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重要概念和统计指标
资料分析
***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主要考查各位考生对各种形式的统计资料进行准确理解和分析综合的能力,具体包括文字资料的分析、统计表的分析、统计图的分析。
** 知识备忘 **1、百分数、百分点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
相对数的表现形式有两种:有名数和无名数。
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主要有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等。
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结构相对数、比率、比重)等的变动幅度。
翻番:指数量加倍。
注意:“占”、“超”、“为”、“增”的区别。
2、比重(比率)结构相对指标就是利用分组法,将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以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而得出比重或比率,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状况的综合指标。
如升学率、及格率、优秀率,合格品率、废品率等都是结构相对数。
其计算公式为:结构相对数=总体全部数值总体部分数值×100%其中,分子数值是分母数值的一部分,且各组比重总和等于100%或1。
如:合格品率=%100⨯产品总数合格品数3、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增长量:是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长的水平。
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差,说明现象在某一段较长时期内总的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a a a a a a n n 11201,,,----累计增长量:a a a a a a n 00201,,,---二者关系是:某期的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各期的逐期增长量之和,即:()()()a a a a a a a a n n n 011201-=-++-+--4、发展速度=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也常被称为“指数”)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和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也叫做“总速度”。
资料分析
文字资料
统计图
柱状图
饼状图 折线图
柱状图(蜡烛图 直方图) 特点是:每组中的具体数据容易比 较,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个部分的差别。 一般用于绝对量的描述。
简单的如2009年国家公考第136题的
(亿)
1818 1551 1334 884 1085
2226
436
523
651
783
此外还有(扩展型) 例:2009年国家公考121题
统计表:
统计表是最容易分析的,但计算量很大。 尤其是根据给出时间序列数据,判断数据 的趋势。在判断趋势的时候,注意寻找趋 势的转折点和特殊点,事倍功半。
单 2000 位
企业总数
2001
2002
2003
2004
个 22276 21776 2290 4 28.4 26.2 设有科技机构企 % 32 业的比重 科技人员 万 145.4 138.7 人 4.78
根据国家农调队统计数据,2005年农户 人均从耕地即种植业)中获得的纯收入为1098 元.农户人均耕地面积为0.14公顷。即每公 顷耕地的纯收人为7842元。以预期寿命70岁 计算.农民一生从1公顷耕地中获得的纯收人 为54.89万元,这还没有考虑农产品价格上涨 因素和土地增值、保值因素(即70年后土地还 可用于农业生产)。
例如: 百分比: 比过去增长20%、计划完成率为80%等 百分点: 计划完成率比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平均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 据的个数,反映的是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 指标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 于数列中间为是的数,即为中位数
2007国考116题-120题 2006年5月份北京市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2.2亿元,创今年历 史第二高。据统计,1-5月份全市累计实现社 会消费品零售额131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 长12.5%。 汽车销售继续支撑北京消费品市场的繁荣。 5月份,全市机动车类销售量为5.4万辆,同 比增长23.9%。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 企业统计,汽车类商品当月实现零售额32.3 亿元, 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 比重的20.3%。
资料分析常用常识性概念
资料分析常用常识性概念所谓常识性概念,是资料分析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经济学或统计学概念,是资料分析的重要组成局部。
了解并熟悉常识性概念能使考生在考试时迅速理解资料和题目,缩短阅读时间,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基期与现期基期是作为比照根底的时期,现期是相对基期而言的一个概念。
如:“与2010年8月相比,2010年9月某量发生的变化〞,那么2010年8月为基期,2010年9月为现期。
(二)三大(次)产业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如下: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给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效劳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效劳业,科学研究、技术效劳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效劳和其他效劳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效劳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效劳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效劳价值与货物和效劳净出口价值之和。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四)国民生产总值(GNI)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Ine,缩写为GNI,旧称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事业编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
事业编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一、事业编资料分析的定义和概述事业编资料分析是指对各种与事业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读。
事业编资料包括了各种形式的数据和信息,如统计数据、财务报表、市场调研报告、竞争分析、行业研究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客户需求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为制定战略决策和推动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事业编资料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者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和决策。
通过对各种资料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洞察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方向指引。
