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纵隔病变基本影像表现
合集下载
肺与纵隔基本病变x线表现PPT课件
X线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影, 可伴有胸腔积液。
周围型肺癌
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 毛糙,有时可见分叶征。
纵隔肿瘤X线表现
胸腺瘤
X线表现为前上纵隔肿块,可伴有 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神经源性肿瘤
X线表现为后纵隔肿块,可伴有脊 柱侧弯或椎间孔扩大。
胸内甲状腺肿
X线表现为前上纵隔肿块,密度均匀 或不均匀,边缘清晰或毛糙。
肺与纵隔病变患者可能存在心理压力 和焦虑情绪,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康 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 等,促进身体康复。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表现
咳嗽
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 可伴有咳痰、气喘等。
胸痛
胸痛可表现为钝痛、刺 痛等,可放射至肩部或
背部。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可表现为气促 、呼吸浅快等,严重时
可出现紫绀。
其他症状
发热、体重减轻、食欲 不振等也是肺与纵隔基
本病变的常见症状。
02
CATALOGUE
X线检查技术
X线检查原理
01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 荧光性和摄影效应,能够穿透人 体组织并形成影像。
01
02
03
04
保护隐私
确保患者隐私,避免无关人员 接触患者。
正确体位
确保患者按照要求摆好体位, 以便更好地观察病变。
避免重复照射
减少X线照射次数,避免对患 者的潜在危害。
观察影像
仔细阅读X线检查结果,结合 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
分析。
03
CATALOGUE
肺与纵隔基本病变X线表现
最新第二篇肺与纵隔影像诊断1打印-PPT文档
3.高分辨力CT扫描(HRCT):基本 技术包括薄层(1~3mm)扫描、高分 辨力算法重建图像以及高仟伏和高 毫安。
4.螺旋CT(单排、多排)。 5.EBCT、电影CT、Pct/CT。 6.三维重建、灌注成像、仿真内镜。
1.优点:主要用于胸廓、纵隔及大血管(血管 流空效应)病变的诊断。
2.缺点:运动伪影的干扰使图像欠清;对肺 内病变特别是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不如CT。
(六) 膈
1.在CT上呈软组织影; 2.右膈脚起自第1~3腰椎前面,左侧起 自第1~2腰椎。较粗大或分叶状膈脚类似 淋巴结。膈脚后部为胸腔,前部为腹腔。
(七) 纵隔
1.纵隔的分区:现采用六分区法,即将 纵隔分为前、中、后三区,再以主动脉弓 为界将纵隔分为主动脉弓上区及主动脉弓 下区。前纵隔位于心脏,大血管之前与胸 骨后方;中纵隔即心脏、主动脉及气管所 占据的部位;后纵隔为胸椎前及椎旁沟与 食管前缘之间的空隙。
3.胸部能量减影摄片:能量减影 (energy subtraction)的原理是利 用两次不同剂量X线对同一部位的 曝光而获得的图像。根据诊断的需 要可显示不同的组织结构如骨骼、 软组织或肺等。
(四) 造影检查
1.支气管造影:碘造影剂的引入,痛苦小, 有一定危险,目前少用,被HRCT代替。 2.血管造影:
4.支气管血管束:结缔组织包绕的支气 管和其伴随的肺动脉统称为支气管血管束。 正常结缔组织不能显示,肺野内带支气管血 管束均可见,5级支气管以远的气道就难以 显示,仅见中外带肺动脉影,可达胸膜下 5mm处。
(四) 次级肺小叶(Secondary Lobules)
1.概念:次级肺小叶为3~5个终末细支气 管所属的肺组织,也是具有纤维结缔组间 隔的最小肺结构,是高分分辨力CT(HRCT) 所观察的基本单位。
肺部基本病变
病因
自发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外伤性气胸 人工性气胸
气胸X线表现 气胸区无肺纹理分布 可见线状或带状胸膜 压缩的肺呈软组织影 同侧肋间隙可见増宽 纵隔通常向健侧移位
液气胸X线表现 横贯胸腔的气液面
气胸
液气胸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病因
结核性胸膜炎 石棉肺 出血后机化 脓胸
病理
炎性纤维素渗出 肉芽组织的增生 外伤出血后机化
结核球
肺癌
部 位 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大小
φ<3cm
φ>3cm
形状
园形
椭圆分叶状
边 缘 清晰、锐利、无切迹 部分切迹、毛剌
密 度 中等、均或不均
密度较高、均匀
钙化
进展 胸水 周围灶 空洞 淋巴结
40% 慢 无
有子灶 半月形 无改变
1%-2% 较快 有
无或少 不规则、厚壁 转移肿大>1cm
外围型肺癌
支扩密度不均 5、肺不张的邻近改变:代偿性肺气肿、叶间裂多移位、纵
隔向患侧移、同侧肺门改变、同侧横膈升高
支气管的狭窄 上叶肺不张
中叶肺不张 下叶肺不张
软组织块影
支气管的狭窄
横“S”征
5、肺实变的CT表现 1) 片状边缘模糊影 2)段性或叶性分布密度均匀的致密影 3)蝴蝶翼状分布的大片状阴影 4)磨玻璃样阴影 5)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气像) 6)腺泡结节影
空气支气管征
腺泡结节影
腺泡结节影
