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三角肌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经外侧三角肌入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概要
经外侧三角肌入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110004 沈阳
崔少千王欢李雷李建军周凤华顾海伦段景柱金国鑫
目的探讨经外侧三角肌入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
方法2003年2月~2005年12月经外侧三角肌入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12例肱骨近端骨折,按Neer分型,其中二部分骨折2 例;三部分骨折8例;四部分骨折2 例。
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0周,根据肩关节Neer功能百分评分标准:优7例,良 4例,可1例,优良率92%。
结论经外侧三角肌入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降低对软组织和骨折残留血运的破坏,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坚强的固定,减少关节周围瘢痕的形成,术后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应用体会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应用体会(邯郸市第一医院科室骨科河北邯郸 056002)【摘要】目的:评价经皮微创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研究,选取病例数60例按照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0例(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30例(经皮微创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评价对比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其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观察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选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的效果好,患者肩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经皮微创;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47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248-01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位置在肩关节周围,其发生率高,并且临床治疗难度大,属于老年常见骨折类型之一,临床对于此类型的骨折多选用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固定和复位,来确保骨折得到恢复、肩关节功能得到提升。
关于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下文就以这两种手术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具体的固定效果及预后影响[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年份:2017年6月~2018年12月,选取主体:6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组方式: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6~77岁,平均(66.52±3.75)岁,左侧和右侧比例15:15;观察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7~79岁,平均(68.22±3.88)岁,左侧和右侧比例17:13。
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观察组行经皮微创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患者取平卧位,以全麻方式在肩峰前外侧做切口(3cm),分离皮肤及组织,待三角肌下囊、肱骨结节完全暴露后,缝合肩袖底部,将肱骨头复位于正常解剖位置,复位成功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顺着结节方向分离软组织,打通组织通道后将锁定钢板置入,其顶点与结节顶端对齐,在钢板远端作一切口,用克氏针分别在两端固定,为了提升固定效果,可借助C 臂X线机透视明确钢板位置,从锁骨顶端依次锁定7枚锁定钉,待锁定成功后,检查其固定情况,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手术部位并缝合切口。
经三角肌入路PHLOS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文 章 编 号 :0 8 5 2 2 1 ) 2 1 2 3 1 0 —5 7 ( 0 2 0 一O 1 —0
Tr a m e f Pr x m a u e u a t e t et nt o o i l H m r s Fr c ur s wi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H LO S W ANG i n we , HANG a g mi g, Ja — i Z Gu n — n YANG n f e l Yu —a, t a
hum e u o ke na om ia t e at . e ho 81c s s wih h r slc da t c 1s e 1pl e) M t ds a e t um e a o m a1f a t r r a e n ourho pialUS r 1pr xi r c u e t e t d i s t — i hi e hn ogy f o a c 04 t De e b r 01 e e i ol d, he ou c ng t s t c ol r m M r h 20 o c m e 2 0 w r nv ve t t om e e e a l z d r t os c i e y. s w r na y e e r pe tv l N e rs e houl rs or s w e e a de c e r dop e ore l a i t d f va u ton. s ls 79 p te s ha e be n f l e or 3 ~ 24 m on h a Re u t a int v e olow d up f t s, v— e ag olow— ro a .5 m o hs r ef l up pe id w s 14 nt .Ac or ng t he N e r s oul r s or t e uls s ow e he e c le at c di o t e h de c e,he r s t h d t x e l ntr e w a .4 . s 92 Concuso l i n I S a m i i a nv son, ei bl i aton a e biia i as e ho O t e t t ate s ti n m li a i r la e fx i nd r ha 1 ton f t m t d t r a he p int t ofp ox m a m e us fa t r s wih PH LO S b he a e o a e a c om i1a r a 1 ) r i 1hu r r c u e t y t nt r l t r 1a r a pp o ch M P( . Ke r s: r i a m e us;r c ur i e n i a in ; i m a n son y wo d p ox m 1hu r f a t e;nt r alfx to m ni liva i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探讨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是肩关节周围常见骨折,传统内固定治疗手术切口长、损伤大,常因难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而并发肩关节功能障碍,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而降低生活质量。
