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道德的特殊本质)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 2 )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
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深层本质)
( 1 )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 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 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天赋论与神启论不同,它不是诉诸外在源自、 神秘的力量,而是求诸人的主观心灵能力。
孟子说,人具有先天的道德良知、 良能,有所谓“四端”,即恻隐、 羞恶、辞让和是非之心。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 西,只能是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 良意志。
情感欲望论认为,道德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 要的产物,它起源于人的情感和欲望。
“天道”与“宗教情感”
人们可以不信宗教,但不信宗教不一定 就没有宗教情感。
中国人宗教观念的实用主义
中国人对宗教的庸俗态度、宗教偶像不止一个、 宗教仪式的世俗化 道家修炼是为了长生不老;禅宗的修行是为了 “涅磐成佛”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三个领域: 第一,宗教界的自我修行。 第二,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寄托。 第三,底层民众的消灾免难。
情。 ——(法)爱尔维修
动物本能论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 或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
在达尔文看来,社会本能 俄国克鲁泡特金认为,越 是导致人类道德产生的最 是高等动物越能把个人利 重要的原因。它表现为以 益和集团利益“一视同 群居为乐,对同类富有同 仁”。人类的伦理情感和 情心,并以各种方式彼此 善恶观念来源于动物的合 协作,相互服务。 群感和母兽爱护幼兽的自
第四章加强道德理论学习ppt课件
2.(2016.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
范相协调?
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法律是道
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2.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都是上层建
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3.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社会主义法治是
二、论述题
1. (2015.10)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 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 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 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 彰。”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 相协调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 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2.从人类道德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道德都不能凭空产 生,不同时代的道德之间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我国的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能抛弃传统凭空进行,而应当 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传统美德的合乎规律的发展。
关
键 词
道德起源 道德本质
道德功能
道德作用
案例导入:
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 市的交通岗亭投放了三 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 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有一个,即市民用完之 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何一个岗 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 全市岗亭回收的雨伞仅有六把。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 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第一章 道德概述
道德是什么?
问题:人为什么需要—— 道德?
换一种提法:人是否能过一种没有道德 的生活?或者说,人是否在没有道德的 情况下能获得幸福生活?
31
[案例] 道德良知的冷漠是社会之痛
据湖北《 东楚晚报》2006-5-30报道,黄石理工学院40 名学生自发组织到浠水散花江边郊游时发生悲剧,两名大 学生坠江身亡。在两名大学生坠江约5分钟时间,有3名 同学见200米远的轮渡码头停着一艘船,急忙赶到船上 求助。“我们3个人跪在船上哀求,但没有一个人愿意下 水救人!哀求了半天,他们才给了几只救生圈。”一名学 生痛心地告诉记者,“紧急关头,如果船上水手能伸出援 手,也许悲剧可以避免。”
6 董 仲 舒
神启论
评价: 将道德的起源归结为外在的神、天等,看到了 道德起源的外在性和客观性。 把道德的起源看作是人自身之外的东西,是人 不能左右的东西,无疑会使人对道德现象和道 德规范产生敬畏感,容易树立起道德的权威性 和客观性。 把道德起源问题完全归结为外在的必然,不仅 否定了人的道德自由,也会僵化对道德的理解, 导致道德宿命论。
14
动物本能论
• 又称为“自然起源论”和“自然本能论”,是 一种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 这种观点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 能。 • 他们将达尔文主义揭示的生物进化规律牵强移 植到社会生活领域,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说明道 德的起源,根据某些动物的合群性便认为动物 也具有“社会本能”,而人类社会的道德不过 是动物的“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是动物的 合群性的复杂化。
27
三、道德是什么?
人生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而“如何做人” 的关键是做一个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的人。本章就从理论 到实践阐述我们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思考:道德是什么?
