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第四因子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血小板反应蛋白-4在肿瘤研究的进展

血小板反应蛋白-4在肿瘤研究的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12), 3315-3323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12496血小板反应蛋白-4在肿瘤研究的进展吴建辉,刘谦*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天津收稿日期:2020年11月27日;录用日期:2020年12月24日;发布日期:2020年12月31日摘要血小板反应蛋白-4 (Thrombospondin-4, THBS-4/TSP-4)于1993年首次被发现,但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对该分子的研究没有深入。

近年来,PubMed陆续报告确定了TSP-4在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炎症,癌症和骨骼肌中许多意想不到的功能。

今年的研究重点关注TSP-4在不同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反应,主要通过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

TSP-4的单个分子可以同时与多个细胞受体和细胞外间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配体结合,并组织ECM以及细胞与ECM间的相互作用。

TSP-4的促血管生成特性可能解释了它在几种癌症中的高表达的原因。

TSP-4在癌症组织中的表达增加与癌症进展有关。

总的来说,TSP-4在肿瘤防治研究中有望将TSP-4用作肿瘤治疗性靶标,通过抑制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生长、浸润、转移,并减轻疼痛。

关键词细胞外间质,血管生成,肿瘤,纤维化,转移,血小板反应蛋白Progress of Thrombospondin-4 in TumorResearchJianhui Wu, Qian Liu*Tianjin First Central HospitalReceived: Nov. 27th, 2020; accepted: Dec. 24th, 2020; published: Dec. 31st, 2020AbstractThrombospondin-4 (Thrombospondin-4, THBS-4/TSP-4)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1993, but there has been no in-depth research on this molecule for a long time thereafter. In recent years, PubMed *通讯作者。

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可通过干扰肿瘤相关的血小板活化、聚集等生理过程,从而起到肿瘤防治作用。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发现,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可延缓癌症患者术后复发的时间,同时也能帮助肿瘤患者减轻疾病相关的症状。

一些研究发现,抗血小板药物还能通过抑制血小板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的释放,从而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和生长途径的调控。

此外,同样有研究发现,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并不能显著地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这一结论与其他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其原因目前还需进一步探究。

首先,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理解,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次,由于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与肿瘤的种类、临床阶段等因素关系密切,故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精确判断。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抗血小板药物也可以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新进展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新进展
20 年第 1 08 2卷第 6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 unl f ii l dc ei rci ora 0 nc in P at e Cl a Me i n c ・9 ・
肿 瘤 抗 血 管 生 成 治 疗研 究新 进 展
李圣青
( 四军 医大学西京医院 呼吸科 , 第 陕西 西安 , 10 2 703)
VG E F还可以由多种宿主细胞产生 , 包括血小板 、 肌肉细胞 和肿瘤相关 间质 细胞 等l 2。某些类型 2 J
的肿 瘤 细 胞 如 血 液 肿 瘤 既 表 达 V G E F也 表 达 V G R 特 别 是 VE F ) E F ( G R1 ,提示 V GF可 能是 E 某 些类 型 肿 瘤 细 胞 的 自分 泌 生 长 因 子 。此 外 V G R不 仅 表 达 于细 胞 表 面 , 可表 达 于细 胞 E F 也
的存活。V G - E FC与 V G R 3 E F 一 的结合可以介导 淋巴管的生成。V G — 15与 N P结合后, E FA 6 R 可 以作 为 V G R E F 2的共受体 来调节血管 的生成。
目前 上市 的抗血 管生 成药物 大 多数都 是 以 V GF E
VE GF家族 包 括 结 构 相 似 的 分 子 V GFA、 E —
目前有关血管生成 的分子机制又有许多新发现 ,
这些研究 成 果 为 新 药 的 开 发 提 供 了新 的作 用靶 点 。随着抗 血 管生 成 药 物 在 临床 中 的广 泛应 用 ,
有许多新的问题急待解决。在最大限度地提高疗 效的情况 下, 何 确 定 药 物 的 最 佳 生 物 剂 量 如
(B ) O D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如何形成 的?如何应对?肿瘤对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耐药性 是如何产生的?由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费用 昂贵 , 如何筛选出最佳获益人群 , 从而避免医疗资

