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与医学的关系)
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1ede7d4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0.png)
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在医学科学领域,系统论整体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系统论整体观是一种综合性的理论观点,强调整体的重要性,认为整体的性质不仅由组成其部分的性质所决定,还受到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在医学科学中,系统论整体观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和实践中,帮助医学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疾病与健康问题。
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体现在对疾病的理解上。
传统的医学研究往往将疾病分解为单个的症状或病因进行研究,而系统论整体观则提倡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疾病。
疾病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这些因素可能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层面。
通过系统论整体观,医学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还体现在对健康的促进上。
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等多个方面。
系统论整体观提倡将健康视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看待,关注个体与环境、社会的相互作用。
通过综合考虑个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医学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们的健康,实现全面的健康管理。
系统论整体观还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体现在对医疗体系的优化上。
医疗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涉及医院、医生、患者、药品、设备等多个方面。
通过系统论整体观,可以更好地理解医疗体系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找到优化医疗服务的方法。
比如,通过建立跨学科的医疗团队,综合运用各种医疗资源,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帮助医学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疾病与健康问题,促进人们的健康,优化医疗体系。
在未来的医学研究和实践中,系统论整体观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医学科学不断向前发展,为人类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医学
![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27dd763d8762caaedc33d414.png)
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医学主讲:周雪亮2008年4月11日同学们,孙宏昌同学代表研究生会,请我这个西医来和大家谈谈对于中医学的认识,为大家打打气。
般门弄斧啊!我犹豫再三,还是来了,因为,这样可以为中医的振兴而做出一分努力。
同学们,中医衰微呀,从来没有这么衰微,同学们中间,甚至整个中医界,都弥漫着一种颓废的气氛,许多同学都很迷茫,不知道中医的出路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古代印度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众人或以为象如树干,或以为如墙壁,或以为如绳索,或以为如扇子,各执一偏,争论不下,最后牵象人忍不住了,告诉了他们象的全貌如何,他们才恍然大悟,知道原来大家都搞错了。
同学们,不知大家用接触过盲人没有,这么愚蠢的,我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个愚言所警示的是视力正常的盲人,由于所面对的事物比较复杂,大家各执一偏,所得有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犯了睁眼瞎的毛病,同学们,现在的中医,就是那只可怜的象呀。
有什么知识可以给我们一双慧眼,使我们能看清中医的全貌呢,我想就是系统科学。
我们现在强调学习中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化,那么,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到底要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学到什么?实际上,这也正是中医的精髓所在,叫作“求中和” ,陈立夫先生曾经为一本中医书写序言,强调的就是这“求中和” 。
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许多年。
开始觉得有点可笑,以为老先生读孔孟读多了,后来,我才理解,中国古代文代的精髓就是这和。
现在我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强调的也正是这和字。
邓小平说:“现在我们既要防止左,又要防止右,但主要的还是防止左。
”同学们,防左防右,追求什么?对,和!一个和字,看起来简单,细想起来却很复杂,我们进行中医的临床,所难求的也正是这和。
一和难求呀,疗效不能保证,临床大大痿缩,病人与家属也不那么信任中医了,许多中医医生便没有自信了,同学们学起中医来更是将信将疑了。
一个和字,为什么这么难以理解,难以达到呢呢,我想,是由于没有从适当的角度去看待的缘故。
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53944f6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8.png)
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一、引言系统论整体观是指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研究事物的一种科学方法论。
在医学科学中,系统论整体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系统论整体观的基本原理、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应用、系统论整体观对医学科学的意义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
