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及后现代主义批判
• 三、建构与解构 • 现代主义致力于建构,突破传统、建构自己的完整秩序。 • 后现代主义用反叛打破整体性,强调世界的零散化、边缘化、 多元化。并试图消解一切区别和界限(艺术、文化)。
• 四、平面感 • 现代主义文艺大多晦涩难懂;后现代主义追求平面感(人物、 观点、时空),颠覆一切深度模式。使文化进一步向世俗化、 商业化、消费化发展。
法兰克福学派及后现代主义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 • 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创建于1923年,A.希特勒上台后曾先后迁 往日内瓦、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迁往纽约。1950年, 部分成员返回联邦德国重建研究所,部分成员仍留在美国继续 从事社会政治理论研究。霍克海默1930~1958年任研究所所长, 并于1932年创办《社会研究杂志》(1932~1941)。参加研究所 工作的有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
• 在西方社会科学界,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的 典型,并以从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反实证主义而著称。它继承了 青年黑格尔派M.施蒂纳等人的传统,受A.叔本华、F.W.尼采和W. 狄尔泰的非理性思想影响,并受新康德主义、M.韦伯的“文化 批判”和社会学的启迪,借用K.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概念 和G.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提出和建构了一套独特的批判理 论,旨在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底批判”。 • 代表人物:M.霍克海默、T.W.阿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 斯等人
• 主要观点——“单面人”理论 • 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 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这种社会造就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 神生活,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 • 在《单向度的人》中,他指责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 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 • 《电锯惊魂》 • 《立方体》 • 《搏击俱乐部》
对后现代主义的一些看法
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后现代主义”是针对于现代主义提出的,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因为其主要的研究者反对以各种约定俗称的方式来规范它。
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哲学的后现代主义在继承和发展现在哲学的基础上,又坚持了哲学的反思与批判精神,它所强调的理性至上、人体的无限能动性,都能够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前进动力,同时也能帮助我们辩证的看待问题。
其次,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现实性问题,而不是像现代哲学那样只注重对抽象的事物和问题进行研究,因而后现代主义更具有实践上的意义和价值。
长期以来,许多学科及其知识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这样就使得理论的研究与实际的状况相脱节,进而使得理论无法正确的指导实践的现象,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作用。
第三,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一点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我国的科学发展关的实施,都极具指导性意义。
但是,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也存在一些负面的效应:首先,后现代主义强调反思与批判,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该主义的倡导者忽视权威与真理,而抛弃原有的那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产生极端的相对主义,进而使其成为完全坚持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者。
其次,后现代主义强调的理性至上、人体的无限能动性的这些论断具有片面的夸大性的效果,对于现代主义的批判较为极端,这种极端和夸大的思想会在无形之中使其研究陷入空想的状态,因而容易产生脱离实际的现象出现。
第三,后现代主义学者认为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是完全没有规律性和进步性的,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对原有历史发展的全盘否定,丧失了传统、现代和当代的连续性。
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会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历史的进步。
面对后现代主义,虽然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对于现代主义的批判、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等理念仍然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评析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是对现代科学观的反思和批判。
它主张现代科学观忽视了文化、历史和人文因素,过于看重理性和客观性,忽视了主观性和感性因素。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认为,现代科学观过于强调科学的客观性和理性性,忽视了科学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
它批判了现代科学观的唯物主义和结构主义理论,提倡科学研究应当包含人文和文化因素。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还主张科学研究应当具有多元化和原则性,不能只依靠一种理论或方法。
它提倡科学研究应当具有开放性和柔性,能够接受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总之,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是对现代科学观的反思和批判,主张科学研究应当兼顾人文和文化因素,具有多元化和原则性,并强调科学研究的开放性和柔性。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还强调了科学研究的社会性,认为科学研究不应该是一个单独的学科,而应该是一个与社会、文化和政治相互关联的学科。
它提倡科学研究应当负责任地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还指出,现代科学观忽视了科学研究过程中主观性和感性因素的重要性。
它认为科学研究不应该只依靠客观数据和理性分析,而应该包括主观感受和人文关怀。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艺术本质、规律和价值的理论体系。
它囊括了诸多重要的概念和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一些常见的文学理论名词进行解释。
1. 传统现实主义(Traditional Realism):传统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和艺术风格,它致力于真实、客观地再现日常生活。
