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史料实证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史料实证

解密16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考点热度★★★★★说明:史料实证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渗透至每个高考题中,本专题只选举单纯考查史料与史料实证的2022年高考真题。

2022年高考涉及知识点分布考点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史料的分类及史料价值(2022 辽宁卷05)以诗证史与诗歌的史料价值(2022 北京卷20)文献史料的分类与史料价值(2022 广东卷17)官方记载和小说的史料价值(2022 全国乙卷17)史书的评判与史料价值(2022 山东卷18)宣传画的史料价值史料辨析及选取史料的原则(2022 湖北卷01)文物与文献的相互印证(2022 海南卷10)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2022 浙江卷6月25)对文献史料的研究要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2022 海南卷19)研究指南针西传与史料的选择(2022 北京卷20)研究一战中华工问题与史料的选择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2022 海南卷12)通过史料确定探究主题(2022 广东卷01)史料与结论的逻辑关系(2022 北京卷15)史料的时间顺序(2022 北京卷04)明代刻本书籍与文化产品商品化的研究考点预测与趋势分析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

知道史料是通过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实证意识;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核心考点一史料的分类及史料价值一、按照表现形式分为四类1.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①以纸张为载体的。

如:官修史书、私修史书、文书档案、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新建等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

“史料实证”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选取研究

“史料实证”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选取研究

“史料实证”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选取研究随着历史学科的不断发展,历史教科书已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

而历史教科书中的史料选取,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旨在探讨在“史料实证”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选取研究。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强调通过搜集、研究历史文献、史料等实物,进行客观、科学的历史表述。

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采用“史料实证”的视域进行史料选取,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1. 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

历史教科书中的史料选取应当力求客观、真实,减少主观色彩的加入,使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有更为真实的了解。

2. 促进历史文化传承。

通过选取丰富、多样的历史史料,可以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魅力。

3. 增强历史思维能力。

选取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辨别和评价能力。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选取存在的问题1. 史料单一。

部分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史料选取上过于单一,大量选择政治文件或官方史料,忽略了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历史史料。

2. 主观性较强。

一些历史教科书史料选取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加入了一些夸大或歪曲历史事件的史料,影响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认识。

3. 缺乏多样性。

部分历史教科书在史料选取上比较单一,缺乏丰富多样的史料,难以满足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全面了解。

为了改进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选取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多元化史料选取。

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应该多元化史料选取,包括政治文献、社会文件、文化艺术作品等多种类型的史料,从不同角度呈现历史事件。

2. 严格审核史料真实性。

在史料选取过程中,应该严格审核史料的真实性,避免歪曲或夸大历史事件的史料进入教科书。

3. 提倡史料亲证。

在教学中,可以倡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物展示等方式亲证史料,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

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选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应用史料培养历史实证能力——以“辛亥革命”为例

应用史料培养历史实证能力——以“辛亥革命”为例

魏,应用史料培养历史实证能力---以“辛亥革命”为例〇罗晓玲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提升史料实证能够促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将史料贯穿其中,能够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引导其自主探究,获得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 背景史料,分析败因在学习“辛亥革命”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与背景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入手展开分析,探究“辛亥革命”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尝试思考其成败原因。

在背景资料的辅助下,学生尝试从经济基础、阶级条件、思想条件等各种不同的角度人手分析,对辛亥革命的爆发及其失败原因获得了深刻认知。

学习“辛亥革命”时,给学生提供历史资料,介 绍“辛亥革命”发生前的社会状况。

学生了解到在“辛亥革命”之前,全国各地发生民变的次数相当多,平均两三天就会发生一次。

通过这则史料,学生了解到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各种社会政治力量极度分化,这样不稳定的社会环境自然容易引发革命力量聚集,人们认为革命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唯一方法。

在结合史料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当时的社会现实,了解了“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

此后再给学生展示“时局图”等史料,引导学生探究革命发生的可能性。

再结合其他史料论证辛亥革命为何不能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学生就能深刻认识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在结合史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要探究某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成败的关键因素,不能仅将视野局限在该历史事件本身,而应该拓展开来,从社会的方方面面入手,全方位地展开分析,这样才能使分析更全面。

