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概论1

合集下载

中医五脏六腑简述(收藏)

中医五脏六腑简述(收藏)

中医五脏六腑简述(收藏)五脏1.⼼:⼼为神之居、⾎之主、脉之宗。

在五⾏属⽕;⽣理功能①主⾎脉;②主神志;⼼开窍于⾆,在体合脉,其华在⾯,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与⼩肠相表⾥。

2.肺:肺为魄之处、⽓之主,在五⾏属⾦;⽣理功能:①主⽓,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调节⽓⾎运⾏;肺上通喉咙,在体合⽪、其华在⽑,开窍于⿐,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肠相表⾥。

3.脾:脾为⽓⾎⽣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属⼟。

⽣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开窍于⼝,在体合⾁,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

4.肝:肝为魂之处,⾎之藏,筋之宗。

在五⾏属⽊,主升主动。

⽣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开窍于⽬,在体合筋,其华在⽖,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

 5.肾: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属⽔;⽣理功能:①藏精、主⽣长发育与⽣殖;②主⽔;③主纳⽓;在体为⾻,主⾻⽣髓,其华在发、开窍于⽿及⼆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

六腑1.胆:⽣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理功能:受纳腐熟⽔⾕,胃以降为和。

 3.⼩肠:⽣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肠主液”。

4.⼤肠:⽣理功能:传化糟粕,⼤肠主津。

 5.膀胱:⽣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化功能。

6.三焦:⽣理功能:通⾏元⽓,总司⽓机和⽓化,为⽔液运⾏的道路。

君⽵丽⼈龙涎艾:普通艾条效果的8.4倍主要成分:陈艾、丹参、川芎、当归、沉⾹、三七、丁⾹、檀⾹。

使⽤⽅法:配合灸⿍灸⼯具局部灸疗。

(⼯具时尚美观)理疗功效:⼀、经过中医科学院验证,可以加速细胞的修复和再⽣使⽩⾎球显著增加200,提⾼免疫⼒,连续施灸六周红⾎球可增加60%,有明显的补⽓补⾎的效果,⽽且有循经找病的功效,引药⼊经直达病灶,可速效⽌痛排湿排寒,效果看得见摸得着。

⼆、龙涎艾是⽤冷⼯艺去碳化的复⽅药灸,是普通灸条功效的8.4倍,燃烧起来会形成⼀股⽆形的红外线,螺旋形式穿透我们的脏腑,药性可以循经找病,哪⾥不舒服到哪⾥,可以通过⾝体的灸疗反应反映出来。

第一节 五脏

第一节 五脏

干训处工作职责(5篇)第一篇:干训处工作职责教师进修学校干训处工作职责干训处是在校长室领导下,负责全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其他教育干部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一、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干部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并在培训管理工作中贯彻实施;二、依据相关规定和教育局的有关要求,结合萧山实际起草全区中小学干部培训规划,并依据规划,贯彻落实;三、负责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做好学期工作总结和年度考核等资料,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四、组织、指导各类干部培训班级组班教师进行审批、开办和结业工作,负责对组班教师组班工作考核,负责对干部培训班级的质量监控,管理干训班学员的考核、学籍档案,负责干部培训班授课教师的评价、培训资料管理工作;五、组织干训组班教师做好前期调研、项目研发、业务学习和教育教研等活动,了解情况,掌握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六、做好对各镇、街道的干部继续教育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七、完成校长室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第二篇:干训处2007年工作汇报干训处2007年工作情况汇报“十五”期间,铁岭市的干训工作被评为辽宁省先进。

这一荣誉的取得,归功于我们有明确的干部培训工作指导思想,即“以提高素质为宗旨、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打造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为目标,努力把我市的干训工作继续保持在先进行列”。