血小板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血小板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进一步成为成熟巨核细胞,其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凹陷伸入 许多重要的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胞质,这些被细胞膜包围的,与巨核细胞胞质分开的成分脱 factorβ,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
离巨核细胞,经过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成 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体外,这些生长因子剂量依赖
作者简介:王爱云(1974 -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 向:中药抗肿瘤药理学,Email:way9815@ 163. ; com 陆 茵(1963 -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化学预防作用已经明确。2016 年4 月11 日《Ann Intern Med》上发表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一级预防 用药指南,最终推荐10 年心血管风险≥10% ,且无出血风险 增加的50 ~69 岁人群,应考虑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 心血管病和结直肠癌。 1. 2 血小板通过间接或非生长因子依赖机制促进肿瘤细胞 增殖 研究显示,阻断血小板C 型凝集素样受体2(Ctype lectin receptor 2,CLEC2)和癌细胞肾小球足突细胞膜黏蛋 白(podoplanin)的结合,能抑制表达podoplanin 的癌细胞在
血小板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王爱云1,2,曹玉珠1,韦忠红1,张婷婷1,仲金秋1,陈文星1,陆 茵1,2,吴媛媛1,李晓曼1
(南京中医药大学1. 药学院药理系,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 2. 江苏省中医药防治肿瘤协Leabharlann 创新中心,江苏南京 210023)
: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 - 1978. 2018. 08. 003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P G — BC D D F A, , , 。具有生物活性的 P G 分子一般 以二硫键连接的同源二聚体或异源二聚体形式组成。 DF PG D F经其受体 P G R p t e dr e o t f t cp rP G R 介导后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D F (le t evd wh a o r et ,D F ) a l— i g r c re o 体
即 : D F A P C - B P) F A P G - C P G - D 。 P G - A、 D- B 、 I - B、 D F C 、 D F D t F G
文章编 号 :o5 5 3 (0 10— 9 - 6 10 — 78 2 1 )2 02 0
P ; 其受 体 P G R(l ee d r e rwhfc r ee trP G R 结 合后 表现 出相 应 的细胞 生物 I F与 X D F pa l — ei dgo t t cpo, D F ) t t v aor
学 效应 , 主要 为促进 肿瘤 细胞 增殖 和血管生成 。P G 受体为两种 结构 相似 的酪氨酸 激 酶类受 体 PG R DF D F—Q、

PG R在细 胞膜上 以单 体形式 存在 , DF 当配 体 P)F与 其结合 后 , I G 受体 自身可 发生 二聚化 和磷 酸化 反应 ,
内外研 究证 实 P GF与肿 瘤血 管生成 密切 相 关 ,D F主要 通 过 募集周 细胞 刺激 肿 瘤血 管生成 , 周 细胞 D PG 且
的募集有利于肿瘤血管的成熟、 稳定和存活。靶 向 P G D F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已成为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中新 的 重要成 员。 关键词 :D F 血管生成 ; PG ; 肿瘤
从 而激 活下游 特 定的细胞 内分 子 , 引起不 同信 号通 路 的级 联反应 , 生相应 的生理或 病理变 化 [。 中 a 产 4其 ] 亚 基与 PG — , , D FAB C链均 可结 合 , 1 基仅 与 P G— 和 D 结 合 嘲( 图 1 。 而 3亚 D FB链 链 见 )

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血小板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成为了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就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一、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1. 抑制肿瘤转移和侵袭: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是肿瘤发展的重要环节,而血小板对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起着重要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从而延缓肿瘤的发展。

2. 增强肿瘤放疗和化疗效果:研究表明,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增强肿瘤放疗和化疗的疗效。

由于肿瘤组织内血管的异常增生和血小板的异常聚集,使得肿瘤组织的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导致放疗和化疗药物难以有效的到达肿瘤组织。

而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管生成,从而增加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增强放疗和化疗的疗效。

3. 减轻肿瘤相关的血栓并发症:肿瘤患者常常伴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而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的减轻肿瘤患者的血栓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抗血小板药物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小板在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研究抗血小板药物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对于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肿瘤是一种生长异常的细胞群体,它们在人体内的恶性病变往往成为生命威胁。

尽管现在医学技术已经比以前更加发达,但肿瘤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就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获得了广泛关注。

血管生成是指由已有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周质细胞所构成的新的血管形成过程。

肿瘤细胞能够通过产生一些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来促进自身生长和扩散,这就是所谓的肿瘤血管生成。

而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则是一种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以实现抑制肿瘤生长扩散的目的。

过去,许多人用化疗和放疗来治疗肿瘤。

但是,这些方法的效果一般来说并不太好。

由于肿瘤细胞会逐渐适应这些治疗方法,它们往往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疗。

而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则不同。

因为肿瘤细胞需要血管才能获得氧气和营养物,所以它们往往会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血管生成因子。

通过抑制这些因子的作用,肿瘤血管生成就可以被阻断,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目前,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有多种方式。

最常用的方法是抗血管生成因子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直接针对血管生成因子进行干预,从而达到阻止血管生成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使用抑制血管生成的抗体。

这种方法是将抑制血管生成的抗体注入体内,让其针对血管生成因子进行作用。

这些抗体种类不同,对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也不同,但最终都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扩散。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新的方法是使用细胞治疗来进行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是将经过改造的白细胞注射到体内,让其与肿瘤细胞进行反应。

这些白细胞会通过产生一些抗肿瘤因子,最终实现抑制肿瘤的目的。

这种细胞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靶向性和安全性,因此获得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方法虽然有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的疗效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即使是在一些晚期肿瘤的治疗中,也无法完全根治病情。

其次,这种治疗方法的费用较高,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可能并不容易负担。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可行性,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概述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概述

