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系统论
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医学
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医学主讲:周雪亮2008年4月11日同学们,孙宏昌同学代表研究生会,请我这个西医来和大家谈谈对于中医学的认识,为大家打打气。
般门弄斧啊!我犹豫再三,还是来了,因为,这样可以为中医的振兴而做出一分努力。
同学们,中医衰微呀,从来没有这么衰微,同学们中间,甚至整个中医界,都弥漫着一种颓废的气氛,许多同学都很迷茫,不知道中医的出路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古代印度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众人或以为象如树干,或以为如墙壁,或以为如绳索,或以为如扇子,各执一偏,争论不下,最后牵象人忍不住了,告诉了他们象的全貌如何,他们才恍然大悟,知道原来大家都搞错了。
同学们,不知大家用接触过盲人没有,这么愚蠢的,我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个愚言所警示的是视力正常的盲人,由于所面对的事物比较复杂,大家各执一偏,所得有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犯了睁眼瞎的毛病,同学们,现在的中医,就是那只可怜的象呀。
有什么知识可以给我们一双慧眼,使我们能看清中医的全貌呢,我想就是系统科学。
我们现在强调学习中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化,那么,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到底要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学到什么?实际上,这也正是中医的精髓所在,叫作“求中和” ,陈立夫先生曾经为一本中医书写序言,强调的就是这“求中和” 。
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许多年。
开始觉得有点可笑,以为老先生读孔孟读多了,后来,我才理解,中国古代文代的精髓就是这和。
现在我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强调的也正是这和字。
邓小平说:“现在我们既要防止左,又要防止右,但主要的还是防止左。
”同学们,防左防右,追求什么?对,和!一个和字,看起来简单,细想起来却很复杂,我们进行中医的临床,所难求的也正是这和。
一和难求呀,疗效不能保证,临床大大痿缩,病人与家属也不那么信任中医了,许多中医医生便没有自信了,同学们学起中医来更是将信将疑了。
一个和字,为什么这么难以理解,难以达到呢呢,我想,是由于没有从适当的角度去看待的缘故。
中医药理论体系及思维特点
什么是阳?
Taiji diagram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基本概念
脏腑
脏腑--内脏的总称,按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化生、贮 藏精气)、六腑(受盛、传化水谷)两类
肝 心 脾 肺 肾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 胆、女子胞
形态:中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似六腑
功能:贮藏精气,似五脏
胆 胃 小肠 大肠 膀胱 三焦
功 能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基本概念
气
气—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春秋时期唯物主义 哲学家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物质;宇宙间一切 事物都是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周易·系辞》:精气 为物;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中医学“气”范围广、名称繁多、概念不一。 邪气—致病因素; 正气—人体物质结构的总概括,包括精、气、血、津液等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基本概念
血
血的功能 --濡养脏腑经络 《张氏医通》:以和调五脏,藏而不 失,乃养脏之血也 --濡养形体官窍 《素问·五脏生成篇》:肝受血而能 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产生精神活动的器官需要血液 濡养
《灵枢· 平人绝谷》: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五行学说
肝 胆 木 肾 膀胱 水 火 小肠 心
金
土
大肠
肺
相生
相克
胃
脾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五行学说
肝资生心(木生火)--肝气疏泄利于心血的运行
心资生脾(火生土)--心的阳气推动血行以养脾
脾资生肺(土生金)--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养肺 肺资生肾(金生水)--肺主肃降利于肾主水、纳气 肾资生肝(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之阴血
从中医系统论到医学系统论_读祝世讷新作_系统医学新视野_
山东中医杂志2011年5月第30卷第5期[3]刘孔江.针刺在中风ICU 中的早期干预和思路[J ].中国针灸,2003,23(10):616.[4]田青,马俊,刘又香,等.电针对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含水量及SOD 水平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2002,21(2):36.[5]李金坡,张静.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患者脑地形图的影响[J ].中国针灸,1996,16(4):5-6.[6]梁明,刘伟华,赵少华,等.针刺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1995,11(8):29.[7]乔晋萍.电耳针对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1996,15(l ):6.[8]邢艳丽,姚凤祯,杜莹莹,等.头穴针刺对中风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国针灸,1994,14(4):37.[9]胡国强,田菲,李平,等.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及再灌注家兔脑自由基病理学超微结构的影响[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8(1):5-7.[10]马惠芳,孙华,任君秀,等.电针水沟与井穴对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钙调素活性影响的对比研究[J ].针刺研究,2002,27(2):102.[11]许贞峰,姜建伟,吴根诚,等.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肠IL -1RamRNA 表达的调节[J ].针刺研究,2002,27(1):14.[12]陆任云,徐文武,李君荣,等.