在“十一五”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秉承这一思想,发扬成绩,努力把我市的干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由于特殊情况,2007年干训处“十一五”培训工作还未正式启动,处于准备启动阶段,对此我们干训处全体同志齐心协力,共同谋划,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具体汇报如下:一、2007年主要工作1.在总结“十五”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精心策划,透彻理解市教育局和学院领导指示精神,领悟《辽宁省基础教育干部“十一五”培训规划》的文件精神,制定了《铁岭市基础教育干部“十一五”培训规划》(市教育局已行文)。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
六腑之大主” ❖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 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2.藏神
❖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 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 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 理活动的功能。
❖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 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 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 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 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 之神。
之精向下输布到其它脏腑以濡
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养之
─────────────────────────────
宣发卫气于体表肌腠,发挥保
将脏腑代谢产生的废水下输于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4 在液为涕
5 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三、脾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2、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2、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字面理解:运, 转运、转输; 化, 消化(变化)。
基本概念:
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 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 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五脏归纳

五脏归纳

生理特性五行人体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液木肝胆目筋怒泪火心小肠舌脉喜汗土脾胃口肉思涎金肺大肠鼻皮悲涕水肾膀胱耳骨恐唾肝1肝主升发2喜条达而恶抑郁心1心为阳脏2心火主降(主持阳气而恶热)脾1脾气主升2喜燥恶湿肺1肺为华盖2肺为娇脏3肺主宣发和肃降肾肾主蜇藏生理功能肝1肝主疏泄2肝主藏血心1心主血脉2心藏神脾1脾主运化2脾主统血肺1肺主气司呼吸2肺主行水3肺朝百脉主治节肾1肾主藏精2肾主水3肾主纳气位置肝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有分叶心心位于胸中膈膜之上外有心包护卫脾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边肺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有分叶肾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试述肝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对于全身气机,血液和津液等方面具有疏通,畅达的功能1)调畅气机肝气的疏泄作用能使脏腑经络之气通畅无阻,正常则气机调畅,脏腑和调。

病理。

不及:肝郁胸胁胀痛,两乳及少腹胀痛不适,善太息等症太过:上逆头目胀痛,面红目赤2)促进血液的运行与津液的输步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

异常。

肝郁:气滞血瘀上逆:气迫血升气能行津,气行则津布。

异常。

气不行水,水液代谢障碍3)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A协调睥升胃降。

肝气犯脾腹胀,肠鸣腹泻肋胁胀痛肝气犯胃导致胃失和降,则可出现恶心呕吐,呃逆嗳气,泛酸,胃脘胀痛等症。

B分泌胆汁排泄可出现胁肋不适,口苦,纳食不化,厌油腻食物,甚则出现黄疸等病症。

4)调节情志正常: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心情舒畅。

肝郁:精神抑郁。

上逆:急躁易怒。

5)疏泄男子精液与女子月经肝主藏血肝具有储存血液。

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的功能试述肝的生理特性1)肝主升发2)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试述肾的生理功能1)肾主藏精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肾中精气○1主生长发育和生殖○2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2)肾主行水3)肾主纳气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血液运行与呼吸运动(气和血)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心与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与血液运行的相互协同关系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血液运行与精神情志调节两个方面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火既济二是阳气互资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过程中两脏之间的协同关系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和阴阳互资三个方面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疏泄与运化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相互协调的关系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精血同源。

五脏医学

五脏医学




肝脏的生理 肝主疏泄,藏血、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 爪、 在窍为目。(疏泄:调畅气机、促进消化、 调畅情志,肝藏血主 筋) 细解: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 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 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肝通过其疏泄功能对气 机的调畅作用,可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 吸收的重要条件。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 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在情志方面表现为发怒,故 有怒伤肝之说。在体液方面表现为眼泪,在身体里主管筋络,凡 是筋络问题都会与肝脏关系密切。肝脏功能好坏能从指甲的光泽 和颜色,质地上来判断。开窍于双眼。“春季养肝正当时,五味 对应酸,绿色食物养肝。”

胃的生理 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 细解:胃能够容纳由食管下传的食物, 并将食物进行初步消化,下传于小肠, 为脾的运化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 常把脾胃同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 之源”,把脾胃的功能概括为“胃气”。 胃气以通畅下降为顺。能够将食糜下传 小肠、大肠,并排出糟粕的过程。如果 胃失通降,不仅使食欲下降,而且因浊