大一思政笔记第五章
大一思政笔记第五章通常涉及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道德的起源、道德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主义道德的特点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第五章道德教育的笔记要点:1.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与人类的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恶、正当与不正当行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2.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道德具有引导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等功能。
-道德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个人的道德素质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 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具有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集体主义原则等鲜明特点。
-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4. 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是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集体主义原则、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5. 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包括孝敬父母、尊师重道、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6. 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操、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
-道德实践是指个人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7. 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
-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第一章道德的起源和本质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教学要点:本章主要阐述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1(了解道德的起源。
2(掌握道德的本质。
3(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问题是伦理学和任何道德理论都在探讨和解决的理论课题,不同的理论流派、不同的思想家对道德起源问题都作出自己的解释。
道德的起源有两大动力因素:社会的他律性需求与个体的自律性需求。
前者是道德产生的外在吸引力,是道德产生的宏观整体要求,后者是道德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是道德产生的微观人性基础;前者是外显的、表层的因素,后者是内隐的、深层的因素;前者使道德产生之后呈现出工具性的特点,即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社会利益的手段与工具;后者是道德产生后呈现出目的性的特点,即道德以协调人的内在需求和完善提升人的品质为目的。
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即把道德的本质归之为“神的启示”,这是客观唯心主义。
中国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
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
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所指的外在条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属人的事物和条件,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
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
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
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论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源于人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革命道德相延续,同时也是对人类优秀道德成果
的吸收和借鉴
最后,社会主义道德克服了以往阶级社会道德的片面性 和局限性,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以集体主义
为原则,展现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
感谢大家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汇报人:XXXXX
日期:XXXX
2023
因此,道德的起源问题,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来认识和把握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请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动物的本为中不存在真正的德 。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劳动在创造人的 同时也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原始的劳动分工与协作,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扶持 自量不
1 其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
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其四,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
2 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也表现为道德对社会发展具
有能动的反作用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作为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
交往和社会关系,各种利益关 系更为凸显随看社会分工的不 断发展,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 社会利益的界限逐步明要求规 范、协调或制约利益冲突的意 识更为强烈,由此促进了人类 道德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可以 说,道德正是适应社会关系尤 其是利益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
生的
人的自我意识是遭德产生的主 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 想认识前提。人只有在社会
3 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每日一题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每日一题一、选择题1关于道德的起源,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道德是天赋的,人类天生具有道德观念B. 道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逐渐形成C. 道德是神明的旨意,是人类为了遵循神的意志而制定的D. 道德是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主观创造,没有客观依据2道德的本质是什么?A. 道德是一种规范,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B. 道德是一种情感,表达人们对善恶的感受C. 道德是一种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和教育获得D. 道德是一种信仰,是人们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3以下哪项不属于道德的功能?A. 调节功能,即道德能够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B. 认识功能,即道德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和世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C. 强制功能,即道德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等方式强制人们遵守道德规范D. 激励功能,即道德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进步二、填空题1道德的起源通常被认为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密切相关。
2从社会历史角度看,道德的本质是一种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它反映了人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
3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式来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
三、简答题1请简述道德的起源。
2如何理解道德的本质?3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主要功能?四、论述题1论述道德起源的多种学说,并分析其合理性。
2结合实际,论述道德本质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分析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五、参考答案及解析选择题解析1.【答案】B【解析】道德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神明的旨意或某个人的主观创造。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行为规范。
因此,正确答案是B。
2.【答案】A【解析】道德的本质是一种规范,用来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道德起源和本质的说法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人类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人类互相相处的基础。但是,道德的起源和本质一直是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经常探讨的问题。
道德的起源,一般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进化心理学观点,另一种是社会契约论观点。进化心理学观点认为,道德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它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而产生的。人类之所以会有道德观念,是因为这种观念可以提高人类的生存率和繁殖率。社会契约论观点则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人们为了共同生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制定一些共同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就是道德。
不管是哪种观点,都说明了道德的起源是人类自身的需要,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道德的本质则更深层次地揭示了道德的意义和价值。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道德本质的不同解释,也是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争论的焦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康德的义务论和尼采的意志论。
康德的义务论认为,道德的本质在于人类的义务和责任。他认为,人类具有自由意志,但是人类的自由意志必须遵循一些普遍适用的道德规则。这些规则在人类自由意志的基础上,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得人类社会可以更加和谐。
尼采的意志论则认为,道德的本质在于人类的意志。他认为,人类是通过意志来建立道德,而不是道德来规范人类的意志。尼采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人类的意志在自我创造和自我超越中的表现。
这两种观点的差异,反映了道德本质的多样性。道德本质的不同解释,可以看作是对人类道德理解的不同角度和侧重点。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话题。道德的起源和本质的不同观点,反映了人们对道德的不同理解和认知。无论是哪种观点,都强调了道德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道德的发展和实践,以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美好的社会。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速记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速记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知识点总结:1、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共同生活和交往,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内在需要。
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规范和准则,旨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功能:道德具有多种功能,如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等。
作用:道德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爱国奉献:强调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贡献。
勤劳勇敢:强调勤劳节俭、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
自强不息:强调个人不断努力进取、追求进步和成长。
厚德载物: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仁爱和互助精神。
博大宽和:强调个人心胸开阔、待人宽容、和谐共处的品质。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新)
寻 根 溯 源
(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 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只有在发生社会 关系的地方和时候,才能出现道德. 关系的地方和时候,才能出现道德.