支气管播散
腺泡结节影
肿块影像学特征
1、肿块的部位 2、肿块大小 3、肿块的结构:空洞、空泡征、钙化、脂肪 4、肿块的形态:分叶征、随呼吸形态改变 5、肿块的邻近:卫星病灶、胸膜凹陷征 6、肿块的边缘:毛剌状 7、肿块的强化
自发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外伤性气胸 人工性气胸
气胸X线表现 气胸区无肺纹理分布 可见线状或带状胸膜 压缩的肺呈软组织影 同侧肋间隙可见増宽 纵隔通常向健侧移位
液气胸X线表现 横贯胸腔的气液面
气胸
液气胸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病因
结核性胸膜炎 石棉肺 出血后机化 脓胸
病理
炎性纤维素渗出 肉芽组织的增生 外伤出血后机化
结核球
肺癌
部 位 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大小
φ<3cm
φ>3cm
形状
园形
椭圆分叶状
边 缘 清晰、锐利、无切迹 部分切迹、毛剌
密 度 中等、均或不均
密度较高、均匀
钙化
进展 胸水 周围灶 空洞 淋巴结
40% 慢 无
有子灶 半月形 无改变
1%-2% 较快 有
无或少 不规则、厚壁 转移肿大>1cm
外围型肺癌
支扩密度不均 5、肺不张的邻近改变:代偿性肺气肿、叶间裂多移位、纵
隔向患侧移、同侧肺门改变、同侧横膈升高
支气管的狭窄 上叶肺不张
中叶肺不张 下叶肺不张
软组织块影
支气管的狭窄
横“S”征
5、肺实变的CT表现 1) 片状边缘模糊影 2)段性或叶性分布密度均匀的致密影 3)蝴蝶翼状分布的大片状阴影 4)磨玻璃样阴影 5)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气像) 6)腺泡结节影
空气支气管征
腺泡结节影
腺泡结节影
支气管播散
腺泡结节影
肿块影像学特征
1、肿块的部位 2、肿块大小 3、肿块的结构:空洞、空泡征、钙化、脂肪 4、肿块的形态:分叶征、随呼吸形态改变 5、肿块的邻近:卫星病灶、胸膜凹陷征 6、肿块的边缘:毛剌状 7、肿块的强化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
肺癌
CT断层图像可显示肺部肿块的大小、形态、密度 等特征,结合增强扫描可观察肿块的强化程度, 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和分期。
纵隔肿瘤
CT断层图像可清晰显示纵隔内肿瘤的位置、大小、 形态等特征,有助于纵隔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
肺部感染
CT断层图像可显示肺部感染的病灶分布、形态、 密度等特征,有助于肺部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疾病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
03
常见肺部病变CT断层解 剖表现
炎症性病变
肺炎
CT表现为肺实变,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肺叶或肺段实变,边缘模 糊,常伴有胸腔积液。
肺结核
CT表现为多灶性、多态性、多钙化性、少肿块性和少结节堆聚性, 常见空洞、纤维条索状影和卫星灶。
肺脓肿
CT表现为圆形透亮区及气液平面,内壁光滑或略有不规则。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01 02
技术因素
CT扫描参数设置不当、图像重建算法选择不合适等技术因素可能导致 图像质量下降,影响诊断准确性。防范措施包括提高技术人员操作水平、 优化扫描参数设置等。
阅片经验不足
阅片者对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结构不熟悉,或者对病变特征认识不 足,可能导致误诊。防范措施包括加强阅片者培训、提高阅片经验等。
并发症监测
CT断层解剖可以及时发现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便于及时 干预和治疗。
随访观察
对于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定期进行CT断层扫描可以监测病变的变化和复发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食管
位于后纵隔内,呈管状软组织密度影,可显 示其管壁及管腔情况。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意义
淋巴结分区
01
根据淋巴结的位置和分布,纵隔淋巴结可分为多个区域,如肺
肺和纵隔病变基本影像表现
支气管血管束 紊乱、聚拢
49
7、空洞与空腔
空洞和空腔病因多,体现多样, 最常 见旳如肺脓肿、结核、肿瘤、囊支气 管扩张或支气管囊肿、外伤、包虫等
壁厚3mm以上为厚壁空洞,3mm下 列为薄壁空洞
50
52
53
54
肺脓肿形成旳空洞
癌 性 空 洞
55
厚壁空洞
偏心空洞,壁厚,内缘不齐并有结节
透亮度变化不明显,肺外围部可见肺大泡, 肺纹理稀疏,胸廓前后径增宽,横膈低平
9
2、阻塞性肺不张
支气管完全阻塞后18-二十四小时,肺 内气体完全吸收而致肺旳体积缩小
X线表现为密度增高,体积缩小,边 沿锐利,邻近肺组织代偿性膨胀,纵 隔向患侧移位,肺门血管能够移位
10
右上叶
左上叶
13
右中叶
61
小叶中心构造增粗
小叶间隔增厚 界面征
小叶间隔增厚示意图
62
肺蜂窝样变化示意图
63
64
胸膜下线
胸膜下线示意图
65
间质结节影示意图
66
肺构造扭曲变形 及牵拉性支气管 扩张
磨玻璃样变化
67
(三)胸膜病变
胸腔积液 气胸与液气胸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胸膜结节及肿块
