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课外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近代史实践教学报告模板(3篇)

近代史实践教学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报告标题近代史实践教学报告二、引言近代史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践教学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对近代史的认识,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考察地点:某历史文化名城(2)考察目的:了解近代史在该地区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3)考察内容:①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该地区近代史发展脉络;②参观历史名人故居,感受近代史人物的生平事迹;③参观历史遗迹,了解近代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影响。

2. 文献查阅(1)查阅资料:近代史教材、历史文献、学术论文等(2)查阅目的:掌握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观点和研究成果(3)查阅内容:①梳理近代史重要事件、人物和时期;②分析近代史发展原因、特点和影响;③总结近代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3. 小组讨论(1)讨论主题:近代史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2)讨论目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3)讨论内容:①分析近代史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②探讨近代史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③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近代史精神。

四、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阶段(1)考察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考察地点的历史背景;(2)考察过程:参观博物馆、故居、遗迹,拍照记录;(3)考察总结:整理考察照片、笔记,撰写考察报告。

2. 文献查阅阶段(1)查阅资料:挑选与近代史相关的教材、文献、学术论文;(2)查阅过程:阅读资料,做笔记,总结观点;(3)查阅总结:撰写文献综述,提炼研究重点。

3. 小组讨论阶段(1)讨论前准备:确定讨论主题,分配任务;(2)讨论过程:各成员分享观点,展开辩论;(3)讨论总结:形成共识,撰写讨论报告。

五、实践成果1. 实地考察报告2. 文献综述3. 小组讨论报告4. 个人总结六、实践体会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近代史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近代史课外实践报告(2篇)

近代史课外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我决定开展一次近代史课外实践活动。

二、实践目的1. 深入了解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

2. 通过实地考察,感受近代史的历史氛围,提高自己的历史认知能力。

3. 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内容1. 参观历史博物馆我选择了我国著名的南京博物院作为实践地点。

在参观过程中,我重点了解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历史人物。

2. 走访历史遗迹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近代史,我还参观了南京总统府、中山陵、明孝陵等历史遗迹。

在参观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沧桑,对近代史的认识更加深刻。

3. 查阅历史文献在实践过程中,我还查阅了《中国近代史》、《南京大屠杀》等历史文献,进一步了解了近代史的全貌。

四、实践过程1. 准备阶段在实践开始前,我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参观地点、时间、人员安排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历史。

2. 实践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我认真参观了博物馆和遗迹,仔细阅读了历史文献,并与团队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详细了解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事件,对林则徐、洪秀全等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走访遗迹时,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厚重,对近代史的认识更加深刻。

3. 总结阶段在实践结束后,我及时总结了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并撰写了本次实践报告。

五、实践收获1. 深入了解了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增强了历史使命感。

2. 提高了历史认知能力,对近代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3.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实践体会通过本次近代史课外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它见证了我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近代史纲要教学实践报告(3篇)

近代史纲要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代史纲要作为我国高校历史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下是对近代史纲要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趋势;2. 掌握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近代史纲要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的中国近代史;(2)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近代史;(3)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近代史。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以教师为主导,系统讲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实践与反思1. 教学实践(1)课前准备: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准备教案和课件。

