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答
解热镇痛抗炎药_真题-无答案
解热镇痛抗炎药(总分28.5,考试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何种药物对阿司匹林引起的出血最有效A.维生素CB.氨甲苯酸C.维生素KD.立止血E.酚磺乙胺2. 解热镇痛抗炎药A.对各类疼痛都有效B.可降低正常及发热的体温C.都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D.都能抑制血栓形成E.可用于治疗轻度癌痛3. 关于保泰松,哪一项是错误的A.能诱导肝药酶,加速其自身代谢B.血浆t1/2约2~3天C.关节腔中的药物浓度维持时间长D.大剂量也不易引起胃肠道反应E.代谢产物也有生物活性4. 阿司匹林没有哪种作用A.抑制环加氧酶B.抗炎抗风湿C.抑制PG合成,易造成胃粘膜损伤D.高剂量时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E.高剂量时也能抑制PGI2的合成5. 小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是A.抑制磷脂酶B.抑制TXA2的合成C.减少PGI2的合成D.抑制凝血酶原E.减少花生四烯酸的合成6. 阿司匹林不具有的不良反应是A.瑞夷(Reye)综合征B.荨麻疹等过敏反应C.水钠潴留,引起水肿D.诱发胃溃疡和胃出血E.水杨酸反应7. 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是A.抑制PGI2合成B.抑制TXA2合成C.抑制凝血酶原D.直接抑制血小板聚集E.抑制凝血因子形成8. 阿司匹林解热作用机制是A.抑制环氧酶(COX),减少PG合成B.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抑制各种致炎因子的合成D.药物对体温调节中枢的直接作用E.中和内毒素9. 过量服用可引起肝损害的解热镇痛药是A.布洛芬B.吲哚美辛C.吡罗昔康D.丙磺舒E.对乙酰氨基酚10. 抑制PG合成酶作用最强的药物是A.阿司匹林B.吲哚美辛C.保泰松D.对乙酰氨基酚E.布洛芬11. 对痛风无效的药物是A.保泰松B.羟基保泰松C.别嘌呤醇D.丙磺舒E.秋水仙碱12. 最宜选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是A.胃肠痉挛性绞痛B.月经痛C.心绞痛D.肾绞痛E.胆绞痛13. 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是A.布洛芬B.对乙酰氨基酚C.秋水鲜碱D.丙磺舒E.非那西丁14. 对镇痛解热抗炎药的正确叙述是A.对各种疼痛都有效B.镇痛的作用部位主要在中枢C.对各种炎症都有效D.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与抑制PG合成有关E.抑制缓激肽的生物合成15. 下列药物中,其代谢产物仍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是A.布洛芬B.吲哚美辛C.阿司匹林D.非那西丁E.对乙酰氨基酚16. 下列对阿司匹林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解热B.镇痛C.抗血小板聚集D.抗炎抗风湿E.促进缓激肽和ILs的合成17. 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B.直接抑制血小板聚集C.抑制PGEs的生成D.抑制TXA2(血栓素)的合成E.直接溶解血栓18. 镇痛解热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A.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B.直接抑制PG的生物效应C.抑制PG的生物合成D.减少PG的分解代谢E.减少缓激肽分解代谢19. 哪一项不是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A.胃粘膜糜烂及出血B.出血时间延长C.溶血性贫血D.诱发哮喘E.血管神经性水肿20. 解热镇痛作用强而抗炎作用很弱的药物是A.吲哚美辛B.阿司匹林C.布洛芬D.双氯芬酸E.对乙酰氨基酚21. 临床常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A.感冒发烧B.急性痛风C.类风湿性关节炎D.急性风湿热E.预防血栓形成22. 大剂量阿司匹林引起胃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抑制血小板聚集B.抑制凝血酶原及其它凝血因子的合成C.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出血D.抑制胃黏膜PG的合成E.抑制维生素C及K的吸收二、A2型题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二十二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习题
第二十二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一、A1、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B、对中枢COX抑制作用弱C、小儿首选解热镇痛药D、抗炎、抗风湿作用弱是因为对外周COX抑制弱E、无明显的胃肠刺激2、下列哪项不属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A、瑞夷综合征B、水杨酸反应C、“阿司匹林哮喘”D、恶心、呕吐、胃出血E、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刺激凝血酶原形成3、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吡罗昔康为强效、长效抗炎镇痛药B、吲哚美辛为强效选择性COX抑制剂C、双氯芬酸解热、镇痛、抗炎是阿司匹林的26~50倍D、美洛昔康是长效的选择性COX-2抑制药E、口服尼美舒利解热