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哲学之经院哲学

合集下载

经院哲学对于欧洲教育发展的贡献

经院哲学对于欧洲教育发展的贡献

经院哲学:欧洲教育发展的奠基之石
经院哲学作为中世纪欧洲重要的哲学思潮,不仅与神学密不可分,更是欧洲教育发展的奠基之石。

经院哲学将理性和信仰融合起来,成
为让人们理解社会、自然、精神世界的重要工具。

在欧洲教育史上,
经院哲学从12世纪开始,一直持续到16世纪,贡献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一种启示性的思考模式
经院哲学通过研究辩证性的“问题-说理-回应”的思辨过程,提
供了一种启示性的思考模式。

这种思考模式让人们逐渐从有限的知识
中走向更加丰富、更加充实的智识领域。

2. 推广阅读的重要性
由于经院哲学主张透过阅读和讨论来学习,并强调对经典著作的
深入研究,因此推广了阅读的重要性。

经院哲学成为学习者们的榜样,几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欧洲的教育。

3. 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
经院哲学的教育理念充满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哲学家们致力于推
动教育普及与改革,主张教育与理性的普及应该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的目标。

他们认为,人的知识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不断提高的。

4. 引领新思潮
经院哲学从中世纪起就是欧洲哲学界的中坚力量,对欧洲思想界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追求真理、批判性讨论的精神仍是当今欧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经院哲学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启示性,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

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最初是在查理曼帝国的宫廷学校以及基督教的大修道院和主教管区的附属学校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哲学。

经院哲学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的经院哲学仍是奥古斯丁和新柏拉图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中期是经院哲学的繁荣时期,亚里士多德逐渐成为哲学的最大权威,晚期是被看作异端的唯名论盛行时期,经院哲学试的理性主义从此一蹶不振。

第一节早期经院哲学一、中世纪哲学之父:爱留根纳人物介绍:爱留根纳(Johannes Scotus Eriugena,约800-877)是“加洛林朝文化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学者,爱尔兰人,约于843年应皇帝秃头查理的邀请到巴黎讲学,后被秃头查理任命为宫廷学校的校长。

通晓希腊文,曾将伪狄奥尼修斯的著作译成拉丁文,定名为《大法官书》。

他的代表作是《论自然的区分》《论神的预定》等。

他建立了中世纪第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被称为“中世纪之父”。

代表思想:(一)理性与信仰。

在基督教哲学的历史上,爱留根纳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信仰应当服从理性。

他认为,如果哲学与宗教、理性与信仰之间出现了矛盾,我们就应当服从理性。

(二)论自然的区分。

关于自然的区分的思想是爱留根纳全部哲学思想的核心。

爱留根纳首先区分了四种自然:(1)创造而非被创造的自然,它包括存在和不存在的一切的原因,指的就是上帝;(2)被创造又能创造的自然,它是众多的创造的原因,指的是存在于上帝之中的诸理念,其统一就是逻各斯;(3)被创造而不能创造的自然,它是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中产生出来而被认识的,指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上帝理念的表现;(4)不创造又不被创造的自然,作为一切事物的终极目的,指的仍是上帝。

这种思想为后世的泛神论洞开了门户。

(三)存在与不存在。

爱留根纳的自然包括所有的存在与不存在。

爱留根纳提出了五种区分存在与不存在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理性以它为根据,一切可以清晰辨认的就是存在的;超于纯思维以及理性之外,表现为不存在。

第二种方式:通过层次的划分和链接,分为存在和非存在。

中世纪 经院哲学 本体论证的特点

中世纪 经院哲学 本体论证的特点

中世纪经院哲学本体论证的特点中世纪经院哲学是中世纪欧洲哲学的一种学派,它以神学为基础,试图通过信仰和理性相结合来解决形而上学和哲学问题。

本体论是经院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本体论证的特点包括:对存在的思考、对上帝的思考、论证的教父化和上帝的存在证明。

首先,本体论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对存在的思考上。

经院哲学的本体论主要关注的是存在的本质和原理。

本体论证试图回答“什么是存在?存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根据经院哲学家们的观点,存在可以被理解为“真”,它是实在的、稳定的、不变的。

本体论证试图通过分析存在的特点和属性来得出对存在的定义并进行证明。

例如,通常会提出“存在是是非不一致的”这样的命题,并通过推理来证明这一命题的正确性。

其次,经院哲学的本体论中,对上帝的思考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经院哲学是一种基督教哲学体系,它认为上帝是存在的根源。

因此,经院哲学家们试图通过本体论证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他们认为上帝是存在的最高形式和原则,是绝对完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

一些经院哲学家运用本体论证来探讨上帝的本质和属性,例如圣奥古斯丁提出的“上帝是存在的本源”和圣安素姆的“上帝是至善的”,这些都是试图通过本体论证明上帝的存在。

第三,本体论证的特点是论证的教父化。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教父们的权威被普遍崇拜和尊重。

因此,经院哲学的本体论证常常借鉴和引用教父们的观点来进行论证。

一些教父的著作成为了经院哲学家们思考的重要对象,他们试图通过解读和理解教父们的观点来解决本体论问题。

例如,经院哲学家们通常会引用圣奥古斯丁的著作,他们认为圣奥古斯丁的思想是对本体问题的重要贡献。

最后,经院哲学本体论的另一个特点是上帝的存在证明。

经院哲学家们试图通过逻辑推理和理性论证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他们认为上帝是存在的最高原因和目的,因此需要通过推理和证明来表明上帝的存在。

在本体论证中,会引用一些经院哲学家提出的存在证明的观点,例如圣安波罗修斯的“透过有序宇宙和因果关系可以推断出上帝的存在”,还有圣托马斯·阿奎那的“运动是有引起者,引起者不可能无限回溯,因此必有第一位运动者,即上帝”。

