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见义与并提分承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隶变: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

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

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

2.异体字: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汉字。

3.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4.古今字:古今字是指文献中记录同一个词项而不同时代使用了不同字符的“历时同词异字”现象。

5.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6.《尔雅》:是辞书之祖。

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

还是中国古代的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研究上古同音义词的重要著作,它是我国最早的词典,作者不可考,多认为是古代小学家们逐渐集录而成的,大约开始编撰于战国中后期,至汉代形成现代所见的规模,共收录上古时期的词语4300多个。

按词语的内容归类分卷,共分19卷,如释天,释地,释言7.《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编,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全书共分15卷(1——14卷为本文,15卷为叙)。

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本义、辨识音读的字典,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字训诂著作之一。

作者总结了汉字构造的“六书”理论,首创部首排检法,所收9353个汉字(另有重文1163个),依据540个部首分部排列,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8.本义:指一个词的最初含义。

9.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10.偏义复词:古文中,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11.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

12.词类活用: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13.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14.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古汉语的修辞方式

古汉语的修辞方式

2、复句中的互文:上句隐含下句,下句隐含上句, 在意义上是一个整体。例如: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复句中的互文,有时有所省略。例如: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
2、描述性的夸饰:极尽地夸大事情的结果或 后果,以达到强调事情本身的作用。例如: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五步。 瞋目视 项王,头发上指,目眥尽裂。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 倾人国。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周公一沐三握发,一 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比喻性的夸饰:用比喻来显示夸张。有两种: (1)“甲像乙”或“甲是乙”,而甲与乙有很大的差别,
古汉语的修辞方式
《古代汉语》
一、引用
引用的目的是为了“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 今。”引用的类别包括:引言、引事、引文。
(一)引言:引用口头流传的话语。引言都是 明引。
(二)引事:引用历史故事。包括明引和暗引。 1.明引:标明具体的人名,通过具体的人名
就知道这些故事出自何处,原意是什么。 2.暗引:不标明具体的人名,即古书的用典。
夸饰是运用想象把事物的某些方面的特点突出 出来,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古汉语常见的夸饰,大致有以下几类: 1、一般性的夸饰:不借助其他修辞方法,直
接对事物的数量和性状加以超越事实的描写。 例如: 力拔山兮气盖世。 飞流直下三千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谦词,都含有不敢冒犯的意思。
敬词:陛下、执事、左右、足下、阁下、等。

互文与并提的区别

互文与并提的区别

互文与并提的区别:“互文”与“并提”都是古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互文者,即上下文互相省略,而其意义又互备或互用。

俞秘在《古书疑义举例》中称为“互见义‟…、“互义”.并将这种语言现象列为“参互以见义”一类。

互文的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春》——文本解读朱自清的散文《春》已然是熟识不过了,可当我再次拿起文本进行教学前,回想自己以前的阅读,对于这篇文章只留下一个模糊的映象:一片生机、繁荣的春色。

可能是自己喜爱春天的缘故吧,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总能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精神抖擞。

再次读到《春》这篇文章时我似乎沐浴在繁花似锦、如诗如画的春色中,对于朱自清喜爱春天,描绘春天的情趣何在,我却不曾推敲、细嚼。

文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者殷殷地期盼春天的来到,我不由地质问:是什么让作者如此急切的期待着春天?是这如诗如画的春景?是这勃勃喷发的生机?还是新生的一种希望?走进文本,驻足在字里行间不免有了惊喜的发现。

作者一一向我们铺展了五幅情趣盎然的春色图: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还有春天的人们。

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春草从土里钻出来,喷发着绿色的生命充满了活力。

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滚、踢球的孩子们更是喜爱这片草地,软绵绵的,喜爱春天的馈赠。

春花在作者的笔下就像人似的舒展花姿绽放花容也来参加春天的盛会了。

那繁华的花丛里满眼都是明艳的色彩,其中有了蜜蜂的加入,这样的盛会就更有生趣了。

虽然作者没有浓墨重笔的描写着春花的万紫千红、花香浓郁,但花丛中蜂飞蝶舞的妙笔与“踏花归来铁蹄香”的诗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那轻柔的触觉足够让人沉醉在温柔乡里。

风里带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和各种花的香还混着青草味儿。

这一触、一嗅之后再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春风的乐章,清风流水成了音乐的主旋律,鸟儿婉转的叫声以及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声此起彼伏地应和着,风声、笛声、鸟儿的鸣叫声相互交织在一起成了一曲大自然的春天的乐章。