二、系统论整体观的基本原理系统论整体观的基本原理是指从整体、总体、系统的层次来研究事物,并且认为整体由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成。
系统论整体观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整体性:系统论整体观认为一个事物不能仅从部分来理解,而应从整体的角度去分析、研究。
2.相互作用:系统论整体观强调事物的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整体是通过这些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形成的。
3.动态性:系统论整体观关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认为事物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三、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应用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疾病治疗系统论整体观将疾病看作是身体系统中某个或多个部分的紊乱,通过研究整体系统的互动和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原因和机制。
在疾病治疗中,系统论整体观倡导综合治疗,即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以全面整体地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2.健康管理系统论整体观认为健康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包括身体、心理、环境等多个方面。
在健康管理中,系统论整体观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措施。
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因素,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
3.医学研究在医学研究中,系统论整体观可以帮助科学家对疾病的本质和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全面的研究。
通过对疾病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家能够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发生机制,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四、系统论整体观对医学科学的意义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性:系统论整体观可以帮助医学科学家全面、综合地研究和理解疾病及其治疗方法,使医学科学更加完整、准确。
(三)现代医学——系统时代的科学方法论
![(三)现代医学——系统时代的科学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b0d13503fad6195f312ba643.png)
(三)现代医学——系统时代的科学方法论19世纪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自然现象过程的辩证性质逐渐被揭示出来,于是开始了自然哲学向辩证法复归的过程。
至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论的缺陷和近代机械唯物论的弊病,正确反映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论,使医学科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系统时代的辩证综合现代医学。
系统时代的医学,注重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现象的辩证联系,注重整体联系和动态联系。
无数事实说明,人体的各个部分在相互作用中构成了整体联系,任何局部的变化一方面引起整体联系的变化,另一方面又以整体联系的变化为前提。
所以,医学在向局部深入的过程中,日益形成对认识整体联系的要求,以深入把握局部变化的原因和结果。
20世纪后,神经学说、内分泌学说、体液学说和免疫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正是反映了医学发展的这个历史要求。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神经内分泌学说、稳态学说、应激学说、受体学说等相继问世和免疫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从不同侧面进一步揭示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和集成功能,人们的注意力开始从细胞、分子等实物转向微观与宏观、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运动、人体与环境等种种关系上来,表明医学科学的分析时代即将过去,系统时代已经来临。
巴甫洛夫(Lvan Petrovich Pavlove,1849~1936,苏联生理学家)的慢性(假饲)实验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从整体动态联系中去探索人体生命和疾病的本质属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
巴甫洛夫创立的独特研究方法及其科学成就,是其中的一个早期的杰出代表。
在巴甫洛夫以前,在生理学研究中主要应用急性实验方法,即活体解剖法。
这种实验方法,由于破坏了机体的完整性,破坏了机体各部分之间的自然联系和相互作用,因而难以获得对生理过程的真实认识。
巴甫洛夫通过巧妙的设计,于1889年完成了闻名于世的“假饲”实验,以后又创建了涎腺瘘管、胰腺瘘管和“小胃”等慢性实验方法。
系统论和护理的关系
![系统论和护理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f85803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0.png)
系统论和护理的关系系统论是一种对复杂系统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理论。
而护理是一门关注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的学科和实践。
系统论和护理作为不同领域的学科,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系统论和护理的关系,以及系统论对护理的意义。
首先,系统论提供了一种分析和理解护理行为的框架。
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涉及的对象和因素非常复杂。