经院哲学思想在欧洲中世纪的传播与影响

经院哲学思想在欧洲中世纪的传播与影响

经院哲学思想在欧洲中世纪的传播与影响中世纪是一个极其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充实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里,经院哲学的思想开始在欧洲不断传播,并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经院哲学可以追溯到10世纪的中世纪,是当时的学者用来研究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的一门哲学。

经院哲学在传统基督教教义与逻辑思考的基础上,加上了新的成分,例如古希腊哲学、后期拉丁文化等。

经院哲学并不是一种教条式的研究方法,它注重通过理性辩论去证明和解决哲学难题,故常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哲学思想体系。

在欧洲中世纪的这个时期,经院哲学的思想被广泛学习和传播。

在欧洲中世纪时,经院哲学的思想最早是由彼得·阿伯拉尔出版的《伦理学》和《Peter Lombard’s Sentences》一书来传授的。

然而,最成功地推广和教授经院哲学思想的,则是托马斯·阿奎那。

托马斯·阿奎那是一位神学家、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在教授经院哲学时,强调通过修辞的优美和力量去传达复杂的哲学概念。

他的学生们把他的讲义整理编成了一本书,名叫《托马斯大师的哲学总汇》。

这个教材受欢迎程度非常高,成为欧洲中世纪最广泛传播的一本哲学书。

中国唐代的高僧义净,也曾向阿奎那学习,传授历史著作。

权威学者们指出:“在欧洲中世纪的时期,经院哲学思想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影响了宗教领域,也影响了哲学、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

”在宗教方面,经院哲学的思想推广对于中世纪的天主教教会来说,眼下和尤其重要。

在哲学方面,这种思想流派的推广,推动了欧洲哲学的发展和演变。

经院哲学的思想引入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推进了哲学知识体系的发展和系统化。

在政治方面,经院哲学的思想被用来反对封建制度和专制政治,并为自由思想和个人权利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经院哲学的思想强调了人性的自由、理性、和平与身心和谐,对人类的理性思维和精神上有着极大的影响。

思辨和理性主义的精神,逐渐被大众所认可,进而在探索自然、科学和艺术领域等得到有力的支持和推动。

中世纪经院哲学概论

中世纪经院哲学概论

中世纪经院哲学概论中世纪经院哲学概论段德智中世纪经院哲学不仅是中世纪基督宗教哲学的主要形态和典型形态,而且也是整个中世纪哲学的主要形态和典型形态,对基督宗教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后世发展,特别是对其现当代发展有着无可更替的作用。

因此,我们对中世纪哲学的考察便从概述中世纪哲学的历史背景、学院性质、学术地位和历史概貌开始。

第一节经院哲学兴盛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黑格尔在考察哲学的时代性时,曾经深刻地指出:“哲学与它的时代是不可分的。

……哲学并不站在它的时代以外,它就是对它的时代的实质的知识。

”[①]因此,在我们考察中世纪经院哲学时先行地考察一下它赖以产生的时代,亦即它赖以产生和兴盛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也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了。

经院哲学的拉丁文为“philosophia Scholastica”。

其中,“philosophia”的意思为“哲学”。

而“Scholastica”的词根“schol-”的基本意义为“教学”、“教材”、“教室”、“讲堂”或“学校”,故而其基本意义为“学校(学院)中人”,尤其意指“学校或学院中的教师或学者”。

因此,“philosophia Scholastica”的原初意义和基本意义在于“学校或学院中的教师或学者的哲学”。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将经院哲学称作“学院哲学”。

[②]这一点从经院哲学的理论队伍或学术阵容方面看,是相当清楚的。

我们知道,古代的基督宗教哲学有两种基本形式,这就是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

“教父”,拉丁文为“Patres Ecclesiae”。

其中第二个词“Ecclesiae”的词根为“Ecclesia”,其基本意义为“教会”。

这就意味着教父哲学家通常为教会中人士,而非“学院中的学者”。

第一个词“Patres”的词根为“pater”,而“pater”的基本意涵虽然为“父亲”,但却有“创始人”、“始祖”、“首领”、“组织者”、“筹备者”、“举办者”等延伸义,故而人们不仅用它来表示有社会地位的“贵族”、“元老”、“绅士”,而且还用它来表示具有神职的“神父”,后来它的一个同义词“papa”竟被人用来指称“教皇(教宗)”。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一、名词解释1、经院哲学:在中世纪所形成的一种由理论到理论,由思想到思想,由文本到文本的关于真理性的空洞的真论,这种真论只相信《圣经》所说的话是唯一的真理,凡是符合《圣经》的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这种从理论出发并将它绝对化的观点就是经院哲学,也可叫“空洞的争论”2、新唯物主义: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的不合理性的批判,创造了一种与以往的所有哲学完全不同的新的世界观或本体论,即以实践为基础的世界观或实践本体论完成了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本体论转向。

社会静态结构:即社会有四大要素两大基本矛盾。

在马克思看来所有私有制社会都是由这两个矛盾构成,人类要正确的认识社会历史的存在状态,都必须从这种基本结构出发。

3、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为表达自己哲学的本质特征,以区别于其它一切形态的哲学所使用的概念。

就其本质而言,“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概念初步形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到进一步规定,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形式正式出现。

5、实践的唯心主义:①马克思把意识分为“实践的意识”和“理论的意识”两大部分,社会权力属于前者,哲学等属于后者。

实践的意识(社会权力)作为对一定的社会生活(如市民社会)的反映,也是第二性的东西。

②在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工的条件下,社会权力必然要独立化(统治阶级化,政治化),同它的经济基础相对立。