针刺对缺血性脑组织形态结构和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 ].针刺研究,2002,27(1):8.[13]许能贵,马勤耘,侯思伟,等.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 ].中国针灸,1999,19(7):431.[14]田青,马俊,刘又香,等.电针对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含水量及SOD 水平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2002,21(2):36.[15]马岩蟠.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组织K +、Na +浓度影响的动态观察[J ].中国针灸,1997,17(9):562.[16]徐汤平.中风初起的急救措施———手十二井放血影响脑血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7,16(4):44.[17]翟那.针刺干预大鼠实验性脑梗塞形态学研究[J ].针刺研究,1993,15(3):209.·书评·从中医系统论到医学系统论———读祝世讷新作《系统医学新视野》李心机(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关键词]系统论;系统医学;祝世讷;书评[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358X (2011)05-0359-0120世纪70年代恩格尔提出医学模式转变时,强调生物医学基于还原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基于系统论,要实现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需要医务工作者具备系统论的素养。
中医系统论元整体原理
中医系统论元整体原理中医系统论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和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体系。
中医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人体整体性和统一性,强调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系统。
本文将从整体原理的角度,对中医系统论进行详细探讨。
中医系统论的核心观点是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的。
阴阳是中医学最基本的哲学范畴,它们是对人体及其生命活动的描述和分析。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同时在人体内外的各种现象中表现出来。
阴阳包含了一切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转化无常。
在中医系统论中,通过阴阳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系统论还强调了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疾病不仅仅是某个器官的问题,而是整个身体内外环境的失调所致。
中医系统论通过辩证思维的方法,提供了一种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和治疗疾病的思路。
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全面观察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诊等各个方面的表现,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和诊断,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此外,中医系统论还强调了整体调节和平衡的原则。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包括内外环境、阴阳等各个方面的平衡。
当人体出现疾病时,主要是这种平衡被打破所致。
中医系统论通过调节整体平衡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包括调节饮食、作息规律、养生保健等方面的方法。
中医系统论强调的是整体调节,不仅仅是针对某个病症的治疗,而是通过调整整体平衡来实现健康。
综上所述,中医系统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以阴阳学说为基础,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注重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提倡整体调节和平衡的原则。
中医系统论的研究和应用,为中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医系统论的理解,拓宽研究方法,以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
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
2007 第九卷 第一期 V o.l9N o.1本期中医药现代化科技论坛: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的发展编者按 ∀系统生物医学#是系统论与医学在全新的技术背景下的结合,在系统理论指导下,把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加以研究。
通过大规模提取各类生物信息,深入研究基因组、蛋白组和代谢组等生物信息与环境信息的相互作用,阐明发病机理,研究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从而引领现代医学进入预测性、预防性和个性化的时代。
中医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整体观#、∀动态观#、∀辩证观#是中医理论的特色,与系统生物医学的研究思路不谋而合。
2006年11月16~17日,在北京召开了主题为∀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的发展#的香山科学会议第291次学术讨论会,陈竺教授、刘德培教授、王永炎教授和陈凯先研究员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医药学、中医药学、中西医结合、生命科学、系统科学、哲理数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的35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心议题有∀系统生物医学与中医药#、∀复杂性系统科学方法与中医药的发展#、∀系统生物学的思路和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运用#、∀医学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
与会专家围绕系统生物(医)学、复杂性系统科学与中医药的发展、中医的发展如何借鉴系统生物医学等现代生命科学文明成果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为使广大读者深入了解会议的核心内容,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协助下,本刊组约了会议的重点稿件将陆续刊载,以飨读者。