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不仅可保护骨折部位的生物学环境,而且手术切口小、损伤小,可尽量保护骨折处生物学完整性和骨折端周围血运,术后肩关节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我科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2例,术后参照刘洁珍的功能锻炼方法,针对病人情况,对本组进行分阶段功能锻炼,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
年龄48~81岁,平均68.3岁。
受伤原因均为步行不慎摔伤所致。
1.2手术方法简介:病人全麻下取平卧位。
于肩峰下2~3cm做1个4~5cm 长横行切口,沿肌纤维走向分层分离肌肉,显露骨折端牵引复位,并在C型臂X光机下确认复位满意后安装锁定加压钢板。
1.3肩关节功能评定判断标准:同样参照刘洁珍的采用Neer骨折分类及术后功能评定方法,其中疼痛35分,日常生活功能30分,(包括力量10分、手能达到部位10分、稳定程度10分,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25分,术后解剖位置10分。
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
1.4功能锻炼方法1.4.1术前功能锻炼指导:一般在确诊后立即进行。
向病人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颈腕吊带,将患肢屈曲90°悬吊于胸前位,指导进行手、腕、肘部锻炼。
锻炼方法:①用力握拳持续5s,然后用力伸手指持续5s。
连续锻炼5~6次,每天6~8回;②双手对掌练习背伸活动或屈伸腕关节活动;③在颈腕吊带制动肩关节下进行伸肘屈肘活动。
1.4.2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第1阶段(骨折后1~4周):此阶段主要目的是保持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以被动运动为主。
经三角肌劈开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经三角肌劈开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摘要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劈开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使用经三角肌劈开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5例。
按Neer 分型两部分骨折19例,三部分骨折6例。
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1~20个月,平均随访13.7个月,术中无医源性腋神经损伤发生,术后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发生,25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3~25周,平均愈合时间16.2周;肩关节功能按Neer功能评定法评价,优15例,良8例,可2例,平均评分(88.9±9.3)分,优良率为92.0%。
结论采用经三角肌劈开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损伤小、入路相对简单的特点,合理的应用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三角肌肱骨近端骨折比较多见,既往手术的患者多采用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治疗,手术创伤较大,对三角肌的损伤较重,导致部分患者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前屈障碍[1,2]。
近年来本院骨科采用经三角肌劈开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5例,具有损伤小、入路相对简单的特点,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3.2岁。
入选标准:肱骨近端骨折,Neer 分型为两部分或三部分骨折。
排除因心肺功能不全等全身疾病患者、骨折累及肱骨远端的患者、拒绝手术的患者。
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重物压伤3例,摔伤10例,高处坠落伤2例。
闭合性骨折24例,开放性骨折1例。
左侧者16例,右侧者9例。
按Neer 分型两部分骨折19例,三部分骨折6例。
合并其他位置外伤者9例,其中合并头部外伤5例,合并胸部外伤4例。
送来本院时距受伤时间为1~35 h,平均时间6 h。
常规行患侧X线片及CT检查,于伤后1~8 d(平均3.5 d)进行手术。
1. 2 手术方法麻醉达成后患者取平卧位,将患肩垫高,扪及肩峰的前外侧顶点,沿此点向前外侧方向取肩关节前外侧纵形切口,沿肱骨干向远端延伸至肩峰下5 cm处,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后,显露三角肌,扪清三角肌前束及中间束的大致分界线,顺肌纤维方向纵形劈开三角肌,切开三角肌下滑囊暴露肱骨近端及骨折端,沿三角肌及骨膜之间的间隙向远端分离,形成潜行隧道,将三角肌和腋神经一并拉开,若腋神经暴露,则向两侧稍加分离后妥善拉开,隧道通过三角肌在肱骨的附着处,到达远侧骨折端。
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分析
2.4 肩关节运动能力 术前、术后 6个月时 2组肩关 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肩 关节稳定性评分 高 于 对 照 组,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005),见表 3。
表 3 手术前后 2组肩关节运动能力评分比较 (x珋±s,分)
术前
组别 例数
肩关节功能
稳定性
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 2组,各 44例。观察组经三角肌入路施术,对照组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施术。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 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 72h时 VAS评分及术后 1、3个月时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后 6个月时肩关节 稳定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利于骨折复位、快速 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和促进骨折愈合。
对照组 44 42.69±3.05 44.25±1.78
观察组 44 42.31±2.89 44.03±1.54
术后 6个月
肩关节功能
稳定性
80.57±6.69 65.41±5.38
82.36±8.07 79.58±7.14
2.5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资料用“x珋±s”表示,用 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 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 1 2组临床指标比较 (x珋±s)
术中出血量 组别 例数
(mL)
手术8年 9月第 24卷第 5期 HENANJOURNALOFSURGERYSep.2018,Vol24,No5
小切口经三角肌肌间隙入路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安全有效性分析