③这个独立化了的社会权力就是“实践的唯心主义”,即剥削阶级的国家。

其中,“唯心主义”指国家对社会的经济剥削;“实践的”指这种剥削的手段是具有普遍强制性的暴力(Gewalt,权力)。

因为,实践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双重特征。

简答经院哲学的内部斗争及其社会意义

简答经院哲学的内部斗争及其社会意义

简答经院哲学的内部斗争及其社会意义经院哲学是中世纪西方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也是天主教教义与哲学相结合的思想体系。

它最早形成于13世纪的巴黎圣母院学院,后逐渐发展成为欧洲中世纪教育体制的核心。

然而,经院哲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内部的激烈斗争,这些斗争对于经院哲学的演进和社会意义都具有重要影响。

经院哲学的内部斗争主要集中在两个学派之间,即奥古斯丁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

奥古斯丁主义强调信仰的重要性,主张通过神学和哲学相结合来达到对上帝真理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主义则更注重理性,认为通过理性思考和哲学推理可以揭示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就其本质而言,这两个学派的斗争是理性和信仰、神学和哲学的较量。

这种内部斗争对经院哲学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兴起对经院哲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对经院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哲学的研究方法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

其次,内部斗争的存在促使经院哲学中的学者不断进行辩论和讨论,使得经院哲学成为一个独特而富有活力的思想体系。

这种争论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影响,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影响,推动了中世纪的学校制度和教育模式的发展。

经院哲学的内部斗争具有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对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的追求上。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对知识和学术有着严格的控制,传统的教会教义是思想和研究的主导力量。

然而,经院哲学的内部斗争为思想自由提供了一个平台,不同派别的学者能够公开辩论和交流观点,借此推动了知识的进步和学术的发展。

这种思想自由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后来对于科学思维和理性主义的兴起。

总的来说,经院哲学的内部斗争是关于信仰和理性、神学和哲学之间的较量。

这种较量对于经院哲学的发展和社会意义都具有重要影响,推动了经院哲学的演进、学术自由的追求以及中世纪教育体制的发展。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

一、西方文化发展到中世纪,其主要成就有哪些?答:主要成就有三方面: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中世纪大学成为中世纪文化的典型代表:中世纪成为近代西方文化孕育的时代,基督教文化成为主文化。

(一)首先是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A.经院哲学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集大成者,他的代表作是《神学大全》。

以阿奎那理论为代表的经院哲学主张信仰服从理性,哲学服务神学,目的在于使基督教信条系统化,以维护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但形式逻辑思维方法使欧洲人养成极其严格而缜密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后世西欧哲学的思想方法。

经院哲学反映了当时宗教信仰与古典文化处于这样一种关系:一方面,在中世纪初期,知识文化活动是教会隐修士的生活特点和特权,文学、艺术,甚至自然科学都是在为圣经作注解。

哲学成为宗教的婢女,知识成为信仰的奴仆。

另一方面,古典文化中的哲学在神学庇护下得以保存,哲学与宗教信仰互相交融。

经院哲学在中世纪西欧文化中占统治地位。

B.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是西欧中世纪文学的两大组成部分。

骑士文学的基本体裁是抒情诗和叙事诗,法国的《罗兰之歌》是骑士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骑士文学的地位——骑士文学中的爱情主题无疑是对基督教会禁欲主义的挑战;骑士文学中的忠君爱国思想预示着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的觉醒。

市民文学产生于中世纪城市复兴以后,主要叙述市民家庭和爱情生活的悲欢离合,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

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是市民文学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市民文化的兴起,使得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文化中的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和新的发展趋势——随着一个独立的、与封建贵族和教会相对立的阶层——城市市民兴起,基督教文化逐渐走向尽头,代表新的中产阶级的文化应运而生。

随着这种新的阶级力量的壮大发展,一种借助于古典文化形式的新的文化运动正在孕育。

C.大学的兴起——欧洲人冲破宗教的囹圄新兴的市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强烈要求展开世俗教育;教会为了在更大范围内研究和传播神学,也支持大学的创办。

古代西方哲学的名词解释

古代西方哲学的名词解释

古代西方哲学的名词解释古代西方哲学是人类思维探索与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人类存在的本质、真理以及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古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学派差异。

一、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学派,强调个体的存在与价值,并且认为人类是自由和选择的主体。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在本质上是个体的存在,因此每个个体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自由意志。

同时,存在主义也强调人类的责任和担当,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生命中承担起选择和决定的责任。

二、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古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探讨的是存在的本质和实体的本质属性。

形而上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宇宙、现实、人类以及思维等多个层面。

在形而上学的理论框架下,人们试图寻找超越感官世界的普遍真理和本体实在。

这种探求和思考超越肉眼可见的世界的哲学思维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三、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哲学和文化运动,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提倡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批判宗教迷信和封建权威,倡导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他们相信通过理性和思考,人类能够摆脱迷信和偏见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真理。

四、伦理学伦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原则和价值标准。

古代西方哲学中的伦理学分为道德哲学和应用伦理学两个领域。

道德哲学研究个人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本质和基础;应用伦理学则关注如何运用道德原则指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决策。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善、什么是正确,以及什么是正义。

五、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源于中世纪的大学学府(经院学派),是当时教育体系中一种主导的哲学思想。

经院哲学试图通过神学和哲学的融合来理解世界的运作和人类的存在。

经院哲学强调信仰和理性的统一,运用理性分析神学问题的同时保持对上帝的虔诚。

尽管经院哲学的影响逐渐减弱,但它对后来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存在论存在论是一种关于存在的哲学派别,试图回答“为什么存在比不存在更有意义”的问题。

