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共43页

合集下载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微生物指标监管政策的完善
制定更严格的乳品安全标准
01
针对乳品中的微生物指标,制定更为严格和具体的标准,确保
乳品安全。
加强监管力度
02
加大对乳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微生物
指标符合标准。
建立追溯体系
03
建立乳品生产全过程的追溯体系,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追溯和处
理,保障消费者权益。
提高消费者对乳品安全的认知
普及乳品安全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向消费者普及乳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 者的安全意识。
倡导健康消费观念
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全、优质的乳制品,倡导健康消费 观念。
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
建立与消费者的沟通机制,及时回应消费者关切,提 升消费者对乳品安全的信任度。
THANK YOU
VS
详细描述
李斯特菌在乳品中主要来自加工设备和环 境,也可通过包装材料污染产品。感染李 斯特菌的病例通常在摄入后1-4周内出现 症状,包括头痛、发热、肌肉疼痛等。
志贺氏菌
总结词
志贺氏菌是一种可导致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详细描述
志贺氏菌在乳品中主要通过感染病牛传播, 也可通过加工设备和环境污染产品。感染志 贺氏菌的病例通常在摄入后1-2周内出现症 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
微生物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为乳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提供改进和优化的依据,提高乳 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02
乳品中常见的微生物 指标
大肠菌群
总结词
大肠菌群是肠道细菌的一种,通常作为食品污染的指示菌,表示食品是否受到粪便污染。
详细描述
大肠菌群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等,主要来源于动物肠道。在乳品中,大肠菌群的存在通常与奶牛的健康状况和 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有关。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生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但同时也是微生物生长的理想环境。

为了保证牛奶的安全性和质量,需要对其进行微生物检测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措施。

1. 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衡量生牛奶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牛奶中的微生物总数,包括细菌、霉菌、酵母等。

菌落总数过高会导致牛奶变质,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2.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其存在表明牛奶可能被粪便污染。

大肠杆菌污染的牛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引起肠胃炎、腹泻等疾病。

3. 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益生菌,它能够促进牛奶的发酵和保鲜,对人体有益。

如果乳酸菌数量过高,就会导致牛奶酸败。

1. 菌落总数检测方法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平板计数法。

将生牛奶样品分别定量地接种在富营养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根据细菌、霉菌、酵母等生长形态的不同,进行计数。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菌落总数的允许值有所不同。

2. 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MPN法和PCR法。

MPN法是通过将样品接种在大肠杆菌培养基中,根据菌落的数量进行估算。

PCR法则是利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通过扩增大肠杆菌的DNA片段来检测其存在。

1. 规范生产环节生产环节是影响生牛奶微生物质量的重要因素。

需要在奶源管理、生产操作、设备清洁等方面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牛奶不受外界污染。

2. 严格控制储存条件牛奶的存储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有直接影响。

需要严格控制牛奶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防止微生物的滋生。

及时冷藏和避光是减少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

3. 采用适当的加工技术适当的加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牛奶中微生物的数量。

过高温短时加热和超高温灭菌能够有效地杀灭绝大部分微生物。

也可以采用膜分离、超声波杀菌等新技术来控制微生物的数量。

4. 进行定期的微生物检测定期的微生物检测是保障生牛奶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菌落总数、大肠杆菌、乳酸菌等指标,能够及时了解牛奶中微生物的状况,从而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确保牛奶的质量和安全性。

牛奶中微生物含量标准

牛奶中微生物含量标准

牛奶中微生物含量标准一、细菌总数细菌总数是指牛奶中活菌体的总数量。

细菌总数是衡量牛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牛奶的卫生状况。

一般来说,细菌总数不应超过10万个/mL。

超过这个数值,意味着牛奶可能已经受到污染,不适合饮用。

二、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指在牛奶中存在的一类肠道细菌的总称。

大肠菌群数量过高可能意味着牛奶已经受到粪便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牛奶中大肠菌群的数量应严格控制。

一般情况下,每毫升牛奶中大肠菌群的数量不应超过30个。

三、致病菌致病菌是指在人体内引起疾病的细菌。

在牛奶中,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如果牛奶中存在致病菌,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因此,牛奶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消毒杀菌,确保不含有致病菌。