传统现实主义笔下的人物形象常常是普通人,作品内容通常涉及社会问题,注重社会生活的真实细节。
2.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意识流是一种通过文字再现人类思维过程和意识流动的文学技巧。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思想、感受和记忆,作者可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人物的意识世界。
3.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延续,强调对话性、多元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以碎片化、拼贴化的形式呈现,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追求对真理的怀疑和对现实的反思。
4.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是一种关注文本结构和语言结构的文学理论方法。
结构主义认为文本中的意义是通过结构和符号系统来构建的,强调在文本中寻找潜在的隐喻和规律。
5. 敘事者(Narrator):敘事者是文学作品中负责讲述故事的人或人物。
敘事者可以是第一人称敘事者,以自己的视角来讲述故事,也可以是第三人称敘事者,通过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
6. 拟人化(Personification):拟人化是一种修辞手法,将非人物化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
通过拟人化,作家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非生物的物体具备生命力,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7. 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是一种将事物转化为象征或符号来表示深层含义的文学运动。
在象征主义作品中,一些具体的形象或物体可以代表更深层的意义或情感。
8. 批评学(Criticism):批评学是研究文学作品的理论和方法。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思潮,它对传统哲学观念进行了批判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主要集中在对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唯物主义和普遍性的质疑上。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进行探讨。
一、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传统哲学认为理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形式,而后现代主义则认为理性并非如此绝对。
后现代主义认为理性主义的问题在于它过于强调客观性和普遍性,忽视了个体的主观性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主张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认为只有在感性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
二、对唯物主义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对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唯物主义过于强调物质的存在和客观的规律,忽视了主体的主观性和意义的构建。
后现代主义主张将主体和客体看作相互作用的关系,认为主体的主观性和意义的构建对于认识世界至关重要。
三、对普遍性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对普遍性进行了批判,认为普遍性是一种虚构的概念。
传统哲学认为普遍性是存在于世界中的客观规律,而后现代主义则认为普遍性是一种社会构建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主张将普遍性看作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有不同的普遍性。
四、对权力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对权力进行了批判,认为权力是一种压迫和剥削的工具。
传统哲学往往将权力看作是一种正当的统治和支配,而后现代主义则认为权力是一种不公正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主张将权力看作是一种社会关系,需要通过批判和解构来实现平等和正义。
五、对真理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行了批判,认为真理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传统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而后现代主义则认为真理是一种社会构建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主张将真理看作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有不同的真理。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对传统哲学观念进行了颠覆和重构。
后现代主义主张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将主体和客体看作相互作用的关系,将普遍性看作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将权力看作是一种不公正的关系,将真理看作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文学批评中的后现代主义
文学批评中的后现代主义引言: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文学批评领域中一种备受争议的理论流派,它对传统文学观念进行了颠覆和批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主义在文学批评中的作用和影响,并分析其优点和局限性。
一、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们开始对现代主义的理论框架进行质疑。
后现代主义批评家们认为,现代主义的理论体系过于抽象和理性,忽略了人类情感和个体经验的重要性。
因此,他们试图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重新解读,打破传统的二元对立,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多元文化的碰撞。
二、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1. 反叙事性:后现代主义批评家们认为,传统的叙事结构过于线性和单一,无法充分表达个体的多元经验。
他们主张打破线性叙事的限制,采用碎片化、多重叙事和非线性的方式来呈现作品的结构。
2. 反现实性:后现代主义批评家们对现实主义的描写方式进行了批判,认为它过于单一和表面。
他们主张通过夸张、幻想和超现实的手法来突破现实的束缚,以更深层次的方式揭示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矛盾。
3. 反权威性:后现代主义批评家们对权威的质疑贯穿了他们的理论体系。
他们认为,传统的权威结构过于僵化和压抑,需要被打破和重新构建。
因此,他们试图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构和重构,挑战权威的话语和规范。
三、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和争议后现代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传统文学观念的束缚,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后现代主义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批评。
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过于抽象和理论化,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此外,后现代主义的批评方法也被指责为过于主观和难以验证。