寻 根 溯 源
寻 根 溯 源
如果我生在一个 孤岛上,孑然一身, 孤岛上,孑然一身, 我的生活就没有什 么罪恶与道德了. 么罪恶与道德了. 我在那里既不能表 现道德, 现道德,也不能表 现罪恶. 现罪恶. (法)爱尔维修
(五)道德的特征
1,历史性(社会性) ,历史性(社会性)
道德是一个发展过程, 道德是一个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有 不同的道德要求和标准. 不同的道德要求和标准. 原始社会人们并不以群婚为不道德; 原始社会人们并不以群婚为不道德; 中国历史上,对于妇女苛刻的道德要求, 中国历史上,对于妇女苛刻的道德要求,在今天已经 不在我们的道德要求中.例如汉代的妇女裹小脚. 不在我们的道德要求中.例如汉代的妇女裹小脚.
道 德 特 征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功能 , 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 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功效与能力. 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集中表现: 集中表现: (1)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 )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 系的行为规范; 系的行为规范; (2)它是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它是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摩西十诫
寻 根 溯 源
摩西带领他的族 人在西奈山下祈祷 神刻意把十诫 分别刻在两块石板上
2,天赋论 ,
天赋论认为道德是先天的, 先验的, 天赋论认为道德是先天的 , 先验的 , 与生 俱来,人本固有的, 俱来 , 人本固有的 , 试图从人的思想意识中寻 找道德的起源. 找道德的起源. 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 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 —— 认为 仁义之心,恻隐之心,羞耻之心, 仁义之心,恻隐之心,羞耻之心,是非之心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西来自人的 康德认为, 认为 善良意志. 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 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1道德的含义道德属于上层建筑
•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 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 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 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一、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哪些优良道德传统 三、怎么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汲收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将为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 大的精神动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二编 法律与道德篇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三节 市场经济话语中的集体主义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 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2.社会主义道德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 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二编 法律与道德
第二编 法律与道德篇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四节 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 ——公民道德与诚信
•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 (三) 诚实守信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 2. 市场经济与诚信 • 3.文化软实力话语中诚信价值分析
• 二、大学生与诚信 • (一)诚信与大学生的安身立命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辞
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试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思修
试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思修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中根本支柱之一,起源于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对传统价值观念不断探索思考、实践体悟的结果。
道德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当时特洛伊战争促使古希腊人思考人类和如何确定道德行为的意义。
随后的古罗马时期,基督教的出现促使道德融入新的理论框架当中,带来了新的道义上的价值取向。
进入现代,人类社会拥有许多经典的伦理学习成果,其中又以黑格尔的“危机伦理学”最为突出,这一时期的研究内容和看法深深地影响着当今的道德研究。
道德本质是一种反映普遍伦理价值观念的共同语境,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根据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确定的行为和行为准则。
它是一种理性认识,根植与特定文化背景之中,包括了民族伦理、宗教道德、商业道德、族群传统和政治道德等五种类别的道义价值要求,并为其道德灵魂提供支柱的普世价值观及人类行为的准则。
因此,道德可被看做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理念和规范,它在今日不断地被尊重、实践和发展到更高的层次,为社会营造一个有序、秩序和道德的环境。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在中国古代,最初“道”与“德”是分开使用,表示 不同的意思: “道” 指道路,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等, 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 规矩、规范。 “德” 指遵循这种“道”,通”得”。 荀子在《劝学》中最早把开始把“道”与“德”联 用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的 “moralis”,其原意是风俗习惯、性格的意思,以后逐步 引申为原则规范、行为品质、善恶评价等方面的意思。
作 用 方 式
作 用 形 式
本内 质涵 规 定
(二)道德的本质 正确理解道德本质的前提: 道德的基础 道德的载体 道德评价的标准 道德的内涵
道德由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
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善的本质是利益
-----车尔尼雪夫斯基
+
在形式上,道德是一 种社会行为规范。从 古到今,凡是有人类 活动的地方,都需要 有调节人与人关系的 行为规范,以处理与 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直至与自然的关系。
+
在本质上,道德 是一种社会价值 形态。道德作为 行为规范的目的 根本上是为了人 类实现自己的利 益。
谢谢!