(2)课堂讲授:按照教学计划,系统讲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围绕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5)课后辅导: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反思(1)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握教材重点,同时结合时事热点,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学方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效果方面: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评价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范文三篇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范文三篇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范文三篇第1篇: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万事开头难,什么事都要有尝试,都要有开始,都要有经过,都要有失败.在经历了在超市的工作之后,明白了很多事情开起来简单,但实际上与我们的想象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一个小小的超市的经营也不容忽视,不但要有细心,还要有策略,谋划.总之,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一、实习目的尝试经商的滋味,增加自己的阅历,因本人是文科生,需要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经历.毕竟身在学校,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趁着寒假有这样一个节日,好好大干一场.二、实习时间三、实习地点四、实习单位和部门五、实习内容炎炎烈日当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正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又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我不能像大多数同学一样,暑假可以好好在家玩玩、休息休息.我必须为我下学期的生活费考虑.我从高中毕业那年的暑假开始就在超市里打工了.由于我的表现还不错,老板比较喜欢我,所以这个暑假答应我在他的超市打工是理所当然的了.还没有放假,我就打电话到超市了,问老板是否愿意让我在他们超市工作,老板满口答应,非常希望我来工作.我当然非常高兴啦!闲话少叙,言归正传.那年我还没有到超市上班之前,我有一个长辈就跟我说:上班要多做事,少说话!话虽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就不简单了.俗话说:做坏人简单,做好人难啊!只要做一件坏事,在别人的眼里,这个人就是坏人!要想在别人眼里改变形象的话,就要做无数的好事,但还不一定能改变.要在众多同事、干部眼里一开始就流下一个好的映像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于是,我制定了以下几大要点.一、我决不破坏超市的规矩.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自然,作为一个单位也有相应的规定了.我们超市制定了很多的规定,比如:不可以串岗、不可以闲谈、不可以把手机带在身上等等.所谓不可以串岗,就是不可以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我们每个理货员都有自己的岗位――分属各个货架.比如,我是百货这边的,就不能随便跑到食品那边去,食品上的人就不能随便走到我们百货这边.食品那边比较大,还分三个部分:饮料和冷柜、饼干类、休闲食品.为什么不可以随便串岗呢?其实是这样的:我们乡下,顾客不像大城市的市民素质高,经常会有顾客偷东西的.如果我们随便离开自己的岗位,那么这边的货架就没有人看着,东西就很容易少掉!同样,“不可以闲谈”也类似这个原因,如国际歌理货员没事做的时候都在一起闲谈,那么就没人看着货物了,东西少了又是损失!还有,“不可以把手机带在身上”,这个规定看似严格,其实是有其中的原因的.以前超市的同事们上班互相发短信息,不认真上班,没人看着货物.所以,后来经理就规定了:不可以把手机带在身上!可以把手机带来上班,但要放在办公室.对于这个规定,大家还是很理解的,毕竟上班要有上班的样子的,超市的营收和自己的收入有很大的联系的.当然,还有很多的规定,比如:上班不可以抽烟、不可以坐下来等等.所有的规定我基本上都能自觉地遵守的.我认为,这些是最基本的,当然要遵守了.二、不管是谁,随喊随到.在超市做理货员,有时还是很忙的.特别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这三天是结帐的日子,很多的供货商都在这几天送货,然后顺便结帐.有时候,一连几家供货商送货来,这时候就忙了,有很多货物卸在收货处.仅有几个人在收货处是忙不过来的.既要验货又要把货装走.于是,他们就需要人来帮忙了.我是刚来的,当然不能呆在一边看了,为了表现好一点,我都是很主动地跑过去,把各个柜台的货物分开,并分别送到各个货架附近,再卸下来.如果是一般的货物倒是没什么,但有时候有的商家送的是饮料、酱油、食用油之类的货物就很重了.一箱都是好几瓶!很重的!我们超市进货都是几百箱饮料、几十箱油的,每卸一次都特别累!有时,睡觉到了早上,手膀都疼,还全身没劲!没办法,谁让我是新来的呢?所以,不管有多累的活,我都会很积极很主动地去帮忙.于是乎,我在同事眼里我是个积极的,在干部面前我也给他们留下了好的映像!三、如果没有货要上的话要找点事情做.所谓“上货”,是我们常说的话,说通俗点,就是“补货”.货架上的货物被顾客买走了,货架不就空了吗?还卖不卖东西了?这不行,得从仓库把同样的产品拿来补到原来的位子上去.如果超市的顾客很多的话,不能只顾着补货,要看着点的.当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货上的.有时,货架上的货物都补齐了,不就是没有事做了吗?就站在一个地方看着货架发呆,还是来回来回闲逛?当然不是了!如果没有什么顾客,也没有货要补,在过道里走来走去,被经理看到是不怎么好的,感觉上我没事做,在混时间!毕竟是私企老板,不会养一些闲人的.老板雇佣你,是要你为他创造财富的,不是养你的.所以,我应该找些事情做一下:抹货架.货架一段时间不抹后,就会有一些灰尘,顾客看到有灰尘的产品,感觉上就像这件产品时间长了、旧的,自然就不会买了.这样不但给顾客流下了个坏映像,而且货物就卖不出去了.谁也不希望我们的东西卖不出去的.其实,抹货架还有个好处:可以坐下来!这个很好,在超市是不可以坐下的,谁能连续站那么长时间啊?所以,在没有什么顾客而且没有货补时,可以抹货架.正是有了以上几点要领,我在超市表现还是相当好的.在超市里打工我还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现在,我们镇上的超市越开越多,大家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自然价格战就打起来了.有时候,还能看到有别的超市的员工到我们这里来看价格.我们有时候也被经理安排到别的超市去看价格.对于做“间谍”,我还总结了一个经验:要装作是买东西的顾客,而且一定要像!一般超市是不会对真正的顾客有疑心的.最重要的是:不能用笔抄价格!有的超市的员工就在我们这里用笔抄价格!自然,被我们经理请到办公室喝茶是少不了的. 话说回来,商家的恶性竞争对消费者来说是绝对有好处的,但是作为经营者,我们是不愿意看到的!价格低了,利润自然就少了,我们的工资、奖金可都是与这个利润有着直接联系的啊!总的来说,在超市里打工是绝对有收获的.我提前进入了社会,提前了解了社会,对这个社会提前有了认识,我以后在社会上就能少走点弯路.更何况我暑假两个月还拿了一千多的薪水呢?虽然这一千块不算多少,但是算上学到的东西是不是很值呢?总比天天在家看电视、上网好吧?那么,我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从我的找工作拉开了序幕.我穿着大头皮鞋,带着我的绿色毡帽,骑着我的二手脚踏车带着希望与渴望,开始了我的找工作的征程.一开始,对自己手工艺期望很高,没有月薪两千不干.经过艰苦的找寻工作,很多的地方的招聘都要有工作经验的优先,一听说我没有经验就跟我说“这样吧,你回去等消息吧,如果需要的详,我会通知你的”.经过多次面试的失败,我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是自己眼高手低,自己根本自身素质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五个方面是自己没有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总结了以前的失败的教训,摆正好自己的位置,仅正是社会实践只要有工作,能供饭吃,任何苛作都干.于是我找到了一家餐饮酒楼.老板看我人高马大,身体强壮,就让我来做传菜员.第二天,我便开始了我的暑期社会实践生活.刚开始的时候心理极不平衡.心想来从小到大读了这么多的书,家里花了那么多的钱把我培养长大成人,可现在只能端端盘子,瑞怎么着在学校里也是个学生会干部,多少也有点社会能力,心理学徒有点失落再加上传菜部领班是个小学文化的,还对我指手画脚,确实心理上很不舒服.第2篇: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缅怀过去的历史,才能找到未来奋斗的方向;铭记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方能倍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近代史课外教学实践报告(3篇)