临床医学Every one is well 《人人健康》·35·2015年21期目前,国内外对于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治疗,均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目标在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是当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后,相关术式将难以实施,而且治疗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随着医学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生长与血管生成存在密切联系,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也因此成为了肿瘤治疗的新手段,相关药物的临床疗效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现将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与抗血管生成药物1.1 血管生成机制临床研究证实,肿瘤生长具有较为明显的血管依赖性,肿瘤灶的远处转移需要通过血管传输营养成分,关于肿瘤生长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早在20世纪70年代,Judah Folkman 就在其发表的“Tumor anagiogensis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文章中作过明确阐述,肿瘤血管生成学说也由此生成,随着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目前已发现30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是已经明确的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最强生成因子,其受体仅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上,具有高度特异性特点,现已成为胃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转移标志物,在临床辅助诊断中得以应用[1-2]。

新血管的形成会促使肿瘤体积生长变大,在开放状态下,新血管的大量形成将促使肿瘤持续生长,可见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所起到的作用。

1.2 抗血管生成药物基于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以肿瘤血管为靶点、阻断肿瘤生长营养通道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开始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一项新课题,而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已经获得应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可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小分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抑制整合蛋白分子药物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可分为VEGF 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抑制物两种,前者常用药物为贝伐单抗和兰尼单抗,均属于人源性单抗药物,在应用中则会出现头痛、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等毒副反应,相关报道较多,近年来通过对兰尼单抗的改造,其抑制生长因子活性的亲和力已经得到提高,能够收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小分子抑制剂以舒尼替尼和索拉菲尼为代表,前者作用靶点为VEGFR 、PDGFR ,后者作用机制为阻断VEGF 及TGF α信号转导下游通路,二者的缺点在于均不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3]。

血小板第四因子与心脑血管疾病

血小板第四因子与心脑血管疾病

血小板第四因子与心脑血管疾病血小板第四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由激活的血小板分泌,在巨核细胞中合成,贮存于a-颗粒中的大分子蛋白聚糖,具有中和肝素、炎症趋化、抑制血管形成和巨核细胞生长的功能[1]。

近年的研究多集中于研究PF4能可逆的抑制造血干(祖)细胞的生长,负性调节骨髓细胞增殖、分化,保护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免受辐射和细胞毒剂的损伤;而关于血小板第四因子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现简要综述。

1 PF4的生理特性及检测方法人类PF4位于血小板a颗粒,由活化的血小板分泌,与肝素结合形成PF4/肝素结合蛋白。

在结构上,人类PF4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长臂[2],是一个均衡阳离子四聚体(PI=7.8),由4个相同的单体构成,每个单体含7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8 KD。

PF4是趋化因子家族成员,趋化因子家族依相关的第一,二个半胱氨酸分为4个分支,包含CXXXC,CXC,CC和C。

尽管PF4属CX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但由于N-末端第一个半胱氨酸缺少一个重要的GLU-LEU-ARG 序列(即ELR结构),不同于其他CXC趋化因子家族[如β-血栓调节蛋白(β-TM)、白细胞介素8(IL-8)、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2(NAP-2)等],只作用于有限的靶细胞。

PF4对嗜碱性粒细胞、T细胞、NK细胞及单核细胞具有不同的活性。

并且,PF4支持造血干(祖)细胞,抑制内皮细胞在体外增殖及血管生成,具有确切的促炎症反应[3~4]。

PF4单体的N-末端是一个构象可变区,形成一个向外伸展的环状结构,通过分子内二硫键固定于PF4的蛋白质核心上。

在C-末端,是一个a螺旋结构,此螺旋横跨于β片层上。

4个PF4单体通过β片层结构相互作用以非共价键的形式结合成一个四聚体,4个a螺旋通过氢键固定于四聚体外周4个相对的位置上,这种结构使带有正电荷的Arg,Lys 暴露于四聚体外周,这对肝素的结合具有定位和定向的作用[5]。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刘兰;白玛多吉【期刊名称】《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26)002【摘要】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重要多肽生长因子,可促进结缔组织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增殖等.PDGF家族目前已知的有4个成员,即PDGF-A,B,C,D.具有生物活性的PDGF分子一般以二硫键连接的同源二聚体或异源二聚体形式组成.PDGF经其受体PDGFR(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介导后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体内外研究证实PDGF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PDGF主要通过募集周细胞刺激肿瘤血管生成,且周细胞的募集有利于肿瘤血管的成熟、稳定和存活.靶向PDGF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已成为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中新的重要成员.【总页数】6页(P92-97)【作者】刘兰;白玛多吉【作者单位】西藏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实验)中心;西藏大学医学院西藏拉萨8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相关文献】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肝纤维化 [J], 张毅;汤正好;臧国庆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J], 李代洪;艾俊涛;谢欣;胡高云;李乾斌3.重组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rR-PDGF-AA)对体外培养大鼠椎间盘细胞促增殖的影响作用 [J], 张泓毅;马迅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J], 刘兰;白玛多吉5.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DGF-D)转基因鼠模型的鉴定 [J], 王伟;韩玉;惠汝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小板与癌症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与癌症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与癌症的研究进展买志福;杨波;蔡小玲;哈小琴【摘要】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已经被认可超过一个世纪,但是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证据证明血小板也是重要的癌症中间介质.癌症的确影响血小板生理特性,激活的血小板通过促进肿瘤生长、血管生成、转移和癌症相关血栓形成而参加癌症发展的每个过程.根据血小板参与癌症进展和众多实验模型以及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癌症的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提出血小板是降低短期癌症风险、癌症传播和癌症死亡率的潜在靶点.因此,血小板对癌症和癌症的发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肿瘤界的重视,并且需要越来越多的实验去证实其联合其他抗癌药物的临床效果.【期刊名称】《现代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3)005【总页数】4页(P161-164)【关键词】血小板;癌症;静脉血栓栓塞;抗血小板药物【作者】买志福;杨波;蔡小玲;哈小琴【作者单位】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检验科,兰州 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检验科,兰州 730050;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 73000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检验科,兰州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检验科,兰州 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血小板是从骨髓巨核细胞中裂解脱落下来的小的无核血细胞碎片,存在于血液循环中。

