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检查科室院感理论应知应会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三甲——医院院感知识应知应会理论参考
1、院感定义: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也属医院感染。
2、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本次感染直接和上次住院有关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徒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医护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3、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身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病、水痘等。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4、医院感染如何分类?
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由病人体外的病原体引发的感染。
在消毒隔离措施失当的情况下可出现暴发。
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防范此类感染。
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由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引发的感染。
常呈散发,目前,尚无有效措施控制。
我国主要感染部位则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手术部位感染。
5、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1)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导致的疾病传播。
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由接触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2)飞沫传播—由飞沫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等。
3)空气传播—由空气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肺结核、麻疹、水痘等。
5、何谓医院感染暴发?如何上报?报告内容有哪些?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病区出现医院感染暴发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后者应于2小时内到达现场了解情况,以确定是否医院感染,若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立即报告主管院长。
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按照规定逐级上报主管部门,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医院感染爆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6、医院感染管理有哪几级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网络由三级组织组成:由院长任主任,各职能科室及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专职人员组成的感染管理科、由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及监控医生及护士组成的感染管理小组。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1.由医疗科主任、护士长、兼职医生、兼职护士组成。
2.由医疗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检查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3.由兼职医生确认医院感染病例,并于出院时由床位医生录入病例分型系统。
兼职护士负责填写医院感染
报表,按时交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
工作中兼职医生和兼职护士密切配合,做到记录完整、准确。
4.熟练掌握医院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感染病人标本正确留取和送检,清洁、消毒灭菌和隔离,无菌操作
技术,医疗废物管理,职业卫生防护,传染病防治等知识,并指导监督科室内相关人员完成各项工作。
5.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由医疗科主任或护士长及时上报,兼职医生或兼职护士协助相关人员调查、
分析、处理。
6.积极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7.积极参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8.完成医院感染专家委员会或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7、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有哪些?
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是指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对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的科室。
如:重症建和病房、新生儿病房、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消毒供应室、内镜室、口腔科、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性疾病科等。
8、标准预防的定义和措施?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不必考虑其诊断,适应于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除外被血液污染的汗液)、不完整的皮肤/粘膜等。
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医疗物品和环境及安全注射等。
9、何谓标准预防基本原则?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
不论其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和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0、什么是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1)医务人员应认识到控制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性。
在接诊患有呼吸道感染综合症的患者时,应遵循隔离措施。
如:戴口罩和手卫生;当医务人员有呼吸道感染征象,且需要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
2)教育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并立即丢弃用过的纸巾;否则使用臂弯遮掩口鼻;当患者能耐受时,可佩戴外科口罩。
3)接触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
4)进行手卫生宣教,提供位置便利的速干手消毒剂;提供卫生纸和免触碰开关。
5)鼓励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在候诊区和其他人员保持1m以上空间距离。
10、接触隔离的定义和措施?
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一般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疾病。
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新生儿脓疱病、耐药菌株感染等。
预防措施除了实施标准预防外,还应实施接触隔离。
具体措施包括:
1、隔离室。
2、洗手和手套。
3、隔离衣。
4、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必须转运病人时,病人及运送人员都要防护,以防传染和扩散。
5、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在危险中,
防止污染衣服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将其清洗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
6、尽量减少有可能造成医务人员伤害的不必要操作;放置医疗废物特别是锐器的容器应设计合理,适合使
用。
11、卫生洗手的概念和注意事项?
(一)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下应当洗手?(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各类导管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戴、摘手套、口罩前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品或配餐前;(7)、接触特殊易感病人(WBC<1.0×109L)
(二)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传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4、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5、无可见污染或不便洗手时可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12、医疗机构应具备用于洗手和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13、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肥皂盒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首选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4、个人防护用品指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
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1、)常用医用口罩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及纱布口罩。
(2、)医用防护口罩的特点:能阻止吸入直径《5um的感染因子,如结核杆菌,SARS病毒等和含有感染源的粉尘。
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3、)医用外科口罩适用于:1)有创操作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的防护2)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3)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时。
(14、)如何正确使用口罩:1)根据不同操作选择不同种类口罩,并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2)佩戴时注意防水层朝外,鼻夹侧在上3)一次性口罩一次性使用4)口罩保持清洁,遇污染及时更换。
5)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应进行密合性测试。
15、灭菌: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处理。
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6、消毒因子作用水平分四级:灭菌、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低水平消毒。
17、使用化学消毒剂的注意事项:
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消毒剂
2)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使用
3)准确配置消毒剂,使用中途不得添加。
4)注意消毒剂的使用期限
5)消毒前物品应清洁、干燥。
6)消毒物品应和消毒剂充分接触
7)盛放消毒剂的容器要清洁
8)不得将消毒剂用作保存器械
9)定期监测消毒液浓度
18、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开启使用后应4h更换1次,遇到污染随时更换。
19、以容器包装灭菌的辅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最长不得超过24h。
20、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
作为溶媒启封抽吸的无菌药液,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
21、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感染者有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以及由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
22、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如何给药?