并提和互文

并提和互文

并提并提,又名合说,合叙或分承。

是指在形式上是一套语法关系,而在内容上却包含着两套或两套以上语法关系,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在遣词造句中,把本应写成两个短语或句子的话,合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表意上却仍然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分别相承,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分承,或者叫做并提。

句中“耳目聪明”形式上是一个主谓结构,其实是“耳聪”“目明”两个主谓结构分承而来。

这种方式可以使行文紧凑,但在内容表达上却容易产生误解。

一般是两个主语在前并列(并提),两个谓语在后并列(分承)。

合叙的作用主要是使行文紧凑而免于板滞。

值得注意的是,合叙里的两个联合短语的组成成分在分别搭配时,一般是第一个词语与第三个词语搭配,第二个词语与第四个词语搭配。

但是也有例外,例如:(4)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

(《汉书.魏豹传》)例(4),颜师古注:“楚遣项它,齐遣田巴。

”因此,要正确理解合叙,还得参证于史实和仔细审查文意。

如何辨识并提:根据词语的配搭关系辨识并提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根据历史事实辨识并提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

(《汉书·景帝纪》)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救魏。

(《汉书·魏豹传》)可以用公式表示:Aa+Bb——AB+ab使用并提的句子中,一般是第一个词语和第三个词语搭配,第二个词语和第四个词语搭配。

但也有例外。

如: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

例(4),颜师古注:“楚遣项它,齐遣田巴。

”因此,要正确理解合叙,还得参证于史实和仔细审查文意。

并提的作用:修辞效果,句子紧凑(合叙的作用主要是使行文紧凑而免于板滞。

),文辞简练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夫种无罪,身死;夫蠡无罪,身亡。

修辞的含义

修辞的含义

消极修辞:指遣词造句用语,使 文字通顺流畅的方法。 周秉均《古汉语纲要》修辞篇: 词的选择、句子的选择b等。 杨树达《汉文言修辞学》有改字 句,增字句,删字句,颠倒句; 词类活用,句式变化,都属于广 义修辞。
1、陈骙:文有疑词,如 《诗·何彼秾矣》曰:“平王之 孙”;《檀弓》曰:“穷居鲁人 也。”盖平王疑为东迁之平王, 鲁人疑为鲁国之人也。《文则》
陈骙《文则》分为十类: 一曰直喻,即明喻。 二曰隐喻,其文虽晦,义则可寻。 三曰类喻,取其一类,以次喻之: 四曰诘喻,虽为喻文,似我诘难。 五曰对喻,先比后证,上下相符。 六曰博喻:所以为喻,不一而足。 七曰简喻:其文虽略,其意甚明: 八曰详喻,须假多辞,然后义显 九曰引喻:援取前言,以证其事。 十曰虚喻,既不指物,亦不指事。
三 代称(借代):临时借用与该 事物有某种关联的词语代指其他。 1、以人名代事或物。 (1)人怀盈尺,和氏而无贵矣。曹植
《与吴植书》
(2)虽非介胄士,畴昔览禾襄苴。 《左思《咏史》》【田禾襄苴,齐国军 事家 ,有兵书,故代兵书”。】 (3)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杜 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蚩尤代 “雾气”。
二、引用(用典) 征引前代的言语、故事或文字 印证自己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 服力和感染力,或抒发自己的情 思,使文字典雅经济,简洁凝炼, 读起来绕有风趣。 《文心雕龙》:“据事以类义, 援古以证今。”
A、引言:不见于书本的格言、俗语、 谚语、歌谣等。 (1)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 非求旧,惟新。《书· 盘庚》 (2)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 能者止。 《论语》 (3)野语有之曰:‘闻道,以为莫 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 秋水》 (4)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水经注》 (5)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

