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基础中药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方面 4、不是所有的性质都是药性,而是要和医疗、保健
相关 5、药性包括的内容
❖ 中药的性能就是中药的偏性,是在中医理论 的指导下对中药作用特点的高度概括。
❖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一、四气的含义
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 药性,又称为四性。四气主要用以反映药物 影响人体寒热病理变化的作用性质,是药物 最主要的性能。
中药的药性的确定是和药物所治的疾病相对而 言的,是从药物的治疗效应当中概括出来的
能够减轻或者消除热证的一般是寒凉的药;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一般是温热药。
四气的确定也是不断发展和改变的。
❖ 在中药里面,典型的温热药和寒凉药,从古到今基 本上没有分歧
❖ 如附子、干姜、肉桂,这个热性很强,不能认为它 是一般的温性药。
3.苦能泄、能燥。 泄的含义主要有三:
一是降泄,使壅逆向上之气下降而复常。 二是通泄,能通便泻下。 三是清泄,清火邪,清上焦,中焦之热,清下 焦湿热。 苦温药-苦温燥湿,用于寒湿证 苦寒药-苦寒燥湿,用于湿热证 坚阴:泻火存阴,用于火热亢盛,灼伤阴液者 坚阴是泻火的结果。
4.酸与涩都能收能涩。 用酸味或涩味表示药物有收敛固涩作用。
❖ 《神农本草经》初步奠定了药性理论的基础, 只是初步,它只有性、味和毒性三个方面。 归经和升降浮沉它最后形成比较完整、比较 系统都在金元时期,与张元素的关系都非常 密切。
❖ 一、升降浮沉的含义
升降浮沉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趋向的一种性能。升是上 升,表示作用趋向于上;降是下降,表示作用趋向于下;浮 是发散,wk.baidu.com示作用趋向于外;沉是收束闭藏,表示作用趋向 于内。
❖ 黄连对心热、胃热效果就最好,比其他 脏腑表现要明显
❖ 黄芩对肺热效果好;
❖ 龙胆草对肝胆热效果好
补阴的药 沙参主要补肺胃之阴; 麦冬除了肺胃之阴,还能补心阴; 百合是补心阴和补肺阴; 女贞子是补肝肾之阴
❖ 清代 徐灵胎
❖ “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执经络而用药, 其失也泥,反能致害”
❖ 引经或者引经报使
5.咸能软能下。 表示药物有软坚散结或泻下作用。
6.淡能渗能利。 表示药物有渗湿利水作用。 ❖ “土本无味,无味即淡,稼穑为甘”,所以淡附着于甘
❖ 习惯上只是对于猪苓、泽泻、薏仁、茯苓这样少数的几 味药,认为是淡能渗能利,同时往往还把甘加在一起。
❖性能的五味和性状的五味 ❖山楂、山药、麻黄
❖ 一、归经的含义 重要内容
中药学基础 中药的性能研究
一、中药性能的含义 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也就是重要的药性 理论。
二、中药性能的内容 中药性能的主要内容有四气、五味、归经、 升降浮沉和毒性。
中药的性能其实就是中药的药性。掌握几点:
1、理解偏性、药性 2、治病原理:以偏治偏 3、中药的性能即是药性,包括物质基础和治疗作用
❖ 归经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一种性能。 归有归属的意思;经是人体脏腑经络及所属 部位的概称。 所谓某药归某经或某几经,则表明该药 的有关功效对这一(或这些)脏腑或经络具有明 显作用,而对其余部位的作用则不明显,或 者没有作用。
❖ 二、归经的确定
中药的归经是以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为 理论基础,以药物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
❖ 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 四、升降浮沉的临床意义
❖ 其一,利用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能,纠正人体 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 ,使之恢复正常。
❖ 其二,顺应气机趋向,因势利导,祛邪外出。
❖ 最早形成的最古老的一种性能。 ❖ 五味比其他的药性可能更容易感知 ❖ 徐灵胎 “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
三、五味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1.辛能行能散、润肾燥、辛能散结、辛能通窍。 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解表药、行气药、活血化 瘀药、化湿药、温里药、开窍药很多都是芳香的药
