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党建知识问答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四个方面,谈谈你对其中一个方面的理解。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B、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2、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请您谈一下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当然,这两个方面必须要牢牢结合在一起,而绝对不能偏废其一,我们既不能只强调民主而忽视集中,也不能只强调集中而忽视民主。
离开了集中,所谓的民主便成了一盘散沙。
当然,离开了民主,光有集中也是不行的,那样只会走向独裁。
3、在这个“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社会,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也要培养实践的精神。
请你谈谈理想与实践的关系。
我认为理想与实践的关系:首先一个人要有理想,理想是导向,有理想,我们的生活才有目标、有方向;其次,理想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不好空想;第三,有了理想要努力去实践它;第四,要重理想,但更要重实践,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想;第五,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增长才干,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只有这样,我们的理想才能早日实现。
4、我院在上学期开始将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上传到班级博客,你如何看待学院这一举措,在写思想汇报过程中,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对于学院的这一举措,我是非常赞同的,这不仅是对入党积极份子考察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更是对我们党认真负责的表现,将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上传到班级博客不仅可以让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党的知识和指导思想,更有利于同学群众的监督;在写思想汇报过程中,我个人感觉对团对党的知识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个人前进方向;5、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些同志认为:共产党员也是人,与群众一样,生活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中,只要做好本职的工作就不错了。
人大题库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题库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15)一、名词解释:MA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蕴含着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
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应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党的十K大”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K大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5.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其核心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马克思课后思考题题目及答案
马克思课后思考题题目及答案1、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观点是错的,经济性与科学性无必然联系,两者可以相容,代表某一阶段利益的理论,只要符合人类发展规律,也是符合的。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实践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党课】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战胜各种挑战和风险的要求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从总体上看,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从国际形势来说,我们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和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从国内形势来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变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给社会的思想进步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职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此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
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
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1、方法方法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
2、实践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实践是人们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社会活动。
3、生产系统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总和。
它主要是由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要素构成。
生产力中的主导要素是劳动者。
4、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的关系。
5、上层建筑系统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制度和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为什么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都要坚持党的领导
为什么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都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向繁荣,走向昌盛。
正文一、中国近现代史概括、1840年以后,由于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
未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但无论是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自强改良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二、我国共产党的产生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也不断壮大。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由此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
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革命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到工人群众开展宣传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920年8月和十月,陈独秀、李大钊相继在上海和北京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从1920年至1921年春,在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也相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
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反帝反封建的道路,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三、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决定了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时代大势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时代大势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者:孙东升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21年第09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时,提出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指出: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述和根本要求,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党的灵魂和旗帜,既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近代以来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所处的世情、时代发展的大势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義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它的诞生,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强调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推进人类解放,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下功夫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下功夫作者:张云泽来源:《前进》 2021年第6期张云泽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特别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根本制度。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定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科学的理论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总结,从而形成真理性认识,然后用这一真理性的科学理论指导人们从事新的实践活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成效。
人类就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运动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法。
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不可能取得成功。
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和境遇,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先后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戊戌变法、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但最终都因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都先后失败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自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按照这一理论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立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先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就是因为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它提出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是正确的可行的,因而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有了成功的实践。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不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紧密,理论与实践不发生关系仍然是两张皮,理论的指导作用就体现不出来,实践就不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摘要】近代中国在面临社会矛盾尖锐、外国列强侵略和资本主义渗透、封建主义崩溃以及传统文化危机的情况下,选择了接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近代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引领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
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接受也推动了思想变革。
近代中国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契合,能够解决社会问题,为革命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在于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关键词】近代中国思想变革、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列强侵略、封建主义衰落、传统文化危机、知识分子、理论武器、历史必然性、革命、社会发展、历史意义。
1. 引言1.1 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背景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思想变革的时期,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的危机和现代观念的兴起。
传统封建社会的制度已经逐渐瓦解,封建经济的衰败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人民生活的困苦和不满情绪不断增长。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渗透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社会风云变幻,民族危机深重。
马克思主义通过翻译和介绍的方式进入中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梁启超和鲁迅等知识分子的翻译与传播。
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原著译成中文,使得更多的中国知识分子能够读懂并接受这一新的思想。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些学者开始将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仅是一种学术传播,更是一种思想启蒙和社会改革的推动力量。
