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TQM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TQM全面质量管理培训资料ppt课件
戴明:领导职责十四条
6.要有一个更全面、更有效的岗位培训(怎样干以 及为什么要这样干)。 7.要有一个新的领导方式(管+帮),领导自己也要 有个新风格。 8.要在组织内有一个新风气。消除员工不敢提问题、 提建议的恐惧心理。 9.要在部门间有一个协作的态度。帮助研制开发销 售人员多了解制造部门的问题。 10.要有一个激励、教导员工提高质量和生产率的 好办法。不能只是喊口号、下指标。
意义
把质量检验从生产 中分离出来
把数理统计引入质 量管理
把数理统计引入企 业经营全过程
世界质量管理百年历程
工业革命前: 产品质量由工匠个人控制。
1875年: 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 最初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它职能分离 (检验职能:工人—工长-检验员)
世界质量管理百年历程
1925年: (检验只能验证质量,不能制造质量和控制质量) 休哈特:统计过程控制理论
世界质量管理百年历程
1970s: TQC在日本取得巨大成功,TQC理论在世界范围 产生影响 主要方法:JIT(准时化生产),Kanben(看板 生产),Kaizen(质量改进),QFD(质量功能 展开),新七种工具 1979: 英国:BS5750(国家质量管理标准)
世界质量管理百年历程
1980s: 克劳士:“零缺陷”/“质量是免费 的”概 念 中国、美国、欧洲等设立国家质量奖 1987: ISO9000-1987问世(基于BS5750) 1988: 摩托罗拉(乔治.费西尔):六西格玛管理 1994: ISO 9000-1994问世
闪光智慧:石川图 至理名言:标准不是决策的最终来源,客户满意 才是。
课程大纲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介绍
质量管理工具介绍 质量成本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之QC小组
2020年(TQM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全面质量管理)TQM全X公司品质管理(TQM)概念(一)前言1.日本品质管制推行阶段●第二次大战后,日本货便宜又差●韩战期间,日本荣获渔翁之利●美国式QC导入(1)1950年统计QC(SQC)技术、生产部门,工程师作QC,指导者:戴明博士(2)1955运营者QC运营管理者:裘兰博士●日本式品管自己导入推广(1)1960年班组长的QC生产部门班、组长:石川馨博士(2)1965年全社的QC生产部门以外之部门也作QC(全X公司品质管制TQM)(3)1970年纳入者QC外包协力厂大中小企业(中卫体系)(4)1975年建设业QC制造业以外之业种,鹿岛建设(5)1980年服务业QC第三次产业革命、品质提升①饭店②银行③航空X公司④休闲游乐⑤医院●1980年5月美国NBC电视台播放“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日本式品质管制,全X公司品管TQM散播全球●TQM魅力无穷,全球32国推行TQM,68国推行QCC,且积极增加中(大陆推行QCC)。
(二)企业运营环境的审视1.外在环境:自由化、国际化的冲击●保护主义抬头●人工不足●消费者环保意识高涨●社会不安●法令更张●竞争激烈●生产型态改变●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企业社会责任之企求···2.内在环境:成本:运营成本急剧上升●品质:品质不良、顾客退货●产量:交期延误、效率低落●士气:做事被动,士气不振,未以运营企业、运营单位之想法、立场来进行工作。
···3.外在因素:不易掌握、控制,属不确定之变数,只能预测。
内在因素:可掌握、控制,也必需加以掌握控制。
4.我国企业应走之路●学会吸取日本企业之经验。
●高品质、低成本、高效率、高工资。
●积极研究开发领导市场。
●多角化运营,积极培养运营人才。
●推行全X公司品管。
(三)以品质为中心的运营方式1.广义的品质:制品品质、工作品质、服务品质、业务品质······。
2020年(TQM全面质量管理)F11 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全面质量管理)F11 全面质量管理TQM引言【本讲重点】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世界范围内TQM的实施状况和代表人物TQM八大原则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Quality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
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
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
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
◆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
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
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ISO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程概述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种通过整体质量管理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管理理念。
TQM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注重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以客户为中心。
本文将探讨TQM的发展历程,包括TQM的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企业的重要性。
起源TQM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
在20世纪初期,传统的质量管理主要关注检验和纠正问题。
然而,由于产业革命的不断推进,企业面临了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变化的需求。
20世纪40年代末,质量管理理论家W. Edwards Deming和Joseph M. Juran等人开始提出新的质量管理理念,这些理念强调了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包括统计过程控制、质量成本管理和质量改进等。
这些理论的提出奠定了TQM的理论基础。
发展阶段TQM的发展可以被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质量控制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质量控制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通过检测和纠正过程中的缺陷来控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控制主要关注检验、抽样和纠正行动,以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规定的质量标准。
阶段二:质量保证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质量保证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质量保证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质量管理系统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保证涉及到质量计划、质量手册、程序和标准操作程序的制定和实施。
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质量的预防,而不仅仅是纠正。
阶段三:全面质量管理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全面质量管理开始兴起。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以客户为中心。
全面质量管理提倡员工参与到质量管理中,通过团队合作和统一的目标来推动质量的改善。
此外,它还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阶段四:绩效优化90年代中期至今,绩效优化成为TQM的新方向。
绩效优化通过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更高效、更灵活的方式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
绩效优化包括过程改进、数据分析、持续改进等。
全面质量管理(TQM)课件
2001年6月,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认证证书; 2002年12月,通过了ISO 10012计量确认体系认证; 2003年1月,通过了2000版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换版转化认证; 2003年2月,通过了泵车和搅拌车等产品CCC认证; 2003年6月,服务体系(营销公司)通过2000版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3年9月,拖泵和泵车系列产品被评为“湖南省名牌产品”; 2003年10月,拖泵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 2003年11月,公司被评为“湖南质量信得过单位”; 2004年07月,通过OHSAS18001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质量、环境和安全一