二、事业编资料分析的基本流程1. 收集资料:第一步是收集各种与事业相关的资料,包括了市场调研报告、竞争分析、财务报表、行业研究、客户反馈等。
这些资料可能来自内部或外部,有些可能需要经过整理、清洗和加工才能够使用。
2. 整理和清洗资料:收集到的资料可能存在重复、不完整、不准确等问题,需要进行整理和清洗。
这一步通常需要利用数据处理工具和技术,如Excel、SPSS等,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分析:在资料整理和清洗后,可以开始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通常包括了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
4. 结果解读和报告:最后一步是对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和整理,撰写分析报告。
这一步需要把分析结果转化为可操作的建议和策略,提供给决策者参考和应用。
三、事业编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1. 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是指通过统计指标和图表对数据的基本特征和规律进行描述。
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了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偏度、峰度等,常用的图表包括了直方图、饼图、折线图、散点图等。
2.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指通过统计方法来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关联程度。
资料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资料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资料分析是一种获取、整理和解释数据的方法。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模式、趋势和相关信息,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资料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概述资料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收集、组织、解释和评估信息,以揭示数据背后的意义和关系。
通过资料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象、探索问题、预测趋势,并支持决策制定。
二、数据收集资料分析的第一步是数据收集。
数据可以来自多种来源,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观察记录、统计数据等。
数据的类型有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可以量化和测量的,如数字、百分比等;定性数据则是以词语或描述性的方式表达的,如分类、观察记录等。
三、数据整理和清洗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
这包括去除重复数据、填补缺失数据、校正错误数据等,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数据整理和清洗是确保分析的基础,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四、数据分析方法资料分析包括多种方法和技术,常用的方法有统计分析、内容分析、质性研究、因果关系分析等。
统计分析是通过统计指标、图表和推断进行数据的整理、总结和解读;内容分析是通过对文本、图像和声音等内容进行编码和解读;质性研究则强调对个例和个体的深入理解;因果关系分析是研究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方法。
五、数据解释和评估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后,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估。
数据解释是将分析结果与研究问题联系起来,解释数据的意义和现象的发生原因;数据评估是对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估,确保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六、资料分析的应用领域资料分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市场调研、社会科学研究、医学研究、金融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得到市场趋势、消费行为、社会问题等重要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和指导。
总结:资料分析是一种获取、整理和解释数据的方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信息和模式,辅助决策制定。
资料分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等步骤,需要运用不同方法和技术。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概念百分数(百分比):表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如今年的增长速度百分之17,去年增长速度百分之12,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
增长与同比增长:增长指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
同比增长指和某一相同的时期进行比较而发生的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
增幅与同比增幅:增幅指量和比例的增加幅度,一般等同于增长同比增幅指量和比例的增加幅度往往和某一相同的时期相比较,一般等同于同比增长倍数: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对比。
翻番:指数量加倍,翻番的量是以2的N次方倍变化的翻一翻乘以2,翻两翻乘以4,翻三翻乘以8比重:总体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总产值和增加值:总产值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也就是全部产品价值的总和。
增加值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拉动···增长···个百分点:总体中某部分的增加值造成总体增长的百分比年均增长率:造成几年内增长的每年平均增长幅度。
每年里的平局增长率应该是最终值减去初始值开年数次方根号减去1。
单产:单位面积上的作物产量,每公顷吨、每亩公斤。
指数:两数相比较时设被比较数为固定值从而得到的比例关系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常住单位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
基础知识产业的划分:一个国家包含三大产业,分别是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等于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之和工业企业的划分:按照轻重分为轻工业企业和重工业企业按照经济类型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私营经济和其它经济。
全社会工业口径划分为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下工业,规模以上工业指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资料分析 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
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第二产业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第三产业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