四、芽孢总数芽孢总数是指牛奶中能够形成芽孢的细菌的总数量。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具有很强的耐热性,一般的消毒方法难以将其杀死。

因此,芽孢总数过高可能意味着牛奶在生产或储存过程中受到了污染。

一般情况下,每毫升牛奶中芽孢总数不应超过100个。

五、乳酸菌乳酸菌是指能发酵乳糖并产生大量乳酸的一类细菌。

乳酸菌在牛奶中的数量可以反映牛奶的发酵情况。

适量的乳酸菌可以促进人体消化,但过量则可能导致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一般情况下,每毫升牛奶中乳酸菌的数量不应低于100个。

六、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可在牛奶中生长繁殖。

适量的酵母菌对人体无害,但过量则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

一般情况下,每毫升牛奶中酵母菌的数量不应超过100个。

七、霉菌霉菌是一种真菌,可在牛奶中生长繁殖。

霉菌污染会导致牛奶变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牛奶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消毒杀菌,确保不含有霉菌。

一般情况下,每毫升牛奶中霉菌的数量应为零。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在中国,牛奶微生物检测的标准主要参考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 4789.5-2013)以及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限量》(GB 27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 4789.5-2013)规定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和程序,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的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限量》(GB 2715-2016)规定了牛奶及乳制品中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以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根据该标准,牛奶及乳制品中的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如下:
1. 菌落总数:不超过1×10^5个/ml(牛奶),不超过1×10^6个/g(乳制品);
2.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3.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4. 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5. 霉菌和酵母菌:不超过1×10^3个/ml(牛奶),不超过1×10^4个/g(乳制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是基本要求,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内部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不同地区和不同产品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在具体情况下,还需要参考相关地方性和行业性标准。

(完整版)乳制品品质标准

(完整版)乳制品品质标准

(完整版)乳制品品质标准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消费的食品之一,保证乳制品的品质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乳制品的品质标准,以确保消费者获得安全可靠的乳制品。

1. 乳制品的外观和气味乳制品的外观和气味是判断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格的乳制品应具有以下特点:- 外观:乳制品应该呈现出均匀细腻的质地,无明显的颗粒状物质或异物。

- 气味:乳制品应该具有纯正的乳香味,无腐败或异味。

2. 乳制品的成分乳制品的成分是评判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格的乳制品应具有以下成分:- 脂肪含量:根据产品的不同类型,脂肪含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 蛋白质含量:乳制品应该含有足够的蛋白质,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

- 糖分含量:糖分含量应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合理控制糖分的摄入量。

3. 乳制品的微生物指标乳制品的微生物指标是评估其卫生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格的乳制品应符合以下微生物指标:- 总菌落数:乳制品中的总菌落数应符合卫生标准。

- 大肠菌群:乳制品中不应检出大肠菌群。

- 乳酸菌数量:乳制品中应含有适量的益生菌,以促进肠道健康。

4. 乳制品的添加剂使用乳制品的添加剂使用应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

合格的乳制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使用合法的食品添加剂。

- 添加剂的使用量应符合法规规定,不得超过安全使用水平。

5. 乳制品的贮存和运输乳制品的贮存和运输对其品质有重要影响。

合格的乳制品应满足以下要求:- 贮存条件:乳制品应储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以避免腐败和变质。

