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合集下载

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理解的社会学”众所周知,韦伯把自己的社会学叫做“理解的社会学”。

他指出,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 根据韦伯的这个定义,我们认为,韦伯把“人类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社会行动”。

韦伯把社会学看成是一种人的社会行动的理论。

韦伯讲的社会行动是这样的一种行动类型:(1)行动的类型。

韦伯认为,行动既可以是公开的行动也可以完全是个人内心的或者主观的行动;社会行动则是指行动的个人赋予其行动以主观的意义,这种行动考虑到他人的行动,并且在其行动过程中也是以他人的行动作为目标的行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韦伯所讲的行动是指采取某种态度、追求某种价值、实现某种目标的个体行动,因而也是有意义的人的行动,而不是物的行动或单纯的机械行动。

在韦伯看来,有意义的行动是社会行动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的本质特征。

这样,这种有意义的行动其实就是个体有意义的行动。

当然,韦伯也不排除军队、家庭、民族、国家等集体的社会行动。

韦伯认为,法学可以把国家或者团体称为“法人”,而社会学则不能这么做。

社会学要把这些机构、社会设置与个人的行动联系起来,按照使这些社会机构对行动者有意义的方式进行。

这样,他就提出了“行动的意义”。

2、社会行动的意义韦伯认为,个人赋予社会行动的那种意义,主要是指个人的主观意义和主观价值及目的,而不是所谓“最高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他所讲的社会行动是一种意向性行动。

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行动者本人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行动的目的、价值和意义; 韦伯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解社会学 二、宗教社会学 三、政治社会学二是行动是以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期望的那个人的行动为目标。

因此,行动的目标指向性是指向外。

这样,个体的行动就体现了社会交往的性质。

3、社会行动的特征韦伯认为,社会行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价值取向性。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引言:马克斯·韦伯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说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韦伯提出了许多社会学概念和理论,其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阐述和理解,并探讨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工具理性的概念及特征工具理性,又被称为目的理性,指的是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以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实现这个目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工具理性逐渐成为主导的思维方式。

它包含了以下几个特征:1. 目标导向:工具理性的核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和行动。

这些目标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但无论如何,都是基于合理性和效率的考虑。

2. 理性计划:在工具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根据事前的计划和分析来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

他们会审慎地评估各种可能的手段,以确定哪些是最能达到目标的。

3. 清晰分工:工具理性要求社会组织和行为分工明确。

在现代社会中,各个领域的专业化发展迅速,每个人都以自己的专长和技能来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

二、价值理性的概念及特征价值理性是韦伯对人类行为的另一种解释,它指的是人们根据信仰、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来决策和行动的一种模式。

与工具理性相比,价值理性更强调人的主观选择和感性的决策过程。

价值理性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 主观选择:与工具理性依循客观事实和合理性不同,价值理性更加关注个体主观意愿和个人情感。

它认为人们的行为决策受到内心真实的诉求和情感需要的驱使。

2. 信仰与价值观:作为行动指导的基础,价值理性建立在人们对宗教信仰、道德准则或个人价值观念的坚守上。

这些信仰和价值观不同于经济利益和功利考虑,更多地关注人性中的正直、善良和真诚。

3. 情感与情感表达:价值理性所强调的是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行动和决策过程中,人们会更多地依赖于自己的感受和直觉,而不只是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第三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第三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社会行动与理性化过程
韦伯的社会学研究都是围绕“理性化”这一概念展开的
1、社会行动的四种理想类型
传统行动:由根深蒂固的习惯所决定的行为。 情感行动:由现时的情绪或情感状态所决定的行为。 价值合理性行动:通过有意识地坚信某些价值而采 取的行动,而不管能不能成功。 目的合理性行动:通过对周围环境以及他人行为的 期待所决定的行动,这种期待被当作达到行动者所追 求的和经过理性计算的目的的条件或手段,并以有效 的途径达到目标和取得成效。
4、社会学方法论的概念工 具——“理想类型”
第一,理想类型是一个主观思维建构,它不 是基于对所有事实进行经验上的概括,也不是 作为社会理想而提出。 “正是通过对现实的过程与理想类型的过程之间的 差距的比较,对实际动机的认识才变得更为容易。” (理想类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各种事 实和过程都可以看作是理想类型某种程度上的偏差) 第二,理想类型是这样建构的:在对繁多的经验进 行整理之后,突出经验事实中具有共性或规律性的东 西,使之成为典型的形式。
3、社会学的对象与方法
“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 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 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行动 定义:社会行动应该称作这样一种行动,即行动者 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即以过 去的、现在的或将来所期待的他人的行为为取向。 两个特征:第一,行动者赋予其行动一定的主观意 义,即行动动机;第二,行动者的行动指向他人,或 者说,以他人的行动为取向。
结论 在作为新教重要教派的加尔文教的教义内容 和宗教实践中,包含了促进资本主义精神发 展的因素,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及整个西 方文明的发展过程。
宗教(文化)
经济伦理
社会变迁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一、本文概述1、介绍马克斯·韦伯及其在社会学领域的重要性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法学家,被公认为是现代社会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在社会学领域的重要性无与伦比,其学说对后世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韦伯的学术生涯跨越了多个学科领域,他对于社会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对权威、官僚制、理性化以及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的深入研究。