此后再应用史料分析其他历史事件,学生的探究效果也会更好。

二、 过程史料,探究本质史料探究贯穿于历史学习的各个阶段,在分析2021年第3期(总第504期)卜-史料的过程中,不仅要分析真伪,了解史料的价值,还要尝试结合史料深入下去,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本质。

基于“史料实证”的史料教学的选材及其意义

基于“史料实证”的史料教学的选材及其意义

2017·10作为“史料实证”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史料教学已经成为当今历史教学的一种必要的手段,因此,对于史料教学中史料来源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史料的正确性以及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通常可以考虑从原始史料、故事材料和文学材料中遴选相关的历史素材。

此外,史料教学还能够起到有利于形成“有意义学习”、提高阅读能力、有效应对试题等积极作用,使得史料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摘要关键词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史料教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现今核心素养的提出,体现了中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进程,尤其是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仅是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做出进一步全面的阐释,更是对其实践应用的深化与完善。

从概念上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培养学生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品质和能力,它包括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其中,“史料实证”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和价值,所谓的“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谨的方法获取可靠的史料,并以此再现历史真实的本来面貌,其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最突出的应用就是史料教学。

一、史料教学的价值地位从理念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史料教学的地位和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要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通过历史材料来作为解释历史的依据,要学会和提高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等。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史料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论,越来越被认可,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从实践看,在现行课改大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的一堂课,只有既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又体现历史新课程理念,才能称得上是一堂成功的历史课,而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史料的遴选、分析、理解以及应用上能够有独到的见解和准确的把握。

从实际应用看,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包括高考试题也大量地采用了历史材料作为命题的依据和素材,如果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史料的应用与分析,学生就不可能很好地应对考试。

高三历史史料实证练习题

高三历史史料实证练习题

高三历史史料实证练习题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遗址、文物等史料的研究与分析,从中获取客观真实的历史信息,以验证相关历史事件、人物或时代的存在与发展。

在高三历史学习中,史料实证也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道高三历史史料实证练习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一、[题目1]史料:《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夏五月,晋人伐陈,入曲沃。

”问题:根据上述史料,史学家如何实证“晋人伐陈,入曲沃”这一事件?解答:对于这一事件的实证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查资料:利用历史文献、出土文物等史料资料,查找相关的史料是否提到晋人伐陈、入曲沃的事件。

可以研究《春秋左传》中的其他篇章,寻找是否有其他章节提到这一事件,以及其他史书、金石铭文等是否有相关记载。

2. 比较分析:将找到的各种史料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不同史料中对这一事件的描述,查找其中的异同之处。

可以分析史料的来源、立场、记载时间等因素,找出可能存在的误差或矛盾之处。

3. 考证依据:通过对各种史料的考证,寻找能够验证这一事件真实性的依据。

可以结合其他历史事件、人物的考证结果,以及地理、制度、宗教等方面的资料,找出与晋人伐陈、入曲沃相关的证据。

4. 结论判断:通过对史料的综合分析和考证,得出一个判断性结论。

如果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一事件的真实性,可以得出晋人伐陈、入曲沃确实发生的结论;如果证据不足或存在争议,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二、[题目2]史料:宋慈《北梦琐言》载:“大顺五年,大败金兵。

”问题:根据上述史料,史学家如何实证“大顺五年,大败金兵”这一事件?解答:对于这一事件的实证过程,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 调查史料可靠性:首先要确定宋慈的《北梦琐言》是否可靠,了解该史料的来源、性质等,查阅相关的研究资料和专门的历史文献,判断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2. 考证历史事件:通过对宋朝历史的研究,查找大顺五年是否有其他历史事件或战役,与“大败金兵”相符合。

利用史料实证解析历史材料题

利用史料实证解析历史材料题

利用史料实证解析历史材料题历史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史料的实证解析,可以揭示历史事件的真相和背后的原因。