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王永炎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 100700)摘 要:本文论述了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
作者认为: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需要在整体论、系统论指导下的还原分析,应融入非线性复杂性科学;中医药学是科学人文水乳交融的学科,他体现了中医学原创思惟、原创成就与原创的优势;组学的发展,带来了海量的数据,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亟需系统论意义指导下的还原分析;中医从整体论的角度出发,从望闻问切对神色、形态、症状、体征信息的收集、观察,进一步分析证候,证候就是一种生理、病理的过程与状态。
浅析中医系统论原理在中药药性理论中之应用
中药与临床肋删钞硎d册"洒∥∞f胛嚣P胁把,胁他舭口2012;3(1)浅析中医系统论原理住中药药性理论中之应用梁晓东,唐迎雪临床中药[摘要]通过中医系统论基本原理与中药药性理论,结合临床配伍用药经验,深八分析二者的内在联系。
并将两者对r l岳床配伍用药的指导作用归纳为以下四点:即注重整体、强调联系;把握功能,还原有序;发挥自主、调整机体;整体大于、优于部分。
这不仅为中药药性理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临床医者组方配伍多元化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医系统论;中药药性;研究【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26x(2012)ol—010-02中医系统论是二十世纪产生的现代系统科学与中医学的交叉学科,属于现代中医学的一门分支,是中医学关于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的学说,是关于中医学的系统论思维的专门理论,属于方法论的范畴。
中医的系统论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朴素的系统论思维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整体性原理、非加和原理、联系性原理、功能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及自主性原理等6大原理。
中医的系统论思想对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中药药性又称为中药性能,是中药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临床使用中药和阐释中药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据,广泛地应用各种自然哲学的思辨方法认识中药、解释药理、指导用药。
其主要包括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从而构成以此为核心的药性系统。
所谓系统,即指“由同类事物结合成的有组织的整体”…。
药性系统中的各种性能,主要依据临床治疗病证所产生的效应总结出来的,其认识先于功效,是对功效的一种高度概括。
功效又是中医药理论对药物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也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中药的性能与功效、应用、禁忌等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历代医家均强调“药性互参”,“性效结合”,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的学术思想。
因此,中药药【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济南250355【作者简介]梁晓东,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理论及中药复方药理毒理的研究Te¨5866729660E m ai l:l i a ngdongl ol3@163.c om [通讯作者]唐迎雪,女,汉族,四川省宜宾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及复药理毒理研究,中药理论与应用研究Tel:0531.89628067E m a i l:doct or yxt@si na.c omf收稿日期]2011一12—25性理论可从宏观角度认识中药药性,并能将药性与人体、自然界在同一整体里思考,有着完整理论体系,从而在较高综合层面上理解中药,并指导临床用药。
中医系统论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系统论的原理是什么中医系统论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它以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通过辩证分析研究人体机能失调的原因和规律,总结出一系列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原则和方法。
中医系统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整体观念、阴阳理论、五行学说和病因学说。
首先,中医系统论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演变。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是因为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不仅存在解剖和生理上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调节的关系。
通过整体观念,中医能够对人体的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和治疗。
其次,中医系统论的阴阳学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学说是通过对对立统一规律的观察总结出来的,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互相制约、相互转化而成的。
在人体中,阴阳两方面的平衡与协调是健康的基础,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通过调整阴阳的平衡,恢复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三,中医系统论的五行学说认为万物都按照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进行变化。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与宇宙中的五行元素联系起来,认为五行相克相生的关系对于人体的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医通过观察分析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判断人体的病理状态,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最后,中医系统论的病因学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疾病的形成原因。
