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1节

第3章 第1节
第3章 第1节

第三章函数及其图象

第1节函数及其图象

基础过关

一、精心选一选

1.已知点M到x轴的距离为1,到y轴的距离为2,且点M在第二象限,则点M的坐标为( B )

A.(2,-1) B.(-2,1)

C.(1,-2) D.(-1,2)

2.(2013·淄博)如果m是任意实数,则点P(m-4,m+1)一定不在( D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3.(2014·济宁)函数y=x

x+1

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 )

A.x≥0 B.x≠-1

C.x>0 D.x≥0且x≠-1

4.(2014·重庆)夏天到了,某小区准备开放游泳池,物业管理处安排一名清洁工对一个无水的游泳池进行清洗.该工人先只打开一个进水管,蓄了少量水后关闭进水管并立即进行清洗,一段时间后,再同时打开两个出水管将池内的水放完,随后将两个出水管关闭,并同时打开两个进水管将水蓄满.已知每个进水管的进水速度与每个出水管的出水速度相同.从工人最先打开一个进水管开始,所用的时间为x,游泳池内的蓄水量为y,则下列各图中能够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C )

5.(2013·鄂州)一个大烧杯中装有一个小烧杯,在小烧杯中放入一个浮子(质量非常轻的空心小圆球)后再往小烧杯中注水,水流的速度恒定不变,小烧杯被注满后水溢出到大烧杯中,浮子始终保持在容器的正中间.用x表示注水时间,用y表示浮子的高度,则用来表示y与x之间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B )

6.(2014·德州)图象中所反映的过程是:张强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去早餐店吃早餐,然后散步走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张强离家的距离.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四个说法错误的是( C )

A.体育场离张强家2.5千米

B.张强在体育场锻炼了15分钟

C.体育场离早餐店4千米

D.张强从早餐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3千米/小时

7.(2013·乌鲁木齐)某仓库调拨一批物资,调进物资共用8小时,调进物资4小时后同时开始调出物资(调进与调出的速度保持不变).该仓库库存物资m(吨)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这批物资从开始调进到全部调出所需要的时间是( C ) A.8.4小时B.8.6小时

C.8.8小时D.9小时

8.(2013·黄冈)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特快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快车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特快车的速度为150千米/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0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快车行驶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 C )

二、细心填一填

9.(2014·赤峰)如图,在象棋盘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马”位于点(2,2),“炮”位于点(-1,2),写出“兵”所在位置的坐标__(-2,3)__.

10.(2014·凉山)函数y =x +1+2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x ≥-1且x ≠0__. 11.(2013·湘潭)如图,根据所示程序计算,若输入x =3,则输出结果为__2__.

12.(2013·新疆)某书定价25元,如果一次购买20本以上,超过20本的部分打八折,试写出付款金额y(单位:元)与购书数量x(单位:本)之间的函数关系__y =?

????25x (0≤x ≤20)20x +100 (x >20)__. 13.(2013·随州)如图是一组密码的一部分,为了保密,许多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密码,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找到破译的“钥匙”.目前,已破译出“今天考试”的真实意思是“努力发挥”,若“今”所处的位置为(x ,y),你找到的密码钥匙是__对应文字横坐标加1,纵坐标加2__,破译“正做数学”的真实意思是__祝你成功__.

14.在全民健身环城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千米)随时间(时)变化的图象(全程)如图所示.有下列说法:①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②第1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③甲比乙先到达终点;④两人都跑了20千米.其中正确的说法的序号是__①②④__.

三、用心做一做

15.在如图所示的三个函数图象中,有两个函数图象能近似地刻画如下a ,b 两个情境:

情境a :小芳离开家不久,发现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于是返回家里找到了作业本再去学校;

情境b :小芳从家出发,走了一段路程后,为了赶时间,以更快的速度前进.

(1)情境a ,b 所对应的函数图象分别为__③__,__①__;(填写序号)

(2)请你为剩下的函数图象写出一个适合的情境.