1、神启论 2、天赋论
3、动物本能论
4、情感欲望论 5、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 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大学思修考试重点整理 (1)1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峄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道德的起源:(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二)道德的本质:(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道德带有阶级属性。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功能:(1)主要:认识功能(道德反映社会现实),调节功能(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时间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其他: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第二节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矝。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2.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道德的本质[优选内容]
行业借鉴#
29
• 应然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对实然的反思性 把握。
• 作为集合体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揭示的
是社会应当具有何种伦理关系、伦理规范、伦理 秩序,它所探究的是存在秩序、规范、关系及其 合理性。
• 作为单个人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指示的
是个人应当具有何种品质美德,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它所探究的是个人生存的意义、价值和生活 方式。
“人的最有价值的努力是为我们行为的道德化而奋斗。我们的内
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都取决于道德。惟有我们行为的
道德化才能赋予生命以美好和尊严。”
——爱因斯坦
第三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其他
行业借鉴#
1
(一)道德的起源
• 一、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几种道德起源说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三)道德与宗教
• 在发生学的意义上,道德与宗教有着原初 的混沌一体。在原始的禁忌、祭祀、巫术 中,存在着原始宗教与原始道德。
• 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通过宗教神话和宗 教礼仪来强化道德(规范)的社会影响力。
行业借鉴#
32
区别
• 第一,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 超然与必然
宗教总是把现实的客观必然性,转换成超 人类、超尘世的虚幻的异己力量;道德反 映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它赋予必然以正当和善的意义,以此 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行业借鉴#
9
• 劳动、社会关系和自觉意识三者的有机统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解道德起源问题的基 本视角。
行业借鉴#
10
(二)道德的本质
• 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 映,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 于社会经济关系。
道德的名词解释
道德的名词解释道德,作为一个广泛而深刻的概念,涉及我们行为、判断和价值观的方方面面。
它是一个关于人类行为规范和标准的体系,具有长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指导着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举止。
道德与伦理学紧密相关,涉及个体对善恶、对错的判断。
它不仅仅是个人意愿的表达,更是一个社会共同遵守的规范。
道德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的特点。
在某些方面,道德的准则是普遍适用的,例如不妨害他人生命、财产和尊严。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道德标准也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对于生死、婚姻和贫富的价值看法。
二、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在人类进化的早期,道德的产生主要是出于对生存和群体团结的需要。
人类从独居的个体进化为群体生活的社会生物,为了维持和谐的社会关系,必须形成一套能够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逐渐演变为一种内化和认同的价值观。
它通过家庭、宗教、教育等途径传递给个体,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道德的传承和塑造将不同文化和社会的智慧和经验融为一体,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道德的重要性道德在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道德是社会秩序维系的重要基石。
它建立了人们对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和合作共赢的共识,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缺乏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社会往往充满冲突、矛盾和不公平,难以实现持续的进步与繁荣。
其次,道德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引导个体发现并坚守自己的真实价值,让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获得自尊、自信和幸福感。
同时,道德教育也帮助个体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其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自律自愿地遵守规则。
最后,道德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力量。
它鼓励创新和进步,激发个体和社会对于更高尚价值的追求。
通过推动公正、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道德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变革和进步。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
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的学法、懂
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
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 善;
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历史和现实表明,道德在一个社会中的作 用大小,往往取决于作为主干的基本道德 规范在社会成员中的知晓度、信奉度和践 行度。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体现了对社会
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公民基 本道德规范既是从最基础、最重要的道德 规范方面,对已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形 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从公民道德 建设方面,对与已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内容进行了新的扩展和完善。
有效市场、重复博弈与诚信 ◆市场会惩罚机会行为者 ◆诚信、品牌与商誉
(2)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3)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 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 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 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 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是什么思修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是什么思修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石,一直是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从古至今,无数哲学家、文化学者和社会科学家都对道德的起源和本质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本文试图从哲学角度探讨道德的起源和本质,以思修的方法分析和阐述这个复杂而又深刻的问题。