韦伯的社会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两部主要作品《经济与社会》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

他提出的“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和“价值理性”(value rationality)两个概念,不仅在社会学领域,而且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工具理性强调行动的效率与手段,而价值理性则关注行动本身所承载的价值。

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工具理性的过度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的异化和社会的失范。

韦伯对于权威类型的划分也极具启发性。

他区分了传统型权威、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这一分类框架至今仍是理解和分析社会权力结构的重要工具。

韦伯对官僚制的研究也颇具洞见,他认为官僚制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但同时也指出了其固有的弊端,如效率低下、官僚主义等。

在宗教与社会关系方面,韦伯提出了著名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命题,认为新教伦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这一观点对理解宗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思想深刻而广泛,他的理论框架和观点为后世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无论是在理论构建还是在实证研究方面,韦伯的贡献都是不可忽视的。

2、阐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及其在韦伯社会学思想中的地位韦伯,作为德国社会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社会学思想深受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影响。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其次,表现在企业家身上。前资本主义的企业家趋于利用各种政治机 会和非理性活动如垄断权、法律特权等手段追求经济的成功;而资本 主义的企业家节制有度,讲究信用,精明强干并且固守严格的资本主 义观点和原则。他们是为了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生存才经营事业。
新教伦理职业观

路德的职业观

德语里,Beruf(职业,天职)一词和英语的calling(职业,神召) 或多或少地暗示着一种宗教概念——上帝安排下来的任务。


清教的禁欲主义

清教也把劳动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把浪费时间当作最大的罪恶。它 认为唯有劳动而非悠闲方可增添上帝的荣耀。人生短促,时光无价, 虚掷一寸光阴即是丧失一寸为上帝之荣耀而效劳的宝贵时光。劳动既 是人生的目的,也是禁欲的途径,任何游手好闲无节制的人生享乐都 是禁欲主义的仇敌。

上述新教教派的共同特征是信奉天职观和人世的禁欲主义伦理观。



三种合法统治的理想类型 (1)传统型统治


在韦伯看来,传统型统治建立在人们对传统的神圣性信奉的基础之上,这种统 治类型主要存在于前现代社会。‚如果一种统治的合法性是建立在遗传下来的 (‘历来就存在的’)制度和统治权力的神圣的基础之上,并且也被相信是这 样的,那么这种统治就是传统型的。‛统治者具有终身的权利并可将这种权利 不断传给自己的后裔。统治者与其他成员是主仆关系。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是通过自由劳动之理性组织、法律、 行政机构、理性主义等中介变量,层层分析,阐述宗教理论这种神秘 的力量如何产生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社会精神气质,论证新 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亲和性。

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是在论述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的区别来把握资本主义精神的。 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的区别: 首先,表现在劳动者身上。前资本主义的劳动者缺乏劳动自觉性;而 资本主义的劳动者却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性,这是资本主义文化的 根本基础。

第6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第6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国家、公司、民族的行为是不是社会行动?
做饭、看书是不是社会行动?
纯属反应性的模仿行为是不是社会行动?

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原则

个人是社会行动的基本承担者。

非整体化的研究倾向。整体没有独立意志,不
具有可供理解的主观意义。

社会学和心理学都关心个人动机,但心理学只
是描述性、个别化的理解,而社会学是类型化

对加尔文教和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的进一步分析

加尔文教的命定说蕴含的潜台词——基督徒的 尘世活动包括职业劳动,只是为了遵从上帝戒 律、完成上帝旨意,这是人们建立获救信心的 唯一手段。由此为世俗活动的意义找到了答案。
合理化趋势,力图用发生学和比较的方法,从科
学、技术、文化、艺术、法律、社会组织、政府
管理等各个方面阐明合理性这个问题。
第二节 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一、世纪之交的方法论之争

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之争,焦点是自然科学与
社会科学的区别及社会科学的性质。

反自然主义:人类社会和历史是由非理性的生命 的活动构成的,且不可重复,只有对个人直接的 生活“体验”和主体移情式的“理解”,才能领 悟到作为生命体现的人类文化和历史的真谛。
传统型统 传 统 道 终身、世 传统社会
德 、 风 袭 俗习惯 个人魅力 超 凡 的 终身非世 动荡时期 型统治 个 人 魅 袭
受传统制 封建君主