辛散:可解侵于肌表的六淫之邪,具有发散表邪的作 用,治疗表证。 辛行:促进气血运行,有行气、行血作用,治疗气滞 血瘀。 辛香:芳香,避秽,开窍作用,治疗窍闭,湿滞中焦 证。辛以润之:润肺止咳,润养补肺
❖ 黄连、黄芩等寒性是比较强的。
❖ 其余的药一般温或者微温
三. 四气的临床意义
❖ 临床意义:为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这 种治疗原则提供了药理或者药物学的基础
❖ 一、五味的含义与产生
❖ 五味 辛、甘、苦、酸、咸
❖ 作为中药性能中的五味,不一定是用以表示 药物的真实滋味,更主要是用以反映药物作 用在补、泄、散、敛等方面的特征性。
注:宋代时寇宗奭(shi)改为“四性”—《本草衍 义》:“今详之,凡称‘气’者即香臭之气。其寒、热、 温、凉则是药之‘性’也。”
中药的四气是中药性能当中最重要的一种性能。
《本草经集注》甘苦之味可略,有毒无毒易 知,惟冷热须明
明 李中梓 “寒热温凉,一匕之谬,覆水难收”
二. 四气的作用
1.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 平肝等作用。适用于热证、阳证。如石膏、 大青叶、沙参、石决明等。 2.清热药:多具有温中、散寒、助阳的功效。 适用于寒证、阴证。如附子、干姜、补骨脂 等。
2.甘能补、能缓、能和。用甘味表示药物有补虚、缓 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味等方面的作用。
甘补:补益作用,治疗虚症。
甘和: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治疗脾胃不和,如复 方调和诸药。
甘缓:缓急止痛,缓解毒性作用,治疗腹部或四肢挛 急疼痛,药物或食物中毒。甘可滋润,能润燥。一 般滋补性的药物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大多数有甘味。
三、归经的临床意义
掌握归经理论,对于性味功效相同,而 主治不尽一致的药物,可以增强用药的准确 性,提高临床疗效。
第四节 归经
1、是对机体脏腑经络的定向、定位的选择作用。 2、产生原因:通过药物在机体内产生的疗效可以判
断药物的归经。 3、归经与四气的关系 4、归经与五味的关系 5、归经与升降浮沉的关系
❖ 二、升降浮沉的确定
药物作用的升降浮沉趋向,是与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对而 言的。一般来说,具有解表、透疹、祛风湿、升阳举陷、开 窍醒神、温阳补火、行气解郁及涌吐等功效的药物,其作用 趋向主要是升浮的;而具有清热、泻下、利湿、安神、止呕、 平抑肝阳、息风止痉、止咳平喘、收敛固涩及止血等功效的 药物,其作用趋向主要是沉降的。
相关 5、药性包括的内容
❖ 中药的性能就是中药的偏性,是在中医理论 的指导下对中药作用特点的高度概括。
❖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一、四气的含义
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 药性,又称为四性。四气主要用以反映药物 影响人体寒热病理变化的作用性质,是药物 最主要的性能。
中药的药性的确定是和药物所治的疾病相对而 言的,是从药物的治疗效应当中概括出来的
能够减轻或者消除热证的一般是寒凉的药;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一般是温热药。
四气的确定也是不断发展和改变的。
❖ 在中药里面,典型的温热药和寒凉药,从古到今基 本上没有分歧
❖ 如附子、干姜、肉桂,这个热性很强,不能认为它 是一般的温性药。
3.苦能泄、能燥。 泄的含义主要有三:
一是降泄,使壅逆向上之气下降而复常。 二是通泄,能通便泻下。 三是清泄,清火邪,清上焦,中焦之热,清下 焦湿热。 苦温药-苦温燥湿,用于寒湿证 苦寒药-苦寒燥湿,用于湿热证 坚阴:泻火存阴,用于火热亢盛,灼伤阴液者 坚阴是泻火的结果。
4.酸与涩都能收能涩。 用酸味或涩味表示药物有收敛固涩作用。
❖ 《神农本草经》初步奠定了药性理论的基础, 只是初步,它只有性、味和毒性三个方面。 归经和升降浮沉它最后形成比较完整、比较 系统都在金元时期,与张元素的关系都非常 密切。
❖ 一、升降浮沉的含义
升降浮沉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趋向的一种性能。升是上 升,表示作用趋向于上;降是下降,表示作用趋向于下;浮 是发散,wk.baidu.com示作用趋向于外;沉是收束闭藏,表示作用趋向 于内。
❖ 黄连对心热、胃热效果就最好,比其他 脏腑表现要明显
❖ 黄芩对肺热效果好;
❖ 龙胆草对肝胆热效果好
补阴的药 沙参主要补肺胃之阴; 麦冬除了肺胃之阴,还能补心阴; 百合是补心阴和补肺阴; 女贞子是补肝肾之阴
❖ 清代 徐灵胎
❖ “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执经络而用药, 其失也泥,反能致害”
❖ 引经或者引经报使
5.咸能软能下。 表示药物有软坚散结或泻下作用。
6.淡能渗能利。 表示药物有渗湿利水作用。 ❖ “土本无味,无味即淡,稼穑为甘”,所以淡附着于甘