近代史课外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激发学生对近代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开展了近代史课外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近代史知识,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下是对本次近代史课外教学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活动背景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然而,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我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我们开展了近代史课外教学实践活动。

三、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代史的基本知识,掌握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活动内容1. 举办近代史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近代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展近代史主题班会:邀请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近代史故事,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增强班级凝聚力。

3. 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了解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 开展近代史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演讲,展示自己对近代史的理解和感悟。

5. 编写近代史手抄报: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和创作,展现近代史的风采。

五、活动过程1. 准备阶段: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和方法,并做好活动宣传。

2. 实施阶段:(1)近代史知识竞赛:学生积极参与,认真答题,提高了对近代史知识的掌握。

(2)近代史主题班会: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了解的近代史故事,班级氛围活跃。

(3)参观历史博物馆: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认真聆听讲解,对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近代史主题演讲比赛:选手们激情洋溢,展现了出色的演讲能力和对近代史的理解。

近代史实践报告总结(2篇)

近代史实践报告总结(2篇)

第1篇一、前言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们组织了一次近代史实践报告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对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下是本次实践报告的总结。

二、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组织了实地考察活动。

我们参观了南京中山陵、武汉黄鹤楼、北京故宫等历史遗迹,通过实地感受历史氛围,加深对近代史的认识。

2. 文献研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包括历史书籍、学术论文、档案资料等,对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3. 小组讨论为了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我们组织了小组讨论活动。

在讨论中,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近代史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近代史通过本次实践报告,我们对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影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我们了解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林则徐、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2. 增强历史使命感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近代史对我国的深远影响。