毛概单选题多选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 C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三民主义B.新民主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C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C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前、中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B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 A6.毛泽东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 B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B8.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C.党的十二大上D.党的十三大上 C9.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A.党的十三大上B.党的十四大上C.党的十五大上D.党的十六大上 C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B.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D12.胡锦涛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 D1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 A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 B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D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18.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A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1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 CA.全面发展B.协调发展C.以人为本D.可持续发展2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DA.以人为本B.稳定C.改革D.发展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BC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C.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D.反对教条主义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 ABC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ABA.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提出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D.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提出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因为它 ABCD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 ABDA.共产党的执政规律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C.改革开放的规律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6.“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是辩证统一的,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是 ABCD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B.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C.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D.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 AC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8.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创新思考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创新思考作者:米丽媛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0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把握在手中,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前进,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思想政治保证。
本文从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新时代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与现阶段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做斗争这三个角度探讨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创新的思考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领导权;社会思潮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
”我国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征程,面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挑战,更要审时度势,运用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启示,不断开拓创新,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党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必须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体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所决定的。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争取解放、创造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
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是怎样做出的选择?回顾近代史,我们不禁会有这样一个好奇的心态,想细致的了解我们的祖国近代史,了解我们当时人民的思想,体会他们的努力为我们祖国后代造福的腾腾热血。
所以我们更应该要了解我们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是怎样做出的选择!一、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其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契机。
其二,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中国人的“双重超越”理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三,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相类似。
其四,中国特色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内在的生机与活力。
其五,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
随着中国的发展,本土文化意识的回归也越来越强烈。
可以看出,中国的现代化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
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就少了现代化的标尺,就失去了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
同样,中国的现代化也不能没有本土文化。
抛弃本土文化,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内在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的现代化也终将不可能实现。
至于二者孰主孰副,我们大可把视野放的长远一些,历史和人民会决定它的走向。
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样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任务,而这两项任务是互相关联着的。
只有首先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开辟道路。
在中国,只有能够把这两项历史任务自觉地担当起来,带领人民为此而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政治力量,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合格的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一个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和政治上远见卓识的党。
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通晓社会发展的规律。
这个理论一旦同中国的实际系统地、正确地结合起来,就成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的三次伟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的三次伟大飞跃荣 开 明提 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伟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阶段获得辉煌成就。
三次伟大飞跃和辉煌成就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三次伟大飞跃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启示。
这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强国意义特别重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三次伟大飞跃作者荣开明,男,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汉论坛》原主编(武汉 430077)。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进程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一百年的光辉历程。
这一百年,是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更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一百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①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
认真地回顾三次伟大飞跃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①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
从四个维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从四个维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指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从四个维度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可以是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观念。
首先,从经济的角度看,“两个确立”决定性地意义在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
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明确提出了中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这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次,从政治角度看,“两个确立”决定性地意义在于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根本制度,是中国先进性与革命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原则。
这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供更加稳定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第三,从文化角度来看,“两个确立”决定性地意义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领导,坚持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这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凝聚起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最后,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看,“两个确立”决定性地意义在于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导向,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决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发展。
“四个如何认识”系列谈④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如何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
“四个如何认识”系列谈④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如何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引领我们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源于历史、基于实践。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才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人民开启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自从产生以来,在世界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深刻影响了一个多世纪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它的真理光芒给在黑暗中摸索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使长期在黑暗中摸索、徘徊和斗争的中国人民看到了解放的曙光。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
因此,中华民族在近代一直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哪种理论能够对这两个历史性课题作出正确回答,它就必然会成为中国人民的信仰。