早在一个世纪前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已经被人们认识。

人们在动物的血液循环中用显微镜观察并证明了血小板在体内止血和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

除了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的主要作用外,血小板对多种疾病的进程有重要影响,这其中就包括癌症。

Gasic等[1]人第一个通过实验提出了血小板在癌症中的作用,他们证明了在小鼠模型中,通过静脉注射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神经氨酸酶从而达到抑制癌症的转移。

一些血小板减少的小鼠模型后来证实了血小板减少可抑制肿瘤生长、血栓形成和转移[2~4]。

许多体内和体外的试验进一步研究了血小板可以通过抑制癌症细胞生长、血管形成、血栓形成以及转移等机制来促进癌症的进展[5,6]。

肿瘤血管生成相关信号研究进展

肿瘤血管生成相关信号研究进展

[] 王 艳 艳 , 团结 . 花多 糖 提 取 工 艺 优 化 研 究 [ ] 现 代 中 药 研 6 王 红 J.
究 与实 践 , 0 0,4 6 : 6 8 2 1 2 ( ) 5 —5
还 具 有 止 血 、 护 肝 脏 、 护 心 脑 血 管 、 氧 化 、 菌 、 疫 调 保 保 抗 抗 免
J u n l0 qh rUni riy o e iie 2 1 Vo. 3, . 4 o r a fQii a vest fM dcn , 0 2, 13 No 1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相 关 信 号 研 究 进 展
张 明
【 要】 血 管生 成 是 受 各 种 具 有 促 进 或 抑 制 血 管 生 成 的 功 能蛋 白调 节 的 高度 协 调 有 序 的过 程 。促 摘 血 管形 成 因子 包括 血 管 内皮 细 胞 生 长 因子 、 纤 维 细胞 生 长 因子 、 小板 衍 生 生 长 因子 、 岛 素 样 生 长 成 血 胰
[] 咸 丽娜, 士辉 . 癌 中药研究 进展[] 中国野生 植物 资源 , 2 钱 抗 J.
2 0 2 ( ): 73 1 4 0 9, 8 4 1 — 7
胃鳞 状 上 皮 增 生 和 癌 变 有 一 定 的 阻 止 作 用 , o Mo n的 实 验 研 究 证 明 柿 叶 黄 酮 类 物 质 对 离 体 肉瘤 一 10 sro 一 10 有 8 (acma 8 ) 抗肿瘤效果 , 同时 柿 叶 对 于 防 治 食 管 增 生 性 癌 变 也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抑 制 作 用 。S imoo等 人 实 验 研 究 证 明 柿 叶 提 取 物 有 hn t
2 0 8: 7~ 9 0 6, 9 8
参 考 文 献

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综 述 Zongshu 《中外医学研究》第18卷 第5期(总第445期)2020年2月①来宾市人民医院 广西 来宾 546100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覃倩明① 梁仕福① 韦庆新①【摘要】 血小板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生、侵袭、转移及肿瘤血管的生成。

近年来对血小板与肿瘤细胞关系的研究发现,血小板在肿瘤微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基于这些机制的证实,让临床治疗肿瘤引入抗血小板药物成为可能。

这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大致包括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的生成、参与环核苷酸代谢病增加cAMP 的含量、抑制凝血酶及抑制血小板糖蛋白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与配体结合等。

本文通过综述抗血小板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后续继续研发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肿瘤提高理论参考。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肿瘤 药理作用 血小板 doi:10.14033/ki.cfmr.2020.05.07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05-0184-03 The Role of Antiplatelet Drug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umor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QIN Qianming, LIANG Shifu, WEI Qingxi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5): 184-186 [Abstract] Platelet can promote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invasion, metastasis and tumor angiogenesis.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platele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confirmation of these mechanisms, it is possible to introduce antiplatelet drugs in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umors.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of these drugs include inhibiting the production of arachidonic acid in platelets,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camp, inhibiting thrombin, and inhibiting the binding of GP Ⅱb/Ⅲa receptor to ligands. In this paper,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antiplatelet drugs was review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antiplatelet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 [Key words] Antiplatelet drugs Tumor Pharmacological action Platelet First-author ’s address: Laibin People ’s Hospital, Laibin 546100, China 血小板是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是一类无基因组DNA 但含有巨核细胞来源的信使RNA 和蛋白质翻译系统的无核细胞[1]。

