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哲学家尼采美学观论文
尼采的哲学思想的论文
尼采的哲学思想的论文尼采是德国哲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很多哲学观点在教育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践行。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尼采的哲学思想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尼采的哲学思想的论文篇一略论尼采的历史哲学思想摘要:尼采认为历史的价值在于促进现实的个体生命的成长,人需要历史,但过量的历史会损害生活。
历史对于三种人是必需的,同时历史也有三种形式。
后期,尼采提出了永恒轮回的思想,认为世界历史就是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
在个人的历史作用的问题上,尼采鼓吹杰出个人的作用。
尼采的历史观主要涉及历史评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历史价值论。
关键词:历史;永恒轮回;非历史的;超历史的本文浅析尼采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哲学。
他毕生关注历史问题,以历史意识的现实性所据有的生活意义为对象,将目光放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上,自觉地投身到他所要把握的某一历史瞬间中去,以便了解在今天什么才是关键所在。
尼采早期的历史哲学思想集中于《历史的用途与滥用》一书中,主要讨论历史的价值和无价值的问题,即历史价值的标准问题。
贯穿于其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历史不是一种纯知识、纯科学,历史也不是一概给人以力量的教育因素;历史应服务于生活;只有从生命的视角才能追问历史的价值和无价值,只有已经懂得生活并为自己的行动做好充分准备的人才需要历史。
因此,历史是为了生活、行动和为生命服务的愿望,而不是知识欲。
研究历史如果过分尊重历史,以至使生命、生活萎缩退化,那便颠倒了生命与历史的关系,二者之间,生命是目的,历史是手段,历史是为生命、生活服务的,而不是相反。
尼采判断历史利弊的标准很明确,那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现实的个体生命的成长。
在这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尼采认为人不仅仅是吃、喝、拉、撒、睡,夜以继日,日复一日,同时还“忙于他们那点小小的爱憎和此刻的恩惠,既不感到忧郁,也不感到厌烦”[1]。
与没有历史的动物相比,人总要追溯自己的过去,“无法学会忘记,而总是留恋过去”[2]。
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
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班级:姓名:学号:Email: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悲剧历来被看做艺术的高级形式乃至顶峰,因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课题。
马克思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悲剧所体现出的伟大和崇高,赋予了悲剧深厚的美学价值。
何谓悲剧美学悲剧的精髓就在于,人在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面前勇敢的接受挑战,不屈不挠的进取,人的价值就是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
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
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是完全不同的。
人对悲剧美的感知有时,一个撼动人心的悲剧作品,比那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平庸作品更有力量。
正因为这样,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四大悲剧、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俄罗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元杂剧《窦娥冤》、民间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会产生如此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这就是悲剧美的力量。
悲剧是代表进步社会力量的人物在斗争中受到严重的苦难或死亡,从而引起人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的愉悦感情。
简言之,先进的美好的人或事物的毁灭就是悲剧。
鲁迅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为何悲剧更“美”悲剧美学的代表希腊神话中,俄普休斯一心想摆脱命运,结果杀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
悲剧因不完美而更具震撼力,人的内心深处总是被一种本质奴性所支配,潜意识地觉得失去的比得到的珍贵。
几乎所有人都不承认这一点,但是很多人都在实践着。
所以无论是失去的悲剧,还是死亡的悲剧,都会给人更加震撼的审美体验。
而人最大的悲剧就是不知道自己做的错事,一般做错事的时候都不知他错,等日后才明白,正如俄普修斯,自以为摆脱了命运的安排,却一直在命运的摆控之下。
所以悲剧一直延续。
尼采的悲剧美学概论尼采的美学思想都是围绕“为人生而艺术”这一要义而阐发的,这也是尼采面对生命的悲剧性而开出的良方。
尼采《悲剧诞生》审美主义观论文
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审美主义观初探【摘要】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强调,整个世界和人生只有作为审美现象才是合理的。
他认为用理性的目光审视人生,人生必然无意义,只能得出悲观主义的结论。