应该术前0.5-1h内,最好在皮肤切开前30min或麻醉诱导开始时静脉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h,或者长于所用抗菌药半衰期的,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得超过24h,个别延长至48h。
12、医院物品消毒灭菌应遵循什么原则?
凡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凡穿过皮肤黏膜而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或和破损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物品必须达到灭菌。
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的物品,则需达到消毒。
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黏膜接触的物品可作一般的卫生或消毒处理
13、医护人员在换药时应注意什么?
换药时应洗手并戴口罩。
换药操作时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不得进入换药室,处置后进行终末消毒;敷料应放在黄色垃圾袋内。
14、治疗室有哪些工作要求?
1)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
2)做各项治疗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手。
3)治疗室应保持整洁,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
消毒、供应、保管均由专人负责。
每日检查各无菌包的消毒日期及治疗盘内物品是否整洁。
4)体温表用后及时消毒备用。
5)治疗车上的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6)各种物品和器械用后应归原处,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及污染敷料放入黄色垃圾袋内,集中处理。
7)治疗室每天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或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做治疗时减少人员的走动。
15、针刺伤的定义、预防、处理、流程
(一)针刺伤是指因操作各种注射针、穿刺针、缝针等引发的意外针尖扎伤,造成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深部的损伤。
(二)如何预防利器伤等职业暴露?
在有创操作时光线充足,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禁止将针等锐器徒手传递。
利器使用完毕立即放入利器盒;禁止针等锐器复帽,必须复帽应采用单手复帽。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利器传递应使用容器,不得徒手传递;利器盒内满2/3即密闭交医疗废物暂存地。
(三)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进行局部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及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必要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4)如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溅到眼内,应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局部冲洗,如溅到口内,要立即吐出,用水漱口。
(四)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1)、处理程序:被暴露人立即局部处理→填写报告卡,报告相关部门(感染管理科、保健科)→到传染病医院(科)就诊、咨询、随访。
(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6个月后随访检查HBsAg.。
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完成乙肝疫苗接种后1—6个月检查抗-HBs。
(3)、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
感染管理科、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市、区疾控中心报告,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和治疗指导。
16、预防重点部位的感染(各重点科室医务人员自选)
(1)、如何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1)尽可能缩短病人术前住院天数。
2)认真做好病人术前的皮肤清洁工作。
无需常规剃毛备皮,若切口附近毛发浓密则在手术当日备皮,应选取用脱毛膏脱毛或剪毛的方法。
3)I类和II类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有植入物或一旦感染后果严重的如颅内手术等,应术前半小时-两小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性用药不得超过3天。
4)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对病人保温。
5)应注意监测病人的血糖,及时纠正血糖水平。
6)在手术及术后换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洗手和手消毒。
(2)、如何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1)在病人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尿流通畅,发挥自净作用。
2)严格掌握导尿适应症,尽可能减少导尿机会,尽可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
3)选择允许尿液流出的最小标准导尿管,留置尿管非必要无须常规更换。
4)严格无菌操作,应特别注意;A、插入前清洁尿道口,消毒会阴部。
B、洗手后戴手套操作。
C、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且应使用单包装润滑剂。
5)尿袋:A应置于病人膀胱水平以下,但不能接触地面。
B、及时排空尿袋,不同病人分开使用接尿容器,且尿袋不能接触容器。
C、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反流,不能维持引流时,应夹住引流管,一旦能引流应即时去除钳夹。
D、尿袋中无需添加抗感染药物。
6)每日清洁会阴部,保持尿道口清洁。
7)无特殊需要不需采用膀胱冲洗灌注来预防感染。
(3)、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
1)强调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原发病的同时,加强病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对鼻饲病人注意体位,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对长期卧床和/或昏迷病人,定时翻身、叩背,使痰液即时且充分排除。
3)在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或呼吸道插管、气管切开病人之后必须认真洗手。
4)污染的器械如呼吸机、纤支镜、雾化器及相关配件严格消毒后方能使用。
氧气湿化瓶及管道若暂不使用,应干燥保存,以免细菌滋生。
5)对传染性强及多重耐药菌的病人应予隔离。
建议对MRSA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有条件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予以隔离,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必须隔离。
(4)、如何预防血管置管感染?