解:答案不唯一,如:小芳离开家不久,休息了一会儿,又走回了家

16.星期天,小强骑自行车到郊外与同学一起游玩,如图是他们离家的路程y(千米)与时间x(小时)的函数图象.从家出发一段时间后到达目的地,在目的地游玩后按原路以原速返回,小强离家4小时40分钟后,妈妈驾车沿相同路线去接小强.已知小强骑车的速度为15千米/时,妈妈驾车的速度为60千米/时.

(1)小强家与游玩地的距离是多少?

(2)妈妈出发多长时间与小强相遇?

解:(1)30千米 (2)设妈妈出发x 小时与小强相遇,依题意得60x +[x -(5-423

)]×15=30,解得x =715,715

小时=28分钟,则妈妈出发28分钟与小强相遇

挑战技能

17.(2014·龙东)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AD 边的中点处有一动点P ,动点P 沿P →D →C →B →A →P 运动一周,则P 点的纵坐标y 与点P 走过的路程s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D )

18.(2014·哈尔滨)早晨,小刚沿着通往学校唯一的一条路(直路)上学,途中发现忘带饭盒,停下往家里打电话,妈妈接到电话后带上饭盒马上赶往学校,同时小刚返回,两人相遇后,小刚立即赶往学校,妈妈回家,15分钟妈妈到家,再经过3分钟小刚到达学校,小刚始终以100米/分的速度步行,小刚和妈妈的距离y(单位:米)与小刚打完电话后的步行时间t(单位: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下列四种说法:

①打电话时,小刚和妈妈的距离为1250米;

②打完电话后,经过23分钟小刚到达学校;

③小刚和妈妈相遇后,妈妈回家的速度为150米/分;

④小刚家与学校的距离为2550米.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C )

A.1个B.2个C.3个D.4个

19.(2014·黔西南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m,n),规定以下两种变换:

(1)f(m,n)=(m,-n),如f(2,1)=(2,-1);

(2)g(m,n)=(-m,-n),如g(2,1)=(-2,-1)

按照以上变换有:f[g(3,4)]=f(-3,-4)=(-3,4),那么g[f(-3,2)]=__(3,2)__.20.(2013·聊城)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次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A1(0,1),A2(1,1),A3(1,0),A4(2,0),…,那么点A4n+1(n为自然数)的坐标为__(2n,1)__.(用n表示)

21.某景区的旅游线路如图(1)所示,其中A为入口,B,C,D为风景点,E为三岔路的交汇点,图(1)中所给数据为相应两点间的路程(单位:km),甲游客以一定的速度沿线路“A―→D―→C―→E―→A”步行游览,在每个景点逗留的时间相同,当他回到A处时,共用去3 h.甲步行的路程s(km)与浏览时间t(h)之间的部分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

(1)求甲在每个景点逗留的时间,并补全图象;

(2)求C ,E 两点间的路程;

(3)乙游客与甲同时从A 处出发,打算游完三个景点后回到A 处,两人相约先到者在A 处等候,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如果乙的步行速度为3 km /h ,在每个景点逗留的时间与甲相同,他们的约定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图(2)可知甲步行的速度为1.60.8

=2(km /h ),因此甲在每个景点逗留的时间为 1.8-0.8-2.6-1.62

=0.5(h ),补全图象略 (2)甲步行的总时间为3-0.5×2=2(h ),∴甲步行的总行程为2×2=4(km ),∴C ,E 两点间路程为4-1.6-1-0.8=0.6(km ) (3)他们的约定能实现.乙游览的最短线路为:A ―→D ―→C ―→E ―→B ―→E ―→A(或A ―→E ―→B ―→E ―→C ―→D ―→A),总行程为1.6+1+0.6+0.4×2+0.8=4.8(km ),∴乙游完三个景点后回到A 处