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

一经院哲学1.定义是中世纪哲学中占统治地位学派的统称,内部有不同流派,各学派以大学为主要活动阵地,对教育影响极深。

2.实质是一种基督教哲学,以调节基督教义和社会生活的矛盾为己任,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时期爱利吉纳是经院哲学的创始人“真正的宗教便是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也即是真正的宗教,两者的不同在于哲学是已思考为主,宗教是以信仰为主。

”13世纪阿奎拉论证了基督教义和世俗发展并不相悖,可以并行,两者都是真理,各管各的,提出“二重真理” 。

3.基本问题:调和哲学和神学,理性与信仰之间的矛盾.4.产生与发展其中典型的是“实在论”与“唯名论”之争。

这种争论不是无意义的, 恰恰由此, 促进了经院哲学走向了兴盛。

实在论:十一世纪末, 开始形成了有体系的经院哲学, 即安瑟尔谟(约1033- 1109) 的“实在论”。

他被称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

”安瑟尔谟的神学思想主要是融合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奥古斯丁的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论证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法, 他认为上帝是最实在、最完善的。

既然上帝是完美的实体观念, 所以上帝是确实存在的, 他说:“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 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 ”因此,“只有信仰了上帝, 才能理解上帝。

”以安瑟尔谟为代表的实在论, 遵循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学说, 认为一般概念是真实地客观地存在的, 它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 具体的个别事物只是观念的外壳质能不能思维?’, 唯实论继承了柏拉图的唯理主义,重视那个看不见的、经验现象背后的本质的、理性的世界,认为认识这个世界是需要运用理智而不是感官,特别是需要数学.由于对理智的推崇,唯实论在客观上也加强了对人类理智的积累与训练,发展了演绎的逻辑方法马克思还指出:“唯名论是英国唯物主义理论的主要成分之一, 而且一般说来, 它是唯物主义的最初表现。

”正是经院哲学内部唯名论的发展,加速了经院哲学的破产, 并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它预示着, 尽管还会有曲折, 但新的曙光即将来临, 人类理性的历史将揭开新的一页。

冒从虎《欧洲哲学通史(上卷)》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圣才出品】

冒从虎《欧洲哲学通史(上卷)》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圣才出品】

第2章中世纪的经院哲学2.1 复习笔记一、经院哲学的先声(一)波爱修的理性神学哲学1.人在理智上类似上帝(1)人在理智上类似上帝①波爱修宣称:“万物的根源是上帝。

”他认为上帝以神圣的理性统治着宇宙,使宇宙有其常型,使一切变化有条不紊,因而上帝是最高的善。

②波爱修认为,人能成为神,因为人有理性,人“以理性为本质”。

由于人有理性,使得人类超乎万物之上,使得人在理智上类似上帝。

③波爱修从人在理智上类似上帝的观点出发,进一步指出人不应当在自己身外寻找上帝的存在、全善和全美,而应当从人的本性中,从人的内心中去寻求。

(2)推论上帝的存在①内容a.按照波爱修的观点,不完全与完全、不完善与完善、不完美与完美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既然人们承认有不完全的东西的存在,那就必须承认有绝对完全的东西的存在,这种存在就是上帝,它是最高的最完全的善。

b.波爱修认为,一切完全都比不完全在先,因此上帝先于一切,是最本源的存在。

②评价这里表现了波爱修的神学的、客观唯心主义立场。

他把上帝说成观念中的存在,是人们在理智中寻求的绝对的东西,这就为中世纪神学利用理性来证明上帝存在开了先河。

(3)必然与偶然、必然与自由①必然波爱修承认必然性的存在,他把神支配一切的智慧称做天命,认为天命就是必然性。

②偶然波爱修说:若是一个人为了一个目的而做成一桩事,而所发生的不是由于目的,却是由于其他某种原因,这就称做“偶然”。

③必然与偶然的关系波爱修把必然性理解为上帝的意志,这反映了他的神学唯心论立场。

但是他肯定人的活动的存在和意义,把它称做偶然性,认为偶然性和必然性是共存的,两者在现实中是相互联系的,这就通过理性思辨进一步论证了他的人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④自由波爱修肯定人的自主性和思想自由,然而他把个人的自由和神联系起来,认为:“人的心灵若与上帝的心灵相感应,就必更加自由。

”2.知识是人心固有的形式与外部印象的结合(1)波爱修强调人们凭借自己的自然的能力可以得到正确的认识。

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的定义概述(一)【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亦译士林哲学、经院主义。

指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哲学。

“经验哲学”一词从拉丁文“学校”(Schole)演化而来。

中世纪教会垄断一切学问,修士会聚于学院(经院),主要研究基督教的教理,同时也研究哲学、逻辑、语法、修辞学等其他知识,以服务于基督信仰为目的。

由于这一时期的哲学,主要产生于经院,所以被称为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寻求理性与信仰之间的调和,谋天启与人智的统一。

经院哲学是唯理的,而非实验的;换言之,它根据逻辑,而非根据科学或经验观察。

它依据自然理性,更依据权威的经典。

它通常把圣经的经文乃至教父的论述作为逻辑推理的前提。

在基督教思想史上,通常称“教父哲学”为组织教理的时代,称跟随其后的“经院哲学”为论证教理的时代。

经院哲学建立在教父哲学的基础之上。

它始于第九世纪,至十五世纪而衰,历时六百年之久。

期间可分为四个阶段。

十一世纪以前为准备阶段,著名学者有:吉伯特(Gerbert,约945—1003)、贝伦加尔(Berengar de Tours,约1010—1088)、兰弗朗克(Lanfranc,约1010—1089)等。

