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内容
学校建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

学校建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XXX 学校建设项目1.2 项目性质:新建学校1.3 项目地点:XX省XX市1.4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XX平方米1.5 项目投资:预计投资XX亿元1.6 项目建设期:预计XX年1.7 项目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有学校已不能满足当地教育需求,因此需要新建一所规模较大、现代化设施齐全的学校。
1.8 项目建设目标:建设一所适应时代要求、教学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教学场所,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项目实施方案2.1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1)教学楼:包括校舍、办公楼、实验楼等主要教学场所。
(2)生活设施:包括食堂、宿舍、图书馆、体育馆等生活配套设施。
(3)校园环境:包括操场、绿化带、园林景观等。
(4)配套设施:包括停车场、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
2.2 项目实施阶段划分:(1)前期工作阶段:确定项目总体规划、选址等。
(2)项目立项阶段:完成立项报告、规划设计等。
(3)土地征用和拆迁阶段:完成土地征用手续、拆迁工作等。
(4)施工阶段: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5)竣工验收阶段:完成项目的整体验收工作。
(6)投入使用阶段:学校正式投入使用。
2.3 建设标准及技术要求:(1)建设标准:按照国家相关教育建设标准进行建设。
(2)教学设施要求: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现代的教学环境。
(3)建设技术:采用现代建筑技术和绿色环保材料。
2.4 项目实施组织架构:(1)项目组织机构: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分工。
(2)项目管理人员:聘请具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
(3)施工队伍:选择施工能力强、信誉良好的施工队伍。
2.5 施工期间安全和环保管理:(1)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2)环保管理:严格执行环保法规,选择环保材料和技术。
2.6 施工进度和质量管理:(1)施工进度管理: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加强施工进度监督。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
“工学结合” 目标过分功利化、狭意化、表面化、口号化,产生认识误区和形式主义
(岗位针对性,复合型人才,顶岗半年, 80%校内生产性实训,半工半读)
“工学结合”的核心目标——学习与未来工作实际需求一致
“工学结合”的目标并不仅仅在于就业和工作,而在于技术能力、进而就业能力的培养。
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体现技术教育的本质和高等教育应有的教育效率
04
按训练内涵与特点分 技能训练类 技术应用训练类 技术管理训练类 创意、设计训练类 实务流程训练类 核心:基本能力训练类;应用和创新能力训练类
技术应用类实训室
电子信息、机械工程、印刷技术、生化与食品、建筑工程、汽车与交通等专业的实训室,按照企业生产车间的环境和流程布局,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承担部分生产任务,开展生产性实训;与企业合作进行应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开设学生创新项目。
学生创新制作的部分作品
横向项目、专利、技能培训
2007年—2009年: 横向项目309项,到账经费4339.79万元(其中08-09年突破3000万) 申请专利224项、授权专利116项 (发明18项、实用新型88项、外观设计10项) 技能培训与鉴定:举办培训班563个共41519人次,组织技能培训鉴定与认证142225人次
结论
*
实训室建设不仅要满足当前、而且要满足未来高职教育发展需要
“产学创用”一体化的实训室建设,是实现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向应用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必备条件
从基本能力训练到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是突出高职能力培养水平的关键,也是高职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有利于解决现存的一系列管理矛盾与问题
*
谢谢! 欢迎交流指导 0755-26019118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

附件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院校名称举办单位主管部门所属省份填表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〇一〇年十月制填写要求一、依据批准立项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如实填写;二、各项目进度须明确年度目标、可监测指标及经费预算;三、按照本任务书格式填写,其中表3A、3B、4A、4B、4C、5A、5B、5C、6须按照立项项目逐项填写,分项分页;四、用A3纸打印,一式8份。
表格目录1.项目基本情况……………………………………………………………………………………………………………………………………2.项目建设综合进度表……………………………………………………………………………………………………………………………3A.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3B.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进度表……………………….……………………………………………………………………4A.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4B.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4C.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5A.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5B.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5C.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6.院校其他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7.资金投入预算汇总表……………………………………………………………………………………………………………………………8.专家论证意见……………………………………………………………………………………………………………………………………9.院校举办方承诺…………………………………………………………………………………………………………………………………10.地方政府支持承诺……………………………………………………………………………………………………………………………11.审核意见………………………………………………………………………………………………………………………………………备注:页码根据项目填写的实际页数编制1.项目基本情况注:“/”栏目需分别填写数据(下同)3A.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②注:请在“级地方财政投入”下划线上填写省级或市级财政投入(下表同,不再说明)③注:请在“行业企业投入:”下划线上填写主要行业企业单位名称(下表同,不再说明)④注:请在“其他投入:”下划线上填写主要来源(下表同,不再说明)3B.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进度表4A.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4B.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4C.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5A.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5B.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5C.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6.院校其他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9.院校举办方承诺10.地方政府支持承诺11.审核意见。
学校项目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项目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数量的增加,我校决定进行新校区的建设。
新校区位于城市郊区,占地面积约100亩,计划建设高标准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并且要求建设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30%,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项目的总投资约为5000万元,预计工期为2年。
二、项目目标1. 提升办学条件:新校区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2. 满足教学需求:新校区将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场所,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3. 景观绿化:新校区将注重绿化和环境保护,以提供美丽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项目内容1. 教学楼:预计建设2栋,每栋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主要用于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
2. 图书馆: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包括阅览室、书库、自习室等。
3. 实验楼: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包括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
4. 体育馆: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包括体育场、健身房、篮球馆等。
5. 绿化工程:计划种植各种乔木和灌木,布置景观草坪、花坛等,打造宜人的校园环境。
四、工程实施方案1. 规划设计:项目规划设计由专业的设计院进行,要求充分考虑教学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规划设计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