第七讲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第七讲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六)夸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 项羽本纪》 记·项羽本纪》)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诗经·卫风·河广》 。(《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卫风·河广》) 倒置: (七)倒置: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醉翁亭记》 。(《 如: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 楚之谓矣。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 左传·昭公十九年》 (《左传·昭公十九年》) 倒装、 ※倒装、倒置
2.表达内容 表达内容 (1)正对: )正对: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反对: )反对: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商君书·更法 。(《 更法》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商君书 更法》)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殽之战 。(《 殽之战》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 殽之战》) (3)串对(流水对、连对) )串对(流水对、连对)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王勃《滕王阁序》 。(王勃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王勃《滕王阁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借对(假对): )借对(假对):
(十)排比 1.成分排比 成分排比 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 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 使秦成帝业。(李斯《谏逐客书》 。(李斯 侯,使秦成帝业。(李斯《谏逐客书》) 2.单句排比 单句排比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中庸》 (《礼记 中庸》) 3.复句排比 复句排比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 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 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 之大也。( 荀子·劝学 。(《 劝学》 之大也。(《荀子 劝学》)

古汉语修辞

古汉语修辞

古代汉语修辞的格式(古汉语通论)我们在读古书时,会碰到一些难懂之处,其中多数是词汇和语法问题,但也有不少是修辞问题。

古汉语的修辞艺术是丰富多彩的,对它的分类各家不大一致,比较繁复,其范围涉及到文字、音韵、词汇、语法、文体、篇章结构和风格等各个方面,须专门研究。

下面,只讲述几种对提高古书阅读能力有较大帮助的修辞格.一、借代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本身的名称,而借用相关的事物来称代,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借代可以使语言表达避免平庸呆板,具体生动,突出事物特点,有时还能表现含蓄委婉之意。

其主要方式有:(一)以人名、职业、地名代替本体。

如: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②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诗经。

大雅.板》)③食顷,有一人控大宛..,汗流而至。

(白行简《李娃传》)④(鲁肃)问备曰:“豫州..今欲何往?”(《赤壁之战》)⑤平原..。

(《世说新语·自新》)..不在,正见清河⑥翰林..文章二百年。

(欧阳修《赠王介甫》) ..风月三千首,吏部⑦座铭漆园..归去来。

(陆游《春晚用对酒韵》) ..养生主,屏列柴桑例①以“杜康”代酒。

杜康,传说其为周朝人,善造酒。

例②以“刍荛”代砍柴割草的山野之人。

例③以“大宛”代良马。

大宛,西域古国名,出产好马。

例④以“豫州..”代刘备,因为刘备做过豫州刺史。

例⑤以“平原”代陆机,他曾在平原做过内史,以“清河”代陆云,他曾在清河做过内史。

例⑥“翰林”、“吏部”都是官职,前代李白,后代韩愈。

例⑦以“漆园”代庄子,庄子曾为漆园吏;以“柴桑”代陶渊明,他是浔阳柴桑人。

(二)以事物的特征代替事物如: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②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

(《战国策.楚策》)③纨绔..多误身。

(杜甫《赠韦左丞》)..不饿死,儒冠④虽古竹帛..所昼,何以过子卿?(《漠书·苏武传》) ..所载,丹青⑤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⑥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

掌握“互文”“分承”语法,看懂古拳谱

掌握“互文”“分承”语法,看懂古拳谱

掌握“互文”“分承”语法,看懂古拳谱太极拳的古代经典拳谱中,有的词语令人感到难以解释,比如“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有的词语令人感到有些别扭,如“随屈就伸”;有的词语又令人感到颇费思量,如“人刚我柔谓之走,人背我顺谓之粘”。

这类词语在太极拳古代经典拳谱中还是不少的。

现代人之所以对这类词语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这类词语是经过了现代人很不熟悉的一种叫“互文”的古代特殊修辞处理。

有的词语令人感到有些前言不搭后语、牛头不对马嘴似的。

比如“左宜右有虚实处”、“缓应急随理贯通”。

“左”怎么会“宜”?“右”怎么会“有”?“缓应急随”是动态,有什么“理”会“贯通”?这类词语在太极拳中是经过了现代人很不熟悉的一种叫“分承”的古代特殊修辞处理。

(一):“互文”是怎样的一种修辞呢?原来“互文”是大约明代之前古代汉语所特有的一种写作技巧,又称“互备”。

唐代学者贾公谚对“互文”的解释是:“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

”就是说:为了排偶和避免叙述单调平板等的需要,对于需要重复叙述的某一词语,在前后分别叙述时在前后句中都各省略去一半,但在阅读时则必须前后对照作完整的理解,这种写作和阅读方法叫“互文见义”,所以称为“互文”。