资料分析学习及精解
资料分析学习及精解资料分析是一种运用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读的过程。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趋势和关联,为决策提供依据。
资料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市场营销、金融等等。
要进行有效的资料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等。
描述统计用于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包括计算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指标;推断统计用于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参数,包括抽样、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等;回归分析则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线性回归和多元回归等。
在进行资料分析时,注意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包括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等。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并进行适当的变量选择和转换。
然后,要对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和推断,避免过度解读。
最后,要将结果以清晰简洁的形式呈现,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报告等。
精通资料分析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首先,要提高统计学和数据分析的基础知识,包括概率论、统计推断、抽样方法等。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参加培训班等来学习。
其次,要学习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如Excel、SPSS、R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进行数据的导入、清洗、分析和可视化。
同时,要学会使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模型,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和限制。
最后,要进行实际的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数据竞赛、实习等方式来积累经验。
资料分析的应用领域广泛,可以用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风险分析等。
在市场调研中,可以通过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偏好来调整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
在产品开发中,可以通过分析用户反馈和产品功能来改进产品设计和性能。
在风险分析中,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市场指标来评估投资风险和收益。
总结而言,资料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工具,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怎么理解资料分析的概念
怎么理解资料分析的概念资料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以获得有关问题或现象的深入了解和洞察。
它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领域和实践领域,如社会科学、经济学、市场调研、医学研究等。
资料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整理、描述和解释。
首先,整理是指将原始数据整理成有条理、易于分析的形式。
这包括数据的收集、验证、输入和存储等过程。
在整理数据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检查和清洗,排除异常值、缺失值等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
此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编码、命名、分类等操作,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其次,描述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描述分析,以揭示数据的基本特征、趋势和分布情况。
描述分析可以通过计算常见的统计指标,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
此外,还可以通过制作表格、图表、图像等形式,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便更直观地理解和沟通数据。
最后,解释是根据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对问题或现象进行解释和解读。
解释可以基于统计规律、理论模型或先验知识等,通过推理、比较和归纳等方法,从数学、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来分析和解释数据。
通过解释,可以发现数据背后的内在规律,提供科学、客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依据。
在资料分析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一些基本原则和技巧。
首先,要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这包括数据的来源、采集方法、样本的选择和有效性等方面。
其次,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此外,还可以结合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解释。
再次,要注意数据的解释和沟通。
数据分析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在数据分析报告中,要清晰、准确地介绍数据的来源、目的、方法和结果,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应用研究成果。
总之,资料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工具,通过整理、描述和解释,帮助我们对问题或现象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资料分析常考概念汇总(全超考公,助你成“公”)
资料分析常考概念汇总资料分析材料主要来源于各行各业的统计数据和统计报告,其中涉及了大量的统计术语和经济概念,这些术语和概念往往成为考生快速准确和分析资料的重要障碍。
一、同比和环比概念:同比指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变化幅度;环比指本期发展水平与上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变化幅度。
二、百分数与百分点概念:百分数也称百分比,是相对指标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用“%”表示。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它是分析百分数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题:2006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3003.1亿元,比上年增加553.1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1.42%。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2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5%;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567.3亿元,增长10.6%;高等学校经费支出276.8亿元,增长14.2%。