·1·大 医 生D O C T O R2020年第18期小切口经三角肌肌间隙入路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安全有效性分析钱寒光 彭 玮 赵基栋 司志平(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无锡 214062)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经三角肌肌间隙入路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安全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实施研究,抽取到单数的患者纳为对照组,双数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前者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微创固定治疗,后者小切口经三角肌肌间隙入路微创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肩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 <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2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小切口经三角肌肌间隙入路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促进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小切口经三角肌肌间隙入路;肱骨近端骨折;有效性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inimally Invasive Fixation via Deltoid Approach Through Small In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QIAN Hanguang PENG Wei ZHAO Jidong SI Zhiping(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Wuxi,Jiangsu 21406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inimally invasive fixation through deltoid muscle space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October 2019,44 patients with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dd number and even number of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The former was trea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fixation through deltoid pectoralis major approach,and the latter through deltoid muscle space through small incision. The operation related indications,shoulder function scor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0.05);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4.55% and 27.27%,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fixation through deltoid muscle space through small incision can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shorten hospital stay and prevent complications.Keywords:small incision through deltoid muscle space approach;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effectiveness作者简介:钱寒光,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临床诊治。
微创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的疗效观察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34卷第22期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上肢骨折之一,在临床约占全身骨折的5%[1]。
其中3部分骨折均主张手术治疗。
由于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易并发肩关节功能障碍、肱骨头坏死,加之大部分患者合并有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已成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随着人们对肩关节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微创理念在骨科的广泛应用,接骨板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微创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受到创伤骨科的医师重视。
该手术方法无须暴露腋神经,手术入路安全,可早期进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
我院从2013年1月-2016年10月对40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微创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4~63岁,平均43.5岁;右侧骨折28例,左侧骨折12例;摔倒致伤24例,车祸致伤16例,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无其他合并伤。
伤时至手术时间3~5d,平均4d。
手术方法:仰卧位,术肢外展于可透视手术台,均采用超声监测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切口近端取上臂外侧经三角肌入路,长约4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分离三角肌肌束,显露骨折断端,清理骨折断端软组织血痂,复位骨折满意后,克氏针临时固定,C 臂透视复位满意,用窄骨膜剥离器作肌肉下隧道,置肱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不全拧入滑动孔螺钉,C 臂透视调节钢板高低及钢板左右侧距满意后,远端经皮用锁定套筒钻入克氏针固定钢板,先锁定结构螺钉及平行螺钉,根据应力原则及稳定性拧入近远端锁钉。
C 臂透视钢板放置位置好,骨折复位满意,螺钉长短适中后,用可吸收线修复肩袖并固定于钢板边缘缝合孔。
盐水反复冲洗切口,置负压引流后关闭切口。
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常规洗澡,备皮,术前30min 应用抗生素,术后24h 内追加1次,麻醉作用消失后常规应用24mg 氯诺昔康24h 泵入,床下活动时,前臂托带悬吊固定,疼痛减轻后给予主动肩关节钟摆锻炼,3周去除吊带,后给予主动肩关节活动。
锁定板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短期临床观察
锁定板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短期临床观察目的:评估运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短期疗效。
方法:本文回顾了36例运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案和影像资料。
且本组病例均采用三角肌外侧微创外科入路反向置入钢板。
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被动及主动功能锻炼。
肩关节功能按照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5个月。
后10周通过X 线片观测多数病例的骨折愈合情况。
仅1例发现不愈合后行自体骨移植术。
根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优22例,良9例,中4例,差1例。
结论: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微创技术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获得满意短期疗效。
标签: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微创肱骨近端骨折约占临床全身骨折的5%[1]。
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成正比[2]。
无移位或较小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约占80%且均可尝试保守治疗而获得满意疗效[3]。
