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性理解:对特定行动的主观意义的直 接的观察性理解, 解释性理解:通过动机,即行动者赋予行 动的意义而获得理解。
社会行动的分类 1、 目的合理性行动 2、 价值合理性行动 3、 情感行动 4、 传统行动(traditional action), 5、 按其中包含的理性成分由低到高排列: 传统行动-情感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 目的合理性行动。
三、政治社会学思想
1、合法统治的类型 卡里斯玛型统治(charismatic authority): 一种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能够激发特定 的大众对领袖的忠诚或情感。 传统型统治:权力来自自古以来流传下来 的神圣传统. 法理型统治: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以法律为依据进行管理治理的社会,由协 议或强制来建立.
1.在桑巴特看来,奢侈可以成为资本主义发 展的一个动力。 2.韦伯认为,问题在于打断生产与消费之间 的传统联系,即生产为消费。 五、韦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看法
韦伯并没有直接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而是用一种多元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历史唯 物主义。
第三章 的任务
路德的“天职”观念——研究
一、对“职业”的解释 (一)宗教改革前的职业与天职 在宗教改革以前,有资格从事天职为上帝服务的 人只有教会的神职人员,那时候天职等于神职。 (二)宗教改革后的职业与天职 职业不再成为谋生的手段而转变成一种伦理目标。 二、路德“职业观”的变化 (一) 在路德的早期思想中,他认为经济活动还不 具有道德的含义。
二、基于宗教派别差异的社会职业差异
韦伯认为新教徒所从事的多为趋向理性化 的职业。 原 因: 1. 宗教派别并非是经济状况的原因,相反在 一定意义上却表现为经济状况的结果。 2. 经济因素与宗教派别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三、教会中的革命——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 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 制。宗教改革不是取消限制,而是用一种新的限 制取代原来的旧的限制。
C 卫 理公会 1. 特点:通过有条理的系统化的行为去得到“获 得的确证”。 2.思想:首先,取得“获得的确证”的唯一确 定基础,原则上是宽恕感,这种感觉直接出自对 灵魂的证明,而且出现的时刻可以准确断定。其 次是威斯利的圣洁化学说。 D 浸礼教派
浸礼教派是新教禁欲主义的独立来源。浸礼教提 倡在精神上占有上帝赐予的拯救,但这只有通过 个人的彻悟和圣灵对个人的作用才能产生,而且 这是唯一的途径。
第二、我如何确知自己处于恩宠状态?
B. 虔信派
命定说也是虔信派的禁欲主义运动的出发点。该 运动是宗教改革的一部分。 虔信派的思想: 一个人自己的恩宠状态有条理地向越来越高的戒 律意义上的确定与完善发展,是恩宠的一个标志。 上帝的意旨通过那些处于这种完善状态的人而起 作用。
第一章
宗教关系和社会分层
主要内容:韦伯主要比较了不同的宗教派别 与他们的社会特征之间的差别。具体是天主 教徒与新教徒之间在对待圣俗两个世界上的 差异。
一、宗教派别的选择
(一) 韦伯之所以选择以宗教派别作为比较的出发 点而不是教会是因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很大差异。 同一宗教派别的成员之间更加具有同质性,因为 宗教派别是建立在信仰这种精神力量的基础之上 的。 (二)韦伯社会分层的基础 韦伯把财富、权力和声望看成是社会分层的基础。 宗教派别是与社会分层之间有密切关系的一个概 念,它是社会分层的特点 。
(一)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二)引用富兰克林的话阐述资本主义精神
二、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之一:资本积累 在资本主义状态下,经济运行是主体,人 是经济的傀儡。
三、韦伯认为,新教徒的特殊之点是把经济活动与 道德联系在一起,经济为道德服务,经济活动是 道德证明的手段。
四、韦伯与桑巴特关于资本主义形成发展的论述争 论 (一)相同点:都认为在传统观念下消费是为生产而存 在的, (二)争论:
第五章 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
1.主要内容:阐述了新教禁欲主义伦理观对资本 主义精神推动作用以及这种宗教基础的后果。 2.资本主义精神 第一,营利是生活的最终目的。 第二,劳动是一种绝对的自身目的,是一项天职。 第三,创新的精神。
局 限:
1.资本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消费市场,如果人 人倡导的是禁欲主义的价值观,那么产品 就不能被大量消费,商品滞销则会导致生 产停滞和萎缩,资本主义发展谈何而来? 2.运用比较的方法,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于英 格兰,而当时的苏格兰流行的新教教义和 禁欲主义比英格兰更纯正和清修,但是为 什么后者却没有首先发展出资本主义?