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鸡 胚 尿 囊 膜 ( A 技 术 检 测 鲨 鱼 软 骨 提 取 物 抑 制 新 生血 管 生 长 的 C M)
转移。 目前抑制肿瘤血管 生成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 : 直接抑制 内皮
细 胞 增 殖 ; 制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因 子 ( 要 是 V G ) 信 号 传 导 途 抑 主 E F的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1 7卷第 l 6期
综 述报告
中药 抗 肿 瘤 血 管 生成 的研 究 进 展
严 云 珍
( 重庆 市 秀 山县 中医院 药剂科 , 重庆 秀 山 49 0 ) 0 9 0
摘要 : 目的 介 绍 抗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的 中药 研 究进 展 。 法 广 泛 查 阅有 关资 料 , 述 具 有 抗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作 用 的 单 味 中 药 、 方 综 中药 单 体 成 分 和 中药 复 方 的研 究概 况 。 果 目前 已有 多种 中药 的 单 体 或 复 2 - 表 现 出 良好 的 抗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 而抑 制 生 长 与转 移 的作 用 。 论 从 中 结 r N剂 从 结
径 ; 进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抑 制 因 子 ( 要 是 血 小 板 因 子 4 P 4 的表 促 主 ,F)
活 性 , 果 表 明 鲨 鱼 软 骨 提 取 物 能 显 著 抑 制 C M 的 新 生 血 管 生 结 A 长 , 对 B 4黑 色 素 瘤 促 新 生 血 管 形 成 作 用 亦 有 非 常 显 著 的 抑 制 并 1 作 用 。 中琴 等 发 现 鲨 鱼 软 骨 制 剂 可有 效 抑 制荷 S8 A小 鼠的 肿 梁 10 瘤生长, 口服 剂 量 5 0 1 0 g k 时 抑 瘤 率 达 3 . % ~ 4 2 , 0 0m / g 0 19 3.%

血小板第四因子与心脑血管疾病

血小板第四因子与心脑血管疾病

血小板第四因子与心脑血管疾病血小板第四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由激活的血小板分泌,在巨核细胞中合成,贮存于a-颗粒中的大分子蛋白聚糖,具有中和肝素、炎症趋化、抑制血管形成和巨核细胞生长的功能[1]。

近年的研究多集中于研究PF4能可逆的抑制造血干(祖)细胞的生长,负性调节骨髓细胞增殖、分化,保护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免受辐射和细胞毒剂的损伤;而关于血小板第四因子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现简要综述。

1 PF4的生理特性及检测方法人类PF4位于血小板a颗粒,由活化的血小板分泌,与肝素结合形成PF4/肝素结合蛋白。

在结构上,人类PF4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长臂[2],是一个均衡阳离子四聚体(PI=7.8),由4个相同的单体构成,每个单体含7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8 KD。

PF4是趋化因子家族成员,趋化因子家族依相关的第一,二个半胱氨酸分为4个分支,包含CXXXC,CXC,CC和C。

尽管PF4属CX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但由于N-末端第一个半胱氨酸缺少一个重要的GLU-LEU-ARG 序列(即ELR结构),不同于其他CXC趋化因子家族[如β-血栓调节蛋白(β-TM)、白细胞介素8(IL-8)、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2(NAP-2)等],只作用于有限的靶细胞。

PF4对嗜碱性粒细胞、T细胞、NK细胞及单核细胞具有不同的活性。

并且,PF4支持造血干(祖)细胞,抑制内皮细胞在体外增殖及血管生成,具有确切的促炎症反应[3~4]。

PF4单体的N-末端是一个构象可变区,形成一个向外伸展的环状结构,通过分子内二硫键固定于PF4的蛋白质核心上。

在C-末端,是一个a螺旋结构,此螺旋横跨于β片层上。

4个PF4单体通过β片层结构相互作用以非共价键的形式结合成一个四聚体,4个a螺旋通过氢键固定于四聚体外周4个相对的位置上,这种结构使带有正电荷的Arg,Lys 暴露于四聚体外周,这对肝素的结合具有定位和定向的作用[5]。

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522Chin J Lab Diagn,M arch^2020. Vol 24,No. 3文章编号:1007 —4287(2020)03 — 0522 —04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进展朱小汉,孙轶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血小板是巨核细胞的衍生物.在止血、血栓形成 和损伤修复等过程中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在 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可以诱导血小板发生活化并聚集,这•过程称为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T C I P A)。

受肿瘤影响的血小板含有大量的活性生物分子,可以调节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并为原发性肿瘤的转移建立一个相对适宜的转移前 微环境,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u’2]。

因此,了解 血小板对肿瘤转移的作用,有助于对有潜在转移风险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有效生存期。

本文依据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就血小板在 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1血小板的作用血小板是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后脱落下来 的小块胞质,其特征是无细胞核,有细胞器.是人体 中数目最多、形态最小的血细胞。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正常人血液中数量约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个。

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 以及器官移植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可发挥重要作 用。

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血小板还可促进肿 瘤的侵袭、迁移及增殖「3’4]。

超过30%的恶性实体 瘤患者血小板计数增多,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5]。

一方面,活化后的血小板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粘附性,并减弱来自血液和血管相互作用的剪切力以及N K细的免疫识别和杀伤作用。