所用时间为4.83+0.5×3=3.1(h ),∴乙比甲晚6分钟到A 处,∴他们的约定能实现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三章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D卷(考试)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D卷(考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5高二下·红河期中) 某烯烃CH2=CH﹣C(CH3)3的名称叫“3,3﹣二甲基﹣1﹣丁烯”.该烯烃跟氢气催化加氢后所得到的产物的名称叫() A . 2,2﹣二甲基丁烷 B . 3,3﹣二甲基丁烷 C . 1,1,1﹣三甲基丙烷 D . 1,1﹣二甲基丁烷 2. (2分) (2016高二下·舒城月考) 有4种碳架如下的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和d是同分异构体 ②b和c是同系物 ③a和d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④只有b和c能发生取代反应.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②③ 3. (2分) (2019高一下·天长期末) 已知有转化关系:CH3CHO C2H5OH C2H4 C2H5Br,则反应 ①、②、③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A .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B . 取代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C . 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成反应 D . 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4. (2分) (2018高一上·浙江期中) 下列反应的产物中,有的有同分异构体,有的没有同分异构体,其中一定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反应是() A . 异戊二烯CH2=C(CH3)CH=CH2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 B . 2-氯丙烷CH3CHClCH3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HCl分子的反应 C . 甲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硝化生成一硝基甲苯的反应 D . 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材分析 (一) 内容与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 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 教学重点: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设计 1. 认知目标①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②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智能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②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②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设计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 五教学过程概述 (一) 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提供感性材料获得感知布惑①裕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课本为学习材料,自己来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②(投影):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图略) ▲伞藻顶端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③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活动之一:实验材料的探究●铺垫: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和核酸. ●设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合适●学生讨论:(略) ●学生探究: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类群来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佳材料. ●教师点拔: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质越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 (三) 模拟,探究,剖析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1节《温度》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

温度 时间:45分钟总分:60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若用它来测得温水的温度为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A. B. C. D. 2. 以下温度中,最接近的是 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 D. 蜡烛外焰的温度 3. 常用温度计的测量准确度分度值是,而体温计的准确度可达,体温计精 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A. 体温计测量范围小 B. 体温计的外形特殊,玻璃管的一边凸起有放大作用 C.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弯曲且特别细的缩口 D. 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很细,其容积比玻璃泡的要小得多 4. 下面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湿衣服在温度高的地方一定比温度低的地方干得快 B. 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C. 的冰和的水的冷热程度相同 D. 把的冰拿到室温是的房间里冰会立即熔化 5. 日常生活中常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A. 某同学的身高约为160dm B. 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 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0s D.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6. 据厦门市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2016年1月25日,岛内动渡观测站和同安莲花镇 观测站测到的最低温度,分别创下了厦门市岛内、外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你认为对应的值的温度分别是 A. 、 B. 、 C. 、 D. 、 7.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是均匀的,但不准确校正时发现:当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 示数为,而插入的沸水中时,其示数为那么,若用该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则教室里的真实温度是 A. B. C. D. 8. 如图所示为意大利物理家伽利略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是 由长颈玻璃瓶侧插在液体槽里构成的,外界温度改变时,可由玻璃 管中的液面高低来标记温度,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 B. 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液面降低 C. 它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 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9. 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使用温度计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 B. 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感温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 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时才能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3章第1节教案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常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固体为出发点来过渡到本堂课的主题——晶体和非晶体。而晶体和非晶体的学习是以各自的自范性和微观结构比较为切入点,进而得出得到晶体的一般途径以及晶体的常见性质和区分晶体的方法。 教学目标设定: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 2、学会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晶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前面我们讨论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对于化学键的形成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知道组成千万种物质的质点可以是离子、原子或分子。又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物质主要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下面我们观察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 [投影]:1、蜡状白磷;2、黄色的硫磺;3、紫黑色的碘;4、高锰酸钾 [讲述]:像上面这一类固体,有着自己有序的排列,我们把它们称为晶体;而像玻璃这一类