至十二世纪为发展阶段,安瑟伦、哲罗姆(Jerome of Champeaux)、阿伯拉尔(Petrus Abailardus,1079—1142)、洛色林(Roscelinus,约1050—1125)等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人物。

这一阶段主要争论的问题是唯名论和唯实论。

十三世纪为经院哲学的鼎盛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和邓·司各托。

其之兴旺,得益于阿拉伯及希腊学者之影响。

经由阿拉伯人重新发现和翻译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传入西欧,与那时崇尚自然理性和逻辑推理的经院学风恰相契合。

于是教会学人皆舍柏拉图,而宗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有关“纯形式”和“不动之推动者”的论述成为托马斯·阿奎那等经院哲学家用来证明上帝存在的主要思路。

中世纪哲学之经院哲学

中世纪哲学之经院哲学

共相表述的事物共同 状态在感性事物之中, 但共相把握这一状态 的方式却在理智之中, 表现为心灵中的一般 印象。
阿伯拉尔还提出了第四个问题: “共相是仅仅对可知事物的命名呢,还 是也指某些其它事物?” 他认为,个别 事物是产生共相的原因,但共相一旦产 生,便成为不依赖于个别事物的心灵印 象。即使个别事物消失,印象依然存在, 如“玫瑰花”。 阿伯拉尔的观点是一般被称作“概念 论”,即认为共相是逻辑概念与心灵中的 观念。这就为后来的“实在论”(托马斯· 阿奎那)用上帝心中的理念说明个别事物 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
坎特伯雷的安瑟尔谟
(一)生平介绍
早期实在论最著名的代表。 著作:《论语法》 《独白》 《论自由选择》 《论魔鬼的堕落》 《上帝为何化为人》 最后一名教父 第一个经院哲学家
安瑟尔谟(1033——1109)
(二)关于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的观点 1、不否定理性的作用。 2、认为“信仰,然后理解”。(信仰高于理性) “不把信仰放在第一位是傲慢,有了信仰之 后不再诉诸理性是疏忽。两种错误都要加以 避免。”
(三)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
“本体论证明”,其实就是从上帝的概念直接 推出上帝的存在。 ۞安瑟尔谟对上帝的本体论证明,可以概括为如 下三段推理: ۞上帝是不能设想比它更完满的东西,不能设想 比它更完满的东西(正因为无与伦比地完满), 所以,不仅存在于思想中,而且也在世纪上存 在(否则它就不是无与伦比地完满了),因此 上帝存在。
早期经院哲学
马哲专业 朱琳静 1200006
早期经院哲学
公元455年,西欧历史进入了黑暗时 代。
“黑暗时代”这一概念专指中世纪 文化蒙昧和倒退的特征。
经院哲学:
来自拉丁文,原意为“学院中人的思 想”。其特定含义是,在公教会学校里 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

中世纪 经院哲学 本体论证的特点

中世纪 经院哲学 本体论证的特点

中世纪经院哲学本体论证的特点中世纪经院哲学是指中世纪欧洲的一种哲学思潮,其主要特点是它注重对信仰与理性的统一,试图通过理性来证明宗教信仰中的真理。

而本体论证是经院哲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推理方法,它试图通过思考存在的本质和属性来探究宇宙的本原和真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本体论证的特点。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产生是在11世纪,由于基督教的崛起,学者们开始将信仰与哲学进行融合,并试图用哲学的方法来解释信仰中的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学派包括安塞尔穆与威廉·奥卡姆等人代表的斯科拉哲学派。

经院哲学家们在探索真理时非常重视思辨推理,而本体论证是一种最重要的推理方法之一。

所谓本体论证,即通过对存在的本质和属性的思考来推导出一般的存在形式或实体的特性。

本体论证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院哲学家们认为本体论证的目标是达到真理。

他们相信,真理是宇宙存在的本质和属性的真正反映,通过本体论证可以揭示真理,并达到对宇宙本原的认识。

他们认为,人类必须经由理性去追求真理,而不仅仅停留在信仰的层面。

其次,本体论证注重逻辑严谨的推理。

经院哲学家们追求在推理过程中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分析方法。

他们将推理过程中的众多概念进行分割、分类和归纳,以达到更精确和有效的论证。

再次,本体论证强调对定义和命题的重要性。

经院哲学家们认为,通过对存在的定义和命题的思考,可以揭示存在的本质和属性。

他们试图对抽象概念和实体进行精确的定义,并据此推导出一般的存在特性和真理。

这种方法强调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通过精确的定义和命题,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另外,本体论证在对存在的本质和属性进行思考时,也注重对语义和语法的分析。

经院哲学家们相信,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因此掌握语言的意义和用法对于理解存在的本质至关重要。

他们试图通过对词语的语义和语法进行分析,以及对命题的讨论和解释,来达到对存在真理的理解。

最后,本体论证还涉及对宇宙的因果关系的思考。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知识体系中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知识体系中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知识体系中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知识体系包括:宗教原则、神学、逻辑学、辩证法、数学、自然哲学、伦理学和经济学。

它们是关乎仰与理性联系的核心学科,它们既可以彼此独立,也可以彼此相互结合,以求达到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宗旨。

逻辑学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通过推理、论证和研究来达到一种可行的结论。

逻辑学可以用来解释宗教原则,以便更好地理解宗教仰。

辩证法则是逻辑的一种变体,它是以假设的方式来推理,能够提供更多的解释选择。

数学也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于推理,可以用来解释宗教原则。

数学可以帮助理解宗教仰,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推理其他方面的事情。

自然哲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科学,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个宇宙,以及人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知识体系是一种完整的体系,它涵盖了宗教原则、神学、逻辑学、辩证法、数学、自然哲学、伦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