本文将以利用史料实证解析历史材料为题,探讨如何通过史料分析来解读历史事件。

要进行历史材料的实证解析,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史料作为研究对象。

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物质史料和口述史料等。

文字史料是最常见的史料形式,包括古代的文献、史书、公文、信件等。

物质史料则包括遗址、遗迹、文物等实物。

口述史料则是通过采访或记录人们的口述来获取的历史资料。

选择史料时,需要注意其来源的可信度和完整性,以及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联性。

对选定的史料进行实证分析,需要运用史学方法和研究技巧。

首先,要对史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将其按照时间、地点、事件等因素进行分类,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史料档案。

在实证解析历史材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的介入。

历史研究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支撑,避免片面和主观的解读。

其次,要注重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的考察,将历史事件置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和解读。

历史事件往往是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只有全面把握历史背景,才能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更准确的解读。

最后,要注意史料的限制性和局限性,不可过度解读和夸大史料的价值。

史料往往只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切入点,需要结合其他的史料和研究方法来进行全面的分析。

通过史料的实证解析,可以揭示历史事件的真相和背后的原因。

例如,在研究一个历史战役时,可以通过分析当时的军事史料、地理环境、指挥官的战略意图等来解读战役的胜败原因;在研究一个历史人物时,可以通过分析他的日记、信件、回忆录等来了解他的思想、行动和影响力。

通过史料的实证解析,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利用史料实证解析历史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通过选择合适的史料、运用史学方法和研究技巧,我们可以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历史高考题型分类训练2 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

历史高考题型分类训练2 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

训练2 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一、文献史料1.《史记》记载:“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清代赵翼也说道:“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

”汉代此用人机制()A.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C.削弱了汉宗室贵族的势力D.使皇权受到外朝控制[答案] C[解析]材料中“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表明汉朝重用外戚,削弱了汉宗室的力量,故C项正确。

2.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青铜器的铭文记载了生产时间、生产工匠、重量、价值等,反映了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高超,故C项正确。

3.(2018·九江质检)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答案] D[解析]“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符合孝廉的标准,可见与当初选官的标准有所背离,故D项正确。

()4.(2018·晋城月考)下面是不同史籍对汉代经济状况的记载。

由此可知,西汉时期B.实行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C.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繁荣D.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答案] A[解析]由材料“山西饶材、竹……山东多鱼、盐……江南出楠、梓……”“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可知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经济区域分工,故A项正确。

5.(2018·淄博模考)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

”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

2024四川中考历史核心素养研究专题 史料实证 (课件)

2024四川中考历史核心素养研究专题 史料实证  (课件)

而雕刻的浮雕,反映出文物考古的证史作用和证史价值,体现了对学科核心

素养史料实证“初步形成重证据的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的考查。
解题思维可视化 步骤1
明确作答信息 “这一风格能够佐证当时……” 审设问
①→雕刻对象为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 步骤2 据设问,提取
②→特点:孝文帝及其随从的衣冠器物均有明显 读素材 有效信息
2. 史料信度
形式
证史价值
遗址 作为历史证据,遗址遗物可证文献之记载,可校文献之谬误,可补
遗物
文献记载之缺轶。尤其对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文物是研究、复 原其社会面貌的实物史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没有经过刻意伪造的照片是还原历史的可靠证据 历史 (2)从照片拍摄动机与达成效果的不一致中可以发现深层的证史价值 照片 (3)照片不能反映历史全貌,证史必须图文互证
3. 史料实证
(2023成都2题)右图是①北魏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
母亲文昭皇太后祈福而雕刻的浮雕,图中②孝文帝及
其随从的衣冠器物均有明显的汉族风格。这一风格能
够佐证当时( C )
A. 经济的发展
B. 艺术的高超
C. 民族的交融
D. 军力的强盛
【素养解读】本题通过呈现北魏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母亲文昭皇太后祈福
四川特色考法
(1)按表现形式:分为实物史料(指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留或遗留下
来有形物品,如人类化石、考古遗址、出土文物);文献史料(指用文字语
言记载的历史资料,包括各类史书、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
杂志报纸等;是研究历史的主要史料载体);口述史料(指当事人或知情人
留下的口头资料。如传说、访谈录等);图像史料(指影像史料,如地图、