68
1、胸腔积液
肺纹理被牵拉呈垂柳状
29
X线体现
弥漫性纤维化呈网状、线状、蜂窝状 弥漫性纤维化可见弥漫颗粒状、小结
节状影
30
31
4、钙化
发生于退行变或坏死组织内,多见于 肺或淋巴结干酪样结核灶旳愈合
X线体现:高密度,边沿锐利,斑点 状、块状或球形
32
33
34
5、结节状阴影
肺与纵隔病变基本影像表现
展望影像学在肺与纵隔病变中的研究前景
影像学技术的进步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 高分辨率CT、MRI等,对肺与纵 隔病变的诊断将更加准确和精细。
多学科合作
影像学在肺与纵隔病变的诊断中需 要与病理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合 作,共同探讨病变的性质和治疗方 法。
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影像学将更 好地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帮助 医生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影像学检查的意义
01 诊断病变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肺与纵隔的形态和结构, 发现异常病变,为诊断提供依据。
02 评估病情
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病变的范围、程度和影响, 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03 监测病情变化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及时 发现复发或转移的情况。
02
肺的影像学表现
淋巴结病变
如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 等,需结合临床特点和相 关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04
病例分析
病例一:肺癌
总结词
肺癌是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其基本影像表现为肺部肿块或结节,常伴有支气管阻塞和肺部浸 润。
详细描述
肺癌在X线胸片上通常表现为肺部肿块或结节,边缘不规则,密度不均匀。CT扫描可以更清楚 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肺癌还可能引起支气管阻塞,导 致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
肺部炎症
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密 度增高、边缘模糊的 片状影,CT上表现为 磨玻璃样改变或实变 影。
肺癌
在X线胸片和CT上表 现为肺部结节或肿块 影,形态不规则,边 缘有毛刺或分叶状。
肺气肿
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肺 部透亮度增加,CT上 表现为肺部纹理稀疏、 肺泡间隔变薄。
肺与纵隔
• 后果包括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和肺 不张。
• 阻塞性肺气肿
支气管不完全阻塞 形成的活瓣效应
局限性阻塞性 肺过度充气
X线表现: 病变支气管所属肺野透亮度增高 病变支气管所属肺野肺纹理稀疏
纵隔摆动,常为支气管异物所致
女性,因咳嗽、发热来我院检查,示右肺野透亮 度增高,三个月后再次胸片可见右肺门旁可见肿 块,又过6个月后再次胸片示右肺门肿块增大。
肺渗出和实变
• 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的空气被病 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
• 常见病理改变为炎性渗出、出血、肿瘤或 肉芽组织。
• 常见疾病为肺炎、肺结核、肺泡性肺水肿、 肺挫伤、肺出血、肺梗死等。
• X线表现:
– 斑片状高密度影,中心区密度较高,边缘区较 淡,边缘比较模糊
– 当病变范围进展成大片,占据整个肺叶,边缘 所到叶间胸膜的阻挡,边缘锐利。
(三)、区分肺不张和肺实变
胸片示右上肺片状高密度阴影,难以区别是肺实变还是肺 不张,CT可清楚显示右上支气管狭窄,病灶内未见支气管 气征,证实为右上肺节段不张。
(四)、发现被胸水遮盖的病变
胸片示右水平 裂、右斜裂积液,上纵隔增宽。CT示右斜裂胸膜不规则 增厚,上纵隔气管前淋巴结肿大。提示为肿瘤所致的局限性胸水。
胸片提示右下肺有空洞,CT检查可见空洞有壁结节,故诊 断为恶性空洞,手术病理证实为右下肺鳞癌伴空洞形成。
常见疾病
• 支气管扩张 • 肺炎 • 肺脓肿 • 肺结核 • 原发性支气管癌 • 肺部转移性肿瘤
支气管扩张
• 支气管内径不可逆的异常扩大。 • 病因:先天性,后天性
– 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壁破坏 – 支气管分泌物淤积导致支气管内压增高 – 肺纤维化对支气管壁的外在性牵拉
• 阻塞性肺气肿
支气管不完全阻塞 形成的活瓣效应
局限性阻塞性 肺过度充气
X线表现: 病变支气管所属肺野透亮度增高 病变支气管所属肺野肺纹理稀疏
纵隔摆动,常为支气管异物所致
女性,因咳嗽、发热来我院检查,示右肺野透亮 度增高,三个月后再次胸片可见右肺门旁可见肿 块,又过6个月后再次胸片示右肺门肿块增大。
肺渗出和实变
• 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的空气被病 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