众所周知,根据Neer四部分分类法对肱骨近端骨折块进行分类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以及肱骨干,然而其中任何一部分的位移超过1 cm或成角超过45°均被定义为移位[4]。
临床上有许多外科方法被用于治疗肱骨近端移位性骨折,然而外科治疗中也常见多种并发症,如创伤性肩关节关节炎、肱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以及内固定物异常等。
这是外科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并由此为学者门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是新一代的锁定钢板,它适用于微创外科操作,除此之外,坚强的内固定相对于保守治疗中的外固定而言更适合早期锻炼,并降低了多种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回顾了本院2009-2012年36例行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病案和影像资料,总结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内固定术的规范化操作经验并评估该技术的短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回顾了本院自2009-2012年收治行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36例患者的病案及影像资料。
经三角肌小切口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微创手术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占骨折总数 的 4 %~ 5 %, 对于不稳 度 的肱 骨 近端 锁 定钢 板 , 经 三角 肌 插人 , 钢板 置 于 结 定骨折 , 目前多 数 学者 倾 向 于手 术治 疗 。 传 统 的经 三 节 间沟后 缘 0 . 5 ~ 1 . 0 c m, 有大 结 节 骨折 者放 置 靠 后 以 角肌 胸 大 肌人 路 钢板 内固定 治疗 肱 骨 近 端 骨折 是 目 固定 大结 节 , 近 端置 于 大结 节 上 , 顶 点低 于 大 结节 顶
1 临床 资 料
钉 固定 。 若 近端 骨 折块 粉 碎严 重 , 应 用 可 吸收 缝 线通
本组 2 8例 , 男 1 9例 , 女 9例 , 年龄 4 5 ~ 7 5岁 , 平 过锁定钢板近端的缝合孔进行缝合 固定 。
均6 3 岁; 致伤原因 : 车祸伤 l 0 例, 摔伤 1 8 例; 均为 2 . 2 术后 处理 手 术能 缓解 疼痛 、 消 除不 稳 定 , 术 后 闭合性骨折 ;根据 N e e r 分类标准 ,二部分 骨折 1 1 不再 制 动 , 予上 肢 中立 位 悬 吊 , 并 根 据 术 中直 视 下肩 例, 三部分骨折 1 2例 , 四部分骨折 5 例。 所有病例术 关 节的被动活动范围, 并结合患者的骨折类 型 、 合并 前 均 常 规行 正 位 、 腋 位 x线 检 查及 三维 C T重 建 , 以 损伤 、固定牢 固程度 以及患者配合程度来决定术后
明确骨 折 移位 情况 。
2 方 法
功 能锻 炼 的时 间和强 度 ,尽 快恢 复 上肢 功 能 。 l 周后 开 始在 指 导下 进 行辅 助 主动 活 动 ,必 要 时 给予 止 痛
三角肌有限劈开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三角肌有限劈开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概述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很多,但有限劈开锁定钢板治疗是较为常用的一种。
三角肌有限劈开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比较新的方法,其在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过程中取代了传统的皮肤切开法。
这种方法可避免皮肤切开导致的并发症和手术后的疼痛,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操作步骤1.定位和切口 - 在手术开始前,患者需要进行麻醉和定位。
通常情况下,手术需要在半侧卧位下进行。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确定切口的位置。
切口的位置通常是在三角肌肌肉上部,具体位置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确定。
2.暴露骨折部位 - 在确定了切口位置后,需要将皮肤和软组织分离。
分离后,将暴露出肱骨近侧的骨折部位。
3.钢板切割 - 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医生会选择适当的钢板切割。
钢板需要按照骨折部位和位置进行切割,使其能够正确地牢固地固定骨折处。
4.钢板固定 - 切割好的钢板需要牢固地固定到肱骨近侧的骨折部位,以确保骨头可以固定在锁定钢板上。
固定的过程需要使用特殊工具和螺钉以确保整个过程牢固可靠。
5.修复肌肉组织 - 在完成钢板固定之后,需要修复肌肉和软组织,恢复它们的自然形态。
6.关闭切口 - 在钢板固定和软组织修复完成之后,需要将皮肤缝合关闭。
优势和不足优势: - 三角肌有限劈开锁定钢板治疗可以避免传统的皮肤切开法所带来的并发症和疼痛。
- 不需要剥离三角肌,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 此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软组织和肌肉。
不足: - 此方法需要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进行操作。
- 需要显微镜等高端设备进行辅助操作。
- 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查。
结论三角肌有限劈开锁定钢板治疗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显著改进。
然而,虽然它的优点和效果已经被证明能够优于传统的方法,但其使用范围和需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在以后的研究和应用中应该加强出现的不足之处,以不断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分析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P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MIPPO技术结合LCP(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3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
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2个月,功能评定结果:优23例,良8例,一般4例,差1例。
结论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创伤小、切口美观、固定可靠、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治疗肱骨干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锁定加压钢板;肱骨近端骨折解剖上肱骨近端由于是松质骨向密质骨移行交接部位,是临床上骨折的好发部位之一。
根据统计骨折的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 2.5% ,国外文献报道为4%~5% ,甚至更高[1],传统的内固定治疗患者损伤大,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PPO)治疗肱骨干骨折,手术切口小,损伤小,可以有效地保护骨折生物学的完整性以及骨折端周围血运。
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MIPPO治疗肱骨干骨折36例,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恢复肩关节功能,骨折端固定牢靠,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2~15 d,平均7.6 d。
其中女13例,男25例。
患者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0.6岁,患者主要受伤原因车祸12例,直接暴力8例,其他生活伤20例,36例患者按AO分型:A1、A2、A3、共13例;B1 3例、B 25例、B 37例;C型骨折8例。
