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商丘市一高赵娜
一、导语设计
师:屈原《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言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近“涉江采芙蓉”的有情人。书写题目《涉江采芙蓉》
出示幻灯片
师:请看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含蓄隽永的语言。
2.品析意象,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过程
师:那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一位同学来诵读一下这首诗歌,让我们初步感知这首诗歌。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生读。
师:这位同学对字音、断句的把握非常到位,但是对情感的把握稍显不足。跟着这位同学的诵读,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这首诗歌,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生:一对男女恋人分离相互思念着对方的故事。
师: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呢?
生:同心而离居。
师:我具体地问问,是谁在涉江采芙蓉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生:女子
师:你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女子而不是一位男子呢?
生1:因为采芙蓉的应该还是女子,如果是一位男子采芙蓉,这个画面也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生2 朱自清《荷塘月色》里也说:采莲是江南的旧俗……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呢?
生:男子。
师:那你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呢?(你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男子呢?)
生:诗歌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我认为古代离开家乡,外出生活的应该是男子,而女子一般是不离开家的。而且男子也可以采芙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般给别人送花的都是男子。
师:你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从诗歌中找到了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都不错,但是我发现无论你们的答案是什么样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认为是一对分离的恋人在彼此思念着对方。正是由于你们多样化的思考,才使这首诗歌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但是老师的想法是把它当作一位女子来看待。在古代,男子离开家乡女子在家守候,是一种更常见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师:对这首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那我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首诗的情感的诗呢?
(幻)这是一首的诗?
生:忧伤相思思念痛苦
师:同学们赋予了这首诗歌丰富的情感。
那在这首诗中,有没有哪个词能直接概括这种情感的?
生:忧伤。
板书:忧伤
那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品读诗歌。
我们先来看前四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谁来翻译一下这几句诗?语言要美一点。
生:渡江去采摘芙蓉花,兰泽上芳草萋萋。采摘芙蓉花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在远方。
师:翻译得不错。那我想问问,你刚才翻译的“渡过江水采芙蓉”,这个“渡江”和“涉江”意思一样吗?“涉江采芙蓉”的“涉”是什么意思?
生:一样,“涉”的意思就是“渡过”(坐着船过江)。
师:一般都怎么渡过江呢
生:不一样。“涉”的意思是蹚水过河。
师:蹚水过江采芙蓉和坐船过江采芙蓉,主人公的感受会一样吗?
生:不会。
(幻灯片)“涉”的本意:行走在溪水中。
我们设想一下:清清的江水缓缓流淌,兰花盛开的水泽里芳草萋萋,一位女子赤足走在浅浅的江水中,江水轻轻地划过她的肌肤,也牵动着她的心。“涉”字让我们感受到江水在肌肤上流过的细腻的触感,这种触感和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是浸润在一起的。而如果说成了“渡江”或“坐着船过江”,作者的心可能还是那一颗思念的心,但就没有那么真挚动人了。
师:我们沉浸在女子涉江的美好画面中,在这画面中有哪些意象呢?
生:芙蓉、芳草。(板书:芙蓉、芳草)
在这长满芳草的水泽,主人公为什么单就采集“芙蓉”呢?
生:1:周敦颐《爱莲说》中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濯清涟而不妖”,芙蓉也叫做莲花,这里有一种君子的品质。
生2:“芙蓉”和“夫容”谐音,在这里更能突出女子思念丈夫的心情。
师:这位同学旁征博引,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说明芙蓉的品质。
师:芙蓉,在《诗经》中叫作荷花,“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楚辞》中叫芙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人们赋予了荷花很多美好的意蕴,如爱情、相思、忠贞、君子等等,它是一种纯洁与美好的象征。
师:老师很喜欢这首诗。读了很多遍,但是有一点小小的疑问。你看,比如去掉一句,同学们齐读“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有没有影响文意呢?
生:好像没有。
师:那这句话写在这儿不是多余了吗?
生沉默
师:谁说说?
生:“兰泽多芳草”是环境描写,加上这一句更突出了意境的优美。
师:你对诗歌品读的很细致,我们来复活一下当时那个画面吧:
一位女子想采一朵最美丽的芙蓉花送给她的心上人,当来到了这片长满芳草的水泽里,满目的鲜花,馥郁的芳香使她一下子沉浸在这美好的画面之中。我们再读读这两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重读)芳草。
而在他内心深处最深沉的情感是什么呢?是思念。于是,她突然想到了“采之欲遗谁”,却发现“所思在远道”,不禁悲从中来。前两句是欢乐的采莲背景,后两句的情感却陡然一转,悲伤了起来。诗人写如此美景的目的原来是为了——生:以乐景衬哀情。
生读。
师:这么美好的景色,女子采了芙蓉花,却突然问道:“采之欲遗谁?”难道她不知道是谁吗?生:知道。
师:知道为什么还要问呢?如果不问,直接就说成“采之遗远道”怎么样?
生1:她不想直接说出来送给谁。那样显得很直白,一般女子不会有那么直白的话语。
生2:她想说出来,说出来以后会觉得心情好一些。
主人公这一问,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也使感情的抒发和诗意的表达更委婉含蓄,曲折有致。
师:理解了诗意,谁来读读这几句诗?第一句要轻松、愉悦,第二句要低沉、忧郁。
(重点引导学生好好读,使课堂推向一个高潮)
生读。
师点评。可以把“所思在远道”,重点教给学生读读。
师:芬芳的兰泽,美丽的芙蓉,却使人感到了深切的“忧伤”。这种忧伤能否停止呢?请看下句。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师:我们常说:诗歌是浓缩的想象,散文将这种想象铺展开来,于是有了情节,有了人物,有了一颦一笑,有了一思一虑。现在就请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师:时间到,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生:……
师:加入了环境描写更好地渲染了这种离别之愁。
加入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会更加丰满。
加入动作描写,给人很强的画面感。
师: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与描写,仿佛使我们身临其境。长相思,在“旧乡”,佳人不见,摧肝肠。这个还在远道上前行的男子,离家越来越远。他不时地回望着无穷无尽的走过的路,心中对爱人充满了思念。他又远望着前方漫漫浩浩的长路,心想:何处才是我的归宿?
这两句除了情感的绵长,语言的魅力又体现在哪里呢?
(幻灯片)哪些词语最为传神?最能传达主人公的情感呢?
生:运用了动作描写。“还顾”和“望”
师:回答非常好。“还顾”和“望”这两个词的动作性和画面性很强,(板书:还顾望)让这种思念之情更加浓重。多少思念多少爱,全在这一深情的还顾里;多少忧伤多少桶,都在这悲情的回望里。
让学生试着重音读读“望”(让学生把轻飘飘地读和重音,读读对比一下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