由于对真理的无休止追求必然要陷入绝境,因此需从另一角度,即要从审美的角度看待人生,高扬酒神精神,赋予人生以一种审美的意义,从而把人生的审美化作为人生态度与终极价值,以此实现对人生存在悲剧性的超越。
尼采在否弃基督教宗教救赎之途后走向了人生的艺术化——审美的超越之路。
【关键词】尼采;《悲剧的诞生》;审美主义尼采曾说:“‘上帝死了’,基督教的上帝不可信了,此乃最近发生的最大事件。
” [1]从尼采这个振聋发聩的宣称始,“上帝死了”成为审美方滋的历史背景与前提条件。
学者周国平说:“关于《悲剧的诞生》的主旨,尼采后来一再点明,是在于为人生创造一种纯粹审美的评价,审美价值是该书承认的唯一价值,‘全然非思辨、非道德的艺术家之神’是该书承认的唯一的‘神’。
他还明确指出,人生的审美评价是与人生的宗教、道德评价以及科学评价根本对立的。
……后来又指出:‘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是人的颓废形式。
相反的运动:艺术。
’可见,‘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科学)的人生态度。
” [2]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种反基督教的世界—人生观。
他的审美主义源于对人生存在悲剧性的洞彻,对现代理性的质疑与批判,从而颠覆了传统哲学二元论中理性优于感性的论调,将感性的审美上升到生存本体论的高度,实现了西方现代哲学的重大转向。
一、对传统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的揭露与批判继叔本华“唯意志论”非理性哲学后,尼采成为反理性主义先驱。
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认为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即便是美也是上帝的象征。
在尼采看来,这种传统的基督教道德是一种奴性道德,它戕害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使人获得自由,必须抛弃上帝,摧毁基督教伦理规范对人的束缚。
简论尼采美学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维度
简论尼采美学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维度摘要:当我们站在当下“后现代”语境中重新回视西方美学历史的时候,尼采那幽灵般的思想横贯始终、震古烁今,他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将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炸成“碎片”,使柏拉图开创的传统形而上学陷入了重重困境,并预示了传统形而上学向“后现代”的多元化和异质性转化的前景。
这也为诸如福柯、德勒兹、利奥塔等声名显赫的后现代思想家所承认。
具体而言,尼采美学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维度主要体现在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以及对视角主义和系谱学的阐释上。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传统形而上学;视角主义;系谱学当我们站在当下“后现代”语境中重新回视西方美学历史的时候,尼采那幽灵般的思想横贯始终、震古烁今,他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将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炸成“碎片”,使柏拉图开创的传统形而上学陷入了重重困境,并预示了传统形而上学向“后现代”的多元化和异质性转化的前景。
这也为诸如福柯、德勒兹、利奥塔等声名显赫的后现代思想家所承认。
具体而言,尼采美学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维度主要体现在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以及对视角主义和系谱学的阐释上。
1 传统形而上学与虚无主义在尼采的文本里,“传统形而上学”大多是同“虚无主义”结合在一起进行阐释的,我们似乎不能把它们明确分割开来。
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在尼采的观念里,对现实世界加以否定和虚无化,同时又对虚构的世界加以肯定和实在化,这就是形而上学的本质特征。
”[1](P84)事实上,尼采所言的“传统形而上学”就是一种形而上学,恰如海德格尔所言:“尼采所说的‘虚无主义’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尼采对形而上学的一个特定的指称。
”[1](P84)那么,何为“虚无主义”呢?尼采说:“虚无主义:没有目标;没有对‘为何之故’的回答。
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呢?——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
”[2](P400)由此看来,虚无主义是传统形而上学的一种历史性展开,也是其自身崩塌而给人类带来的一种体验性的结果,或者说,虚无主义是传统形而上学所设定的诸多超验价值的自行贬值,是其本性所在。
尼采哲学思想内涵浅析论文(共3篇)
尼采哲学思想内涵浅析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尼采哲学思想浅析一、叔本华及尼采尼采所处的时代人们高扬理性关注物质生活,认为理性和科学技术能给人带来终极幸福。
这种盲目的乐观主义在遇到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之后开始瓦解,叔本华将世界本质看做是生命意志,每个个体都被生命意志支配,个体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整个生命受伟大的生命意志的控制,于是摆脱生命意志枷锁唯一的出路就是结束生命。
叔本华自身的学术观点不够彻底,但是深受叔本华思想影响的中国清代学者王国维就以亲身经历贯彻了叔本华的思想,他自杀了。
尼采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其整个哲学思想的基调也是悲观的,但是他称自己的哲学是积极的虚无主义。
尼采将虚无主义分为两类,即积极的虚无主义和消极的虚无主义。
缥缈消极的虚无主义是现代人在否认一切价值观念之后表现出的一种无所适从和自我沉沦的状态,一切旧传统价值遭到否认之后处于彻底的价值虚空之中,丧失信仰无人管束做什么都可以的失控儿童。