通过系统论的方法,我们可以将护理过程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患者、护理人员、环境等)看作是彼此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这样的分析有助于揭示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结果,使护理工作者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干预和管理。
其次,系统论为护理提供了跨学科的视角。
护理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借鉴和整合了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系统论则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理论框架,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学科和领域。
通过运用系统论的思维方式,护理工作者可以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从而拓宽了护理研究和实践的范畴,丰富了护理的理论体系。
此外,系统论对于护理的质量改进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论着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和动态性,通过研究系统内外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可以找到优化护理过程和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例如,通过分析患者、护理人员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可以发现患者健康状况改善的关键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
此外,通过运用系统开放性和适应性的特点,护理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灵活地调整护理方式和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最后,系统论还强调了护理中的相互依存和协同合作。
在系统论的理论框架下,护理不再仅仅是个体行为,而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相互联结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这意味着护理工作者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如医生、工程师、社会工作者等)密切合作,协同工作。
通过共同努力和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患者的问题和需求,提供全面和综合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系统论和护理是紧密相关的学科,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系统科学与中医方法论
![系统科学与中医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e93f819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a.png)
系统科学与中医方法论
系统科学是一门研究复杂系统结构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将多学科多领
域的知识与方法融合起来,研究系统整体性、动态性和发展规律。
中医方
法论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整体观念、辩证法、阴阳五行学说等,是
中医学治疗疾病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原则。
系统科学和中医方法论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许多共通之处,相互借鉴可以为两个
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在思维方式上,系统科学和中医方法论都强调整体观念,将事物看作
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的部分的组合。
系统科学提出的系统论主张
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去研究事物,关注事物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医方
法论强调辨证施治,强调全面观察病情,综合分析辨证施治。
两者都坚持
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将事物看作一个动态的系统,关注系统内部
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行为的演化。
在研究方法上,系统科学和中医方法论都倡导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
方法进行研究。
系统科学强调用数学工具和模型来描述和解释事物的运行
规律,并进行定量分析;中医方法论强调辨证论治,既重视临床实践经验
的总结,又探索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
这种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相辅相成,可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系统科学和中医方法论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
的思路上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两者都强调整体性思维,综合运用定性和
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注重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系统科学和
中医方法论相互借鉴可以为两个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带来新的突破,也可以
促进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14bf86d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b.png)