固体,本身原子排列杂乱无章,称它为非晶体,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一起来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 [板书]: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大家已学过晶体与非晶体,你知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差异? [回答]:学生: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 [讲解]: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这只是晶体与非晶体的表观现象,那么他们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异呢? [投影]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板书]:自范性:晶体能自发性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解释]: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得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板书]:注意:自范性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投影]:通过影片播放出,同样是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的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水晶过程。 [设问]:那么得到晶体的途径,除了用上述的冷却的方法,还有没有其它途径呢?你能列举哪些? [板书]:2、晶体形成的一段途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2015·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三中高二期末)据报道,2011年5月3日上升,墨西 哥北部一处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多名矿工死伤。瓦斯爆炸往往与矿坑中的甲烷有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点燃甲烷不必事先进行验纯 B .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 C .煤矿的矿井要注意通风并严禁烟火,以防爆炸事故的发生 D .点燃混有空气的甲烷不一定会爆炸 2.(2015·重庆市一中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两个碳氢键之间的夹角为109°28′ B .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可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分子 C .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解产物可用于合成氨和橡胶工业 D .“抽”出坑道中的甲烷,既可用作清洁燃料,又可防止爆炸 3.(2015·浙江省严州中学高一4月阶段性测试)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CH 4――→高温 C +2H 2 B .CH 3CH===CH 2+Br 2――→CCl 4CH 3CHBrCH 2Br C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D .C 2H 6+Cl 2――→光C 2H 5Cl +HCl 4.(2015·湖南省益阳市六中高二期中)下列物质中,不能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 A .CH 3Cl B .CCl 4 C .CH 2Cl 2 D .CH 4 5.(2015·安阳一中高一下学期二次考试)取1 mol 甲烷与4 mol 氯气放入一密闭容器 中,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为(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第1节《温度》测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第1节《温度》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D.蜡烛外焰的温度 2.常用温度计的测量准确度(分度值)是1℃,而体温计的准确度可达0.1℃,体温计精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A.体温计测量范围小 B.体温计的外形特殊,玻璃管的一边凸起有放大作用 C.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弯曲且特别细的缩口 D.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很细,其容积比玻璃泡的要小得多 3.下面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湿衣服在温度高的地方一定比温度低的地方干得快 B.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C.0 ℃的冰和0 ℃的水的冷热程度相同 D.把-10 ℃的冰拿到室温是20 ℃的房间里冰会立即熔化 4.日常生活中常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A.某同学的身高约为160dm B.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0s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 5.据厦门市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2021年1月25日,岛内东渡观测站和同安莲花观测站测到的最低温度,分别创下了厦门市岛内、外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你认为对应的温度分别是() A.-8.8℃、0.1℃B.0.1℃、-8.8℃ C.-0.1℃、8.8℃D.8.8℃、-0.1℃ 6.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是均匀的,但不准确。校正时发现:当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而插入100℃的沸水中时,其示数为96℃。那么,若用该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22.4℃,则教室里的真实温度是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1节 温度 教案

第三章第1节温度教案 课标要求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2.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7.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温度、温度计及其使用、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由于热现象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所以中考命题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等。由于中考逐年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因而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的图象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科学探究仍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在解答题目时,特别要注意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液体在沸腾时温度却保持不变。并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应用,特别是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实际应用,会对各类图象进行分析。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本章内容原本就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不陌生,且教学要求也不是很高,主要是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作为本章重点。 2.在学生的意识里,认为“白气”是“水蒸气”,摸起来热的物体温度一定高、冷的物体温度一定低等凭自己主观想象或自己经验、感受获得的错误信息,要及时纠正.教师可鼓励学生多搜集资料,并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 3.学生虽然熟悉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但区分起来,却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可多举例,讲明分析的思路和判断的依据。 4.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或没有耐心,教师可适当引导。如注意物态变化前后温度的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建议