1. 2 手术方法患者入手术室后,给予臂丛麻醉或全身麻醉,手术医生采用肩峰下前外侧纵行切口,然后显露三角肌下囊,暴露肱骨大结节及骨折端,患者保持肩外展位,使移位的肱骨头处于正常的解剖位置,初步复位肱骨头骨折块,经三角肌插入适当长度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钢板近端置于大结节上,顶点与大结节顶点齐平,远端皮肤做2 cm左右的纵行切口以显露接骨板远端,患者肘关节保持屈曲外旋,保证移位的肱骨头固定于正常的解剖位置上,手术医生在骨折远端用1.5的克氏针临时固定接骨板。
手术技巧: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
手术技巧: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肱骨近端骨折是非常常见的损伤,在所有骨折中大约占 4%-5%。
稳定型骨折通常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成功,而对大多数不稳定并且移位的骨折而言,选择手术治疗更为可取。
切开复位内固定目前仍是肱骨近端骨折应用非常广泛的治疗方式,尤其是近来固定角度的内固定物应用于临床,并且与之相对应的复位技术可很好地保护软组织,人们对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价值也更加重视。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目前是肱骨近端骨折有效的固定方式之一。
其外形与肱骨近端外侧面的解剖形态相吻合,即使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也可以可靠地固定肱骨头及相关的骨碎块。
这主要因为螺钉与钢板锁定以后形成角稳定装置,并且螺钉在肱骨头内呈三维分布(图 1)。
图1.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肱骨近端外侧面的解剖形态相匹配,作为一种内固定支架,通过角稳定装置可维持骨折的解剖复位。
肱骨头内四枚锁定螺钉的分布方向各异,构成一个三维立体结构。
钢板上另设计有小孔,通过这些小孔可用缝线或钢丝进行固定。
对于粉碎性骨折,这一方法可将大结节和小结节骨折块聚拢,重新固定,并可对抗肩袖各肌肉对骨折块的牵拉手术方法患者卧于可透X 线的手术床上,取沙滩椅位或仰卧位(图2);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显露头静脉,牵向外侧,并妥善保护其数个三角肌支(图 3)。
图 2. 患者卧于可透 X 线的手术床上,取沙滩椅位或仰卧位;图 3. 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显露头静脉,牵向外侧,并妥善保护其数个三角肌支钝性分离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并将三角肌钝性牵开,插入肌肉拉钩,推荐应用Roux 或三角肌拉钩。
将上臂轻度外展可使三角肌松弛,便于显露肱骨头(图 4)。
图4. 钝性分离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并将三角肌钝性牵开,插入肌肉拉钩,推荐应用Roux 或三角肌拉钩。
将上臂轻度外展可使三角肌松弛,便于显露肱骨头在胸大肌上缘找到由头侧延续而来的肱二头肌长头腱。
在结节间沟处通常存在骨折线,将大结节和小结节分割为各自独立的骨折块。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5-点建议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 5 点建议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美国亚特兰大市的Scott D. Pennington 医生介绍了使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5 点建议,发表在2014 年近期的Am J Orthop 杂志上,现全文翻译如下。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第三常见骨折,在复位和固定治疗中存在诸多困难。
新的手术方法和锁定钢板技术在治疗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时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大多数的肱骨近端骨折是无移位的或轻度移位稳定性骨折,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轻度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严格管理下的保守治疗也可以取得超过80% 的优良率。
对于移位性肱骨近端骨折,存在多种固定方法,包括:缝扎固定、经皮穿针固定、非锁定钢板、髓钉和锁定髓钉等。
每种固定方式均有不同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可以称为是治疗的金标准。
近期的一些短期和中期研究表明锁定钢板可以有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由于生物学和生物力学方面的原因,手术治疗移位性肱骨近端骨折非常具有挑战性。
骨折块受到附着在其上的肌肉的牵拉造成移位。
多种因素影响骨折块造成骨折畸形,骨折的形态会决定了骨折移位程度。
肱骨干受到胸大肌的强力牵拉向移位并旋,在肱骨外科颈部位形成典型的外翻和向前成角畸形。
大结节受到冈上肌和冈下肌的牵拉向后向移位,根据大结节骨折部位不同甚至可以出现向上移位。
某些三部分骨折,如果大结节部位没有骨折,肩胛下肌的牵拉则会造成肱骨头旋。
和下肢骨折不同,肱骨容易受到前臂的重力作用影响,造成骨折端的分离。
肱骨近端血运丰富但同时又容易受到损伤。
旋肱前动脉是腋动脉的分支,末梢分支形成弓形动脉,从肱二头肌肌腱沟部位发出给前方肱骨头提供血供。
旋肱后动脉则只供应肱骨头后下方一小部分区域。
旋肱前动脉的血供占到肱骨头整个血供的三分之二,近期的研究表明侧骨膜对于肱骨头的血供非常重要。
如果肱骨头的主要供血血管或侧骨膜受到严重损伤,那么即使骨折被牢固的固定,也容易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经三角肌入路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诊治分析%三角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盛锡华【摘要】目的探究肩峰下经三角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肱骨近端骨折72例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
对照组为常规三角肌胸大肌入路,观察组为肩峰下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
在结束治疗之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Con<tant评分、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
结果在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手术时间均显著较低(!"0.05);观察组较对照组Constant评也较优(!<0.05),相较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性较少(^""•"厶);相较于对照组2了例仃厶.。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5例冈对。
'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
厶)#结论针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肩峰下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取得显著性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内固定;三角肌微创入路【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常见于老年人中的骨折部位,便是肱骨近端,其是密质骨和松质骨交界的作者单位:315040宁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6六医院调整适宜体位增加排石舒畅度,降低排石阻力。