《中医五脏歌》 肝之歌: 肝主谋虑又藏血,性喜条达主疏泄;开窍于目主司筋,其华在爪应胸胁。 肾之歌: 肾为先天司水火,藏精纳气主骨骼;开窍于耳前后阴,其华在发泌清浊 肺之歌: 肺司呼吸主于气,其华在毛充于皮;宣发肃降调水道,在志为忧窍在鼻。 脾之歌: 脾主运化又主升,开窍于口荣在唇;统血主肉主四肢,喜燥恶湿思七情。 注释:思七情,指五脏与七情相应,脾主思;另四脏所主分别为肺主悲 忧,心主喜,肝主怒,肾主惊恐 心之歌: 心主神志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舌;且有包络且主汗,一切记忆在心括。

五脏 中医学.ppt

五脏 中医学.ppt

呼吸不畅,胸闷、喘 、咳 卫气郁遏,腠理、闭塞 、恶寒无 汗 病津液失布,内生痰饮,阻塞气道 肺窍不利鼻塞不通 ,喷嚏等

肺气肃降
• 定义
肺气具有向内向下布散气和津液

• A 将吸入的清气和合成的宗气向下布散至脐 下,以资元气 • B 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布 散于其他脏腑以濡润之 • C 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 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3)心为神志活动产生的主要场所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接受外界 信息并作出反应的是心。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 舍也”
(4)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血气者,人之神” 因心主血脉,故才有心主神志
(5)现代科技发展为其提供了证据 心可据人的需要来控制其他器官的血量调整 ,松弛血管影响血压。 心还分泌“心激素”的作用。将心的指令 传到全身(包括大脑),使人具有整体的协调功 能。帮助大脑思维,一旦缺乏,人就会反应迟钝 ,精神萎靡。 心磁场比脑磁场强百倍,心磁场可干扰、 调控脑磁场而达到调控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 动。
淡红舌薄白苔
舌下络脉
舌有瘀斑
舌尖深红
舌下络脉怒张
心主血脉记忆要素?
• • • • A心主血脉定义 主血(推动;生血) 主脉 B 主血的基本条件
(二)心主藏神
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

广义:是整个人体生命的主宰和总体现。 狭义:指人的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
秋季凉燥之气容易伤肺 秋季不可过度发散肺气。
课题设计
名词解释 1.华盖 2.娇脏 3.肺主气 4.肺主通调水道 5.肺为水之上源 6.肺朝百脉 7.肺主治节 简答 1.简述肺主治节功能的具体作用。 2.试述肺是如何完成行水功能的? 3.肺主宣发肃降?

《五脏六腑专业版》课件

《五脏六腑专业版》课件


总结词
疏泄气机,贮藏血液
详细描述
肝在人体中主要负责疏泄气机,调节人体的情绪和消化功能。同时,肝还有贮藏 血液的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

总结词
运化水谷,化生气血
详细描述
脾在人体中主要负责运化水谷,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供给全身各脏腑所需的能量和养分。同时,脾还有化生 气血的功能,促进血液的生成和循环。

总结词
主司呼吸,宣发肃降
详细描述
肺在人体中主要负责呼吸功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同时,肺还有宣发肃降的功能,调节人体 的气机运行,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总结词
藏精蓄锐,主宰生长、发育与生殖
详细描述
肾在人体中主要负责藏精蓄锐,储存和提供能量和养分,维 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肾还主宰生长、发育与生殖 ,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有重要影响。
维持人体营养需求
详细描述
胃通过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满足人体生长发 育和日常活动的需求。
总结词
分泌胃酸与消化酶

详细描述
胃能够分泌胃酸和消化酶,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分解,提高食物的 吸收率。
总结词
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
详细描述
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
大肠
总结词
01
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
03
CATALOGUE
六腑详解

总结词
胆汁的储存与浓缩场所
详细描述
胆是储存胆汁的主要器官,能够 将稀薄的胆汁进行浓缩,提高其 消化功能。

总结词
辅助消化功能
详细描述
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胆管收缩, 将浓缩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脂 肪的消化和吸收。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ppt课件

VS
详细描述
肾在五行中属水,藏精气,主生长发育与 生殖,主水液代谢。肾所藏之精气包括先 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是构成人体胚胎及维 持人体生长发育和各种功能活动的基本物 质。肾主水液代谢则是指肾气具有调节体 内水液平衡的作用。
03
六腑详解