中考题型解读2 学科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

中考题型解读2 学科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

【1.历史图片——实物图片】
例1下图为中华民国三十二年晋察冀边区银行印制的货币,该货币最有 助于研究哪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例2专家通过考证推断:厦门开发时间最迟可以追溯到唐朝。下列各项 中,能得出这一结论最权威的证据是
A
B
【试题链接】
4.博物馆拟举办宋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如下一组图片,请你如果 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该展厅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名称
北宋“交子” 南宋海船“南海一号” 《清明上河图》局部 A. 宋代商业繁荣 C. 宋代对外交往 B. 宋代海上贸易发达 D. 宋代城市生活
市舶司遗址
【1.历史图片——实物图片】
史料分类
载体 实物资料 文献资料 音像资料 口述资料 留传方式 一手史料 二手史料 作者意图
有意史料
无意史料
史料实证——史料分类
例1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为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张老师运用了不同 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识别史料——寻找历史证据】(3分) (1)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 史、解释历史的依据。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只填序号) ①金字塔 ②张学良回忆录音 ③司母戊鼎 ④《史记》 ⑤《中国共产党党史》 实物史料: 文献史料: 口述史料: 。
史料实证——史料分类
例1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 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可直 接作为历史依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做 的研究及诠释。下列不能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例2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 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诸葛亮《出师表》 D.司马光《资治通鉴》

基于“身边史料”的历史课堂史料实证教学获奖科研报告

基于“身边史料”的历史课堂史料实证教学获奖科研报告

基于“身边史料”的历史课堂史料实证教学获奖科研报告【关键词】身边史料;史料实证;教学史料实证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规定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在史料实证教学中,许多教师常见的做法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引入大量的教材之外的史料,在史料解读中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做法存在许多问题,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身边史料”实证教学的实施及价值分析(一)更能减少学生对历史的陌生感,增强课堂的亲和力历史学科最大的问题就是让学生感觉到“太遥远”,很难原封不动地“回放”。

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相对于其他史料,“身边史料”更能减少学生对历史的陌生感。

比如,岳麓版必高中历史修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课,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学生对于教材中介绍的翻车、筒车、曲辕犁等生产工具的工作原理及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一时很难理解。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其实翻车、筒车在部分风景区还有遗存,曲辕犁在一些农村甚至还有使用,这都可以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资源。

学生通过现场观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翻车和简车如何把水从低处运到高处,曲辕犁如何调节深浅,克服直辕犁“回转相妨”的缺点。

通过社会调查接触实物史料,学生可以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即使它难以理解,也一定能减少陌生感。

历史学习会因熟悉而减少阻力,历史课堂也会因对话而更具亲和力。

(二)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故乡的情怀引导学生热爱历史、热爱故土是历史教师的追求之一,但这从来都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可操作性的教学行为,基于“身边史料”的史料实证教学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比如在岳麓版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课,讲到三省六部制时,可以引入一则典型的乡土史料——莆田市中心庙前老街的“大宗伯第”,这是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的府第,至今仍然保存得比较完整,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清楚地了解礼部尚书的基本职责,权利特点等,进而全面理解三省六部制,更重要的是会因为教科书中的结论能够在自己的家乡得到实证,会让学生对家乡产生由衷的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
一、什么是史料史料有哪些类型
概念: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

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文字的(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问、民歌等)。

类型: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历史纪录片等;
二、史料的分类:
1、根据载体来分:
(1)文字史料
文字史料的地位:文字史料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

在所有史料中,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可称浩如烟海。

但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均会影响其价值。

①史书: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

②学术著作: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

③档案文书类:尤其对政治史及社会史研究颇有帮助。

④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

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

⑤报刊杂志: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

⑥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

(2)实物史料:
包括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绘画、雕塑等,用以探讨当时人的生活、及观念等等。