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一、引言系统论整体观是一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强调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在医学科学中,系统论整体观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二、系统论整体观的基本概念1. 系统: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 整体:指一个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完整有机结构。
3. 整体观:指从宏观角度看待一个系统,强调它们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仅仅看待其中某些局部现象。
三、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应用1. 临床诊断与治疗(1)综合诊断:传统医学注重对某一症状或某一器官进行诊断,而系统论则强调了全身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因此,在临床上可以采用综合诊断的方法,从整体上分析患者的病情,制定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2)中西医结合: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而西医则更注重局部现象。
因此,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中,系统论整体观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2. 医学研究(1)生物学研究:系统论整体观可以帮助生物学家更好地理解生物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从而深入探究生命现象。
(2)药理学研究:在药理学研究中,系统论整体观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药物对于全身各个器官之间的影响和作用,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和安全的用药方案。
3. 医院管理(1)医院管理: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了临床、教育、科研等多个方面。
采用系统论整体观可以帮助医院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并制定更为高效和科学的管理策略。
(2)团队协作:医院内部的各个科室和医生之间需要开展协作,采用系统论整体观可以帮助各个科室和医生更好地理解各自的工作与其他科室或医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加强团队协作。
四、系统论整体观在医学科学中的意义1. 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采用系统论整体观可以帮助医学家更好地探究生命现象和药物作用机制等复杂问题,从而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系统论与心身医学
![系统论与心身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898122896bec0975f465e2e5.png)
方面:
教材顶层设计 情绪内容及其干预 应激系统论模型 医学模式的讨论 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 自然基金和支撑计划课题设计
心理诊断与心理干预程序设计等(参阅有关章节)。
二、什么是系统论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互相制约的各部 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又包含在更大系
统之中。
20世纪40年代,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各种工程技术的控制问题,总结出有关控制与 调节的一些规律和原则(图2-8)。
躁烦
脑水肿
呼吸道
痉咳
呕吐 窒息
抽搐
发热等 因素
脑缺氧
血液回 流障碍
见:临海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医药科研交流(台州),2:17~25,1975
1986年,在构建教材框架过程中,需查阅大量国外文
献,偶然接触到“系统论”,发现与早期笔者的临床思考 习惯相契合,逐将系统论作为医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之一纳 入五校合编教材。 此后30年,系统论思想引入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各
过食 多盐
心排出 量↑
肾上腺髓 质分泌↑
小动脉 痉挛 高血压
小动脉硬化
图7-3 高血压心理生物学机制系统图
(5)冠心病
心理社会因素 情绪(焦虑、愤怒、受挫等) 自主神经系统
冠心病的临床
过程需要综合考虑 生物心理多因素多 维度系统关系。 (图7-3)
心率 心律
冠状 动脉
血 压 代谢
因素
血小板 血液凝固
心剂、呼吸兴奋剂、输液、补碱、鼻饲等)的医疗措施,
才能取得疗效。 下面图2-10是笔者(1975)在58例百日咳脑病临床分 析基础上的系统思考。这种综合思考方式,不能说对我此 后学术生涯和系统思维没有影响。
脑疝 形成
医学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
![医学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9bf0e4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b.png)
医学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医学研究中的系统论与还原论是两种重要的理论方法,它们在医学研究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系统理论医学应用
![系统理论医学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ca4ffb46bec0975f565e20d.png)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 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 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的任务,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 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系 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 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 到优化目标。 系统分析方法能站在时代前列,高屋建瓴,综观全局,别 开生面地为现代复杂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式。 系统论的出现,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心身疾病的预防