• 常见病理改变为炎性渗出、出血、肿瘤或 肉芽组织。
• 常见疾病为肺炎、肺结核、肺泡性肺水肿、 肺挫伤、肺出血、肺梗死等。
• X线表现:
– 斑片状高密度影,中心区密度较高,边缘区较 淡,边缘比较模糊
– 当病变范围进展成大片,占据整个肺叶,边缘 所到叶间胸膜的阻挡,边缘锐利。
(三)、区分肺不张和肺实变
胸片示右上肺片状高密度阴影,难以区别是肺实变还是肺 不张,CT可清楚显示右上支气管狭窄,病灶内未见支气管 气征,证实为右上肺节段不张。
(四)、发现被胸水遮盖的病变
胸片示右水平 裂、右斜裂积液,上纵隔增宽。CT示右斜裂胸膜不规则 增厚,上纵隔气管前淋巴结肿大。提示为肿瘤所致的局限性胸水。
胸片提示右下肺有空洞,CT检查可见空洞有壁结节,故诊 断为恶性空洞,手术病理证实为右下肺鳞癌伴空洞形成。
常见疾病
• 支气管扩张 • 肺炎 • 肺脓肿 • 肺结核 • 原发性支气管癌 • 肺部转移性肿瘤
支气管扩张
• 支气管内径不可逆的异常扩大。 • 病因:先天性,后天性
– 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壁破坏 – 支气管分泌物淤积导致支气管内压增高 – 肺纤维化对支气管壁的外在性牵拉
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肺门,纵隔,胸膜,横隔))
渗 出
渗 出
渗 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渗 出
增 殖
增 殖
增 殖
基本病变
纤维化
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肺间质性改变, 或为肺实质破坏后的机体修复过程。大 多数为继发性纤维化,可以是组织破坏 缺损引起的组织修复反应。
纤 维 化
纤 维 化
纤 维 化
纤 维 化
基本病变
钙化
肺部病灶内钙盐的沉积达到一定浓度 和体积时,即形成 X 射线上可见的钙化。 明显的钙化在平片上可辨认,但细微的 钙化常遗漏。
– Below the 4th anterior rib
胸 腔 积 液
Free fluid
Middle
– Homogenous opacity extends upward and obscure the diaphragm and lung base
– The upper edge is concave and higher laterally
– Extend into the pleural fissure
– Below the 2nd anterior rib
Free fluid
Massive
CT 是显示钙化的最优扫描技术。
钙 化
钙 化
基本病变
空洞和空腔
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 管排出后形成;洞壁可以是坏死组织、肉芽组 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所构成。多见于肺结 核、肺脓肿、肺癌、肺真菌病等。
空腔与空洞不同,是肺内生理腔隙的 病理性 扩大。如肺大泡、含气肺囊肿、支气管扩张等。 构成空腔的壁薄而均匀,周围无实变,无气液 面;伴感染时可有液面,周围可有小片影。
肺与纵隔影像诊断-支气管疾病
(2) CT表现
① 两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 ② 伴有磨玻璃样阴影,提示支气管 周围间质内及肺泡内炎性渗出; ③ 严重者可见小叶实质,表现为斑 片状阴影; ④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可有增大。
(3) 诊断及鉴别诊断(略)
(四) 肺脓肿(pulmonary abscess)
1.病因病理
(1) 感染途径:① 吸入性;② 血源 性;③ 附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均 由化脓性细菌所致。 (2) 病理:为化脓性肺炎导致细支气 管阻塞,小血管炎性栓塞,肺组织 坏死继而液化,经支气管咳出后形 成脓腔。
右下肺脓肿(急性期)
左 下 肺 脓 肿
亚
急
性
期
左下肺脓肿
血 源 性 肺 脓 肿
2.CT表现
(1) 早期(化脓肺炎期):大片致密阴影,边 缘模糊;
(2) 脓肿形成期:大片阴影可见低密度,可 大、可小、可有液平,内壁常光滑或略不 整,外壁渗出明显。
(3) 少量胸腔积液,脓肿破入胸腔可致局限 性脓胸或脓气胸。
2.影像学表现
(1) X线表现
① 急性化脓性肺炎阶段: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密 度均匀; ② 空洞形成阶段:化脓性肺炎中心组织发生坏死液化 后,出现空洞,壁厚,内壁常较光滑或略不规整,绝大 多数有液平; ③ 慢性肺脓肿:厚壁空洞,外壁边缘清晰,可有液平; ④ 血源性肺脓肿:两中下肺外带多发性类圆形致密影, 多有小空洞形成,金葡菌血源性肺脓肿可见薄壁空洞, 有液平; ⑤ 膈下脓肿或肝脓肿的肺脓肿,同侧膈肌升高运动受 限,隔上肺内大片致密影,空洞形成,有液平,胸膜增 厚。
(4) 血源性肺脓肿:多发性结节、空洞影, 结节边缘渗出明显。
左下肺脓肿
3.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吸入性肺脓肿空洞与癌性空洞的鉴别。
肺纵隔病变影像学表现护理课件
确保患者安全。
术后护理
监测病情变化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呼吸道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排痰,防止肺部 感染。