这种现象在成语中还是很多的,比如夸张地形容冰雪之大为“冰雪的天地”,经互文修辞,可以说成“冰天雪地”,既简洁又有韵味。

这“冰”和“雪”就是“互文”。

“冰天雪地”不能理解为“冰的天、雪的地”,而是应该理解为“冰雪的天、冰雪的地”。

所以经互文修辞的词语使人感到平添趣味。

“互文”分为当句互文和对句互文两类。

当句互文是互文词语出现在同一句中,对句互文则不出现在同一句中。

而当“互文”溶入到句子中时,意思往往就不是象成语中那样容易理解了,“互文”的各一半也并非都是“冰”和“雪”那样并列关系的。

因此,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应用的“互文”,虽然令人感到饶有趣味而延续了千年,但阅读时必须上下句对照起来理解,不然极容易发生误解。

古诗文中“互文”与“分承”的翻译

古诗文中“互文”与“分承”的翻译

古诗文中“互文”与“分承”的翻译作者:郭海峰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08年第06期互文与分承是文言文两种特殊的表达形式,翻译时要讲究方法,不能直译。

互文为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或多个形式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这两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手法就叫互文。

这种句子翻译时应并成一句。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壮士”、”将军”互文,意为:将士们十年间经过上百次的战争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了。

不能直译成:将军经过上百次的战争死了,壮士胜利归来了。

2.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叫嚣”、“隳突”互文,意为: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

(到处叫喊,到处骚扰)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喜”、”悲”互文,意为:不以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互文,意为:(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和都护连角弓都拉不开,铠甲也难以披挂。

这是上下两句互文,因此要把上下两句合起来理解,文意才能通达。

分承把本来应该写成两个短语或句子的话,合并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表意上却仍然必须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分别相承,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分承(或称并提)。

这种句子翻译时应重新组合成两句。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尘怪柏……(《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应该翻译成: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素湍”即“雪白的激流”;“倒影”即“倒映着的各种景物”。

意为雪白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郦道元《水经注》)意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训诂名词

训诂名词

1. 本校:用本书的前后文字互证,断定其中的错误。

2. 本义 字形所能反映的,又能从文献用例中得到证实的某一义项称为字的本义。

3. 本字 字形所能反映的,又能从文献用例中得到证实的某一义项的字称为本字。

4. 笔势 指经过演变趋向符号化,从而看不出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

5. 笔意 指能够体现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

6. 笔意与笔势:笔意是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随着字形的演变,不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就叫笔势。

7. 变文 行文中运用同实异名关系改变用词的一种方法,变文的使用出于不同的表达需要。

8. 补注二类:补原文的阙略,补旧注的遗漏。

9. 穿凿附会:把彼此无关的事物任意牵合强加比附。

往往是由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真理无能揭示,或者是由主观的原因,在阐释词义或者句意时灌注了说者自己的观点所造成的。

如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等。

10. 传:《说文》:“传。

遽也。

”《尔雅•释言》:驲(ri)遽,传也。

”皆所以达急速之事。

引申之凡由此达彼皆曰传。

又引申之,递达古今之言语亦谓之传。

解释古今之言语亦谓之传。

如《春秋》有“三传”,《诗》有《毛诗故训传》、《韩诗内外传》等。

11. 传注 对原文进行解释,同时把作者的意思传达给读者,以字为基本单位进行训释。

代表:毛亨《毛诗诂训传》、郑玄《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合成《三礼注》)、颜师古《汉书注》。

12. 传注体训诂:是随着古书原文进行注释,即“随文释义”的训诂体制。

这种训诂体式,它释义时解释的是词语在使用状态下,即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对于多义词,也只是解释它在句中某项具体含义,而不是它的全部译项。

13. 词 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意义单位,是音与义的结合体。

14. 词义的社会性是指:不是任何人主观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公众约定俗成并受社会制约的,这是词义的社会性。