1. 心身疾病的个体预防。
( 1) 自知与自爱。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和兴趣等各方面, 而 且还要坦然地承认并欣然接受自己, 爱惜和保护自己。 ( 2) 面对现实, 适应环境。挫折与冲突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应当面对现实 不退缩, 不幻想, 以实际的方法予以处理。 ( 3) 劳动与休息并重。 ( 4) 主动参与社会活动。
既往史:包括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患过的疾病、外伤手术、预防注射、过敏,
特别是与目前所患疾病有密切关系的情况。 系统回顾
个人史: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条件、习惯和嗜好、冶游史 婚育史 家族史
新的医学模式该如何诊断?
• 心身疾病的三轴诊断
• 心身疾病的诊断, 应从躯体、精神、心理及相关社会因素进行多方面、 多层次、多维度分析, 以作出生物躯体的“偏离正常”与社会心理的 “适应不良的双向诊断。日本石川中教授认为心身疾病的诊断应包括 三个方面, 即躯体状态的诊断、精神状态的诊断以及躯体因素和精神 因素的相关诊断。 • 1. 躯体状态的诊断。心身疾病躯体状态的诊断与一般内科疾病相同, 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以便确定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排除其 它器质性疾病。 • 2. 精神状态的诊断。这有别于一般内科疾病诊断。精神状态的诊断包 括: ( 1) 一般精神状态的诊断, 这可以通过交谈和观察, 了解病人的感觉、 思维和智能等活动以及病人的表情和行为等外在表现; ( 2) 个性诊断, 通过心理测验确立个性与心身疾病的关系; ( 3) 精神动力学诊断, 即对病人所表现的躯体症状及精神症状进行综 合整体分析。 • 3. 躯体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相关诊断。这主要指确定心理社会因素的存 在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密切关系。详细询问病人的生活史、生活环境、 家庭婚姻状况、工作情况, 了解病人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兴趣爱 好, 尤应注意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关的社会应激因素。
浅议中医学与系统论
![浅议中医学与系统论](https://img.taocdn.com/s3/m/c077d5d2f111f18582d05ab1.png)
浅议中医学与系统论标签:中医学;系统论;浅议李约瑟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的思想和哲学传统在许多方面都比基督教徒的世界观更与现代科学合拍。
”在数十年中人们对欧洲以外的伟大文明古国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科学技术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现代科学家们对中国传统思想进行研究和认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认定,中国传统方式与现代科学一致性的分析。
本文列举几个和中医有关的系统工程的常规问题和大家讨论。
1就现代医学比较而言,中医更符合将来的“系统医学”模式十八、十九世纪的机器医学模式到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科学家恩格尔为代表的“生物医学模式”都未能完善“系统医学’,模式,当今吵得沸沸热热的全科医学模式中心理问题、障碍、疾病边缘、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等等都有局限性。
中医学虽然朴素但大巧若拙更符合将来的“系统医学”模式。
从系统论来说人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矛盾就是健康与疾病的相互转化。
故“人”和“健康与疾病”就成了医学模式中必须对应的要素。
中医学在《内经》中就指出心理活动称之为“心”或“神”,并提出了神的活动是经过“五神”和“五志”表现出来的。
《内经》又指出了“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以成为人——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立而终矣”等等“形神相即”的思想,这种心身统一的思想,贯穿在中医的方方面面,非常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的“21世纪的医学模式,不应该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为医学模式主要研究方向”相统一。
可见中医比现代医学更符合系统医学模式。
2中医学包含着大量控制论的基本原理,更好体现了中医系统化的特点控制论就是以机器模拟人的功能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这门”快速通过非直线区”和“迟缓区”是中医和系统工程广泛接触的一大方面。
通俗地说在人体这个系统中往往是运动变化着的并且很不稳定,病人尽可能离开危险的时间,药效尽可能大是医生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中医学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系统论方法在ICU 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系统论方法在ICU 护理工作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dcc8a6ddccda38366bafc3.png)
系统论方法在ICU 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收治对象来自临床各科室的危重患者,即呼吸、循环等重要器官和代谢有严重功能不全或可能发生急性功能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患者。
它的特点是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技术要求高,工作严肃,责任心强,需要工作人员急救知识广泛,能使用多种监护、抢救仪器和设备,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监护,是一个高风险科室[1]。
出现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生命危险,甚至死亡。
这一切都要求ICU 护士素质要高,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及应急应变的工作能力,以保证抢救患者的质量。