营养与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合理 饮食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04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肺癌患者的护理
总结词
呼吸道护理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患者呼吸道容易感染,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为患 者吸痰、拍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
03
氧疗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患者可能存在低氧血症,需要给予氧疗,如鼻导管吸
氧或面罩吸氧等。同时注意观察氧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05 总结与展望
当பைடு நூலகம்护理现状与挑战
护理技术发展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对肺纵隔病变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能力得 到提升,但护理技术在配合影像学检查和后续治疗方面仍有待加强。
专业护理人才
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在肺纵隔病变的护理中起到关键作 用,然而目前此类专业护理人才仍然相对缺乏。
跨学科合作
肺纵隔病变的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影像科、呼吸科、肿瘤科 等,如何加强跨学科合作,提高护理效率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技术革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先进的护理技术和设备应用于肺 纵隔病变的护理中,如远程护理、智能护理等。
重要性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纵隔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 性质、部位、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应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胸片、CT、MRI等,其中CT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 率和准确性,是诊断肺纵隔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 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监测病情进展。
术后护理
监测病情变化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呼吸道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排痰,防止肺部 感染。
营养与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合理 饮食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04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肺癌患者的护理
总结词
呼吸道护理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患者呼吸道容易感染,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为患 者吸痰、拍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
03
氧疗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患者可能存在低氧血症,需要给予氧疗,如鼻导管吸
氧或面罩吸氧等。同时注意观察氧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05 总结与展望
当பைடு நூலகம்护理现状与挑战
护理技术发展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对肺纵隔病变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能力得 到提升,但护理技术在配合影像学检查和后续治疗方面仍有待加强。
专业护理人才
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在肺纵隔病变的护理中起到关键作 用,然而目前此类专业护理人才仍然相对缺乏。
跨学科合作
肺纵隔病变的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影像科、呼吸科、肿瘤科 等,如何加强跨学科合作,提高护理效率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技术革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先进的护理技术和设备应用于肺 纵隔病变的护理中,如远程护理、智能护理等。
