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修辞中的“互文”

合集下载

浅谈互文修辞

浅谈互文修辞

浅谈互文修辞互文,也叫互辞或者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就是“互相”,“文”就是“文字”和“文义”。

互文,通俗地讲就是相关文字可以互相省略也可以互相换交换,文义又互相补充,用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一种修辞。

对于互文,不妨这样理解:如果文句“甲A乙B”中的相关文字可以互换为“甲B乙A”,那么其意思就是“甲AB乙AB”,即“甲乙皆AB”。

也就是说甲和乙是可以互相交换的,或者说A和B也是可以互相交换的。

这样就能看出,互文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文句的上下两个部分,看似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这样就使文句更加整齐、更加和谐、更加有韵律、更加精炼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互文的文句可以是单句、双句,也可以是多句。

只要文句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管是成语、单句、双句或者多句,都属于互文修辞。

互文通常出现于单句或者双句中,有的成语、多句中也出现互文。

一、同句互文即单句互文。

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例如: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和“汉”可以互换,即“汉时明月秦时关”。

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如果“甲A乙B”可以互换为“甲B乙A”,那么“甲AB,乙AB,即甲乙皆AB”。

以下相同。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主”和“客”可以互换,即“客人下马主在船”。

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然后都上了船。

3、烟笼寒水月笼沙——“烟”和“月”可以互换,即“月笼寒水烟笼沙”。

烟和月笼罩着寒水和沙。

4、主人忘归客不发——“主”和“客”可以互换,即“客人忘归主不发”。

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忘记(主人)要回去,都忘记(客人)要出发(忘记出发就是不发)。

5、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可以互换,即“征夫白发将军泪”。

意思是将军和征夫(将士们)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6、旦视而暮抚——“日”和“暮”可以互换,即“暮视而旦抚”。

意思是旦暮而视,旦暮而抚。

早晚看,早晚抚摸。

7、栗深林兮惊层巅——“栗”和“惊”可以互换,即“惊深林兮栗层巅”。

什么是互文_700字

什么是互文_700字

什么是互文_700字
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又叫互辞,互参。

在古代汉语中,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否则就会理解出错。

比如: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如果翻译成”将军经过百战之后都战死了,回来的都是久经战场的壮士,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逻辑上讲不通,就是因为它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这一句是说:”将军和壮士经历了很多年征战,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应该翻译成”将军和壮士们经过多年征战,有的光荣殉国,有的载誉而归
互文的表现形式:
同句互文。

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比如:
1.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晖。

”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以下句子也都一样。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和”汉是互相补充。

3.”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的分类与特点

互文的分类与特点

互文的分类与特点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互文的特点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构特征:互省。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什么是“互文”?

什么是“互文”?

什么是“互文”?什么是“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它的特点是结构相同的两个句子上下文意互相呼应、补充,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它是古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

贾公彦《仪礼注疏》云:“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古云:‘互文’。

”即把应当放到一起说的两个词,放到两处说,解释时要参互起来讲。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将军”、“壮士”要参互见义,即“将军壮士(有的)百战死,将军壮士(有的)十年归”。

中学课本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再如:“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东西”、“南北”参互见义,意为:到处乱叫乱嚷,到处骚扰闯荡。

互文多出现在古代民歌中。

例如: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东市”、“南市”、“西市”、、“北市”互文。

意为: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到处寻觅购买。

句式排比铺陈,渲染准备出征之紧张繁忙,烘托整装待发的豪迈气概。

2、东西植松柏,左右植梧桐。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东西”、“左右”互文,应解释为:东西左右植松柏,左右东西种梧桐。

3、鱼戏莲叶东,鱼戏连叶西,鱼戏连叶南,鱼戏连叶北。

(《江南》)“东”、“西”、“南”、“北”互文,实际就是说,鱼在莲叶间(东西南北)嘻戏,轻快的节奏中表现了采莲人的兴高采烈。

4、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陌上桑》)“耕者”、“锄者”对举,“犁”、“锄”也对举。

在汉乐府民歌和南北朝民歌中,这种“互文”现象很多。

究其原因,大概有:(1)使用互文构成对偶、对举、排比,形成语言上的优势。

(2)互文不仅有对举、对偶、排比修辞功效,而且有精简的目的。

利用互补,使得句子词语省俭,不仅使语意含蕴丰富,并且能避免重复,使诗文错落有致。

(3)利用排比铺陈多方面、多角度表情达意。

(4)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

由于受民歌的影响,古代诗文中也出现了“互文”。

例如: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互文是什么修辞手法举例

互文是什么修辞手法举例

互文是什么修辞手法举例很多同学都听过互文,那么互文是什么修辞手法,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互文概述互文修辞,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bai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