总结词
胆是储存胆汁的器官,具有疏泄功能,有助于消化。
详细描述
胆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储存在胆囊中,有助 于消化脂肪。胆还具有疏泄功能,能够调节情志,保持人体气机调畅。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中医五脏六腑概述 • 五脏详解 • 六腑详解
01
中医五脏六腑概述
五脏定义及功能

主疏泄,主藏血,与 情绪、筋脉、眼睛、 指甲等有关。

主血脉,主神志,与 舌、面、汗液等有关 。

主运化,主统血,与 肌肉、口唇、涎液等 有关。
大肠
传导和排泄糟粕。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人体生理 功能。
五脏与六腑在生理上 相互协调,在病理上 相互影响。
五脏主藏精气,六腑 主传化物,两者相互 为用,互为表里。
02
五脏详解

总结词
主宰精神意识,主血脉,藏神志
详细描述
心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 主宰。“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作用,“藏神志”是指心有 统帅全身脏腑生理活动和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总结词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详细描述
肺在五行中属金,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以维持人体气体的正常交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五脏一、心1.功能(1)心主血脉(2)心主神志2.心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心主血脉:主血:主生血(奉心化赤),主行血(推动血行)主脉(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为血之府)血液的正常运行的最基本前提条件:①心气充沛②血液充盈③脉道通利心主神志: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藏脉,脉舍神。

心主血脉为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与精神意识活动关系密切。

心在志为喜: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与心神相关)心在液为汗: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开窍于舌:①心之别络连系于舌②心气通于舌(心和舌能知五味)③心血荣于舌④舌与语言声音有关。

二、肺1.功能(1)肺主气。

司呼吸(2)肺主宣发肃降(3)肺主通调水道(4)肺朝百脉主治节2.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和皮,其华在毛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与主呼吸之气肺主宣发肃降:宣发:①排浊气②散津精③宣卫调腠肃降:①吸清气②下散气精③肃异物肺主通调水道:肺为水上之源,肺主行水肺朝百脉主治节:①肺主呼吸②调节全身气机③辅心行血调血④调节津液输布、运行、排泄三、脾1.功能(1)脾主运化(2)脾主升清(3)脾主统血2.脾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主运化:运化水谷、运化水液脾主升清(脾气散精,上归于肺):①吸收营养物质上输于心肺头目②脾以升为健③维持内脏于恒定位置脾主统血: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

四、肝1.功能(1)肝主疏泄(2)肝藏血(3)肝藏魂2.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肝主疏泄①调畅气机②促进脾胃的运动功能③调畅情志④对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影响。

肝藏血①贮藏血液:制约肝阳升发太过,防止出血②调节血量五、肾1.功能(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2)肾主水(3)肾主纳气2.肾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五脏六腑常识》课件

《五脏六腑常识》课件

03 总结词
主水液代谢
04
详细描述
肾主水液代谢,即肾有主持和调 节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肾的气 化作用正常,则水液代谢平衡; 肾的气化作用失调,则水液代谢 紊乱,产生水肿、尿少等病变。
03
CATALOGUE
六腑的功能与作用

总结词
储存和排泄胆汁
详细描述
胆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胆汁。胆汁有助于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 收,特别是对于脂肪类食物。
详细描述:心主神志,即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生理活动和主 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心是人体精神活动的枢 纽。

总结词:疏泄气机 总结词:主藏血 总结词:主疏泄情志
详细描述:肝主疏泄气机,即肝有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脏腑功 能正常。
详细描述:肝主藏血,即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 能。肝贮藏血液,可以防止血逸出脉外,维持人体正常 的血量分布。
小肠
总结词
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详细描述
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小肠通过分泌消化酶和吸收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大肠
总结词:排泄废物
详细描述: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并排泄废物。大肠内的菌群 还参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04
CATALOGUE
五脏六腑与健康的关系
五脏六腑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与五脏六腑的相互影响
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当某一 脏腑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疾病的诊断与五脏六腑
中医通过观察和分析病人的症状,判断其五脏六腑的状态, 从而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了解你的五脏(1)

了解你的五脏(1)

