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李家清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地理教学设计是将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转换为地理教学实践的过程。系统科学为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应用学习理论,引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应用传播理论,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方法上,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准确性、可量性;教学策略设计具有选择性、开放性;教学媒体设计凸显先进性、组合性。

关键词: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01322001104)

作者简介:李家清(1952—),湖北黄陂人,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编制组核心成员,主要研究地理学科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教学改革与研究中不断拓展。在经历翻译、介绍和引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阶段后,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表现在教学设计通论研究方面已有较多成果。这些成果对发展教育理论和深化我国的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地理教学改革中,深入开展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对于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转换为教学实践,减少和克服地理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又是提高地理教学设计质量、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

一、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科学为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

设计是对要开展的工作做出的系统安排。地理教学是由教学目的、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构成的运动系统。系统科学理论能为地理教学设计提供指导。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应用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和反馈原理,能有效整合教学因素,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做到明确每个教学因子在教学进程中的作用,也要能为每个因子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或机会。设计教学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即应符合学生认知的序、心理发展的序;地理感性知识是地理理性知识掌握的基础;陈述性的地理知识、程序性的地理知识和策略性的地理知识学习与掌握也存在内在联系和学习顺序;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序。任何系统只有进行反馈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只有注意教学中的反馈设计,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系统反映,是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地理教学理论认为,突出人地关系、注重空间关系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鲜明特色。人地关系既是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地理教学设计的思想论、方法论。地理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理解协调人地关系

的基本途径,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从不同角度看,有空间关系、因果关系、层次关系、包容关系、并列关系、利害关系等错综复杂的多种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了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其中最重要的是空间关系。地理教学设计中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是促进学生地理智慧成长的有效途径。

(三)应用学习理论,引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学习理论的意义在于探索和揭示人类学习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类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的程序教学、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赞可夫的“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最大发展”的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等学习理论阐明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一般机制。在教学中,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用学习理论进行地理教学过程及其策略设计,对于发挥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有重要作用。从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认识方式看,他们主要是通过听讲观摩、阅读课本、识图用图、形象感知、思维操作、计算操作、解题练习、质疑问难、情境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习、理解和领悟地理科学知识与价值观念,养成行为技能的。所以,地理教学设计要注意通过以上这些认识方式,结合学习内容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情景、提供条件。

(四)应用传播理论,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互动的教育活动,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因此,传播理论是构成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传播理论中有关信息通道、信息结构、信息数量方面的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1.信息通道与地理教学设计

研究表明,人类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是不同的,在相同条件下,五官获得知识的比率有如下差别:

由上表可见,五官中视觉的比率效果最好,这一成果能为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优化组合提供科学依据。

2.信息结构与地理教学设计

传播不仅与信息的意义相关,而且与信号的形式和结构也有密切的关系。信号的合理结构是有效传播的必要条件,而无序的信号由于缺乏结构易被遗忘。例如: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位于世界火山、地震带上的国家,可设计以下三种方案。

(1)要求识记和理解位居世界火山、地震带上的国家有:土耳其、厄瓜多尔、古巴、印尼、巴基斯坦、苏丹、南非、智利、新西兰、美国;(2)告知学生世界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征,即由于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在此基础上,再理解、记住有关国家;(3)根据《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讲解成因,说明分布。

经过实践比较,方案(3)的效果最好。这个案例也说明,合理的信息结构有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这是因为:方案(1)对于学生而言,所接受的信息是一种无序和缺乏结构的信息,易被遗忘;对于方案(2)的要求而言,揭示了一种顺序,凡满足条件的国家易被记住;对于方案(3),由于改变了信息形式,即由语言信息结合图像信息,成为视听信息,学习的达成度就更高了。

3.信息数量与地理教学设计

信息的多与少也影响教学效果。过多的信息会形成信息冗余,没有意义;而信息量不足,又会滞后于学生的智力,对学生发展不利。所以,教学设计中选择适量的地理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二、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准确性、可量性

教学目标设计是地理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目标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束后的预期行为结果。这就要求教学目标要具有以下特征:1.指向性,它规定教学活动的运动方向;2.选择性,它要求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媒体的选择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3.整合性,它要求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都应服务和服从于教学目标;4.可测量性,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能进行测量,并做出客观判断。因此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准确性,即要在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依据“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目标的表达上应使用可测量学生“行为结果”的行为动词。例如,1.地理知识性目标动词,对于“了解水平”来说,可使用描述、识别、列举、说出、复述等;对于“理解水平”来说,可使用说明、概述、区别、解释、比较、判断、阐明、证明等;对于应用水平,可使用分析、设计、评价、解决、撰写、检验、应用等。2.地理技能性目标动词,可使用尝试、使用、运用、计算、绘制等。3.情感性目标动词,对于“经历(感受)水平”来说,可使用参加、参与、交流、讨论、体验等;对于“反映(认同)水平”来说,可使用关注、认同、拒绝、同意、爱护、重视、抵制、克服、支持等;对于“领悟(内化)水平”来说,可使用确立、养成、形成、树立、建立、坚持、保持、追求、具有等。

(二)教学策略设计具有选择性、开放性

当今世界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根据他们的教学思想,提出了许多教学策略,其中最具影响的有接受式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范例式教学策略、“最近发展区”和“一般发展”教学策略等。这些教学策略设计都有一定指导意义,执教者可根据地理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借鉴。

1.接受式教学策略

接受式教学策略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理论为依据,它的一般教学策略过程是:

接受式教学的一般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