重要性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纵隔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 性质、部位、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应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胸片、CT、MRI等,其中CT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 率和准确性,是诊断肺纵隔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 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监测病情进展。
肺与纵隔影像诊断1打印
胸膜炎
胸膜炎
胸膜炎是指胸膜腔内发生的炎症,通过X光、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胸膜增厚 等异常表现。
诊断方法
胸膜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 X光和CT等。
治疗方案
胸膜炎的治疗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采取抗炎、止痛等措施缓解症状。
04
肺与纵隔疾病的鉴别诊 断
肺结核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通过X 光、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浸润、空洞、钙化等异常 表现。
诊断方法
肺结核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 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光和CT等。
治疗方案
肺结核的治疗需要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的 治疗原则,常用的药物包括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等。
肺的位置
肺的形态
肺的外形呈半圆锥形,分为左肺和右 肺两部分,左肺呈斜裂状分为上、下 两个肺叶,右肺则分为上、中、下三 个肺叶。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覆盖于心 之上,通过胸膜与胸壁和肋骨相连。
纵隔的解剖结构
纵隔的分区
纵隔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 前纵隔包括胸腺、心包等结构, 中纵隔包括心脏、大血管等结构, 后纵隔包括食管、胸椎等结构。
纵隔的边界
纵隔上壁为胸膜顶和上纵隔,下 壁为膈肌和下纵隔,两侧壁为胸
廓侧壁和肋骨。
纵隔的形态
纵隔的形态因年龄、性别和个体 差异而异,成年男性较窄而长,
女性较宽而短。
肺与纵隔的相互关系
位置关系
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位于两肺之间,两者相互毗邻,相互影 响。
功能关系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气体交换和氧气供应,而纵 隔内有心脏、大血管等重要器官,负责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 的运输,两者在人体生理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100Hu,<20Hu
临床医学课程
40
横断面CT肺窗及纵隔窗示右上肺前段一小结 节状密度增高影,其内有钙化,边缘清楚锐利
临床医学课程
41
恶性肿瘤的X线/CT
边缘有分叶或深切迹 周围可有放射状、短细密直的毛刺 肿块与脏层胸膜粘连并向内牵拉凹陷
形成,称“胸膜凹陷征” 近端支气管进入呈截断或管壁增厚、
分为良性、恶性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
临床医学课程
38
良性肿块的X线/CT表现
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少数有分叶,边 缘锐利
多在3cm以下 周围有卫星病灶,近胸膜处有胸膜粘
连
临床医学课程
39
良性肿块的X线/CT表现
肿块内密度高而不均细斑样钙化、爆 米花样钙化、完全钙化
肿块处有胸膜粘连尖角状 肿块内有脂肪组织则可能为错构瘤 肿块增强扫描后呈可环形强化,CT值
终末细支气管慢性炎症形成活瓣性阻塞所致 患者缺乏抗胰蛋白酶是本病的内在因素 两肺野透亮度増高,且呼气相与吸气相肺野
透亮度改变不明显,肺外围部可见肺大泡, 肺纹理稀疏,胸廓前后径增宽,横膈低平
临床医学课程
9
2、阻塞性肺不张
支气管完全阻塞后18-24小时,肺内 气体完全吸收而致肺的体积缩小
X线表现为密度增高,体积缩小,边 缘锐利,邻近肺组织代偿性膨胀,纵 隔向患侧移位,肺门血管可以移位
粟粒结节:指直径4mm以下的结节影。多见 于粟粒性肺结核、癌性淋巴管炎、结节病、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临床医学课程
35
a. 两肺野透亮度减低,可见弥漫粟粒状结节影, 结节大小一致,密度分布均匀,肺纹理显示不 清 b与a同一病例
临床医学课程
36
腺泡结节
临床医学课程
37
6、肿块阴影
指直径在2cm以内边缘清晰的类圆形 影
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等 纤维化可引起呼吸性支气管以下肺气腔
扩大(肺大泡、支气管扩张)
临床医学课程
28
X线表现
局限性表现:结节、肿块、肺段与肺叶阴影, 索条状高密度影
引起肺叶功能丧失者可引起气管、纵隔移位 位于上叶范围较大者可引起肺门上移,下野