舌有瘀斑
舌尖深红
口舌生疮
舌红
2、藏神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一)心藏神理论的形成背景 古代文化哲学的影响 心字的创立与构造
肺失宣降
失于宣散
失于肃降
无汗,皮肤水肿
小便不利,水肿
治肺以利水,“提壶揭盖”法
3、朝百脉,主治节 朝百脉 ---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吸清,呼浊,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全身。实质:助心行血。 病理:肺气壅塞→血脉瘀滞→心悸胸闷,唇青舌紫等。 主治节 --- 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的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
藏象学说的形成
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藏象学说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精神情志
五脏与自然环境
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化生和贮藏精气

奇恒之腑
受盛和传化水谷
形态似腑,功能似脏
《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脉管通畅
心气 充沛
血液充盈
A.
B.
C.
血脉
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
面色
舌色
脉象
胸部的感觉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
1.面色红润 2.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 3.脉象和缓而有力 4.胸部感觉舒畅

五脏六腑概论

五脏六腑概论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奇恒之府:脑髓骨胆脉女子胞心主血脉、主神志五行属火,阳中之阳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与小肠相表里生之本,神之变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位于胸腔,外有心包。

肝主疏泄、主藏血五行属木,阴中之阳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为将军之官,刚脏,喜条达恶抑郁,为罢极之本,与胆相表里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位于腹部,横膈以下,右胁之内。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五行属土,阴中之至阴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为仓廪之官,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胃相表里位于中焦,在横膈之下。

肺主气、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五行属金,阳中之阴在体合皮,开窍于鼻,其华在毛,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喉为肺之门户为相傅之官,华盖,娇藏,清虚之脏,为水之上源,主行水,诸气者皆属于肺魄之处,气之主位于胸腔,左右各一。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五行属水,阴中之(少)阴在体合骨,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为作强之官,水脏,为先天之本,封藏之本位于腰部。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为中正之官,中清之腑,与肝相表里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

胃主受纳,腐热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为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五脏之本,与脾相表里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

小肠主受盛与化物、主泌别清浊。

为受盛之官。

与心相表里。

大肠主传导排泄糟粕、主津。

为传导之官。

膀胱贮尿排尿,与肾直接相关。

为州都之官。

三焦主持诸气,主司全身气机与气化、疏通水道,运行水液。

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胆胃膀胱大肠小肠。

五脏

五脏

—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 胸胁胀闷 • 疏泄太过 —兴奋状态:烦燥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 • (经前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神经 衰弱症) • 情志 肝(久郁伤肝,大怒伤肝)
3)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1) 协调脾胃的升降 2) 促进胆汁的分泌
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消化功能异常 (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嗳气泛酸+ 口苦、黄疸)
(3)主统血
-脾能统摄、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以防止 溢出脉外。
• 脾不统血-慢性出血:下部出血(月经
过多、崩漏、便血)+皮下出血
2.脾的生理联属
1) 脾在志为思 2)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消瘦型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周期性 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 面肌抽搐、小儿麻痹后遗症、慢性皮肤 溃疡) 3)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剥脱性唇炎、复发性口疮、慢性牙周炎)

心在志为喜。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气血充盈-面色红润 心血不足-面色苍白无华 心开窍于舌。 心阳不足-舌淡白胖嫩 心火上炎-舌红赤 心血瘀阻-舌紫暗/ 瘀斑
(二)肺
1) “华盖”-其位最高
2) “娇脏”-不耐寒热,易被邪侵
1.主要生理功能: • 主气、司呼吸 • 主宣发和肃降 • 通调水道 • 朝百脉、主治节
2) 肃降-清肃下降
①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②将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 向下布散; ③肃清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洁净通畅。 “肺失肃降”-呼吸短促喘息、咳痰胸闷 -清肃肺气(肃肺)
(3)通调水道
1) 通过宣发:①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
②调节汗液的排泄。 “肺失宣发”-无汗、水肿 2) 通过肃降:①将津液向下布散 ②将多余的水液向下输送,化 为尿液而排出体外。 “肺失肃降”-小便不利、水肿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人体五脏六腑ppt课件