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知应会测试题题库(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4、全党同志一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6、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8、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
9、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1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11、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1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3、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课】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战胜各种挑战和风险的要求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从总体上看,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从国际形势来说,我们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和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从国内形势来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变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给社会的思想进步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内容提要:论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是中国历史的必然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选择必然性主题词:中国历史选择引言: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它满足当时中国理论需要的程度。
此外,十月革命爆发后,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合适的条件和氛围。
那么,这些就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必然原因么?下面笔者将会一一分析。
正文: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指导地位的确立是不是具有历史必然性,以往学术界一般只是从历史提供的实际经验的角度来论证,即从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前后中国革命局面和历史命运的鲜明对比的角度来论证。
在这种论证方式中实际上贯穿了这样一种逻辑:事实胜于雄辩。
一.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根源“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
”[1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它满足当时中国理论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需要,是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强真理这一漫长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特殊国情”造就了中国的“特殊需要”。
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点恰恰能够满足中国由其“特殊国情”决定的“特殊需要”。
它科学地揭示了整个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主要是说它的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它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字里行间显示了自身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规律的科学把握,并因此深深地吸引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广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背景中国优秀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相似性,为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文化心理上的认同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成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深层理论契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内在根据和历史渊源。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行?作者:陈志刚来源:《观察与思考》 2020年第1期陈志刚提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奇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源于历史、基于实践,契合于文化。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开放的理论,始终占据着真理的制高点和价值的制高点;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在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价值制高点作者陈志刚,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73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大事件,这一理论的诞生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正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成就,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源于历史、基于实践,契合于文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其本质属性决定了这个政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与方法
1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与方法:答: 意义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本领。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和制度,认识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时,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更好的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有助于融会贯通与学以致用;(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立足当代中国实际,认清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如何学习应注重学习的理论性、研究型,更加注重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独立研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1)要同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结合起来。
掌握贯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掌握其中蕴含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夯实理论基础;(2)要同研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在增强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要同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涉及各个学科,涵盖各个领域,因此我们要在掌握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2 我国的国情是否改变?为什么?答:我国的国情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原因: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其有两层含义,成熟。
(2):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争取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志论、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都先后在我国流行过、尝试过,但它们都失败了,成了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
只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深深扎根,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
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在内的我们党的许多早期革命家,最初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真诚的爱国主义者。
目睹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惨状,在他们头脑中首先产生的是救国救民的意识。
他们接触、研究过各种各样的主义,最后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救中国。
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的许多进步人士,他们之所以能同我们党肝胆相照、精诚合作,就是因为他们有与我们党相近甚至相同的救国救民的思想起点,他们也是经过复杂的探索过程以后才信服马克思主义的。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现了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98页)不仅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有人认为,当代西方国家不强调统一的指导思想,没有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
这是不对的。
资本主义的历史表明,极端个人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
作为这种社会关系的反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必然要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内容。
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极端个人主义渗透和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
这种价值体系不仅有力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统治,而且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上推行霸权的重要工具。
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党性”的虚伪态度,它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服务的,明确宣布要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纵观人类历史,尽管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但没有一种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相媲美,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对改变世界面貌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
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不断遭受各种诽谤、攻击、谩骂,但马克思主义真理如燧石一样,越敲击越放出耀眼的光芒。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意
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壮大,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与其进行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
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毁长城。
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实质是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人认为,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应该放弃所谓的“正统”及一元化观念;有人提出,应该消解、废除“国家意识形态”或“国家哲学”,宣布“马克思主义只是诸多学说中的一种”,马克思主义不应占主导地位;还有人把马克思主义分割为所谓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方法和社会科学有它的地位”,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意识形态。
近来,有人把西方一些国家的民主、宪政观念鼓吹为所谓“普世价值”,主张中国应把这些“普世价值”确立为指导思想,与国际接轨,其实是与西方制度模式接轨。
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多少种所有制、有多少个阶级,就有多少种反映这些所有制和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形态不可能只有一种,而是多种,不是单数,而是复数。
但是,这是就人类历史长河和世界范围而言的,具体到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来说,尽管也可能存在多种意识形态,但各意识形态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
在任何社会,有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就有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关系。
在阶级社会,一定的物质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而阶级之间的关系又决定着阶级之间的思想关系。
因此,总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
用意识形态的“复数性存在”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没有什么理论根据。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每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也是多样的。
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性也。
”不齐、多样是事物充满活力的表现和动力。
从根本意义上说,文化的多样性是由人的文化需要的多样性决定的,不仅人与人的需要不同,而且每一个人的需求也是多样的。
满足不同层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