而积极的虚无主义则是指在批判一切传统价值之后重新建立一种全新的价值体系,重塑现代人的价值观,在对一切旧价值感到失望之时,身处绝境却不自暴自弃,起身反抗从而克服虚无主义,这种反抗精神在尼采思想中就表现为高扬生命活力的酒神精神和权利意志。
其积极的虚无主义使他认识到生命本身的悲剧性质,即能够自由运用理性思索整个宇宙的人生命却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宇宙之间的张力使人必须承认自身的悲剧性。
但同时,在认识到个人是被伟大的生命意志所控制之后,应该勇敢地面对悲剧的人生,用顽强的生命力来战胜掌控一切的生命意志,这也就是尼采与叔本华最大的区别所在。
二、尼采对理性的批判尼采对理性批判的靶子首先对准的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他强烈地批判苏格拉底以来欧洲历史上的理性主义。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这句话成为后世理性主义的开端,这里知识就是理性的代表,苏格拉底认为只有以理性的态度对外部世界和内在心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最终才能得出对人类有用的知识。
尼采论文:尼采唯意志论美学思想对鲁迅、朱光潜的影响
尼采论文:尼采唯意志论美学思想对鲁迅、朱光潜的影响【中文摘要】对人类和世界本原、对人生意义和自由的探索,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圣贤和哲学家们苦苦思索的终极命题。
作为唯意志论思想的奠基人,叔本华撇开传统哲学的心物二分的认识论路径,从人性的需求和审美的角度审视世界和人的自由,他指出,意志是充斥着整个宇宙,无根据、无、无止境的追求,是永不停息的欲求和冲动,生命意志构成了世界的本质,生命意志的客体化创造了全部表象世界。
由于意志及其满足的无尽性,人生注定是痛苦的,解除痛苦的最终途径只能是通过死亡否定意志,而艺术能够使人暂时挣脱意志、欲望的束缚,忘却个体性和自我,在审美享受中获得片刻的慰藉。
尼采继承了叔本华意志本源和生命意志本体论的思想,但他从根本上反对通过否定意志来获得生命意义和人生自由的主张。
尼采认为,生命意志是积极创造、战斗不止的永恒冲动和本能,人生痛苦并不可怕,恰恰是锻炼、彰显生命意志、推动人生创造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生命意志绝不是什么“适者生存”式的被动适应和自我保存,而是“追求力量的扩展”,是争优势、争发展和争强力的“强力意志”。
超人查拉图斯特拉是强力意志的集中代表。
尼采的强力意志思想和超人学说竭力反对叔本华对人生持有的的悲观态度,充满着乐观主义的战斗气息,在关注和改造人的同时,也充满着矛盾和糟粕。
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唯意志论的本体论之上的,以酒神精神为根基,以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对立统一为譬喻,追求强力意志、永恒创造,反对理性至上、知识万能和颓废平庸,赋予人生以美学意义和艺术情趣,充满着人本情怀、战斗气息和辩证法思想。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尼采唯意志论思想的主要来源、基本思想,述评了尼采强力意志、超人思想的基本内容,重点分析了尼采唯意志论美学观的基本内容,简要介绍了尼采唯意志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尼采是一个以文学的方式表达政治理想的文学家、思想家,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悲剧的诞生》中,其特点是以正视人生苦难、肯定生命意志为核心,以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的对立统一为主线,给生命以形而上学的根据和慰藉为,深入分析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对立统一及其带来的希腊艺术文化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希腊各类艺术的基本特征,重点揭示了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和实质,探讨了艺术与人生、与国家精神的关系,提出,要大力弘扬酒神精神,发挥艺术特别是悲剧的作用,激励人,塑造人,改变人,创造人,反对理性至上、知识万能和颓废平庸,期翼德意志精神的复兴。
论尼采美学中的音乐与形象--美学论文
论尼采美学中的音乐与形象--美学论文尼采认为,现实和梦境必须是要有界限的,否则,作为个体的人就会陷入迷幻之中,把假象误认为现实,因此,日神必须具备某种“适度的克制,免受强烈的刺激,造型之神的大智大慧的静穆”,这其实就是尼采所一再强调的“个体化原理”,这是他借用自叔本华的一个基本术语;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美学论文:论尼采美学中的音乐与形象。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一众所周知,音乐所使用的“材料”皆为非物质性的,因此,它天然的具有反观念性,去概念性的特点,而形象则意味着将观念表象化,因而,具备理性内涵。
并且,音乐和形象在时空中的存在方式也大不一样,音符在时间流逝中相继呈现,而形象艺术则凝结在空间里,多数哲学家便是从以上两个角度出发将二者看做对立的范畴,继而将音乐看做是摆脱了视觉概念后的解放。
提出“过程哲学”的怀特海认为,视觉在任何一个情况下所提供的只是颜色不断变化的某个区域这一被动事实。
而视觉经验所能提供的概念则是被动物质实体的图像化了的空间属性。
在这种视野中,世界的真实存在被殉葬在视觉中,而成为图像。
而音乐可以摆脱空间与视觉的限制,人的存在音乐中成为一项永远都不能完成又永远都在追寻的无尽的事业。
{1}斯宾格勒同样发现了这一点,在他看来,音乐是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它的手段是位于那久已和我们整个世界并存的光的世界(视觉世界)之外的,因此,“只有音乐才能使我们离开这个(视觉)世界,粉碎光(视觉统治)的无情暴力,并使我们妄想我们即将接近心灵的最终秘密”,而“音乐对我们所具有的不可名状的美丽和真正解放的力量,正在于此”{2}。
叔本华则是从本体论的意义出发去讨论音乐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和起源。
他认为其他一切艺术都只是现象的摹本,而音乐却是意志的直接写照,因此,音乐所体现的不是世界的物理性质,而是形而上性质,对于叔本华而言,“真实的”世界是“具体化的音乐”,而图像化视野中的音响图画在任何方面都同真正音乐的创造神话的能力相对立。