1)保持环境清洁。
工作人员要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患者插管部位皮肤如果有污染,应先用肥皂水清洁后再用清水洗净擦干,再用消毒剂以穿刺点为中心环行消毒。
3)穿刺过程应遵循无菌要求,穿刺点通常用无菌巾覆盖,穿刺器械取出后应放在无菌区域,防止污染。
4)加强穿刺点的护理工作,定时更换置管部位的敷料,发现敷料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5)密切观察置管的局部情况,包括红、肿、炎性渗出,静脉炎等感染状况及全身感染症状。
17、医疗废物的定义?
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18、医院废物如何分类?有哪些要求?(此类相关内容应能举例说明一二)
医院废物分为医疗废物和生活废物,医疗废物用黄色垃圾存放。
生活废物用黑色垃圾袋存放。
损伤性废物放进利器盒。
医疗废物分5大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
收集要求:各类医疗废物不能混放收集。
各类废物包装物均要有明显标识且无破损。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混入感染性废物。
放入垃圾袋内的废物不得再取出。
医疗废物达垃圾袋的3/4时即封口。
垃圾袋外表面有污染时增加一层包装。
19、(1)、“感染性废物”,其废物的名称包括哪些?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属于感染性废物。
包括: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面条、纱布及其他多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
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被隔离的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双层黄色垃圾袋存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用压力灭菌器后放入黄色垃圾袋)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各种废弃的血液、血清。
(连同采血管放入黄色垃圾袋)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2)、“病理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属于病理性废物。
(黄色垃圾袋存放)包括: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例腊块等。
(3)、“损伤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哪些?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属于损伤性废物(用利器盒存放,密闭后放入黄色垃圾袋)。
包括:(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等。
(4)、“药物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
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的药物属于药物性废物(交药剂科处置,须由科主任批准,在药检人员严格监督下,按规定统一销毁,并有登记)。
包括: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环抱霉素、环磷酰胺、三苯氧胺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5)、“化学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属于化学性废物(按已有法规执行)。
包括:
(1)医学影象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清洁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院感核心指标——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制度和措施
医院感染常见多重耐药菌有:
1、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3、产超光谱b-内酰胺酶细菌。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
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制度和措施
1、首选单间隔离,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
2、病历、一览表及单间隔离病房内床头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限制人员进入。
3、床旁隔离或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间。
4、床旁隔离时,病历、一览表及床头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限制人员进入。
5、床旁隔离时,不能和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6、护理及诊疗操作时将病人安排在最后。
7、应尽量减少和感染者或定制者相接触的医护人员数量。
8、医务人员在进出隔离病房前后及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9、在诊疗护理操作可能接触患者伤口、溃烂面、体液、血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和病人
或其环境有明显接触时穿隔离衣,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气管插管等操作时戴护目镜,离开病人房间或床旁时脱去防护用品。
10、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非急诊用仪器固定使用,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每次用后消毒。
11、病房抹布、拖布固定使用,用后清洁、消毒,悬挂备用。
12、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密闭运送,利器放入锐器盒。
13、病人进行相关的诊断治疗检查时,需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便于接收科室做好准备;病人使用或污染的器械设备应及时清洁消毒,防止扩散;病人转科,须通知接收科室。
14、病人出院后病房及床单位终末消毒。
*医疗废物如何分类收集?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时应存放于医疗废物专用的包装袋,锐器盒内。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置于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损伤性废物置于专用的锐器盒内,由专职收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转运到医院指定的医疗废物暂存的统一处理,药物性及化学性废物交由专门的机构处理。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照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医院院感知识应知应会参考操作
*手卫生规范操作(七步洗手法)详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