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强200倍4、以下哪种作用与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PG生物合成无关A、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B、抑制血小板聚集C、致胃出血、胃溃疡D、“阿司匹林哮喘”E、水杨酸反应5、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仅使高烧患者体温降低B、中度镇痛作用C、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作用D、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E、此类药物均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6、下列哪个药物几乎没有抗炎作用A、保泰松B、阿司匹林C、对乙酰氨基酚D、吲哚美辛E、尼美舒利7、下列哪种药对胃肠道刺激较轻微A、对乙酰氨基酚B、阿司匹林C、布洛芬D、吲哚美辛E、保泰松8、关于阿司匹林,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防止血栓形成宜用大剂量B、用量大于1g时,水杨酸的代谢从一级动力学转变为零级动力学进行C、碱性尿促其排出D、既抑制COX-2,又抑制COX-1E、血浆t 1/2短,约15min9、下列哪种药物可偶致视力障碍A、甲芬那酸B、阿司匹林C、布洛芬D、保泰松E、吲哚美辛10、下列对解热镇痛抗炎药正确的叙述是A、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B、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相同C、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中枢D、对各种严重创伤性剧痛有效E、很容易产生耐受与成瘾11、抑制环氧酶作用较强者为A、阿司匹林B、对乙酰氨基酚C、吲哚美辛D、保泰松E、舒林酸12、大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A、预防心肌梗死B、预防脑血栓形成C、慢性钝痛D、风湿性关节炎E、肺栓塞13、阿司匹林严重中毒时应首选何药处理A、口服碳酸氢钠B、口服氯化铵C、静脉滴注碳酸氢钠D、口服氢氯噻嗪E、以上都不对14、下列哪种药物是急性风湿热的首选药物A、保泰松B、阿司匹林C、对乙酰氨基酚D、甲芬那酸E、吲哚美辛15、过量引起肝坏死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是A、甲芬那酸B、布洛芬C、对乙酰氨基酚D、阿司匹林E、保泰松16、下列哪种药t 1/2会随着给药剂量增加而延长A、对乙酰氨基酚B、阿司匹林C、吲哚美辛D、布洛芬E、保泰松17、目前主张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原理是A、不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B、激动前列腺素合成所必需的环氧酶,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C、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所必需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D、抑制阿片受体E、激活阿片受体18、关于阿司匹林,下列错误的是A、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B、阿司匹林哮喘可用β受体激动药缓解C、小剂量可用于防止血栓形成D、可引起胎儿异常E、可增强磺脲类药物的作用19、儿童感冒发热,可首选的解热镇痛药是A、阿司匹林B、美洛昔康C、布洛芬D、萘普生E、对乙酰氨基酚20、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正确的是A、必须配合物理降温措施B、能使发热病人体温降到正常水平C、能使发热病人体温降到正常以下D、能使正常人体温降到正常以下E、配合物理降温,能将体温降至正常以下21、阿司匹林用于急性风湿痛治疗时常用A、最大耐受剂量B、适当剂量C、中毒剂量D、小剂量E、任意剂量22、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机制是A、增加缓激肽的生成B抑制内热原的释放C作用于中枢,抑制PG合成D作用于外周,使PG合成减少E、以上均不是23、阿司匹林抑制下列哪种酶而发挥解热镇痛作用A、磷醋酶B、环氧酶C、脂蛋白酶D、脂肪氧合酶E、单胺氧化酶24、阿司匹林抗血栓形成的机制是A、直接对抗血小板聚集B、环氧酶失活,减少TXA2生成,产生抗血栓形成作用C、降低凝血酶活性D、激活抗凝血酶E、增强维生素K的作用25、下列哪项对阿司匹林的叙述是错误的A、最常见恶心、呕吐、胃出血等胃肠道反应B、抑制血小板聚集C、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D、儿童易引起瑞夷综合征E、中毒时应酸化尿液,加速排泄26、下列哪项不是选择性COX抑制药A、氯诺昔康B、尼美舒利C、美洛昔康D、塞来昔布E、萘丁美酮27、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塞来昔布主要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牙痛的治疗B、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C、别嘌醇是目前临床唯一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D、美洛昔康对胃肠道和肾脏的不良反应较少E、秋水仙碱可降低血中尿酸,故对慢性痛风效佳28、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叙述哪项错误A、对内源性致热原引起的发热有效B、可减少炎症部位PG合成C、治疗浓度可抑制环氧酶,减少PG生成D、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E、能根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二、B1、A.