❖ 习惯上只是对于猪苓、泽泻、薏仁、茯苓这样少数的几 味药,认为是淡能渗能利,同时往往还把甘加在一起。
❖性能的五味和性状的五味 ❖山楂、山药、麻黄
❖ 一、归经的含义 重要内容
中药学基础 中药的性能研究
一、中药性能的含义 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也就是重要的药性 理论。
二、中药性能的内容 中药性能的主要内容有四气、五味、归经、 升降浮沉和毒性。
中药的性能其实就是中药的药性。掌握几点:
1、理解偏性、药性 2、治病原理:以偏治偏 3、中药的性能即是药性,包括物质基础和治疗作用
❖ 归经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一种性能。 归有归属的意思;经是人体脏腑经络及所属 部位的概称。 所谓某药归某经或某几经,则表明该药 的有关功效对这一(或这些)脏腑或经络具有明 显作用,而对其余部位的作用则不明显,或 者没有作用。
❖ 二、归经的确定
中药的归经是以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为 理论基础,以药物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
❖ 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 四、升降浮沉的临床意义
❖ 其一,利用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能,纠正人体 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 ,使之恢复正常。
❖ 其二,顺应气机趋向,因势利导,祛邪外出。
❖ 最早形成的最古老的一种性能。 ❖ 五味比其他的药性可能更容易感知 ❖ 徐灵胎 “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
三、五味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1.辛能行能散、润肾燥、辛能散结、辛能通窍。 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解表药、行气药、活血化 瘀药、化湿药、温里药、开窍药很多都是芳香的药
辛散:可解侵于肌表的六淫之邪,具有发散表邪的作 用,治疗表证。 辛行:促进气血运行,有行气、行血作用,治疗气滞 血瘀。 辛香:芳香,避秽,开窍作用,治疗窍闭,湿滞中焦 证。辛以润之:润肺止咳,润养补肺
❖ 黄连、黄芩等寒性是比较强的。
❖ 其余的药一般温或者微温
三. 四气的临床意义
❖ 临床意义:为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这 种治疗原则提供了药理或者药物学的基础
❖ 一、五味的含义与产生
❖ 五味 辛、甘、苦、酸、咸
❖ 作为中药性能中的五味,不一定是用以表示 药物的真实滋味,更主要是用以反映药物作 用在补、泄、散、敛等方面的特征性。
注:宋代时寇宗奭(shi)改为“四性”—《本草衍 义》:“今详之,凡称‘气’者即香臭之气。其寒、热、 温、凉则是药之‘性’也。”
中药的四气是中药性能当中最重要的一种性能。
《本草经集注》甘苦之味可略,有毒无毒易 知,惟冷热须明
明 李中梓 “寒热温凉,一匕之谬,覆水难收”
二. 四气的作用
1.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 平肝等作用。适用于热证、阳证。如石膏、 大青叶、沙参、石决明等。 2.清热药:多具有温中、散寒、助阳的功效。 适用于寒证、阴证。如附子、干姜、补骨脂 等。
2.甘能补、能缓、能和。用甘味表示药物有补虚、缓 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味等方面的作用。
甘补:补益作用,治疗虚症。
甘和: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治疗脾胃不和,如复 方调和诸药。
甘缓:缓急止痛,缓解毒性作用,治疗腹部或四肢挛 急疼痛,药物或食物中毒。甘可滋润,能润燥。一 般滋补性的药物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大多数有甘味。
三、归经的临床意义
掌握归经理论,对于性味功效相同,而 主治不尽一致的药物,可以增强用药的准确 性,提高临床疗效。
第四节 归经
1、是对机体脏腑经络的定向、定位的选择作用。 2、产生原因:通过药物在机体内产生的疗效可以判
断药物的归经。 3、归经与四气的关系 4、归经与五味的关系 5、归经与升降浮沉的关系
❖ 二、升降浮沉的确定
药物作用的升降浮沉趋向,是与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对而 言的。一般来说,具有解表、透疹、祛风湿、升阳举陷、开 窍醒神、温阳补火、行气解郁及涌吐等功效的药物,其作用 趋向主要是升浮的;而具有清热、泻下、利湿、安神、止呕、 平抑肝阳、息风止痉、止咳平喘、收敛固涩及止血等功效的 药物,其作用趋向主要是沉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