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合集下载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五班级是指小学阶段的高班级阶段,其中五年制五班级的学生要面临“小升初”考试,所以要仔细学习、仔细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粤教版五班级科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粤教版五班级科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治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综合治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熟悉池塘里的生物环境:1、参看书14面的池塘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1、说明:我们现在要仿照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讨论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3)假如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粤教粤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_课件1

粤教粤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_课件1

拓展: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球的知识。


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
地轴
北极(N)
认 识 地 球 仪
赤道
南极(S)
观察地球展开图,思考问题
地球的大小
识记
地球半径:约6400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40000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活动3 海洋和陆地
观察地球,完善下列问题: ① 总体上地球表面( 面积少。 海洋 陆地 )面积多,( 70% 30% )
地球
活动1 地球的形状
模拟实验——海岸观船 1、把船放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2、把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
3、比较两次有什么不同。


活动1 地球的形状
我的发现和思考 船向岸边驶来时, 总是先看见船桅, 最后才看见船身。 船驶离岸边时, 地 球 总是先看不见船身, 最后才看不见船桅。
——大地不是平的
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海岸观船 海船向岸边驶来时,先是看船的桅杆,最后才看见 船身。
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登高望远 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月食 月食的时候地球影子的边缘是一条曲线。
古人眼中的天地形状 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 的猜想。
麦哲伦环球航线图
1961.04.16 前苏联”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 射成功,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 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地出》 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8号在执行任务期间拍摄的地球照片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真实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
地球半球( 海洋 )为主。

粤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简案

粤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简案

粤教版科学五下教案简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粤教版科学五下册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科学五下册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生物与环境、物质的运动与变化、地球与宇宙、技术与生活、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2.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时,共15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每个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物与环境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讲解: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基本概念,如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等。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实践:分组进行观察、调查,了解学校附近的生态环境。

第二课时:物质的运动与变化1.导入:通过实验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运动与变化。

2.讲解:介绍物质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运动、变化等。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物质的运动与变化。

4.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与变化。

第三课时:地球与宇宙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与宇宙。

2.讲解:介绍地球与宇宙的基本概念,如地球、宇宙、天体等。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4.实践:分组进行观测,了解地球与宇宙的运动规律。

第四课时:技术与生活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技术产品,引导学生关注技术与生活。

2.讲解:介绍技术的基本概念,如技术、创新、应用等。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技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4.实践:分组进行技术小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第五课时:能量的转化与利用1.导入:通过实验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2.讲解:介绍能量的基本概念,如能量、转化、利用等。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4.实践:分组进行实验,了解能量的转化与利用规律。

五、课后作业1.每个单元结束后,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下册(一)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下册(一)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下册(一)粤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下册课时一:探究水的传导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传导性质;2.能够观察、实验和总结水的传导实验结果;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水的传导性质的认知与实践探究。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三个杯子、冷水、热水、温水,湿毛巾;–PPT或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如“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夏天杯子里的水会变暖?”。

2.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导热性质,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水的传导性质。

3.学习与讨论:•展示实验材料,提出实验问题:“不同温度的水是否会互相传导温度?”让学生组成小组,设计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过程中老师进行引导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水的传导性质。

4.归纳与概括: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完成知识点归纳。

5.实践应用: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日常生活中与水的传导性质相关的现象,如冷热水交换、炖菜等。

6.拓展延伸:给学生提供拓展阅读材料或其他实际应用例子,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与实践。

课时二:了解空气的物质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2.能够观察、实验和总结空气的实验结果;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空气是一种物质的认知与实践探究。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空气缸、纸片、吸管、水杯;–PPT或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气球为什么会膨胀?”。

2.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物质的性质,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空气的物质性质。

3.学习与讨论:•展示实验材料,提出实验问题:“空气是否会占有一定的体积?”让学生组成小组,设计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过程中老师进行引导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空气的物质性质。