“价值中立性”明确说明了包括社会学在内 的任何一门科学都有不可逾越的局限性,人 们只能把他相对化,寻求宽容和妥协。
3、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理解” 和社会行动 两种形式的理解: (1)从理解的确定性来看,一是对行动因 素在有意向的意义上获得完全清晰和理智 的把握,另一种是重新体验的方法, (2)从操作类型看,可以分为
二、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1、科学研究的“价值相关性”与“价值中立性” 价值相关性(value-relevance)原则: 1)科学家本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必然会 根 据他的价值观设定对科学意义的承诺; 2)科学仅仅在有限的情况下,才是纯粹个人孤立 的活动――它一定具有社会化组织的特点
2、价值中立性原则(value-free) 价值中立性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以 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 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 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 韦伯的评价
韦伯认为,在路德那里,职业观念在某种程度上 是比神秘主义更退了一步,它并没有摆脱世俗的 价值观。 (三)路德教与加尔文教的比较 路德所产生的影响是开端,而加尔文所产生的影响 则是扩大和推进的作用。
第四章 世俗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主要内容:四种主要的禁欲主义新教形式与相比 较。 禁欲主义:新教践行的是入世禁欲主义。(新教 徒又称清教徒,取义于这些教徒”勤俭清洁”的 特色。)新教徒将世俗的职业当做天职,将世俗 的成功、财富的积累看做上帝的荣耀,把浪费、 挥霍当做最大的罪恶。新教的入世禁欲主义一方 面鼓励追求最大利润,一方面强调束缚消费,二 者的结合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
第三讲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一、生平与著述
马克斯· 韦伯(1864—1920),最有影响, 也最有争议的学者之一,社会科学领域中 的巨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864年出生于德国的埃尔福特市 1889年获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891年在柏林大学任教
1898年,中断教学生涯 1919年任教于慕尼黑大学 1920年因患急性肺炎去世 1904—1905年以论文的形式分两次发表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由帕森斯翻 译成英文。 《经济与社会》在1911、1922年间印行,引 起西方各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轰动。
A. 加尔文主义 一、命定说(预定论) 加尔文教坚持“命定说”的教义,认为人类乃是 为上帝而存在,且只有少数人的灵魂能够得救, 幸运地成为上帝的选民、死后升入天堂。而是否 得救乃是上帝在人们出生以前便已确定的事情, 任何其他的力量都不可能改变上帝的决定。 二、由命定说产生的问题
第一、我是不是上帝的选民?
研究韦伯的文献
1.《理性化与官僚化》,Wolfgang Schiucher著, 顾忠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苏国 勋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3.《韦伯学说新探》顾忠华著,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4年。
箴 言: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 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小聪明”是大愚蠢。 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不能接受的。
评价
韦伯对宗教,伦理和社会心理的研究以及这些精 神因素对经济因素和社会进程的分析,有可借鉴 之处。 韦伯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建树既是西方社会理 论由古典向近代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西方 现代社会学很多理论流派的思想和方法论的渊源, 实践后果远远超出了韦伯理论体系的价值意义。
参考书目: 1.《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3年。 2.《学术与政治:韦伯选集Ⅰ》钱永祥编译,广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宗教与世界:韦伯选集Ⅱ》康乐、简惠美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经济与历史:韦伯选集Ⅳ》康乐译,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年。
4、理想类型
是研究者思维的一种主观建构既来源于现实,又 不等同于现实
理想类型绝非随心所欲的凭空建构,它是体现处 于特定阶段(现代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现象的逻 辑和规则。 在一定程度上是抽象的, 根据理想类型的抽象化程度,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具体的历史事件的理想类型如“新教伦理” 第二,由社会现实的抽象因素组成如“科层制”。 第三,一种特定类型的理性化的重构,如所有的 经济理论的命题。
(一)观点:“处于某个统治者集团附庸地位的 民族和宗教少数派,自愿或不自愿地被排除在有 政治影响的地位之外,因而往往在特殊力量驱使 下开始从事经济活动。” (二)从宗教特征上解释差异的形成
四、天主教徒与新教徒
第二章
资本主义精神
中心内容: 引用富兰克林的话来描述资本 主义精神的大概。 一、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大概定义
2、科层制 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 现形式,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组Biblioteka Baidu机构的“理想类 型”,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建 立的基础是有技术专长的官吏阶级和合理性的法 律,最显著的特征在于他的运行充分依照纯粹形 式的法律制度,而不能依据某些绝对价值所衍生 的法律原则.