肺纹理被牵拉呈垂柳状
临床医学课程
29
X线表现
弥漫性纤维化呈网状、线状、蜂窝状 弥漫性纤维化可见弥漫颗粒状、小结
临床医学课程
3
支气管阻塞分类
按阻塞的程度:可分为完全阻塞、 部分阻塞
按阻塞的结果:可分为阻塞性肺气 肿、阻塞性肺不张
临床医学课程
4
1、阻塞性肺气肿
定义:肺泡内含气量增多,肺组织被气体 过度膨胀的一种状态
原因: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支气管活瓣作 用-肺残气量增多、体积增大、肺大泡
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临床医学课程
5
A、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
为某一较大支气管发生部分阻塞 见于:肿瘤、支气管异物、慢性炎症 X线表现:一叶或一侧肺透明度增加,肺纹
理稀疏、膈和纵隔可有移位 支气管异物-纵隔摆动 (透视下:呼气时纵
隔移向健侧,吸气时恢复原位)
临床医学课程
6
吸气像
呼气像
临床医学课程
7
B、慢性弥漫性阻塞性 肺气肿
CT为边缘模糊的腺泡结节影,斑片影,磨 玻璃样影,以肺叶或肺段分布致密影
临床医学课程
18
临床医学课程
19
临床医学课程
20
大片状高密影, 边缘模糊
斑片影及腺泡结节
临床医学课程
21
边缘模糊的斑片 影,部分融合
支气管气像
临床医学课程
22
2、增殖性病变
为肺的慢性炎症在肺内形成的肉芽组 织,其主要病理特点:成纤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
临床医学课程
10
右上叶
左上叶
临床医学课程
13
右中叶
临床医学课程
14
右下叶
临床医学课程
15
一侧肺
(二)肺部病变
渗出与实变 增殖性病变 纤维化 钙化 肿块及结节 空洞与空腔
临床医学课程
17
1、肺实变
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 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
常见改变为炎性渗出、水肿液、血液、肉芽 组织、肿瘤组织等
第三篇 胸部
临床医学课程
1
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
气管、主支气管病变 肺部病变 肺门改变 胸膜病变 纵隔的改变 膈的改变
临床医学课程
2
(一)气管、主支气管病变
先天性:罕见 后天性:腔内机械性阻塞-肿瘤、结核、
异物、炎性分泌物郁积、血块 腔外压迫-肿瘤、淋巴结、牵拉
X线平片能显示肺内继发改变,管腔内病 变、管腔狭窄、管壁增厚
边缘有分叶或深切迹,并 侵及肺动脉,致其变细
临床医学课程
47
临床医学课程
48
胸膜凹陷征
放射状、短细 密直的毛刺
支气管血管束 紊乱、聚拢
临床医学课程
49
7、空洞与空腔
空洞和空腔病因多,表现多样, 最常 见的如肺脓肿、结核、肿瘤、囊支气 管扩张或支气管囊肿、外伤、包虫等
临床医学课程
25
临床医学课程
26
3、纤维化
肺部慢性炎症或增殖性病变缓慢修复过程 纤维成分逐渐替代细胞成分—纤维化 纤维组织构成的病变 增殖病变发展而来 条索、斑片、弥漫 引起周围肺气肿、支扩、移位
临床医学课程
27
分类
分为:弥漫性、局限性两类 局限性:慢性肺炎、肺结核愈合结果 弥漫性:尘肺、胶原病、特发性肺间质
可见于各种慢性炎症、肺结核、矽肺
临床医学课程
23
X线表现
结节状、肿块状肺段或肺叶性密度增高影 肉芽肿多呈结节状;炎性假瘤多呈球形或
肿块状;慢性肺炎多为肺段、肺叶阴影, 体积多较正常小 增殖性病变密度较高,边缘清晰 病灶聚集,但无融合趋势 变化慢,数月、数年缓慢吸收或不吸收
临床医学课程
24
变窄
临床医学课程
42
恶性肿瘤的X线/CT
肿块近端支气管血管束紊乱、聚拢 可有明显的纵隔内或肺门处肿大淋巴结 肿块可侵犯和破坏胸壁或纵隔内组织 肿块内可为偏心空洞,壁厚,内缘不齐并
有结节 肿块内可有小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
临床医学课程
43
临床医学课程
44
临床医学课程
45
临床医学课程
46
分叶或深切迹
节状影
临床医学课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0
临床医学课程
31
4、钙化
发生于退行变或坏死组织内,多见于 肺或淋巴结干酪样结核灶的愈合
X线表现:高密度,边缘锐利,斑点 状、块状或球形
临床医学课程
32
临床医学课程
33
临床医学课程
34
5、结节状阴影
腺泡结节:直径小于1cm,边缘较清晰,呈 梅花瓣状的结节,其病理基础为肉芽肿、肿 瘤、血管炎,或渗出、出血、水肿。多见于 结核增殖性病灶及各种慢性炎症
临床医学课程
40
横断面CT肺窗及纵隔窗示右上肺前段一小结 节状密度增高影,其内有钙化,边缘清楚锐利
临床医学课程
41
恶性肿瘤的X线/CT
边缘有分叶或深切迹 周围可有放射状、短细密直的毛刺 肿块与脏层胸膜粘连并向内牵拉凹陷
形成,称“胸膜凹陷征” 近端支气管进入呈截断或管壁增厚、
分为良性、恶性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
临床医学课程
38
良性肿块的X线/CT表现
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少数有分叶,边 缘锐利
多在3cm以下 周围有卫星病灶,近胸膜处有胸膜粘
连
临床医学课程
39
良性肿块的X线/CT表现
肿块内密度高而不均细斑样钙化、爆 米花样钙化、完全钙化
肿块处有胸膜粘连尖角状 肿块内有脂肪组织则可能为错构瘤 肿块增强扫描后呈可环形强化,CT值
终末细支气管慢性炎症形成活瓣性阻塞所致 患者缺乏抗胰蛋白酶是本病的内在因素 两肺野透亮度増高,且呼气相与吸气相肺野
透亮度改变不明显,肺外围部可见肺大泡, 肺纹理稀疏,胸廓前后径增宽,横膈低平
临床医学课程