- 运输措施:乳制品的运输应采取卫生安全措施,确保产品不受污染或损坏。

综上所述,乳制品的品质标准涵盖了外观、气味、成分、微生物指标、添加剂使用以及贮存和运输等方面。

遵循这些标准可以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安心放心的产品。

《乳品微生物检测》课件

《乳品微生物检测》课件

对于市场上已经流通的产品,还可以进行检测和监控,保证产品在市场上的安全 性。
卫生许可证和检测标准的要求
卫生许可证
企业在申请卫生许可证时需要符合国家及地方卫生 标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卫生和安全性。
检测标准
车间中应设有标准检测室,检测室人员应达到相应 资格证书要求。
乳品微生物检测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微镜计数法
将适当稀释的样品制成液态培养基,通过显微镜观 察,计数微生物数量。
试纸测试
通过试纸或生物传感器进行简单而快速的检测菌落 总数。
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1
阳性控制
将含有大肠杆菌的阳性样品作为对照样品。
2
培养
将样品接种于专门的培养基上,配合静置、晃动和适温等条件进行培养。
3
检测
通过观察产生的颜色、发光等特征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
2 人为误差
温室地面破碎而污染了检测样品之后,再次收集新样品重新检测。
3 设备误差
设备日常保养,以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检测结果的解读与分析
统计学方法
图表分析法
采用并分析检测结果,形成合理的均值、标准偏差、 置信区间、波动率和趋势等数值指标,评估检测数 据的震荡和稳定性。
可采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形式表现检测数据 并进行解读。
《乳品微生物检测》PPT 课件
在乳制品行业,微生物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本课程将 介绍乳品微生物检测的各个方面。
检测目的和意义
1 保证产品安全
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的病原 菌和有害微生物,确保产 品安全。
2 提高产品质量
检测可以发现造成生产问 题和产品质量下降的微生 物,帮助改进生产工艺。

乳制品微生物指标 耐热芽孢标准

乳制品微生物指标 耐热芽孢标准

乳制品微生物指标耐热芽孢标准
为了得到商业无菌的产品,原料奶中微生物的指标是相当严格的。

对于原料奶中的芽孢总数及耐热芽孢数,国家标准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芽孢总数应控制在100个/毫升为佳,而耐热芽孢数则应控制在10个/毫升以内。

这些标准的设定是为了保证乳制品的安全和品质。

对于乳制品,尤其是发酵乳制品,耐热芽孢的存在可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保质期。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确保原料奶中的耐热芽孢数在控制范围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乳制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奶粉微生物标准

奶粉微生物标准

奶粉微生物标准
奶粉微生物标准
一、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是指奶粉中含有的细菌数量。

细菌总数是衡量奶粉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奶粉的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00个/g。

二、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指一群通过肠道正常发酵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

在奶粉中检出大肠菌群,表示奶粉被肠道细菌污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国家标准,奶粉中不得检出大肠菌群。

三、霉菌和酵母菌
霉菌和酵母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微生物,在奶粉中生长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对人体健康也有不良影响。

根据国家标准,奶粉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g。

四、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导致人体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在奶粉中检出沙门氏菌,表示奶粉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不符合国家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奶粉中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导致人体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在奶粉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示奶粉存在卫生问题,不符合国家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奶粉中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总之,对于奶粉企业来说,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安全可靠。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奶粉时也应注意查看产品的包装和标签,确保购买到符合标准的合格产品。

乳与乳制品中微生物及其检测

乳与乳制品中微生物及其检测
可口而稍甜,无其他任何异常滋味。
❖ 次质鲜乳——有微酸味(说明乳已开场酸败), 或有其他轻微的异味。
❖ 劣质鲜乳——有酸味、咸味、苦味等。
❖ 乳是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含有
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等多种 营养物质。其中,乳蛋白中含有人体所必需 的各种氨基酸;乳脂肪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 肪酸,故其熔点较低(27℃~34℃),因此, 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乳糖对儿童大脑的发 育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促进脑组织中糖脂化 合物的生成,还能促进机体对食中的钙和磷 的吸收及贮存;
❖ 2、原料乳卫生状况对乳及乳制品质量的影响
❖ 原料乳卫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乳及乳制 品的质量。原料的卫生质量问题主要是病牛 乳(结核病、乳房炎牛的乳)、高酸乳、胎乳、 初乳,应用抗生素五天内的乳、掺伪乳以及 变质乳等。患结核病牛的乳汁不得作消毒乳 供人饮用,只能加工成乳制品。患乳房炎牛 乳、产犊前十五天的胎乳、产犊后七天的初 乳、应用抗生素五天内的乳及变质乳既不得 作消毒乳也不得加工成乳制品。
❖ (3)湿度:对于固体、半固体的乳制品,贮藏环境湿 度不能过大,因为这些乳制品受潮后易使微生物繁 殖生长或结块等。如炼乳,乳粉的贮藏环境应通风 良好,保持枯燥。硬质干酪要求贮藏在相对湿度 80 %~85%的环境里。
❖ (4)光线:光线照射可加速乳及乳制品中一些成分 的变质,如脂肪、维生素等的氧化。因此乳及乳制 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均应尽量防 止光线照射。
❖ (2)时间:乳及乳制品贮藏时间过长就容易发生卫生
质量的改变。因此乳及乳制品在销售时要注意贮新
售旧,超过保存期的不得出售。消毒牛乳保存期为 24小时,酸牛乳的保存期为72小时,全脂无糖炼乳 保质期为1年,罐装的为全脂加糖炼乳保质期为9个 月,瓶装者3个月,奶油在-15℃以下冷藏保质期6 个月,4~6℃存放时间不得超过7天,乳粉有罐装 密封充氮包装时保存期为2年,罐装非充氟包装的 保存期为1年,玻璃瓶装者保存期为9个月,塑料袋 装保存期为4个月。