四、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社会行动的分类 1、 目的合理性行动 2、 价值合理性行动 3、 情感行动 4、 传统行动(traditional action), 5、 按其中包含的理性成分由低到高排列: 传统行动-情感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 目的合理性行动。
三、政治社会学思想
1、合法统治的类型 卡里斯玛型统治(charismatic authority): 一种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能够激发特定 的大众对领袖的忠诚或情感。 传统型统治:权力来自自古以来流传下来 的神圣传统. 法理型统治: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以法律为依据进行管理治理的社会,由协 议或强制来建立.
1.在桑巴特看来,奢侈可以成为资本主义发 展的一个动力。 2.韦伯认为,问题在于打断生产与消费之间 的传统联系,即生产为消费。 五、韦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看法
韦伯并没有直接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而是用一种多元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历史唯 物主义。
第三章 的任务
路德的“天职”观念——研究
一、对“职业”的解释 (一)宗教改革前的职业与天职 在宗教改革以前,有资格从事天职为上帝服务的 人只有教会的神职人员,那时候天职等于神职。 (二)宗教改革后的职业与天职 职业不再成为谋生的手段而转变成一种伦理目标。 二、路德“职业观”的变化 (一) 在路德的早期思想中,他认为经济活动还不 具有道德的含义。
二、基于宗教派别差异的社会职业差异
韦伯认为新教徒所从事的多为趋向理性化 的职业。 原 因: 1. 宗教派别并非是经济状况的原因,相反在 一定意义上却表现为经济状况的结果。 2. 经济因素与宗教派别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三、教会中的革命——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 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 制。宗教改革不是取消限制,而是用一种新的限 制取代原来的旧的限制。
C 卫 理公会 1. 特点:通过有条理的系统化的行为去得到“获 得的确证”。 2.思想:首先,取得“获得的确证”的唯一确 定基础,原则上是宽恕感,这种感觉直接出自对 灵魂的证明,而且出现的时刻可以准确断定。其 次是威斯利的圣洁化学说。 D 浸礼教派
浸礼教派是新教禁欲主义的独立来源。浸礼教提 倡在精神上占有上帝赐予的拯救,但这只有通过 个人的彻悟和圣灵对个人的作用才能产生,而且 这是唯一的途径。
第二、我如何确知自己处于恩宠状态?
B. 虔信派
命定说也是虔信派的禁欲主义运动的出发点。该 运动是宗教改革的一部分。 虔信派的思想: 一个人自己的恩宠状态有条理地向越来越高的戒 律意义上的确定与完善发展,是恩宠的一个标志。 上帝的意旨通过那些处于这种完善状态的人而起 作用。
第一章
宗教关系和社会分层
主要内容:韦伯主要比较了不同的宗教派别 与他们的社会特征之间的差别。具体是天主 教徒与新教徒之间在对待圣俗两个世界上的 差异。
一、宗教派别的选择
(一) 韦伯之所以选择以宗教派别作为比较的出发 点而不是教会是因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很大差异。 同一宗教派别的成员之间更加具有同质性,因为 宗教派别是建立在信仰这种精神力量的基础之上 的。 (二)韦伯社会分层的基础 韦伯把财富、权力和声望看成是社会分层的基础。 宗教派别是与社会分层之间有密切关系的一个概 念,它是社会分层的特点 。
(一)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二)引用富兰克林的话阐述资本主义精神
二、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之一:资本积累 在资本主义状态下,经济运行是主体,人 是经济的傀儡。
三、韦伯认为,新教徒的特殊之点是把经济活动与 道德联系在一起,经济为道德服务,经济活动是 道德证明的手段。
四、韦伯与桑巴特关于资本主义形成发展的论述争 论 (一)相同点:都认为在传统观念下消费是为生产而存 在的, (二)争论:
第五章 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
1.主要内容:阐述了新教禁欲主义伦理观对资本 主义精神推动作用以及这种宗教基础的后果。 2.资本主义精神 第一,营利是生活的最终目的。 第二,劳动是一种绝对的自身目的,是一项天职。 第三,创新的精神。
局 限:
1.资本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消费市场,如果人 人倡导的是禁欲主义的价值观,那么产品 就不能被大量消费,商品滞销则会导致生 产停滞和萎缩,资本主义发展谈何而来? 2.运用比较的方法,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于英 格兰,而当时的苏格兰流行的新教教义和 禁欲主义比英格兰更纯正和清修,但是为 什么后者却没有首先发展出资本主义?
