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几何证明选讲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教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4-1)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几何证明选讲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教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4-1)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几何证明选讲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教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4-1)

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

(对应学生用书(理)179~181页

)

1. 如图,△ABC 中, DE ∥BC, DF ∥AC ,AE ∶AC =3∶

5,DE =6,求BF 的长. 解:DE BC =AE AC 6BC =

35BC =10,

∴ BF =10-6=4.

2. 如图,在△ABC 中,DE ∥BC ,DE 分别与AB 、

AC 相交于点D 、E ,若AD =4,DB =2,求DE 与BC 的长度比.

解:因为DE ∥BC ,所以DE BC =AD AB =46=2

3.

3. 如图,在△ABC 中,DE ∥BC ,EF ∥CD.且AB =2,AD =2,求AF 的长.

解:设AF =x ,则由AD DB =AE EC =AF DF ,22-2=x

2-x

,解得x =1.

4. 如图,四边形ABCD 中,DF ⊥AB ,垂足为F ,DF =3,AF =2FB =2,延长FB 到E ,使BE =FB.连结BD 、EC ,若BD ∥EC ,求△BCD 和四边形ABCD 的面积.

解:S △BCD =S △BDE =12·BE ·DF =12×1×3=32,S 四边形ABCD =S △ADE =12·AE ·DF =1

2×4

×3=6.

5.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EB =1∶2,△AEF 的面积为6,求△ADF 的面

积.

解:由题意可得△AEF ∽△CDF ,且相似比为1∶3,由△AEF 的面积为6,得△CDF 的面积为54.又S △ADF ∶S △CDF =1∶3,所以S △ADF =18.

1. 平行截割定理

(1)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

①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任一条(与这组平行线相交的)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②推论: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而平行于底边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2) 平行截割定理及其推论

①定理:两条直线与一组平行线相交,它们被这组平行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截得的三角形的边与原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成两段的长度比等于夹角两边长度的比. (4) 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2. 相似三角形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①判定定理

a. 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b.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c.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③直角三角形相似的特殊判定.

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 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

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该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与斜边的乘积,斜边上的高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乘积.

[备课札记]

题型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问题

例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C=90°,E是AB边的中点,求证:ED=EC.

证明:如图,过E点作EF∥BC交DC于点F.在梯形ABCD中,AD∥BC,

∴AD∥EF∥BC.

∵E是AB的中点,

∴F是DC的中点.

∵∠ADC=90°,

∴∠DFE=90°.

∴EF是DC的垂直平分线,

∴ED=EC.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如图,在△ABC中,作直线DN平行于中线AM,设这条直线交边AB于点D,交边CA的延长线于点E,交边BC于点N.求证:AD∶AB=AE∶AC.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证明单元测试题

《几何证明》章节测试 (全卷共三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命题: 甲: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乙:斜边及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其中() (A)甲、乙都是真命题(B)甲、乙都是假命题 (C)甲是假命题,乙是真命题(D)甲是真命题,乙是假命题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有()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②线段上任一点到垂直平分线两端距离相等;③经过线段中点的直线只有一条;④点P在线段AB外且PA=PB,过P作直线MN,则MN 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⑤过线段上任一点可以作这条线段的中垂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是( ) A.三条中线交点 B.三条高的交点 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中垂线的交点 4.线段外有两点 (在同侧)使,,, ,则=( ) A.90° B.100° C.110° D.120° 5. 如图,中,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交于, 则图中60°的角共有( )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6.在中,,是的平分线,,垂足为, 的周长等于().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7.命题是由和组成的; 8.把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 AB,C D AB CA CB =DA DB =80 ADB ∠= 10 CAD ∠=ACB ∠ ABC ?90,30, ACB A AC ∠=∠=AC E AB D ABC ?90 ACB ∠=, AC BC =AD BAC ∠DE AB ⊥E DBE ? AB AC AD AD CD +

近五年高考数学(理科)立体几何题目汇总

高考真题集锦(立体几何部分) 1.(2016.理1)如图是由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20π B24π C28π D.32π 2. βα,是两个平面,m,n 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 (1)如果m ⊥n,m ⊥α,n ∥β,那么βα⊥; (2)如果m ⊥α,n ∥α,那么m ⊥n. (3)如果αβα?m ,∥那么m ∥β。 (4)如果m ∥n,βα∥,那么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____ 3.(2016年理1)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π328,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 B.18π C.20π D.28π 4.平面α过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顶点A ,α//平面11D CB ,?α平面ABCD =m , ?α平面11A ABB =n,则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23 B.22 C.33 D.3 1 5.(2016年理1)如图,在以A,B,C,D,E,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2FD ,∠AFD=90°,且二面角D-AF-E 与二面角C-BE-F 都是60° .(12分) (Ⅰ)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 (Ⅱ)求二面角E-BC-A 的余弦值.