尼采的生命美学
尼采的生命美学尼采的生命美学是关于人生价值和美的哲学理论,其中包含了很多值得深思的观点。
尽管这个理论有着其争议性,尼采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透露出了它的魅力和多样性。
本文将讨论尼采的生命美学,并举出5个例子来证明它的存在。
尼采的生命美学受到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
在他的哲学中,人生的价值是基于人们如何追求个人的个性和幸福感。
尼采认为,人生需要放弃传统的道德原则,要追求自由和个性的生活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来建立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仅仅遵循传统的规则。
因此,尼采强调了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性,以及对自己生命的轨迹和目的的掌控权。
在生命的哲学上,尼采认为,个人需要克服消极的情绪,像愤怒、恐惧、悲伤等。
这些情绪可以在其生命哲学中表达为"巨人"。
"巨人"是指那些干扰自由和命运的人生因素。
通过克服自身的巨人,个人可以自由地追求美好的生命体验。
这些生命体验可以表现为幸福、快乐和满足。
尼采认为,要追求这些生命体验,个人需要追求美,美是目的和生命价值的根源。
基于这些尼采的生命哲学的想法,我们来举出5个例子,来证明它的存在:1. 巴赫的音乐,可以被解释为无私和个人幸福感的追求。
据认为,巴赫是尼采生命美学的一个范例。
他的音乐被赞扬,因为它充满着个性,个人的欲望和理想的完美。
巴赫的音乐是源自于他个人内在的生命哲学,因此充满了自由、创新和生产力。
2. 马蒂斯的艺术作品,体现了尼采的生命哲学的核心。
马蒂斯认为,艺术是关于个人的感受和经验,需要依赖个人对生命体验的感知和感受。
他的作品从个人身上升华,又传达给了观众和世界。
这种艺术来源于个人的生命体验和真实感受,是追求生命价值和美的表现方式。
3. 賈斯汀·魏伯 (Justin Bieber) 的音乐,也能够被解释为追求生命美学的实例。
魏伯的音乐是富有创意,精髓和感性的代表,讲述了爱情、幸福、自我探索和自省。
他曾经参与了一些颇具争议的行为,但通过这些事情,他体现出了追求幸福和个性的价值。
尼采的美学人生观探析
尼采的美学人生观探析尼采的哲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其独特之处在于把美学和人生联系起来,试图用美学解决人生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就是一部阐述美学人生观的著作。
据他说,该书的任务就是“用艺术家的眼光考察科学,又用人生的眼光考察艺术”[1]。
那么,尼采是如何认识人生的?是怎样用美学解决人生问题的?应如何评价他的美学人生观?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和评析。
这对理解和把握尼采哲学的本质,思考人生的意义问题无疑是有益的。
一、人生之“痛苦”与“无意义”尼采的哲学是直接从叔本华的哲学出发的。
他反对叔本华否定生命意志的悲观遁世思想,但是并不否定人生是痛苦和无意义的论断。
在他看来,“人生是多灾难的,而且常常是无意义的”[2],这使人生陷于难以忍受的痛苦之中,人生就是可怖的“苦海”。
他认为,人生痛苦源于对“生存的恐怖和害怕”,或者说,是大自然的原始暴力与人的生存欲望之间的尖锐对立。
人都“渴望活下去”,哪怕是作为一个奴隶活下去,但是人的生存又是令人畏惧的。
“对于泰坦诸神自然暴力的极大疑惧,冷酷凌驾于一切知识的命数,折磨着人类伟大朋友普罗米修斯的兀鹰,智慧的俄狄浦斯的可怕命运,驱使俄瑞斯忒斯弑母的阿特柔斯家族的历史灾难”等等,使人深深陷于生存的恐怖之中。
所以,人生就是痛苦。
他援引希腊一古老神话,说佛律癸亚国王弥达斯捕获了精灵西勒诺斯,国王问道:“对人来说,什么是最好最妙的东西?”西勒诺斯起初闭口不答,后在国王的强逼下冷笑道:“可怜的浮生呵,无常与苦难之子,你为什么逼我说出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
不过对于你还有次好的东西——立刻就死”[3]。
他认为,这是希腊民间智慧对于生命本质的看法,它揭示了痛苦和苦难为人生所固有。
尼采还进一步把人生痛苦的根源归结为人的“个体化”。
他认为,万物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整体,只有作为整体的自然或生命才是真正的存在,而个人则是整体的“肢解”、“分裂”,是现象。
“悲剧的诞生”,生命的礼赞——尼采的美学主张
“悲剧的诞生”,生命的礼赞——尼采的美学主张尼采是德国哲学家,但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罗素说,尼采虽然是一位教授,却是文艺性的哲学家,不算是学院哲学家。
尼采出生在普鲁士一个牧师家庭,他的母系有波兰贵族的血统,这一直是尼采引以为自豪的事情。
尼采名言在尼采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
性情孤傲、多愁善感、身体纤弱的尼采成为家中唯一的男人,与母亲、祖母、两个姑姑和妹妹住在一起。
尼采幼时受到正规的宗教教育,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但是成年的尼采没有继承父亲的遗志从事宗教事业,并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喊出“上帝死了”,一语概括了基督教文明的危机,昭示着虚无主义的来临,将整个西方思想界震得摇摇欲坠。
尼采与哲学小时候的尼采就显露出对音乐的爱好,他说:“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对于我将是一种错误。
”1864年,尼采入波恩大学修习神学和古典文献学,后转入莱比锡大学跟从当时语言学巨擘李希尔学习。
1865年10月,尼采在房东的旧书店里,看到叔本华的著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他写道:“书里的每一行都发出了超越、否定与超然的呼声。
我看见了一面极为深刻地反映了整个世界、生活和我内心的镜子。
”正是叔本华和后来结识的音乐家瓦格纳,使得尼采认为:“音乐是意志的直接体现”。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69年,25岁的尼采没有进行论文答辩,就被李希尔推荐到巴塞尔大学担任古典文献学教授。
清华大学获22亿元捐款,史上最大笔捐款这一年5月28日,尼采在巴塞尔大学发表题为《荷马与古典文学》的就职演讲。