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可以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意思就讲不通了。

互文举例例1:《岳阳楼记》范仲淹朝晖夕阴(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晖”。

“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例2:《岳阳楼记》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例3:《木兰诗》北朝民歌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例4:《沁园春·雪》毛泽东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意思是“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千里”和“万里”是互文。

)例5:《观沧海》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之行“与"星汉灿烂"互文)以上就是一些互文的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

互文修辞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

互文修辞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

互文修辞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修辞手法之七:互文1、什么叫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唐人解经继承了汉儒传统,或称“互文”,或称“互言”。

贾公言在《仪礼注疏》中明确解释互文现象:“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又云:“凡言互文者,各举一事,一事自周是互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2、互文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怎样判别互文)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结构特征:互省例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上联省去“壮士”,下联省去“将军”,本来应该是“将军与壮士”这样表述,而在上下联中把“将军”与“壮士”分置后表述;例2、“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上联省去“对镜”,下联省去“当窗”,本来应该是“当窗对镜”这样表述,而在上下联中把“当窗”与“对镜”分置后表述;(2)、语义特征:互补如上例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语意就是互为补充的,应该调整为:将军与壮士,或已百战死,或已十年归。

(将军与壮士,有的已经战死了,有的已经归来了。

)又如上例2、“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语意同样是互为补充的,应该调整为:当窗对镜理云鬓,贴花黄。

(木兰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贴系花黄。

)由此可见,上下联的语意是互为补充的,翻译的时候,就应该将它们拼合起来。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3、互文的类别有哪些?互文一般有四类:(单句互文、对句互文、隔句互文、排句互文、短语互文)(1)、单句互文(句中互文)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

举例如下:①、最为典型的是,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中学语文不可忽视的修辞手法 互文.

中学语文不可忽视的修辞手法     互文.

中学语文不可忽视的修辞手法——互文近年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常碰到“互文”这种修辞手法,这是一种古老的修辞现象。

如果不弄清互文的内涵和特点,以及互文与对偶的区别,就很难真正掌握和运用互文。

为此笔者从三方面对互文这种修辞手法作一些简要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互文”,它有何特点?“互文”是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手法,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所谓“互文”,指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将它拆开,分别放在两句中(多数情况是这样,有时也放在一句中,在理解时应前后拼合,才能正确理解语意。

其特点是上下文意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互文的语言形式多为两句式,也有其他句式,但极为少见。

在具体的使用中,互文能使文字简洁、含蓄、生动并加强语气;也能使语言表达具备形式美和音乐美,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二、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互文修辞现象?互文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古诗文中的运用;二是在成语中的运用;三是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在援例时主要以中学阶段学习的篇目为主,并辅之以少量课外的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诗文。

1、互文在古诗中的运用。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辞》(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4“旦视而暮抚。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5“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王勃《滕王阁序》(7“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杜牧(《阿房宫赋》(9“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其中(1(2(3句为初中所学篇目,此三例的互文理解依次是:(1不以外界景物和自己的境遇好而喜,也不以外界景物和自己的境遇坏而悲。

互文修辞知识与翻译

互文修辞知识与翻译

互文修辞手法知识互文,也叫互辞、互文互义,是诗词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通俗地说,就是把本应合在一起的说的话,临时拆开,理解翻译时必须合在一起。

效果:具有语简而意丰的表达效果,前后互文能够增强表达效果,有强调作用。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类(常见的有两类)。

1、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

例如:(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月光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

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

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

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3)主人下马客在船你来翻译理解: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有一起上了船。

2、对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补)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例如:(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辞》又作《木兰诗》)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了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坐我东阁西阁的床”。

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辞》又作《木兰诗》)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翻译为“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

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

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在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类(常见的有两类)。

一、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

例如:(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

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

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二、对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补)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例如现行教材里的:(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

”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归来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互文知识

互文知识

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分类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的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种类型(常见的有两种)。

单句(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

例如:(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那就大错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着汉时关塞”的意思。

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译作: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句中的“秦”、“汉”、“关”、“月”四字是交错使用的。

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对句(也叫互文相补)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中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例如现行教材里的:(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辞》又名《木兰诗》)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句子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古文中,数字一般为虚数,所以不一定是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辞》又名《木兰诗》)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什么是互文的修辞手法

什么是互文的修辞手法

什么是互文的修辞手法互文这种修辞手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文句相关的词句里面,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

