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动态规划算法实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动态规划算法
实验3.1 动态规划算法的实现与时间复杂度测试
1. 实验目的
编程实现经典的动态规划算法,理解动态规划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程序实现的相关技巧,加深对动态规划算法设计与分析思想的理解。通过程序的执行时间测试结果,与理论上的时间复杂度结论进行对比、分析和验证。
2. 原理解析
⏹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思想
动态规划是一种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使用的、用于求解包含重叠子问题的最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原问题分解为相似的子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通过子问题的解描述并求出原问题的解。动态规划的思想是多种算法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在查找有很多重叠子问题的情况的最优解时有效。它将问题重新组合成子问题,为了避免多次解决这些子问题,它们的结果都逐渐被计算并保存,从小规模的子问题直到整个问题都被解决。因此,动态规划对每一子问题只做一次计算,具有较高的效率。
⏹测试算法
0-1背包问题是使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的代表问题,算法如下:
KnapsackDP ({w1, w2, …, wn}, {v1, v2, …, vn}, C)
for i=0 to n do
m[i,0]=0
end for
for j=0 to C do
m[0,j]=0
end for
for i=1 to n do
for j=1 to C do
m[i,j]=m[i-1,j]
if wi j then
m[i,j]=max{m[i,j],m[i-1,j-wi]+vi}
end if
end for
end for
return m[n,C]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C)。
3. 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以上求解0-1背包问题的动态规划算法,并通过手动设置、生成随机数获得实验数据。记录随着输入规模增加算法的执行时间,分析并以图形方式展现增长率;测试、验证、对比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4. 实验步骤和要求
(1) 编程实现以上算法,并进行测试,保证程序正确无误。其中,分别在程序开始和结束处设置记录系统当前时间的变量、用于计算程序执行的时间(以毫秒(ms)作为程序执行时间的计数单位)。
(2) 测试C值不变的情形下随着n增加、程序执行时间增加的趋势。对于C=200、400、800、2000这四种情形,分别使用实验1中的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n个随机整数作为n个物品的重量,再生成n个随机整数作为n个物品的价值(n=10, 20, 40, 100, 200, 400, 800, 2000)。对于每个C值,记录随着n增加程序的执行时间,并使用MS Excel图表绘制工具生成各不同C值情形下程序执行时间的对比曲线图(4条折线)。
(3) 与理论上的时间复杂度结论进行对比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3.2 动态规划算法的适应性测试
1. 实验目的
对于同一问题,编程实现其分治算法和动态规划算法,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动态规划算法的适用情形。通过程序的执行时间测试结果,与理论结论进行对比、分析和验证。
2. 原理解析
⏹ 分治算法与动态规划算法的对比:针对子问题是否重叠
虽然很多问题均可分解为子问题、动态规划和分治算法都是通过子问题的解决来获得原问题的解。然而,分治算法适用于子问题不重叠(即相互独立)的情形,对于子问题重叠的情形分治法具有较高的时间复杂度,动态规划是针对这类情形的有效算法。
⏹ 测试算法
斐波纳契数列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都有直接的应用。斐波那契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即:
直观地,斐波纳契数列可递归地得到,算法如下:
DAC_f(n)
if(n==1) or (n==2) then
return 1
else
return f(n-1)+f(n-2)
end if
通过理论分析已经得出结论:以上递归算法随着n 增大有指数计算时间。对于n 的多项式个数的子问题,显然指数计算时间是不现实的。基于动态规划算法11,2()(1)(2)3
n f n f n f n n =⎧=⎨-+-≥⎩
可高效地求解Fibonacci数问题,算法如下:
DP_f(n)
Initialize f[1..n]
for i=1 to n do
if(i==1) or (i==2) then
f[i]=1
else
f[i]=f[i-1]+f[i-2]
end if
end for
return f[n]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
3. 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以上求斐波纳契数的分治算法和动态规划算法。对于每个算法,记录随着斐波纳契数数列大小增加基本操作的执行次数,分析并以图形方式展现增长率;对比这两个算法,随着数列大小增加算法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测试、验证、对比理论结论。
4. 实验步骤和要求
(1) “加法”是以上两个斐波纳契数算法的基本操作。编程实现以上DAC_f 和DP_f算法,并进行测试,在其中设置加法执行次数的计数器变量。
(2) 分别测试不同n值(n=5, 10, 15, 20, 25, 30)情形下DAC_f和DP_f算法的加法次数,记录加法次数,并使用MS Excel图表绘制工具生成各不同n值情形下以上两个算法加法次数的对比曲线图(2条折线)。
(3) 与两个算法时间复杂度的理论结论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分治与动态规划算法的适用条件和特点,完成实验报告。
某董事会有一位董事长和两位董事,表决某一提案时,两人或三人同意时,提案通过,但董事长具有否决权,使用与非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