道德的起源道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形成的阶段。
在人类还处于原始部落社会时,道德行为并不以个体自主意识为基础,而更多地是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
这些规范通常由共同信仰、宗教信仰或者部落长老等权威人物来制定和维护。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逐渐从外部规范转化为内心的自我约束。
这种转变受到了人类社会的变革、个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人类智力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道德的本质道德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哲学问题。
许多哲学派别都对道德的本质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述。
1. 客观主义观点客观主义认为,道德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世性和绝对性。
按照这一观点,道德标准是超越个体和社会的普遍准则。
这种观点强调道德的客观性和不可变性,将其视为人类行为的指导原则。
2. 相对主义观点与客观主义观点相反,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是相对的、变化的,不同的个体和文化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
相对主义强调了道德的主观性和文化多样性,它拒绝将某种道德标准强加于其他文化或个体。
3. 主体主义观点主体主义认为道德是个体意识的产物,道德标准是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的结果。
按照这一观点,道德是个体内心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所导致的行为准则。
思修的方法和道德问题思修是一种有助于理解和解答复杂哲学问题的方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在道德问题上,思修方法可以提供一种深入分析的工具。
首先,思修方法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观察到道德实践在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并且判断道德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思修方法强调历史的观察。
道德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受到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道德观念在不同社会阶段的变化,并从中寻找道德发展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起源道德是怎么产生的?根源何在?这就是伦理学关心的道德起源问题。
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对道德的起源和演变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猜测,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答案,为伦理学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一)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关于道德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以前有几种不同的见解:1、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
例如: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伦理学则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的“启示”。
基督教教义《旧约》上讲的“摩西十戒”便是“上帝”耶和华启示摩西,摩西再把得到启示的教规和戒律传给教民。
2、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
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是先天的,是人生来就有的。
我国战国时代的孟子就说过:“仁义礼智,非由外说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3、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
进化论伦理学倡导者俄国的克鲁泡特金认为,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个体之间利益是互相调合的,彼此之间具有天然的同情心。
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人类社会道德是对动物所“固有的”道德本能和道德情感的继承,甚至善与恶、最高的幸福等观念,也是在进化过程中从动物身上继承来的。
4、感觉欲望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求。
感觉欲望论从人的自然本能出发来说明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某种自然的感情或欲望。
例如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说创始人边沁提出:“自然把人放在痛苦和快乐这两个最高主子的统治下。
只是他们指出我们应该做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做什么。
正误的标准,因果的联系,都和苦乐分不开的。
我们一切言行和思维都受苦乐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屋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道德赖以产生的这两个前提条件,都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获得的。
由于劳动,人才认识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各种意识。
人的一切知识,包括道德意识和知识,都是从社会实践,首先是从社会生产实践中获得的。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交往联系复杂化了,就出现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于是便产生调整这种矛盾的要求和意识。
这种要求和意识起初只是少数人的,以后经过总结和传播,逐步成为多数人的意识和要求,形成具有道德规范意义的风俗习惯,产生了履行这种风尚习俗的责任感和义务观念,这便是最初的道德现象。
在人类历史中,道德的产生与原始社会时期的各种“禁忌”、和生产、生活习俗是紧密相连的,道德就是从这些东西中演化而来的。
1、生产性的“性禁忌”。
2、“火”的使用。
3、绝对平均主义分配方式。
人类最早并没有道德规范,而是有一些风俗后成习惯,以后发展成为族规民约,后来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样化,才产生的初步的道德,以后不断逐步演变成为比较牢固的道德意识、道德心理和道德感情,特别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道德便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意识形态,统一的道德也分裂成为彼此相对立的阶级道德。
因此,道德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即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和逐步形成的。
二、道德的本质(一)非马克思义的道德本质说1、道德是由人的精神或理性决定的2、物质生活水平决定道德3、个人利益决定道德(二)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道德观念,从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中考察道德现象,认为:道德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道德作为意识形态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的或社会的利益的反映。
这种观点可以表述为以下四个方面:1、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为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一种意识形态。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切以往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在人类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又决定了不同的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道德。