6. (2015年理1)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取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三视图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16+20π,则r=( ) A.1 B.2 C.7 D.8 7.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120°,E,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亮点,BE ⊥平面ABCD,DF ⊥平面ABCD,BE=2DF,AE ⊥EC. (1) 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2) 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8.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下图,则截取部分体积和剩余 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9.如图,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AB = 16,BC = 10,AA1 = 8,点E ,F 分别在1111C D B A , 上,411==F D E A ,过点E,F 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 (2)求直线AF 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10.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5,AC=6,点E,F 分别在AD,CD 上,AE=CF=45 ,EF 交BD 于点H.将△DEF 沿EF 折到△DEF 的位置,OD ’=10 (1)证明:D ’H ⊥平面ABCD (2)求二面角B-D ’A-C 的正弦值

高考数学专题几何证明选讲

编写说明:考虑到复习实际,本书将选修4-5不等式选讲与前面第六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整合编写。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第一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推论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判定定理: (2)

1.在使用平行线截割定理时易出现对应线段、对应边对应顺序混乱,导致错误. 2.在解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或应用时易出现对应边和对应角对应失误. [试一试] 1.如图,F 为?ABCD 的边AD 延长线上的一点,DF =AD ,BF 分别交DC ,AC 于G ,E 两点,EF =16,GF =12,则BE 的长为________. 解析:由DF =AD ,AB ∥CD 知BG =GF =12,又EF =16知EG =4,故BE =8. 答案:8 2.在△ABC 中,点D 在线段BC 上,∠BAC =∠ADC ,AC =8,BC =16,则CD =________. 解析:∵∠BAC =∠ADC ,∠C =∠C ,∴△ABC ∽△DAC ,∴BC AC =AC CD ,∴CD =AC 2BC = 8216=4. 答案:4 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常规思路 (1)先找两对对应角相等; (2)若只能找到一对对应角相等,则判断相等的角的两夹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3)若找不到角相等,就判断三边是否对应成比例,否则考虑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 2.借助图形判断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有平行线的可围绕平行线找相似; (2)有公共角或相等角的可围绕角做文章,再找其他相等的角或对应边成比例; (3)有公共边的可将图形旋转,观察其特征,找出相等的角或成比例的对应边. [练一练] 1.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DE ∥BC 且AD DB =2, 那么△ADE 与四边形DBCE 的面积比是________. 解析:∵DE ∥BC ,∴△ADE ∽△ABC ,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九章《几何证明》测验卷

八年级第十九章《几何证明》单元测试卷 【此试卷由梅陇中学唐丽娟老师提供】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每题2分,共28分) 1、真命题的逆命题 是真命题。(填“一定”或“不一定” )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的度数是 3、在Rt △ABC 中,∠C=90°,∠A=30°,BC=20cm ,那么AB= cm 。 4、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1cm ,那么两直角边的和 为 cm 。 5、在△ABC 中,∠C=90°,CD 是中线,∠BCD=15°,那么∠A=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6、在等腰△ABC 中,腰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G ,已知AB=10cm ,△BGC 的周 长为17cm ,那么底边BC = cm 。 7、在Rt △ABC 中,∠C=90°,BD 平分∠ABC 交AC 于D ,且AC=10,AD:DC=3:2,则点D 到AB 的距离为 。 8、在Rt △ABC 中,两锐角比为1:2,斜边与较小直角边的和为21cm ,那么斜边 的长为 cm 。 9、命题“如果a=b ,那么a 2=b 2”的逆命题是 。 10、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的逆定理是 。 1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这三角形最大的角是 °。 12、在Rt △ABC 中,CE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CD 是高,如果AB=10cm ,DE=2.5cm ,那么∠DCE= 。 13、在△ABC 中,∠ACB=90°,∠B=30°,CD 是AB 边上的高,那么AD=2 1 。 14、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顶点B 、C 的坐标分别为(0,0)(4,0),则顶点A 的坐 标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立体几何(理科)练习题