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第一节牛顿运动定律 [课下作业]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7分,至少一个答案正确,选不全得4分,共70分) 1.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静止,力越大,运动得越快.而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比萨斜塔实验说明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故选D. 答案 D 2.(2013·鞍山统考)在向前行驶的客车上,某时刻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姿势如图3-1-7所示,则对客车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客车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客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客车可能是突然减速 D.客车可能是突然加速 答案 C 3.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物体A和B,其中M>m,将它们放在 水平且光滑的平板车上,平板车足够长,如图3-1-8所示,A和B随车 一起以速度v向右运动.若车突然停止运动,则 A.A和B两物体都静止 B.A物体运动得快,B物体运动得慢,两物体相撞 C.B物体运动得快,A物体运动得慢,两物体间的距离加大 D.A、B两物体都以原来的速度v向右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 解析车板光滑,无摩擦,车突然停止运动,A、B两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因而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 答案 D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三章第1节《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上册教师:李彩燕

一、教材分析 《温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这一章的教学以“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为起点,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可以说“温度”是“物态变化”的核心,而学会使用“温度计”则是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以便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温度计”学生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也接触过,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规范上还有一些疑惑,因此在上课时要注重训练学生用科学用语规范地描述概念,规范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温度的概念;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读出各种温度计的示数。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对比 五、教学准备 广口瓶,带颜色的水、橡皮塞、细玻璃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烧杯3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开水、冷水若干。 六、教学过程 思考回答:需要用温度计测量

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气温和降水 【基础知识回顾】 1、气温的变化: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差气温 :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2、气温的分布: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气温,高温度气温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冬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山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 米,下降℃3、降水与生活:形式: 降水等级划分: 4、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5、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为什么不出现在正午而是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6、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原因是? 7、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8、赤道附近是否都多雨?哪里降水较少?原因是什么? 第 40 页

9、南北回归线两侧地区是否都少雨?哪里多雨?为什么? 10、如何判读等温线? 11、大气降水需要哪些条件? 12、根据成因,可以把降水划分为哪些类型? 13、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有哪些? 14、如何分析降水的多少? 答案: 1、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 2、高,低,高,低,低,高,0.6 3、雨、雪、冰雹等;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4、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5、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而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是,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总共只有14%左右,而有43%左右被地面吸收了。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第 41 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同步练习含答案 知识点温度、摄氏温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6℃读作“零下6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B.我国最高气温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3.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如图所示,是手机中显示天气预报的截图,观察此图可知,当天的最大温差是______℃;19:54时的气温是______℃ 知识点温度计 4.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5.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6.(湘西州中考)在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时,如图所示的a、b、c三种方法,正确的是( ) A.方法a B.方法b C.方法c D.a、b、c三种方法都对 知识点体温计 7.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8.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C.用酒精灯烘烤 D.用医用酒精擦拭