2. 施工管理:项目施工由负责施工管理的专业团队进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监理单位的监督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进度。
3. 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由专门的财务部门进行管理,确保项目的资金使用合理、合法,做到精打细算,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4. 安全保障: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5. 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质量。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内容1.推进校企对接。
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探索系统培养。
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3.强化实践育人。
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4.转变培养方式。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大力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
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方案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二○一○年十二月
附件
1.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2.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绩效考评办法
3.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表1-1-1三年建设主要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
负责人
所含专业/
涉及部门
专业/ 部门负责人
经费
(万)
中央财政支持
01
酒店管理专业
沈建龙
酒店管理
周寒琼
835
物业管理
叶秀霜
02
导游专业
邓德智
导游
於佩红
835
旅行社经营管理
池 静03Fra bibliotek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
周国忠
景区开发与管理
冯海霞
975
休闲服务与管理
康保苓
04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二、高职教育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国家人才发展主要指标之一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要从2010年的24.4%提高到2020年的2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并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将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推进地方政府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和育人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项目教学体系建设指南

英文回答:The development of a teaching system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ject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 capacities. The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ystem are intended to guid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sound teaching system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for highly qualified vocational staff. Building the teaching system is centr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 integratedpetencies, focusing not on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innovative, practical and teamwork capac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system requires the updating and adaptation of curricula and teaching content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needs, thus ensuring the practical and advanced nature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ystem also requires an emphasis o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promotion of teaching models such as problem orientation, case teaching and project—driven approaches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高等职业教育项目的教学体系建设,是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工作。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师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9年3月,经中央农业机械部批准定名为“无锡农业机械制造学校”,直属农业机械部领导;1978年3月,学校下放至江苏省机械工业厅并更名为“江苏省无锡机械制造学校”;1991年无锡市机械联合职工大学并入学校;1980年11月、1994年8月,学校被原国家教委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1989~1999年学校被无锡市确定为引进联邦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试点学校;1994年10月,学校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10所试办五年制高职的学校之一;1999年7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学校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
我校是一所以机电类专业为主体、多科发展的综合院校,主体专业形成了以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龙头,省级特色专业为主干,校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塔型专业结构布局。
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系、自动控制与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基础课教学部、实训部等5系2部共7个教学单位。
一、总论为把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国际影响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的精神,结合江苏省和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实际,特制定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本方案分总论、项目建设意义、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主要建设内容、资金筹措与投向、建设实施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预期效益分析和附件等八个部分。
围绕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示范辐射能力等目标,在分析学校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建设方案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是国家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增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
为确保按时高质量、高效益地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规范项目管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管理办法。
第二条我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总体目标是: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专业群的发展,实现各专业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把我院建设成为国内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示范高地;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的体系化建设,突出生产性教学工厂和实践创新工作平台的建设,把我院建设成为区域社会培训与鉴定和应用技术推广与研发中心;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充分利用我院专业建设资源和完备的实验实训条件,把我院建设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把我院建设成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验基地。
以服务社会为已任,立足威海,服务山东,面向全国,发挥好示范院校的引领带动作用,把我院建设成为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第三条我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是指经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的,列入《XX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方案》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中的项目。