法理型统 法 律 规 任期制 治 则 现代社会
有创新性
非人格化、 裁判法官 受规则约 束
三、科层制

也译为文官制、官僚制。法理型统治形式中最纯 粹、最典型的形式,被韦伯视为现代资本主义社 会组织形式的理想类型。

第三讲: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第三讲: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社会学第三讲
——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社会学
张贯磊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的批判社会学理论 (一)唯物史观 (二)社会阶层分析框架(考) (三)剩余价值理论 (四)异化理论(考) (五)意识形态 二、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及方法论(考) (二)社会转型与失范(考)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考) (四)对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评价(考)
(五)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既是人们精神生产的产物,同时 它又是外在于人类,并强制人类的一套整合 的观念体系 2.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和意识形态反 映的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3.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的颠倒、逆转和经过 修剪的反映,是一种虚假意识
二、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及方法论(考) 1.涂尔干的双重社会观 2.涂尔干的社会方法论 (二)社会转型与失范(考) 1.社会整合或社会团结 2.社会整合的类型即社会类型的划分 3.社会团结的危机——社会解组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考) 1.自杀的定义 2.自杀的类型 3.自杀的控制 (四)对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评价(考) 1.涂尔干的社会建构——道德社会+道德个人 2.评价
社会解组:由于丧失了社会联系,社会整体 蜕变为一种个体相互分裂的原子式堆积的状 态。从根本上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发 生了故障,从而使社会连结纽带出现松弛和 断裂。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自杀论》 1.自杀的定义 凡是当事人自己采取直接的或间接的,积极 的或消极的行动,达到了预期死亡结果的都 算作自杀。
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 定的另一种社会联结方式-近代工业社会。在这种社会联结形 式下,由于分工导致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一 方面,分工越是细致,个人对他人或社会的依赖就越深入;另 一方面,每个人的行动越是专门化,个性就越是鲜明,就越能 摆脱集体意识的束缚。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每个人都 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专门的职能。 恢复性法律:涉及到维护或恢复合作关系,不是为了赎罪,而 是为了将事物恢复原状,不像在机械团结的社会里,法律是一 个集体的共同意识或情感的表达,而成了已分化的个人间有条 件的行为规则。在个人意识或个人主义抬头的同时,集体意识 尽管还存在,但其功能尤其是对日常生活的控制和调节大为减 弱。

韦伯理解社会学

韦伯理解社会学

韦伯理解社会学韦伯的理解社会学(A)韦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韦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他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集中到人的社会行动上面,并把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的理解”视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韦伯在对孔德、斯宾塞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反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他认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价值判断;二是理解。

2、韦伯关于社会行动的分类:(1)激情的行动:由于现实的感情冲动和感情状态而引起的行动。

(2)传统的行动:即按照习惯而进行的活动。

(3)目标合理的行动:即能够达到目标,取得成效的行动。

(4)价值合理的行动:即按照自己信奉的价值所进行的行动,不管其过程与结果是否一定有成效。

韦伯认为:在传统社会中,前两种行动占主导地位;在工业社会中,后两种行动占主导地位,而且只有这两种行动才属于合理的行动。

3、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其合理化过程的结果(1)韦伯认为这种目标和价值合理的行动的作用日益加强、范围日益扩大的过程就是“合理化过程”,资本主义社会就是社会行动合理化过程的结果,该社会整个都趋向于目标相连的合理的组织,即以科层制来管理经济和国家。

(2)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就是通过社会行动理论所阐明的合理化,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存在提供理论的论证,并通过科层制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机制做具体的探讨。

(B)韦伯社会学研究的反自然主义倾向:韦伯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不能用于指导包括人的精神活动这一独特领域的研究。

社会生活领域的独特性就在于,人的行动由行动者赋予一定的意义,这些意义由于行动者不断的行动而构成了一个联系的系列。

“理解”行动者的行动便是社会学的任务。

(C)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特征:理解的社会学,是通过理解主观意义来认识社会实在的反自然主义流派。

它的方法论特征主要有:①强调在自然客体和社会现象之间作出区分,突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不可重复性,要求社会学使用与自己研究对象的特定相适应的方法,反对把自然科学方法绝对化;②突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反对把人当作非人格的客观结构的物化现象;③主张借助价值关系理解人的主观意义在社会认识上的重要作用,在社会认识上要求对社会事实和价值判断、理论和实践作出分别的处理。

课件:韦伯的社会学理论

课件:韦伯的社会学理论
马克斯· 韦伯Max Weber的 社会学理论
内容


导论 韦伯的生活和著述 社会理论与社会科学 韦伯的社会学遗产
导论



1864-1920;致力于把社会学建立成一门严肃、 科学的学科;风格和内容上与涂尔干截然不同 更强调个人主义路径:社会分析的对象应该是 个体的行动VS社会集体作为分析单位 更强调社会行动者的文化方向:观念和价值 (宗教、政治、经济和美学)激发行动因此更 加重要VS历史唯物主义