尼采主张,学者必须接受艺术家的观点来阐述经典。
巴塞尔大学1872年,尼采出版了《悲剧的诞生》。
在这部著作中,尼采要“用艺术家的眼光来考察科学,又要用人生的眼光考察艺术”。
山西新大学简称雷人1876年,尼采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此后的岁月里,尼采一直时断时续地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
尼采画像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10年的漫游生涯,同时进入他的黄金创作时期。
尼采哲学思想内涵浅析论文(共3篇)
尼采哲学思想内涵浅析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尼采哲学思想浅析一、叔本华及尼采尼采所处的时代人们高扬理性关注物质生活,认为理性和科学技术能给人带来终极幸福。
这种盲目的乐观主义在遇到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之后开始瓦解,叔本华将世界本质看做是生命意志,每个个体都被生命意志支配,个体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整个生命受伟大的生命意志的控制,于是摆脱生命意志枷锁唯一的出路就是结束生命。
叔本华自身的学术观点不够彻底,但是深受叔本华思想影响的中国清代学者王国维就以亲身经历贯彻了叔本华的思想,他自杀了。
尼采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其整个哲学思想的基调也是悲观的,但是他称自己的哲学是积极的虚无主义。
尼采将虚无主义分为两类,即积极的虚无主义和消极的虚无主义。
缥缈消极的虚无主义是现代人在否认一切价值观念之后表现出的一种无所适从和自我沉沦的状态,一切旧传统价值遭到否认之后处于彻底的价值虚空之中,丧失信仰无人管束做什么都可以的失控儿童。
而积极的虚无主义则是指在批判一切传统价值之后重新建立一种全新的价值体系,重塑现代人的价值观,在对一切旧价值感到失望之时,身处绝境却不自暴自弃,起身反抗从而克服虚无主义,这种反抗精神在尼采思想中就表现为高扬生命活力的酒神精神和权利意志。
其积极的虚无主义使他认识到生命本身的悲剧性质,即能够自由运用理性思索整个宇宙的人生命却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宇宙之间的张力使人必须承认自身的悲剧性。
但同时,在认识到个人是被伟大的生命意志所控制之后,应该勇敢地面对悲剧的人生,用顽强的生命力来战胜掌控一切的生命意志,这也就是尼采与叔本华最大的区别所在。
二、尼采对理性的批判尼采对理性批判的靶子首先对准的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他强烈地批判苏格拉底以来欧洲历史上的理性主义。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这句话成为后世理性主义的开端,这里知识就是理性的代表,苏格拉底认为只有以理性的态度对外部世界和内在心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最终才能得出对人类有用的知识。
尼采的美学思考与艺术创作
尼采的美学思考与艺术创作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涉及哲学、文学、历史和艺术等众多领域,对20世纪的现代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尼采的美学思想中,他挑战了传统美学理论,致力于将艺术从“美”的贬义中解放出来,而将艺术与人类存在的本质联系在一起。
本文旨在探讨尼采的美学思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第一部分:尼采的美学思想1.1 超越“美”的概念传统美学理论认为,“美”仅仅是人们审美心理的创造,而尼采认为,关注“美”过于狭隘,应将其拓展至“艺术”。
他认为,艺术在于人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性能力,这种能力与“美”没有必然联系。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他用“艺术家”的形象,描述了这种创造性能力的本质,这种能力不是为了追求“美”,而是对于那些生命中的真实与真理进行表达和发掘的过程。
1.2 “意志到权力”——艺术的主题尼采相信,艺术实际上是人的意志转化为权力的一种表现方式。
“人的意志”是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即精神世界的积极力量。
他认为,艺术的最高价值是为人们创造一种被称为“永恒回归”的体验。
这种体验可以让人们将自身的意志转化为力量,使其更加强大而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去。
第二部分:尼采对艺术创作的影响2.1 艺术的价值尼采的美学思想对于艺术的价值观念有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他的思考,人们重新审视了艺术的价值所在。
对他而言,“艺术即认知”,即艺术作品体现了人们对真理的认知和审美能力的表现。
艺术作品和创作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艺术品的价值所在。
艺术家们有义务去揭示真理和现实世界,而不是追求外在的美。
2.2 创造性的力量尼采认为艺术家是创造力量的代表,他们能够将自身的意志转化为艺术品。
通过艺术,艺术家可以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并将其转化为描绘作品的力量。
他的思想强调,艺术家不是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而是为了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真实的感受。
艺术家们应该将自己的意志和生命力借助艺术表达出来。
浅议审美人生观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论文内容提要: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
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生及其悲剧看作一种审美现象。
在把人生当作审美现象的基础上笑对人生一切悲剧。