A B C D P 《立体几何》专题 练习题 1.如图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F 分别为D 1C 1和B 1C 1的中点, P 、Q 分别为A 1C 1与EF 、AC 与BD 的交点, (1)求证:D 、B 、F 、E 四点共面; (2)若A 1C 与面DBFE 交于点R ,求证:P 、Q 、R 三点共线 2.已知直线a 、b 异面,平面α过a 且平行于b ,平面β过b 且平行于a ,求证:α∥β. 3. 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 的长方体被截面AEFG 4=AB 1=BC 3=BE ,4=CF ,若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①求EF 和点G 的坐标; ②求异面直线EF 与AD 所成的角; ③求点C 到截面AEFG 的距离. 4. 如图,三棱锥P —ABC 中, PC ⊥平面ABC ,PC=AC=2,AB=BC ,D 是PB 上一点,且CD 平面PAB . (I) 求证:AB ⊥平面PCB ; (II) 求异面直线AP 与BC 所成角的大小; (III )求二面角C-PA-B 的余弦值. 5. 如图,直二面角D —AB —E 中,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EB ,F 为CE 上的点,且BF ⊥平面ACE. (1)求证AE ⊥平面BCE ; (2)求二面角B —AC —E 的余弦值. 6. 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边长为2,点M 在侧棱1BB 上. P Q F E D 1C 1B 1A 1D C B A F E C B y Z x G D A

(Ⅰ)若P 为AC 的中点,M 为BB 1的中点,求证BP//平面AMC 1; (Ⅱ)若AM 与平面11AA CC 所成角为30ο,试求BM 的长. 7. 如图,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PA =AB =1,BC =2. (1)求证:平面PDC ⊥平面PAD ; (2)若E 是PD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AE 与PC 所成角的余弦值; 8. 已知: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 a ,AA 1 = 2a . D 是侧棱BB 1的中点.求证: (Ⅰ)求证:平面ADC 1⊥平面ACC 1A 1; (Ⅱ)求平面ADC 1与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9. 已知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是菱形,且60DAB ∠=,1AD AA =F 为 棱1BB 的中点,M 为线段1AC 的中点. (Ⅰ)求证:直线MF //平面ABCD ; (Ⅱ)求证:直线MF ⊥平面11ACC A ; (Ⅲ)求平面1AFC 与平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10. 棱长是1的正方体,P 、Q 分别是棱AB 、CC 1上的内分点,满足 21==QC CQ PB AP . P A B C D E

相交线教学反思

《相交线》一课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七年级上册学习过线、角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两直线位置关系的第一课时。对顶角是几何求解、证明中的一个基本图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学习为平行线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的基础,所以被本节内容相对简单,但又非常重要。 《相交线》,学生平生第一次遇到几何推理,而且要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达出逻辑推理的过程,其难度是可以想象的,但是经过这一周的攻坚战,学生的畏难情绪正在渐渐消失,他们从迷茫中慢慢理顺着思路,我看到课堂上一双双眼睛渐渐明亮起来,学生们从几何学习的“悟”中品味到了一点点数学的简洁美、 逻辑推理成功的愉悦感;经历了从认识到害怕、到再认识、到小的成功的过程,学生对几何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作业质量日渐提高。这一良性变化证明了教学中几点收获: 1、适时多给学生唱赞歌,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得轻松一些。 2、在几何入门教学中,可递进式的逐步提高逻辑推理的严密性;为学生留下思维的缓冲地带,不可一步到位。 3、精心备好几何入门课的同时,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优化;使之最贴近学生;练习题作业题的设计上要多下功夫,体现从单一到运用再到综合的循环上升。 4、多对学生的错题进行辨析,多对学情分析反馈;