项目建设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重点做好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图书资料和与专业建设密切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
第四条我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的管理是指对整个建设项目的规划、立项、实施、统计、检查、评估、验收等环节进行组织、指挥、协调与监督的管理,以及建设资金的管理与审计、仪器设备的购置与管理等。
管理的原则是"项目管理、过程监督、重点审计、效益考核”。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校建设方案基本框架(草案)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校建设方案基本框架(草案)第一部分建设的基础与优势·························一、建设背景·······························二、学院概况·······························三、建设优势·······························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二、总体目标·······························三、具体目标·······························四、建设思路·······························第三部分建设任务和内容··························一、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二、政策支持与投入环境建设························三、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加强师资队伍的能力建设························五、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第四部分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专业一、园林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专业二、电子商务专业(绿色食品电子商务方向)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专业三、畜牧兽医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一)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区域特征分析及人才需求分析···········(二)现有基础与特色···························(三)存在不足······························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二)具体目标······························三、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体制机制创新···················(二)开发养殖企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三)创建专兼结合的“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优秀教学团队··········(四)校企合作共建互惠双赢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实习就业双基地········(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六)专业群建设·····························四、经费预算与预期效果··························(一)建设项目经费预算··························(二)建设进度和预期效果·························专业四、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农产品加工方向)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专业五、物流管理专业(农产品物流方向)及专业群建设方案··········第五部分其他项目建设方案·························项目一、以农科教结合为基础的科技服务“三农”工程建设项目·········项目二、以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为目标的博雅教育建设项目········项目三、以学生创就业能力提高为主旨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项目四、以现代农业生产及农业类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为重点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第六部分建设经费预算与建设进度······················一、建设经费预算·····························二、分年度经费预算····························三、重点建设专业分项目分年度经费预算···················四、其他建设项目分项目分年度经费预算···················五、建设进度·······························第七部分建设预期效果···························一、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更加创新·····················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健全·····················三、专业建设特色更加鲜明·························四、教学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五、“双师”教学团队更加壮大························六、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七、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八、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升·······················第八部分建设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二、政策保障·······························三、制度保障·······························四、思想保障·······························五、经费保障·······························附件一、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规定·····二、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三、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专业、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四、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五、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六、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七、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八、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九、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兼职(课)教师管理办法············。
1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关键是什么 2 教师

1.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关键是什么?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内容:(1)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灵活设置和调整优化专业;(2)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的专业组成);(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4)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建设,推行“双证书”制;(5)师资队伍(专业带头人)建设;(6)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专业建设的关键:(1)以涵盖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建设;(2)以适应高等职业教学需要的“双师型”队伍建设;(3)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条件建设。
2. 教师说课的内容要点包括哪些?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起的作用;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所进行的取舍、整合等改革情况;该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该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该课程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该课程实验、实训项目的确定;该课程实验、实训所需的仪器设备;该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建设状况;该课程的师资队伍状况;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及以后的改革思路。
3. 双师素质教师指哪些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1)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如工程师、计算机软件程序员、会计师、经济师、审计师等);(2)通过国家组织的各类执业资格考试,取得中级以上执业资格证书(如医师、药师、护士等);(3)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4)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5)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果显著。