同时,以酒神精神克服人生悲剧性的审美人生还是一种醉的人生,强调在酒神艺术的醉中,通过生命力量的提高而直接面对永恒轮回之人生痛苦,从而达到生命自身的美化和欢悦关键词:审美悲剧酒神精神尼采在本体论上强调世界是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所构成的无意义的生成,由此,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由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的生成世界所导致的人生的悲剧性,便成为尼采哲学思考的核心。
著名尼采研究专家乌苏拉·施耐德在《尼采幸福哲学的基本特点》一书中写到:“尼采的哲学道路是由把世界理解为一种痛苦的解释,由对这样一个痛苦世界的正当性的探讨以及如何摆脱这个痛苦世界,即对…永恒化‟和…世界美化‟的探索所规定的。
一再被强调而且当然强调得很有道理的基本思想──上帝死了、超人、末人、强力意志、永恒轮回──仅仅标志着上述探讨世界及其拯救的道路的各个阶段。
”①实际上,尼采的以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为前提的酒神精神,由于将人生的痛苦当作一种审美现象进行观照,同时也就意味着是一种从艺术的视野而不是从道德评价的视野来观察和感悟生命的审美的人生态度。
酒神精神的悲剧人生观以正视人生的悲剧性为前提,以战胜人生的悲剧性为目标,而这其中贯穿的则是对人生悲剧性的审美观照。
尼采自身对人生悲剧性的敏感和他从叔本华那里所感悟到的人生痛苦之悲切性,使他不得不寻求人生拯救之药方。
科学的冷漠和道德的说教都无法让人真正从痛苦中解脱,而唯一能使人从痛苦的世界中解救出来的只有幻想。
艺术和宗教都起源于幻想,但是,宗教的历史证明,它不仅没有帮助人类从痛苦中解放出来,相反却比政治机器和道德观念更强有力地形成了对人的本能的束缚,造成了人之生命被弱化、被毒害的新的痛苦。
于是,尼采便在审美领域寻求人生的出路,寻求摆脱痛苦、战胜人生悲剧性的途径。
尼采的审美哲学和艺术评价
尼采的审美哲学和艺术评价尼采是德国哲学家、诗人和音乐家,被誉为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审美哲学和艺术评价的独特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尼采的审美哲学和他对艺术的评价,并分析这些观点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尼采的审美哲学尼采对审美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美和艺术的本质的深入思考和解读上。
尼采认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命冲动,是独立于价值和目的之外的东西。
他主张通过对美的追求和体验,人们能够达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
尼采认为,美不仅仅是出现在艺术作品中的视觉享受,而是一种生命力的表达和体验。
他赋予了艺术以非凡的能力,使之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创造出更高尚、更纯粹的世界。
尼采强调,真正的艺术是来源于艺术家内心深处的生命力,通过创作表达出来,并能够触动人们的灵魂。
二、尼采对艺术的评价尼采对艺术的评价是他审美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评价和评判标准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1. 音乐尼采非常欣赏音乐,并将其视为最高级的艺术形式。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能够超越语言和理性的纯粹表达,能够直触人的灵魂。
尼采将音乐比喻为“哲学的语言”,通过音乐,人们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感受到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存在。
2. 绘画和雕塑尼采对绘画和雕塑的评价相对较少,但他认为它们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尼采认为,绘画和雕塑能够通过形象的表达,传递出一种直观的力量和情感,使人们与作品发生共鸣。
他对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评价主要强调其形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文学和戏剧尼采对文学和戏剧的评价较为复杂。
他认为,文学和戏剧通过文字的运用和人物的塑造,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尼采对于戏剧的评价较为特别,他强调戏剧的力量在于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参与,而非剧本本身。
尼采认为,戏剧能够让人们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感冲击,从而达到对生命的重新思考和理解。
三、尼采的观点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尼采的审美哲学和对艺术的评价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且对后世的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尼采生命美学思想
第28卷 第5期2020年9月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 Vol.28 No.5Sep.,2020DOI:10.3969/j.issn.1672 0539.2020.05.006收稿日期:2019 11 01作者简介:刘玲(1973-),女,陕西眉县人,博士,副教授,从事西方哲学、美学研究。
论尼采生命美学思想刘 玲(南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南宁 530001) 摘 要:尼采以身体为出发点,以身体为准绳,对西方哲学、基督教思想进行批判,对生命和充满生命活力的艺术进行赞美。
在精神层面上,尼采以希腊艺术和东方宗教作为自己的寄托;在现实层面上,尼采以超人道德或超人意志作为自己的向标。
尼采的美学思想是始终建立在身体基础或感性之维上的生命美学思想。
关键词:尼采;身体;西方哲学;基督教;生命美学中图分类号:B51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0539(2020)05 0037 07 尼采的美学思想,无疑是以生命为基准,从生命本位出发的生命美学思想。