5、强化困难学生个别辅导,让他们一题一得,落到实处;分层作业,共同提升; 我想突破求新,希望引入设计能比较自然的引出概念并揭示内涵。一开始有个问题纠缠着我,那就是对顶角的大小关系是由位置关系决定的,但是我刚上课就让大家画大小相同的角,合不合乎逻辑。经过反复揣摩,我终于下定决心仍然如此设计。原因是我想首先学生是47中重点班的学生,加上该学校在搞自学模式,所以不会不预习,所以他们会自然想到作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得到所求角,另外作反向延长线的过程就是位置决定大小关系的过程,这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存在了。再者我想作为区级观摩课,大家都想听听新鲜的东西,哪怕它不一定好,但至少给各位老师一个讨论的话题和空间,这样就算是课上失败了,也是有所值。于是开头就定下来了。 对于学生上黑板作出的等角,我立即强调相等是观察想象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说明。对顶角的概念出来后,立即找到生活原型,以加强认识,联系生活。在辨别给出图形是否为对顶角的一组题目中,果然如课前所料,学生的几何语言运用不够熟练、严谨,我耐心地纠正,原因是几何开始一定要让学生重视几何语言的表述,养成好习惯。在这个题目中我始终让学生对照定义辨别,加强认识。在第二个问题中,对于如何有条理地不重不漏地找对应角这个问题涉及分类策略问题,为防止跑题,所以简单提及,并未在课堂上解决。 探究对顶角相等这个性质是本课的重难点,所以我的设计是先画图量角,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度量是有误差的,所以

2018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汇编

2018年全国一卷(文科):9.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右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 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217 B .25 C .3 D .2 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 中,3AB AC ==,90ACM =?∠,以AC 为折痕将△ACM 折起,使点M 到达点 D 的位置,且AB DA ⊥.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 (2)Q 为线段AD 上一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2 3 BP DQ DA == ,求三棱锥Q ABP -的体积. 全国1卷理科 理科第7小题同文科第9小题 18. 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以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 P 的位置,且PF BF ⊥. (1)证明:平面PEF ⊥平面ABFD ; (2)求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 全国2卷理科: 9.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B BC ==,13AA =,则异面直线1AD 与1D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5 B . 5 C . 5 D . 2 20.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22AB BC ==,4PA PB PC AC ====,O 为AC 的中点.

(1)证明:PO⊥平面ABC; --为30?,求PC与平面PAM所成角的正弦值.(2)若点M在棱BC上,且二面角M PA C 全国3卷理科 3.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19.(12分) 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CD所在平面垂直,M是?CD上异于C,D的点. (1)证明:平面AMD⊥平面BMC; (2)当三棱锥M ABC -体积最大时,求面MAB与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2018年江苏理科: 10.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其所有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多面体的体积为▲ .

北京市各区2012年高考数学一模试题分类解析(17) 几何证明选讲 理

十七、几何证明选讲 13.(2012年海淀一模理13)如图,以ABC ?的边AB 为直径的半圆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EF AB ^于点F ,3AF BF =,22BE EC ==,那么CDE D= , CD = . 答案:60° 11.(2012年西城一模理11) 如图,AC 为⊙O 的直径,OB AC ⊥,弦BN 交AC 于点M .若OC =,1OM =,则MN =_____. 答案:1。 12.(2012年东城一模理12)如图,AB 是⊙O 的直径,直线DE 切⊙O 于点D , 且与AB 延长线交于点C ,若CD =1CB =,则ADE ∠= . 答案:60 。 F E D C B A A B C O M N

12.(2012年丰台一模理12)如图所示,Rt △ABC 内接于圆,60ABC ∠= ,PA 是圆的切线,A 为切点, PB 交AC 于E ,交圆于D .若PA=AE , BD=AP= ,AC= . 答案: 10.(2012年东城11校联考理10)如图,已知PA 是⊙O 的切线,A 是切点,直线PO 交⊙O 于,B C 两点,D 是OC 的中点,连结AD 并延长交⊙O 于点E , 若 ,30P A A P B =∠=? ,则AE = . 答案:7710。 11.(2012年石景山一模理11)如图,已知圆中两条弦AB 与CD 相交于点F ,CE 与圆相切交AB 延长线上于点E , 若DF CF ==,::4:2:1AF FB BE =,则线段CE 的长为 . 答案:7。 E D P C B A