秋水仙碱B.对乙酰氨基酚C.阿司匹林D.吲哚美辛E.布洛芬<1> 、具有抗血栓作用的解热镇痛药的是<2> 、几乎没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是<3> 、目前所知最强的COX抑制剂是<4> 、常用的抗痛风药物是2、A.阿司匹林B.对乙酰氨基酚C.吲哚美辛D.保泰松E.布洛芬<1> 、主要用于解热镇痛无抗炎作用的药物是<2> 、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镇痛作用较弱的药物是<3> 、广泛用于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无水杨酸反应的药物是3、A.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的合成B.不影响P物质的释放C.阻断痛觉神经冲动的传导D.直接作用于痛觉感受器,降低其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E.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痛觉缺失<1> 、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机制主要是<2> 、吗啡的镇痛作用机制主要是4、A.瑞夷综合征B.高铁血红蛋白血症C.偶致视力障碍D.急性中毒可致肝坏死E.水、钠潴留<1> 、阿司匹林可引起<2> 、布洛芬可引起三、X1、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A、瑞夷(Reye)综合征B、水杨酸反应C、变态反应D、凝血障碍E、甲状腺肿大2、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有A、布洛芬B、舒林酸C、吡罗昔康D、美洛昔康E、吲哚美辛3、关于布洛芬正确的是A、为苯丙酸的衍生物B、99%与血浆蛋白结合C、疗效并不优于阿司匹林D、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治疗E、在滑膜腔保持高浓度4、关于吲哚美辛的错误描述为A、为最强的环氧酶抑制剂之一B、对炎性疼痛有明显镇痛效果C、不良反应较轻D、临床广泛使用E、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为阿司匹林的2~3倍5、吲哚美辛的临床应用为A、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B、癌性疼痛C、痛风性关节炎D、预防脑血栓E、日常解热镇痛6、关于对乙酰氨基酚描述正确的是A、解热镇痛作用持久B、抗炎作用强C、抑制环氧酶D、影响血栓形成E、抗过敏7、关于对乙酰氨基酚正确描述为A、长期应用可致依赖性B、口服易吸收C、60%与葡萄糖醛酸结合D、过量中毒可致肝坏死E、长期用药无肾损害8、阿司匹林的水杨酸反应不包括A、头痛、眩晕B、恶心、呕吐C、体位性低血压D、听力减退、视力减退E、心律失常9、对解热镇痛抗炎药不正确的描述为A、对体温的影响与氯丙嗪不同B、对内源性致热原引起的发热无解热作用C、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中枢D、临床上广泛使用E、各类药物均具镇痛作用10、下列哪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痛风A、别嘌醇B、青霉素C、对乙酰氨基酚D、秋水仙碱E、丙磺舒11、下列解热镇痛抗炎药中,属于选择性诱导型环氧酶抑制药的是A、美洛昔康B、阿司匹林C、尼美舒利D、塞来昔布E、吲哚美辛答案部分一、A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对乙酰氨基酚对中枢COX的抑制作用选择性相对较高【该题针对“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该题针对“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知识点进行考核】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该题针对“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知识点进行考核】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其余选项中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均与PG有关,但是水杨酸反应与其无关。
解热镇痛抗炎药(练习题)
解热镇痛抗炎药一、A1型题1.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机制是A.抑制中枢PG合成B.抑制外周PG合成C.抑制中枢PG降解D.抑制外周PG降解E.增加中枢PG释放2.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A.减少前列腺是(PG)释放B.对抗PG作用C.抑制环氧酶(COX)D.抑制MAOE.抑制AchE3.在解热镇痛抗炎药中,对PG合成酶抑制作用最强的是A.阿司匹林B.保泰松C.非那西丁D.吡罗昔康E.吲哚美辛4.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主要因为A.作用于外周,使PG合成减少B.抑制内热原的释放C.作用于中枢,使PG合成减少D.抑制缓激肽的生成E.使体温调节失灵5.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主要作用部位是A.脊髓胶质层B.脑室与导水管周围灰质部C.脑干网状结构D.外周E.丘脑内侧核团6.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A.直接对抗血小板聚集B.使环氧酶失活,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TXA2)生成C.