人体五脏六腑ppt课件
9
心与肝
心与肝之间主要是血液循环与血量调节的关系。 若心血不足,可以影响肝的调节而引起失眠多 梦、眩晕等症,肝血不足也可以影响心的功能 而出现心悸等症。又如临床上高烧、昏迷、抽 风的病症,也是心肝相互影响的一种病理变化。 另一方面,心主精神意识,肝主疏泄条达(即 情绪舒畅)。精神与情绪也是相互影响的,如 精神不足,就会影响情绪的愉快,情绪抑郁不 畅也会影响精神的充沛。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有二,一是阴与阳(又叫水与火)的互 济,二是精与神的互根。
心居上焦,其性主动,故以阳(火)为主,肾居下焦,其 性主静(藏精气而不泄)故以明(水)为主,心阳下降,温 暖肾阴,肾阴上济,滋养心阳,上下相交,动静结合, 形成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始终使人体保持在一个相对的 平衡状态。这种现象又叫做“水火既济”、“心肾相 交”。
3
五脏
五脏之间的联系
4
五行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5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木来自火土金


















湿








小肠

大肠 膀胱








皮毛






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 性,故以肝属“木”
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 以心属“火”;
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 以脾属“土”;

中医五脏六腑学说概述

中医五脏六腑学说概述

脏腑学说概述同学们好,我们前面学习了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是一个二元论。

五行学说,是一个多元论。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医的两个说理工具。

中医就是用这两个说理的工具来研究人的五脏六腑的生理和病理的。

我们今天开始学习中医研究的对象: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学说,又称为脏腑学说,是通过人体的生理病理的外在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内在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腑学说,对于阐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指导临床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脏腑学说,包括什么内容呢?脏腑学说,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五脏指的是肝心脾肺肾,六腑是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和三焦。

奇恒之府,是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这个女子胞就是女子的子宫。

五脏六腑,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生理特点呢?我们看看五脏,肝心脾肺肾。

它们主要的生理特点就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他们都是实质性的脏器,以贮藏精气为主。

精气应该要满,而不能随便泻。

所以五脏,应该满而不能实。

五脏以贮藏精气为主,而精气容易耗损,所以,五脏病变多以虚证为主要病理特点。

六腑是指胆,小肠,胃,大肠和膀胱以及三焦。

他们的生理功能是指的受盛和传化水谷。

这个水谷就是我们通常讲到的饮食物。

饮食物在六腑中间传导,但是不能够停聚在六腑中,所以我们又称为传化物而不藏,或实而不能满。

六腑的生理特点,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所以六腑必须要保持通畅。

六腑因为以传导消化物为主,如果消化物,贮藏停聚在胃肠中,就会导致实证。

所以六腑是以实证居多。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它们的形态中空,类腑;功能藏精气而似脏。

似脏又似腑,但又不是脏又不是腑,所以称它们为奇恒之腑。

它的功能主要是跟五脏类似,藏精气而不泻。

奇恒之腑的病变,通常也是以精气耗损为主,所以它的病理多以虚证为主。

脏腑学说,它主要的特点就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和自然环境也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学基础课件第二节脏腑

中医学基础课件第二节脏腑
中医学基础课件第二节脏腑
contents
目录
• 脏腑概述 • 五脏详解 • 六腑详解 • 脏腑与气血津液关系 • 脏腑辨证方法论述 • 养生保健与脏腑调理
01 脏腑概述
脏腑定义与分类
脏腑定义
脏腑是中医学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总称 ,包括五脏和六腑两大类。五脏指心 、肝、脾、肺、肾,六腑指胆、胃、 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饮食调养对脏腑影响
01
02
03
平衡膳食
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 均衡,有利于脏腑功能的 正常发挥。
食疗养生
针对脏腑虚弱或疾病状态, 选用适当的食物进行调养, 如山药养肺、枸杞养肝等。
饮食禁忌
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生 冷等食物,以免对脏腑造 成负担或损伤。
情志调节对脏腑影响
情志与脏腑关系
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密切 相关,如怒伤肝、喜伤心、 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等。
挥和协调。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03
根据个人体质和脏腑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如
太极拳、八段锦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常见脏腑证候类型
心系证候
包括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神志 异常等,多与心血不足、心气虚弱、 心火亢盛等有关。
肾系证候
包括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阳痿遗精 等,多与肾气不足、肾阴虚损、肾阳 虚衰等有关。
01
02
肺系证候
包括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等,多 与肺气不足、肺阴亏虚、外邪袭肺等 有关。
03
脾系证候
主纳气
肾脏具有摄纳肺所 吸入的清气,防止 呼吸表浅的作用。
咸为肾之味
咸味入肾,适量食 咸可滋养肾脏。但 过量食咸则伤肾。