另一方面,血小 板还可以释放二磷酸腺苷(A D P)、整合素a6(31等多 种调节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血源性转移以及在相 应靶器官上的定植「6]。

此外.H a e m m e r l e M等人™证实,肿瘤细胞可以诱导血小板活化,活化后的血小 板可以形成血小板微粒(P M P),并向血液中释放外 泌体、脂质、R N A s和生长因子等物质,促进肿瘤转 移。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周洪语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年(卷),期】2000(7)4
【摘要】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治疗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向 ,通过对抗肿瘤血管生成 ,切断肿瘤的供养 ,从而遏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其方法主要包括抑制或中和血管生成因子、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和针对特异性标记物应用素或抗体攻击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它具有高效性、特异性、不易产生耐药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迄今 ,包括Endostatin和Angiostatin在内的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抗肿瘤实验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 ,并已开始走向临床。

【总页数】3页(P308-310)
【关键词】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实验
【作者】周洪语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R73-36
【相关文献】
1.HDAC7与肿瘤血管生成及其抗血管靶点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李希;陶光实;
2.HDAC7与肿瘤血管生成及其抗血管靶点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李希(综述);陶光实(审校)
3.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J], 贺修胜;陈主初
4.肿瘤血管生成及其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J], 王宋平;钱桂生
5.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研究进展 [J], 朱人敏;汪芳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631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清媛
上世纪七十年代,Folkman 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首次提出了肿瘤生长依赖于新血管生成的理 论假说,随着 8 年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11 年后第一个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发现,13 年后 第一个血管生成活性蛋白的纯化等,这一观点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所支持,并逐渐使这一领域成为肿瘤研 究的热点。 肿瘤的生长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从无血管的缓慢生长阶段转变为有血管的快速增殖阶段,血 管生成使肿瘤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是促成上述转变的关键环节。如果没有血管生成,原发肿瘤的 生长不会超过 1~2 mm3。肿瘤侵袭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的多步骤过 程中,血管生成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的抗癌治疗相比,抗血管生成治疗具有许多优点:(1)正常成 年人的血管形成基本停止,内皮细胞常处于不分裂状态,只有在妊娠、月经周期、炎症、外伤和肿瘤等 特殊情况,血管形成才被启动,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对正常内皮细胞影响不大,具有良好的特异性;(2) 血管内皮细胞暴露在血液中,药物能够直接发挥作用,无需渗透 Endostatin,所用药物剂量小、疗效高; (3)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相对稳定, 不易产生耐药; (4)作用具有放大效应, 因为一个内皮细胞支持 50~100 个肿瘤细胞生长。因此,在过去的 30 多年中,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合适的靶点以阻断和破坏肿瘤血管生 成,研制有效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近年来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绩。
三、
靶向肿瘤血管பைடு நூலகம்成药物的治疗研究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633
(一) 单克隆抗体 1. 贝伐单抗(Avastin) 罗氏公司研发的贝伐单抗(Avastin)是一种抗 VEGF 的人源化抗体( IgG1), 93%的人源结构域和 7% 由 的鼠源结合区域组成,是全世界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抑制血管生长的单克隆抗体药物,2004 年 2 月得到美 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Avastin 联合 5- 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用于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 者,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2005 年美国 ASCO 评出贝伐单抗提高大肠癌生存率和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 作为当年十一个重要成果之二。2006 年 ASCO 会议报道的 TREE 临床试验显示合理的使用化疗和靶向治 疗可以使晚期大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超过 2 年( FOLFOX +贝伐单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 26 个月, CapeOx +贝伐单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 27 个月),其结果进一步确立了贝伐单抗在晚期大肠癌一线治疗中 的地位。 2007 年 ASCO 会议报道 IFL 方案(伊立体康、 - 氟尿嘧啶和亚叶酸)加 Avastin IV 期大规模 AVIRI 5 临床试验, 结果显示结直肠癌中位存活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 Avastin 除了与化疗药物联用外, 2007 年 ASCO 会议 Souglakos 报道 Avastin 联合靶向 EGFR 的单克隆抗体 Cetuximab (西妥昔单抗)可以安全有 效地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 Avastin 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肾癌等方面的治疗作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Johnson 等人进行了 一项 II 期随机临床研究, 15mg/kg 的 Avastin 联合卡铂或紫杉醇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延长患者出 现进展的时间(7.4 个月 vs 4.2 个月)及轻微延长生存期(17.7 个月 vs 14.9 个月)。 2007 年 ASCO 会议上 Link 等人报道使用 Avastin 联合紫杉醇白蛋白复合物治疗 40 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20 例病情得到缓解, 另有 7 例病情平均稳定期为 213 天。 (二) 化学抑制剂 1. 内皮抑素(endostar,恩度) 1997 年,Reilly 等从小鼠血管内皮瘤( EOMA)细胞培养液中提取出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血管内 皮抑制素( Endostatin,ES),简称内皮抑素,目前被认为是作用最强、效果最好、最广谱的肿瘤血管生成 抑制剂。我国科学家首次将重组人内皮抑素( endostar,商品名:恩度)开发成抗肿瘤药物,2003 年 4 月~ 2004 年 7 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教授牵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联合全国 24 家临床医院,对恩 度进行了 493 例晚期 NSCLC 患者Ⅲ期临床实验,结果显示恩度联合长春瑞滨与顺铂具有协同作用, 能明 显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延长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且安全性好。2005 年 9 月, 恩度获得中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新药证书。 恩度不是单纯的 Endostatin,是在 ES 母体上创造性的添加了 9 个氨基酸的新型 Endostatin,不仅使 ES 稳定性提高,半衰期延长,而且生物活性增加。与国外 Endostatin 样品相比,恩度的纯度明显增加, 这也是恩度的剂量只有国外十分之一左右的原因。2006 年 Folkman 教授在动物试验上的研究证实,恩度 抑瘤效果至少是 Endostatin 的两倍。 2. 沙利度胺 (Thalidomide,反应停) Thalidomide 通过下调 VEGF 而发挥抑制血管生成作用,还可降低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的水平, 诱导凋亡,调节自然杀伤细胞和 T 细胞的活性,对骨肉瘤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另外,Ⅱ期临床研究中 Thalidomide 对肾细胞癌、 前列腺癌、 肝细胞癌也具有很好的疗效, 该药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Thalidomide 还可抑制患者体内白介素-6( Interleukin-6, IL-6) 和 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 的水平。 IL-2 以