乳及乳制品微生物检测标准及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乳及乳制品微生物检测标准及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乳及乳制品微生物检测标准及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第一、乳及乳制品微生物相关标准解读与检测方法分析一、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中,怎么屏蔽其他微生物杂菌的污染?答:需要从人员,仪器,原料,环境等各方面去控制,严格监控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二、①两个平板里各加1mL无菌稀释液→做空白对照;②一个平板加1mL无菌稀释液另一个啥都不加(直接倒培养基)→作为稀释液和培养基的对照。

哪种好?答:空白对照不仅仅是对培养基的监控,而是需要尽可能多的涵盖所有可能的样品污染来源,所以方式①更好一点。

三、比如沙门25g定性和1g有什么区别,如果做0.01g的话意义大吗?答:一般来说样品检测的重量越大越具有代表性,所以相同的样品25g的结果比1g的结果代表性更强。

但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产品产量很小或很贵重,那在混匀性很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降低检测量。

四、粗加工大葱过程中有没有比较好的杀菌方式,暂时只用消毒水简单处理,但是大肠菌群还是超标,有没有更好的控制方式?答: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杀菌措施的话只有加强原料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增加清洗消毒的程序等等。

五、生产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微生物风险?答:生产过程需要从原料,人员,生产和储存环境,生产线设计,厂房设计,规章制度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微生物的风险控制。

六、芽孢怎么检测?答:芽孢检测需要在接种前对样品进行加热处理以杀死样品中的细菌,具体检测可以参考:SN/T 0178-2011 出口食品嗜热菌芽胞(需氧芽胞总数、平酸芽胞和厌氧芽胞)计数方法。

七、对于粘度比较大的胶粉类产品,怎么做十倍稀释度的检测?答:可以增大稀释倍数和使用过滤膜袋,如按照1:20倍稀释,结果再按照20倍算回去。

八、微生物涂抹样取样和寄养有哪些注意点?答:涂抹取样前需要首先确定采样点,采样频率,采样数量,采样程序,检测方法,纠正措施等一系列的方案。

从采样到检测的时间越短越好,一旦采样结束需要立即将涂抹棒放入1~8度的转运箱中并防止转运期间的污染。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微生物危害分类
中等: 副溶血性弧菌 蜡样芽孢杆菌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 严重: 沙门(未分型) 志贺 单增李斯特菌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重大危害:O1型霍乱 婴儿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2.考虑与现行标准值的协调性,既参考国际或发达国 家标准,也要避免对行业发展造成冲击性的影响。
GB 4789-2010
序号 国家标准号 标准名称
1
2 3 4 5 6
GB 4789.1
GB 4789.2 GB 4789.3 GB 4789.4 GB 4789.10 GB 4789.15 GB 4789.30 GB 4789.35 GB 4789.4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
食品微生物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食品微生物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食品微生物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乳粉
乳清粉 奶油
5,2,50000,200000
— 5,2,10000,100000
5,1,10,100
— 5,1,10,100

— 90

— —
干酪
再制干酪
5,2,100,1000
5,2,100,1000
5,2,100,1000
5,2,100,1000
50
50
50
50
食源性致病菌
乳品 生乳 灭菌乳 调制乳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单增李斯特菌 5,0,0 5,0,0 商业无菌 5,0,0 巴氏杀菌乳 5,0,0
4.1.3 采样过程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 外来污染。
4.1.4 样品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 施防止样品中原有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保持样品的原 有状态。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4.1.3 采样过程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 外来污染。
4.1.4 样品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 施防止样品中原有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保持样品的原 有状态。
4.2 采样方案
4.2.1 类型
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采样方案。 二级采样方案设有n、c和m值; 三级采样方案设有n、c、m和M值。
8 检验后样品的处理
8.1 检验结果报告后,被检样品方能处理。
检出致病菌的样品要经过无害化处理。 8.2 检验结果报告后,剩余样品或同批样品 不进行微生物项目的复检。
GB 4789.18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与乳制品检验
3 设备和材料
• 3.1采样工具