从《悲剧的诞生》到《权力意志》,无论是对希腊狄俄尼索斯精神的顶礼膜拜,还是对现实空气、环境质量的重视,尼采无疑始终都是在善待生命、高扬生命。
尼采对于生命的重视,首先表现在他对身体的重视、对肉身的爱戴上。
其次,尼采对生命的重视,表现在他对精神生态的重视。
周国平说,人要把自己当作精神性存在加以尊重。
也就是说,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人是一个精神性的存在。
尼采在44年的生命历程中,写了厚厚的26卷著作,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对精神的滋养。
他对人的挑剔,对自己智慧的信心,对一切愚昧现象的批判和嘲讽,是对精神生态重视的极致。
无论是对肉身还是精神,尼采都要求达到一种内外一致的完美或完善,在生命形态上,尼采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尼采以身体为出发点,对西方两千年中的丑陋、丑恶的思想观念进行无情的批判,对他心中认定的美的东西大力弘扬。
美学论文
狄奥尼索斯之美一般来说,阴暗丑陋的事物是我们所厌恶的,更别说要让人觉得能跟美扯上关系,但偏偏那跟美却是有联系的,没有丑哪有美呢,而美与丑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那么简单。
就好像悲剧,悲剧按理来说只会让人感受到悲痛,让人内心充满阴暗,但悲剧却有自古希腊以来源远流长的历史,并且是一个重要的戏剧分支。
悲剧会使人悲痛落泪,但也会使人从中得到一种莫名的深层的安慰、快感。
而悲剧精神就是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下面就通过《告白》这部电影来看看我们如何能通过悲剧来得到一种悲壮、凄美的感受。
电影《告白》一开始出现在画面上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高年级小学生,每个人都在教室里喝牛奶,脸上都挂着不同的可爱的笑容,配上清澈明快的音乐,还会以为这是一部天真烂漫的校园片。
然而,这完完全全是一部悲剧,阴暗得让人震撼,而只是以天真的少年、轻快的音乐、唯美的画面作为铺垫,衬托出之后的残酷与尖锐。
在开头轻松明快之后,便开始电影里每个人的独白,从每个人的角度来说述说自己的心理,与这整件悲剧,如剥洋葱般层层深入揭晓,但剥到最后,却不只让人落泪这么简单。
首先是单亲妈妈森口老师在自己的班里平静地认定自己小女儿是死于班上两个同学村下和渡边之手,宣告将以自己的方式来报复,并且将辞职。
之后的各人,因为缺乏母爱而变得残忍冷酷的少年,胆小怕事的少年,冷漠的曾毒死自己家人的少女,过分溺爱儿子而最后偶然被儿子杀害的母亲,一一展开了自己的独白。
没有一人全恶,也没有一人全善,但当每个人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时,都让人不寒而栗,但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其下场的悲惨、经历的痛苦也让人觉得同情。
而其中最让人触目惊心的也许是戏中少年的想法和行为。
为何一个13岁的少女毒杀了自家的四口人?为何一个13岁的少年会如踩死一只蚂蚁般轻松地杀害了七岁的生命?为何他还能杀死唯一懂自己的女友?为何一个胆小善良的人会毫不犹豫地杀害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并没有存在的意义,他们虽然年少,却如行尸走肉一般活在世上,所以他们感到存在的无聊,生命的无聊。
_只有人是美的_尼采美学观浅论
12 2 0 1 0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285
理论新探
其图象的东西都看作是美的……人把世界当作是美的,难道 它恰恰由此真的得到了美化?人把世界人性化了:这就是一 切。”
“只有人是美的”,因为强大的生命力和勃发的生命力在 尼采看来最能体现美的本质。卢梭在论童年之美时拿春天 作比喻,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了童年的魅力,他强调了“想 象力”的作用及想象的过程,值得回味的是,正是“人把世界 人性化”、“人化”、“美化”了 。他的话可以看作是对尼采上 述思想的一个注脚。
注释: 李泽厚著.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年. [德] 尼采著. 偶像的黄昏. 卫茂平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p134-135,P133-134,节录. [法]卢梭著.爱弥儿.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06 年。上册第二
卷。P202-205.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 [德]舍勒.舍勒选集.刘小枫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9.第二编受
三、美的价值与创造 席勒认为美感是一种“自由的快感”。他说:“我把由精 神力量、理性和想象力所参与并通过观念及其感情的快感叫 做自由的快感。”席勒认为美感是通过观念激起的。在席勒 那里,美是按他自己的人性观念来复制美,而不是创造美,他 的作品是展示“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只有通过美人 才能走向自由。 在尼采看来,美是一种创造,它是前所未有的。美不能 复制。对艺术家来说,只有通过创造而不是模仿和复制才能 得到美;对欣赏者来说,也只有通过创造性的感受才能理解 到美。美感在席勒那里是一种自由的快感,在尼采那里美是 一种在创造中获得自由的快感。 舍勒区别了随心所欲的审美享受和创造美的过程,他肯 定了创造过程中的感受。在《受苦的意义》一文中指出:“‘随 心所欲的’审美享受并非如叔本华所以为的那样,意味着最 大的福乐。一个艺术家、一个研究者在自己完成的作品上获 得的满足,不可比拟第远远大于在荣誉上或在欣赏该作品的 外界的赞扬和称颂上可能获得的满足。可是较之于对自己 作品的快适,创作者在创造过程本身中的快适则更大,二者 有天壤之别;只有当创造过程之内的快适已经开始消减,他 才会认为自己的作品‘完成了’。” 舍勒的美学观念在很多方 面和尼采很接近。 尼采把他的美学观与其生命哲学联系在一起。在“美和 丑的生物学价值”一节中,他说:“美属于有用、有益、提高生 命等生物学价值的一般范畴之列…” 尼采的观点给我们以 下几点启示: 首先,美的价值性在于它对于人的有用性、有益性。舍勒 在他的价值哲学体系中提出五种基本价值,按照由低到高的 顺序构成价值等级:等级最低的感官价值;实用价值;生命价 值;精神价值,分三类:a.