这段历史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屈辱,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坚韧和奋斗。

这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增强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感。

3. 提高研究能力在实践报告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查阅文献资料、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如何进行小组讨论等。

这些研究能力的提升,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践反思1.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历史知识。

2. 注重团队协作在小组讨论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3.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近代史实践教学总结报告(3篇)

近代史实践教学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近代史实践教学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历史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本次实践教学以我国近代史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以下是本次实践教学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教学内容1. 实地考察本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地考察环节,我们选择了以下几个地点进行考察:(1)北京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见证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兴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2)南京中山陵: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近代民主革命的象征。

(3)武汉长江大桥: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桥梁,象征着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4)上海外滩:外滩是上海的历史风貌区,见证了我国近代史的变迁。

2. 文献研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还进行了文献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阅读近代史相关著作,了解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2)查阅历史档案,了解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3)收集近代史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3. 小组讨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讨以下问题:(1)近代史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2)近代史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近代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三、实践教学成果1. 提高历史素养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我们深入了解了近代史的发展脉络,掌握了近代史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历史素养。

2.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加深了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

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文献研究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对近代史的重要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

四、实践教学体会1. 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关于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五篇】

关于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五篇】

关于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五篇】【篇一】近代史《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的发表标志这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研究又上升了一个水平,文章开篇便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便被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他也更深层次的讨论了革命与农民之间的密切关系。

毛泽东在发表政治文章的初期便表现出对农民的极大关注,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中国现状的真实写照与他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灵活运用马克思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也反映出中国国情与农民的重要关系,这不仅在八十余年前是这样,在今天更是这样。

农民始终是中国最庞大的群体(至少到目前还是这样),关注中国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关注农民问题,而这也促成了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一些学者倡之,大多民众和之,就成功或将要成功许多方面的改革。

经过实践探索,毛泽东彻底告别了杜威和胡适的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从思想和行动上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的过渡。

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既是实用的,又是超前的;既是马克思理论的,又是与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既是个人的,又是全中国的。

他在发展思想是所用的方法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去借鉴,尤其是实地考察和实事求是。

更值得学习的还是那种创新精神,马克思理论虽然不是毛泽东首创,但他通过学习和研究,结合具体国情,发展出毛泽东思想,是使中国革命为之一新,并最终挽救了革命。

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乃革命发展之本!【篇二】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我班于五四青年节前夕在班长与入党积极分子的带领下以班级为单位参观了黄骅市博物馆。

二、调查目的人们来到博物馆,是为了感受历史,获取知识,小而言之,可以提高个人素养,大而言之,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都大有裨益的。

中国近代史实践教学总结(3篇)

中国近代史实践教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中国近代史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以中国近代史为背景,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总结。

二、实践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实践教学过程1. 实地考察本次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等环节。

实地考察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旨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现场,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影响。

(1)考察地点:南京、上海、杭州、绍兴等地。

(2)考察内容:参观南京中山陵、中山纪念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鲁迅纪念馆等。

2. 文献研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学生需对考察地点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人物事迹等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考察报告。

(1)文献资料:收集相关历史文献、论文、书籍等。

(2)研究方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及其产生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借鉴。

(1)讨论主题: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影响。

(2)讨论形式:小组内自由讨论、辩论、报告等形式。

四、实践教学成果1. 学生对近代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历史素养。

2. 学生在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等环节中,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在撰写考察报告、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强了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更加坚定。

近代史教学实践报告(3篇)

近代史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代史是研究我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我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我开展了近代史的教学实践。

以下是我对近代史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代史的背景、主要事件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2)太平天国运动(3)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4)义和团运动(5)辛亥革命(6)五四运动(7)国民大革命(8)抗日战争(9)解放战争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等,使学生了解近代史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

四、教学实践1. 课前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近代史的基本知识。

(2)制作课件,整理教学资料。

(3)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课堂教学(1)讲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等,使学生了解近代史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围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

(4)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后作业(1)布置相关历史事件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课后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范文(3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范文(3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范文(3篇)第1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后决定社会实践的地点选在位于浦东新区川沙镇华夏东路2629号的川沙烈士陵园。