将方法运用于话题广泛的经验性研究:宗教、 政治、组织、经济、分层、法律 两个持续的主题把韦伯的著述连接在一起


对社会行动(尤其是权力关系)的形式与社会秩序 的类型之间关系的兴趣:社会制度(科层制、国家 和世界宗教)支持一定形式的权力关系;由一种社 会秩序激发的社会行动能导致其他领域里的根本性 转变:宗教能促进经济互动中的变化并最终导致整 个经济系统的变化 社会生活中理性的逐渐扩张:个体的社会行动越来 越受到所有生活领域中有意识的成本/获益计算的 引导;标志着理性增长的是社会体制(国家和企业) 的重组和形式化,由此增加效率、问责及公正 人们不再受到传统社会原则的约束;可能会引起生 活深层意义的丧失
社会理论与社会科学

直接与德国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环境(论战) 相连:恰当地做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模仿自然科学,寻求主导人类行为的普遍规律:强 调对客观社会条件的因果解释 对社会行动的解释必须植根于历史环境:寻求对行 动者在具体情境中的主观动机的描述性解释 韦伯:克服这种分化的立场


社会科学应该寻求因果解释由此概括过去的任何特殊个 案(尽管要建立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是不可能的) 由于训练和性格特征,更与“历史主义学派”相近:强 调恰当的分析对象是社会行动 – 任何特殊行动的意义存 在于行动者的头脑之中,社会学必须关注一个行动发生 的环境:对主观动机的阐释性理解

社会学古典时期的理解问题及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社会学古典时期的理解问题及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社会学古典时期的理解问题及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实证主义产生以后,经验研究方法逐渐普及,但与之同时它的弊端也日渐显现,为了寻找更好的方法,社会学中理解的方法被提出。

本节主要介绍的有古典解释学,维科、施莱尔马赫、李凯尔特的理解思想,最后介绍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理解问题的起源就是古典解释学,解释学其实就是一门隐晦的含义显现出来,是人能清楚理解的学问,一开始是神学解释学,通过语言解释《圣经》,后发展成为用语言等表现形式的文献解释学,这一时期的解释学还只是宗教活动中的一个部分,宗教改革时期要求对《圣经》重新解释,这推动了解释的发展,从而运用到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维科是意大利伟大的思想家,他只要强调深灰科学研究的历史理解问题,认为数学推理方法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方法,提出只有事物的创造者才能对事物进行理解,自然界的创造者是上帝,只有上帝能够了解,历史的创造者是人,人类有能力理解发展的历史。

他认为社会科学是“人类理念的历史”,研究历史得从人类是心灵的变化去研究,谁创造力是就由谁来叙述历史,用理解的方法研究历史,理解的可靠手段是语言,充分显示人类思想和思维的变化,是正确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

后来德国人阿斯特、沃尔夫也对社会科学的理解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阿斯特认为文字研究不等于文字考据,他的核心是把握古代文化的精神,精神的理解是对作品的最高理解。

沃尔夫虽然不完全同一阿斯特的观点,但他也认为理解的目的是把握作品的语言,进入解释者的思想境界。

在解释学的不断发展中,施莱尔马赫是解释社会学发展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释义学的康德”,他对理解方法研究的贡献主要在于:理解是一种普遍的解释,希望理解规则能够成为一种独立的方法,其次,他也认为理解的最终目的是理解作者的精神思想状态,而理解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层次,语法解释和心理学的解释,两者相辅相成,达到理解作者精神的状态,语法解释注重的是理解语言的共性,而心里解释注重解释作品的独特性,最后他提出解释循环问题要运用到心里解释中去。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杰出的德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杰出的德 国社会学家,被公认为西方现代社会学的 奠基人之一。由于他将社会学建立在对社 会行动作“解释性的理解和因果性的说明” 会行动作“解释性的理解和因果性的说明” 之上,因而人们称他的社会学为“ 之上,因而人们称他的社会学为“理解社 会学” 会学”。
第三节 关于统治类型的研究
韦伯关于统治或权威类型的研究是他 政治社会学的一项重要内容பைடு நூலகம்并且,在他 的整个社会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因为关于统治或权威类型的分析是他关于 西方合理化进程论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 基本概念的论述 韦伯首先对“权力” 韦伯首先对“权力”、“统治”、 统治” “纪律”等基本概念进行解释。 纪律”
二、 基本概念 社会行动 理想类型 权力 统治 纪律 传统型统治 个人魅力型统治 法理型统治 科层制 天职 资本主义精神
三、 思考题 1、韦伯整个社会学理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他是如 何围绕这一中心问题阐述其理论观点的? 2、试对韦伯社会学方法论思想的内容和特点作一分 析。 3、谈谈你对韦伯“科层制”思想的看法。 、谈谈你对韦伯“科层制” 4、韦伯宗教社会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3、 韦伯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1)目的合理 韦伯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1 的行动;(2)价值合理的行动;(3 的行动;(2)价值合理的行动;(3)情感的或 情绪的行动;(4 情绪的行动;(4)传统的行动,即按照习惯而进 行的行动。社会行动的四种类型之间有着相互联 系和区别。 4、韦伯将统治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传统型统治、 个人魅力型统治、法理型统治。它们各自赖以建 立的基础不同,行使权力的机制和形式也不同。 5、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最典型、最纯粹的表现形 式。韦伯认为,科层制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和管理 机构,从功能上说是严密、合理和有效的。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韦伯通过提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对人类社会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本文将探讨韦伯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概念,并解析其在社会学思想中的重要性。