4.归纳与概括: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完成知识点归纳。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2年2月修订)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2年2月修订)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1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第2课时教学设计弯弯的拱桥拱形结构增加承重能力。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3课时教学设计专题探究:拼接拱桥梯形构件拼接的拱圈方形构件拼接的拱圈梯形的构建更容易拼接出一个拱圈,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4课时教学设计(1)、用所给材料拼成一个有悬索的悬索桥。

(2)、向悬索桥上逐个添加砝码。

(3)、当桥面发生下榻时,记录砝码个数,并重复三次。

(4)、再拼一个没有悬索的悬索桥。

(5)、向悬索桥添加砝码直至桥面下榻,记录数据,重复三次。

(出示两幅实验图片)2、实验记录:根据实验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分享交流:A、我发现使用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要远远大于拆除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

B、悬索的作用是增大悬索桥的承重能力。

4、得出结论:使用悬索时,能增大桥面的承重能力,且不易变形。

5、讨论:在悬索桥中,悬索和桥塔分别起了什么作用?(桥塔是支撑悬索的主要构件,若干悬索用于吊起桥面,增强桥面的承重能力。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与同学分享实验结构交流讨论通过实验,验证悬索的作用。

通过观察记录、交流分享,让学生明白有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更强,悬索可以支起桥面。

知道悬索和桥塔的作用课堂小结1、悬索桥的跨度大,主要由悬索、桥塔和桥面组成。

2、桥塔是支撑悬索的主要构件,若干悬索用于吊起桥面,增强桥面的承重能力。

板书巧用悬索使用悬索时,能增大桥面的承重能力,且不易变形。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5课时教学设计桥梁里的框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立体框架中的三角形结构能增强框架的稳固程度。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6课时教学设计设计与制作:我的小桥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7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8课时教学设计科学观察的工具——显微镜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时教学设计用显微镜观察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时教学设计连一连。

水中有很多微生物。

微生物中既有单细胞的,又有多细胞的。

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1课地球教学目的:、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教具准备地球仪、小船模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

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二、新课(一)地球的形状实验模拟实验: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另一侧观察小船模型。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月食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指导阅读p4《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简介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第二课时一、复习地球是什么形状?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二、新课(一)地球有多大?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二)海洋和陆地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估算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使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0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10(三)拓展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多少?平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4(四)地球内部有什么(a)、介绍地球内部概况(b)、指导阅读p8的“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三、作业:、查找、收集人类近代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

2、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知识。

板书设计:第1课地球一、地球的形状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二、地球有多大?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三、海洋和陆地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0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4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的3/10其他地形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第2课太阳教学目的、认识到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第1课地球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 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

(注意计量单位!)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 8844.43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 %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答:不是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2023年秋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pptx

2023年秋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pptx

2023年秋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pptx一、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是2023年秋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教学课件,主要针对五年级学生,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有三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2.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内容2.1 单元一:生物2.1.1 植物的种植与繁殖•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不同植物的种植方式有哪些?•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2.1.2 动物的分类与生存环境•动物的分类有哪些标准?•不同动物的生存环境有何特点?2.2 单元二:物质与能量2.2.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有哪些分类?•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哪些变化?2.2.2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什么是能源?•不同能源的利用方式有哪些?•如何保护能源?2.3 单元三:地球与太阳系2.3.1 地球与环境保护•地球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如何保护地球环境?2.3.2 太阳系与宇宙•太阳系的组成有哪些?•宇宙的组成和发展有何特点?三、教学方法3.1 探究式学习本课程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和讨论,自主地发现和探索科学真理。

3.2 情境化教学通过情境化教学,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

3.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本课程提供了以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指导。

•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演示和知识点讲解。

•实验操作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

•练习题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视频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五、课程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课堂讨论与回答问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思维能力。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1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第1课地球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 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

注意计量单位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 8844.43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 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答:不是2 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3、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 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身边的桥梁1.桥梁必须具备一定的承重能力,才能让行人车辆安全通过。