3.(2012年房山一模理3)如图,PA 是圆O 的切线,切点为A ,PO 交圆O 于,B C 两点, 1PA PB ==,则ABC ∠=( B ) A.70? B.60? C.45? D.30? 12.(2012年密云一模理12)如图3所示,AB 与CD 是O 的直径,AB ⊥CD ,P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连PC 交O 于点E ,连DE 交AB 于点F ,若42==BP AB ,则 =PF . 答案:3。 12.(2012年门头沟一模理12)如右图:点P 是O 直径AB 延长线上一点, PC 是O 的切线,C 是切点,4AC =,3BC =,则PC = . 答案:60 7 。 C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1章几何证明初步单元检测题B卷

青岛版第11章几何证明初步单元检测题B卷 一、选择题40分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互补的两个角若相等,则两角都是直角 B.平角是直线 C.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D.和为180°的两个角叫做互补角 2.如图,AB∥CD,AF 分别交AB、CD于A、C并且CE平分∠DCF,∠1=800,则等于() A.40° B.50° C.60° D.70° (2)(3) 3.如图,,那么等于() A.180° B.360° C.540° D.720° 4.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条也平行 B.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条也垂直 C.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条也相交D.以上结论中只有一个不正确 5、在△ABC中,AC=BC>AB,点P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点P与△ABC的任意两 个顶点构成△PAB, △PBC,△PAC均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所有点P的个数为() A.3个 B.4个 C.6个 D.7个 6、△ABC中,∠C=900,AC=BC,AD是∠BAC的平分线,DE⊥AB,垂足为点E,若AB=10 则△DBE周长为() A.10 B.8 C.12 D.9 7.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并且∠B=∠C,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 法判断△ABE≌△ACD的是()

A.AD=AE B.∠AEB=∠ADC C. BE=CD D. AB=AC 8、如图∠1=∠2,PM ⊥OA 于点M,则P 点到OB 的距离等于( ) A.OA 的长 B.OP 的长 C.PM 的长 D.都不正确 9、如图所示,AB 的垂直平分线为MN ,点P 在MN 上,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PA=PB B 、OA=OB C 、OP=OB D 、ON 平分∠APB 10、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中,AB ⊥AC ,AD ⊥BC,BE 平分∠ABC ,交AD 于点 E ,EF ∥AC ,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 、AB=BF B 、AE=EB C 、AD=DC D 、∠ABE=∠DFE (9) (10) 二、填空题32分 11、在△ABC 中,(1) ,则∠B= 度; (2 ) ,则∠B= 度; (3) , 则∠B= 度. 12、将命题“钝角大于它的补角”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3、如图,已知:DE ⊥AB ,且∠A=∠D=290 则∠ACB= N A P M O B A F E D C B E B D O 2 1 P B M A (7) (8)

全国高考理科数学:立体几何

2013年国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立体几何 一、选择题 1 .(2013年新课标1(理))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8cm 将一个 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cm 如果不计容器的 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A 2 .(2013年普通等学校招生统一试广东省数学(理)卷(纯WORD 版))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 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αβ⊥m α?n β?则m n ⊥ B .若//αβm α?n β?则//m n C .若m n ⊥m α?n β?则αβ⊥ D .若m α⊥//m n //n β则αβ⊥ 3 .(2013年上海市春季数学试卷(含答案))若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4则这两个球的体积 之比为( ) A .1:2 B .1:4 C .1:8 D .1:16 4 .(2013年普通等学校招生统一试大纲版数学(理)WORD 版含答案(已校对))已知正四棱柱 1111ABCD A B C D -12AA AB =则CD 与平面1BDC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 A 5 .(2013年新课标1(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A .168π+ B .88π+ C .1616π+ D .816π+ 6 .(2013年湖北卷(理))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从上到下由四个简单几何 体组成其体积分别记为1V 2V 3V 4V 上面两个简单几何体均为旋转体下面两个简单几何体均为多面体则有( ) A .1243V V V V <<< B .1324V V V V <<< C .2134V V V V <<< D .2314V V V V <<< 7 .(2013年湖南卷(理))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则该正 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不可能...等于( ) A .1 B 8 .(2013年普通等学校招生统一试广东省数学(理)卷(纯WORD 版))某四棱台的三视图如 图所示则该四棱台的体积是