从美到丑的审美价值;b.从公正到不 公正的判决价值;c. 真理认识的哲学价值。最高等级的价值 包括神圣价值和非神圣价值。舍勒划分的标准之一是价值的 持续时间,价值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其二是价值给予人充实 和满足的程度,等级越高的价值越使人感到充实和满足 。美 的价值是精神价值之一,是一个只有位格才能通达并经验的 价值,面对美的事物,人在“位格感受”中被给予一种独特的 美的价值。人对美的肯定价值的偏好使审美主体在审美感 受中获得一种生命的充实感和满足感。用尼采的话说,美对 我们有益、有用。 其次,关于审美感受问题,尼采认为“美感”与“强力感增 长的感觉”这一种生命体验结合在一起。换言之,在尼采那 里,生命力的增进和提升是一种美能被体验为“美感”的前提。 那种导致生命衰老的、颓废的、弱化生命的因素都是丑的。 “一切艺术都有滋补强身 之效,增强体力,激发快乐”; “丑陋的东西,也就是同艺术相矛盾的东西,它涣散精力、令 人贫乏、使人抑郁……丑陋的东西暗示丑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哲学家尼采的美学观
【摘要】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尼采是一个影响很大也很有争议的人物,对于他的美学思想也同样如此。
尼采美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生与艺术紧密相连,试图用美学解决人生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尼采美学在现代美学领域影响巨大,为世纪人文美学提供了思想源泉,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美学思潮的先河,因此,我们应对尼采美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确立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尼采; 理性和非理性; 美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2095-3089(2012)09-0282-01
哲学家尼采在艺术和美学上的旷世之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今日艺术图景的思想预演,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尼采的美学观。
1艺术的根源与意义
尼采认为艺术的生发源于人性的两种至深的本能冲动,即追逐“幻觉”的冲动和追逐“放纵”的冲动,尼采称前者为日神冲动,后者为酒神冲动,这两种冲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梦”与“醉”。
在尼采看来,“梦”给人以美的幻想和图景,使个体化形象得以持存,与“痛苦的难以把握的日常现实相对立”;“醉”则给人以惊骇与狂喜,让人在失弃个体的迷狂中体验万能的意志。
尼采认为日神是预言之神,是一切造型艺术之母,它体现为适度、节制与宁静;酒神则意味着醉人的力量,它与音乐相关,酒神状态是原始冲动达于顶点的浑然忘我,表现为激情、狂烈和粗野。
在尼采看来,艺术家的艺
术创作要么是日神式的,要么是酒神式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一个时期的艺术性质总会取决于这两种冲动何者起主导作用。
这样,尼采用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说明了艺术的根源与本质。
2美与丑
在尼采眼里,“美”是人“赠与”世界的。
他说:“人把自己映照在事物里,又把一切反映他的形象的事物认作是美的,美的判断
是他的族类虚荣心,人把世界人化了”。
尼采认为日神精神赋予的只是“美的外观”,美化了的现象,与本质无关,因而是幻觉。
酒神精神所达成的美则是一种毁弃自我而归于无限的形上之美,它不为理性和道德所羁绊,是权力意志的表现与高涨,所以它是生命意志的
丰溢。
可以看出,尼采在这里与以典雅和谐为美的西方传统艺术观发生了根本的冲突。
以他的观点,意志不必以现成事物为指向,相反,它必须支配和改造现成事物。
同样,艺术家也不必按事物的原貌去看待事物,而应当把意志植入事物中,分解和改造事物的形象,从而使作品更纯粹,更充实和更具表现性。
可见,在尼采看来,艺术所要传达的乃是惊心动魄之美,他在生前对现代艺术作出了准确的预言:“现代艺术乃是制造残暴的艺术”,这一点,在后世的毕加索和德库宁等人身上,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尼采关于丑的表述是在两种涵义上进行的,一方面,他认为丑是意志或生命力衰退的表征;另一方面他也认为,因权力意志的亢奋
而在艺术中对事物横加肢解也是一种丑。
对于前者,尼采认为,它意味着权力意志的衰退,他说:“一切丑都使人衰弱悲苦。
它使人想起
颓败、危险和软弱无能,……哪怕极间接地令人想到衰退的东西,都会使我们作出’丑’这个判断”。
对于后者,他认为这种“丑”乃是对权力意志非理性方面的积极肯定,是生命力过剩的一种表现。
3尼采的悲剧理论
尼采认为,悲剧的实质根植于人性中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冲突。
日神以其光辉赋予万物以美的外观,通过明朗、清晰、确定的个体显现出来;而酒神则意味着生命的放纵,它以一种神秘的方式使人在情欲的迷醉中忘掉自己,从而在忘我中与原始的生命力归于一体。
尼采认为悲剧起源于音乐精神,他宣称别的艺术只是描摹现象,而音乐却是“意志本身的直接写照”,“是世界真正的理念”,他认为正是音乐使酒神冲动转化为日神形象,而神话就是“酒神智慧借日神艺术手段而达到形象化”,尼采认为,悲剧兼具了“日神幻境的造型性”和“酒神力量的迷狂性”。
所以他说,悲剧的本质是“不断重新向一个日神的形象世界迸发的酒神歌队”。
凭借强大的酒神冲动,通过个体意志的放弃与毁灭,而与最原始艺术冲动融于一体。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尼采始终关注着人类内心深处的非理性世界,他把酒神冲动看成是“通往悲剧诗人心里的桥梁”,他以深沉的眼光指出,在理性的静穆和思索之下,狂醉和充溢的生命意志才是艺术的根本特征,由此,尼采发掘出了生命原始冲动的美学领域,并率先开启了非理性主义美学思潮的先河。
注释:
[1]阿多诺:《美学理论》
[2]周国平:《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
[3]《袖珍版尼采著作》,第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