2.增加厚度或改变形状都可以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3.在山谷、丘陵平原和水网密布的地区,人们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拱桥。

4.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用各种材料建造的拱桥,例如木拱桥石拱桥、混泥土拱桥等。

5.按照计划,将泡沫塑料、萝卜或其他材料切成小块构件,拼接成拱桥。

6.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探究的结论。

7.我国许多跨度大的桥梁,有一类是用缆索把桥面吊起来的悬索桥两端,稍用力向中间挤压毛巾,我们能观察到毛巾被挤压后的形状8.斜拉桥也是靠钢索吊起桥面的大跨度桥梁。

9.钱塘江大桥是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的钢铁框架桥。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是(钱塘江大桥)10.2018年10月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11.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建筑师智慧和心血的中国桥梁,浓缩了我国建筑的精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在世界桥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2、为了方便人和车辆的通行,人们在江河湖海上修建了(桥梁)。

13、梁桥是由(梁)和(桥面)组成的。

14、(梁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类型。

15、梁桥的桥面(平直),大多具有(梁)的结构。

16、拱桥的跨度一般比梁桥要(大)。

17、生活中的拱桥都具有(拱形)结构。

18、拱桥的承重能力要比梁桥(大)。

19.拱桥的底部两端是(拱脚),由(拱座)支撑。

20.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建造的拱桥有(木拱桥)、(石拱桥)、混凝土拱桥和(钢拱桥)等。

21、石拱桥受材料限制,往往使用小块构件(拼接)桥面下的拱圈。

22、通常我们可以使用(梯形)和(方形)的小块拼接拱圈。

23、在制定实验方案时,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24.在拼接完拱圈后,我们要做(承重能力)测试。

25.用缆索把桥面吊起来的桥是(悬索桥)。

26、悬索桥的跨度比较(大),一般建在(山谷中)或(海面上)。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课件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课件

太阳风是一种连续存在,来自太阳并以 200-800km/s的速度运动的等离子体流。
太阳耀斑(Solar flare)是 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周 期约为11年。一般认为发生 在色球层中,所以也叫“色 球爆发”。其主要观测特征 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 空)突然出现迅速发展的亮 斑闪耀,其寿命仅在几分钟 到几十分钟之间,亮度上升 迅速,下降较慢。特别是在, 耀斑出现频繁且强度变强的 时候。
地球仪 ---地球模型
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
地轴
北极(N)
认 识 地 球 仪
赤道
南极(S)
地球的大小
识记
地球半径:约6400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40000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洋观 、察 陆地 地球 的表 面面 积海 各陆 占有 地什 表么 总特 面点 积? 的估 多算 少海 。
麦哲伦环球航行
麦哲伦环球航线图
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 球航行。
验证了伟大的猜想— —地球是球形的!
是宇 个航 球员 体加 的加 人林苏 。成联 为” 人东 类方 历一 史号 上” 第载 一人 个宇 亲宙 眼飞 目船 睹发 地射 球成 功 ,
1961.04.16
地球的真实形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 道略鼓的不规则与椭球体。
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问问“为什么”。 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 探究“为什么”。
天 圆 地 方
古人眼中的天地形状
古人眼中的天地形状
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 “天圆地方”的猜想。但是,日月星辰 的东升西落,交替循环又使古人做出了 另一种猜想……
我国东汉时期天文 学家张衡认为:浑 天如鸡卵,地如卵 黄,居于内。天表 有水,水包地,犹 如卵壳裹黄。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设计课后回忆第1课地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

2、基本了解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分层。

能力目标: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过观察,认识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

情感目标: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地球的概貌,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难点: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

三、教学时间:分3课时完成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或相关幻灯片、图片、地球仪、小船模型、篮球、橡皮泥。

学生准备:尺、有关地球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放驱动页幻灯片或图片:引导学生浏览任务驱动页,关注图中情景。