数学:相似三角形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的教学反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reflection on similar triangle review cours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比例线段在平面几何计算和证明中,应用十分广泛,相对于已学的两条线段相等关系而言,四条线段成比例关系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解题的能力要求更高。在学生学完“相似三角形”一章后,我们及时组织了两节复习课,第一节课着重复习比例线段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第二节课则采取“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认为“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既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是这节课的过程描述及课后反思。 课的设计意图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是接受性学习的补充,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学

习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本案例力争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体现: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本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课前学生自己对比例线段的运用进行整理。这样不仅复习了所学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反思、总结,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科学论证”获得知识(结论)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解决问题时学生自己提出探索方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课后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挖掘题目资源,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观察运动中的“形异实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关注过程,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创新,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或幼稚的想法都给予热情的赞扬。备课时思考得更多的是学生学法的突破,上课时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在不足时补充。三次恰到好处的电脑演示,向学生展示了电脑的省时、高效以及对数学实验的巨大帮助,推荐给他们运用电脑技术的学习研究方法。教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学相长。 3提升学生课堂关注点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汇编(含答案):立体几何-小题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汇编(含答案):立体几何-小题

(新课标1)(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为 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度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斛的米约有() A.14斛 B.22斛 C.36斛 D.66斛 【答案】B 考点:圆锥的体积公式 (新课标1)(9)已知A,B是球O的球面上两点,∠AOB=90,C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ABC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的表面积为A.36π B.64π C.144π D.256π 【答案】C

试题分析:因为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是 直线且mα?.若“mβ∥”,则平面、 αβ可能相交 也可能平行,不能推出// αβ, αβ,反过来若// mα ?,则有mβ∥,则“mβ∥”是“αβ∥”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考点:1.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充要条件. (福建)7.若,l 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m垂直于平面α,则“l m⊥”是“//lα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 考点:空间直线和平面、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湖南)10.某工件的三视图如图3所示,现将该工件通过切割,加工成一个体积尽可能大的长方体新工件,并使新工件的一个面落在原工件的一个面内,则原工件材料的利用率为(材料利用

高考数学几何证明选讲

几何证明选讲 沙市五中高三数学组 一、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如图所示,l1∥l2∥l3,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1)AD DF = CE BC ;(2) AD BE = BC AF ;(3) CE DF = AD BC ;(4) AF DF = BE CE . 2.如图所示,D是△ABC的边AB上的一点,过D点作DE∥BC交AC于E.已 知AD DB = 2 3 ,则 S △ADE S 四边形BCE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BC,FG∥AD,则EF BC + FG AD =________.

4.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为6,斜边上的高把斜边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比为3∶2,则斜边上的中线的长为________. 5.(2010·苏州模拟)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D与AC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B,CD于E,F,且EF∥BC,若AD=12,BC=20,则EF=________. 6.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CE是中线,DC=BE,DG⊥CE于G,EC 的长为4,则EG=________. 7.(2010·天津武清一模)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DE∥AC,EF ∥BC,AB=15,AF=4,则DE=________. 8.如图所示,BD、CE是△ABC的中线,P、Q分别是BD、CE的中点,则PQ BC = ________. 二、解答题(共42分) 9.(14分)如图所示,在△ABC中,∠CAB=90°,AD⊥BC于D,BE是∠ABC 的平分线,交AD于F,求证:DF AF = AE EC .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几何证明初步》单元测试3

《几何证明初步》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 A .若两角之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补 B .同角的余角相等 C .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D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 下列语句中属于定义的是( ) A .直角都相等 B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C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下面关于定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定理是真命题 B .定理的正确性不需要证明 C .定理可以作为推理论证的依据 D .定理的正确性需证明 4. 如图,在等边△中,,则等于( ) A. B. C. D. 5. 如图,已知,,,结论:①;②; ③;④△≌△.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 对于图中标记的各角,下列条件能够推理得到∥的是( ) 第6题图

A .∠1=∠2 B. ∠2=∠4 C. ∠3=∠4 D .∠1+∠4=180° 7.如图,∥,,若,则 等于( ) A. B. C. D. 8.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垂直平分BD ,垂足为E , 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B =AD B.CA 平分∠BCD C.AB =BD D.△BEC ≌△DEC 9. 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OT ⊥AB 于O ,CE ∥AB 交CD 于点C ,若∠ECO =30°,则∠DOT 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120° 10. 图中有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 1、L 2、L 3、L 4所截出的七个角,关于这七个角的度数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2=∠4+∠7 B .∠3=∠1+∠6 C .∠1+∠4+∠6=180° D .∠2+∠3+∠5=36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 写一个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定理 . 12. 如图,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剪去直角后,得到一 个四边形,则∠1+∠2= 度. 13. 如图所示,将△ABC 沿着DE 翻折,若∠1+∠2=80°, 则∠B =______度. 14.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4∶3∶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 是______度. 第10题图 第12题图 第9题图