脏腑(心肺脾)PPT课件

脏腑(心肺脾)PPT课件
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色泽红润,质地 柔软。心分为心房和心室,心房接收回流的血液,心室则负责将血液泵出。
心的生理功能
总结词
心的生理功能
详细描述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心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的作用,以供应全身各脏腑器官的营养需求。心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生 理活动和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脏腑之间的关系
相生相克
五脏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肝 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 生肝;同时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 心克肺,肺克肝。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制约,保持平衡状 态。
五脏六腑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协作完 成人体的生理功能。
02 心
心的位置和形态
总结词
心的位置和形态
详细描述
肺脾关系失调可能导致咳嗽、 痰多、食欲不振等症状,需要 调理肺脾功能以改善症状。
肺部感染可能影响脾脏的正常 功能,而脾功能亢进也可能导 致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脏腑(心肺脾)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脏腑概述 •心 •肺 •脾 • 心肺脾的综合关系
01 脏腑概述
脏腑的概念
脏腑
中医学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总称, 包括心、肝、脾、肺、肾等五脏 和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等
六腑。
五脏
主要指心、肝、脾、肺、肾,是人 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具有藏精气而 不泻、满而不能实的特点。
脾对消化运动具有调节作用,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详细描述
脾能够分泌多种消化酶和激素,如胃蛋白酶、胰淀粉酶等,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同时, 脾还能够调节肠道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在消化过程中,脾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

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

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且与躯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

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一、心(附:心包络)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

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系统。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一)心的解剖形态1.心的解剖位置:关于心的解剖部位,在《内经》《难经》《医贯》等中医文献中已有较为明确的记载,心位于胸腔偏左,居肺下膈上,“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类经图翼·经络》)。

心是隐藏在脊柱之前,胸骨之后的一个重要的脏器。

心尖搏动在左乳之下。

2.心的形态结构:心脏呈尖圆形,色红,中有孔窍,外有心包络围护,心居其中。

中医学对人体心脏的重量、颜色、结构,以及心腔的血容量等均有一定的认识,只是较为粗略而已。

“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赤黄裹脂,一是为心包络”(《类经图翼·经络》)。

脏象学说中的心,在中医文献中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之别。

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之心是指脑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功能。

中医学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属于心,故有神明之心的说法。

正如李梃所说:“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

有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医学入门·脏腑》)。

(二)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血就是血液。

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

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

所以说:“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是心主血也”(《医学入门·脏腑》)。

由此可见,心脏、脉和血液所构成的这个相对独立系统的生理功能,·都属于心所主,都有赖于心脏的正常搏动。

心脏有规律的跳动,与心脏相通的脉管亦随之产生有规律的搏动,称之为“脉搏”。

中医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来了解全身气血的盛衰,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称之为“脉诊”。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心脏的功能正常,气血运行通畅,全身的机能正常,则脉搏节律调匀,和缓有力。

否则,脉搏便会出现异常改变。

心要完成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心之形质无损与心之阳气充沛。

心气与心血、。

心阳与心阴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心脏自身的矛盾运动,以维持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之阳气作用。

心阳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地运行。

其二,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于血液本身的充盈和脉道的滑利通畅。

所以,心阳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是血液运行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异常,都可改变血液循行状态。

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有二:一是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

心气推动血液在脉内循环运行,血液运载着营养物质以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整个身体都获得充分的营养,藉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

二是生血,使血液不断地得到补充。

胃肠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通过脾主运化、升清散精的作用,上输给心肺,在肺部吐故纳新之后,贯注心脉变化而赤成为血液,故有“心生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生于心”(《质疑录》)之说。

心脏功能正常,则心脏搏动如常,脉象和缓有力,节律调匀,面色红润光泽。

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通过心脏搏动、脉搏、面色等方面反映出来。

如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则血液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等,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