“价值中立性”明确说明了包括社会学在内 的任何一门科学都有不可逾越的局限性,人 们只能把他相对化,寻求宽容和妥协。
3、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理解” 和社会行动 两种形式的理解: (1)从理解的确定性来看,一是对行动因 素在有意向的意义上获得完全清晰和理智 的把握,另一种是重新体验的方法, (2)从操作类型看,可以分为
二、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1、科学研究的“价值相关性”与“价值中立性” 价值相关性(value-relevance)原则: 1)科学家本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必然会 根 据他的价值观设定对科学意义的承诺; 2)科学仅仅在有限的情况下,才是纯粹个人孤立 的活动――它一定具有社会化组织的特点
2、价值中立性原则(value-free) 价值中立性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以 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 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 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 韦伯的评价
韦伯认为,在路德那里,职业观念在某种程度上 是比神秘主义更退了一步,它并没有摆脱世俗的 价值观。 (三)路德教与加尔文教的比较 路德所产生的影响是开端,而加尔文所产生的影响 则是扩大和推进的作用。
第四章 世俗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主要内容:四种主要的禁欲主义新教形式与相比 较。 禁欲主义:新教践行的是入世禁欲主义。(新教 徒又称清教徒,取义于这些教徒”勤俭清洁”的 特色。)新教徒将世俗的职业当做天职,将世俗 的成功、财富的积累看做上帝的荣耀,把浪费、 挥霍当做最大的罪恶。新教的入世禁欲主义一方 面鼓励追求最大利润,一方面强调束缚消费,二 者的结合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
第三讲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一、生平与著述
马克斯· 韦伯(1864—1920),最有影响, 也最有争议的学者之一,社会科学领域中 的巨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864年出生于德国的埃尔福特市 1889年获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891年在柏林大学任教
1898年,中断教学生涯 1919年任教于慕尼黑大学 1920年因患急性肺炎去世 1904—1905年以论文的形式分两次发表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由帕森斯翻 译成英文。 《经济与社会》在1911、1922年间印行,引 起西方各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轰动。
A. 加尔文主义 一、命定说(预定论) 加尔文教坚持“命定说”的教义,认为人类乃是 为上帝而存在,且只有少数人的灵魂能够得救, 幸运地成为上帝的选民、死后升入天堂。而是否 得救乃是上帝在人们出生以前便已确定的事情, 任何其他的力量都不可能改变上帝的决定。 二、由命定说产生的问题
第一、我是不是上帝的选民?
研究韦伯的文献
1.《理性化与官僚化》,Wolfgang Schiucher著, 顾忠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苏国 勋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3.《韦伯学说新探》顾忠华著,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4年。
箴 言: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 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小聪明”是大愚蠢。 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不能接受的。
评价
韦伯对宗教,伦理和社会心理的研究以及这些精 神因素对经济因素和社会进程的分析,有可借鉴 之处。 韦伯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建树既是西方社会理 论由古典向近代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西方 现代社会学很多理论流派的思想和方法论的渊源, 实践后果远远超出了韦伯理论体系的价值意义。
参考书目: 1.《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3年。 2.《学术与政治:韦伯选集Ⅰ》钱永祥编译,广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宗教与世界:韦伯选集Ⅱ》康乐、简惠美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经济与历史:韦伯选集Ⅳ》康乐译,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年。
4、理想类型
是研究者思维的一种主观建构既来源于现实,又 不等同于现实
理想类型绝非随心所欲的凭空建构,它是体现处 于特定阶段(现代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现象的逻 辑和规则。 在一定程度上是抽象的, 根据理想类型的抽象化程度,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具体的历史事件的理想类型如“新教伦理” 第二,由社会现实的抽象因素组成如“科层制”。 第三,一种特定类型的理性化的重构,如所有的 经济理论的命题。
(一)观点:“处于某个统治者集团附庸地位的 民族和宗教少数派,自愿或不自愿地被排除在有 政治影响的地位之外,因而往往在特殊力量驱使 下开始从事经济活动。” (二)从宗教特征上解释差异的形成
四、天主教徒与新教徒
第二章
资本主义精神
中心内容: 引用富兰克林的话来描述资本 主义精神的大概。 一、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大概定义
2、科层制 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 现形式,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组Biblioteka Baidu机构的“理想类 型”,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建 立的基础是有技术专长的官吏阶级和合理性的法 律,最显著的特征在于他的运行充分依照纯粹形 式的法律制度,而不能依据某些绝对价值所衍生 的法律原则.
四、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