➢预防性差:质量管理的目的仅是检查符合产品的特性 ➢对破坏性检验不适用
2021/2/23
3
3
1.2 统计质量控制(SQC)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60代初)
背景: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国军火业发展迅猛,但质量得不到保证而延误 交货期,满足不了战争的需要
人们发现在稳定的过程加工出来的产品符合正态分布的原则。通过对产品的 抽样检查,了解整体的产品质量状况,对过程进行控制,从而保证产品的质 量。
加工的产品”,这些都是第一次参加QC培训的人回答的概括,许多人, 都只是局限于产品或对象(有形的)加以考虑的。 商
品
假如大家购买公司的纸箱,会 关心哪些问题呢?
产品品质的质量 开发阶段的质量 生产阶段的质量 销售、服务的质量 数量、交货期、成本的质量 业务(工作)的质量
人
环
质 量机法来自料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工程师\统计学家:休哈特(W. A. shewhart) 把数理统计 的概念和方法用到管理。起到控制和预防的作用。
2021/2/23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导言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组织中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全员参与、不断改进以及客户导向的原则,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介绍其各个阶段以及对组织和行业产生的影响。
第一阶段:质量检查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工业生产逐渐展开并面临着一系列的质量问题。
在这一时期,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质量检查来解决问题。
质量检查是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通过发现和解决缺陷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然而,质量检查只是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并没有从源头上预防问题的发生。
第二阶段: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在质量检查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阶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控制质量。
质量控制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如统计过程控制、质量纪律和培训等,来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品缺陷。
质量控制在管理上更加系统化和全面,但仍然侧重于问题的纠正而不是预防。
第三阶段:质量保证20世纪50年代,质量管理开始转向质量保证的方向。
质量保证是一种通过制定标准、规定过程和持续改进来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方法。
质量保证注重预防,强调制定可靠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质量标准和过程的可追溯性,以及质量文化的建设。
第四阶段: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7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哲学开始流行起来。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旨在通过团队合作、流程改进和数据驱动的方法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全面质量管理不仅仅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包括组织的管理、流程的优化以及员工的参与。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通过改善流程和系统来提升质量,并建立学习型组织。
第五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创新随着科技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演进,全面质量管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新的方法和工具不断涌现,如六西格玛、质量功能展开、精益生产等。
这些方法强调数据分析、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为组织在质量管理上带来更大的潜力和机会。
TQM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TQM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70年代, 日本人把质量管理当 作科学来对待,并广 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 算机技术进行质量管
理
第四阶段:质量管理 被上升到了企业经营
管理层面
第一阶段:1950年, 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 质量管理讲座,日本 从美国引进质量管理。 到1970年,质量管理
逐步渗入企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阶段:1986年, ISO对质量管理内容 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 并于1987年3月,正 式颁布了ISO9000系
列标准
TQM实施状况及代表系统
以美国为代表的 美国系统
1.二战期间提出 产品无缺陷活动 (军品采购) 2.工厂最新的质 量管理机构组织 3.质量费用的研 究
以日本为代表的 日本系统
在美国经验的基 础上发展出QC
小组
苏联和东欧系统
两个代表人物: 不拉钦斯基、杜 布维可夫(萨莱 托夫制度)提出 军用品向民用品 转换的全面质量
2.提出质量螺旋
飞利浦克劳斯比
石川馨
新卿重夫
1.1979年出版
1.总结出了质量管
《质量是免费的》 理的其中工具
2.1984年出版
2.提出质量控制运
《质量没有眼泪》 动
3.最早提出质量成 本的定义
1.提出零缺陷的质 量管理
2.提出一分钟更换 模具体系(JIT前 身)
3.提出源头检验体 系
谢谢
管理
萨莱托夫制度四个要点
萨莱托夫制度
1.对产品或 零件制定 明确的规 格和标准 (标准件 的由来)
2.使用合适 的机器生 产出合乎 规格要求
的产品 (防止质 量过剩)
3.提供适当 的信息、 测定仪器、 操作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TQM培训教材103页
对策表图2
制作对策表的关键
6W:
What:目标 When:时间 Where:地点 Why:依据 Who:负责人 Whom:配合者
3H
How Much:质量 How Many:数量 H:How 方法
1C:cost:预算、成本控制、效益核算
控制图
控制图又称为管理图和监控图,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能力 是否出于稳定状态,是否有不正常的现象出现等使用的, 带有控制界限的一种图表。
2、D(Do)执行 4、A(Action)行动
AP CD
质量管理
约瑟夫.朱兰
1904年出生 质量三步曲:
质量策划:识别顾客需求、开发出顾客满意的 产品、并使得产品特征最优化、满足客户的需 要和我们的需要……
质量改进:最优化产品生产过程…… 质量控制:
质量螺旋:顾客-产品开发-生产-营销 -顾客-进一步的生产开发……
主要影响因素:累计频率在0-70%左 右的因素,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原因, 为A类因素。一般情况下不超过3个
有影响因素:累计频率在70-90%左右, 对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称为B类因 素
次要因素:累计频率在90-100%左右, 对产品质量仅有轻微影响,称为C类因 素。
因果分析法
又可以称为鱼刺图。 编制因果分析图的主要步骤:
什么是全面?
1. 运用多种手段,系统的保证和提高 产品质量;
2. 控制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而不仅仅 是制造过程;
3. 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应当是以质量成 本来衡量和优化
什么是全面?
1. Total:与公司有联系的所有人员都参与 到质量的持续改进过程中
2. Quality:完全满足顾客明确或隐含的要 求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1. 引言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一种强调整体质量管理的方法论,其目标是通过不断改进和全员参与,实现组织的质量提升和业绩增长。
