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
摘要:文本解读是指个体在阅读文本之后产生的个体解读,是与文章的交流,是以读者本身的经历、感悟为基础的对文本的再创作。

综观我国当前中学语文文本解读,其中存在着如教师解读模式化、浅表化、片面化的问题存在并影响着学生对文章的阅读。

在教学中,为学生留有时间,立足语言、融入生活的解读,才能真正推动文本解读的发展。

关键词:文本解读;中学语文;模式化解读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040-01
前言:文本解读能力,本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不仅影响着学生对于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与把握,也影响着学生整体的阅读与成长,但是反观我国当前的语文学科教学,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反而有所忽视,导致学生也许在试卷中能够轻松的写出一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拿到较高的分数,但是真正在自主阅读中,却总是把握不住文章神韵。

本文即针对中学语文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及展开策略展开思考。

一、中学语文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文本解读程式化
在我国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实际上存在着丰富的文体,但是落实到课堂中,却又总是大同小异,看不出差异。

教师会把教学内容,统一格式成为字词、主旨大意、中心思想、题材等内容,然后如同套公式般的将一篇篇文带入其中进行讲解,这也恰好与现代考试的考点相一致。

但是,当一个较长的周期下来,就会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散文和小说的差异终究还是模糊的,有很多内容被简单化为中心思想,甚至中心思想的内容都开始模式化——描写人物的有什么格式、描写动物与人的又有什么格式。

语文教学中强调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于是阴天表示心情低沉阴暗,晴天表示心情明朗欢快,这些都在学生心中逐渐固化,稍有变通就体味不出来,这是一种变向的约束。

(二)文本解读片面化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文本解读过程中,存在着文本解读片面化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扣紧一点而忽视很多,例如,部分教师在进行教授文言文的时候,会选择紧扣字词等,有些时候就会出现以词害意等问题,或者是忽视了对文章中蕴藏的情感等的挖掘。

事实上,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对文本的解读本身就是片面的,如在解读《雨巷》一诗时,将“丁香姑娘”的意向限定在对革命的追求上,但是实际上,就人类感情而言,将对丁香姑娘的追寻理解为对心爱的人的追求也是可以的,课堂中在明确的讲解了什么的同时,也限制了什么。

(三)文本解读中学生主动性弱
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参与到文本解读的空间比较小,限制多,很难真正的将自己的想法、观点展示出来。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阅读同一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都更多的将教参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初中阶段,教师引导者学生去阅读,找寻阅读方向、锻炼阅读能力等本是教学的一部分,但是矫枉过正,过分刻板的求学生去达到什么样的思想,限制学生思路等,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成长。

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初中阶段的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已经由字词转向阅读,此时教学生如何阅读
比告诉学生某篇文章写的什么更重要。

二、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的策略
(一)在课堂中为学生留有时间
想要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需要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中适当
的留白,能够给学生自主思考与表达的机会。

反观我国现在的课堂教学,常见的
往往还是教师在讲台上的滔滔不绝,学生在课堂中的不停笔记,但这并不是语文
学科教学真正应该有的样子。

文本解读是一种能力,学生在语文课堂仅仅是针对
教材中的课文,也许教师可以将其视为本学科的任务所在,但是学生通过语言文
字的学习,最终是要去自主的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文本解读能力并不仅仅是为
了语文一门学科,又怎能狭隘的用“情节、人物、主要内容……”这些去框住学生的
思路呢?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去与文本进行交流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才能有效
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逐渐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乐
于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时间,鼓励学生以独立思考或是小组讨论
等的形式,去思考,并且勇敢的在课堂中说出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分享,帮助
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1]。

(二)立足语言展开的文本解读
立足语言展开文本的解读,在当前的教学中,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进行培养,基础的还是要从语言着手,引导学生去赏析语言的变化,分层递进的培养学生的
阅读能力。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尽管已经脱离对字词的分析,但是可以从较
为深刻的方面,去引导学生发掘文本阅读的积极意义所在,带领学生找寻文本本
身带来的感动。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找
到文本解读的道理所在,全面推进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

文本解读本身也就
是从语言的分析与领悟开始的,一个人读一个句子,可能花开了,雨停了,而到
了另一个人眼中就没有了感觉,这并不代表一个人是错的[2]。

(三)融入生活的文本解读
融入生活进行文本解读,是教师需要为引导学生去完成的。

每个人的生活境遇、处境、心理变化发展都是不同的,然而很多经典的文本能够流传下来,并不
在于它写的内容让学生一眼望去就理解了,而在于里面的真情实感打动着人心,
古月照今人,需要达成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就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
实践去体味文本,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正如《背影》中提到的月台早就已经没有了,但是读者依然能够从中体味到父爱的伟大;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就是一
片荒草地,但是读者还是能感受到它当时的欢娱之情,只有融入生活的文本体验,才是有血肉的,才能真正的读到心里。

教师也正是要培养学生这样的文本解读能
力[3]。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开始转向阅读能力的养成与提升,此时需要教师为学生把关,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而不是告诉学生每一篇文
章应当如何解读,是引导学生独立的去思考,有所思学习才有意义。

在教学中,
教师切勿将知识单纯地给予学生,而是要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全面转变自身灌输
式教学的弊端。

参考文献:
[1]李华平.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
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4,21(10):67—68.
[2]徐聪.探寻文学类文本解读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评论,2014,21(6):56—57.
[3]仲剑峰.教师文本解读当务“本”——基于“三味课堂”理念的教师文本解读之思[J].教学与管理,2012,17(6):4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