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修订)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作者:研究生院发表日期: 2010-12-17 17:55:07 阅读次数: 595 查看权限:普通文章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中医内科学100506
01心血管内科:
本学科是广东省重点中医专科,十二五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心病学建设单位。近期主要以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中药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为主要研究方向;远期将对冠心病围手术期的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药的作用机理,高血压辨证规律,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
本学科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高新科技技术,重点培养临床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实用型现代中医研究生为目标,注重经典理论的学习,临床技能的锻炼、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成果:本学科在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缓慢性心律失常方面均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临床上采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肌炎等疾病,积累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是益气化痰法治疗气虚痰阻型、清肝泻火法治疗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温阳益气活血逐水法治疗心力衰竭、通阳宣痹法治疗冠心病、温阳益气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取得一定成果。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各家学说、DME、医学统计学、内科学、专业英语。
研究生招收情况:本学科招收硕士生18人,已毕业15人;招收博士生4人,均在读。
导师组成员:
博士导师:王清海
硕士导师:李爱华、黄琳、靳利利。
王清海主任中医师
王清海,男,汉族,1957年7月出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1983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198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和张学文教授。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重点学科——“心病学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清海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主攻高血压、心力衰竭的中医临床研究,年专家门诊量6000余人次,创制中药复方制剂4种(其中治疗高血压病中药制剂2种),承担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举办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高血压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学习
班>2期,发表相关科研论文30篇,副主编《中西医结合高血压治疗学》一部。
李爱华主任中医师
李爱华,女,从事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擅长中西结合诊治内科疾病,专长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运用中医药治疗内科疑难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与省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并获国际学术交流和优秀论文奖。主编与参编《实用内科诊疗常规》、《古今临证秘诀》、《中西医结合高血压治疗学》等医学著作5部,主持与参与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5项,获教育项目2项。19 98年《中药血压健胶囊治疗高血压临床及实验研究》获省科委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之一》。2004年《高血压血管活性物质与中医辩证论治相关关系的临床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琳主任中医师
黄琳,女,籍贯湖北,1962年4月。现任广东省中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务委员,工作二十余年,一直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为我院省级重点心血管病专科建设单位的主要成员。主持省级课题1项,主要参加国家、省级课题多项。在全国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等,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靳利利副主任中医师
靳利利,女,内蒙古人,1973年3月出生,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导师,参加多种国内学术团体,为中医心病学学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擅长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辨证论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实验与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积累一定临床经验与实验基础。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已毕业15人,在读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厅局级课题3项,2007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大部分为核心期刊。论文内容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及辨证规律。参加国家级、省级学术交流多次,国外交流1次,主要关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临床与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经验交流。
02消化科内科:
主要研究方向是胃肠道疾病和肝病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疗及预防。主攻上消化道胃病的研究。
本学科主要培养临床型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中医理论,行之有效地辨证施治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培养学生清晰、正确的临床思路,锻炼临床操作实践技能,强调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树立良好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未来临床需求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我科主持的科研课题有: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邱健行教授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项目编号:2007BAI10B01-067,课题进展顺利。2、完成“健胃舒颗
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兼肝郁气滞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通过专家鉴定,达到该研究领域国内领先水平。3、研制的“便携式智能灌肠器”,获国家级专利,专利号ZL01255886.9。4、在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近5年圆满完成(1)、佛手胃安颗粒II期治疗慢性胃炎52例;(2)、佛手胃安颗粒III期治疗慢性胃炎84例;(3)、艽龙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1例;(4)、牵头组织完成三黄分散片治疗便秘Ⅱ期临床验证48例;(5)、复方芦荟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32例;(6)、目前即将完成降脂宁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0例。
临床诊治特色:1、全国第二、三、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邱健行教授临证指导、传承学术,科室中医氛围浓厚,中医诊疗特色鲜明,临床疗效确切。2、采用系列化辨证施治中药,内外兼治,身心并调,药食并重。擅长治疗慢性胃炎,尤其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以及难治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炎,食管溃疡等。3、治疗各种上消化道出血,采用从优化内服中西药比较治疗,经胃镜下喷洒、注射、套扎、钛夹、氩气刀介入止血,到血止后辨证施治中药将息调养等,中西医结合止血治疗一系列整体服务,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了远期病情复发及再出血率。4、发挥中医特色,尤其在难治性慢性肝炎、慢性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及腹水、以及重症肝炎等疑难重症的处理上十分重视辨证施治的中医精髓,特别在防治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及延缓或阻断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肝癌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5、对功能性肠病,炎症性肠病,肠息肉、肠腺瘤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治疗。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医学英语,医学统计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法学,中医临床基础,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脾胃论
招收研究生情况
已招收硕士研究生9名,其中毕业4名,在读5名。
导师组成员:
硕士导师:杨思华、戈焰、饶梅冰、钟毅
杨思华主任中医师
杨思华,女,籍贯广东,1957年出生, 1980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主攻专业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对胃肠功能紊乱、肝胆疾病如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临床诊治;以滋补脾胃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内分泌失调;以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胃炎;以调和肝脾益气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等疾病。熟悉现代医学的腹部、妇产科、心脏的超声诊断,并较好地运用于临床诊治。
主持及参与临床科研工作,2009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参与了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基金资助的“健胃舒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肝郁证临床及实验研究”和“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变化及中药干预的临床研究”等课题的研究。
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7名硕士研究生,6名已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
兼职担任: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