本文将探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并介绍其在不同时期的变迁和演进。
2. 传统质量管理阶段在20世纪初期,质量管理主要关注制造业的产品质量控制。
质量检验被用作唯一的质量控制手段,以确保产品的合格性。
然而,这种质量管理方法是分散的、片面的,并且偏重于产品检验,忽视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 统计质量控制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统计学家们开始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并提出了统计质量控制(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简称SQC)的概念。
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和控制可能导致产品变异的因素,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在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开始重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引入了统计工具如控制图和抽样检验等。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通过数据分析,了解过程的可控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产品变异。
4. 全面质量控制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日本提出了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简称TQC)的概念。
TQC强调每个环节都要参与到质量控制中,并强调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通过全员参与和零缺陷的追求,TQC致力于实现质量持续改善。
TQC方法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并在20世纪70年代传播到美国。
然而,TQC 的实现面临挑战,因为其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质量文化的营造。
这些要求需要长期的培训和文化转变,对组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5.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质量管理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开始在质量管理领域崭露头角。
TQM相对于TQC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
首先,TQM强调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TQM发展历程
1980年代 菲利浦·克罗斯比提出“零缺陷”的概念。他指出,“质量是免费的”。突破了传统上认为高质量是以低成本为代价的观念。他提出高质量将给企业带来高的经济回报。质量运动在许多国家展开。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设立了国家质量管理奖,以激励企业通过质量管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质量管理不仅被引入生产企业,而且被引入服务业,甚至医院、机关和学校。 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开始关注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战略管理模式进入企业。
1987年 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问世——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对全世界1987年版的ISO9000标准很大程度上基于BS575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和贸易活动产生影响。
1994年 ISO9000系列标准改版——新的ISO9000标准更加完善,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第三方质量认证普遍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管理的普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朱兰博士提出:“即将到来的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2000年代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创新与管理创新必将极大地促进质量的迅速提高——包括生产和服务的质量、工作质量、学习质量、直至人们的生活质量。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将更加丰富,并将不断突破旧的范畴而获得极大的发展。�
1930年 道奇和罗明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
1940年代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成效;美国军方在军需物资供应商中推进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美国军方制定了战时标准Z1.1、Z1.2、Z1.3——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三个标准以休哈特、道奇、罗明的理论为基础。
品质管理发展历程
品质管理发展历程
品质管理是一种注重产品和服务品质的管理方法,旨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组织业绩。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传统品控阶段:在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质量管理主
要关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的错误纠正和产品检验,以确保产品的合格性。
2. 品质保证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质量管理开
始关注整个生产系统中的所有环节,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和程序,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 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TQM理论由日本三星公司引入,成为品质管理的核心。
TQM
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组织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的系统化。
4. 六西格玛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六西格
玛管理方法逐渐兴起。
六西格玛致力于通过减少变异性和提高效率,实现组织过程的全面改进和质量提升。
5. 业务绩效卓越(BPE)阶段:从21世纪开始,BPE (Business Performance Excellence)概念逐渐受到重视。
BPE
不仅重视质量管理,还关注组织的整体绩效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品质管理经历了从传统品控、品质保证到全面质量
管理、六西格玛再到业务绩效卓越的发展历程。
每个阶段都在不断完善和改进,旨在最大程度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简述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简述质量管理发展历史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各个方面进行监控和改进,以确保其符合特定要求和标准的管理活动。
随着人们对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下面将简述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
1. 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质量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检验和测试来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并进行修复或剔除不合格产品。
质量控制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检查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2. 质量保证阶段随着对质量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质量保证阶段应运而生。
质量保证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