4. 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构建适合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和专业技术发展水平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规划与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规划与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校规划与建设对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规划与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
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进行合理规划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校规划与建设的基本原则1.坚持服务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规划与建设应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坚持特色发展: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结合区域产业特点,打造特色专业,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3.坚持产教融合: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坚持优化结构: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5.坚持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三、学校规划与建设的关键环节1.明确发展目标: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任务。
2.优化专业设置:结合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结构,发展特色专业,提高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硬件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6.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7.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四、结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规划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课程体系重构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 开发模块化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 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模式改革
推行项目化、案例化等教学模式, 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提高学生实践 能力和职业素养。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 研发等。
由于缺乏实践机会和有效的实践教学 模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有 待提高。
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 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和市场 的需求。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01
02
03
政策引导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 励和支持高等职业院校进 行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 量。
05 未来发展规划与展望
Hale Waihona Puke 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01
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制 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育教学 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02
强化实践教学
03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加强校内外 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职业素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 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质 量。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推进产教融合
鼓励职业院校与相关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 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如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促进校企双方资源的共享 和互利共赢。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三)北京⽬录第⼀章总则 (1)第⼆章建设规模与项⽬构成 (2)第三章学校选址与校园规划 (3)第四章校舍建筑⾯积指标 (5)第五章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11)附录⼀⾼等职业学校九项校舍建筑⾯积指标 (13)附录⼆专业本科⽣及研究⽣校舍建筑⾯积补助指标 (15)附录三留学⽣及外籍教师⽣活⽤房建筑⾯积指标 (16)附录四培训部⽤房建筑⾯积指标 (17)附录五术语 (18)附录六本标准⽤词和⽤语说明 (19)附件⾼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条⽂说明 (20)第⼀章总则第⼀条为贯彻执⾏《中华⼈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展⾼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经济社会对⾼素质⾼技能⼈才的需要。
促进和适应⾼等职业教育的改⾰和发展,提⾼⾼等职业学校规划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平,为⾼等职业学校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育⼈环境,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第⼆条本标准是编制、审批⾼等职业学校建设项⽬建议书、可⾏性研究报告、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地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和监督检查⾼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的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适⽤于新建⾼等职业学校,改建和扩建的⾼等职业学校参照执⾏。
第四条⾼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应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先规划后建设。
校舍建设必须具有防御各种重⼤意外灾害的能⼒,确保师⽣安全。
第五条⾼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必须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安全、适⽤、经济、美观的原则。
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校园。
第六条⾼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地和校舍建筑既要保证教学和⽣活的正常功能需要,⼜要符合节约⽤地和提⾼校舍使⽤效率的原则。
学校部分设施在保证教学实训和师⽣⽣活的前提下,宜向社会开放。
第七条⾼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除执⾏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培育)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培育)经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学校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培育)项目建设资金(以下简称建设资金)的管理,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严肃性、合理性的有效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根据《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培育)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设资金包括市财政经费、学校自筹经费和企业投入经费。
第三条建设资金坚持“集中使用,预算开支;突出重点,总体规划;分年实施,绩效考评”的管理原则。
第四条建设资金管理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专项核算的模式。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支付手续。
任何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截留、挪用和挤占。
第五条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加强对“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组织与沟通、组织与执行”等方面的管理。
第二章建设资金管理机构与职责第六条建设资金管理机构由项目监察审计组、项目资金管理组、项目资产管理组组成。
第七条项目监察审计组。
项目监察审计组设在质量管理处,负责建立项目管理与监察审计制度,监察项目建设的进展与运行情况,主要包括项目实施情况、中期检查、年度评价、进展公告等。
人员组成如下:组长:章启庆,副组长:刘霖新第八条项目资金管理组。
项目资金管理组设在财务处,负责统筹落实、安排各渠道建设资金,组织项目预算论证,科学合理编制顶目建设的总预算及年度预算,并纳入学校总体预算;对资金投向及年度资金调度安排进行全程管理,监督项目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人员组成如下:组长:刘霖新第九条项目资产管理组。
项目资产管理组设在后勤处,负责优质建设项目的资产清理、资产评估、产权登记、产权界定、统计报表、监督检查工作,以及项目资产的合理配置、设备采购验收入库等。