从ICU 本身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来看,它有一套严格而规范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本文根据系统论方法的原理[2],探讨系统方法论整体化原则、动态化原则、最优化原则在ICU 护理工作中的指导应用。
所谓系统论方法,是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观点去研究天然自然、人工自然、社会和人类的认识活动及实践活动,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整体和全局出发,从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对之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以达到最优处理、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1 ICU 护理工作中的整体性原则的应用整体性是系统科学方法的首要特点和原则以及基本的出发点。
所谓整体性的特点和原则,就是要把研究对象作为有新质突现的有机整体去看待,系统整体功能优于各个要素功能之和,它具有要素所没有的特殊的功能和运动规律。
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非加和性是系统的整体性的重要标志。
整体性强调了整体和要素以及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探索的是系统与其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系统与系统外部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ICU 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场所,患者病情危重,这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ICU 的患者其疾病涉及到多器官、多系统,临床问题表现得很复杂,对各个器官的治疗原则也许是相互矛盾的,如果不考虑彼此之间的联系,往往会顾此失彼。
自然辩证法讨论题 系统论的视角对中医的理解
![自然辩证法讨论题 系统论的视角对中医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9d04408871fe910ef12df872.png)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一种由若干个有特定属性的要素按特定关系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任何系统均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突变性、稳定性、自组织性、相似性等性质。
系统层次性原理认为,系统存在等级、层次概念,即任何系统都可以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
中医的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
我们可以将人体这个整体看作一个系统,将其分割成若干个小的脏器系统,每个脏器系统以本脏为中心,与其相关的肢体百骸甚至与其相表里的腑与本脏一起构成一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一个完整的诊疗过程,就是医者通过对知识的获取、理解、分析、综合、应用与评价,不断对头脑中的构象扩充与重构的过程,不断逼近医者对该病所能达到的最佳认知状态的过程。
可见,中医医者的认知过程,是从整体、动态、联系的观点去把握人体健康、疾病与药物之问的关系,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上升过程。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中医医者对疾病的认知,无不贯穿着系统论的的思想。
对中医和西医做深入的比较,西医的思维方式是分析的、还原论的;中医的思维方式是系统论的。
科学已从分析时代进人系统时代,中医的思维方式更符合现代科学思维的发展方向;西医的思维方式也要走到系统论的道路上来。
人体科学和医学研究都需要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而这正是中医的思维方式。
092yxl。
医学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
![医学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d5da872a417866fb84a8e7d.png)
既往的医学、生命科学研究习惯于提出科学假设,设计实验,然后用实验检验假说,从而探索科学规律,这种“假设驱动”的科学方式对于一个对象明确、构成简单的小系统始终是可行的。遇到医学、生命科学中的复杂现象,由于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仅仅根据直觉、经验、观察等来形成假说并设计实验、诠释结果的研究路线,显得力不从心。加之在实验手段上,高通量技术改变了传统实验方法,如何设计实验、分析大规模数据,成为能否合理把握新技术的前提。
生物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复杂系统,其中种类繁多的基因、蛋白质等往往具有众多的功能、时空变化各异、相互作用复杂。因此基因组的功能研究、蛋白质组研究、基因组的调控与信号传导、多基因病的分析、疾病诊断及药物设计等,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研究,都需要从系统的视角,特别是网络、层次、非线性等复杂系统的视角展开,需要计算与实验结合的研究策略。将系统复杂性理论引入当代医学科学研究,突出表现在研究者们转向了对各层次生理、病理信息的相互作用、整合机制、功能实现、涌现行为等的关注,体现了从还原论向系统论的进步。
从还原到系统:设计、计算与实验从还原到系统,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研究策略与方法上的转变,即从既往的“实体→功能”转向“关系→功能”;研究模式从“假设→实验→理论”转向“计算模型→实验验证→理论”,这种转变并非截然的扭转,而是强调还原论与系统论的互动,强调“假设驱动”(Hypothesis-driven)与“发现导向”
面对复杂的机体,系统了解各层次生命过程中所涉及的功能变化、时空信息,认识系统的结构、功能、要素、信息和反馈等,是构建系统模型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的“组学”数据快速增长,然而离揭示生理、病理系统的特征还有漫长的距离。数据的增长也伴随着有效信息贫乏,“噪音”与“混杂”的增加数据与数据之间难以沟通等等问题。因此,在系统的时代,还原分析依旧重要,甚至更为需要。二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真正的系统分析需要还原方法提供的信息积累,以及对于初始条件、计算参数等的有益提示;与此同时,“系统”的研究策略,则在传统的以“解构”、“简约”为特点的还原论研究中,注入了真正的生命的内涵。