这类的史料,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其重要在于直接性。

实物史料的地位:
①比文字资料可信度高。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实物史料的局限:
①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②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3)口述史料:
访问实录、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用于现代史或无文字记录时期研究,借以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

口述史料的局限:
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
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
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
所以有人说口述史料如云雾,其真相不易见,但是不能不珍惜这类史料。

2、按时间与价值分
(1)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

因此又叫直接史料,它最高的一种境界,是当事人直接的观察与直接的回忆。

(2)第二手史料: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我们称为第二手资料,又叫间接史料。

地位:
①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②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

3、按形成目的分
(1)有意史料(记述性史料):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作者的目的就是让当代和后世之人了解历史。

有意史料还包括墓志铭、碑文和口述的神话、传说、历史歌谣、
历史故事等。

(2)无意史料(遗留性史料):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从其最初形成就不以讲授历史为目的的,而是因别的目的或原因形成的、给人们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的史料。

无意史料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实物遗留”,如古建筑、生活用品、生产工具、艺术品、货币、及人体遗留如骨骼、牙齿等;二是“抽象遗留”,风俗习惯、语言、地名等;三是“文字遗留”,如私人信件、诏令敕诰、法律法规、条约、证件证书、谈判或审讯记录、账簿等。

地位:无意史料的可靠性要高于有意史料。

三、获取史料的途径和方法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6、利用网络资源。

四、史料的运用
(一)史料真伪的甄别
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

据报道,上海发现了一张可能是元朝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真人画像(图略)。

某同学想从下列四方面考证画像真伪,最关键的应该是确认画像的
A.人物年龄B.尺寸大小 C.创作时间 D.色彩浓淡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二)史料价值的分析
在对史料的分类和甄别的基础上,就要对史料价值进行分析。

如何分析史料的价值呢应注意以下要点:
(1)原始史料的史料价值比二手史料高。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人物当时的相关文物和记载等原始材料史料价值高。

有时候历史当事人的叙述可能因立场问题而有作伪成份,因此,口述史料在某些问题中有特殊价值,应作具体分析。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2)二手史料的价值应结合记载者的身份、时代进行具体分析。

如,《资治通鉴》和《魏书》同样有关于南北朝历史的一些记载,相较而言《资治通鉴》的可靠性就要强一些,因为司马光很重视历史考证,有“无征不信”的精神,而《魏书》的作者魏收治史态度就不甚严谨;但是魏收处于南北朝的当时,司马光生活在北宋时期,距南北朝有几百年的时间,因此,有些问题可能《魏书》的记载更符合历史真相。

因此,在论证问题时要遵守“孤证不立”的原则,广泛收集史料。

(3)文艺作品和传说的史料价值应结合问题作具体分析。

文艺作品和传说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应注意其适用范围。

小说等文艺作品必然带有作者生活时代的痕迹,所以就反映某一时代社会生活而言,许多小说是一种难得而可靠的“无意史料”。

(4)学者研究成果的史料价值。

学者对史料的考证、解释、整理和分析,虽然是二手史料,但常常比较全面、客观,是对史料的统计分析,有很强的证明力。

学者研究的具体结论,不属于史料,但可以作为问题探讨的参考。

(三)史料论证的基本方法
(1)求源法。

考证史事,就要追寻史料的来源。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

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
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
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
信息
(2)反证法。

即举出有力的反证,以判断是非。

梁启超把它形象地比喻为“以矛陷盾”。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
不矛盾
(3)以诗证史。

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

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4)旁证法。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二、哪种史料属于一手史料为什么
xx史料,属于xx史料类型,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观察记录、回忆或留下的资料(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是当时当事的史料,所以属于一手史料。

xx史料,属于xx史料类型,是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是根据其他史料而形成的,是比较间接的证据,属于第二手史料。

三、判断所给史料属于哪种史料类型
四、史料实证:(1)从史料引出结论——能够从史料中体会作者意图;(2)用史料说明——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3)用史观对历史现象、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