降低凝血酶活性D.激活抗凝血酶E.加强维生素K的作用7.阿司匹林的临床适应症中不包括A.头痛,牙痛,痛经B.感冒发热C.急性风湿性关节炎D.急性痛风E.防治脑血栓形成8.关于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使正常人体温降到正常以下B.能使发热病人体温降到正常以下C.能使发热病人体温降到正常水平D.必须配合物理降温措施E.配合物理降温,能将体温降到正常以下9.长期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的出血应选用下列何药A.维生素CB.维生素KC.香豆素类D.鱼精蛋白E.维生素B310.阿司匹林禁用于A.风湿性心脏病B.支气管哮喘C.胆道蛔虫症D.月经痛E.发热头痛11.阿司匹林通过抑制下列那种酶发挥作用A.二氢蝶酸合成酶B.过氧化物酶C.环氧酶D.磷脂酶E.胆碱酯酶12.阿司匹林应用于A.维生素K缺乏症B.哺乳期妇女C.低凝血酶原血症D.手术前一周E.病毒感染的儿童和青少年13.有关扑热息痛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B.无抗炎抗风湿作用C.主要用于感冒发热D.长期应用可产生依赖性E.不良反应少,但能造成肝脏损害14.阿司匹林哮喘产生的原因是A.与阿司匹林抑制PG的生物合成有关B.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C.白三烯等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生成增加D.促进5-HT生成增多E.抑制胆碱酯酶,减少Ach的破坏15.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A.瑞夷综合征B.耳毒性反应C.肝毒性D.促进氯化钠与水的再吸收,引起水肿E.甲状腺肿大与粘液性水肿16.最适于儿童退热的药物是A.阿司匹林B.对乙酰氨基酚C.吲哚美辛D.保泰松E.塞来昔布17.下列哪种药物几乎无抗炎作用A.吡罗昔康B.吲哚美辛C.塞来昔布D.阿司匹林E.对乙酰氨基酚18.解热镇痛药物的解热作用特点是A.使发热患者的体温降至正常B.使发热患者的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以下C.使正常人体吻降至正常水平以下D.配合物理降温才能将体温至正常以下E.只能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19.阿司匹林不用于A.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B.胆道蛔虫C.头痛、牙痛、肌肉痛D.风湿、类风湿关节炎E.胃肠绞痛20.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疾病应采用A.小剂量短期使用B.大剂量长期应用C.小剂量长期应用D.大剂量突击使用E.大剂量短疗程21.患者,女,52岁,胃溃疡多年,今因感冒发热来院就诊,退热药应选用A.阿司匹林B.吲哚美辛C.对乙酰氨基酚D.保泰松E.布洛芬22.患者,女,43岁,患风湿病性关节炎15年,因关节疼痛来院就诊,下列哪种药物对此病无效( )A.对乙酰氨基酚B.阿司匹林C.吲哚美辛D.布洛芬E.吡罗昔康23.阿司匹林引起的水杨酸反应,是A.一般过敏反应B.剂量过大出现的一种中毒反应C.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D.高敏反应E.后遗效应24.大剂量阿司匹林引起胃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抑制血小板聚集B.抑制凝血酶原及其他凝血因子的合成C.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出血D.抑制胃黏膜PG的合成E.抑制维生素C及K的吸收25.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是A.布洛芬B.对乙酰氨基酚C.秋水仙碱D.丙磺舒E.非那西丁26.可用于解热镇痛,但却能造成凝血障碍的是A. 麻黄碱B.扑热息痛C.阿司匹林D.吲哚美辛E.阿托品27.张某,女,58岁两膝关节反复肿胀及疼痛已有1年余先开始右膝疼痛,经半年左右,左侧膝关节也开始疼痛,并有肿胀走路较慢,不能多走路天气变化症状加重诊断:双膝风湿性关节炎.该患者可选用什么药物治疗A.吗啡B.阿司匹林C.芬太尼D.阿托品E.地高辛28.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不包括A.成瘾性B.瑞夷综合征C.胃肠反应D.过敏反应E.凝血障碍29.患者,女,54岁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疼痛已数年,时轻时重,行走不便.医生应首选下列哪种药物A.对乙酰氨基酚B.阿司匹林C.哌替啶D.布洛芬E.美沙酮30.预防心肌梗塞可用A.消炎痛B.阿司匹林C.醋氨酚D.保泰松E.萘普生31.感冒发热头痛可用A.吗啡B.阿托品C.哌替啶D.阿司匹林E.可待因32.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原理是由于A.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元B.对抗cAMP直接引起的发热C.抑制产热过程和促进散热过程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E.对抗前列腺素直接引起的发热33.抑制脑内PG合成的药物是A.阿司匹林B.苯巴比妥C.安定D.氯丙嗪E.吗啡34.阿斯匹林对哪类炎症有效A.化学性炎症B.物理性炎症C.细菌性炎症D.风湿性炎症E.各种炎症都有效35.消化性溃疡患者能使用的药物A.阿司匹林B.安定C.保泰松D.水合氯醛E.水杨酸钠36.关于阿司匹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B.其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与其抑制PG生物合成有关C.可抑制血小板聚集D.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和心律失常E.哮喘病人禁用37.