宏观上,中医通过观察人体与环境的关系,认为自然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饮食等因素与疾病的发生相关。
微观上,中医将疾病归因于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异常等。
中医通过分析病因来确定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方向。
中医系统论的原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它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石。
通过这些原理,中医能够通过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对人体进行调理,恢复人体的平衡和健康。
中医的疗效经过了千百年的实践验证,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医理论现代化的不二法门——系统科学
中医理论现代化的不二法门——系统科学中医和西医本质上只有两个区别,一个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一个是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识。
西医基于观察不到就不存在的理由否定了这两种关系的存在,从而把疾病单调地建立在细胞病变之上。
而中医呢?则恰恰是建立在对这两种关系的正确认识之上,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得出了人是自然无限小的一部分,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疾病就是大自然对不顺应它的人的一种惩罚;认识到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就得出了人之所以无法顺应自然,则是因为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只要恢复了整体的管理,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
西医为什么无法认识中医内在的科学性?就是因为科学家们迷信精密仪器,观察不到自然变化,就以为人与自然没有关系,观察不到经络实体,就以为细胞病变和整体没有关系。
可事实上,人与自然或整体与局部真的没有关系吗?傻子都知道,可科学家们就是不承认,这才造成了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巨大矛盾。
我们如何才能够帮助现代人认识到这两种关系,使中医内在的科学性大白于天下呢?答案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我们分析一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可以知道,它其实也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两种关系本质上只是一种关系,即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我们只要从理论上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医的科学性就被证明了!很多人迷惑不解,现代科学的精密仪器还观察不到那些关系,中国的古人是如何认识到这些关系的呢?这就要从先人认识万物的方法论说起,它就是取象类比,或者说根据万物在运动原理上的统一性,通过系统间的类比来认识万物,有了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从宏观系统来认识微观系统,从可观察的系统现象来认识不可观察的系统现象,进而帮助我们认识到精密仪器观察不到的物质世界。
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人体系统与地球系统之间的类比:大自然变化主要是通过潮汐效应来影响地球的,海水在地球表面占70%,组织液在人体也占70%,而且化学成分类似,既然大自然变化主要通过作用于地球上的水来影响地球,必然也会通过作用于人体的水来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从中医系统论的基本原理认识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从中医系统论的基本原理认识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本文从中医系统论的六个基本原理分析中医学的思维方式,重点阐释了有序性原理和自主性原理。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系统科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在中医学里已经以朴素的形式体现出来,印证了中医学的思维是朴素的系统论思想之说。
标签:思维方式;中医系统论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指出:“我们所观察的不是自然本身,而是由我们用来探索问题的方法所揭示的自然。
” 这里“探索问题的方法”指的就是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决定着医学研究的角度和视野,支配着医学研究的思路,制约着研究方向,内在性的决定着研究成果的性质和水平,对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先导作用[1]。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医学对自身思维方式的认识才逐步明确,从定性的角度来看是系统论的,从发展水平来看是朴素的,尚未达到现代系统论思维方式的水平。
中医学朴素的系统论思想,是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的认识和驾驭,其主要内容体现在它的六个基本原理[西医学“合整体观”][中医学“元整体观”]3功能性原理该原理指出中医学注重功能性病变,重视阴阳失调、气机失调和正邪相争;相对而言,西医较为重视器质性病变,重视局部的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
4有机性原理该原理又称联系性原理。
该原理认为中医学是“关系中心论”,认为健康的本质是“关系”(阴平阳秘)正常,疾病的本质是“关系”(阴平阳秘)不正常。
5有序性原理该原理指出人是典型的耗散结构,有如下特征:①人的机体的稳定是高有序度上的稳定。
②人的机体的有序稳定是靠耗散物质、能量建立和维持的。
③人的机体的有序稳定在热力学上是非平衡的。
该原理的重点在于正确认识到“阴平阳秘”不等于“阴阳平衡”:人体阴阳的运动变化反映着生命过程中物质、能量、信息的流通和转化。
①在热力学上,阴、阳的任何一方,其自身都不能是平衡的。
“阴平”是“阴藏精”过程流的最佳,“阳秘”是“阳化气”过程流的最佳,都是远离平衡的。
②阴与阳之间的关系更是不能平衡的。
中医系统论
中医系统论浅谈中医系统论[摘要] 中医学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也标志着中医学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来指导中医学的研究思路及前进方向。
从中医系统论的六大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中医系统论独特的思维方式,揭示中医在疾病的辩证论治中的思维方法,了解中西医学的差异。
[关键词]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系统论思维方式中西医比较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