2、结合主题人物提出的疑问,进一步提出:“船身为什么看不见了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

二、地球的形状:1、引导学生思考“远航船船身先消失”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针对学生提出的猜测,和学生一道分析。

在各种不同的猜测中(如认为可能是海浪、云雾等作用的猜测),注意点明“远航船船身先消失、入港船船桅先出现”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下面的实验。

2、模拟实验:介绍实验方法,分发实验器材,并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

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出海船只的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的原因。

小结:地球是圆形的是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3、还有哪些例子说明地球是圆的呢?举例: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引导学生思考或课后收集地类似的例子。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1、人们什么时候开始真正认识到地球形状的呢?组织学生阅读资料内容,介绍人们由猜测到最终证实地球形状的过程。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1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第2课时教学设计A、我发现拱桥的承重能力要比梁桥大很多。

B、拱桥拱形的结构是为了增加承重能力的。

5、思考:如果把纸拱两端的“拱座”移开,拱的承重能力会变化吗?6、我们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一下吧!对比实验:有拱座与无拱座的承重能力。

实验器材:纸若干、盒子、垫圈若干。

实验步骤:(1)、将盒子放在桌面上作拱座。

(2)、将纸拱起放在盒子中间,然后放垫圈,直至桥面下榻。

(3)、将拱座移开,然后放垫圈,直至桥面下榻。

(4)、做好实验记录。

(出示两幅实验图片)7、完成实验记录结果。

8、分享与交流。

(如果把拱座移开,拱桥就不能再承重了,拱座起到支撑拱桥的作用。

)9、出示拱桥的结构。

验结构动手实验分享交流观察拱桥的结构重能力更大,拱形结构的作用。

通过实验了解拱座的作用。

认识拱桥的结构课堂小结1、山谷、丘陵、平原和水网密布的地区适合建拱桥。

2、拱桥的承重能力要比梁桥大。

3、拱桥的拱座起到支撑作用。

板书弯弯的拱桥拱形结构增加承重能力。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3课时教学设计重物。

实验步骤:(1)、按照计划,将切好的小块拼接成拱圈。

(2)、将重物放在拼接好的拱圈上,直至拱圈下榻。

(3)、记录实验数据。

(出示两幅实验图片)2、展示拼接成果。

3、实验记录:根据实验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五、得出结论。

1、分享交流:我发现梯形的构建更容易拼接出一个拱圈,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动手实验展示成功分享交流通过实验、观察记录、交流分享,让学生梯形小块更容易拼接,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课堂小结1、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建造的拱桥有木拱桥、石拱桥、混凝土拱桥和钢拱桥等。

2、梯形的构建更容易拼接出一个拱圈,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板书专题探究:拼接拱桥梯形构件拼接的拱圈方形构件拼接的拱圈梯形的构建更容易拼接出一个拱圈,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4课时教学设计(出示两幅实验图片)2、实验记录:根据实验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分享交流:A、我发现使用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要远远大于拆除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

新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单元身边的桥梁1、增加厚度或改变形状都可以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2、梁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类型,它们平直,大多具有梁结构。

3、在山谷、丘陵、平原和水网密布的地区。

人们建造各式各样的拱桥。

4、拱桥:拱圈底部两端的拱脚由拱座支撑。

5、悬索桥:桥塔、桥面、缆索、悬索6、斜拉桥也是靠钢索吊起桥面的大跨度桥梁。

香港昂船洲大桥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斜拉桥之一。

7、三角形形状最稳定。

第二单元微观生命世界1、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能提高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构成:3、显微镜的使用顺序:取镜: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

安放:保持镜体直立,将其平稳放在实验台距边缘约7厘米处。

对光: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直到出现明亮的圆形视野。

调整: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靠近装片。

左眼朝目镜内注视,缓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图像大致清晰;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更清晰。