2、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
”由于一切类型的道德始终受着经济关系的制约,因而,任何道德原则和规范都是从一定社会或阶级所要求的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中引申出来的。
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各个阶级的利益不同,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也就不同。
3、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利益,决定着各阶级的共同道德观念。
任何阶级社会,各个阶级的群体都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中人们的共同利益是各个阶级共有的。
为了维护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利益,稳定社会公共秩序,防止威胁公共生活中共同利益的各种捣乱行为,因而各个阶级又存在着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最普遍的道德行为准则,即“社会公德”。
比如“勿偷盗”、不能打人、不破坏他人财物、不能抢劫,文明礼貌、尊老爱幼、讲究卫生、遵守秩序等等,这些是不同阶级所共有的社会公共道德。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的变化。
一切社会道德的变化,归根到底都是与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相联系的,当旧的经济关系被新的经济关系代替后,旧的道德体系或迟或早也要被新的道德体系所代替。
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过程,因而新的道德体系代替旧的道德体系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发展变化过程。
三、道德的特点(一)历史性。
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道德标准也就不同。
(二)阶级性或集团性。
在阶级社会里,一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总是统治阶级的道德。
但其他的阶级或集团往往也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三)规范性。
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所包含的和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其解决方式,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去指导规范人们以什么行为标准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四)渗透性。
人类生活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大都需要道德来调节。
在纵向来看,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道德持续存在,它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横向看,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
它比政治法律规范存在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并同时也向政治、法律规范中渗透。
(五)稳定性。
道德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在漫长岁月里,形成了人们的传统习惯和风尚,因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某种道德一旦形成便会长期存在。
(六)自律性。
道德只是提倡“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而不是强行规定“必须怎样”、“不准怎样”,它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通过劝诫、说服、示范方式起作用,不是靠国家力量来维持。
四、道德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一)道德与政治的关系道德与政治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政治在上层建筑中所处的核心位置,致使道德在受经济关系决定的同时,还必须要受政治因素强有力的制约。
因此,在道德建设中,必须充分重视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把政治对道德的影响提高到一个适当的程度,否则新道德体系的建立与形成,也是不可能的。
1、二者之区别第一,二者所体现的关系不同。
道德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既体现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也体现整体的行为规范。
而政治,自产生之始,所体现的就是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在两大对立的政治集团中,是不可能形成一个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的。
第二,二者起作用的方式不同。
从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来看,道德所依赖的是舆论,它虽然可对行为产生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但却没有丝毫的强制作用,而政治秩序与原则则是靠强大的国家机器来维系,强制性则是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第三,其行为原则的构筑不同。
道德是靠教育和修养来孕育,并以此来影响他人,其行为的基础是“良心”与自身的自觉性。
而政治靠的则是信念,具体体现为不同利益群体间的激烈冲突,直致产生相互对立群体之间的生死之争。
第四,二者反映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程度和方式不同。
政治比道德更直接更集中地反映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而道德则往往通过政治的折射反映经济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根本问题包括社会制度的变革要依靠政治斗争来解决,而不能依靠道德说教。
而道德则是通过思想教育,来巩固或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唤起和促进人们的责任心、义务感,从而起到维护或破坏某种经济基础的作用。
第五,二者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时间长短不同。
道德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政治只存在于阶级社会。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原始社会的道德就开始担负起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职能。
而政治则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一旦阶级社会消亡,社会中的阶级关系也随之消亡,作为反映和调整社会关系的政治也就随之消亡了。
2、道德与政治的联系二者均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同时,二者又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第一,一定阶级的道德反映一定阶级的政治并为其服务。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一旦成为普遍的习惯和传统,就直接成为巩固现有政治制度的强大力量。
道德本身对社会政治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如果服务于给千百万人指出目标和方向的政治决策,它就可能成为变革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从作用上看,政治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求道德服务于政治赖以生存的经济关系,而道德在推动经济进步的同时,也要求政治不断地向文明的方向发展。
第三,从对利益的维护看,由于政治所处的核心位置,道德既处于政治准则的制约之下,同时也游离于不同的政治之外,从而,对更广泛的利益起维护作用。
当新的道德标准在经济和政治的一体作用下确立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治取向就不能与道德的总体要求相背离。
(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
1、二者的区别:第一,二者产生和存在的时间不同。
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
所以说,道德的产生是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的,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而法律则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
在阶级社会道德与法律二者是共同存在的,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第二,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