人员组成如下:组长:徐志第三章建设资金预算管理第十条建设资金预算是财务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年度总体预算,并严格按照市教委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对建设资金预算进行项目控制,专款专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专账管理。
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

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〇一三年八月目录第一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专业基本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专业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招生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学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教育类型和学历层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培养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人才规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就业岗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职业素质与能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威海职业学院

威海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4号)的指示精神及有关要求,我们对山东省拟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21所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了初步评选,认为威海职业学院符合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入选条件和标准要求。
11月24-25日,由省内外专家组成的山东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专家组,对威海职业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论证,在此基础上,对威海职业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形成如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威海职业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一)支持威海职业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示范引领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问题,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威海职业学院加快发展步伐,加强内涵建设,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实力日渐增强,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将威海职业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符合教育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总体布局,能够更好地发挥威海职业学院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支持威海职业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促进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十五”期间,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绩,但就整体而言,我省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还不长,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不高,这些已经制约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一)建设项目总论项目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通过实训基地、教师队伍、课程及教材等专业支撑条件建设,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整体水平,带动专业群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发挥示范作用。
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服务于河北省主导产业和全国相关行业及原军需企业,结合学院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点,学院将重点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设计(工程方向)、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使重点建设专业的资源配置、教学质量和服务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依托重点专业,直接带动汽车维修技术、服装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电气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5个相关专业群建设,并分批推进,逐步加强其他专业群建设。
建设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专项建设资金3150万元,河北省财政承诺按建设要求足额匹配资金,学院多渠道自筹建设资金1850万元。
2、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建设服务于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学院将扩建汽车维修技术中心、服饰产业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中心、电气技术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实训基地,购置生产型设备,创建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奠定基础,同时加强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等功能。
扩建现代教育中心,改善公共教学条件。
共需投入资金7583万元,其中基础条件建设投资3982万元,设备投资3601万元。
3、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按专业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专兼结合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
其中重点专业群专业带头人达到26名,骨干教师达到84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达到86名,“双师型”教师达到183人。
共需投入资金1000万元,其中重点专业群投入750万元,其他专业群投入250万元。
4、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建设50门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80门精品课件。
共需投入资金417万元,其中用于重点专业群300万元,其他专业群117万元。
(二)专业布局河北省在“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建材建筑、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旅游、钢铁冶金、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十大主导产业,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学院现有41个专业,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设计(工程方向)两个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全国汽车维修、服装行业具有较大影响;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等四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
服务于河北省主导产业和全国相关行业及原军需企业,结合学院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点,学院将重点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设计(工程方向)、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使重点建设专业的资源配置、教学质量和服务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依托重点专业,直接带动汽车维修技术、服装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电气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5个相关专业群建设;学院将本着量力而行、分期递进、协调发展的方针,逐步加强信息类、冶金类、管理类、艺术类等现有其他专业群建设,形成更加合理的专业结构布局。
(三)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1)建设项目与目标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现有8个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为一体的汽车维修技术中心、服饰产业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中心、电气技术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满足1.2万—1.5万在校生的实训实习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实训设备先进水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0133万元,深化产学结合,增强造血功能,提高办学效益,“十一五”期间使技术服务和校办产业利润由现在的年均800万元增加到年均1160万元,重点专业生产性实习由现在的60%达到80%,使汽车维修技术中心、服饰产业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中心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使电气技术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中心达到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215个左右集中培训、技术研发、聘请师资、顶岗实习和就业为一体,具有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
