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四个环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四个环节”

发表时间:2012-11-30T16:14:53.7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1月总第122期供稿作者:于春娜

[导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阅读教学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关系着语文教学的质量。于春娜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马鞍中心校130700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阅读教学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关系着语文教学的质量。《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实践何等重要。笔者认为,“读、问、导、练”就是语文阅读实践的具体体现,抓好这四个环节,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读

读,包括初读、细读、品读。

初读是朗读的初级阶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接触到一篇课文反复练读,扫除障碍,做到正确流利地读完课文,并尽可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步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可放在课前,也可放在课上。基本要求是: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理解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2.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说出文章的顺序和结构。教师对学生自学情况要在课堂上进行认真检查,不可有始无终,流于形式。

细读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体会深层含义和思想感情。通过细读,质疑问难,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具体要求是:1.学生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各自然段的内容。2.以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3.质疑,突破难点,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

品读是高层次的读,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精妙,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思想相交融,产生共鸣。通过“品读”课文,深刻体会重点段和佳词妙句,深入揣摩文章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了解一些必要的语法和简单的修辞知识,汲取文章精华,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初读”、“细读”、“品读”绝不意味只读三遍,而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的不同层次而言。每一步“读”,要求不同,目的不同,方式和方法也不同。多读多思,则是讲读课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二、问

古人云:疑是思之端、学之始。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问,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质疑包括对老师质疑、对同学质疑、对教材质疑。

课前自学存疑。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强调学生自学存疑,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在课前,鼓励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做到学生没有疑问不“开讲”。

课中质疑问难。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鼓励质疑问难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教师要为学生主动提问提供机会,要善于将对课文的理解转化成学生认识需要,不断设疑、激疑,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且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尊重学生的学路,以学路带教路,在关键的地方随机点拨。

课后质疑升华。对一篇课文的阅读,学生会随着对课文的熟悉、理解的加深,思维的发展,而发现新的信息,产生新的疑问,迸出创新的火花。在讲读分析课文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启发他们从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谋篇布局乃至教材等方面谈谈新的发现,新的问题,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提升驾驭语言文字的本领。

三、导

“导”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把问题转化为知识的纽带。“导”可以快捷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深入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为指明学生思考方向而导。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古训。学校中教学时间的限制,各层次学生能力的不同,一味地让学生自读自悟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方向,使学生读有目的,思有方向,少走弯路。当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时,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

为引导学生拓展思路而导。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形成思维定势。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狭窄的胡同时,教师要跳出框框,打破局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引导、激发学生拓开思路想问题。

为引向学生的思维深入而导。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渐进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体验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趋向成熟。而教师则是将学生的思维由表象思维引向深入的引路人。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发展思维。

四、练

练习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形式,对学生来说,既是思维训练,也是应用能力的培养。练习包括口头练习和笔头练习。练习伴随讲读过程,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练习的设计一般是围绕课后作业和文章的重点、难点来展开。练习的形式要多样,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无论是笔答还是口答,都要求学生做到答题正确,语句通顺,符合逻辑,简明扼要。对于学生的演练情况,教师都要给予认真的检查和评价,以及时获取学生学习效果的真实信息。练习题一般应当堂完成,但务必要认真检查,让学生及时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