特点介绍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种类互文一般又可分为三种:①互文互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意思是:迢迢皎皎牵牛星,迢迢皎皎河汉女。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意思是:(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而不是指“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汉乐府《木兰诗》)三句的意思是:(木兰回到家里)打开门,坐在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②当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本人在学这首诗时,一直认为主人站在码头上,客人站在船上,认为“举酒欲饮”是主客双方站着喝酒。

并因“醉不成欢惨将别”一句,而感叹古人酒量真大,隔着水站着喝都能喝醉!后来老师说,“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意思是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

恍然大悟。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与“汉”互补见义。

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③凡指互文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

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

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互文,也叫互辞,就是古诗文中常采用得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得解释就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就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得两个部分,瞧似各说两件事,实则就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得就是一件事。

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得修辞方法、在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得真正意思、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类(常见得有两类)。

一、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得互文)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

例如:(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从字面上瞧,“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

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就是秦时得月亮,边关还就是汉朝得边关”,而应解释为:秦汉时得明月与秦汉时得边关。

句中得“秦”、“汉”、“关"、“月”四个字就是交错使用得、理解为“秦汉时得明月照耀秦汉时得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就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得残酷与悲怆。

二、对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补)对句互文就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得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得词,对句出句得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例如现行教材里得:(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这也就是一个互文句,完整得意思就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

”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归来时瞧到旧物得那种久违重见时得喜悦与激动。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技巧之互文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技巧之互文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技巧之互文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技巧之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

两词互文见义。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

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

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行”与“灿烂”互补见义)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8.栗深林兮惊层巅。

互文修辞

互文修辞

一、明确互文修辞的特点。

互文,是我国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又叫互辞,互参,或互文见义,即是在古诗文的同一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相邻的两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解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前后结合起来才表示—个完整的意思。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等。

二、掌握互文修辞的类型1、同句互文。

就是指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解释、互相渗透、相互补充。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从字面理解,这句诗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实际上,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等。

2、偶句互文。

所谓偶句互文,就是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前后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往往下句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

例如:“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这两句应解作:“在东西南北呼叫,在东西南北骚扰”。

又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这是两个相对的文句。

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看;就会理解为“和我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和我往来的没有无知的人”。

把两句联系起来看,“谈笑”和“往来”构成了互文,它的意思应该是“谈笑往来有鸿儒,谈笑往来无自丁”,即“和我谈笑往来的都是博学之士,没有无知识的人”。

3、多句互文。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交互成文,合而见义叫做多句互文。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句中的“东市”“西市”“南市”“北市”构成了互文。

如将其概括一下,则为“到各处的市场上去买出征的骏马和马具”,这里使用排比句式,突出木兰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使诗文音调明快,增强了诗文的音韵美。

三、正确理解互文词句的方法1.根据互文的前后词语所处的对应位置来由己知词义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小学素材修辞手法互文的基础知识

小学素材修辞手法互文的基础知识

修辞手法互文的基础知识一、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又叫互辞,互参。

在古代汉语中,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否则就会理解出错。

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如果翻译成“将军经过百战之后都战死了,回来的都是久经战场的壮士”,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逻辑上讲不通,就是因为它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这一句是说:“将军和壮士经历了很多年征战,有的战死,有的归来”应该翻译成“将军和壮士们经过多年征战,有的光荣殉国,有的载誉而归”互文的表现形式:同句互文。

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比如:1.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晖”。

“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以下句子也都一样。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和“汉”是互相补充。

3.“主人下马客在船”4.“东船西舫悄无言”5.“东犬西吠”二、邻句互文。

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比如: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的环境﹞或“己”﹝个人的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补充材料。

古代汉语中对互文修辞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构特征:互省。

比如上面例子。

二、语义特征:互补。

比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修辞手法“互文”和“对偶”的区别

修辞手法“互文”和“对偶”的区别

修辞手法“互文”和“对偶”的区别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构特征:互省。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语义特征:互补。

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互文有种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同句互文。

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

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东犬西吠”亦属此类。

二、邻句互文。

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

这类句子又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叫对偶。

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个句子,结构相同(都是主谓句),字数相等,上下两句词性相对,意义上相互补充,是个非常工整的对偶。

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个事理,在内容上互相补充,这就是正对。

比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两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石拱桥的特点,非常形象,是正对。

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正反对立的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反或相对,这就是反对。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两句用一个工整的反对,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我国古代诗文里很早就运用了对偶这种修辞格。