韦伯将人类的理性行动分为两种类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是指个体或集体通过运用技术和工具来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

换言之,工具理性关注的是目标的实现,其核心思想在于选择出能够最有效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手段。

这种理性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工业化和科技革命的进程中,通过不断提高生产力和创新,工具理性带来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然而,工具理性的运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类对于技术的过度依赖,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等。

与工具理性相对应的是价值理性。

价值理性是指个体或集体在行动中受道德、宗教、或个人信仰等价值观念的指导下,追求某种被视为正确或合理的目标。

价值理性关注的是行动背后的动机和意义,强调对于人类行为的伦理思考和道德判断。

在其思想中,韦伯认为价值理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重要动力之一。

人们基于自己的价值观选择行动,有时候会追求不仅仅是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而更关注道义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例如,在慈善事业、环保运动以及人权活动等社会运动中,人们的价值理性得到了体现。

韦伯深入思考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他看来,现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趋势,工具理性正日益主导人类行动。

工具理性的进步给予人类以巨大的实际利益,而这种实际利益的追求又进一步强化了工具理性。

然而,韦伯也指出了这种发展所带来的隐忧,即对于价值理性的忽视。

现代社会强调效率和产出最大化,导致人们对于纯粹的功利主义进行追求,而忽视了个体内心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判断。

这种单一追求最终可能导致社会成员对于道义和伦理的疏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和功利。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马克思主义者将社会科学视为对经济结构的分析和解释,而韦伯则不同,他追求一种更全面的理解社会现象的方法。

基于这种理念,韦伯提出了两种理性的概念: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这两种理性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被广泛运用以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工具理性在韦伯的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指的是根据可观测的规律和目标来选择和实施手段的方式。

工具理性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追求最大化的效益。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期望来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

例如,在市场经济中,人们通过理性选择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获得最大利润。

工具理性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然而,工具理性并不能解释一些重要的社会行为,尤其是涉及价值观和信念的行为。

韦伯认为,人们的行为通常是基于一种基本的信仰系统,这种信仰系统构成了人们的价值理性。

价值理性指的是人们根据一系列的信念和价值观来选择行为方式。

这些信念和价值观可能是宗教、道德、道德、传统等文化影响的结果。

价值理性是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动力,它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而且影响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规范。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相互作用,共同解释了社会现象的多样性。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企业家可能在经营过程中使用工具理性,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制定营销策略,以追求最大利润。

然而,同时他可能也受到个人的价值理性的影响,在商业决策中考虑自己的道德底线,并追求企业的社会责任。

同样,在政治领域,政治家的决策可能既受到工具理性,如选举结果和民意调查结果的影响,又受到价值理性,如他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的影响。

韦伯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不仅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框架,还对理解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历史、经济和政治等。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摘要: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社会理论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的成就开创了比较社会学、理解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指出了理性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韦伯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决定了他为社会学奉献终生的必然,他系统的阐释了东西方宗教伦理差异对于社会现代性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其学术成就之宏大精深,影响之深远,在社会学界乃至整个世界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他用毕生的努力,集智慧于对社会学的研究之中,致力于推动人类的社会进步之上。

关键字:韦伯理想类型韦伯把自己的社会学叫做“理解的社会学”。

他指出,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根据韦伯的这个定义,我们认为,韦伯把“人类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韦伯从研究中认为个人赋予社会行动的那种意义,主要是指个人的主观意义和主观价值及目的,而不是所谓“最高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他所讲的社会行动是一种意向性行动。

主要包括行动者本人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行动的目的、价值和意义。

另外就是,行动是以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期望的那个人的行动为目标。

因此,行动的目标指向性是指向外。

这样,个体的行动就体现了社会交往的性质。

一,韦伯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在1864年4月21日,马克斯·韦伯生于德国图林根的埃尔富特市。