结论:后现代主义在文学批评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对传统文学观念进行了颠覆和批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方法。
然而,后现代主义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与其他理论流派进行对话和辩证。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运用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框架,以推动文学批评的发展和进步。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一种思潮,它对传统哲学观念进行了批判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对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对后现代主义进行哲学批判,探讨其思想内涵、理论基础以及对传统哲学观念的冲击。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内涵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反对现代主义的思潮,它质疑了现代主义所倡导的理性、真理和进步的观念。
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过于强调理性和科学方法,在追求普遍真理的过程中忽视了个体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强调相对主义和多元观点,认为真理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后现代主义还关注权力和话语的问题。
它认为知识和权力密不可分,强调话语权力的运作机制。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传统哲学中权力结构的不公正和偏见,主张给予边缘群体和被压迫者更多的话语权。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等多个学科。
其中,结构主义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最为深远。
结构主义认为,社会和文化是由各种符号和符号系统构成的,人们通过符号来理解和构建世界。
后现代主义继承了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现实是由各种符号和话语构成的,没有固定的本质和真实。
语言学也对后现代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强调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描述现实的工具,而是创造现实的力量。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传统哲学中对语言的简化和误解,提出了新的语言观念。
社会学和文化研究为后现代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
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文化研究关注文化符号和意义的生成。
后现代主义通过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视角,揭示了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哲学观念的冲击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哲学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冲击。
首先,后现代主义质疑了理性的绝对性和普遍性。
传统哲学强调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在追求普遍真理的过程中忽视了个体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认为真理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其次,后现代主义批判了权力结构和话语权力的不公正。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一元论
新实用主义者罗蒂以宣扬后哲学文化的方式否 定传统哲学。他认为启蒙运动的先知们否定了 中世纪的神学文化,使神学文化变成了后神学 文化,即哲学文化。现在呢?人们已经不再相 信那种主张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的大写哲学了, 在大写哲学消失以后,接替哲学文化的就是后 哲学文化。在后哲学文化中,不讲本质、不讲 基础、不讲主客二分、不讲结构。后哲学文化 是没有核心、没有标准的多元文化。
后现代时期是现代之后的时期,超越现代 的时期,是总体化走向差异化多样化时期。
后现代主义:方法论思考
二元论对一元论; 理性主义对非理性主义; 逻辑中心主义对问题中心主义; 元(宏)叙述对多样化具体化叙述; 高位文化对多位文化; 同质性对异质性; 整体性对差异性等
后现代主义:解构的方法
德里达用解构的方法(拆解结构的方法), 即从内部突破的策略,通过揭露近现代哲 学文本(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对象)自身的 矛盾,拆解其原有的结构,消除结构中一 切确定的和固定的东西,颠倒中心与边缘 的关系,消解中心和主体,从而颠覆文本 原有结构。
后现代主义:方法论小结前现代:山是山,水是岁;Fra bibliotek古朴、自然、原始
现代: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现代、技术、人造
后现代: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多样的、超越原始的自然、情境化的科学 技术
二、后现代主义与教育
(一)主体观的变革 原子论与机械论的“ 主体观”:实体构成
世界,实体之间由某种力来维持,较高等 级的实体的属性都能从组成它的较低级等 级的实体的属性与相互作用中得到解释, 它们都受某些决定论规律支配、沿着单一 轨线进化。 康德:自主的理性的力量。
二、后现代主义与教育
(三)文化课程观的变革: 2.大众文化知识是课程的主要资源 (1)(学术)理论知识文化; (2)技术知识文化; (3)实践知识文化。 课程知识的具体化,课程编制:问题(主题)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对传统哲学观念进行了颠覆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认为,传统哲学的理性主义、现代主义的理性中心主义已经无法解释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复杂性,因此提出了一系列对传统哲学观念的批判和反思。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进行探讨。
首先,后现代主义哲学批判了现代主义的理性中心主义。
传统哲学认为理性是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而现代主义更是将理性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然而,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指出,理性并非客观中立的,而是受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理性并非一成不变的标准,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
因此,后现代主义批判了现代主义对理性的绝对化,主张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重新审视理性的本质和功能。
其次,后现代主义哲学批判了传统哲学的主体性观念。
传统哲学认为主体是认识的中心和主导者,主体通过理性思维和直觉认识客体世界。
然而,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指出,主体并非独立于客体之外的存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构成的。