3.2样品容量
3.3其他用品

3.4实验室检验用品
7
8 9 10
GB 4789.18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与乳制品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 食品中乳酸菌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 阪崎肠杆菌检验
乳品中的微生物指标
2010-12-1实施
乳 品 生乳 巴氏杀菌乳 灭菌乳 调制乳 发酵乳 炼乳 乳粉 金葡、沙门 商业无菌 金葡、沙门 金葡、沙门 金葡、沙门 金葡、沙门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 霉菌 酵母、霉菌 酵母、霉菌 致病菌 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指标菌
无菌采样工具分别从相同批次(此处特指单体的贮奶
罐或贮奶车)中采集n 个样品,采样量应满足微生物 指标检验的要求。
4.1.2 具有分隔区域的贮奶装置,应根据每个分隔区
域内贮奶量的不同,按比例从中采集一定量经混合均 匀的代表性样品,将上述奶样混合均匀采样。

消毒牛奶的质量标准及相关检验-文档资料

消毒牛奶的质量标准及相关检验-文档资料

⑷ 加甲醛的检验

取被检牛奶5ml于试管中,小心沿管壁加入 2ml含硝酸的硫酸(100ml硫酸中加1滴硝 酸),在两液接界面处出现紫色环者为甲醛 阳性;阴性者为淡黄色。反应要在10min内观 察。
Thank you!
⑵ 掺米汁和面汤的检验

取被检牛奶5ml于试管中,稍煮沸后,冷却, 加入数滴碘溶液( 4g碘化钾与2g碘混合后加 水至10ml)。如掺有米汁或面汤,则出现蓝 紫色反应。
⑶ 掺豆浆的检验——皂素显色法

取被检牛奶20ml,放入50ml锥形瓶中,加入 乙醇3ml混匀,加25%的KOH溶液5ml,摇匀。 试样呈微黄色,表示有豆浆存在;呈暗白色 为未检出。
2、新鲜度检验

⑴ 简易方法:将牛奶滴在清水中,若不化开 则为新鲜牛奶。否则,就不是新鲜牛奶。若 盛乳的瓶上部有稀薄现象,或瓶底有沉淀, 则都不是新鲜牛奶。

⑵ 酒精试验:吸取2ml牛奶于试管中,加入 2ml中性酒精,振荡后不出现絮片就符合酸性 标准,是新鲜牛奶。如果出现絮片,则表示 酸度较高。 酒精浓度 68° 70° 72° 不出现絮片的酸度 20°T以下 19°T以下 18°T 以下
消毒牛奶的质量标准及相关检验
一、感官指标
色泽 组织状态 滋味和气 味 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 呈均匀流体。无沉淀,无凝块,无 机械杂质,无粘稠和浓厚现象。 具有牛奶固有的纯香味,无其他任 何外来滋味和气味。
二、理化指标(GB6914-86)
项目 酸度,°T 脂肪,% 蛋白质,% 比重 杂质度,ppm 汞,ppm 六六六、滴滴涕,ppm 指标 ≤ 18 ≥3.10 ≥2.95 1.0280~1.0320 ≤4 ≤0.01 ≤0.1
步骤:

乳品的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1(精)

乳品的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1(精)
Rupin
Task
乳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 标、微生物指标-1
三 乳及乳制品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品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一)生鲜牛乳
*
三 乳及乳制品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一)生鲜牛乳
*
三 乳及乳制品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二)灭菌乳
超高温灭菌乳 ultra high-temperature milk 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在连续 流动的状态下,加热到至少132℃并保持很短时间的灭菌,再
经无菌灌装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
三 乳及乳制品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二)灭菌乳
保持灭菌乳 retort sterilized milk
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无论是 否经过预热处理,在灌装并密封之后经灭菌等工序制成的液 体产品。
*
三 乳及乳制品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二)灭菌乳
*
三 乳及乳制品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二)灭菌乳
应符合商业无菌的要求,按GB/T 4789.26 规定的方法检验。
*