他的父亲是出身于威斯特伐利亚纺织业实业家兼批发商家庭的一位法学家,后来成为柏林市议会议员。

韦伯的母亲是一位很有文化修养、热衷于宗教和社会问题的妇女。

她在1919年去世,她对她的儿子影响很深,使他对宗教具有炽热的感情。

青年时代的韦伯在他的父母亲的客厅里结识了当时知识界和政界的许多杰出人士,如狄尔泰、莫姆森、聚贝尔、特赖奇克和卡普等人。

1882年,18岁的韦伯考入海德堡大学,在法学院接受高等教育。

他同时攻读历史、经济、哲学和神学,并参加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和辩论会。

韦伯及其理解社会学

韦伯及其理解社会学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权力、统治与权威
统治
权力关系








权威
科层制特点
• 1、个人是自由的,仅仅在事务上有服从官职的义务; • 2、处于固定职务等级制度之中; • 3、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 • 4、根据契约受命,即(原则上)建立在自由选择之上; • 5、根据专业业务资格任命——在最合理的情况下,通过考试
• 思考题: • 韦伯和迪尔凯姆社会学理论的差异?
讲授提纲
• 一、生平与著作 • 二、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 三、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 • 四、理性化与现代性 • 五、政治社会学:统治类型和科层制 • 六、宗教社会学
• 1、韦伯社会学的“理解” • 2、因果关系 • 3、价值中立、价值涉入与价值关联 • 4、理想类型 • 5、社会唯名论和个人主义 • 6、迪尔凯姆和韦伯的社会学方法 • 论之比较
• 1、德国历史主义(狄尔泰)的理解和解释
• 解释——因果关系——自然科学——逻辑层面 • 理解——行动意义——人文科学——心理层面
• 2、韦伯的“理解”
• (1)观察性理解 • (2)解释性理解
移情明晰的 合理明晰的
再体验 理性的
• 3、小结
• 理解和解释不是相对的,而是相互关联的,理解是解释的 前提,理解是能被解释的。

——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
第三节、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
• 一、社会行动的界定
• (1)行动者赋予其行动以主观意义,有行为动机。
• (2)行动者主观意识到自己的行动与他人的联系, 即要针对他人 。
二、社会行动的类型
• 1、目的合理性行动或目的-工具合理性行动

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精)

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精)
经济上的对立 社会形态上的对立 价值追求上的对立 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 效率
实质合理性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公平
第三节 统治类型和科层制
一、统治与合法性
1.基本概念:
权力: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贯彻自己的意志并排除抗 拒其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种可能性的基础是什么; 统治:具有特殊内容的命令得到特定人群服从的可能性; 权力强调支配方和被支配方互动关系中单向性和自上而下 的强制性;而统治则强调权力的合法性,同时涉及到统治 方的统治心理和被统治方的服从心理,这里权力获得合法 性的基础上,变成了权威。 纪律:在所属的多数人员中找到由于训练有素而自觉地、 机械地、公式化地服从某一命令的机会,使统治关系中的 一种情况。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马克思· 韦伯的生平简介:
1864-1920,德国管理学家、社 会学家 大学主修法律,获博士学位,担 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作 家等 著述主要有:《经济与社会》 《宗教社会学论文集》 、《科学 理论论文集》《社会科学方法论》 等
第一节 社会学的方法论
一、理解与理解社会学 1. 社会行动和社会学定义 (1)韦伯认为:社会是由行动者组成的系统, 因此,有着针对他人的主观意义的个人行 动被称为社会行动。 (2)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 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 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的合理化 目的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是韦伯从目的与 手段的角度对社会行动所做的区分,当从 形式和内容的角度区分时,社会行动又可 分为形式合理性行动与实质合理性行动:
1. 实质合理性行动 实质合理性行动是指在人类的经济行动中, 旨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建立在“解放全 人类”等外在于经济系统的道德理想之上 的用价值合理性或实质上目的合理性的观 点来衡量经济行为结果的社会行动的理想 类型。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简介马克思·韦伯(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主要著作《经济与社会》《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科学理论论文集》《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节对社会的认识与社会学方法论的构建一、社会行动和社会学定义韦伯认为社会是由行动者组成的系统。

有着针对他人的主观意义的个人行动被称为社会行动。

而只有具有主观意义的社会行动才是可以理解的才属于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但仅有理解是不够的,对社会行动的理解必须伴有经验上的验证才是具有价值的。

这种经验上的验证是要寻找某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具体的因果关系,而不是探求具有普遍因果效率的规律。

由此,韦伯给出了他的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二、理解韦伯认为,社会行动的本质是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那么研究社会学的方法就不能借用自然科学中的实证方法,而只能是理解和说明。

理解的确定性基础:1,理性的理解方法(如根据已接受的思维模式推出逻辑序列),具有高度的确定性。

2,重新体验的方法,人们通过同情的参与能恰当的把握行动发生的情感环境,从而对别人的行动和动机进行有效的把握。

(如移情和艺术欣赏)理解的操作类型:1,对主管意义的直接观察理解。

即理解行为“是什么”或“干什么”,以及理解逻辑命题。

2,解释性理解,即通过理解理解行动者的动机(“为什么”)来把握行动意义的理性理解过程。

三、价值中立与理想类型(社会学研究中的客观性问题)1,价值中立的概念价值判断是价值中立的对立面,应理解为是从伦理、文化和哲学观点中推演出来的实际价值判断,即实践判断。