主体的认识受到语言、符号、权力等因素的影响,主体并非能够完全掌握客体,而是处于一种不断变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
因此,后现代主义批判了传统哲学对主体性的绝对化,主张在关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重新思考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问题。
再次,后现代主义哲学批判了现代主义的大敘事观念。
现代主义认为历史是朝向某种终极目标或真理的发展过程,存在着一种大敘事的结构。
然而,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指出,现代主义的大敘事观念是建立在排除异己、边缘化他者的基础之上的,它忽略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后现代主义主张关注小敘事、微敘事,关注个体的经验和感受,拒绝将历史简化为一种统一的结构。
因此,后现代主义批判了现代主义的大敘事观念,主张在关注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历史和文化的本质。
最后,后现代主义哲学批判了传统哲学的真理观念。
传统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被发现和揭示的。
文学批判方法知识点
文学批判方法知识点文学批判是一种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的方法,旨在揭示作品的内涵、风格、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文学批判方法,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批评以及女性主义批评。
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一种关注作品形式和结构的批判方法。
形式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独立于其内容和作者的背景,作品本身的形式和结构才是最重要的。
形式主义注重分析作品的语言运用、节奏、韵律和修辞手法,以及叙述结构和角色形象的构建等方面。
通过研究作品的形式特征,形式主义批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表达方式。
二、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一种强调文学作品结构和组织的批判方法。
结构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作品中的意义不仅仅来自于作品本身,还与其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相关。
结构主义着重研究文本的符号系统、语义关系和文本内外的对应关系,以揭示作品的潜在意义和象征性。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读者的参与和解读,通过对作品结构和交互关系的分析,提供了一种较为全面的解读视角。
三、后现代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是一种对传统文学观念和批评方法的挑战,强调文学作品的碎片化、断裂性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批评家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元和模糊的,拒绝一种统一的解释。
后现代主义批评关注作品中的语言游戏、符号重构和阐释策略,以及对权威和传统观念的反叛。
后现代主义批评鼓励读者去思考和参与作品的解读,追求更加自由和多元的阅读体验。
四、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关注女性文学和女性视角的批判方法。
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传统文学存在性别歧视和偏见,主张通过女性经验和视角来重新解读文学作品。
女性主义批评关注作品中的性别角色、女性形象和女性主题,以及对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权力关系的批判。
女性主义批评对于揭示和纠正性别偏见,以及推动性别平等在文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文学批判方法是多样且不断发展的。
形式主义关注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结构主义强调作品的结构和意义关系,后现代主义批评挑战传统文学观念,女性主义批评关注女性文学和女性视角。
后现代主义 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二十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和哲学观点,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强调了相对主义和多元观点。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是在文学界提出的,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广义的文化概念,涵盖了哲学、艺术、文学、电影、建筑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拒绝普遍真理:后现代主义不相信普遍的真理和绝对的道德标准。
它认为真理和价值观是主观的,因此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个体和社会团体的经验和观点是多样而矛盾的,不应该被归结为单一的真理。
2.对历史和现代性的批判:后现代主义质疑了现代性的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并对历史的进步观提出了质疑。
它认为历史被人为地构建和解释,没有客观性可言。
而现代性带来的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副作用。
3.文化多元性的重视:后现代主义强调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它反对一种文化或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鼓励人们尊重和包容其他文化的观点和习俗。
这种多元性体现在艺术创作、文学作品和社会实践中。
4.对权威和权力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权威和权力结构表示怀疑,并提倡去中心化和去除控制的思想。
它认为权力的运行方式存在扭曲和不公正的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和改变。
5.游戏性和戏剧性: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化活动和表达的戏剧性和游戏性。
它鼓励创作者和观众参与到文化表达的过程中,挑战传统的艺术和文学规范,创造出非传统的和令人惊奇的作品。
总之,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批判和超越,体现了对统一真理的怀疑、对多元性和差异性的重视以及对权力结构和官方权威的批判。
它通过艺术、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
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
后现代主义是以后现代艺术形式为基础的普遍性哲学观念,它质疑一种统治思想,即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重视新技术、科学与现代思想,认为以现代思维的创新思维、单一的文化哲学能够统治世界。
而后现代主义强调拒绝现代思维的单一文化,推崇文化多元化,强调创新和挑战认识论。
它质疑传统的文化、政治制度,反对一种单一和主观的观点,提倡以一种多元的、整体性的观点来看待存在社会上的不公正。
后现代主义主要特性是它强调与当今社会有关的各种影响、思想混杂,把全球化与本地情况结合起来,使本地社会得以突破框架并产生新的变化;它强调考虑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各种价值观;它不断反思和重塑现有的概念和理念,多元置入史观,以及不断自我审视社会,以及模糊和削弱物化之间的界限。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挑战了实用主义、视觉主义和质疑文化的思想,也尝试探索和发掘人类的精神、文化和交流,以及当今社会能够达到的新高度。
