、迷路炎、周围性面瘫等。

诊断•根据病史、症状、检查,尤其是现代化的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颅内并发症有许多特征应加以注意:(1)中耳炎患者出现精神萎靡、尤其出现表情淡漠,常常是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首发症状。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突然减少或突然增多,伴耳痛、头痛及全身不适,发热等(3)乳突区红肿压痛,颈部呈硬条索状。

(4)脑膜刺激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颅神经麻痹症状以及中枢局灶性定位症状。

(5)眼底改变、腰穿及脑脊液改变。

(6)X线或CT扫描见有乳突空洞,骨质破坏。

(7)超声波大脑中线移位,脑室扩大。

(8)血管造影术对血栓性静脉炎诊断意义较大。

(9)CT和MRI检查,对血栓静脉炎和脑脓肿诊断率很高,尤其对多房性脑脓肿确诊率可达91%~98%治疗•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的治疗原则:• 1.乳突切开术仔细检查鼓室盖、鼓窦盖和乙状窦骨板有无破坏,如发现硬膜外脓肿或血栓性静脉炎时,应扩大破坏的骨板见到外观正常的脑膜为止。

• 2.抗生素应及时、足量,并参照细菌学检查结果,选用适当的抗菌药。

如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唑啉、羧苄青霉素、氧氟沙星(一般不用于儿童)等。

颅内并发症宜采用2种以上抗生素联合用药,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

•3.脓肿处理穿刺、冲洗、引流或脓肿切除等。

•4.支持疗法根据病情需要给予补液、输血或血浆,以及复合氨基酸、臼蛋白等。

•5.对症治疗颅内高压者用脱水疗法,如每次20%甘露醇1~2g/kg和50%葡萄糖40~60m1: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

脓毒败血症•脓毒败血症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

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为寒战、高热、关节痛、皮疹、肝脾肿大,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增快、血压下降等。

病死率可达30~50%,尤其是老人、儿童、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治疗不及时及有并发症者,预后更为恶劣。

伴有多发性脓肿者称脓毒血症;若细菌仅短暂侵入血流则称为菌血症。

胆脂瘤型胆脂瘤是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内含脱落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醉结晶。

胆脂瘤形成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学说有:袋状内陷学说;上皮移入学说基底细胞增生学说;扁平上皮变形说。

临床表现为长期耳流脓,脓量多少不等,有时伴血丝,有特殊恶臭。

多为鼓膜松弛部穿孔或紧张部后上方边缘性穿孔。

第二节颅内并发症硬脑膜外脓肿•系发生颅骨骨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脓液蓄积,是最常见的耳源性颅内并发症。

颞叶硬脑膜外脓肿位于鼓室盖,鼓窦盖与硬脑膜之间。

硬脑膜外脓肿感染途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炎症引起骨壁缺损侵入颅内,在硬脑膜与骨板间形成脓肿。

病理:硬脑膜充血、肿胀、增厚,纤维蛋白渗出,炎细胞浸润。

在硬脑膜与颅骨骨板间可形成脓肿,脓肿周围可因肉芽绕包而局限。

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脓肿大小及发展速度。

小脓肿多无特殊的症状和体征。

脓肿较大或发展较快时,可有偏头痛,多为局限性和持续性剧烈跳痛。

脓肿较大刺激脑膜或引起颅内高压者,则可出现全头痛。

部分病人可出现轻度面瘫。

治疗:立即行乳突探查,清除病变,对症治疗。

耳源性脑膜炎耳源性脑膜炎是中耳炎症并发的弥漫性蛛网膜,软脑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局限性脑膜炎系局部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化脓性病变,又称硬脑膜下脓肿。

感染途径:中耳感染可以经骨壁缺损扩散,血液途径扩散等直接侵犯蛛网膜,软脑膜,亦可由于化脓性迷路炎岩尖炎,硬脑膜外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等耳源性并发症,间接引起软脑膜炎。

(P337)临床表现:1.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头痛,喷射性呕吐),2.。

颅压增高(剧烈头痛),3.脑膜刺激征(颈有抵抗或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4.脑脊液改变等。

鉴别诊断:流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

治疗:1.足量抗菌素控制感染,酌情使用激素。

2.原发灶处理:全身情况允许时,急诊行乳突根治术。

3.支持疗法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

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

本病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临床上按病情及表现分为四型:①普通型:占病例的90%。

急性起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流涕,进入败血期后出现高热、畏寒、寒战。

70%的病例皮肤粘膜出现暗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瘀点、瘀斑。

1~2日后进入脑膜炎期,出现颅内高压,表现为头痛加剧,呕吐频繁(呈喷射状)及脑膜刺激症(即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布氏征阳性),血压升高,常有怕光、狂燥甚至呼吸衰竭等。

身痛烦躁不安和表情呆滞等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出现谵妄、昏迷。

临床表现•婴幼儿(2岁以下)因颅骨缝及囟门未闭,脑膜炎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高热、呕吐、拒食、哭闹不安,甚至惊厥,虽无脑膜刺激征,但前囟门饱满有助诊断。

②暴发型:多见于儿童,病情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内死亡。

常高热,头痛,呕吐,严重精神萎靡,意识障碍,时有惊厥,少尿或无尿,患脑实质损害患者迅速进入昏迷,惊厥频繁,肢体偏瘫,血压高,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很快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

此型又分为暴发休克型和暴发脑炎型。

③轻型:仅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涂片染色可发现病原菌,此型多见于儿童。

④慢性败血症型:很少见,多为成人,迁延数月之久,以发热、皮疹、关节病变为特征,少数有肝大,多次血培养至高点涂片可找到病原菌。

化脓性脑膜炎•此病起病一般较急,脑脊液外观微毛或轻度浑浊,白细胞稍增多,但以后即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

常能查见病原菌,可作为早期选用抗生素治疗的依据。

病毒性脑膜炎(Virus Meningitis)•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又称无菌性脑膜炎或浆液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不同,主要侵袭脑膜而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中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多。

病程多在2周以内,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预后较好,多无并发症。

病毒侵犯脑膜同时若亦侵犯脑实质则形成脑膜脑炎。

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正常或增加,淋巴细胞增多,达100~1000×106/升,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

脑脊液糖与氯化物多为正常,乳酸含量均低于300毫克/升。

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分类计数以淋巴细菌为主,蛋白质大多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含量正常。

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血管病性疾病。

典型结脑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 1.前驱期(早期)约1 ~2周,一般起病缓慢,在原有结核病基础上,出现性情改变,如烦躁、易怒、好哭,或精神倦怠、呆滞、嗜睡或睡眼不宁,两眼凝视,食欲不振、消瘦,并有低热结核性脑膜炎--CT片,便秘或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

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初可为间歇性,后持续性头痛。

婴幼儿表现为皱眉、以手击头、啼哭等。

2.脑膜刺激期(中期)约1 ~2周主要为脑膜为及颅内压增高表现。

低热,头痛加剧可呈持续性。

呕吐频繁、常呈喷射状,可有感觉过敏,逐淅出现嗜睡、意识障碍。

典型脑膜刺激征多见于年长儿,婴儿主要表现为前囟饱满或膨隆,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

若病情继续发展,则进入昏迷状态,可有惊厥发作。

3.晚期(昏迷期)约1 ~2周意误障碍加重反复惊厥,神志进入半昏迷、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节律不整甚至出现潮式呼吸或呼吸暂停。

常有代谢性酸中毒、脑性失铁钠综合征、低钾积压症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最后体温可升至40℃以上,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