假如在研究过程中有价值判断,科学就没有客观性,并且科学研究也无法解决价值判断的问题。

所以,价值中立就是要在研究过程中不作任何价值判断。

2,理想类型的概念理想类型是主观构建出的一个超越感觉并远离现实的、精确而有效的概念体系,具有逻辑上的完备性,旨在为研究假设的构造提供指导;为对现时的描述提供明确的表达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理想类型

是研究者思维的一种主观建构既来源于现实,又 不等同于现实


理想类型绝非随心所欲的凭空建构,它是体现处 于特定阶段(现代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现象的逻 辑和规则。 在一定程度上是抽象的, 根据理想类型的抽象化程度,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具体的历史事件的理想类型如“新教伦理” 第二,由社会现实的抽象因素组成如“科层制”。 第三,一种特定类型的理性化的重构,如所有的 经济理论的命题。



1.在桑巴特看来,奢侈可以成为资本主义发 展的一个动力。 2.韦伯认为,问题在于打断生产与消费之间 的传统联系,即生产为消费。 五、韦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看法
韦伯并没有直接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而是用一种多元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历史唯 物主义。
第三章 的任务

路德的“天职”观念——研究
一、对“职业”的解释 (一)宗教改革前的职业与天职 在宗教改革以前,有资格从事天职为上帝服务的 人只有教会的神职人员,那时候天职等于神职。 (二)宗教改革后的职业与天职 职业不再成为谋生的手段而转变成一种伦理目标。 二、路德“职业观”的变化 (一) 在路德的早期思想中,他认为经济活动还不 具有道德的含义。
第三讲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一、生平与著述
马克斯· 韦伯(1864—1920),最有影响, 也最有争议的学者之一,社会科学领域中 的巨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864年出生于德国的埃尔福特市 1889年获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891年在柏林大学任教




1898年,中断教学生涯 1919年任教于慕尼黑大学 1920年因患急性肺炎去世 1904—1905年以论文的形式分两次发表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由帕森斯翻 译成英文。 《经济与社会》在1911、1922年间印行,引 起西方各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轰动。
A. 加尔文主义 一、命定说(预定论) 加尔文教坚持“命定说”的教义,认为人类乃是 为上帝而存在,且只有少数人的灵魂能够得救, 幸运地成为上帝的选民、死后升入天堂。而是否 得救乃是上帝在人们出生以前便已确定的事情, 任何其他的力量都不可能改变上帝的决定。 二、由命定说产生的问题

第一、我是不是上帝的选民?

第一章
宗教关系和社会分层
主要内容:韦伯主要比较了不同的宗教派别 与他们的社会特征之间的差别。具体是天主 教徒与新教徒之间在对待圣俗两个世界上的 差异。
一、宗教派别的选择


(一) 韦伯之所以选择以宗教派别作为比较的出发 点而不是教会是因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很大差异。 同一宗教派别的成员之间更加具有同质性,因为 宗教派别是建立在信仰这种精神力量的基础之上 的。 (二)韦伯社会分层的基础 韦伯把财富、权力和声望看成是社会分层的基础。 宗教派别是与社会分层之间有密切关系的一个概 念,它是社会分层的特点 。
二、基于宗教派别差异的社会职业差异




韦伯认为新教徒所从事的多为趋向理性化 的职业。 原 因: 1. 宗教派别并非是经济状况的原因,相反在 一定意义上却表现为经济状况的结果。 2. 经济因素与宗教派别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三、教会中的革命——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 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 制。宗教改革不是取消限制,而是用一种新的限 制取代原来的旧的限制。
第五章 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


1.主要内容:阐述了新教禁欲主义伦理观对资本 主义精神推动作用以及这种宗教基础的后果。 2.资本主义精神 第一,营利是生活的最终目的。 第二,劳动是一种绝对的自身目的,是一项天职。 第三,创新的精神。
局 限:


1.资本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消费市场,如果人 人倡导的是禁欲主义的价值观,那么产品 就不能被大量消费,商品滞销则会导致生 产停滞和萎缩,资本主义发展谈何而来? 2.运用比较的方法,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于英 格兰,而当时的苏格兰流行的新教教义和 禁欲主义比英格兰更纯正和清修,但是为 什么后者却没有首先发展出资本主义?
三、政治社会学思想
1、合法统治的类型 卡里斯玛型统治(charismatic authority): 一种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能够激发特定 的大众对领袖的忠诚或情感。 传统型统治:权力来自自古以来流传下来 的神圣传统. 法理型统治: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以法律为依据进行管理治理的社会,由协 议或强制来建立.