我们小组成员约定在11月29日一起去烈士陵园,可惜天公不作美,前天气候突然降温还伴随着刺骨的寒风。

但恶劣的天气并没有改变我们的行程计划,当然也没有改变我们瞻仰革命先烈的情怀。

我们一行到达烈士陵园门口的时候就被陵园的庄严和肃穆打动了,大门上刻着金黄色的六个大字:川沙烈士陵园。

这里是无数的革命先烈长眠的地方;这里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发展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安息的地方,想到这些我顿时觉得自己脚下的土地有了几分神圣的气息,少了一些悲凉而多了一丝悲壮!进入陵园后映入眼帘的是在“广潮中心的印有“浩气长存”的雕像。

仿佛陵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在讲述着革命年代的艰苦、新中国成立的艰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辛。

我认为参观这种形式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读懂历史。

参观不仅仅是怀念,也是心与心的交流、灵魂与灵魂的碰撞。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先烈们用献血换来的。

我们要继承先烈的意志和革命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珍惜幸福美好的生活。

站在纪念馆里,看着纪念短片,我仿佛听见了英烈们英勇不屈的声音。

可敬的烈士们,愿你们的精神像园中的常青树一般永不凋落;愿你们的信念像滚滚江水一样永不停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你们就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英雄,在祖国和人民的心中熠熠闪光。

第2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使我们居安思危,体会那段侵华的国耻。

它警醒国民,“落后就要挨打”敬告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人民坚决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是一部艰辛勇敢的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汇总四篇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汇总四篇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汇总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1特殊的学期,特殊的上课形式,还有近代史课堂上特殊的“文字”,透过文字背后的辛酸与苦楚,了解到苦难而不屈服的近代中国!一段段热血的历史故事,是近代国人对是时运的不屈服,对侵略者的抗争。

近代中国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顽固腐朽的专制主义,闭塞的小农经济,成就了古代辉煌的封建文明,同时闭关锁国,自以为是的思想也限制了近代中国的发展,也是近代中国苦难不幸的根源。

强大的古代中国与屈辱的近代中国就像一条河的不同的流域,如一棵树上结出的两枚不同的果子,而这条河还会继续向前,这棵树也会继续结果,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景象,循环往复,经历了寒冷困难的冬天,我们遇见的是改革开放的春天,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春天的复苏,为了收获夏天的果实,为了抵御西方封锁的冬天,当今世界,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每个人都会迎接自己的挑战,同样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的科技封锁,西方阵营的贸易打压,恐怖主义的威胁,我想说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畏惧苦难的民族,面对森林大火,面临疫情无数的仁人志士冲赴一线,遇到的每一次苦难,让我们一次一次的看到中华民族那不屈脊梁,与人格的伟大。

我想学习近代史,或者说学习历史(不止于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是为了懂得,懂得苦难与不幸,研究历史,不止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与发展,乃至世界的人民的幸福与苦乐,以史为镜,学习为了迎接挑战,为了未来的发展,近代历史的发展着实辛酸,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我们铭记,也一直努力。

面对挑战,我想说的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2一思想的发展毛泽东从小就有一种不屈的反抗精神,从《毛泽东自传》可以看到,不服父亲管教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的他甚至又一次以离家出走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随后父亲的态度也有所缓和,这次出走也让他尝到了反抗的甜头;但更为重要的是在他的脑子里埋下了了一种思想,一种不屈不挠的品质,可以说这为他日后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埋下了伏笔。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范文(3篇)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范文(3篇)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范文(3篇)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1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本学期,我们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国史、国情,更加深刻地领会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特别是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近代革命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策略的正确和中国人民历史抉择的必然结果。

之所以这么讲,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

1840年的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中国的主权丧失、领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人民被压榨,中华大地沉寂在一片哀鸣之中。

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近代的仁人志士遍寻救国方案。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一些资本主义主张,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最终失败。

1860年,洋务派开始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企图在不改变落后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实现“富国图强”的目标,结果在甲午战争的炮火中破灭。

1895年,维新派走上历史舞台,开始了戊戌变法运动,但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严重脱离群众,戊戌变法也最终失败。

1905年,孙中山组织同盟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同盟会组织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很多人企望中国就此走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但辛亥革命的最终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之后,各路军阀连年混战,人民生灵涂炭,中国社会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中国人民悲惨的命运并没有改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就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近代史实践教学调查报告(3篇)