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的退热止痛有效A.扑热息痛B.保泰松C.羟基保泰松D.消炎痛E.阿司匹林38.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是A.阿司匹林B.苯巴比妥C.氯丙嗪D.苯妥英钠E.吗啡39.下列哪药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最大A.阿司匹林B.强心苷C.对乙酰氨基酚D.苯巴比妥E.安定40.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的是:A.水杨酸钠B.阿司匹林C.保泰松D.吲哚美辛E.对乙酰氨基酚41.可防止脑血栓形成的药物是:A.水杨酸钠B.阿司匹林C.保泰松D.吲哚美辛E.布洛芬42.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的药物是:A.吡罗昔康B.阿司匹林C.丙磺舒D.布洛芬E.氯芬那酸43.胃肠反应常见的药物有:A.吲哚美辛B.保泰松C.布洛芬D.甲芬那酸E.阿司匹林44.胃溃疡病人宜选用何种解热镇痛药A.扑热息痛B.水杨酸钠C.阿司匹林D.吲哚美辛E.保泰松45.解热镇痛药宜在A.饭时服B.睡时服C.饭前服D.晨服E.必要时服46.阿斯匹林的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机理是A.促进组织胺释放B.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C.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D.直接抑制痛觉中枢E.激动阿片受体47.关于扑热息痛, 错误的叙述是A.无成瘾性B.有较强的抗炎作用C.有解热镇痛作用D.不抑制呼吸E.有肾损害48.解热镇痛抗炎药共同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白三烯的生成B.抑制阿片受体C.抑制PG的生物合成D.抑制体温调节中枢E.抑制中枢镇痛系统49.有关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B.通过抑制PG的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C.只降低发热者的体温D.对直接注射PG引起的发热无效E.对正常体温无影响50.下列哪种药物不属于解热镇痛抗炎药A.扑热息痛B.吲哚美辛C.布洛芬D.美沙酮E.双氯芬酸51.解热镇痛药的降温特点是A.仅降低发热者体温,不影响正常体温B.既降低发热者体温,也降低正常体温C.抑制体温调节中枢D.对体温的影响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E.可用于人工冬眠52.小剂量阿司匹林使出血时间A.略缩短B.明显缩短C.不变D.延长E.以上都不是53.抗炎作用极弱的药物是A.吲哚美辛B.布洛芬C.阿司匹林D.扑热息痛E.双氯芬酸54.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不包括A.水杨酸反应B.过敏反应C.水钠潴留D.凝血障碍E.瑞夷综合症55.呋塞米(速尿)可引起水杨酸蓄积中毒的原因是:A.减慢其代谢B.减少其与血浆蛋白结合C.缩小其表观分布容积D.减少其排泄E.以上都不是56.不用于抗炎的药物是:A.水杨酸钠B.羟基保泰松C.吲哚美辛D.布洛芬E.对乙酰氨基酚二、病例分析题(答题说明:根据下面的案例的要求,请对该案例做出分析解答。
20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一.学习要点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亦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药物分类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1.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
2.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
3.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如吲哚美辛。
4.芳基丙酸类,如布洛芬。
5.芳基乙酸类,如双氯芬酸。
6.烯醇类,如吡罗昔康。
7,吡唑酮类,如保泰松。
8.烷酮类,如萘丁美酮。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
共同作用1.抗炎作用:大多数解热镇痛药具有抗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疗效,但不能根治。
2.镇痛作用:具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等有良好镇痛效果,并且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
3.解热作用: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对正常者几乎无影响。
作用机制都是通过抑制环加氧酶而抑制PG合成产生作用。
(一) 阿司匹林作用与用途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作用: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抗炎、抗风湿作用也较强,控制急性风湿热的疗效迅速而确实。
2.影响血小板的功能:PG合成酶(环加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减少血小板中TXA2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小剂量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进展性心肌梗死患者,能降低病死率、再梗死率及脑缺血。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较大剂量口服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