中医学系统论思想即为从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来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认识与驾驭。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首先,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成为其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其次,从原始社会医药的起源起,到战国时期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我国古代医药学家积累的丰富的医药知识,成为战国以后医药学发展及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再次,古人观察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多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即直接观察法和整体观察法,推动了中医理论体系及其独特思维方式的形成;最后,古代哲学,如先秦时期出现的精气、阴阳、五行各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以上有利的历史条件下,随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也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也随之逐步确立。
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中医学研究的角度和视野,支配着医学研究的思路,制约着研究方向,内在性的决定着研究成果的性质和水平,对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先导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医学对自身思维方式才逐步明确,也显示着中医系统论的逐步确立。
中医系统论是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的认识和驾驭,其基本原理包括六个方面,分别为非加和原理、元整体原理、功能性原理、有机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和自主性原理。
中医中的系统思想
中医中的系统思想1.中医中的系统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医学认为,人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借助于经络系统,连接成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密不可分的整体。
,这位整体治疗提供了生理依据。
第二,辨证论治是中国治疗的一大特色,是中医诊疗学的核心,其中“证”的概念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多方面病理特征的概括和综合。
这也体现了系统思想。
第三,中医从整体角度分析病症及其变化,从整体活动中去分析和研究局部病变的实质。
比如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学说为理论依据,对“四诊”得来的临床资料,根据他们的内在联系加以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根源和病变的本质所在的过程。
这些都是中医中的系统思想中整体性原理的体现。
2.系统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动态相关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性性原理。
中医学中体现最充分的是整体性原理。
整体性原理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各要素的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性功能。
首先要从整体功能和整体目标出发,对管理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谋划。
其次,要在整体规划下实行明确的,必要的分工或分解,最后,在分工或分解的基础上,建立内部联系和联系或协作,使系统协调配合。
就如中医学中认为人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借助于经络系统,连接成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位整体治疗提供了生理依据。
而且中医学不仅从整体观出发研究人的生理规律,还从整体角度分析病症及其变化。
企业管理更应如此,应从整体角度分析企业,先做好企业整体的规划,从中分析各个部门的管理方法,局部和整体是一致的,有时企业各个部门发生问题,整个企业不一定受到很大影响。
但是如果整个企业管理有问题,那么各个部门就要有问题。
所以,就如中医学中所体现的,企业管理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同时要对企业有整体认识,管理好各个部门,这样整个企业才会井井有条,管理的更加好。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1.哲学基础:哲学是关于世界最一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
任何一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
在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的古代尤为如此。
中医学吸取了汉代以前的哲学成果,直接地大量地引用气、阴阳、五行、形神、天人关系等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学说,去阐明医学中的问题,使之成为中医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把哲学理论与医学理论熔铸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体现出中国古代东方的特殊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哲学为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而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气一元论:“气”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在中医学的学术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的哲学和医学理论的基石。
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地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具有运动的属性。
气的运动是气内部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气和形以及两者的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在“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气一元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