2006年各类企业经费支出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比例和2005年相比()。
A.减少了1.5个百分点B.减少了2.8个百分点C.增加了1.5个百分点D.增加了2.8个百分点【解析】2006年各类企业经费支出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比例为2134.5÷3003.1=71.1%,2005年比例为[2134.5÷(1+27.5%)]÷(3003.1-553.1)=68.3%,增加了71.1-68.3=2.8个百分点。
三、比重概念:比重指的是总体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四、倍数和翻番概念:倍数是关于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对比,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就是倍数,常常用于比数(分子)远大于基数(分母)的场合。
翻番是指数量加倍。
如1变为2(1×2),2变为4(2×2),3变为6(3×2)……A变为A×2,翻两番为(A×2)×2=A×22,是指原基数在翻一番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资料分析——讲义
非金属矿制品业投资 1890 亿元,增长 50.9 % ;黑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 1741 亿元, 增长 13.0%;有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 864亿元,增长31.2%。从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 投资 69502 亿元,同比增长 26.8% ;港澳台商投资 和外商投资分别完成 3742 亿元和 4648 亿元,分别 增长 31.5 %和 18.7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 看,截止到9月底,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累计 259083个,同比增加27901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 资 222439 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18.2% ; 新 开 工 项 目 170123个,同比增加18151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 投资 60309 亿元,同比增长 24.2% 。从到位资金情 况看,城镇投资到位资金 88764 亿元,同比增长 27.8% 。其中,国内贷款增长 14.5% ,利用外资增 长15.5%,自筹资金增长32.2%。
1328.54 B. 47.01
资料分析
华图教育集团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 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 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 字及文字材料构成。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 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 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
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第一章 统计术语
21.4 11.8 14.7 17.7 18.9 18.6 23.5 21.1
9.4 4.1 8.0 7.7
12.0 10.8 12.7 10.3 18.2 9.7 22.6 23.8
16.8 10.1 18.2 18.4 24.4 11.7 21.7 18.4 4.8 19.9 12.8 17.4
资料分析
一、加强锻炼速算能力
(4)范围限定法:由于资料分析计算题中四个 选项的数值是不同的,根据所列出的式子,将其进 行放缩,可以将答案限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再 结合选项,选出最符合条件的答案。 特别提示:应根据选项进行适当的放缩,切忌 放缩过大,导致出错。 A.① ④ 【答案】D。
今年前两个月集体、私营企业出口0. 96亿美元,比去 年同期增长71. 4%,在一月份增长51. 5%的基础上又提高 19. 9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出口21. 9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 增长33. 2%,比一月份增长2. 5%的增幅提高30. 7个百分 点,占该市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79. 5%提高到今年的83%, 提高3. 5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出口出现下降,今年前两个月国有企业出口 为3. 49亿美元,下降5. 2%,而一月份国有企业出口仅增 长9. 1%,国有企业出口增长出现的这种变化值得关注。 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亚洲出口12. 2亿美元,比去年 同期增长2. 8亿美元;对欧洲出口5. 11亿美元,比去年同 期增长1. 61亿美元;对拉丁美洲出口0. 79亿美元,比去 年同期增长0. 32亿美元,对北美洲和大洋洲出口分别增长 12. 2%和37. 5%。
2.【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熟练掌握阅读技巧
3.今年前两个月,一般贸易出口占总出 口的比重比去年同期()。 A. 下降了大约1个百分点 B. 上升了大约1个百分点 C. 上升了3.6个百分点 D. 持平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
熟练掌握阅读技巧
4.与去年同期相比,该市对下列哪一地区的出口增长最快? ()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
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它是分析百分数增减变动 的一种表现形式。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本知识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本知识公共考试行测部分是考察考生对一些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行测资料分析必懂的基本知识。
1.数据的分类和性质:在行测中,经常会涉及到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数据的分类和性质。
数据常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指可以进行计量的数据,如数字、长度、时间等;定性数据是指不能进行具体计量的数据,常用文字或符号来描述,如颜色、观感等。
此外,数据的性质还包括连续型和离散型。
连续型数据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取得任何值的数据,如身高、体重等;离散型数据是只能取有限个数值的数据,如人数、数量等。
2.数据的呈现方式:为了方便分析和理解数据,需要使用一些图表来展示数据。
行测中常用的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表格等。
条形图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折线图可以用来表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饼图可以用来表示不同部分对整体的占比关系,表格可以用来系统地整理和对比数据。
3.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行测中,经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求和、平均、比较等,通过这些处理可以得到更加有用的信息。
数据分析是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对比、推理等,来得出结论和抽象出规律。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比较分析、比例分析等。