观察:稍稍向左右或前后移动装片,观察装片。

收镜:实验后,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将显微镜收回镜箱中。

4、在观察生物材料前,要将其处理得薄而透明,并制成玻璃标本。

5、镜头上“10X”即放大倍数为10倍,若物镜发大倍数是10倍,目镜放大倍数是10倍,即放大镜放大倍数是100倍。

6、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第三单元火山和地震1、地壳不断运动着,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地壳的运动非常缓慢。

2、岩浆岩: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3、沉积岩: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各种沉积物,经过水流等外力的搬运作用,再经过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沉积岩。

4、变质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岩浆岩、沉积岩等各类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5、当地壳不能阻止岩浆向上运动时,岩浆就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地表上升,然后突破地表急剧地喷发出来,形成火山喷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引力很小。
12、下面哪种动物是产卵繁殖后代的:( ) A:海豚 B:猫 C:青蛙 D:兔子
13、少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生明显变化 的是:( )
A:外貌 B:视力 C:智力 D:身高 14、出海的渔船走远时,慢慢地由船身到桅杆先
后消失在海平面的现象说明:( ) A:海浪很大 B:海洋很宽 C:地球不是平面的 D:海平面很远 15、种子在什么环境下容易萌发( )。 A.干燥 B.潮湿 C.浸没水中 D.寒冷
12、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 自转 )形成的。 13、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 ), 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 自转 )。 14、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 15、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有(四季 )变化。 16、常见的植物,多数都是由(种子 )萌发 生长而成的。 17、植物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变化,比如 (植株长高 )、(叶子)增多等。
四、问答题 1、什么叫月相变化? 答:天空中的月亮常常改变模样,有时像个 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这就是月相的变化。
2、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答: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足够的氧 气,充足的阳光。
3、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 答: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如果阳光不够充 足,植物的茎叶就会朝向阳光更充足的地方生 长。这就是植物生长的向光性。
36、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 )。 37、四大家鱼有( )、( )、 ( )、( )。
38、由于地球是( )在公转,所以才会有 四季的产生。
39、农历的每个月的( )我们看到的月亮 都像个圆盘。
4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科学 地论证了地球是个( )。
41一颗完整的菜豆种子,它的结构包括是 ( )和种皮两部分。
殖方式叫( ) A、胎生 B、卵生 8、地球的中心部分叫( ) A 、地幔 B、地核 C、地壳 D、地心
9、蒲公英的种子是靠什么传播的?( ) A:水 B:动物 C:风 D:弹力
10、地球赤道的周长约为:( ) A:40000千米 B:100000千米
C:10000千米 D:4000千米 11、下面对月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月球本身不发光。 B、月球上有环形山和少量的水。
4、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答: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
5、四季是怎么产生的? 答:四季的变化与太阳的直射与斜射有关, 由于地球永不停歇地侧着身子,围绕太阳这个 大火炉运转,这种冷暖便不停地交替着,从而 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6、养蚕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1、桑叶要新鲜、干净、洗过的桑也要晾 干。2、每日清洁桑叶的纸盒。3、发现病蚕及 时隔离。4、防止老鼠、蚂蚁等动物伤害蚕。
18、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长(根 )后长 ( 叶 )。19、很多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结)果。
20、蚕和很多动物一样,生命都是从( 卵 )
开始的。 21、刚孵出的蚕叫( 蚁蚕 )。 22、蚕的一生经历从( 卵 )、(幼虫)、
(蚕蛹)、( 蚕蛾 )四个阶段。 2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经历了(婴儿)、