9.(邵阳市中考)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我市各中小学在日常防治工作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图,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 10.如图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 甲的示数为_____℃,乙的示数为_____℃ 11.寒暑表(如图)的示数是_____℃ 12.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下面的操作次序依次为_____ A.选用测量范围合适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D.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E.取出温度计并放好 F.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液体接触一段时间,直至温度计内液面稳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一节温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2.一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为5℃,测沸水的温度时为95℃,若用它来测得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 A.35℃ B.30℃ C.33℃ D.37℃ 3.下表是l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的信息,能做测温物质在我国各个地区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4.0℃的水与0℃的冰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冷一些 B.水冷一些 C.冰和水的冷热程度一样 D.无法判断 5.有一个粗心的护士在使用体温计前都未甩.有一次她用一支示数为39℃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40℃和38℃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8℃,39℃ B.40℃,39℃ C.38℃,40℃ D.40℃,40℃ 6.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是39℃ B.江阴市冬季最低温度约为-50℃ C.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 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80℃ 7.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的读数 B.可以用体温计测冰水混合的温度 C.不能用体温计直接测量沸水的温度 D.常用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8.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 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相互联系的水体 目标任务一览 情境导入任务导航 若充分发挥想象,早上你喝的一杯水也许来自冰塔林立的唐古拉山主峰,也许来自广阔无垠的东海。起初,也许是冰晶,也许是溪水。它曾经在空中,也曾经在地下。从水体相互联系的观点看,这是为什么呢? 2019课标2019课标教学内容建议 Ⅰ-1.6绘制 示意图,解 释各类陆地 水体之间的 相互关系。 无 1.说出地球上各种水 体的空间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简要分析 河流水的五种补给形 式的补给特点和变化 规律。 相互联系的水体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54“相互联系的水体”,完成下列问题。 1.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1)水的三种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2)水体存在有三种类型: A.海洋水, B.陆地水, C.大气水。 (3)陆地水体间的关系:一般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4)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沼水和地下水。 2.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相互补给关系 (1)由图a可知,陆地水体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水与地下水之间。 (2)图b中左图表示丰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3)图b中右图表示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4)图中各水位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合作探究] 第①步:案例探究 1.参照下图,概括河流水、湖泊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提示除河流源头处的湖泊单向补给河流外,三种水体相互补给。 2.判断正误,并举例说明。 (1)各地的河流水均能得到地下水的补给。 提示错误。黄河下游和长江荆江段为“地上河”,河流水单向补给地下水。(2)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 提示错误。以我国为代表的夏雨型气候区河流汛期在夏季,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 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和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两类河流流量过程线最明显的差异是什么? 提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过程线突出特点是有春汛;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过程线突出特点是有夏汛,冬季断流。 第②步:名师精讲 1.河流的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 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 变化示意图 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两 季为主 ①降水量的多 少;②降水量 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 际变化 普遍,尤其以 东部季风区最 为典型

第3章第1节 健康

第1节健康 1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的含义及其包含的内容; 2、认识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3、能正确判断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能对照健康标准提高自己及他人的健康水平。2学情分析 学生对健康一定不会陌生,但一般都会将“健康”与“没有疾病”划上等号,少有同学会对健康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所以健康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特别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对学生而言更是陌生,甚至是茫然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将重点放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上。另外,在学生当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我发现并自我纠正,从而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做一个全面健康的人。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健康所包含的三方面内容,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 教学难点:懂得确保健康的条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以此影响自身的行为。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猜猜“他”是谁? (1)请一位同学朗诵有关“他”的相关事迹 (2)在朗诵过程中看哪位同学最先猜到? 案例: 1、他小时候是个懂事的孩子,有一次父亲种田回家感觉很累,他就爬到厨房的灶台上去,盛来一碗粥捧给爸爸。 2、他是一名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曾荣获全国数学竞赛第三名的好成绩。 3、他考上百年名校,是广西16所重点高中之一。三年后高考时他以整个南宁地区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进入梦寐以求的云南大学。 4、他性格内向、孤僻、不爱与人打交道,渐渐的与人交流越来越少和室友积怨、摩擦越来越深。 5、他因和人有小摩擦,残忍的将四个室友给杀害。 活动2【活动】议一议:马加爵健康吗? 1、对一名成长为“屠夫”大学生,你有何感想?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1节 温度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温度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 ℃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长春市冬季最冷的气温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D ) 3.(梧州中考)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2 ℃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4.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B.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 C.如图体温计所示温度属于人的正常腋窝温度 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 5.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 A.37.0 ℃ B.37.5 ℃ C.38.0 ℃ D.38.5 ℃ 6.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7.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 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 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 A.29 ℃ B.32 ℃ C.30 ℃ D.35.5 ℃ 8.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 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一定高于39.5 ℃ B.三人的体温一定都是39.5 ℃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 D.乙的体温一定不高于39.5 ℃ 9.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 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 C.温度计中水银的密度不变 D.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 10、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同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将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8分) 1.人们引入温度这一物理量是用来准确表示物体________的;某地12月5日的最低气温是-6 ℃,-6 ℃的正确读法是____________.冷热程度零下6摄氏度 2.(株洲中考)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________℃. 热胀冷缩37.8 3.使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时,有如下步骤: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等待一段时间; c.让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d.用手摸一下热水杯,估计待测热水的温度; e.按要求正确读数并记录. 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步骤排列应该是________. dacbe