4.统计指标和概率知识:统计指标是用来描述和度量数据特征的指标,行测中常用的统计指标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化描述,行测中常用的概率知识有事件的概率计算、常见分布的性质等。
5.数据的解读和推论:行测中的资料分析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解读和推论。
解读数据是指通过对数据的认识和理解,解释数据背后的意义和规律。
推论是通过对已知数据和规律的分析,得出一些未知的结论。
在进行数据的解读和推论时,还需要注意逻辑思维和常识判断,避免盲目和错误的推论。
以上是一些行测资料分析必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以提高对行测题目的解答和分析能力,帮助考生在行测中取得好成绩。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资料分析的重要概念:包括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等。
2、常用统计术语:如同比、环比、百分数、百分点等。
3、数据处理技巧:如有效数字法、尾数法、特征数字法等。
4、图表分析方法: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的解读。
5、题型分类:如简单计算、比较大小、综合分析等。
11 资料分析的重要概念111 增长率增长率是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概念之一。
它表示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增长幅度。
计算公式为: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
在计算增长率时,需要准确确定基期量和现期量。
112 增长量增长量是指现期量与基期量之间的绝对差值。
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113 比重比重指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比重=部分量÷总体量× 100%。
114 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
12 常用统计术语121 同比同比是指与上年同期相比。
例如,今年 5 月与去年 5 月的比较。
122 环比环比是指与相邻的上一个时期相比。
比如,今年 5 月与今年 4 月的比较。
123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124 百分点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的变动幅度。
13 数据处理技巧131 有效数字法在计算过程中,根据选项的精度要求,对数字进行取舍,保留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132 尾数法通过计算数字的尾数来快速判断答案。
133 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从而简化计算。
14 图表分析方法141 柱状图观察柱子的高低来比较数据的大小。
142 折线图关注折线的走势,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143 饼状图通过扇形的大小判断各部分所占比例。
15 题型分类151 简单计算直接进行数据的加减乘除运算。
152 比较大小对多个数据的大小进行比较。
153 综合分析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对给定的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的资料分析部分,掌握以上知识点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资料分析
第五模块 资料分析一、试题概述资料分析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二、统计术语基期(基础时期)、现期(现在时期)例: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较2008年上升8%,则2008年是基期,2009年是现期。
增长量(增量)、减少量(减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减少量=基期量-现期量 增长率(增长幅度、增长速度):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1】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人,则今年的增幅为? 解析:200020002400—×100%=20% 现期量、基期量:增长了x%: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x%=基期量×(1+x%),基期量=现期量÷(1+x%) 减少了y%: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y%=基期量×(1-y%),基期量=现期量÷(1-y%) 百分点(和百分数基本类似,但百分点不带百分号!)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百分数(百分比):表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翻番:数量加倍,以2n 变化【1】某地去年汽车销售总额比前年增加了8%,今年汽车销售总额比去年增加了13%,则今年汽车销售总额增幅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解析:13%-8%=5%,即5个百分点【1】下表显示某国2007、2008、2009三年GNP 变化情况:解析:r=20+5=25Y=%2019000加=9000×65=7500 X =%2517500加=7500×54=6000 所以,该国2007年GNP 为6000亿美元。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注】同比实际是指与去年的同一时期相比较。
例如,今年五月与去年五月相比较;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上半年相比较。
环比:现在统计周期与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年环比。
(行测讲义)资料分析
行测讲义:资料分析一、概述资料分析作为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考察考生综合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行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形式的资料,包括文字、图表、数据等,考生需要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深入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和推断。
二、资料类型及特点1.文字资料: 常见于文章、报道等形式,需要考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核心信息。
2.图表资料: 包括表格、图表、图片等形式,需要考生根据图表数据分析趋势、对比差异等。
3.数据资料: 主要是数字数据和统计信息,需要考生运用数学和统计知识进行分析。
三、资料分析的步骤1.理解: 阅读资料,把握核心信息和关键数据。
2.分析: 对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对比、推理等。
3.归纳: 总结分析结果,归纳出结论和规律。
4.推断: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答案或结论。
四、应对策略1.注重细节: 注意每一个细节信息,有时候关键信息隐藏在细节之中。
2.多维分析: 不要只看文字资料或图表,要综合分析多种资料形式。
3.逻辑推理: 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资料,避免主观臆断。
4.实践演练: 多做行测模拟题,熟悉各种类型的资料分析题型。
五、实例分析假设给定一篇文章和一个相关的表格资料,文章提到某地某项政策的实施效果良好,表格资料列出了该地区的经济指标数据,要求分析文章和表格资料,得出结论。
在分析时要注意政策内容、经济数据的对比、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等。
六、总结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提升资料分析能力。