历年全国理科数学高考试题立体几何部分精选(含答案)

1.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 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 2.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的球面上,且6,23 ==,则棱锥 AB BC -的体积为。 O ABCD 3.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 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Ⅰ)证明:PA⊥BD; (Ⅱ)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2.83 3. 解:(Ⅰ)因为60,2DAB AB AD ∠=?=, 由余弦定理得3BD AD = 从而BD 2+AD 2= AB 2,故BD ⊥AD 又PD ⊥底面ABCD ,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 ⊥BD (Ⅱ)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AD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 ()1,0,0A ,()03,0B ,,() 1,3,0C -,()0,0,1P 。 (1,3,0),(0,3,1),(1,0,0)AB PB BC =-=-=-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0, 0,{ n AB n PB ?=?= 即 3030 x y y z -+=-= 因此可取n=(3,1,3)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则 m 0, m 0, { PB BC ?=?= 可取m=(0,-1,3-) 27 cos ,727 m n = =- 故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为 27 7 -

1. 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23 B 33 C 2 3 D 63 2. 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俩切点,那么PA PB ?的最小值为 (A) 42-+ (B)32-+ (C) 422-+ (D)322-+ 3. 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A) 23 (B)43 (C) 23 (D) 83 4. 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 ⊥底面ABCD ,AB ⊥⊥(Ⅰ)证明:SE=2EB ; (Ⅱ)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 .

高考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和解题方法

高考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和解题方法 黔江中学高三数学教师:付 超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2——3道(选择、填空题1——2道, 解答题1道), 共计总分18——23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 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 逻辑推理型问题, 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 当然, 二者均应以正 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 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方向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 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 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一、知识整合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 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 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 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 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 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⑴由定义知:“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⑵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 面。 ⑶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 那 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⑷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⑸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⑹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以上性质⑵、⑷、⑸、⑹在课文中虽未直接列为“性质定理”,但在解题过 程中均可直接作为性质定理引用。 4.空间角和距离是空间图形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空间角主要研究射影以 及与射影有关的定理、空间两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等.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去解 决. 空间角,是对由点、直线、平面所组成的空间图形中各种元素间的位置关系 进行定量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由它们的定义,可得其取值范围,如两异面直线 所成的角θ∈(0,2π],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2π?????? ,二面角的大小,可用它们的平面角来度量,其平面角θ∈[0,π].对于空间角的计算,总是通过一定 的手段将其转化为一个平面内的角,并把 它置于一个平面图形,而且是一个三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几何证明选讲习题及详解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几何证明选讲习题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矩形ABCD ,R 、P 分别在边CD 、BC 上,E 、F 分别为AP 、PR 的中点,当P 在BC 上由B 向C 运动时,点R 在CD 上固定不变,设BP =x ,EF =y ,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y 是x 的增函数 B .y 是x 的减函数 C .y 随x 的增大先增大再减小 D .无论x 怎样变化,y 为常数 [答案] D [解析] ∵E 、F 分别为AP 、PR 中点,∴EF 是△P AR 的中位线,∴EF =12 AR ,∵R 固定,∴AR 是常数,即y 为常数. 2.(2010·湖南考试院)如图,四边形ABCD 中,DF ⊥AB ,垂足为F ,DF =3,AF =2FB =2,延长FB 到E ,使BE =FB ,连结BD ,EC .若BD ∥EC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 A .4 B .5 C .6 D .7 [答案] C [解析] 由条件知AF =2,BF =BE =1, ∴S △ADE =12AE ×DF =12 ×4×3=6, ∵CE ∥DB ,∴S △DBC =S △DBE ,∴S 四边形ABCD =S △ADE =6. 3.(2010·广东中山)如图,⊙O 与⊙O ′相交于A 和B ,PQ 切⊙O 于P ,交⊙O ′于Q