第3章-第1节 液体的表面张力

第1节液体的表面张力 1.实验:回形针、硬币漂在水面上 (1)现象:当回形针或硬币漂浮在水面上时,托起回形针或硬币的水面稍有弯曲,就像放有圆形小物品的橡皮膜稍有弯曲一样. (2)结论:液面给回形针或硬币等小物品施加了向上的支持力. 2.实验:观察肥皂膜的变化 (1)现象 ①铁丝框上的肥皂膜会把滑棍拉回. ②肥皂膜里的棉线圈,当刺破圈内肥皂膜,棉线圈外的肥皂膜使棉线张紧,形成圆形. (2)结论:液体的表面类似于张紧的弹性薄膜,具有收缩的趋势. 3.实验结论 由实验知,液体表面有一种收缩的趋势,正是这种收缩的趋势使露珠、乳滴等变为球形. 1.液体的表面都有收缩的趋势.(√) 2.昆虫不落入水中,是因为受到了向上的支持力.(√) 3.体积相同的各种形状物体中,球形物体表面积最大.(×) 小木船漂浮在水面上是由水面的收缩趋势引起的吗? 【提示】不是.小木船漂浮在水面上是由小木船受到了水对船的浮力引起

的,而不是由水面的收缩趋势引起的. 探讨:如图3-1-1所示是液体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大致情况.请结合图片思考: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距离和分子力各有什么特点? 图3-1-1 【提示】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在平衡位置的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1.液体内部分子的运动特点 在液体内部,每个分子周围有许多分子.当某个分子从平衡位置向某一方向运动时,它一方面要受到所离开的那个方向的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又要受到所靠拢的那个方向的分子的推斥.引力和斥力的数量级相同,通常可认为其大小相等,因此,液体内部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分子间距等于r0. 2.液体表面分子的分布 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由平衡位置向外运动时,因为外部空气和蒸汽分子对它的斥力很小,不起显著作用,它只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引力,因此使它恢复到平衡位置的作用力就没有在液体内部时大,使得表面层里的分子振动的振幅要比液体内部分子的振幅大,一些动能大的分子就有可能冲出吸引力范围,成为蒸汽分子,结果形成表面层里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分布稀疏,分子间的距离就比较大(r>r0). 1.关于液体表面的收缩趋势,错误的说法是() A.因为液体表面分子的分布比内部密集,所以有收缩趋势 B.液体表面分子的分布和内部相同,所以有收缩趋势 C.因为液体表面分子的分布比内部稀疏,所以有收缩趋势 D.液体表面分子受到与其接触的气体分子的斥力作用,使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 E.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r>r0,分子力为引力 【解析】液体表面层内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分布稀疏.在液体内部分子间

第三章第一节温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案 和静县第四中学 八年级(2)班 授课教师:敖云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课标要求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2.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温度、温度计及其使用、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由于热现象和实际生活联系实际密切,所以中考题的类型较多,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等,因而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的图像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科学探究仍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对本章内容原本就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不陌生,且教 学要就不高,主要是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作为本章重点。 2.学生虽然熟悉生活中的自然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但区分起来,却不 知从何入手,教师可多举例,讲明分析的思路和判断的依据。 3.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有些学生不愿意动手、或没有耐心, 教师要适当引导.如物态变化前后温度的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1、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2、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复习课程