如《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间解释为参与,是符合词义的社会性原则的。

又如把相望解释成彼此相望相距很近,可以望见,递相望见都不符合词义社会性的训诂原则。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4. 博喻: 连续用多个比喻来说明同一事物 。如: ( 1) 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 ,燕巢于飞幕之上 。(丘迟 《与陈伯之书》 ) (2) 有如兔走鹰隼落 ,骏马下注千丈坡 , 断弦离柱箭脱 手 , 飞电过隙珠翻荷 。(苏轼《百步洪》 )
9
三 、代称(借代)(换名) ( 一 )代称 ,是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固有名称 ,而借 用与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辞格 。被代的对 象叫“本体 ”,用来代称的叫“借体 ”。如:“老夫 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犬); 右擎苍(鹰) 。 ”(苏 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犬 ”、“鹰 ”是本体 , “黄 ”、“苍 ”是借体。 ( 二) 代称分类: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按本体同喻体 的关系 ,分为“旁借 ”和“对代 ”两类: • 1. 旁借: 本体和喻体是主干事物同伴随事物关系, 是用伴随事物代主干事物 。它的方式有4种:( 1) 以 特征 、标记代;(2) 以处所或所属代;( 3) 以创作 者或产地代;(4) 以质料或工具代 。如:
1. 明引(引言) ,即指明作者 、或篇名 , 引用原文或原 话 。如:
( 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论 语 ·季氏》
(2) 谚曰:“谁为为之? 孰令听之? ”《报任安书》 ( 3) 孔子云:“何陋之有? ” 《陋室铭》
4
2. 暗引(引文) : 即不指明引文出处 , 只引原 文或把原文改动 ,与本文融合一起表述 。如: ( 1)“ 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 。”《岳阳楼》 ( 《易 ·复》“先王以至日闭关 ,商旅不行 。” (2)“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赤壁赋》 ( 《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 , 曰:‘逝者如 斯夫! 不舍昼夜 。’”) (3)“其末也 ,庄周以荒唐之辞鸣 。”韩愈 《送孟东野序》( 《庄子 ·天下篇》 说庄子学 说是一种“荒唐之言 ,无端崖之辞 。”)

互文见义与并提分承

互文见义与并提分承

互文见义与并提分承
雷其坤
【期刊名称】《语文知识》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互文见义与并提分承是两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总页数】2页(P24,27)
【作者】雷其坤
【作者单位】北京十一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古诗文中“互文”与“分承”的翻译 [J], 郭海峰
2.互文见义与互文同义 [J], 刘宗德
3.互文见义与《左传》叙事 [J], 杨金波
4.互文见义与道统有无——《老子》中的互文修辞 [J], 张达玮
5.合而见义以解其义——浅析互文阅读在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J], 周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互文修辞重点规纳

互文修辞重点规纳

“互文”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是用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紧密联系的几个句子来表达一个具体完整的意思。

凡互文句,乍一看,好几个句子,每句各说一件事,可是稍作分析就会发现,这几个句子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交错补充的,实际上说的是一回事。

同一个意思用互文的几个句子来表述,就显得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从形式上着眼,互文可以分成联对式互文句、铺陈式互文句、紧缩式互文句和互文短语四类。

无论哪一种互文句,都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部分同一语法位置上的词语(有时是短语)可以互换,二是前后内容互相补充。

下面就以中学语文课文中出现的互文句为例作具体说明。

一. 联对式互文句。

这类互文由两个相对的句子构成,而且两个句子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有的还形成对偶。

例1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东西”与“左右”可以互换,意思是说坟地四周种满了常青的松柏和吉祥的梧桐。

例2.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枝枝”与“叶叶”可以互换,意思是说枝枝叶叶互相覆盖,交错连接。

例3.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开了东阁的门,却坐到西阁的床上,那么开东阁门干什么?西阁门没有开,怎么能坐到床上?显然,两句中的“东阁”“西阁”可以互换,意为:开我东阁西阁门,坐我东阁西阁床。

也就是说,木兰回到家里,到每个房间都去看一看,坐一坐。

例4.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理云鬓”需要光线,要“当窗”;那么“贴花黄”就不需要对着窗子吗?“贴花黄”要“对镜”,“理云鬓”就不需要照镜子吗?因此,原句是说木兰面对窗户照着镜子,梳理发式,还在脸上贴上吉祥的图案。

例5.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实际上,雄兔和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的;正因为如此,“两兔傍地走”,才“安能辨我是雄雌”?例6.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施施(y i y i)” “漫漫”都是形容悠闲、随意地漫步的样子。

古代汉语修辞辞书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修辞辞书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修辞辞书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譬喻譬喻是指借助具体常见的事物或道理,比方说生疏抽象的事物与道理的修辞方法。