这一知识体系可以用来帮助人们理解宗教仰,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在理性与仰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

亚里士多德哲学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哲学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哲学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中世纪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期,也是经院哲学学科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也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可以追溯至古希腊,被誉为经院哲学的正统学术,其深刻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发展的方向。

首先,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亚里士多德不仅拓宽了哲学家对存在的认知范围,同时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他将一切事物归结为三大因素,即概念、事实和经验,提出了“因果”原理。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中世纪学者认识世界的方式,并促进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发展。

其次,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中世纪的传播也带来了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在中世纪被十字军东征后不断传播,他的思想得到了传播。

传统的中世纪哲学思想被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取代,大量的早期经院哲学家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他们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与传统古典哲学思想相结合,并且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中世纪经院哲学体系。

另外,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中世纪也受到了批判。

由于宗教伦理准则的影响,中世纪哲学家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与宗教观点存在矛盾,并对他的哲学提出质疑。

有些哲学家甚至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视为亵渎宗教的言论,认为他的哲学破坏了中世纪伦理的原则,从而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他的学说不仅拓宽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也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而在宗教伦理的影响下,他的哲学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的批判,抑制了经院哲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无论从其理论上还是从其影响上都对当时的哲学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兴起于11世纪,12-13世纪达到鼎盛,15世纪以后逐渐走向瓦解。

它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是天主教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员,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故名经院哲学。

其代表人物有安瑟伦、托马斯·阿奎那等,经院哲学并不研究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天主教教义、教条进行论证,以神灵、天使和天国中的事物为对象。

当然,在神学允许的范围内也讨论了一些哲学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激烈斗争的两派,即唯名论和唯实论。

唯实论认为,一般先于个别,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外的一种实在;唯名论则相反,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是实在的,一般知识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称和概念,他没有实在性。

中世纪是哲学变为神学的婢女的蒙难期,经院哲学是理性思维产生的怪胎,但其内部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仍显现着人类的哲学思维在向前迈进。

经院哲学(Scholaticism)是一种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

它的研究只允许在基督教教义的范围内自由思维,为信仰找合理的根据。

它反对离开教义而依靠理性和实践去认识和研究现实。

因而其结论也不受经验和实践的检验。

经院哲学往往争论一些荒唐的问题,如“天堂里的玫瑰花有没有刺?”“上帝能否制造出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天使吃什么?”“一根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到世界末日,死人复活时,是青年还是老年?”“鼹鼠有没有眼睛?”等等,都是一些脱离实际、烦琐空洞的抽象议论。

经院哲学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而烦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

经院哲学家们围绕着共相与个别、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展开了长期的斗争,形成了“唯实论”和“唯名论”两个派别。

唯名论的代表是法兰西的罗瑟琳(Rucelinus,1050—1108)。

他认为,只有个别的东西有实在性,“共相”或“一般”只是个名称、概念。

这种思想在宗教上,否认了三位一体的最高神,只承认分别存在的圣父、圣子、圣灵。

经院哲学家是什么意思

经院哲学家是什么意思

经院哲学家是什么意思
经院哲学家这个词源自古希腊,指那些在学院或学派中从事哲学研究和思考的人。

在哲学史上,经院哲学家是指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家,他们在基督宗教信仰和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哲学观念,对中世纪欧洲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院哲学家主要在教会学院中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们通常是修士、神父或神学教授。

经院哲学家的研究范畴涵盖了从神学到形而上学等各个领域,他们致力于通过逻辑分析和争辩来解决哲学上的难题,试图回答关于上帝、人类、存在等根本问题。

在经院哲学家中,最著名的包括托马斯·阿奎那、奥古斯丁、阿尔贝·玛吕尔等人。

他们在探讨自然哲学、道德哲学、形而上学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塑造了中世纪哲学的面貌,对欧洲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院哲学家的思想和方法虽然受到了批评和质疑,但无疑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迪。

他们通过对信仰和理性的统一探索,开辟了哲学的新思路,为后世哲学家的思想建构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总的来说,经院哲学家是一群在中世纪欧洲兴起的哲学家,他们以对上帝、人类和世界的思考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成为整个中世纪哲学历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他们的思想和方法对后世哲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哲学史上的重要角色之一。