例如:(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初中语文修辞:互文ppt

初中语文修辞:互文ppt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霍伯斯[英国作家] 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 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法奇(法国科学家)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 诗》) 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 门在床上坐坐。表达了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中的 欢喜之情。
3.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4.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5.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排比互文: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 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四个 词语互相补充,意为到东南西北等市场上去买 了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简而言之,就是 到处去买出征的器具。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 ---麦考利[英国作家]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 ---伯克[美国想思家]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美国政治家)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雪莱(英国诗人)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什么是互文

什么是互文

什么是互文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又叫互辞,互参。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什么是互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在古代汉语中,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否则就会理解出错。

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如果翻译成“将军经过百战之后都战死了,回来的都是久经战场的壮士”,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逻辑上讲不通,就是因为它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这一句是说:“将军和壮士经历了很多年征战,有的战死,有的归来”应该翻译成“将军和壮士们经过多年征战,有的光荣殉国,有的载誉而归”互文的表现形式:同句互文。

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比如:1.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晖”。

“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以下句子也都一样。

2.“秦时明月汉时关” 。

“秦”和“汉”是互相补充。

3.“主人下马客在船”4.“东船西舫悄无言”5.“东犬西吠”二、邻句互文。

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比如: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的环境﹞或“己”﹝个人的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补充材料。

古代汉语中对互文修辞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构特征:互省。

比如上面例子。

二、语义特征:互补。

比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文是古诗文中屡见不鲜的句子,也叫“互文见义”。

什么是互文呢?互文是“古人之文,有参互以见义者”,“互言、互辞、互体,相对为文”,是“在连贯性的语句中,某些词语依据上下文的条件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或者说上文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或者说上文省下了下文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 可见,互文属古文修辞方法之一,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之修辞方法。

互文修辞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我们理解它时,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考虑,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只从字面上去理解。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综观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文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的几十处,概括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按语言形式来划分,互文可分为短语(含成语)互文、单句互文、偶句互文及多句互文四种形式,其中短语互文、偶句互文比较常见。

(一)、短语互文就是一个短语中前后两部分的词语构成互文,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部分词语拼合起来。

例如:
1、去国怀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
2、泉香而酒冽。

(欧阳修《醉翁亭记》)
例1“去国怀乡”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的浓缩形式,可译为“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例2“泉香而酒冽”是“泉香冽,酒冽香”的浓缩形式,可译为“泉水和酒都很清香”。

(二)、单句互文即一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构成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者,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是也。

例如:
3、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4、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
例3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讲不通意思。

例4由“秦时明月”和“汉时关”两部分组成,前者省“汉”和“关”,后者省“秦”和“明月”,可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

(三)、偶句互文指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其特点是前后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

例如:
5、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
6、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7、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例5这两句互文,不能说成“在东西呼叫,在南北骚扰”。

应作:在东西南北叫扰乱,在南北东西骚扰呼叫来理解。

这里的“叫嚣”和“隳突”,“东西”和“南北”是互相渗透,相互说明,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

例6是“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的浓缩形式。

例7应理解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


(四)、多句互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例如:
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对举互文,可理解为“(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表现出木兰征战前的紧张忙碌。

下边就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课本古诗文中的互文修辞,举隅于下。

七年级: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译:在明月下,在清风吹拂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译: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译: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
译: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译:湖光山色使鸟儿欢娱,使人心除去杂念。

6、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在歧王宅里和崔九堂前,我们都经常相会。

八年级: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译:谈笑和来往都是博学的人,而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8、男有分,女有归。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译:男女都应有职业,及时婚配,即都应成家立业。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译:由于战乱,感慨时政和离别亲人,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惊心。

10、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在上边雕刻有唐代和现在名人的诗和赋。

11、朝辉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早晨和傍晚有晴有阴,景象千变万化。

12、去国怀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4、前者呼,后者应。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译:前后的人彼此呼应。

15、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译:背东西的和赶路的都在路旁树下休息、唱歌。

16、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
译:奇异的山水,为天下独一无二。

17、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角弓,都觉得铁衣太冷,难以穿上身。

九年级:
18、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
译:北国的风光,在千万里辽阔的疆土上,都是冰封雪飘。

19、伐无道,诛暴秦。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译: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

2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译:在军事失利、形势危急的时候,(我)接受了先帝的任命。

21、民殷国富。

(陈寿《隆中对》)
译:国家和人民都兴旺富裕。

2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列子》)
译:一直通达豫州南部和汉水南岸。

2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舜从田野中,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发迹、被起用。

2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齐王纳谏》)
译:我的妻子、小妾和门客都认为我美,都或是偏爱我,或是畏惧我,或是有求于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