和M ,交AB 的延长线于N ,MN =3,NQ =15,则PN =( ) A .3 B.15 C .3 2 D .3 5 [答案] D [解析] 由切割线定理知: PN 2=NB ·NA =MN ·NQ =3×15=45, ∴PN =3 5. 4.如图,Rt △ABC 中,CD 为斜边AB 上的高,CD =6,且AD BD =32,则斜边AB 上的中线CE 的长为( ) A .5 6 B.56 C.15 D.3102 [答案] B [解析] 设AD =3x ,则DB =2x ,由射影定理得CD 2=AD ·BD ,∴36=6x 2,∴x =6,∴AB =56, ∴CE =12AB =562 . 5.已知f (x )=(x -2010)(x +2009)的图象与x 轴、y 轴有三个不同的交点,有一个圆恰好经过这三个点,则此圆与坐标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 ) A .(0,1) B .(0,2)

几何证明中的截长补短法

平面几何中截长补短法的应用 授课内容:湘教版九年级上册《证明》授课教师:张羽茂授课时间: 讲评内容:证明中的“截长补短法”。 讲评目标:1、通过讲评,查漏补缺,解决几何证明中截长补短法的应用。 2、规范学生证明过程的书写格式。 3、通过讲评提高审题能力,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 讲评重点:规范学生证明过程的书写格式 讲评难点:通过讲评,查漏补缺,解决图形中截长补短法的应用。教具准备:黑板、学生作业本 讲评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公布全班的整体成绩。 2、表扬进步的学生。 二、讲评 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 B=2∠C,求证:AB+BD=AC. 方法一:(截长法) 方法二:(补短法) 三、课堂练习

1.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4, AE 平分∠BAC.求AB+BE 的长。 四、课后拓展 1.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CD 上,点F 在BC 上,∠EAF=45。 求证:EF=DE+BF 。 五、板书设计 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B=2∠C,求证:AB+BD=AC. 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4,AE 平分∠BAC.求AB+BE 的长。 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CD 上,点在BC 上,∠EAF=45。求证:EF=DE+BF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 截长补短法,是初中数学几何题中一种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也是把几何题化难为易的一种思想。 截长:1.过某一点作长边的垂线 2.在长边上截取一条与某一短边相同的线段,再证剩下的线段与另一短边相等。 补短:1.延长短边 2.通过旋转等方式使两短边拼合到一起。 教师工作: 采集信息-----归类点评、指导纠借-----适时检测、落实纠错 学生操作: 作业分析---个体纠借---集体纠错---针对补偿---(依据答案)主动纠错---思考领悟---针对纠错---主动补偿---消除薄弱 教学流程: 作业分析——个体纠错——集体纠错——针对补偿——课堂小结。

高考数学15立体几何小题.docx

立体几何 1、平面βα⊥,直线α?b ,m β?,且b m ⊥,则b 与β( ) A .b β⊥ B .b 与β斜交 C .b //β D .位置关系不确定 2、过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11ABB A 平行的直线共有( )条 A .2 B .4 C .6 D .8 3、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等于3π,另一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是6 π 。则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A .必定相交 B .平行 C .必定异面 D .不可能平行 4、在一个锥体中,作平行于底面的截面,若这个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比为1:3,则锥体被截面所分成的两部分的体积之比为( ) A . B .1:9 C .1: D .1:1) 5、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Q R 分别是11,,AB AD B C 的中点.那么,正方体的过,,P Q R 的截面图形是( ) A .三角形 B .四边形 C .五边形 D .六边形 6、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是1,则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 ) A .75° B .60° C .45° D .30° 7、已知平面α与β所成的二面角为80°,P 为,αβ外一定点,过点P 的一条直线与,αβ所成的角都是30°,则这样的直线有且仅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8、如图所示,PAB ?所在的平面α和四边形ABCD 所在的平面β互相垂直,且AD α⊥,BC α⊥,4AD =, 8BC =,6AB =。若tan 2tan 1ADP BCP ∠-∠=,则动点P 在平面α内的轨迹是( ) A .椭圆的一部分 B .线段 C .双曲线的一部分 D .以上都不是 9、如图所示,已知球O 为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内切球,则平面1ACD 截球O 的截面面积为( ) A . 6 π B . 3 π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