通过理解资料、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和推理推断,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希望考生在考试中能够运用好资料分析技巧,取得优异的成绩。
以上就是关于资料分析的行测讲义,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祝各位考生取得理想的成绩!。
公务员资料分析知识点与计算技巧
公务员资料分析知识点与计算技巧在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掌握好资料分析的知识点和计算技巧,能够在考试中节省时间,提高准确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资料分析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实用计算技巧。
一、资料分析知识点(一)统计术语要理解和解答资料分析题目,首先需要熟悉一些常见的统计术语,如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倍数、平均数等。
1、增长率:指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差值占基期量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增长量:指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差值。
3、比重:指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4、倍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5、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
(二)统计图表资料分析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需要掌握从图表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包括数据的大小、趋势、比例关系等。
(三)材料类型资料分析的材料类型多样,常见的有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形材料以及综合材料。
不同类型的材料有其特点和阅读重点,例如文字材料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和数据;表格材料要注意表头和行列的信息;图形材料要关注坐标轴和图例等。
(四)计算指标1、同比和环比同比是指与上年同期相比,环比是指与相邻的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
2、顺差和逆差出口大于进口为顺差,出口小于进口为逆差。
二、资料分析计算技巧(一)尾数法当选项的尾数各不相同,且计算式为加减法时,可以只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345 + 217 128 =()A 434B 444C 454D 464只计算尾数:5 + 7 8 = 4,所以答案为 B 选项。
(二)首数法在除法运算中,当选项的首位数字不同时,可以通过计算首位数字来确定答案。
例如:4567 ÷ 123 =()A 30B 37C 40D 47先计算首位:45 ÷ 12 = 39,所以答案为 B 选项。
(三)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特征分数,从而简化计算。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础知识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础知识公务员行测考试是公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的基础知识:1.统计学基础:行测资料分析经常涉及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因此,对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和统计指标等基础知识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2.数据收集方法:了解各种数据收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如何设计问卷、选择样本等技巧。
3.数据整理与描述性统计:学会运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处理。
掌握常见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可以对数据进行基本的描述和分析。
4.数据分析方法:了解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5.基本图表的绘制和分析:掌握各种基本的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等。
还要能够根据图表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6.概率与统计:了解基本的概率理论,掌握概率计算的方法,如加法法则、乘法法则、贝叶斯定理等。
掌握基本的统计推断方法,如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
7.关于数据的估计和抽样:了解抽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掌握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和抽样误差的控制方法。
8.数据的解读和推理:学会从数据中抽取有效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和决策。
能够分析数据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解答。
以上是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的基础知识。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进行资料的分析和解读,提高应试效果。
同时,也是进行政策分析、决策推理等工作的基础。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第5单元 资料分析
总距离为20公里,总时间为(1/3 +1/2)=5/6小 时
故其平均速度为: 20÷(5/6)=24km/h
8.GDP与人均GDP
❖ GDP——指国内生产总值,即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 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 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 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 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同比发展速度=(本期发展水平/去年同期发展水平) ×100%。 (2)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
逐期的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本期发展水平/上一期发展水平)×100%。 (3)年均增长率即某变量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
6.倍数与翻番 ❖ 倍数和翻番都是描述数量增加的一种抽象化的表现
4.增幅与同比增幅 一般等同于增长与同比增长! 增幅——指量和比例的增加幅度。 同比增幅——指增幅与某一时期进行比较。
5.同比与环比的差别
❖ 在资料分析中出现过的增长率(负增长率)形式,一 般有同比增长(下降)、环比增长(下降)、年均增长 (下降)等。
(1)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 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
则明年的计划产量为多少?若后年比今年翻4番, 则后年的计划产量为多少?
❖ 规律:若原始产量为b,则计划产量在原来基础上 ❖ 翻1番,为2×b; ❖ 翻2番,为2×2b= 22b; ❖ 翻3番,为2× 22b = 23b;
❖ …….. ❖ 翻n番,则为2nb。 ❖ 答案:b; 24b=16b
资料分析必背内容