中世纪哲学之经院哲学

中世纪哲学之经院哲学
(一)含义及基本特征
1、含义
原义:“学院中人的思想”,“士林哲学”
特殊含义:在公教会(或天主教会)学校里 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
延伸含义:指那种脱离实际、排斥经验,搞 形式主义和繁琐论证的哲学。
如:论证“神用泥土捏成的人的始祖亚当有 无肚脐眼?”“吃人的野蛮人死后肉体复活 的情况如何,这个复活的肉体是他们自己的 肉体,还是他人的肉体?
马斯保留了少得可怜的篇幅,而罗素则是更是
毫不客气地总结道:“阿奎那没有什么真正的
哲学精神。”
三、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神学大全》的结构是由问题和论文组成的 一部著作。写作方式分五步:
1. 问题的设定; 2. 异议; 3. 与异议相反的权威论述; 4. 问题的结论; 5. 对异议的回答。
(一)托马斯论哲学和神学的关系
1245年—1248年,阿奎那在巴黎大学从事教学和 研究工作,结识巴黎大学神学教授大阿尔伯特。
1248年—1252年,阿奎那与阿尔伯特一起来到科隆从事 神学研究工作,彼得·伦巴德的《箴言录》(当时大 学和多明我会标准的神学专著)、新柏拉图主义者狄 奥尼西的《神的名称》等对阿奎那影响很大。有“西 西里哑牛”之称。
“不把信仰放在第一位是傲慢,有了信仰 之后不再诉诸理性是疏忽。两种错误都要加 以避免。”
(三)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宣讲》:“能否找到一个独立的充足的关于上 帝存在的证明” ——本体论证明——仅仅依 靠概念的分析而不依赖于经验事实的证明—— 先天证明
“本体论证明”的内容; 因为: “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又因为 :“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
(四)实在论的观点 实在论:不同的词与不同的实在相对应,殊
相表示个别实在,共相表示普遍实在。即共 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 对应的外部实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12-28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四)补赎论
• 安瑟伦指出人类没有能力付出这份补 偿;即使是在最小的罪上,得罪了一 位至高、无限的神,罪人的付出都必 须是具有无限大价值之补偿。 • 罪人显然本身没有能力偿还如此高的 代价;人既不能自偿己罪,补罪的行 动又势在必行,神便为人预备了补罪 者。安瑟伦视神所预备的补罪者为 “恩赐”,是一个礼物 ,只有神才 能作这样补偿,祂赐下自己的独生 爱子,为人类担负补赎的 责任。
2012-12-28
高尼罗
• 海上仙岛 存在 • 上帝唯一完满 • 康德----存在不是概念,是状态,用经 验加以确认。无法用逻辑推理出来。 100元钱的例子。 割裂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 黑格尔----思维等于存在。方向的好的, 统一性。方法错的,从思维直接推出 存在。 • 从头脑的思想出发,经过行动,变为 存在。历史感。
2012-12-28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四)补赎论
• 综合上述论证归纳 : • 上帝创造世界,显出祂的本性。创造人类,使 人在永恒中与之团契。 • 上述目的,因为人的犯罪,成了人与神之间的 阻碍。 • 人类需要救赎,好让创造的自然秩序得以恢复; 恢复人类受造原初的状态。 • 所需补偿,超越人所能之偿付。 • 基督道成肉身,十架受死,罪人得 赦, 使人与神之间相交道路再次通 畅。
2012-12-28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四)补赎论 ------补赎论的弱点 • 1.他仅以自己的背景来 解释神的救赎,即盛行 于当时罗马天主教会内 忏悔制度。 • 2.他似乎把基督救赎的 工作,全放在十字架上 解释,却忽略了基督的 一生、复活也是必须的。
2012-12-28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五)人论
2012-12-28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2.自由意志 • 安瑟伦从罪延伸到自由意志问题的讨论:自 由的一般定意,若是指一般犯罪或不犯罪的 能力,并不恰当;对于神和圣天使而言,自 由意志的目的乃是为著自己的缘故,使他们 愿意守住公义,不会犯罪。 • 事实上,他们的自由并没有在一些权宜或试 探的情况下丧失,因着没有犯罪,以致有更 宽广的自由。 • 另一方面,如果自由意志被解读为能力的掌 握,而不是有权力去犯罪,这是否说明,始 祖的犯罪和背逆天使的堕落,是因着 自由的选择呢?
2012-12-28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四)补赎论
• 从大贵格利到安瑟伦的五百年间,神学在 赎罪的议题上,以“恢复说”、“付赎价 给撒旦”及“基督之死仅仅彰显神对人的 爱”最为流行。 • 这三种说法,都不能适当的解释赎罪的必 要性。 • 安瑟伦发表补偿说,以建基在当时封建社 会,冒犯者需对被冒犯者付出必要之补偿, 而偿付必须视被冒反者的地位而定,换言 之,冒犯了国王或贵族比平民 或奴 隶要负上更多的代价 。
神的仆人---Anselmus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 天主教徒,神学家。思想继承了奥 古斯丁。 • 用理性来了解信仰。 • 每个人都相信和接受有善的存在, 有完满的存在。从本体的观念-----善 ,有一个better,一定会有一个 best 至善(武功有师父 师公),有 一个至至善。。。源头的善,一定 有。你从哪里来,父母,爷爷、、、 源头的神,众善之源。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 然而,我们若因着遗传的联系而有分于亚当的罪, 那么自亚当之后每一代的罪,我们也有分吗?安 瑟伦的回答,是否定的。 • 他指出亚当所犯是非常特别的罪;亚当的过犯, 不仅是个人,也含括了全人类,“世人都犯了罪, 亏缺了神的荣耀”。 • 他强调,在亚当里的本性罪(原罪),乃源于个 人,而亚当子孙个人犯的罪,乃发乎于本性罪的 来源。 • 亚当代表全人类受试验,在这一点上安瑟伦的看 法与立约的概念相合。保罗以基督为第二个亚当 说明,耶稣顺服受死,因而得胜,使世 人从罪污中得到释放。“因一人的悖逆, 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 众人也成为义了。”