这一阶段引入了预防性的管理方法,注重从源头上控制产品的质量问题,并对生产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到了20世纪8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TQM)成为了质量管理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整个组织的全员参与,将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文化和价值观,涉及到组织的方方面面,包括管理体系、流程、人员培训等。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关键是不断改进和持续提高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4. 六西格玛阶段六西格玛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方法,它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寻找并消除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六西格玛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减少过程的变异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六西格玛方法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5. 敏捷质量管理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敏捷质量管理成为了质量管理的新方向。
敏捷质量管理强调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注重灵活性和创新性。
敏捷质量管理采用迭代和增量的方式进行质量控制和改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总结起来,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和敏捷质量管理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强调不同的质量管理方法和理念,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客户期望。
时代光华课程-《全面质量管理TQM》-刘立户
全面质量管理TQM刘立户第一讲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引言【本讲重点】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世界范围内TQM的实施状况和代表人物TQM八大原则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
V。
Feigenbaum)博士。
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
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
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
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简史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简史全面质量管理的的起源可以追溯二战结束以后。
二十世纪四十年月,人类在科学技术上获得了巨大的突破,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意识开头崛起,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表现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们渐渐开头意识到,光靠统计质量掌握,不足以实现对质量的有效掌握。
质量的实现,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员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生产过程的合理性等等。
在这样背景下,全面质量管理开头兴起。
1951年,朱兰博士将当时关于质量管理的一些重要思想和论文汇编成《质量掌握手册》,后来这本书风靡全球。
同一时期,美国的贝尔试验室开展了"全面质量保证计划"(overall quality assurance plan)活动,宣传和强调从建立质量标准到产品最终处理为止的各种活动的重要性。
1956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A.V.费根堡姆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论文《Total Quality Control》,首次提出了TQC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1961年,费根堡姆出版了书籍——《Total Quality Control》。
他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和考虑到充分满意顾客要求的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将企业内部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整合为一体的有效体系"。
质量管理由制造过程中的统计质量掌握发展到了对满意顾客要求所必需关注的各方面的掌握和管理。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传播,服务业也开头普遍实行质量管理。
20世纪50年月后期美国一些银行、航空公司为了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逐步开头运用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质量管理开头渗透到各个行业,各国也纷纷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在全面质量管理运动中,成就最为突出的当属日本。
日本从二战的战败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并能对当时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产生严重威逼,以及最近几十年里日本制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这一切都应主要归功于全面质量管理。
tqm全面质量管理
tqm全面质量管理一、前言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通过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和改进,以实现企业永续发展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它强调全员参与、全流程质量控制、不断改进和长期思考等方面,逐渐成为国际上企业管理最为流行且广泛应用的管理方法之一。
本文将从TQM的定义、历史背景、理论基础、核心要素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TQM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通过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和改进,以实现企业永续发展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它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企业文化,强调全员参与、全流程质量控制、不断改进和长期思考等方面。
其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获得商业成功。
TQM在管理层面具有诸多特点,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以客户为中心。
企业必须能够适应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TQM强调全员参与,让每位员工都成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并在其相应的工作环节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这种方式有助于构建一种新型组织文化,使企业更加敏捷、灵活以及适应性更强。
此外,TQM体现了不断改进的思想,持续寻求卓越的追求,以达到更高的绩效和质量水平的目标。
三、TQM的历史背景TQM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方法,主要起源于1960年代日本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
当时,日本企业在经济界的崛起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虽然1950年代,日本作为战败国,其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但在1960年代凭借着良好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托亨鲍姆的“日本奇迹无迹”,他指出: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够比其他企业更加成功,是因为它们在市场上所取得的成果更多,这是由于其“高品质、低成本和强大的市场占有率”的综合优势所得到的。