可以分为明喻,隐喻,借喻,博喻四类。

(1)明喻:明显打比方,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所说的事物叫明喻。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林宗曰:叔度汪汪若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搅之不浊。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比黄花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旁观者皆惊恐。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2)隐喻:隐喻又叫暗喻,它比明喻更进一层,把本体和喻体所表示的事物,说成一个东西,本体和喻体之间是相合关系。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曹公,豺虎也。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3)借喻:是直接借助喻体代替本体,省略本体和喻词的譬喻方式。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今两虎共门,其势不俱生。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4)博喻:就是连用两个以上的比喻来譬喻某一种事物或同一种事物的不同方面的修辞方法。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变文:是为避免重复而改变字面的修辞方法。

即于一章之中,上下文之间,为了避免同字相犯,对同一事物或同一句法作用使用不同的词语表示,以取得表达生动,语言富于变化的修辞效果。

例释“并提”与“互文”

例释“并提”与“互文”

例释“并提”与“互文”作者:刘恒友来源:《青苹果》2013年第08期《师说》一文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教材对“或师焉,或不焉”作了如下解释:“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

意思是不知旬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

(不,通…否‟)”同学们不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翻译。

如果教材能对该句涉及的并提修辞方法稍加说明的话,同学们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并提”,本作“并提分承”,又叫“合叙”“分承”,就是把相关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放在一起叙述,也就是把相同的句子成分放在一起,使前后两部分有一种分别相承的关系。

杨树达在《汉文文言修辞学》一书中解释说,“分叙则文繁”,“合言之较有变化,免于板滞”。

但在理解时,要从文意人手,将原句“一分为二”,分别找出其前后对应的句子。

例如“句渎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或师焉”与“句读之不知”对应,“或不焉”则与“惑之不解”对应。

这样,就容易理解文中的注释了。

“并提”句式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面叫“并提”,后面叫“分承”;形式主要有两种:一、并提与分承顺序一致分承部分与并提部分的顺序完全一致,即并提的顺序如果是AB,分承的顺序也是AB。

1.并提与分承之间不停顿。

例如:“官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罚臧否”实际上是“陟臧罚否”,意思是说:皇宫中的近臣,相府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对于这两处的官吏,奖善罚恶,不应该有什么差别。

2.并提与分承之间有停顿。

例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等同于“渔于江,侣鱼虾;樵于渚,友麋鹿”。

二、并提与分承顺序不一致并提与分承的顺序不一致,就是说,如果并提的顺序是AB,那么分承的顺序则是BA。

例如“兵革非不坚利也”句中,“利”,说的是“兵”,“坚”,说的是“革”,实际是说“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

又如《五人墓碑记》中“赠谥美显”,分开来说,就是“赠显谥美”。

通论·修辞

通论·修辞

运用并提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行文
紧凑,但是在内容表达上却容易使人产 生误解,所以后来这种修辞手法基本上 不再使用了。 我们在翻译这类句子的时候,应该把并 提的两件事分开。 如:言声高慢即言高声慢
(三)互文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互见”。 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 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 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 在上下文各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 “二者各举一边以省文”, 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韩非子· 五蠹》:“近古之世,桀纣暴乱
而 汤武征伐。” 本来可以说成“(夏)桀暴乱而(商)汤征 伐,(商)纣暴乱而(周)武征伐”,是平 行 的两件事,作者合起来说。两件事前后对 应,分别相联。 《水经注· 江水》: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其实际意思 是:
《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修辞也有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之分别。
积极修辞是积极地随情应景,运用各种表现手段, 极尽语言文字之可能,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形象性、 具体性和体验性。 消极修辞只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 六朝时的刘勰《文心雕龙· 情采》中指出: “联辞结采,将欲明理; 采滥辞诡,则理愈翳yì 。” 实际上就是指出修辞有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两种。 修辞不当,反而会影响表达效果。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 迢”。 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 “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 “迢迢”“皎皎”互补见义, 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 “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
《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其中“扑朔”与“迷离”互补为义, 即雄兔与雌兔均有“脚扑朔”、“眼迷 离”的 习性,难以区分雄雌。 并非象有些教参上说的“扑朔者为雄, 迷 离者为雌”,若然,“扑朔迷离”这一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十种修辞方式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十种修辞方式

古代汉语里的修辞方式很多。

我们这里只能介绍一些比较重要的,有助于提高阅读古书能力的修辞手段来谈,目的只是帮助读者了解这些修辞手段,从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一)稽古;(二)引经;(三)代称;(四)倒置;(五)隐喻;(六)迂回;(七)委婉;(八)夸饰;(九)并提;(十)互文。