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一、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和数量,从而影响凝血系统,发挥其治疗作用。

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干预血小板的凝血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二、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1. 抗血小板药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血小板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干扰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阻断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抗血小板药物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进而抑制肿瘤的转移和浸润。

3. 抗血小板药物对肿瘤治疗的辅助作用除了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外,抗血小板药物还可以作为其他肿瘤治疗手段的辅助药物。

研究发现,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增强放疗和化疗的疗效,提高肿瘤对治疗的敏感性,有助于提高肿瘤治疗的成功率。

三、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1. 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应用目前的研究表明,抗血小板药物与其他肿瘤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

抗血小板药物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降低肿瘤对治疗的耐药性。

2. 抗血小板药物的个体化治疗随着肿瘤治疗的个体化趋势,抗血小板药物的个体化治疗也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不同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可以更好地发挥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3. 抗血小板药物的新型研究进展除了已有的抗血小板药物外,目前还有许多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正在不断研究和开发中。

这些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效果,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问题,有望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随着对肿瘤治疗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目前的研究表明,抗血小板药物通过影响肿瘤生长、转移和治疗的辅助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们对肿瘤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对于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副作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了解仍不够深入和全面。

有必要对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以期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药物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文旨在系统总结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探讨其在各种肿瘤类型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其副作用和安全性,以及展望未来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推动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

2. 正文2.1 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血小板活化、聚集和粘附等过程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血栓素A2和ADP的释放会引起血小板形态改变和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聚集。

而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对这些活性物质和受体进行干预,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

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其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来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从而阻断血小板聚集过程。

肝素和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抑制血小板活性。

一些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替格瑞洛、普拉达等也逐渐被研究应用于肿瘤治疗中。

抗血小板药物通过调节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等机制,可以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同类型的肿瘤可能对抗血小板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明确其在不同肿瘤类型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

抗血小板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评估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以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字数:252】2.2 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48・[22][23][24][25][26]匡堂筮述!Q塑生!Q旦箜!!鲞笙!!翅丛!ii型塾!!!唑!!!塑:Q堕!Q鲤:!!!:!§,盟!:!!proteinincreasesdoxorubicinsensitivityandnuclearaccumulationanddisruptsitssequestrationinlysosomes[J].MolCancerTher,200r7,6(6):1804.1813.HuhHJ。

ParkCJ,JangS,eta1.Prognosticsignificanceofmultidrugresistancegenel(MDRl),muhidru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MRP)andlungresistanceprotein(LRP)mRNAexpressionina—cuteleukemia[J].JKoreanMedSci,2006,21(2):253-258.BergerW,Spiegl—KreineckerS,BuchroithnerJ。

eta1.Overexpres—sionofthehumanmajorvaultproteininastracyticbraintumorcells[J].InlJCancer.2001,94(3):377-382.BergerW,ElbtingL,MickscheM.ExpressionofthemajorvaultproteinLRPinhumannon—small—celllungcancercells:activationbyshort—termexposaretoantineoplasticdrugs[J].IntJCancer。

2000,88(2):293-300.SteinU,BergmannS,sche艉rGL,eta1.YB—lfacilitatesbasaland5-fluorouraeil-inducihleexpressionofthehumanmajorvaultpro-tein(MVP)gene[J].Oncogene,2005,24(22):3606-3618.1kutaK,TakemuraK,SasakiK,eta1.Expressionofmuhidrugre-sistaneeproteinsandaccumulationofcisplatininhumannon—smallcelllungcancercells[J].BiolPharmBull,2005,28(4):707-712.[271I(jtazonoM,Sumiz.awaT,TakebayashiY,da/.Muhidrugresistanceandthelun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inhumancoloncarcinomaSW-620cellslJ1.JNatlCancerlnst,1999。

91(19):1647-1653.[28】LewinJM,LwaleedBA,CooperAJ,eta1.Thedirecteffectofnacle—arporesoilnuclearchemotherapeuticconcentrationinmuhidrugresistantbladdercancer:thenuclearsparingphenomenonJ】.JUrol。