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

(1)神的含义:在中医学中,神的含义主要有三:其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

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素问·天元纪大论》)。

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神。

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无不包含于神的范围。

换言之,凡是机体表现于外的“形征”,都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反映。

其三,是指人们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即心所主之神志,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

(2)神的生成:神是人体形体的机能或功用。

由精气构成的形体是人身的根本。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

神随着个体的发生、发育、成长、消亡而发生、发展和消亡。

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当胚胎形成之际,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

出生之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神还必须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

所以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

神并不是超物质的东西,它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

精气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

形具而神生,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总’之,神是物质自然界的产物,是天地间的一种自然现象。

(3)心主神志的生理作用:心藏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其生理作用有二: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

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这种作用称之为“任物”。

任,是接受、担任、负载之意,即是心具有接受和处理外来信息的作用。

有了这种“任物”的作用,才会产生精神和思维活动,对外界事物作出判断。

其二,主宰生命活动。

“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膳正要·序》)。

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

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

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4)心主神志与五脏藏神的关系: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映。

故把神分成五个方面,并分属于五脏,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论》)。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五脏各有所属,但主要还是归属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故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意志”(《类经·疾病类》)。

心主神志与主血脉的关系:气、血、津液、精等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神志是心脏生理功能之一,心脏运送血液以营养全身,也包括为自身提供生命活动必要的物质,所以就这个意义讲,又说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故曰“血气者,人之神”(《素问·八正神明论》,“血者,神气也”(《灵枢·营卫生会》)。

因此,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亦必然出现神志的改变。

(5)心主神志与脑为元神之府的关系:脑为髓海,髓由精生,精源于五脏六腑之气血。

所以,脑的功能与五脏相关。

人之灵机记性、思维语言、视、听、嗅等均为脑所主,故称脑为元神之府,脑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

神明之心实质就是脑。

心主血,上供于脑。

故心脑相系,常心脑并称,心脑同治。

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属于大脑的生理功能,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

这在中医文献中早已有明确的论述。

但脏象学说,则将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

所以,心主神志的实质是指大脑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

因为脏象学说中脏腑的概念虽然包含着若干解剖学成分,但从主要方面看,却是一个标示各种功能联系的符号系统,是人体的整体功能模型。

中医学将思维活动归之于心,是依据心血充盈与否与精神健旺程度有密切关系而提出来的。

心是中国古代哲学心性论的重要范畴。

“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古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这个器官是用来思考的。

心之为心,只有在人之“思”的实际活动中才有意义。

血肉之心是指心之本体,神明之心则是从心之本体所产生的主体意识,实为大脑的功能。

因此,中医学心的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性哲学的鲜明特色。

中医学的心神论长期以来一直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价值。

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

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和正常。

如果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不仅可以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如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谵狂,或反应迟纯、精神萎靡,甚则昏迷、不省人事等,而且还可以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甚至危及整个生命。

所以说“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素问·灵兰秘典论》),“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口问》)。

清心静神可以祛病延年,防止早衰。

(三)心的生理特性1.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为阳中之太阳,以阳气为用。

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

“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医学实在易》)。

心脏阳热之气,不仅维持了心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又有温养作用。

“心为火脏,烛照万物”(《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心阳皆起着重要作用。

2.心气与夏气相通应:心应夏气,“通”即相互通应之意。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系统是通应联系着的。

心与夏季、南方、热、火、苦味、赤色等有着内在联系。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天人相应,自然界中在夏季以火热为主,在人体则与阳中之太阳的心相通应,了解心的这一生理特性,有助理解心的生理病理,特别是病理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附]心包络(一)形态部位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的外围组织,其上附有脉络,是通行气血的经络,合称心包络。

(二)生理功能由于心包络是心的外围组织,故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

脏象学说认为,心为君主之官,邪不能犯,所以外邪侵袭于心时,首先侵犯心包络,故曰“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灵枢·邪客》)。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心藏神的功能异常,如在外感热病中,因温热之邪内陷,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妄言等心神受扰的病态,称之为“热人心包”。

由痰浊引起的神志异常,表现为神昏模糊、意识障碍等心神昏乱的病态,称之为“痰浊蒙蔽心包”。

实际上,心包受邪所出现的病变与心是一致的,故在辨证和治疗上也大体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