近代史实践教学调查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近代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我校组织开展了近代史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近代史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全体学生,共计1000人。

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近代史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参与度、收获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访谈法深入了解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困难、经验以及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学生对近代史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对近代史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较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80%的学生认为近代史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2)7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有助于加深对近代史知识的理解;(3)6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对近代史实践教学的参与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近代史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较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90%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近代史实践教学活动;(2)80%的学生表示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讨论、互动;(3)70%的学生表示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主动承担任务、承担责任。

3. 学生对近代史实践教学的收获学生对近代史实践教学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60%的学生表示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对近代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50%的学生表示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3)40%的学生表示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学会了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4. 教师对近代史实践教学的困难与经验(1)困难:部分教师反映,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困难:①时间安排紧张,难以充分开展实践教学;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如实地考察、参观等;③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足。

(2)经验: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以下经验:①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实践教学顺利进行;②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形式;③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近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报告(3篇)

近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代史纲要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脉络、认识社会变革历程及其规律的课程。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我参加了近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活动。

以下是我在实践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二、实践教学活动概述本次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参观历史遗迹:我参观了南京总统府、中山陵、雨花台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亲身感受了近代历史的沧桑巨变。

2. 访谈历史见证人:我采访了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的老人,聆听他们讲述亲身经历,感受历史的真实与感人。

3. 参与学术讲座:我参加了由专家学者举办的学术讲座,学习了近代史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

4. 小组讨论与课题研究:我与同学们组成小组,共同讨论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实践教学心得体会1. 增强了历史使命感通过参观历史遗迹、访谈历史见证人等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历经磨难,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付出了巨大牺牲。

这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了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感。

2. 提高了历史素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学习了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同时,通过参与学术讲座、小组讨论等活动,我学会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历史素养。

3.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与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问题、分工合作,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4. 深化了对历史规律的认识通过实践教学,我认识到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内在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大势,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有益借鉴。

四、实践教学总结1. 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真实与感人。

2. 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2篇)

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近代史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我参加了近代史纲要的实践课程。

以下是我对近代史纲要实践课程的总结和反思。

二、实践内容1. 课程概述近代史纲要课程主要介绍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我国的历史发展。

课程内容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2. 实践活动(1)参观历史博物馆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近代史,我们组织了一次参观历史博物馆的活动。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认真观看了博物馆内陈列的文物、图片和模型,了解了近代史的相关知识。

(2)观看历史纪录片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我们深入了解了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这些纪录片生动地展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让我们对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开展小组讨论在课程结束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讨论。

通过讨论,我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收获1. 增强了历史素养通过近代史纲要实践课程,我对近代史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

我认识到,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参观博物馆、观看纪录片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深入分析。

这使我学会了如何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

3. 增进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和合作。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建议1. 反思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近代史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了解不够深入。

中国近代史教学实践报告(3篇)

中国近代史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研究我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的学科。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中国近代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提高历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中国近代史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场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5.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实践1. 教学内容安排本学期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

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讲解:教师系统讲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4)小组讨论:针对某一历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场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的情感目标。

3.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互动等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近代史实践教学报告(2篇)

近代史实践教学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近代史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见证了我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以及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我参加了近代史实践教学活动。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总结和体会。

二、实践内容1. 参观历史遗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南京中山陵、南京总统府、上海外滩、武汉长江大桥等历史遗迹。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访谈历史见证人我们邀请了老一辈革命家、历史学者、普通民众等历史见证人,与他们进行访谈。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以及他们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

3. 查阅历史文献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包括书籍、报刊、档案等。

通过查阅这些文献,我们深入了解了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4. 参加历史讲座我们参加了由历史学者举办的历史讲座,学习了近代史的相关知识。

讲座中,学者们结合历史事实,生动地阐述了近代史的演变过程。

三、实践体会1. 深刻认识近代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通过实践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近代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在这一时期,我国经历了多次战争、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