它不仅关注非传统的艺术,而且也关注异色感受,揭露其表现的真性,以及一种可持续的文化发展和社会政治价值观以此达到新的精神水平。
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后期出现和发展的一种思想理论,主要是对现代主义思潮的一种批判和反抗。
从本质上来说,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反叛精神,试图摆脱固有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束缚,寻求一种全新的文化和艺术创作的方式。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1.思想解放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反思自己关于真理、价值和存在的看法,为人们的思想解放开辟了新的空间。
后现代主义倡导者认为,任何社会和文化形式都有其历史和文化包袱,有自己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因此拒绝以任何形式的绝对化的标准来作为衡量价值的尺度。
2.文化多元化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之一是促进了文化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在文化领域中主要推崇以“混合”和“融合”为主的创作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打破文化的原有藩篱,将不同文化融合、交汇、共生,从而形成全新的文化形式。
3.知识普及后现代主义的思潮推动了知识普及的进程。
后现代主义关注人性,提出“民主万岁”,鼓励人们去自由地表达和思考,这在人们的思想文化领域具有普及和民主化的倾向。
4.视觉文化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思潮强调视觉文化,追求感性和激情化的表达,独具视觉冲击力,这使得无论是广告界还是影视界,都带来了视觉文化的革命。
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在创作视觉媒介方面推崇多元化和自由化,呈现出更为独立和多样的视觉文化体系。
5.深刻反思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推广,对社会和每个人都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既是对“伟大叙事”的反叛,也是对现代主义对于规则、秩序的建立的反省,以及对人性、文化、历史本身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追求一种更为深刻的反思和对自我意识的探索。
在这样的意义下,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对社会和文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体现了一种反复探讨的心理和生命的价值感受。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1.文化多元化后现代主义推崇文化多元化的观点,视文化多元化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新思路,从而使社会开始接受不同文化的思维和理念。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对传统哲学观念进行了颠覆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认为,传统哲学的理性主义、现代主义的理性信仰和现实主义观念已经无法解释当代社会和文化中的复杂现象。
在这种背景下,后现代主义哲学批判应运而生,试图揭示并解构传统哲学的种种局限性和矛盾之处。
一、对现代主义理性主义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哲学批判首先针对的是现代主义理性主义的观念。
传统哲学一直强调理性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为理性是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然而,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指出,理性并非客观中立的,而是受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理性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现代主义理性主义的观念在当代社会已经不再适用,需要被重新审视和批判。
二、对现实主义观念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哲学批判还针对现实主义观念进行了挑战。
传统哲学认为,存在客观的真理和现实,人类的认识可以达到这种真理和现实。
然而,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认为,真理和现实并非客观存在的,而是由语言、权力、文化等因素构建和塑造的。
真理是多元的、相对的,不同的文化和社会有不同的真理观念。
因此,现实主义观念在后现代主义哲学看来是一种幻觉,需要被颠覆和批判。
三、对权力和话语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哲学批判还关注权力和话语的问题。
传统哲学往往将权力视为一种固定的结构和制度,而话语则被看作是客观的表达和传播真理的工具。
然而,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指出,权力和话语是相互交织的,话语本身就是一种权力的表达和运作方式。
权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中不断变化和重构。
因此,权力和话语的关系需要被重新审视和批判,以揭示其中的权力结构和话语权力的运作机制。
四、对文化多样性的重视后现代主义哲学批判还强调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传统哲学往往将文化视为一种统一的整体,忽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然而,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认为,文化是多元的、相对的,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冲突。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一、引言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思潮,它在哲学、文化、艺术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复杂而多样的思想体系,后现代主义批判了传统的理性主义和启蒙精神,对现代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对后现代主义进行批判和探讨。
二、现代性的危机在批判后现代主义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现代性的危机。
传统上,现代性被理解为一种对传统权威和信仰的怀疑、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追求。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现代性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科技进步带来的环境破坏、社会中心性的崩溃、个人主义的极端化等。
这些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对现代性本身产生怀疑,而后现代主义便在这种背景下崛起。
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后现代主义对于真理、知识、权力和语言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挑战。
首先是对于真理观念的怀疑。
后现代主义认为真理是相对的,而不是客观存在的。
其次是对于知识权力关系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者指出,在知识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权力和话语霸权,这一观点挑战了历史上一直存在的权威知识体系。