浅谈从还原论到系统论看医学的发展
![浅谈从还原论到系统论看医学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091fe23ed630b1c59eeb58c.png)
浅谈从还原论到系统论看医学的发展摘要:本文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还原论、系统论和医学的概念,并指出医学的两大体系—西医和中医差异的背后是各自起源的哲学基础不同,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其方法论上。
具体来说,西医是在还原论指导下发展而成的,而中医则是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发展壮大的。
进入21世纪以来,医学飞速发展,中西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还原论指导下的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医学发展的需要,显现出不容忽视的缺陷。
于是系统论指导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诞生了。
在新的医学模式下,西医和中医两大医学体系也逐渐走向了一条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发展道路。
中西医结合是医学还原论和系统论有机结合的最佳形式,必将推动医学发展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还原论系统论医学医学哲学基础医学模式还原论是将物质的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如机械运动,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的形而上学方法。
还原论认为各种现象都可被还原成一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不因外在因素而改变其本质,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的研究可推知整体现象的本质。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
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是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创立的。
系统论原则是整体性原则、结构功能原则、目的性原则及最优化原则。
其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
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同时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医学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处理人健康定义中有关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的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
还原论让位于系统论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还原论让位于系统论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03bf3fa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b.png)
还原论让位于系统论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还原论让位于系统论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振聋发聩的开创性见解"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副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劝勉联,浅显明白,人人都会讲,可搁到自已头上,却又掉以轻心,往往是在被事情逼迫之下才会认真对待。
我2005年购买了一本祝世纳编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的《中医系统论与系统工程学》,按说,我这个毕生从事中医药研究的人,应该如鱼得水,一睹为快,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可我在忙于门诊接待病人之余,又要忙于应对某些行政部门的许多不当干扰,一直未开卷研读。
此时,在思考现代医学发展中一些扑朔迷离的问题,发现自己理论功底浅薄,无法对医疗现状中种种错误进行穷源竟委的梳理时,这才在书堆里找到它。
读后不禁感慨万千:这不就是我在以往所写文章中反复探究而又始终难以捋清思路、明晰表达的指导思想么?感慨之余,疑问随之产生:为什么这部对中华古典医学理解如此之深的力作,不列入医科大学的教材?用系统论作大学生乃至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习指导总纲,他们各自对中西医药科学的岐见不是可以消除在课堂上么?不是可以在学生时代就奠定中医和西医,还原论和系统论形成互补,为将来的执业生涯构筑起坚实的发展基础么?如此,既有益于莘莘学子,又有益于芸芸众生,有关政府部却闭目塞听,置之不顾!疑惑之下,为病人计,为社会计,禁不住把该书中一些具体理论的重要章节,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辑录下来,把典籍中倡导的精髓,言简意赅地作一些概括性的介绍,让病人了解,供一般职业医师参考,俾有所益。
中医的思维方式基于系统论观点,是钱学森院士首先提出来的。
他在写给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的信中说:"西医起源和发展于科学技朮的'分析时代',也就是为了深入研究事物,把事物分解为其组成部分,一个一个认识。
这有好处,便于认识,但也有坏处,把本来整体的东西割裂了(笔者注:也就是把生命的特征阉割了)。
医改不能忘记“系统论”
![医改不能忘记“系统论”](https://img.taocdn.com/s3/m/3630bcfeaeaad1f346933ff1.png)
医改不能忘记“系统论”据统计,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资源仅占世界医疗资源的2%。
我国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这凸显了地区之间卫生医疗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均。
同时,优秀的专家资源过多地集中在三甲医院。
医疗服务的供给应该是按需求自然分布,而如今我国医疗服务供不应求,资源布局不合理,基层看病难,高层看病贵。
因此,医改任重而道远!建大医院真的能解百姓看病之困吗?答案是否定的。
基层没有合格医生,看病还是难;大医院因为升级了,看病更贵了。