本研究针对患者的不同部位,为其制定不同的排石路径及体位,于上盏、中盏部位的患者通位排石、健侧卧位排石的方式,在重力作用下使碎石更易进入肾盂,进而滑入输尿管排出;残余结石处于下盏部位的患者则采用位臀部垫高或肘膝位排石的方式,使碎石进入肾盂,滑入输尿管后再排出【6叫本研究显示,42例复杂肾脏残余结石患者中,52.38%(22/ 42)的患者首次成功碎石并排出,45.24% (19/42)的患者需再次予以ESWL治疗#由此可见首次碎石成功率不高,分析后得出原因,一是患者因手术创口遭受冲击波,痛阈下降使得患者术中身体抽动,进而导致冲击波命中率下降;二是患者因局部瘢痕的出现导致腔道形状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碎石排出受到影响;三是冲击波传导路径选择不够良好,致使冲击波能量传导受到损失%因此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把控ESWL治疗指征、镇痛效果以及冲击波路径的选择,对于提升碎石成功率,促进患者治疗预后有着重要A doi:10.3969/j.iss n.1009-7147.2021.01.062部位,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骨质疏松引起#临床上时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便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方法,而现如今却仍然没有手术方式的定论#之前治疗中,传统性采用的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的意义。
经三角肌外侧纵行分开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观察
经三角肌外侧纵行分开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討经三角肌外侧纵行分开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2例)和常规组(33例)。
治疗组采用经三角肌外侧纵行分开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常规组患者采用经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并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Constant评分。
结果治疗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90.2±29.9)、(240.1±64.9)ml]、骨折愈合时间[(79.9±1.7)、(91.0±2.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1.9±14.9)min]与常规组[(69.8±15.7)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3%)低于常规组(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5)。
治疗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Constant评分[(85.1±6.9)分]优于常规组[(74.9±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三角肌外侧纵行分开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小、骨折愈合时间短、肩关节功能早期恢复较好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locking plate fixation with deltoid lateral separate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Methods 65 cases with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1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32 cases)and control group (33 case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operative approaches.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ocking plate fixation by dehopectoral approach,an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ocking plate fixation by lateral deltoid approach approach.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operation time,fracture healing time,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Constant scores of shoulder function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operation were observed in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2±29.9)ml,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240.1±64.9)ml.The fracture healing time of two groups was ([79.9±1.7]、[91.0±2.2] d).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71.9±14.9] min)and the control group ([69.8±15.7] min)in the operation time(P>0.05).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6.3%)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5.2%),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stant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lateral deltoid approach with locking plate fixation has advantages with dehopectoral approach in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shorter fracture healing time,faster recovery of shoulder function and les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which is worth a wide application.[Key words]Deltoidlateral separate approach;Dehopectoral approach;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Locking plate fixation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占全身骨折的4%~5%[1],临床中对于移位较明显的肱骨近端骨折多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2-3],随着成角稳定钢板的应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改善。
经三角肌入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1.1一般资料
集齐我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11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遵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56例患者,男33例,女23例;年龄62~86岁,平均为(67.38±3.66)岁。5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在63~85岁,平均(67.46±3.54)岁。对照组基本资料和试验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2]唐文成,程喜红,郑泽娟,等.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06):31-32.
