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说课稿m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欢树》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合欢树》这篇课文是中等职业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其主题是关于“人性美”。即以小见大,在小的内容展示大的意境。而本文则从小的记忆感悟生命背后的美好亲情和爱的博奥,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篇课文所饱含的母爱之情足以感动每一位血肉之躯。希望学生能从中反思自己是否已珍视与母亲共处的每一天。
二、学情分析:
由于是我校生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其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从实际情况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所以他们以下两个的问题:
1、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工具与资源,所以就这一问题,我采用学生先自学,教师再教的方法;
2、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所以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完成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走近史铁生,感悟他对生命的理解。
2、感受母子之间深深的情感,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3、体会作品艺术特色,了解现代散文创作中想象和对比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学习方式上,通过让学生阅读、向学生提问、师生、生生间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完成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2、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点拨法”、“讨论法”“课件展示法”三步立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
3、通过PPT,吸引学生,生动课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爱。
2、在体会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后,从自身出发,领悟母爱!
四、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独特情感。
2、品味作者附着在合欢树上的复杂心情。
五、教学难点:
1、合欢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2、史铁生的生活态度和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要学会品味平淡深沉的文章,就要从品味细节的内涵入手,所以,阅读写人叙事类
的散文,品味细节是一个重点。学生在初中就已接触到象征手法,但是对象征意义
的理解,是必须结合具体的文本才能够落实的,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点。所
以,学生只有通读全篇,瞻前顾后,才能准确的理解象征义。
六、教学设计:
本课的课时安排是1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多的是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给学生
自主阐发的平台,让学生尽量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学会自己找寻相关信息并加以解读,注重的是学生如何与文本沟通、与作者沟通,在对语言品读中挖掘内在的情感蕴藏,从而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全文以合欢树为中心意向却并不拘泥,以母亲为着力点却又时时荡漾开去。构思平朴自然又不落俗套真正做到了形散神不散。
七、教学方法:点拨法、诵读法、问题法、讨论法
八、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了解史铁生这位作家;
仔细研读文本,提出疑问。
2、归结学生的疑问,理出集中的问题。
3、下发《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两篇散文,让学生走近作者,铺设感悟课文的情感基础。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插入合欢树的图片、导入歌曲《母亲》mv)
在上课前让学生先思考一个问题:“题目为何叫合欢树?为何让你们听这首歌?”在爱的抚育中,我们丰富着生命年轮上的记忆。大爱无疆,母爱永溢。时间太多的感动都离不开母亲那饱含期待的双手;尘世太多的赞咏都播撒着母爱那淳久的芬芳。今天我们就来感受著名作家史铁生笔下的大爱之作《合欢树》。
设计意图:由于刚上课,学生的思绪还没有进入课堂,所以用歌声,视屏来安定学生的思想情绪,并且有歌曲烘托气氛、启发学生。
二、走进作者(图片导入)
作者七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代表作《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其作品多次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幻灯出示,请学生帮助介绍)。
“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
——史铁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从而初步体会作者对生命、生活的态度。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史铁生的遭遇十分坎坷,与大部分学生的经历截然不同,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秋天的怀念》是学生初中学过的课文,请学生交流阅读之后的感受可以调动学生原有的积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文本探究
1、课文初探:(采用点拨法,和诵读法)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一边听教师朗读,一边梳理文章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实现学生和作者的对话,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一下问题:
⑴文章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⑵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和自由阅读让学生们自主的初学课文,从他们的问题回答中找到学生的不懂之处,以便以下的的讲解有详有略。教师的朗读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较好的情境氛围。
而梳理文章内容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
2、研读课文(引导法)
分析母亲人物形象(提示学生可以作者身残为界限)并指出作者的情感。
身残前:年轻,聪慧,好胜心强,热爱生活。
身残后:想方设法为我治病;鼓励我好好写作;到处为我借书;顶着雨雪推我去看电影。在对比中展现的母亲形象:慈爱宽厚,坚强执著,甘心为儿子付出,甘心牺牲自我的伟大母亲.
图示一
图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