9
2、阻塞性肺不张
支气管完全阻塞后18-24小时,肺内 气体完全吸收而致肺的体积缩小
X线表现为密度增高,体积缩小,边 缘锐利,邻近肺组织代偿性膨胀,纵 隔向患侧移位,肺门血管可以移位
粟粒结节:指直径4mm以下的结节影。多见 于粟粒性肺结核、癌性淋巴管炎、结节病、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临床医学课程
35
a. 两肺野透亮度减低,可见弥漫粟粒状结节影, 结节大小一致,密度分布均匀,肺纹理显示不 清 b与a同一病例
临床医学课程
36
腺泡结节
临床医学课程
37
6、肿块阴影
指直径在2cm以内边缘清晰的类圆形 影
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等 纤维化可引起呼吸性支气管以下肺气腔
扩大(肺大泡、支气管扩张)
临床医学课程
28
X线表现
局限性表现:结节、肿块、肺段与肺叶阴影, 索条状高密度影
引起肺叶功能丧失者可引起气管、纵隔移位 位于上叶范围较大者可引起肺门上移,下野
肺纹理被牵拉呈垂柳状
临床医学课程
29
X线表现
弥漫性纤维化呈网状、线状、蜂窝状 弥漫性纤维化可见弥漫颗粒状、小结
临床医学课程
3
支气管阻塞分类
按阻塞的程度:可分为完全阻塞、 部分阻塞
按阻塞的结果:可分为阻塞性肺气 肿、阻塞性肺不张
临床医学课程
4
1、阻塞性肺气肿
定义:肺泡内含气量增多,肺组织被气体 过度膨胀的一种状态
原因: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支气管活瓣作 用-肺残气量增多、体积增大、肺大泡
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临床医学课程
5
A、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
为某一较大支气管发生部分阻塞 见于:肿瘤、支气管异物、慢性炎症 X线表现:一叶或一侧肺透明度增加,肺纹
理稀疏、膈和纵隔可有移位 支气管异物-纵隔摆动 (透视下:呼气时纵
隔移向健侧,吸气时恢复原位)
临床医学课程
6
吸气像
呼气像
临床医学课程
7
B、慢性弥漫性阻塞性 肺气肿
CT为边缘模糊的腺泡结节影,斑片影,磨 玻璃样影,以肺叶或肺段分布致密影
临床医学课程
18
临床医学课程
19
临床医学课程
20
大片状高密影, 边缘模糊
斑片影及腺泡结节
临床医学课程
21
边缘模糊的斑片 影,部分融合
支气管气像
临床医学课程
22
2、增殖性病变
为肺的慢性炎症在肺内形成的肉芽组 织,其主要病理特点:成纤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
临床医学课程
10
右上叶
左上叶
临床医学课程
13
右中叶
临床医学课程
14
右下叶
临床医学课程
15
一侧肺
(二)肺部病变
渗出与实变 增殖性病变 纤维化 钙化 肿块及结节 空洞与空腔
临床医学课程
17
1、肺实变
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 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
常见改变为炎性渗出、水肿液、血液、肉芽 组织、肿瘤组织等
第三篇 胸部
临床医学课程
1
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
气管、主支气管病变 肺部病变 肺门改变 胸膜病变 纵隔的改变 膈的改变
临床医学课程
2
(一)气管、主支气管病变
先天性:罕见 后天性:腔内机械性阻塞-肿瘤、结核、
异物、炎性分泌物郁积、血块 腔外压迫-肿瘤、淋巴结、牵拉
X线平片能显示肺内继发改变,管腔内病 变、管腔狭窄、管壁增厚
边缘有分叶或深切迹,并 侵及肺动脉,致其变细
临床医学课程
47
临床医学课程
48
胸膜凹陷征
放射状、短细 密直的毛刺
支气管血管束 紊乱、聚拢
临床医学课程
49
7、空洞与空腔
空洞和空腔病因多,表现多样, 最常 见的如肺脓肿、结核、肿瘤、囊支气 管扩张或支气管囊肿、外伤、包虫等
临床医学课程
25
临床医学课程
26
3、纤维化
肺部慢性炎症或增殖性病变缓慢修复过程 纤维成分逐渐替代细胞成分—纤维化 纤维组织构成的病变 增殖病变发展而来 条索、斑片、弥漫 引起周围肺气肿、支扩、移位
临床医学课程
27
分类
分为:弥漫性、局限性两类 局限性:慢性肺炎、肺结核愈合结果 弥漫性:尘肺、胶原病、特发性肺间质
可见于各种慢性炎症、肺结核、矽肺
临床医学课程
23
X线表现
结节状、肿块状肺段或肺叶性密度增高影 肉芽肿多呈结节状;炎性假瘤多呈球形或
肿块状;慢性肺炎多为肺段、肺叶阴影, 体积多较正常小 增殖性病变密度较高,边缘清晰 病灶聚集,但无融合趋势 变化慢,数月、数年缓慢吸收或不吸收
临床医学课程
24
变窄
临床医学课程
42
恶性肿瘤的X线/CT
肿块近端支气管血管束紊乱、聚拢 可有明显的纵隔内或肺门处肿大淋巴结 肿块可侵犯和破坏胸壁或纵隔内组织 肿块内可为偏心空洞,壁厚,内缘不齐并
有结节 肿块内可有小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
临床医学课程
43
临床医学课程
44
临床医学课程
45
临床医学课程
46
分叶或深切迹
节状影
临床医学课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0
临床医学课程
31
4、钙化
发生于退行变或坏死组织内,多见于 肺或淋巴结干酪样结核灶的愈合
X线表现:高密度,边缘锐利,斑点 状、块状或球形
临床医学课程
32
临床医学课程
33
临床医学课程
34
5、结节状阴影
腺泡结节:直径小于1cm,边缘较清晰,呈 梅花瓣状的结节,其病理基础为肉芽肿、肿 瘤、血管炎,或渗出、出血、水肿。多见于 结核增殖性病灶及各种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