资料分析必背内容一、统计术语 (1)二、速算技巧 (2)1.图形法 (2)2.估算法 (3)3.直除法 (3)4.放缩法 (3)5.插值法 (4)6.截位法 (5)7.复变法 (5)8.化同法 (7)9.差分法 (7)三、其他重要方法及公式 (8)一、统计术语1.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基期量:是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现期量:是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增长量: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值2.同比增长与环比增长——同比增长:与上一年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3.增长率——增长率是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值。
增长率等同于增幅、增速、增长速度。
增长率=增幅=增速=增长量÷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4.平均增长率——如果某个量初期为A,经过N期之后变为B,平均增长量为x,那么:A+x ×N=B ——推出x=NAB- 5.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是形容比例或者增长率等常用的数值形式,其实质为“分母定为100的分数” 百分点,是指不带百分号的百分数。
6.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末期量-基期量=1+增长速度7.拉动增长如果B 是A 的一部分,B 拉动A 增长了x%,那么x%=B 的增长量÷A 的基期量8增长贡献率某部分增长贡献率=该部分的增量÷总量的增量9.比重与比值——比重是指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
比值是指两个同类量相比所得的值。
10.倍数与翻番——倍数,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将对比的计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常常用于比数远大于基数的场合。
翻番,即变为原来的2倍。
翻n 番:即变为原来的2n 倍。
11.指数——指数通常用来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表示的是相对变化情况,而非其绝对值大小,例如纳斯达克指数、物价指数、房地产平均价格指数、景气指数等。
在指数定义中,通常先将基期的指数定位100,然后将其他时期的量除以基期量,所得比值再乘以100即为其对应的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概念及知识背景统计数字和数学数字不一样,它不是抽象的数量表现,而是具体的反映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是分析事物,论事推理的重要依据。
1、增长与同比增长:增长: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
比如:去年某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320元,今年为6000元,问比去年增长多少元?6000-4320=680元。
增加是绝对数,增长是相对数增长率:是一个比例,还比如这个例子,问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多少?(6000-4320)/4320*100%即可同比增长:和某一相同的时期(如去年同一时期)进行比较而发生的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
比如,去年5月完成GDP 8万元,今年5月完成10万元,同比增长就应该用(10—8)/8*100%即可。
环比:与上期的数量作比较,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例如:今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四月完成2.2万元,环比(一个月)增长(2.2-2)÷2×100%=10%2、百分比与百分点百分比:用来表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例: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比去年增长20%,今年的产量=a×(1+20%)=1.2a例:今年的产量为b,今年比去年增长20%,去年的产量=b÷(1+20%)=5b/6例: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的产量为b,今年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比是多少?今年比去年的增长量=b-a,今年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比=(b-a)÷a×100%---和谁比,谁就是分母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工业总产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的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19%-16%);“百分比”与“百分点”混淆:比如:增长率原来是4%,现在是7%,我们就可以说“增长率增加了3个百分点”,然而却不能说“增长率增加了3%”,因为后者表达的意思是4%×(1+3%)=4.12%。
注意“占、超、为、增201D的含义:占计划百分之几:指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用完成数除以计划数*100%;比如计划为100,完成80,占计划就是80%;例:今年的产量为b,只完成(只占)计划的80%,则计划产量=b÷80%=5b/4.超计划的百分之几:就应扣除原来的基数(-100%);比如计划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用(120—100)/100*100%=20%;例:今年的产量为b,超额完成计划的20%,则计划产量=b÷(1+20%)=5b/6。
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比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用256/100*100%=256%;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掉原有的基数(-100%),比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256—100)/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3、增幅与同比增幅增幅:与增加幅度是一个概念;量和比例的增加幅度,一般情况下,等同于增长。
增幅包括量的增长量和增长率。
比如:今年5月GDP的发展速度是10%;去年5月是9%,GDP发展速度的增幅是1个百分点;如果说去年是10%,今年增幅为9%,那么今年的发展速度就用10%*(1+9%)得到。
同比增幅:量和比例的增加幅度,往往是和某一相同的时期(如去年)比如,去年5月完成GDP 8万元,今年5月完成10万元,同比增长就应该用(10—8)/8*100%即可。
4、倍数和翻番倍数:两个同一指标数据的比例。
例:城市2000年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5平方米,为1978年3平方米的5倍例:去年的产量是a,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3倍,则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长多少?今年产量=a*3=3a,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比为(3a-a)÷a*100%=200% 翻番:是指数量加倍。
翻番的量是以2的次方倍变化的。
翻n番为原来数的A×。
例: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500亿元,到201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即2500×=20000亿元。
5、平均数和中位数平均数: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算术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总个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均值。
