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书报告一直觉得,女人读男人的作品和女人读女人的作品的阅读感受是不同的。后者像是一种审视,是一种通过阅读来认识外部世界的过程;而前者,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是一个在她人的文字中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

伍尔夫是一个在乎自我感受超过关注外部世界的人,我也是,所以我喜欢她。

在图书馆借这本书的时候,借的是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汉对照读本,原本的意思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水平,可是却阴差阳错的发现这竟然是一本女性文学研究方面的理论专著。或许,这就是种缘分吧。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提出,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作,她必须每年至少有五百镑的固定收入以及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

亦或是这里的女人写作就相当于是女人想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吧。

在这个社会,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在社会、在自我认同上本来就存在着的质的差别。关于这种差别或者说不平等,伍尔夫最精辟的阐释就是虚构的莎士比亚的妹妹朱迪思。伍尔夫编织的这个故事,无非是要说明在十六世纪,任何一个具有伟大天赋的女人,肯定会发疯、自杀,或者在村落外一所孤零零的小屋里终老一生,半像巫婆,半像魔女,令人害怕,被人讥笑。朱迪思的一身,其实是当时上流社会大多数有点才情,不甘于做“房间里的天使”的女性的必然的命运。因为在那样一个时代,女性的才华注定是要被浪费掉的。

我不否认伍尔夫对物质有一种近乎贪婪地迷恋,她笔下的食物,宴会,甚至光线,都是真实到可以化作实物送到你面前的。但是如果非要说她物质,那也是因为她所处的时代本身就是一个物质的时代,而这个时代,用伍尔夫的话说:“是男性建造的时代。”是男权主义的社会逼迫一个要想自立的女人首先学会物质。对伍尔夫而言,“钱”和“自己的屋子”都不是单纯的物质,而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女性的经济地位和独立创作的自由的状况。但是,物质对伍尔夫而言毕竟只是一种手段,而绝非目的,至少,一个只知道追求物质的女人是不会:“我没有把那笔钱(第一笔稿费)花在面包、房租、奶油、鞋袜或肉店的账单上,而是出去买了一个猫——一只很可爱的波斯猫,而它立即就把我卷入了和我的邻居的争吵中。”她最终追求的还是物质之上的更为精神的东西。然而,与此相反的是,物质对男性而言却通常是最终的目的。男性最希望的是功成名就后的飞黄腾达:混入上流社会,住高档公寓,终日美人相伴。女人从来不要这些,女人要的是无非是一点点感动,一点点快乐,一点点温情。女人永远是通过物质追求精神,而男人则是通过精神获取物质。讽刺的是,从来,指责女性“物质”的都是男性。

伍尔芙说的对,我们应该去先人的坟墓上献一束花,以表敬意。没有她们的反叛意识的萌发,抗争,坚持不息,我们断然不能自由地思考,工作,生活。而我可以像现在这般,畅所欲言,这份不以为然的自由,竟是她们遭受着世人的唾弃,内心的折磨,才换得的珍贵的权利。

现代女性或许不再有我们先人所有的那么多顾虑,抒发内心的机会和场合也渐渐增多,但基因里仍旧遗留下压抑,自卑,胆小,虚荣心等特质,在中国现代社会,一方面受西方女权思想的鼓舞,一方面,受传统社会环境的压迫,中国女性骨子里的惰性教育她们好逸恶劳,千方百计想找个有钱有权的男人,安身立命,委屈,但安稳的过日子;而思想的冲击无处不在,女人到底是和男人一样,有表达自己的欲望,男人需要的尊重,自我,成功,认可,作为人类二分之一人口的

女人,同样需要这些。

于是,便成就了诸多悲剧婚姻的导火索,如果丈夫尚且老实,孩子乖巧,倒也有些回报,万一,也是绝大多数情况,丈夫的出轨引起了你的不满和受害者情绪,于是在婚姻中郁郁寡欢,越想跳出这个牢笼,却发现,自己姿色已逝去,也没有太多的心力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更多的是,我们的社会不会为这种年纪和处境的女人提供机会。似乎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忍气吞声,接受爱情幻灭的现实,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全然失去了自我。二是勇敢地一个人挨过孤独的后半生。

进入婚姻的女人似乎是跳进了陷阱,进去的时候欣喜,跃跃欲试,还没有看清本质,便做出武断的臆想,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女人,错就错在,太轻易地相信爱情,依赖男人。男人也追求爱情,但这种追求和女人不同,他们的依赖,大多是生活上的依赖,习惯上的依赖,但是他们的内心是自由的,完全只属于他自己的。女人,从来就有的奉献精神——她把性视作对爱情的奉献,把青春视作对婚姻的奉献,把自我视作对下一代的奉献。这种奉献精神固然值得尊敬,但也太过妄自菲薄。

婚姻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干扰女人去探索自我和发现世界,这也是为什么女性的成就远比男人少很多。最理想的婚姻,无非是男女双方分工照料家事,一起赚钱养活家庭,分工得当,双发在精神上可以交流,肉体上互相慰藉。这样的婚姻才有存在的价值,男人女人都从中获取了生活的便利,物质的最优化利用,安全感,爱,陪伴和信任。如果婚姻为女人带来的只是枷锁,如果家庭的温馨不是女人追求的全部生命价值,它就也不应该成为女人的绊脚石。女人应该做出选择,嫁,或者不嫁,生,或者不生。男人不会替你思考这些,他们只会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然后要你包容,理解。

自我批判和反思是件值得提倡的事,它让我们,更多地感激为了今天作出努力的历史上的前辈,从而激发和鼓励我们,带着一种使命感,为自己负责,为女性这个群体的未来负责。这种使命感如果淹没在男权的舆论压力中,如果被这个时代的我们完完全全抛弃,我们的先人将在九泉下哭泣,我们的后代将重复我们今天的迷茫和痛苦。

以下所摘抄的,都是我在阅读中觉得精妙有启发的内容(借来的书总归要还,只好摘抄下来)摘自北京商务印书馆《一间自己的房间》2012年版,英国弗吉尼亚-伍尔夫著,贾辉丰译。

Part1.经济独立与心灵自由:

P31:投票权和金钱二者之间,金钱,属于我的金钱,似乎无疑重要得多。

P32 :一笔稳定的收入竟可以让人的情绪发生诺大的变化。……食品、房屋和衣服永远属于我。不仅在不需要劳神费力,怨怼与痛苦也不复存在。我没有必要敌视男人,他无法伤害我。我没有必要取悦男人,他不能给我任何东西。

P93:即使从象征的意义上讲,五百镑年金给人思索的权力,而门上的锁也意味着可以沉思默想。

P94 :一点也不错,心灵的自由依赖物质的东西。诗歌依赖心灵的自由。

P97:我所以要大家去挣钱或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劝大家生活在现实当中,不管你能不能说出自己的感觉,看起来,这都是一种活泼泼的生活。

Part2.社会生活中的女性与男性书写中的女性:

P37:在想象中,她尊贵无比,而在实际中,她又微不足道。诗卷中,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