此外,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了语言的游戏性和多样性,以及个体在其中被塑造与受限制的情境。
四、哲学批判1. 对相对主义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强调真理相对性,认为所有观点都没有根据来证明其优越性。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无法做到绝对地排斥所有绝对性的存在。
比如在伦理道德层面,普世价值观仍然是我们共同遵循的。
因此,后现代主义对所有事物进行绝对否定是不切实际的。
2. 对知识权力关系的反思后现代主义者指出了知识与权力之间紧密联系,并且质疑了知识生产中是否存在着某种思想上的暴力和压迫。
虽然这一观点有其道理,但我们不能否认知识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来改变,并且对人类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3. 对语言的游戏性和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认为语言并非客观工具,而是活动参与者之间彼此协商达成某种共识及合作关系原则。
但在实际交流中,语言仍然需要表达清晰准确,否则就难以沟通。
因此,在承认语言多样性的同时,也需要强调其规范性和约束力。
现代音乐中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音乐中的后现代主义在当今世界的音乐中,后现代主义成为了一种流行的音乐风格。
它以其不规则、混乱和多样性著称,它通过使用琐碎和多样化的元素来打破传统音乐的框架和规则。
后现代主义的音乐风格包括实验音乐、电子音乐等多种风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现代音乐中的后现代主义。
一、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后现代主义是指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否定。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主义的主张过于理性,忽视了情感和直觉的重要性,并且将艺术和生活二元化。
后现代主义则尝试摆脱固有的艺术形式,打破传统艺术的范式,拒绝传统的创作手法和形式。
后现代主义音乐追求的是更加自由放纵的艺术手法。
二、后现代主义音乐的特点1.不规则的形式后现代主义音乐缺乏传统音乐的形式结构,在形式上往往呈现出不规则的状态,常常没有简单的重复。
这种形式的表达方式,是它可以挑战传统音乐范式的关键手段,它能够使用非传统音乐元素创造出一种自由、流畅、随意的音乐体验。
2.多样化的声音元素后现代主义音乐要求音乐家使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元素,以创造多样化的音乐体验。
音乐家使用各种噪音、无规律的律动和复杂的和声结构来创造一个独特的声音世界。
3.混乱的韵律和节奏后现代主义的音乐往往采用混乱、不规律的韵律和节奏。
音乐家可以使用不同的乐器、样式、音色和音调来创造一种非凡的体验。
通过这种混乱的韵律和节奏,可以为听众提供一种多样而刺激的音乐体验。
三、后现代主义音乐家和作品后现代主义音乐在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崛起,与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和作品相关。
其中最出名的后现代主义音乐家是约翰·卡奇(John Cage),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最早的后现代主义音乐。
他的作品使用了大量的噪音、琐碎声音和多样化的和声结构,这些都是其独特的特点。
卡奇的作品包括《沉默》和《音乐鉴赏家的作曲家》等。
此外,史蒂夫·瑞奇 (Steve Reich) 和费利克斯·马安 (Felix Meritis) 也是著名的后现代主义音乐人物,他们的音乐作品中也体现了这种不规则、复杂和现代化的音乐元素。
对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评价-文档资料
对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评价现代主义艺术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后期,首先是从以波德莱尔为首的法国象征主义开始的。
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欧洲的生产力水平有了空前的提高,传统的作坊式手工业被大机器生产所替代,使得西方各国的社会结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乃至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
不同于以往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艺术家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看法不再是直接单纯的再现,而是通过一种异化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隐喻、象征、反叛,从而在这种荒诞变形中找到一种自己内心的平衡,这种平衡是面对日益加深的精神危机而对于自然、人、社会的重新思考和定位,也是实现自我内心救赎和启迪世人的一种方法。
与此同时,西方的现代哲学和美学上对于本能的推崇,对于社会的悲观,以及对于资产阶级的虚伪等观点也影响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
例如在世人看来有些痴癫的尼采对于权威的挑战,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心里精神分析都成为当时现代主义艺术家们推崇的学说。
现代主义以其非理性、荒诞变形、扭曲抽象的特征撼动了世界,也激发了欧洲乃至世界继文艺复兴后的新一轮文明,此时涌现了许多风格迥异,造诣颇高的艺术家,尤其是在绘画和文学领域。
对于传统束缚的背弃使得艺术上百家争鸣,就绘画而言就出现了诸多流派,更使得毕加索,马蒂斯等一系列画家闻名于世,真正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同时,现代主义艺术更加注重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鞭挞,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放人类思想和督促社会改革的作用。
除此之外,由于现代主义艺术本身的一些局限性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否定它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产生。
现代主义的光辉我们不可否定,但同时根据辩证分析方法我们也应该指出其缺陷。
第一,现代主义艺术在其敢破敢立的同时也混淆了其对于艺术的概念,使得艺术的概念被无限的扩大。
例如马塞尔·迪尚在小便池上写了“喷泉”二字,便认定其为一种艺术,或许这可以称得上是自由意志的体现,但是我们似乎无法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体验,因此也就无法从真正意义上称为艺术了。
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批判
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批判在现代文学发展的历程中,后现代主义批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后现代主义批判的出现,旨在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进行反思和批判。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的定义、特点以及对现代文学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后现代主义一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当时现代思想的兴起和对现代主义传统的重新反思。
后现代主义被定义为一种对理性、真理、线性叙事等现代性特征的质疑和拒绝。
它强调了多元性、相对性、异质性和迷糊性等特征。
第二部分:后现代主义的特点1. 反对大故事和总体性后现代主义拒绝了过去现代主义关于大故事和总体叙事的追求。
相反,它更加注重个体的经验和微观的叙事。