阴阳是标示事物状态特征的范畴,一是代表两种对立的特定属性,二是代表两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
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
但是阴阻范畴不仅具有对立统一的属性,而且还具有另外一些特殊的质的规定,与现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普通系统论。
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从系统的整体观点观察事物,认为任何一个(类)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具有木、火、土、金、水五种功能属性的成分或因素,并且木、火、土、金、水这五个方面按照一定规律相互联系,形成这一事物的整体功能结构。
五行结构系统,通过与反馈机制相似的生胜乘侮关系,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从而论证了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与环境的统一,即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整体观念。
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
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展开全文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整体恒动观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统一的、随时间推移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整体。
中医学是以整体恒动观为指导思想来认识自然界、生命过程、生理现象、病理变化,处理疾病的诊治和养生等问题的。
1、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天地一体《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有“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的说法,就是以“天地”来泛指整个自然界。
所谓“天”,“在天为气”,在此指自然气候,中医学是以风、热、火、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运动变化作为指标来观测气候变化,并以六气的往来多少把一年分为若干季节,如四时、五季、六节等,认为四时、六气之间是一个连续的、不可截然分割的、渐变的整体。
所谓“地”,“在地成形”,“在地为化,化生五味”,“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山”。
(《素问·五运行大论》)从中可以看出,“地”是指我们生存的地球和它所承载的各种生命,包括人在内。
各种生命在地面上共同经历着生、长、壮、老、已,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过程。
上述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之间也都是一个连续的、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没有生长,就没有收藏。
因此,中医学对气候、物化、疾病的观察,不但注重其变化,还要考虑到其他相关的因素、变化的基础和其他条件的影响,中医学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在其原有的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所谓“天地一体”是指天之六气的变化带来了地面上生物的相应变化,即“寒暑湿燥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成收藏下应之。
”(《素问·天元纪大论》)天与地是一个整体。
2、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五脏一体中医学以人体的功能活动为中心,把人体的形体结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精神情志与自然现象等进行了广泛的联系,并按肝、心、脾、肺、肾五脏系进行了归类和论述。
在生理状态下,五脏之间、脏腑之间,在心的统帅协调下,分工协作,“相使”而安,共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倾移波动,“相失”而病,相互影响,所谓“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
通过简单数字了解中医学与中医系统论
通过简单数字了解中医学与中医系统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医系统论是一门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学科,是关于人类的健康与疾病系统规律的学说,以经典的中医学系统论思想为基础,运用现代系统科学进行发掘与发展,形成作为中医学与系统科学交叉的专门理论,为发展医学系统论奠定了基础。
早在中医系统论出现之初就受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认可与称赞,因为科学已进入“系统时代”,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而这就是中医学的观点,所以医学的方向是中医学。
中医学是研究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系统论思想,反映和把握了机体作为功能系统最本质的东西。
中医学语言表述的特色之一就是使用简单数字提纲挈领地提示中医学有关理论基础、思维方法、诊断、病因病机、养生等内容的核心部分,从而系统地揭示了中医学的基本内容,便于学者认识中医学、了解中医系统论。
1“浑然一体”:一个基本点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
整体观念将机体作为一个多层次结构的有机整体的思想与系统论思想不谋而合,首创系统论思想的贝塔朗菲也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
同时,中医学认为机体各个脏腑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作为个体的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统一性,这也是系统论思想在中医思想中的体现。
具体表现为:①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生理上,构成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即中医学以五脏一体观来认识人体;在形神关系上,中医学认为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即形神一体观。
系统论与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理论探讨
代 制剂技术 , 通过 多种释 药单元 的有机 联合 , 制备 既 充分 体