2.加重出血倾向:抑制环加氧酶,强而持久性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较少抑制血管壁PGI2合成,致使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引起凝血障碍,加重出血。
3.水杨酸反应:使用剂量过大(≥5g/d)引起。
4.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药理学习题十一(解热镇痛抗炎药)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药理学习题十一(解热镇痛抗炎药)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章节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⒈解热镇痛药的共同作用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苯胺类无_________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炎抗风湿⒉阿司匹林属于________药,它的主要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解热镇痛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抑制血小板聚集⒊阿司匹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凝血障碍⒋对醋氨酚的解热作用较______,镇痛作用较_____,无______作用,过量会产生______的不良反应。
强弱抗炎抗风湿高铁血红蛋白症⒌可用于顽固性发烧(如癌症发热)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吲哚美辛保泰松6.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作用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这类药物中,对消化道不良反应较轻的药物是__________。
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扑热息痛7.解热镇痛作用很强,而消炎抗风湿作用很弱的药物是__________;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解热镇痛药是__________。
醋氨酚;阿司匹林8.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引起的出血可用 __________对抗。
Vit?K9.阿斯匹林通过抑制_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作用。
PG合成酶;解热镇痛;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10.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选用__________治疗,吗啡的主要不良反应是__________。
阿司匹林;成瘾性11.内源性PG对胃粘膜具有__________,阿司匹林抑制胃粘膜合成__________ ,故可诱致__________与__________。
2020年执业药师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第二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第一节解热、镇痛、抗炎药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COX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
COX-2:引起炎症反应。
COX-1:在人体组织存在,具有生理作用。
(1)胃壁COX-1:促进胃壁血流、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以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
(2)血小板COX-1:使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
肾组织内同时具有COX-1和COX-2,共同维护生理功能。
非甾体抗炎药(NSAID)分类1.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贝诺酯;2.乙酰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3.芳基乙酸类: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舒林酸等;4.芳基丙酸类:如布洛芬、萘普生;5.1,2-苯并噻嗪类:如吡罗昔康、美洛昔康;6.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尼美舒利;7.吡唑酮类:如保泰松。
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贝诺酯。
☆阿司匹林口服吸收迅速、完全。
吸收率和溶解度与胃肠道有关。
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
属于酸性药物,碱化尿液排泄速度加快,在酸性尿液中则相反。
下列关于乙酰水杨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易引起恶心、呕吐、胃出血B.抑制血小板聚集C.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D.儿童易引起瑞夷综合征E.中毒时应酸化尿液,加速排泄『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中毒时应碱化尿液,加速排泄。