要理解好“平均”的概念例:小王骑车上学,到学校去的速度是10,回来的速度是15,那么平均速度是多少?a 12.5b 12c 13d 14解析:s/15+s/10=s/6 2s/s/6=12权:即权重,通俗理解就是系数例如、某班同学考试成绩是:得60分的占50%,得80分的占40%,得90分的站10%,那么该班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为60*50%+80*40%+90*10%=71分。
而50%,40%,10%就是三种成绩在总成绩分布中的权重,“加权”就是乘以权重的意思中位数:一组数据按序排列(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时处于中间位置的数。
当数据有奇数个时,中位数就是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有偶数个时,中位数就是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6、比重总体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例:内蒙古的地表水取水量为67.01亿立方米,全河取水量为312.02亿立方米,则内蒙古的地表水取水量占全河取水量的比重是67.01÷312.02=21.5%7、拉动……增长……(个百分点)即总体中某部分的增加值造成的总体增长的百分比例: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935.38亿元,同比增长23.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67.2%,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15.7个百分点。
例如:刺激消费,拉动增长——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居民(单位、集体)、政府(国家)所消耗的各种生产活动中产品。
一句话:就是消耗、花费。
内需:就是在一个国家内,人们具备有能力的投资和消费的欲望。
也就是说有花钱的愿望和有花钱冲动的综合能力,这就是需求。
内需就是一国内部公民的投资和消费的可行性愿望。
国民有钱,但是不愿或者不敢花,就是内需不足。
国民想花钱,想投资或者买东西消费,可是没有足够的钱,也是内需不足。
8、年均增长率某变量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
设一个经济变量初值为x,经过n年后变为y,则它的年均增长率就是平均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速度的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表示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则是反映现象逐年递增的平均速度。
发展速度:反映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
发展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增长速度:反映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
增长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为正值,表明现象在一定发展阶段内逐期平均递增的程度;负值表示现象逐期平均递减的程度。
例:2000年财政收入为512亿元,1996年为259亿元1=18.6%9、指数指数:指标的相对量,一般假定基期为100,其他量和基期相比得出的数值。
用于衡量某种统计指标的变化趋势。
常见指数包括:消费指数、纳斯达克指数、物价指数、上证指数和区域价格指数。
例如:1998年房地产平均价格4000元为基准指数100。
到2005年,平均价格为8400元,则当年的房地产价格指数为4000:100=8400:x,则x=(8400÷4000)×100=210。
景气指数:又称景气度,是将反映各行业运行状况的定量指标(如价格、成交量、开工率等)或定性指标(如预期、信心等)指数化,来反映经济或行业的所处的状态或发展趋势的一种指标。
景气指数的数值(如常见的企业景气指数,房地产景气指数)介于0和200之间,100为景气指数的临界值。
当景气指数大于100时,表明经济处于上升或改善,处于景气状态,越接爱200状态越好;当景气指数小于100时,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下降或恶化,处于不景气状态,越接近0状态越低迷。
例如: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由于是劳动力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劳动力需求变化就成为判断经济形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也成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十分重要而敏感的信号。
10、价格和价格指数价格: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值表现。
是用货币来表现。
价格水平:是将一定地区、一定时期某一项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所有价格用同度量因素(以货币表现的交换价值)加权计算出来。
例如:某市2002年9月份全市鸡蛋的价格水平为4.8元/公斤,10月的价格水平为4.5元/公斤。
用10月份的4.5元减去9月份4.8元,可以得出某市全市鸡蛋价格水平10月份比9月份减少0.3元。
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标,它是一个相对数,用(报告期÷基准期×100%)来表示。
而“价格水平”是个绝对数。
例如:某年8月份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7.3元,9月份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7.8元,这反映出9月份比8月份猪肉的“价格水平”上升了0.5元,那么,9月份比8月份猪肉的价格指数?即17.8/17.3×100%=102.9%。
也就是说,9月份比8月份猪肉价格上涨了2.9%。
商品价格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会下降。
为了分析指标的变动情况,不同情况下应分别采用当年价格、可比价格和不变价格。
现行价格:指报告期当年的实际价格不变价格:固定不变的价格,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目的是为了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保证前后时期之间、地区之间、计划与实际之间指标的可比性。
可比价格:不同年份的现行价格消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的比较,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动态例如:1994年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4255.1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为3360.97亿元,1993年当年价格3327.04亿元和不变价格2849.77亿元。
按当年价格计算,1994年比1993年增长速度为(4255.19÷3327.04-1)×100%=27.9%,但由于没有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故不能确切地反映工业生产实物量的增长状况;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则为(3360.97÷2849.77-1)×100%=17.9%,这一速度就较为确切地反映出工业生产实物量的增长。
折扣:打折销售。
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就是减价20%。
例如、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330元。
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解析: 330-330×90%=330-297=33(元)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指数的基期数值定为1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居住、服务项目等八个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