后现代小说中的故事结构通常是碎片化的、非线性的,模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2. 反对现代主义的抽象和理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理性的抽象进行了批判。
它拒绝了线性的逻辑推理,而是追求多元的表达方式。
后现代作家倾向于采用写实和幻想相结合的手法,为读者创造出多重的现实感。
3. 对现代性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中的权力结构、社会制度等进行了批判。
它强调了异质性、多元文化的存在,并挑战了主流社会对于统一性和规范性的追求。
第三部分: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文学的影响1. 形式上的创新后现代主义带来了形式上的创新,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更多样的风格和结构。
例如,尼卡索夫的《无人生还》使用了交错叙事的方式,探索了真相与记忆的关系。
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行者》则以读者和作品之间的对话形式进行叙事。
2. 内容上的拓展后现代主义拓宽了现代文学的内容领域。
它突破了现代主义对于中心主题和正统文化的限制,关注边缘化的群体和他们的生存状态。
莫里森的《宠儿》关注黑人女性的经验,揭示了种族歧视和身份认同的问题。
3. 意义上的多元后现代主义批判了一切形式的确定性和权力结构。
它强调每个个体的主观感受和价值,鼓励个体主义和多元文化的存在。
塞尔伯曼的《问题的回答》通过打破叙事的一致性,呈现出不断变化的意义构建。
塞拉·本哈比对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联盟的批判
2021第1期·总第567期后现代女性主义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随着主流女性主义在很多方面受到批判,有色人种、同性恋等非主流女性开始质疑普遍的“女性”范畴和普遍化的“女性经验”。
后现代主义强调主体与差异问题,重视女性因国家、阶级、种族、性别等不同而产生的差别,主张根据偶然性或当下的权力关系与话语来分析、理解社会结构、生产、父权制、阶级等概念,〔1〕并试图通过解构传统男性中心主义,建立两性平等的新型文化。
女性主义经历了与马克思主义“不幸的联姻”后,逐渐向后现代主义靠拢,它们在与西方启蒙运动和现代性的宏大叙事的斗争中,发现了自己的密切关系。
塞拉·本哈比(Seyla Benhabib )认为,女性主义者反对西方关于超验主体的概念是非常恰当的,并支持人们拒绝单一的或本质主义的、关于历史变化的“宏大叙事”,但是她仍然认为这些论点是危险的,并破坏了批判理论的可能性。
一最早支持后现代主义的女性主义理论家是简·弗拉克斯(Jane Flax ),她在其著作《思维碎片:当代西方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中,把“后现代”的特征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判理论视域的协商民主研究”(16CKS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感谢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研究基地资助。
[作者简介]贺羡,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吴敏,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关于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盟,有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在《女性主义争鸣》(Feminist Contentions )这本书中,四位美国学者对后现代主义的实用性产生了观点分歧。
“后现代”的特征曾被简·弗拉克斯描述为“人之死”“历史之死”以及“形而上学之死”。
对此,塞拉·本哈比借鉴弗拉克斯关于后现代主义某些关键原则的主张,将以上三个论题用“弱版本”和“强版本”来表达,并通过情境批判、前瞻性乌托邦、关怀伦理等多重语境下的分析和批判,阐释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联盟的不稳定。
后现代主义辨析及评述
2019年第5期(总第155期)No.5,2019Serial No・155理论观察Theoretic Observation后"代$%&析述陈彦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510430)摘要: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影响着人们思想、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内涵和特征进行概括,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对其影响进行辩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中图分类号: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9)05—0023—04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潮正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及价值理念。
后现代主义思潮错综复杂,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
它反映了当前西方社会的现实状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对于解放人们思想和行为束缚,对现代哲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但是它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又使其走向另外一种形而上学。
对后现代主义的内涵、特征及其形成的背景和影响进行客观分析和理性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和特征“后现代主义”是文化艺术意义上的概念,是指与“现代主义”相对的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思想文化潮流。
后现代主义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最高层次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有建筑、艺术、文学、大众传媒、流行文化、哲学等多个方面,也已经出现了与各个学科相结合的趋向,如后现代伦理学、后现代行政学,后现代社会学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社会思潮在西方社会逐步发展和普及。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法国的后现代思想家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启蒙理性主义以及现代性理论。
比如,福柯解构了“主体概念”,继尼采提出“上帝死了”之后,提出令惊世骇俗的“人死了”的命题;利奥塔批判了“元叙事”为标志的现代性,并对后现代状况进行了描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2002年8月写,2016年6月改)
黄有柏
后现代主义的由来
二十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高峰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掠夺世界的相互争斗愈演愈烈,终于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了战争经济,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哲学、文学等意识形态为战争服务,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诗歌流派,鼓吹诗人“应纯粹依赖自己放荡不羁的习性,对暴力、战争的嗜好以及‘心境并发’的本能进行创作”,成了帝国主义的文化帮凶。