“价值中立性”明确说明了包括社会学在内 的任何一门科学都有不可逾越的局限性,人 们只能把他相对化,寻求宽容和妥协。


3、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理解” 和社会行动 两种形式的理解: (1)从理解的确定性来看,一是对行动因 素在有意向的意义上获得完全清晰和理智 的把握,另一种是重新体验的方法, (2)从操作类型看,可以分为
研究韦伯的文献
1.《理性化与官僚化》,Wolfgang Schiucher著, 顾忠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苏国 勋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3.《韦伯学说新探》顾忠华著,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4年。
箴 言: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 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小聪明”是大愚蠢。 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不能接受的。
(一)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二)引用富兰克林的话阐述资本主义精神


二、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之一:资本积累 在资本主义状态下,经济运行是主体,人 是经济的傀儡。
三、韦伯认为,新教徒的特殊之点是把经济活动与 道德联系在一起,经济为道德服务,经济活动是 道德证明的手段。
四、韦伯与桑巴特关于资本主义形成发展的论述争 论 (一)相同点:都认为在传统观念下消费是为生产而存 在的, (二)争论:
观察性理解:对特定行动的主观意义的直 接的观察性理解, 解释性理解:通过动机,即行动者赋予行 动的意义而获得理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社会行动的分类 1、 目的合理性行动 2、 价值合理性行动 3、 情感行动 4、 传统行动(traditional action), 5、 按其中包含的理性成分由低到高排列: 传统行动-情感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 目的合理性行动。
2、科层制 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 现形式,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组织机构的“理想类 型”,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建 立的基础是有技术专长的官吏阶级和合理性的法 律,最显著的特征在于他的运行充分依照纯粹形 式的法律制度,而不能依据某些绝对价值所衍生 的法律原则.
四、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一)观点:“处于某个统治者集团附庸地位的 民族和宗教少数派,自愿或不自愿地被排除在有 政治影响的地位之外,因而往往在特殊力量驱使 下开始从事经济活动。” (二)从宗教特征上解释差异的形成
四、天主教徒与新教徒


第二章


资本主义精神
中心内容: 引用富兰克林的话来描述资本 主义精神的大概。 一、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大概定义
C 卫 理公会 1. 特点:通过有条理的系统化的行为去得到“获 得的确证”。 2.思想:首先,取得“获得的确证”的唯一确 定基础,原则上是宽恕感,这种感觉直接出自对 灵魂的证明,而且出现的时刻可以准确断定。其 次是威斯利的圣洁化学说。 D 浸礼教派
浸礼教派是新教禁欲主义的独立来源。浸礼教提 倡在精神上占有上帝赐予的拯救,但这只有通过 个人的彻悟和圣灵对个人的作用才能产生,而且 这是唯一的途径。


二、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1、科学研究的“价值相关性”与“价值中立性” 价值相关性(value-relevance)原则: 1)科学家本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必然会 根 据他的价值观设定对科学意义的承诺; 2)科学仅仅在有限的情况下,才是纯粹个人孤立 的活动――它一定具有社会化组织的特点
2、价值中立性原则(value-free) 价值中立性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以 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 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 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 韦伯的评价
韦伯认为,在路德那里,职业观念在某种程度上 是比神秘主义更退了一步,它并没有摆脱世俗的 价值观。 (三)路德教与加尔文教的比较 路德所产生的影响是开端,而加尔文所产生的影响 则是扩大和推进的作用。
第四章 世俗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主要内容:四种主要的禁欲主义新教形式与相比 较。 禁欲主义:新教践行的是入世禁欲主义。(新教 徒又称清教徒,取义于这些教徒”勤俭清洁”的 特色。)新教徒将世俗的职业当做天职,将世俗 的成功、财富的积累看做上帝的荣耀,把浪费、 挥霍当做最大的罪恶。新教的入世禁欲主义一方 面鼓励追求最大利润,一方面强调束缚消费,二 者的结合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
第二、我如何确知自己处于恩宠状态?

B. 虔信派
命定说也是虔信派的禁欲主义运动的出发点。该 运动是宗教改革的一部分。 虔信派的思想: 一个人自己的恩宠状态有条理地向越来越高的戒 律意义上的确定与完善发展,是恩宠的一个标志。 上帝的意旨通过那些处于这种完善状态的人而起 作用。





评价


韦伯对宗教,伦理和社会心理的研究以及这些精 神因素对经济因素和社会进程的分析,有可借鉴 之处。 韦伯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建树既是西方社会理 论由古典向近代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西方 现代社会学很多理论流派的思想和方法论的渊源, 实践后果远远超出了韦伯理论体系的价值意义。
参考书目: 1.《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3年。 2.《学术与政治:韦伯选集Ⅰ》钱永祥编译,广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宗教与世界:韦伯选集Ⅱ》康乐、简惠美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经济与历史:韦伯选集Ⅳ》康乐译,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