用1-2年时间,建成融教学、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群,形成自我造血、滚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大幅提高学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
(3)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共需投入资金7583万元,建设综合实训楼三栋,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改造汽车维修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中心、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基础建设投资3982万元,设备投资3601万元。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院现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215家,遍及河北、京津等区域,为学生能力培养和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需要,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实现互利双赢。
具体措施如下:(1)选择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大、人才供需关系稳定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每个专业建设2个重点校外实训基地。
(2)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通过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技术革新、企业文化建设,探索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注重将企业技术权威、技术骨干等兼职教师纳入学院师资团队建设范畴,帮助企业构建各级学习型组织等措施,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和竞争力,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与相关企业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
(3)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校企双向介入、预就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同开发培训包、学习包等,为进一步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摸索经验。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每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生产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四)师资队伍建设1、建设目标在现有基础上,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重点培养、加强引进”的原则,以专业教师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支750人的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专业带头人达到26名,专业骨干教师达到84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达到86名,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80%。
投入1000万元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其中重点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投入750万元,其他专业群投入250万元。
2、主要措施(1)强化教师高职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高职办学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恪守职业道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学院把教师师德考核情况作为教师综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①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按专业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纳入学校岗位聘任、考核系统,设立岗位津贴,并根据该团队的校企合作及专业建设成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评优及职称评定挂钩。
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中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
在学院现有215家校外实训基地中,选择具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规模较大和代表性强的40家左右企业进一步密切合作关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每家企业聘请相对稳定的4名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建立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③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中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
针对下岗待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聘用,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合同式管理,担任校内生产性实习的指导教师,发挥他们实践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长处。
④全面开展产学合作。
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合作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课件,专兼结合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
(3)加强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①组织国内外研修与深造。
在2007、2008两年,有计划分批次地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教师培训基地、企业研修与深造,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掌握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队伍。
②建立特聘教授制度。
设置特聘教授岗位,实行特聘教授岗位津贴,从行业、企业引进技术权威充实专业带头人队伍。
③继续实行聘任制。
每年至少聘任20名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其他院校退休的教授或副教授,发挥他们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阶段性全日制在校任教,以充实骨干教师队伍。
④完善顶岗实践制度。
专业带头人3年中安排1年时间集中到本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挂职实践,骨干教师3年中安排半年时间集中顶岗实践,参与企业实际技术工作,以保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能够紧跟专业发展方向,提高专业实践技能。
⑤引进专业带头人:20万元/人,现有专业带头人:10万元/人,引进骨干教师:8万元/人,现有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培养:2万/人。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①安排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顶岗。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顶岗学习,拜实践工作人员为师跟班见习,熟悉生产过程,参与项目开发、经营管理和课题研究等,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②加强校内实践技能培训。
发挥校内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先进的优势,对所有专业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技能培训,安排教师在校内培养锻炼。
③加强政策引导。
招聘教师优先录用有二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要求新进教师来校工作三年内达到“双师”素质,现有专业教师中未达到“双师”素质的要求在两年内达到“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每两年中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把“双师”素质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引导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⑤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训:1万/人。
(五)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学院1991年承担国家教委高职教育改革试点任务,以学生“入学双起点”为基础,以“毕业双证书”为改革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通过创新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理论教学内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职业技能考核体系等,形成了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被誉为“邢台模式”,在河北省乃至全国得以推广,为河北省和全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1)产学结合,实境教学在校中有厂、厂中有校的基础上,完善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