(一)稽古《文心雕龙·事类》谈到“引用”的目的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就是根据具体的事例来比照抽象的义理,引用古代来验证现代。

“引用”可分为三种:引言、引文、引事。

引言就是引用口头流传的话语,如《庄子·秋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水经注·巫山·巫峡》:“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引文即引经,即引用见于书面的文字。

详下。

引事就是稽古,即是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

稽古在古代作品里是一种颇为常见的修辞手段。

例如: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

(韩非子·五蠹)(二)引经引经与稽古的分别,主要在于:①稽古是叙述一些历史事实,引经则是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②稽古可以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而引经则一律是正面的言论。

例略。

(三)代称代称也叫“借代”,就是不把事物的名称直接说出,而另外换一个与该事物有某些内在联系的名称。

代称与比喻的区别在于代称只涉及同一事物,而比喻则涉及两种事物。

即用于代称的词语与被代称者实际上指同一事物,是一种直接代替,如“乘奔御风”中的“奔”,与被代称者“马”是同一事物,而比喻是说甲事物好比乙事物,但不等于就是乙事物。

如说“曹公,豺虎也。

”并不等于说曹操就是豺虎。

代称的范围很广,下面分作八个方面来叙述:1.以事物的性状特征或标志来指代该事物。

2.以部分代全体。

有时候是以事物的主要部分指代该事物的全体,例如国风和大小雅是《诗经》的主要部分,所以“风雅”可作为《诗经》的代称;《离骚》是《楚辞》的主要部分,所以“风骚”可作为《诗经》《楚辞》的代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文见义与并提分承互文见义与并提分承是两种特殊的表达形式,高考都有涉及,须要予以注意。

一、互文见义互文见义简称互文。

"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

"(贾公彦《仪礼注疏》)即把应当放到一起说的两个词,放到两处说,而分别省去一个词,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解释时要参互起来讲。

从语法角度,互文可分为短语(含成语)互文、单句互文、偶句互文、多句互文和重章互文5种形式,其中短语互文、偶句互文比较常见。

1.短语互文。

①山清水秀→山水清秀(明白是互文,就不会把"山清水秀"写成"山青水秀")②南征北战→南北征战③手忙脚乱→手脚忙乱④奇山异水→奇异山水⑤去国怀乡→去怀国乡(去国去乡,怀国怀乡)⑥朝歌夜弦(《阿房宫赋》)→朝夜歌弦(朝歌弦,夜弦歌:日日夜夜唱歌弹琴)⑦泉香而酒冽→泉香冽,酒冽香(泉水和酒都很清香)人仰马翻、南来北往、红男绿女、东拼西凑等都是互文。

2.单句互文①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秦"、"汉"互文,意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烟"、"月"互文,意为:烟月既笼寒水又笼沙。

③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客"互文,意为:主人客人下马,主人客人在船。

④水村山郭酒旗风"水"、"山"互文,意为:水边山脚的村庄和城郭。

⑤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促织》)官贪吏虐→官吏贪虐(当官的和差役们都贪婪暴虐)3.偶句互文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壮士"、"将军"互文,意为:(一些)壮士、将军百战死,(一些)壮士、将军十年归。

②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意为: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③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意为: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

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意为: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

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往来"互文。

意为:谈笑往来有鸿儒,谈笑往来无自丁(和我谈笺往来的都是博学之士,没有无知识的人)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当窗"、"对镜"互文。

意为: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

⑦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惑"、"迷"互文。

意为:嫣然一笑,迷惑阳城,迷惑下蔡。

(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⑧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

(《文心雕龙·神思》)"援牍"、"举笔"互文,"口诵"、"宿构"互文。

意为:子建(曹植)援牍举笔如宿构口诵,仲宣(王粲)援牍举笔如宿构口诵。

(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喜"、"悲"互文,意为:不以外物的好坏而喜而悲,不以自己的得失而喜而悲。

有一年的高考,要求考生选出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解正确的一项,许多考生就因为没有掌握互文而不能正确解答。

4.多句互文。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互文,意为:(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

②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互文,意为:(兰芝)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掌握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等技能。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燕赵"、"韩魏"、"齐楚"互文,意为:燕赵韩魏齐楚之收藏经营精英,即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不能理解为"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