医院大而垄断,加之医保定点,百姓别无选择,医保资金被大批浪费。
可以说这个结果与解决百姓看病之困的初衷大相径庭。
为解决基层看病难,有人筹钱建一个漂亮的村卫生室,为乡镇卫生院进一批高档医疗器材。
结果漂亮的卫生室因为没有医生而闲置,高档器材因为没人会用而封存,强基层失败。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医改单从某个医院入手不行!不管是从大医院试点,还是从基层医院试点,都无济于事。
医改必须从提高医疗服务系统的整体功能入手,才会真正收到效果。
这正好证明了《系统论》观点:要素强,不等于整体功能强。
各个要素功能之和不等于整体功能。
如果要素间关系不合理,有时还会削弱整体功能。
医改必须从调整医疗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达到强化系统整体功能的效果。
首先,调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关系。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关系必须完全平等,才会有公平竞争,才会出现服务质量竞争、服务价格竞争的积极性,患者才会获得质优价廉的服务。
数量居于少数的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可以从服务理念入手,抢占医疗卫生市场;同时,符合要求而进入中国市场的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公有制医疗机构会面临内外夹击、不得不变的竞争局面。
由于竞争,一些技术力量、医疗水平、服务质量跟不上要求的医院会被无情的淘汰。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区域卫生规划,将从原来的政府导向、学术导向,更多地向市场和民众需求导向倾斜。
其次,调整政府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关系。
从系统科学看中医背后的秘密!(1)
![从系统科学看中医背后的秘密!(1)](https://img.taocdn.com/s3/m/a2df272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9.png)
从系统科学看中医背后的秘密!(1)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病因,可病因学到底是什么呢?中医经典上讲的并不明确,传统上也一直是按照方证对应的路子走的,可症状并不是病因,而是疾病的一种外在表现。
如果不知道病因,那么治疗起来就没有明确的方向,疗效当然就差了。
因此,弄清中医的病因学很关键!西医以局部的细胞病变为病,可事实上,细胞是依赖组织液而活着的,它的力量与所依赖生存环境的力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它之所以病变,并不是细胞的原因,而是细胞所依赖生存的整体环境出了问题,才使它不得不变异。
换句话说,细胞病变只是疾病的结果,而不是病因,把结果当成是病因,就是西医学最大的问题所在。
很多人可能会问,西医是科学的,为什么解释不了中医呢?原来,中西医分别是建立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科学体系之上的,西方科学用几个基本粒子的不同组合来解释世界,它走的是一条还原论道路;东方科学用一种物质的聚散来解释世界,它走的是一条系统论道路。
要科学地解释中医,就必须从系统科学角度入手。
在中医学中,这个系统科学是用阴阳五行学说来描述的,其中,阴阳学说描述了系统发展的规律,它告诉我们,一切物质系统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可外在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物质系统要想存在与发展,就必须在与外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不断寻求与它在变化上的统一,系统的变化和外在世界的变化是一一对应的,可以看成是自然的一个缩影。
简单地说就是整体决定局部。
一旦认识到这一点,中医的病因学就来了。
整体的自然决定局部的人,由此得出了疾病的外因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整体的环境决定局部的细胞,由此得出了疾病的内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
而中医就是一门通过调节整体的平衡,恢复整体的管理,使人不断顺应自然的学问。
五行学说也是系统科学重要的一部分,它告诉我们,自然界任何一个物质系统当中都存在五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造就了整体的动态平衡,并使系统不断与外在世界的变化相平衡,保持了系统的秩序。
系统科学与中医
![系统科学与中医](https://img.taocdn.com/s3/m/e1a67df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b.png)
系统科学与中医有的人以为他学会了中医,其实是未入门,是外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样的人缺少的是医学的灵魂。
什么是医学的灵魂的,就是系统科学的思想。
先秦以及两汉时期,系统科学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
孔子的思想,孙武的著作等等,都是系统科学之大成者。
孔子从系统高度规范人的思想与社会道德,孙武从系统高度谋划战术战略,诸如此类,儒家,兵家,法家,医家等都在先秦时期就发展成为系统科学。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系统医学思想,到两汉时期发展成熟。
任何学科发展到成熟,必定是系统科学,故而系统科学的建立是有规律可循的。
建立系统科学,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确定系统范围。
二,确定子系统。
三,定义基本概念。
四,建立基本逻辑关系。
五,研究类似系统。
六,研究系统相关性。
七,控制系统。
假如您没有系统科学的思想,是根本学不会中医的。
有的人虽然也知道系统医学,但是只是泛泛而论,没有真正的系统科学思想,故而也是学不会中医的。
没有系统科学的思想,就缺乏系统地解决问题之手段,所以不可能有高等医学造诣。
人生于天地之间,取食自然,得病自然,故而取天地灵药而治。
有的人不能接受中医,他们不相信中药能治病,这是因为那样的人缺少系统思想。
譬如说,有人在不谦真人的文章后面留言:中药治病的依据是什么?信口开河?反正我是不信中医的。
持这样想法的人没有从系统高度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界有什么样的物质,就会在人体中有,自然养育了人类,自然也能治人类之疾病,这是一个系统之内可能解决的问题。
譬如说,凡是能治病的药物,一定可以在自然界找得到,所以任何西药一定存在于自然界,因为假如自然界不存在的药物,是不能参与人体代谢的,必然是无效或有害的。
有些人痴迷于阴阳五行或五运六气等,也是不懂系统科学,只是崇拜于人欲。
不谦真人将要讲授的中医,从系统科学高度解析,是希望学习者能真正掌握医学的灵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