在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中,其TQM思想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即“全员参与、缺陷预防和不断改进”。
这种思想强调,任何一个组织中的成员都具有改进的能力,因此在完善管理时应该利用起来。
将这种思想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中,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整体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同时增强员工的受雇感,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TQM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
企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是PDCA循环, PDCA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 处理(Action)的简称,是全面质量管理反复经过的 四个阶段。
1、PDCA循环的工作原理
PDCA循环的过程,就是企业在认识问题和解决 问题中使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不断呈阶梯状上升的 过程。
•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三大原则就是强调 全员参与。在70年代,日本的QC小组达 到了70万个,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注册的 QC小组已经超过了1500万个,这些QC 小组的活动每年给我国带来的收益超过 2500亿人民币。因此,全员参与是全面质 量管理思想的核心。
(4)过程方法
•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四大原则是过程方 法,即必须将全面质量管理所涉及的相关 资源和活动都作为一个过程来进行管理。 PDCA循环实际上是用来研究一个过程, 因此我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到产品生产和 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顾客投诉的“冰山”模型
5%--正式投诉
35%--在不同场合表示不满意
60%--客户不表达,放在心上
客户不满
机会
改进
客户满意
(2)领导的作用
•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二大原则是领导的 作用。一个企业从总经理层到员工层,都 必须参与到质量管理的活动中来,其中, 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决策层必须对质量管 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的《质量管理 法》中规定,质量部门必须由总经理直接 领导。这样才能够使组织中的所有员工和 资源都融入到全面质量管理之中。
质量管理培训材料
2010年11月
学习内容介绍
质量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管理理论教学的必修课。 本次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大家对以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所了街: 1 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树立现代质量观; 2 了解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质量管理现状; 3 掌握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有关概念; 4 掌握质量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学会运用质量管理中的主要统计技术。 质量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要求大家具有一定的管理学基本知 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实践和理论知识 本门学习的任务是使大家在理解一定的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 础上,有意识地树立现代质量意识,培养大家精益求精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以及善于运用统计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QM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TQM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
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
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和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
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且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可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
◆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
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且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
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且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
◆质量管理上升到运营管理层面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运营管理的层次。
无论是学术界仍是企业界,很多知名学者如朱兰、石川馨、久米均等人,都提出了很多有关这个方面的观念和理论,“质量管理是企业运营的生命线”这种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国外的实施现状60年代以来,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可是由于国情不同,各国企业在运用时又加进了一些自己的实践成果,各有所长。
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世界的工业需要恢复。
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这三种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
◆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无缺陷运动。
这项活动来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为了能够确保军品的生产质量,各个工厂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第一次展开了质量成本或质量费用的研究,即认为质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故障费用、评价鉴定费用和预防费用等。
◆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从70年代开始,日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它是在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了QC小组这种全民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形式,QC小组成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菲根堡姆等质量大师都曾到日本激励推动QC小组的活动。
到70年代末期,日本国内已经发展出了70万个QC小组,共有500多万成员参和了QC小组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统”。
◆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业生产,二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钦斯基和杜布维可夫,他们在前苏联从军品向民品的转换生产过程中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模式。
前苏联国家为了鼓励质量改进,将杜布维可夫所创造出来的系列方法称为“萨莱托夫制度”。
在“萨莱托夫制度”中,对产品或零件制定了明确的规格和标准,这样就使得零件的使用相当便捷,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产的成本。
提出生产合乎标准的产品的概念,是质量管理思想上的一个飞跃。