当时的欧洲诗坛,流行着未来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反文化诗潮,对早期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猛烈冲击并使其成为暗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再度兴起,但已改变了早期的性质,而与“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合流而成为西方“现代主义”,以艾略特《荒原》为里程碑,是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废墟上的产物,与传统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决裂,成为一种对文化的破坏现象,与战争对物质的破坏现象相呼应。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战争中发了军火大财,使战后的美国经济在世界各国中遥遥领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诗歌由以欧洲为中心转移到以美国为中心,发展成为西方后现代主义(以凯鲁亚克和金斯伯格等人为代表)延续至今,更趋于对文化的破坏性和毁灭性。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在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后现代主义经典丛书》的《总序》中说:“后现代主义不外乎下列六种形式:一,作为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泛文化现象……传统的东西……均受到挑战……。
二,作为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观念……张扬更为无度甚至“狂欢”的个性自由。
三,作为一种产生于西方并波及全球的文化思潮和运动。
四,作为一种叙述话语或风格。
这种话语表现出对‘伟大的叙述’或‘元叙述’的不信任,其表现特征是无选择技法、无中心意义、无完整的乃至‘精神分裂式’的结构,叙述的过程呈发散形,故事的发展呈‘增殖’状,意义的中心完全被消解,散发到文本的边缘地带,对历史的表现成为某种‘再现’甚至‘戏似’。
五,作为一种不受文学史分期原则制约的阅读符号代码,也即所谓‘后现代性’……。
六,作为结构主义发展到极致并盛极至衰之后的一种批评风尚。
其特征表现为崇尚语言文字游戏,强调读者的建构性参与,以拆除和分解结构为其宗旨,也即后结构主义批评”。
《后现代主义经典丛书》的《总序》还说:“后现代主义则像个永久的‘不安分者’,不停地制造混乱和无政府状态……后现代主义者则致力于‘稗史’的创造……后现代主义的本体论则是不确定的……后现代主义则致力于世界模型的分解……后现代主义的文本则以颠覆和互文性为其特征,以拆除文本的深层结构为其目的……后现代主义者则出于反历史的目的,致力于某种历史事件的叙述,甚至创造出一个新的历史,在后现代主义那里,历史与虚构的界限是完全模糊的……”。
这样,在后现代主义者反文化、反历史的笔下,诗不成其为诗、文不成其为文、文本不成其为文本、历史不成其为历史,成了无意义、无中心、无结构、无技法、语无伦次的文化“垃圾”和“废墟”。
后现代主义者全面彻底摧毁人类几千年来精心建构的文学艺术体系,摧毁人类几千年来的精神文明结晶,成了不能饶恕的毁灭文化的千古罪人;在后现代主义者反理性、反崇高的那里,人的理性和道德、社会的秩序和纪律等价值观念受到挑战。
张扬无度的个性自由,制造社会的无序和混乱……后现代主义者这些心理状态无不与帝国主义军火制造商和战争贩子制造世界混乱的心理相合拍。
以上这些都被我国第三代诗人实行了,且看《亵渎中的第三朵语言花》的扉页上总结性地标示的:“‘第三代诗歌’以新奇独特的反文化
精神和反叛姿态后崛起于‘朦胧诗’衰落以后的诗歌荒原上……它无拘无束、无所畏惧、亦无所信仰……”。
毫不掩饰地暴露了其逆文学传统而动、逆艺术规律而动、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的丑恶面目,完全作为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对我国进行殖民文化渗透的工具。
我们应持的态度
我们对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对文化已有破坏性)和后现代主义(对文化彻底毁灭性)的文化现象应持否定的态度。
在中国本人黄有柏首先于1988年开始批判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广西《南国诗报》1988年第5期发表《朦胧诗应反向开拓》文章及在《扬帆》文学报总22期(1989年)发表《现代现实主义宣言诗》、《春天之歌》等诗,指出朦胧诗应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进行反向开拓,迈向象征现实主义。
还于2002年写了《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一文在国内外文艺界内部传播。
西方有觉醒的文化精英们,也摒弃后现代主义文学和诗歌。
(美国)沃尔夫呼吁回归社会现实主义,从此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开始走向终结),后现代主义是在1990年左右终结的。
(美国)罗伯特·麦克拉夫林声称“美国小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经历了一场彻底的审美转变,这一转变出现的原因是其语言无所指涉及与社会现实的分离”。
美国后现代主义的头号人物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中国的后现代主义者请来的国际顾问),在中国《文学评论》二00三年第一期173页,发表文章《对现代性的重新反思》(王丽亚译)中说:“现代性不是一个概念,既不是哲学的概念也不是别的概念,这是一种叙事类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放弃对现代性进行概念陈述的徒劳努力……在《第三种冥想》开始处,有这样一个类比,现在我要闭上眼睛,捂上耳朵,将所有的感觉(从客体那里)收回来,我甚至要擦掉思想中那些有形的东西”(《文学评论》2003年1期)。
从以上这段话里,也就是说:放弃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和文学的各种概念,即把其取消了,并希望不再陈述。
还有什么可说呢?中国的后现代主义者。
既然大树已经倒了,猢狲还不散吗?
“人间正道是沧桑”,迷途者要赶快悬崖勒马。
中国不再容许破坏文化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存在,要彻底摒弃后现代主义诗歌。
现代主义诗歌幸好有一条“隐喻”的表现手法,要抓住这一手法向中国特色象征主义诗歌“转化”,转化为中国传统明白流畅、栩栩如生的“隐喻”手法。
这是对现代性诗歌的善后处理。
因此,目前我们的紧迫任务是:同心同德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建设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先进文化,给世界文化一种有益的奉献,走向世界第二次文艺复兴,这是我们应走的正确道路。
——作者是中国文艺舵手·文学博士,世界华人文艺舵手·文学博士,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世界第二次文艺复兴先驱者
注:①原载《国际学术交流》杂志2005年12期获一等奖
②2005年12月入编世界文献出版社《世界优秀学术论文(成果)文献》
③2007年7月,入编《新国风》杂志总70期
④2008年10月,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评为:百年学术“特等奖”。
档案号:ZMXS0809
⑤2010年1月,世界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世界华人交流协会评为:“世界重大学术创新成果”特等奖。
获奖号:SHA2011号
⑥2010年6月,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海内外经济纵横杂志社评为“世界华人重大学术科研成果”特等奖。
存档号SS06-015
⑦2010年,世界文化名人交流协会、世界文化艺术研究院、党旗下建设者评审委员会评为“党旗下建设者——中国社会发展建设优秀成果”金奖。
存档号:JSZ09-018
⑧2011年6月,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世界优秀华人成就交流协会、世界文献出版社组成的国际专家评审委员会三审论定,评为“世界重大学术思想(成果)特等奖”,获奖号ZDSX011158,作者本人被评为“环球时代杰出人物特殊贡献奖。
”)
⑨2011年由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等四单位从参选的372660份成果中审核评为“国际金奖”,档案号GJ04-06
⑩2013年免费入编《世界华人文化名人文论大全》,获国际金鼎奖(成果存档号QZZ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