乳制品检测相关标准(国家标准)

乳制品检测相关标准(国家标准)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灰分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水分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维生素 A、D、E 的测 定
GB/T 5413.10-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维生素 K1的测定
GB/T 5413.11-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维生素 B1的测定
GB/T 5413.12-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维生素 B2的测定
乳制品检测相关标准
(002)乳制品工业是食品制造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制品工业在行
业规模、乳制品产量、技术装备、质量安全等方面都有了根本的转变,但由于乳制品工业发
展时间短,发展速度过快,基础薄弱,特别是由于奶源管理、质量控制、检测手段落后等方
面的原因,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损害,所以,乳制品检
巴氏杀菌乳和 UHT 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
乳与乳制品中嗜冷菌、需氧芽孢及嗜热需氧芽 孢数的测定 乳与乳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 相色谱法 乳及乳制品中乳糖的测定酶-比色法 全脂无糖炼乳检验方法 粗制乳糖检验方法
地方标准 标准名称
鲜牛乳中原乳含量的试验方法四参数判断法
乳与乳制品中结核菌的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中乳杆菌的检验方法
GB/T 5413.5-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脂肪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亚油酸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乳糖、蔗糖和总糖的测 定
GB/T 5413.6-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 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GB/T 5413.7-1997 GB/T 5413.8-1997
GB/T 5413.9-1997
国家标准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备注gbt478918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t478927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gbt47893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检验gbt50091862003乳酸菌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gbt5009462003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4091985牛乳检验方法gbt54091985amd1gbt54131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蛋白质的测定gbt54132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乳清蛋白的测定gbt54133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脂肪的测定gbt54134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亚油酸的测定gbt54135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乳糖蔗糖和总糖的测gbt54136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gbt54137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灰分的测定gbt54138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水分的测定gbt54139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adegbt541310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k1的测定gbt541311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b1的测定gbt541312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b2的测定gbt541313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b6的测定gbt541314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b12的测定gbt541315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gbt541316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叶酸叶酸盐活性的测定gbt541317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泛酸的测定gbt541318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c的测定gbt541319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游离生物素的测定gbt541320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胆碱的测定法gbt541321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gbt541322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磷的测定gbt541323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碘的测定gbt541324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氯的测定gbt541325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肌醇的测定gbt541326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牛磺酸的测定gbt541327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dhaepa的测定gbt5413281997乳粉滴定酸度的测定gbt5413291997婴幼儿配方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乳品作为人类重要的营养来源,其安全性与卫生质量至关重要。

乳品中的微生物指标是衡量其卫生质量的重要标准,它反映了乳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及乳品本身是否发生变质。

因此,对乳品进行微生物指标的检验和控制,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和乳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乳品微生物指标主要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霉菌等。

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会引发人体疾病或降低乳品的营养价值。

其中,细菌总数是指乳品中存活着的细菌总数,它反映了乳品的卫生状况;大肠菌群则是对乳品中可能存在的肠道致病菌进行监测的重要指标;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一旦在乳品中发现,将直接导致乳品被视为不安全;霉菌则是对乳品中出现的真菌进行监测的指标,过高的霉菌数将影响乳品的品质。

针对不同的微生物指标,检验标准也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对于细菌总数,检验标准应小于10^6 cfu/g;大肠菌群则要求不得检出;对于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要求绝对不得检出;霉菌则要求小于10^2 cfu/g。

这些检验标准都是为了保证乳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是保证乳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微生物指标的监控和检验,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乳品中细菌、霉菌的滋生和污染,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也促进了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乳品微生物检验:保障全球乳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乳品微生物检验是保障全球乳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世界各国的乳品微生物检验现状、乳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和原理、乳品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实践以及乳品微生物检验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在乳品微生物检验方面,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美国乳品微生物检验系统(DTDS)成功应用在乳品企业中,该系统包括原料奶收集、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对微生物污染的检验。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也为乳品微生物检验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操作规范。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PPT文档共45页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PPT文档共45页

谢谢!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