现 中 药 多 途 径 、 环 节 、 靶 点 的 整 体 治 疗 理 念 , 具 有 安 多 多 又 全、 效 、 定、 有 稳 可控 等 特 征 的 现 代 中药 新 制 剂 。
o r i — a dcm seJ ?A D n, 01 () 1 — 9. f e n b e p i [] m J et s s oo t 加0 , 4 : 2 1 3 9 4
Ho ma , u c e A. n u n e o u n t o s a d ma rx f nn N H ne k I f e c fc r g me h d n t l i i
sr k es se o oi s rtn [] n R s2O , hi a t ssi cmpser tai sJ ?JD t e,03 ng r e n t eo o e
8 ( 2 : 7- 7 . 2 1)9 6 91
Z z t Ku a t , k h s iY , ta .I i o a t a t r ma a o S, r moo A Ta a a h e 1 n vt n i c ei r b l a
Mae , 0 6, 2: 2 —5 2. tr2 0 2 5 7 3 S us y H . es I F u r ti An i a tra rp ris o ef— ltk W isE . e e sen O. t ce i p o e t fs l b l e
ligti ns o l slcm oi etai s J . vrD n, in hc es nca I o psers r o [ ] O e et n k s t otn
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基金项目]贵阳中医学院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GZY—JG (2018)113号);贵中医博士启动[2019]26号;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GZLCLH-2019-260)。
[作者简介]郭永胜(1988-),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温病原著学术思想研究与中医健康管理研究。
[通信作者]黄书婷(1988-),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养生学研究,E-mail:************************。
系统论是现代方法论之一,对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具有巨大的特色和优势。
医疗卫生体系属于复杂性系统,可以运用系统论方法解决当前的健康问题。
作为解决现代卫生健康问题产生的医疗服务模式—健康管理与中医健康管理,实暗含系统论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多种相关学科的形成与成熟,中医应探索汲取近代医学的积极成果以深化对微观的认识,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1],运用系统论,以构建更客观、健全的理论框架,从整体、动态、系统的角度,对人体或群体的健康状态进行精细化、精准化的健康管理[2],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系统化的调护与诊治方案[3]。
而当前存在的诸多模式鲜有论及系统论,故该文试就探讨运用系统论方法构建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式。
1系统论与系统论思想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联系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以及开放性和适应性等基本特征。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即各组成部分的独立功能和相互关系不是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相互作用并统一协调于系统的整体之中,并受到所处内外环境的影响,系统的整体功DOI:10.16659/ki.1672-5654.2021.05.069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构建探讨郭永胜,张震,黄书婷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550025[摘要]通过分析系统论、系统论思想与健康管理、中医健康管理的内涵,发现健康管理和中医健康管理契合于系统论思想。
中医藏象学说研究中的系统论方法
医、针灸基础理论研究。
类, 并冠以当时所知的一些脏腑器官名称, 实际上是以 此为代号来归纳当时人们在与疾病斗争中所积累的若 干经验认识。这就是中医学所说的 %藏象 & 含义及藏 象学说提出的物质基础 。但也正是这种整体性使祖 国医学超越了人体具体的解剖结构特征, 加之几千年 来对人体解剖的忌讳, 使现存中医理论在人体具体结 构的认识上存在着盲区, 因此而遭受科学界对中医的 误解也是源于此。 2 关联性
中医理论体系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同人的生命体 相结合的产物。其中 的藏象理论是 中医学的理论 核 心, 它不仅包涵了中医解剖、生理等基础医学方面的内 容, 还外延于中 医病因病机、辨证、处方用药等方面。 换言之, 它不仅是阐明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机制的中 心环节, 也是临床治疗学的理论依据。在中医理论中 无处不体现着脏腑、阴阳学说的精神。以五脏为中心 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先哲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引入阴阳 五行学说, 对生命体进行抽象和综合所形成的超越具 体结构的整体认识。
收稿日期: 2005 - 10- 26 作者简介: 李亮 ( 1974- ), 男, 山西大同人, 主治医师, 硕士, 从 事肾脏病
的研究和临床工作。
物、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 更好地为临床 服务。近年来, 在中医脏腑学说的研究中, 众多的学者 在这种原始而粗略的系统论思想基础上, 更新拓展和 引用了现代系统论方法, 在人体这个开放复杂的巨系 统研究中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由于中医理论体系中 充满了系统论的观点, 且具有自身独到之处, 因此, 从 理论体系的完善性来看, 中医理论体系的确是优越于 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可以预言, 人类医学的发展, 其 最后的理论体系必然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种发展 与回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系统论
[摘要] 中医学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也标志着中医学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来指导中医学的研究思路及前进方向。
从中医系统论的六大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中医系统论独特的思维方式,揭示中医在疾病的辩证论治中的思维方法,了解中西医学的差异。
[关键词]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系统论思维方式中西医比较
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