这些事件相互交织,构成了近代史的丰富内涵。

2. 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了许多为国家和民族英勇奋斗的英雄人物。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3. 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通过实践教学,我对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历史素养。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分组进行参观、访谈和查阅文献等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总结1. 实践教学活动的意义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近代史,提高历史素养,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报告实践报告题目:如何理解孙中山的道德观与行政道德思想学院:班级指导老师:组长姓名:学号:电话:2017年 5月 9日如何理解孙中山的道德观与行政道德思想[摘要]:孙中山所提倡的道德观与行政道德思想直至今日都值得执政党去观摩与学习。

[关键词]:道德观行政道德思想如何理解孙中山的道德观与行政道德思想道德是什么?在现在词语字典中对道德的定义是: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顺理则为善,违理则为恶,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1】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本质的来说,道德就是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应。

行政道德,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行政道德是随着社会事务和国家事务行政管理的产生而产生的。

【2】古言有道“治民先治吏”。

创立民国之初,孙中山就非常重视行政道德观的建立与行成,联合前人历史之经验,建立了新的行政道德思想体系。

一:孙中山的道德观20世纪初,孙中山为振兴中华而描绘的中国近代化的蓝图中,,首次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与物质文明同等的高度上。

孙中山关于“精神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提高全民族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觉悟,培养一代具有科学文化,道德修养的现代人推动和促进民主共和国的建设”。

【3】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是文化道德。

孙中山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长存于世,便是有道德做支柱,诗经,礼记,唐诗宋词元曲等无一不是文化道德建设的产物。

孙中山曾经说,过:“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使有世界”,由此看出道德是立国之根,是开世之本。

然而道德可以成就一个国家,也可以拖垮一个民族,20世纪初的孙中山很明白这个道理,“就人类进化的道理讲,旧思想总是妨碍进步的,总是束缚人群的”。

【4】只有改造人心,出去就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吸收,“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才能换成一种新思想,顺应时代的潮流,建立一个新的民国。

顺应时代的道德必定是好的道德,是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道德。

孙中山认为,时代是不断在进步的,人也是,未来是无限光明的,革命也是。

革命中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新的世界会带来先进的道德。

从古至今,人类对道德的追求,都有着不断解放,上升,进步的过程。

社会意识流派对道德进步都有着同样的共识,就是道德的进步与人类对自身的改造,对世界的改造是分不开的,道德与人类自身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本就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为此,孙中山把党德,军德,民德建设【5】,作为国家道德建设中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

什么是党德?孙中山解释说:“党争有已一定之常轨,苟能严守文明,不为无规则之争,便是党德”。

国民党在历届国会议员选举中,占得多数,孙中山认为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有党德,便能以公平的手段,在他党中拔得头筹。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识到想要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民国实现革命大业,需要一个优秀的政党扶持国家——“以党治国”。

党德建设的任务是“政策正大明确,且得一般国民之赞同”,党员:“党见可坚持,而私见不可坚持”。

党组织因当吾日三省吾身,虚心学习与借鉴他国治国心得,不断汲取新的血液。

他指出党员道德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政党自身发展关键的道理。

再者,孙中山认为党德直接影响着人心:“人之入党,其未入党之前,必先察其党德如何?党人行为如何?其党所主张的政策如何?与我同志者,赞成之。

与我异趣者,则不赞成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严厉的指出“倘若丧失党德,则国家前途无限危险”。

孙中山在倡导“政党政治”“以党治国”的时期,强调“吾党以德服人,非以武力服人,大家要知武力实不足恃,惟德可以服人”。

【6】什么是军德。

孙中山提出军人应具备智,仁,勇“三达德”的精神,即保卫国家的奉献精神,捍卫正义的毅勇精神,为三民主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等。

什么是名德。

想组建个文明友善的国家,国民德素质的进步就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因此,孙中山对中国传统道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有了新的看法,并主张“不忠君,要忠于国,忠于人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

仁即为“救世,救国,救人”。

孙中山还对儒家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了新的看法,提出“这种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的道理,本属于道德范围,今天要把它放在知识范围内讲,才是恰当。

”【7】这种将古代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革命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做法是以一种创举。

此外,孙中山十分懂得在两种辩证思想上寻求平衡点,在他看来,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进步。