2007.177(4):1526一1530.[29】YasunamiT,WangYH,TsujiK,eta1.MultidrugresistanceproteinexpressionofaduhT-cellleukemia/lymphoma【J1.kukRes,2007.31(4):465-470.[30]樊娟,周慧,张丽,等.急性白JlIL病细胞肺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9):1477-1479.[31]KourtiM,VavatsiN,GombakisN,eta1.Expressionofmultidrugresistance1(MDRI),multidru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1(MRPI),lungresistanceprotein(LRP),andbreastcancerre・sistanceprotein(BCRP)genesandclinicaloutcomeinchild—hood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J].IntJHematol,2007,86(2):166-173.收稿日期:2009-03-30修回日期:2009-07-10血小板第四因子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张华1△(综述),任宏轩h,伍治平2(审校)(1.云南省肿瘤医院内二科,昆明650018;2.云南省肿瘤研究所,昆明650018)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09)19-2948-03摘要:血小板因子4是由活化的血小板ot颗粒分泌的趋化因子,属于CXC4家族,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属于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其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园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园子介导的血管内皮的增殖;削弱p21的下调,抑制内皮细胞分裂、增殖;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防止新生血管向周围组织的蔓延等。

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

关键词:血小板因子4;肿瘤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ResearchProgressinAnti—tulnorAngiogenesisofPlateletFactor.4Z托4NGHual.兄FNHong.z“Ⅱ,l‘.删Zhi-pin92.(1.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ynn,zⅡnProvinceTumorHospital。

Kunmin9650018,傩i—w;2.CancerResearchInstituteofy“n№n,Kunming650018.吼ina)Abstract:Plateletfactor-4isachemokinereleasedbytheactivatedplateletintheplasma.whichisin.dexedintheCX(=4superfamily.Ithasanti・angiogenesisactivity.istheantiangiogenesisinvivo.ThrotIghavarietyofmechanisms,plateletfactor-4caninhibittumorangiogenesis.SU(-hasinhihitingVECF。

bFGF-medi.atedproliferationofvascularendothelial.weakenthedownwardofp21.inhibitedendothelialeelldivisionandproliferation;inhibitingtheexpression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s.topreventneovascularizationspreada.roundtheorganizatinnsoastoeffectivelyinhibittumorangiogenesis.Keywords:Plateletfactor-4;Angiogenasis;Anti—angiogenesis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日益增高。

临床上绝大多数的肿瘤患者死于肿瘤的远处转移。

血管生成在肿瘤转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肿瘤转移的必需条件…。

血小板因子4(plateletfactor-4,PF4)属于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23。

1PF4及其生物学活性早在1948年,Conley就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对肝素的敏感性异常增加,从而推测血小板可能释放某种具有中和肝素抗凝活性的因子,此后被其他学者陆续证实,并部分纯化了这种血小板蛋白,并命名为PF4。

因其有中和肝素的作用又称其为肝素结合蛋白或抗肝素因子。

PF4是由巨核细胞合成的,生理状态下存在于巨核细胞及血小板at颗粒致密体中,在血小板黏附、聚集等活化状态下以高分子质量蛋白多糖一PF4复合物的形式释放。

因此,它可以作为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以及血小板活化的一种标志物∞J,但是最近研究显示单核.巨噬细胞在细菌、真菌、脂多糖、酵母多糖及血小板碱性蛋白等的刺激下也可以分泌PF4HJ。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在正常人血浆中的浓度为0.9~5.5斗g/LⅢ。

PF4属于人趋化因子超家族C.x—C亚族,含有70个氨基酸,由4个单体组成,每个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为7.8×103,单体是N端的可变区通过二硫键锚万方数据匿堂筮姿!Q塑生!Q旦筮!§鲞筮12翅丛鲤i趔曼丝业i!生塾!:堕!兰Q盟。

!尘:!§:塑!:!!定在PF4的核心蛋白上【6J。

C端的碱性氨基酸簇组成了PF4与肝素的主要结构域,这个序列处于一个螺旋结构域中,从完整的PF4分子中向外突出即构成其主要活性部位。

PF4的基因定位于人4号染色体长臂,长度约为1000bp,含有3个外显子,其cDNA含有一个开放读码框口J。

ET02和GATAl共同调节PF4的表达¨1。

PF4与多种细胞生物活性有关:可以通过对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相应受体的作用,抑制内皮的增长;选择性地作用于血管新生活化区或内皮迁移区,而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内皮的增殖和迁移是极少的。

这种选择作用对抑制肿瘤的血管新生是有利的p1。

还通过其他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

相对外周血PF4浓度高的患者,外周血PF4浓度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概率高,即表明外周血PF4浓度下降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0|。

2PF4抑制肿瘤转移的机制2.1PF4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介导的内皮细胞增殖VEGF是主要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由于VEGFmRNA剪切方式的不同,产生VEGFl21、VEGFl65、VEGFl89、VEGF206、VEGFl45。

VEGF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

VEGF促进血管生成生物学活性的发挥首先必须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VEGFR)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