[3]周吉湘.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317-318.
[4]刘红财,郝霜霜,庞瑞明,等.锁定钢板联合药物治疗42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5):130-131.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0221-02
肱骨骨折在骨科内是发病率极高的一类病症,在全部骨折疾病内,其发病率约占30%,肱骨外科颈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内,由于老年群体的上臂组织构造比较独特,肱骨骨折患者的畸形痊愈与神经受损不痊愈的状况同其他类型的骨折患者比较,概率极高,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本次对我院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该治疗方案对临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的影响,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由此表明,针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也可显著提高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5]。
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固定微创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
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固定微创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朱立志;高曙光;康金练;李祖文;周晓慧【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年(卷),期】2008(025)006【摘要】[目的]探讨肩峰下前外侧经三角肌肌间入路锁定铜板微创治疗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的初步效果.[方法1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采用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12例肱骨近端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5例,四部分骨折3例.自肩峰前2 cm处向下作5 cm切口,沿肌纤维方向劈开三角肌,显露骨折,直视下间接复位,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在肌层深面向远端插入锁定钢板,近端用锁定螺钉固定,远端经皮置入固定螺钉.[结果]12例患者随访6~24个月,骨折均得到了愈合,Neer评分,优9例,良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肩峰下前外侧经三角肌肌间入路运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具有固定稳定,血运破坏少等优点,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总页数】3页(P1056-1058)【作者】朱立志;高曙光;康金练;李祖文;周晓慧【作者单位】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职工医院,湖南,娄底,417000;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湖南,长沙,410008;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职工医院,湖南,娄底,417000;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职工医院,湖南,娄底,417000;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职工医院,湖南,娄底,4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相关文献】1.三角肌入路与肩峰下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近期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J], 郑旻;黄伟杰;杜晓禾;倪纲2.经三角肌入路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J], 盛锡华3.肩峰下前外侧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的对比研究 [J], 姚华海;孙龙泰;崔龙慷;王晓洛;吴连国4.肩关节外侧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对比研究 [J], 翁建东;周鹏鹤5.肩峰下入路与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分析 [J], 巨培祥;梁旭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三角肌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肩部前外侧经三角肌分离入路应用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经肩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3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进行回顾分析,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例,三部分骨折17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四例骨折线累计肱骨上、中段。
手术遵循mippo技术,采用肩峰下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经皮钢板固定,避免传统手术广泛暴露造成肱骨头血运破坏。
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0~13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50~300ml,未输血。
切口全部一期愈合,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连接平均愈合时间10.6周,肩肘关节功能基本正常。
结论:经肩部外侧经三角肌分离入路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简单、安全、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创;肱骨近端;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38—02
锁定钢板由于其钉-板的角度固定,不需要传统钢板的骨与钢板间的摩擦力达到骨折端的稳定,故可以保护折断的血运免遭进一步的损害;对于肱骨近端骨折即使不能与对侧皮质牢固抓持也可提供有效的支撑【1】;能为肱骨近端骨折提供稳固、有效的内固定,特别是对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其优越性较其他内固定方式更为明
显,为临床各科医生推崇。
临床上多采用经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切口显露骨折端,置入钢板,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