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进步,因之心性文明之进步为之稽迟。

这说明他已经看到物质文明所起的基础的决定的作用,为中国发展至现如今开拓了最初的道路。

因此,道德文明建设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

什么是建设,发展国家?就是“要维持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地位,还有道德问题,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8】所以,在当时孙中山极力推行“利人”的道德观,“重于利人者,每每至到牺牲自己快乐而为之,此种思想发达,则聪明才力之人专用彼之才能,以谋他人的幸福,渐而积成博爱之宗教慈善之事业”。

【9】在孙中山积极主张“以德服人”的同时,他也意识到有法才有国,并呼吁“共和政治,以法律为纲”,法治是国家社会秩序安宁于文明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有法,当然是“造法”了,但怎样造法才是国家内的人民能够信服并服从,不使它成为一纸空文。

除了好的法律,还需要有好道德,好思想的人去执行。

因而,在建设法治国家,完善基础道德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法治社会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

二:孙中山的行政道德思想(来源,原则,实践)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了解,孙中山先生的行政道德思想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孙中山的行政道德思想,是集中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

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崇尚却不盲目崇拜。

而道德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它不仅有维持国家长久昌盛发展的能力,也成为维系民族与国家的强大凝聚力。

从古至今,作为国家领导者,无论是皇上,臣子,还是政客家,都非常注重对自身的道德修养的提升,而这无非是想让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而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他的道德思想,虽然具有强烈的资产的阶级性,但客观上,相对封建帝制,这是对广大人民是有益的。

第二,孙中山行政道德思想的形成,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些军政官员腐败现象,造程民怨,由此人民呼吁道德品质提升的要求越来越高。

中华民国建立后,随着政治地位的变化,政府中,“政客之猎官热亦骤盛”。

军队里,“时有军人往来苏沪者,颇纵情声色”。

社会上,“而当剪发易服,而社会渐趋奢侈”。

于是,孙中山通过宣传行政文明建设,来鞭笞行政官员在行政方面出现的弊端。

孙中山提出的行政道德观,并指出其中两点原则:爱国主义和“君子政治”。

无论是辛亥革命爆发前,还是中华民国成立后,贯穿孙中山一生的行政道德观中,都是以爱国主义为主旨的。

这是他对传统文化继承的结果,也是团结各个团体与革命志士的需要。

革命实践让这位革命家知道,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基础,不仅可以增强革命中的凝聚力,也对民国的建设起重大作用。

这位革命家口中的“君子政治”,就是在政治斗争中讲究“君子风度”,主张“以道德影响力作战”,“用谈判以代杀戮,妥协以延长奋斗”,即“抱温和主义,主张非极端主义”。

【10】从他让位与袁世凯,就不难看出他秉行的“君子政治”。

理想中,孙中山想宣传“不讲打得好的道德”【11】,这表现了先生作为一名政治家豁达开阔的胸襟。

但现实却是严峻的,并时常与先生的行政道德思想相悖,阻碍了他在政治斗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先生不仅以“爱国主义”和“君子政治”作为行政道德的原则,还以“天下为公”的清廉行政作风作为行政道德的规范。

以先生之言,官吏只是“国民之公仆”。

为官者“必须牺牲一己之自由平等,绝对服从国家,以为人民谋自由平等”。

【12】生活上,先生一生为革命奔走,生活极其俭朴,即使辞职后,他仍然把“天下为公”,清正廉洁作为自己的行政道德规范,可敬可佩。

他主张从政者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来扩大加深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促进民国时期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在行政道德观形成后,就需行政者去实践。

那么,以这几个方面概括先生的行政思想和实践: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持之以恒的革命意识;“民为邦本”的现代化意识;不计得失的公仆形象。

【13】不可能所有的革命都会成功,也代表着不是所有的实践都会完美无缺,先生的革命思想是先进的,具有超前性的。

但也有些许不符合当时的中国,但就不能因为辛亥革命的失败而否定先生的思想,直到现在先生的行政道德思想仍然值得现在的执政党学习,在革命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1】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12 269页【2】【3】王业兴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5 207页 211页【4】中国社科院孙中山全集第八卷中华书局 1981 527页【5】王业兴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5 212页【6】中国社科院孙中山全集第五卷中华书局 1981 628页【7】中国社科院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 1981 681页【8】【9】中国社科院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 1981 242页 298页【10】王业兴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5 217页【11】中国社科院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 1981 231页【12】中国社科院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 1981 92页【13】王业兴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5 21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