皮埃尔· 阿伯拉尔
皮埃尔· 阿伯拉尔
(一)苦难人生
۞1115年在巴黎圣母院的注脚学校任神学教 师,受到学生热烈拥戴。巴黎圣母院主教菲 尔贝尔安排阿伯拉尔担任他才貌双全的侄女 爱洛依丝(1101?-1164年)的导师。阿伯 拉尔与爱洛依丝相爱,而且后来一起私奔。 爱洛依丝生下儿子阿斯特莱伯斯之后,与阿 伯拉尔结婚。然而,他们的关系惹怒了菲尔 贝尔,他雇用了一帮恶棍袭击并阉割了阿伯 拉尔。 ۞1118年,海洛伊斯被送进圣阿尔让特伊的 女修道院做了修女,阿伯拉尔成为巴黎郊区 圣丹尼斯修道院的修士。阿伯拉尔和爱洛依 丝之间的情书幸存了下来,并且已经成为了 文学上的经典。
2012-12-28
"Ontological Argument"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三)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本体论证明”,其实就是从上帝的概 念直接推出上帝的存在。 ۞安瑟伦对上帝的本体论证明,可以概括 为如下三段推理: ۞上帝是不能设想比它更完满的东西,不 能设想比它更完满的东西(正因为无与 伦比地完满),所以,不仅存在于思想 中,而且也在世界上存在(否则它就不 是无与伦比地完满了),因此上帝存在。
2012-12-28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2.自由意志 • 安瑟伦回答这两者间所产生的矛盾; 我们始祖的行为确实是自发的,纯粹 是出自自我意志但这并非是真正的自 由行动。他们犯罪并不是因为他们的 自由,乃是由于他们有犯罪的可能。 • 安瑟伦将真自由与自由的行动作了清 楚地区别,真自由并非是择善、择恶, 乃是只择善。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安瑟伦(1033——1109)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主要著作
• • • • • • • • • • • •
2012-12-28
《独白》(Monologion, 1076) 《宣讲》(Proslogion, 1077-1078) 《论真理》(De veritate, 1080-1085) 《论选择的自由》(De libertate arbitrii, 1080-1085) 《论魔鬼的堕落》(De casa diaboli, 1085-1090) 《书信:论道成肉身》(Epistola De Incarnatione Verbi, 1094) 《上帝何以化身为人》(Cur Deus homo, 1094-1098) 《论纯洁受胎和原罪》(De Conceptu Virginali et de Originali Peccato, 1099-1100) 《对于人类救赎的沉思》(Meditatio Redemptionis Humanae, 1099-1100) 《论圣灵的发出》(De Processione Spiritus Sancti, 1102) 《书信:论基督宗教的圣事》(Epistola de Sacramentis Ecclesiae, 1106-1107) 《论上帝的预知、预见、恩典同自由意志的和谐》(De Concordia Praescientiae et Praedestinationis Gratiae Dei cum Libero Arbiiro, 1107-1108)
2012-12-28
皮埃尔· 阿伯拉尔
(三)辩证神学
۞阿伯拉尔认为,辩证法的首要任务不是证明、
解释,而是探索和批判。
۞他主张对以往的一切权威著作“都要有充分的
自由进行批判”,而不应该不加怀疑地予以接受。
• 安瑟伦强调原罪的意义,他对“原”字 的解释,非指人类起源的事实,乃是指 目前事态中的个人的状况 。 • 原罪也称为本性(自然)罪,人乃按照 神的形象被造,是神尊荣的杰作。 • 因此,罪并不属人的本性,但始祖犯罪 却明白的指出从创造以来,罪进入世界 的景况。由于堕落人成为有罪,而罪由 父遗传子孙,并原来所遗传的罪 又加上个人后来所犯的罪,构成 罪孽的本身。
20本质
• 圣经对罪的本质,作了清楚的 界定──源于人的不信与反叛, 又企图攫取属灵和道德的独立。 • 安瑟伦则承袭奥古斯丁的看法, 认为原罪污染由父传到子,是 因为我们每一人都蕴含在亚当 身内,因此每人都在亚当里真 实地犯罪并且堕落 。
2012-12-28
2012-12-28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四)补赎论
• 《神为什么成为人》(Cur Deus Homo?) • 为中世纪赎罪论教义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 • 他认为世人因犯罪而冒犯神的尊严,为维 护神的统管权威的秩序,有罪必罚成了神 绝对的“公义”展现,对世人施以刑罚, 才不致违反神自己所定下的规矩。 • 而基督以无罪之身代人受死,满足了神的 “公义”,这个理论被称为 救赎论的满足说或补偿说 。
2012-12-28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四)补赎论
• 安瑟伦从罪与满足的观念来解释:每一位受造、有理性的生物, 不论天使或是人,对神均有顺服的义务,但当人背叛神,拒绝顺 服的时候,就是明明地羞辱了神,并且亏欠了神的荣耀——这就 是“罪”。 • 人犯罪,使神的尊严受到损失,神就必须刑罚犯罪者。然而,神 为何不能凭著自己的意志,无条件地赦免人呢?“如不刑罚而无 条件赦免罪人的话,神对有罪者和无罪者的待遇就完全相同,这 和神的本性不调和” • 安瑟伦认为果真如此,神则失去了自己绝对公义的标准。神的救 赎方式,必须与祂的本性、道德和旨意相符。 • 因此,上帝为是尊重创造的道德秩序,在一个自愿接受的情况下 接受;神的自由意志及慈爱不能 违反自己的公义,神 的属性完全,并不相 互冲突。源于上故,人必须为所 犯的罪,付上相当的代价。但是,如何补满罪人对神的亏欠呢?
(一)苦难人生
皮埃尔· 阿伯拉尔
۞1079年,生于法国南特巴莱德一个骑士 家庭。 他放弃了骑士称号的继承权,为的 是参加“辩证法”的比武大赛”。他四处 寻访名师,但每次都以对老师的激烈批评 而结束。 ۞1094年,向当时名震遐迩的逻辑学家罗 色林学习,因不满意后者的极端唯名论立 场。 ۞1100年,到巴黎向著名的实在论者香浦 的威廉学习,但实在论同样不能使他满意。 由于他的批评,威廉不得不修改自己的立 阿伯拉尔(1079—1142) 场,乃至辞去教职。 ۞1113年,他转向当时享有盛誉的神学家 拉昂的安瑟伦学习神学。但他发现他的老 师名不副实,便批评安瑟伦像一棵光长叶 2012-12-28 不结果的树,像光冒烟不发火的炉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