5.重章互文。

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檀树的木质很坚硬,古人用以造车。

"坎坎"是伐木声,"辐"是车轮中的直木。

"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辐兮……坎坎伐轮兮……""伐檀"、"伐辐"、"伐轮"互文,伐檀就是为了做车辐,车轮。

二、并提分承并提分承又叫"合叙",即把两件或几件相关的事放在一起说,后面再承接,既显得简洁明快,又显得文气畅通。

"分叙则文繁","合言之较有变化,免于板滞"(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

(一)并提与分承顺序一致分承部分的顺序与前面并提部分的顺序完全一致,即并提的顺序是AB,分承的顺序也是AB。

1.并提与分承之间不停顿。

①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风霜高洁→风高,霜洁②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役聪明之耳目→役聪之耳、役明之目③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出师表》)性行淑均→性淑、行均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三峡》)沿溯阻绝→沿绝、溯阻("绝"是"横渡"、"横穿"的意思,在此则可以略加引申为"畅通无阻","阻"是"险阻"的意思。

全句意为:下行的航路畅通无阻,上行的航路艰险难行。

)⑤官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陟罚臧否→陟臧罚否("陟",晋用,提升。

"臧",善。

"否",恶。

全句意思是说:皇宫中的近臣,相府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对于这两处的官吏,奖善罚恶,不应该有什么差别。

)2.并提与分承之间有停顿。

①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五蠹》)→桀暴乱,而汤征伐,纣暴乱,而武征伐。

②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刘候论》)→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者在能忍,观夫项籍之所以败者在不能忍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绿潭倒影("素湍"即"雪白的激流","倒影"即"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意为:雪白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郦道元《水经注》)→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⑤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若有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赏。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韩愈《师说》)→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否焉。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渔于江,侣鱼虾;樵于渚,友麋鹿。

⑧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谏太宗十思疏》)→虽董之以严刑,终苟免而不怀仁;虽震之以威怒,终貌恭而不心服。

⑨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送东阳马生序》)→县官日有廪稍之供,(诸生)无馁之患矣;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诸生)无冻之患矣。

(官府每天有米粮供应,没有挨饿的忧患了,父母每年有冬夏农衣服送过来,没有受冻的忧愁了。

)⑩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

(《与陈伯之书》)→朱鲔涉血于友于,汉主不以为疑;张绣剚刃于爱子,魏君待之若旧。

(二)并提与分承顺序不一致并提与分承的顺序不一致,并提的顺序是AB,而分承的顺序却是BA。

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

(兵器不是不锋利,铠甲不是不坚固。

)②否泰如天地。

(《孔雀东南飞》)→否如地,泰如天③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邱阳楼记》)→岸芷青青,汀兰郁郁综上可以看出,互文和合叙都是古典诗文常用的表达形式,它们都可以使文字简省。

互文是"一分为二",可表示为:ABx+ABy→AxBy(AB互文)。

合叙是"合二为一",可表示为:Ax+By→ABxy(AB并提,xy分叙)三、现代汉语中的互文与合叙在现代汉语中,互文少见,合叙常见。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这是毛泽东为刘胡兰烈士的题词。

上联写生,下联写死,"生"、"死"互文,意为:生与死都是伟大而光荣的。

合叙在诗文中运用广泛。

诸如:①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贺敬之《回延安》)→千万条腿也不够我走,千万只眼也不够我看。

②水库和运河像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一样布满山谷和原野。

(秦牧《土地》)→水库像闪亮的镜子一样布满山谷,运河像一条条衣带一样布满原野。

③要发见心灵的眼睛和喉舌,来凝视这世界,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

(鲁迅《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要发见心灵的眼睛,来凝视这世界,要发见心灵的喉舌,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

④在苍松与金瓦上面,悬的是日本旗,人们的眼,画家的手,诗人的心,已经不敢看,不敢画,不敢想起北平的雄伟壮丽了!(老舍《惶惑》)→在苍松与金瓦上面,悬的是日本旗,人们的眼,已经不敢看,画家的手,不敢画,诗人的心,不敢想起北平的雄伟壮丽了!⑤八支冰球劲旅又进行了四场比赛,法国队、中国队、丹麦队和奥地利队,分别战胜了英国队、保加利亚见、朝鲜队和匈牙利队。

→八支冰球劲旅又进行了四场比赛,法国队战胜了英国队,中国队战胜了保加利亚见队,丹麦队战胜了朝鲜队,奥地利队战胜了匈牙利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