中医学系统论思想即为从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来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认识与驾驭。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首先,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成为其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其次,从原始社会医药的起源起,到战国时期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我国古代医药学家积累的丰富的医药知识,成为战国以后医药学发展及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再次,古人观察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多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即直接观察法和整体观察法,推动了中医理论体系及其独特思维方式的形成;最后,古代哲学,如先秦时期出现的精气、阴阳、五行各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以上有利的历史条件下,随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也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也随之逐步确立。
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中医学研究的角度和视野,支配着医学研究的思路,制约着研究方向,内在性的决定着研究成果的性质和水平,对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先导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医学对自身思维方式才逐步明确,也显示着中医系统论的逐步确立。
中医系统论是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的认识和驾驭,其基本原理包括六个方面,分别为非加和原理、元整体原理、功能性原理、有机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和自主性原理。
这六个基本原理展示着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以下将从这六个基本原理浅谈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1 非加和原理
所谓非加和原理,即是从只存在于“人”的整体层次,不能分解为机体的各部分的内容或其相加和的角度出发,来解释精气神、阴阳、藏象、经络、“证”等内容。
该原理就是将“人”看做一个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是要从这个整体出发演变而来,亦或是各个部分相加和在一起组成这个整体,每个部分不能单独成立。
从“经络”角度来看,何为“经络”,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到信息的通路系统,其由经脉和络脉相加和而成,他们是从属于经络这一整体,若无经络何谈经脉、络脉。
2 元整体原理
这一原理指出了中西医学具有不同的整体观看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医学是“元整体观”,西医学是“合整体观”,即中医认为“部分”是由“整体”产生和决定的;西医则认为“部分”是产生决定“整体”的原因,两者恰恰相反,所重视的角度不同。
中医在临床上亦是从整体的角度诊断和处理疾病,治未病脏腑的的原则是该原理的很好体现,任何脏腑都脱离不开整体,各脏腑息息相关,我们必须从整体的角度去对待疾病才会避免出现西医中单单重视病变器官从而出现的“此病消,它病长”的错误。
3 功能性原理
该原理表明,中医学一向注重功能性病变,重视阴阳失调、气机失调和正邪相争;而西医则较为重视器质性病变,重视局部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故中医所言五脏六腑与西医各个器官并不相同,不能相提并论。
例如:一名切除脾脏的患者出现食少、腹胀、便溏、脉象缓弱等症状,中医给予四君子汤加减以健脾止泻,若从西医来看,不免有些荒谬,脾脏已切除何来健脾一说,这正式中医独特思维方式的很好例证,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医重视功能性病变,并不拘泥于某一脏腑。
4 有机性原理
有机性原理认为中医学是“关系中心论”,认为健康的本质是“关系”正常。
即中医所讲的阴平阳秘,疾病的本质是“关系”不正常,比如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阳俱损等关系不正常的情况,这一原理更加形象的表现了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5 有序性原理
该原理的重点在于正确认识“阴平阳秘”并不等于“阴阳平衡”:人体阴阳的运动变化反映着生命过程中物质、能量、信息的流通和转化。
从上一理论来看,健康的“关系”正常即为阴平阳秘,其中“阴平”是“阴藏精”过程流的最佳,“阳秘”是“阳气化”过程流的最佳,都是原理平衡的,阴阳之所以“互根、互用、互生、互化”是建立在阴阳之间的非平衡基础上的。
阴平阳秘不仅仅是人体健康的一种稳定状态,更重要的是“有序”,稳定状态只是其外在表现,“有序”才是其本质。
6 自主性原理
该原理强调的主要观点是“阴阳自和必自愈”。
“自”代表自然,理当而并非自身;“和”是指和谐、适合,是治疗的目的。
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
在疾病过程中,机体本身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修复,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自愈”趋势,故“阴阳自和”是“自愈”的前提,而“自和”中重点又在于“自”,指出了机体在疾病状态下自我复制、自我更新、自我调节从而达到“和”的状态,继而表现为“自愈”这一结果。
以上即为中医系统论的六大基本原理,更加准确而全面的阐释了中医系统论,从这些原理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医学系统论思维方式的基本内容,是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的认识和驾驭,形成科研和临床诊治中的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
中医系统论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中医学对健康疾病的认识以及对疾病的辨证论治,形象地展示了中西医学的差异,扬长避短,为更好的发展中医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闫川慧,等.从中医系统论的原理认识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8
【2】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祝士讷.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人民卫生出版社.2 0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