笔者应用前外侧小切口经三角肌分离入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共有3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经肩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微创锁定钢板复位、内固定。
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58岁;左侧11例,右侧19例;车祸伤8例,摔伤22例。
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例,三部分骨折17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4例骨折线累及肱骨上、中段,1.2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麻醉或全麻,手术体位选用半卧沙滩椅位,切口自肩峰前1-2cm,朝肱骨三角肌粗隆方向向远侧延伸6cm,顺肌纤维方向分开三角肌达腋神经上缘,腋神经及旋肱后血管束周围的结缔组织予以保留,以保护腋神经。
清理血凝块,找到肱二头肌长头腱,检查骨折与腱袖损伤情况,不做骨膜剥离,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整复骨折,克氏针临时固定,不在切口内的骨折可经皮克氏针固定,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于三角肌深面紧贴肱骨骨膜向远端插入钢板,在钢板远端另做皮肤小切口,触摸确定钢板与骨干的相对位置,通过影像增强仪确认钢板的位置,调整钢板使之尽量与肱骨贴服,按lcp操作常规,近端用4枚锁定螺钉固定,远端经皮用锁定或普通螺钉固定。
破裂的腱袖予以修补。
仔细止血,冲洗,逐层缝
合,关闭切口。
对骨折累及上、中段的粉碎性骨折需要用长钢板,超出远端骨折线3-4孔,钢板放置要尽量偏前,以免损伤桡神经。
1.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用三角巾悬吊三周,术后第2天做耸肩运动,伸屈肘关节,肩关节被动活动训练,2周后主动肩关节活动锻炼,主要是外展、外旋,术后3周患肢上举锻炼。
2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60-13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50-300ml,未输血。
切口全部一期愈合,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2个月。
骨折均连接,平均愈合时间10.6周。
3例骨折延迟愈合。
无肱骨头坏死病例发生。
无一例腋神经损伤发生。
按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82分,其中优17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3%。
3 讨论
3.1 前外侧小切口入路的优点、注意事项
经肩部前外侧三角肌分离入路进行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相对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而言,除了切口较短以外,还具有对骨折部位的显露更直接、软组织损伤更小,手术出血少的优点。
由于肱骨头、肱骨大结节和肱骨外科颈都能在其直视下复位,肱骨小结节也通过上臂外旋而显露和整复,钢板又能在肌层下插入远端,应用mippo技术减少骨折血运的破坏,缩短手术时间又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因为手术采用了纵形劈开三角肌入路,必须注意避免
损伤支配三角肌的腋神经,该神经起于臂丛后束,与旋肱后血管伴行,出四边孔后分成前支和后支,贴附于肌肉的深面。
前支运动束围绕肱骨外科颈走行,支配三角肌的前部和中部,后支支配三角肌的后部。
gardner等【2】研究发现:肩峰下缘至腋神经主干上缘的距离为53.2-70.4mm(平均63.3mm)。
腋神经可以安全地从肱骨近端表面牵开1cm左右而不损失神经,这个距离足以允许在肌肉深面向远侧插入钢板而不损伤腋神经,术中只需显露腋神经及其伴行的旋肱后血管束周围的结缔组织,没有必要刻意游离、暴露腋神经。
对于特别肥胖的患者,笔者建议不采用小切口暴露,而该采用经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暴露更广泛,避免损伤腋神经。
3.2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优点、操作要点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为解剖型钢板,适应局部解剖形态,术中不需预弯塑形,操作简便;螺钉与钢板角度固定,且肱骨头螺钉不同方向交叉设计有效增加铆合力与抗拉力,对防止退钉和内固定松动有很好的作用,对骨折端产生良好的稳定作用,特别是粉碎性骨折其优势更明显;作为一种内固定支架,它可最大限度地保护骨膜与局部血运,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肱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钢板远端呈钝楔形,便于在肌肉深面向远端插入,支持mippo技术;近端边缘带有缝合小孔,可作修复腱袖的固定点。
操作要点:1.必须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再放置钢板固定,不要希望借助锁定螺钉矫正骨折移位。
2.肱骨骨折端内侧皮质的对位、头干角的恢复及维持肱骨头的后倾是复位的基本要求,应尽量达到解
剖复位。
3.内侧软组织铰链的保护,尽量少的骨折周围软组织与骨膜剥离对骨折愈合及降低肱骨头缺血坏死率至关重要。
4.钢板放置位置要正确,避免肩峰下撞击。
5.为保持有效固定,钢板与骨面的距离应<2mm【3】。
6.对大小结节骨折及腱袖损伤应妥善固定、修复,这些结构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及术后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7.肱骨近端为松质骨,多数骨折骨质疏松,锁定钢板不可能形成坚强内固定,而是表现为稳定的支持固定,因此功能锻炼应避免过早超量的主动活动,而应循序渐进,3周后根据x线片上的表现,逐渐进行
主动运动,这样可提高骨折愈合率,避免内固定失效。
由本组患者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肩峰前外侧三角肌分离入路应用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是安全的,掌握好技术要点、指导好病人术后功能锻炼与康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haidukewych gj. innovations in locking plate technology.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04,12:205-212.
[2] gardner mj, greffith mh, dines js ,etal. the extended anterolateral acromial approach allows minimally invasive access to the proximal hurnerus. clin orth, 2005,(434):123-129.
[3] ahrnad m, nada r, bagwa as, et al. biomechanical testing of the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when does the distance between bone and implant significantily reduce
constract stakility?injury, 2007,38:358-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