此外,“萨莱托夫制度”仍提供适当的信息、测定仪器、操作方法来生产且进行充分的培训。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我国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整个国民经济急需启动和发展,质量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表1-1所示,我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最初的“质量月”活动开始,逐步发展为声势浩大的QC质量小组活动。
世界范围内TQM的实施状况和代表人物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国外的实施现状60年代以来,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可是由于国情不同,各国企业在运用时又加进了一些自己的实践成果,各有所长。
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世界的工业需要恢复。
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这三种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
◆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无缺陷运动。
这项活动来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为了能够确保军品的生产质量,各个工厂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第一次展开了质量成本或质量费用的研究,即认为质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故障费用、评价鉴定费用和预防费用等。
◆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从70年代开始,日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它是在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了QC小组这种全民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形式,QC小组成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菲根堡姆等质量大师都曾到日本激励推动QC小组的活动。
到70年代末期,日本国内已经发展出了70万个QC小组,共有500多万成员参和了QC小组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统”。
◆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业生产,二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钦斯基和杜布维可夫,他们在前苏联从军品向民品的转换生产过程中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模式。
前苏联国家为了鼓励质量改进,将杜布维可夫所创造出来的系列方法称为“萨莱托夫制度”。
在“萨莱托夫制度”中,对产品或零件制定了明确的规格和标准,这样就使得零件的使用相当便捷,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产的成本。
提出生产合乎标准的产品的概念,是质量管理思想上的一个飞跃。
此外,“萨莱托夫制度”仍提供适当的信息、测定仪器、操作方法来生产且进行充分的培训。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我国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整个国民经济急需启动和发展,质量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表1-1所示,我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最初的“质量月”活动开始,逐步发展为声势浩大的QC质量小组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代表国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模式不断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此外,一些质量管理大师也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代表人物主要有戴明、约瑟夫·朱兰、菲利普·克罗斯比,以及日本的石川馨、新卿重夫等。
戴明戴明博士生于1900年,他在休哈特的统计过程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近年所提出的质量管理的14个要点已经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PDCA循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PDCA循环中,“策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的管理循环是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不断提高质量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PDCA循环包括了四个阶段,如图1-2所示。
图1-2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约瑟夫·朱兰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戴明博士,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是约瑟夫·朱兰。
约瑟夫·朱兰博士出生于1904年,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成长为一位著名的质量大师,他所提出的质量三部曲和质量螺旋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大贡献。
质量三部曲质量三部曲指的是质量策划、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通过识别顾客的要求,开发出让顾客满意的产品,且使产品的特征最优化,同时优化产品的生产过程。
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也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质量螺旋所谓质量螺旋,就是要求我们首先去识别顾客的需求,开发出适合顾客需求的产品,然后生产和销售这样的产品,使顾客获得满意。
顾客得到满意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企业能够根据顾客的新需求进行新一轮的循环。
菲利普·克罗斯比菲利普·克罗斯比博士出生于1926年,他的主要著作《质量是免费的》和《质量没有眼泪》,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对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是质量管理的经典著作之一。
菲利普·克罗斯比博士最早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了质量成本的定义。
质量成本是产品总成本的一部分,它包括确保满意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满意质量的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如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等。
石川馨、新卿重夫日本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充当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整个日本企业由于实施QC小组活动而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生产和科研成果。
在日本轰轰烈烈的QC推广活动中,最为醒目的代表人物为石川馨、新卿重夫。
◆石川馨石川馨出生于1915年,他率先将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质量管理过程当中。
后来,他又总结和发明了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这几种管理工具实际上就是统计技术和计算机分析技术在质量控制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形式。
◆新卿重夫新卿重夫出生于1909年,他主要提出了零缺陷质量管理的概念。
新卿重夫博士对质量管理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一分钟更换模具体系。
一分钟更换模具体系要求我们在更换产品生产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更换模具从而不影响整个生产的进行。
这一体系实际上就是JIT适时生产的前身。
此外,新卿重夫仍提出了源头检验体系,将质量管理的范围从企业本身延伸到了供应商。
他认为,一个产品的质量且不仅仅取决于生产企业本身,仍取决于外协厂家,如原材料、附件、配件的提供厂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