鲁科版化学必修2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青岛一中高一化学集备组 2015.4 【本章教材分析】 1.地位和功能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苯、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平常都能看到、听到的、用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内容结构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 ??? ?? ? ?? ?? ????? ???? ??蛋白质油脂糖类乙酸乙醇烃的衍生物苯乙烯甲烷烃有机化合物、、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同时注意动手做模型,指导学生根据分子结构模型中原子间的连接顺序及方式,正确书写烷烃的同系列及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结构简式。 【教学建议】 把握以下三点: 1.教材的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以具体典型物质的主要性质为主。 2.注意不要随意扩充内容和难度,人为增加学生的学习障碍和负担。 3.尽量从实验或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组织或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实际生活之中。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有机化学学习的开始,建议慢一点进行,要求不要太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点,学习有机物的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和取代反应)。 (2)了解取代反应的特征,了解有机和无机反应类型的关系。 (3)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用途,认识化学的重要作用。 【重、难点】 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 难点:甲烷跟氯气的取代反应。 【课前预习区】 阅读教材58页至60页: 1. 什么是有机物?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哪些物质是有机化合物?他们有哪些共同的 特点? 这些数据,通过计算确定甲烷的分子组成。CH4 4. 甲烷有哪些物理和化学性质?与以往你学习的无机化合物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吗? 5. 置换反应有何特征?取代反应就是置换反应吗?取代反应不一定有单质参加或生成;而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参加或生成 【课堂互动区】 【问题组1】 1. 有人认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有机物,你认为此观点是否正确? 2. 有机物及有机反应有哪些特点? 【归纳小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点 (1)都含有C,多数都有H、O元素; (2)多数有机物可以燃烧;

2020人教版生物必修二 第3章 第1节

第三章第1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使格里菲思提出了“转化因子”的结论(D) A.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B.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多糖,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C.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蛋白质,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D.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解析]由题意知D项符合要求。 2.(2019·湖北十堰市高二期末)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后,含32P的是(A) A.少数子代噬菌体的DNA B.部分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C.全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D.全部子代噬菌体的DNA [解析]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的DNA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随噬菌体增殖产生的子代噬菌体越多,含32P标记噬菌体所占比例越少。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3.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B)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解析]豌豆是真核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只有DN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线粒体中也有少量分布;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4.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如下图),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D) A.3和4B.1、3和4

第三章第1节温度 同步练习

第1节 温度 1. 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 A. 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 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 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 . 健康的人腋下体温约为37℃ 2. 关于0℃的水和0℃的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0℃的水比0℃的冰热 B. 0℃的冰比0℃的水冷 3. 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 4. 关于体温计与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的异同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用体温计测得的温度比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准确程度要高 B. 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没有 C .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 D. 体温计要用力甩才能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则不能 5. 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 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B. 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液面相平 C.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 . 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6. 两支内径粗细不同的温度计,下端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将它们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则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示数分别是 ( ) A .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B. 内径细的升得低,示数也小 C.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D. 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7. 为了提高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准确度,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 A. 将玻璃管内径做细些 B . 将玻璃管内径做粗些 C. 将玻璃泡做大些 D. 将玻璃泡中的液体换用容易膨胀的液体 8. 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下去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7.0℃,则测出来的体温是 ( ) A. 76.5℃ B . 39.5℃ C. 38.0℃ D. 37.0℃ 9. 深井水的温度基本上是恒定的,冬天和夏天相差不多,可是当我们用手去感觉刚提上来的 井水时,冬天和夏天是不一样的,冬天觉得 ,夏天却觉得 ,这说明物体温度的高低仅凭人的感觉 的。 10. 北京元月份的平均气温为“- 4.7℃”,读作 或 。 11. 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量程是 -20℃~110℃,乙温度计的量程是 -30℃~50℃, 丙温度计的量程是35℃~42℃。由此可知, 温度计是体温计, 温度计是家庭用寒暑表。 12. 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正确做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 中,不要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 ,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 。 13. 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 它们都是利用 的规律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填“甲”或“乙”); 体温计的示数为 ℃。 14. 如上右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该 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工作的。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容易读准。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 。 15. 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它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根据 如图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情况,指出 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中的两项: (1) 。 (2) 。 16. 在用温度计测量开水温度的实验中: (1)使用温度计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若被测温度高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高温度,可能 将温度计 ;若被测温度低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低温度,将 。(填可能发生的现象) (2)下面是某同学测量开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A. 选取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 估计被测开水的温度; C. 取出温度计,观察其示数并记录温度; D.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水充分接触。 ①上述实验步骤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②纠正错误的操作后,则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填实验序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