二、选择题(30分)请根据题目意思选择一个 合适答案填在括号里。
1、太阳给地球带来光和热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 的总能量的( )。
A、二十分之一 B、五十分之一 C、二十亿分之一 2、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而且是( )身子在 公转。
A、平躺着 B、倾斜着 C、竖直着
3、根椐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黏土、 砂土和( )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复习
一、填空:
1、地球的形状是( 球形的 )。 2、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地球),可有人说应 该叫( 水球 )。
3、地球表面既有坚硬的( 岩石 ),也有松 软的(泥土),更有浩瀚的(大海)。
4、 地球内部由( 地壳)、( 地幔)、和 (地核)三部分组成。
5、太阳照耀着地球,给地球带来了( 光)和 ( 热 )。
6、太阳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 ),它通过 (核聚变 )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7、(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源。 8、天空中的月亮常常改变模样,有时像个 ( 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这就是(月相) 的变化。 9、太阳是自己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 10、月亮的圆缺有规律的变化叫(月相)。 1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7、什么叫胎生? 答:有一些动物在繁殖后代时直接生出幼崽, 而幼崽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以母亲乳汁为食。 这种繁殖方式叫胎生。
8、什么叫传粉? 答:植物的花粉从雄蕊传播到雌蕊上就叫传 粉。
9、什么是植物的生长周期? 答:从种子萌发长出幼苗开始,到这株植物 开花结果,繁育出种子,这株植物就完成了一 个生长周期。 10、月相变化的原因? 答: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 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 球遮挡了部分阳光,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 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 从而产生了月相变化。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 1、蝴蝶的成长有四个阶段,分别是卵、幼虫、结茧、蝴 蝶。 ( ) 2、在20~25℃的条件下,蚕卵一般经过5天左右可以孵化 出蚕。 ( ) 3、蚕蛾一般都以小毛虫、桑叶为食物。 ( ) 4、砂土保水保肥能力好,养分较多,是最好的种植用土。 () 5、多数哺乳动物是通过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的。 ( ) 6、植物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异花传粉、人工传粉 ()
A、壤土 B、泥土 C、尘土 4、恒温动物体重越小,每日每克体重消耗的 热量就( ) A、越多 B、越少 C、没有影响 5、以下哪种习惯是青少年应该有的( ) A、通宵玩乐不睡觉 B、保持正确行走姿势 C、用手去挤青春豆
6、植物的传粉常常依靠风和昆虫,靠风力传 粉的叫( )花。
A、虫媒 B、风媒 7、繁殖时直接生出幼崽并以母乳为食的繁
11、植物种子有哪几种传播途径? 答:1、风力传播。2、水利传播。3、动物传 播。4、弹力传播。 12、为什么动物动物一段不吃东西会感到饥饿? 答:这是因为食物在动物的身体里会转化成身 体需要的物质和力量。这些物质会被身体所吸 收,它所产生的能量可以提供运动的力量,并 维持体温。它们要生长、运动和维持体温就要 不断地进食。
8、海豚、青蛙、蝴蝶都是卵生动物。 ( ) 9、一个质量6千克的物体,运到月球上质量大概是
1千克。( ) 10、温度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 ) 11、蚕幼虫的生长过程中要蜕3次皮才能长大。( ) 12、、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 ) 13、人们可以通过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
() 14、子叶在幼苗的生长过程没有任何作用。 ( ) 15、地球表面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得多。( )
(幼年)、( )等几个阶段。
24、少年儿童在生长过程中,不但( ) 会发生变化,( )和( )也会发生明显的 变化。
25、一般把土壤分为( )、( )和 ( )。
26、除了水分和养分外,( )、( )、 ( )等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27、植物的花粉从( )传播到( ) 上就叫传粉。
28、植物生长除了需要吸收水分外,还要吸 收土壤中的( )。
29、根据食性不同可以将动物分成( )动 物、( )动物和( )动物。
30、多数哺乳动物是通过( )的方式繁殖 后代的。
31、有一些动物在繁殖后代时( )幼崽, 而幼崽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以母亲( ) 为食。这种繁殖方式叫( )。
32、哺乳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为( )。 33、菜豆种子里的胚可以分为( )、 ( )、( )、( )和( )。 34、种子于花和果实一样,都是植物的 ( )。 35、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