2.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1)解热作用温和持久,抗炎抗风湿弱。
(2)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副作用。
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经肾脏排泄。
儿童感冒发热首选的解热镇痛药是A.阿司匹林B.吲哚美辛C.地西泮D.保泰松E.对乙酰氨基酚『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儿童感冒发热首选的解热镇痛药是对乙酰氨基酚。
3.芳基乙酸类: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舒林酸。
吲哚美辛和双氯芬酸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代谢产物活性降低或消失;舒林酸为前药,在体内代谢成活性药物而发挥作用。
本类药物蛋白结合率高。
吲哚美辛在肝脏代谢,60%经肾脏排泄。
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analgesic)
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analgesic)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 analgesic)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 analgesic)为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同时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因此,本类药物又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本类药物化学上多为有机酸类化合物,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鉴于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不同,自1974年始国际上将这类药物归入非甾体类抗炎药类(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一、发热、疼痛、炎症风湿的发生机理1. 发热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利于异物的清除。
体温升高→酶活性升高→抗体产生增加、吞噬活动加速。
另外,发热还是疾病诊断的依据。
但发热可造成许多严重的后果如虚脱、惊厥、昏迷、头痛等。
正常体温由丘脑下部控制,产热和散热为一动态平衡。
当有异物时, 病原体或其毒素(外致热原)引起白细胞释放内致热原,继而使前列腺素类生物活性物质(PGs,prostaglandins,)产生增多, PGs使体温调节点升高,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静注PGF2α及PGE2可升高体温, 在多种PGs中PGE2为最强的致热原。
2. 疼痛疼痛是由致痛物质刺激神经末梢所致。
体内与疼痛产生有关的物质有缓激肽、组织胺、五羟色胺、PGs、钾离子等。
有人发现,单注射组织胺或缓激肽并不引起明显的疼痛,在合注PGE1时才引起较强的疼痛, 故PG对疼痛的产生有重要的作用。
3. 炎症炎症一般表现为红、肿、热、痛。
其病理变化为毛细血管扩张、渗出增加、白细胞在局部聚集、形成水肿。
炎症的产生需要致炎介质。
致炎介质有组织胺、五羟色胺、白三烯、缓激肽、PGs 等。
组织胺和五羟色胺的对抗剂对炎症几无影响。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仅供参考)
解热镇痛药一、名词解释:1. 阿司匹林哮喘二、填空题1.阿司匹林具有_____、_____、_____等作用,这些作用的机制均与_____有关。
2.内源性PG对胃粘膜具有_____,阿司匹林抑制胃壁组织Cox1,使_____生成受到抑制,故可引起_____与_____。
3.秋水仙碱对急性通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消炎作用,它对_____没有影响,其作用是_____。
4.阿司匹林与双香豆素合用易引起_____,与磺酰脲类合用易引起_____,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_____。
三、是非题1.醋氨酚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较弱。
2.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消炎痛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效。
4.所有的解热镇痛药均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
5.较大剂量羟基保泰松有排尿酸作用,故对痛风有效。
四、选择题:A型题1.解热镇痛药镇痛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
A.存舱胶质层B.丘脑内侧C.脑干D.外周E.脑室与导水管周围灰质部2.解热镇痛药的镇痛机制是( )。
A.激动中枢阿片受体B.抑制表梢病觉感受器C.抑制PG合成D.抑制作入神经的冲动传导E.主要抑制CNS3.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机制是( )A.抑制缓激肽的生成B.抑制内热源的释放C.作用于中枢,使PG合成减少D.作用于外周、使PG合成减少E.以上均不是4. APC的组成足下列哪一项( )A.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囚B.阿司匹林月+非那西丁+可待因C.阿司匹林十氨基比林+咖啡固D.阿司匹林+苯巴比妥+咖啡囚E.阿托品十非那西丁十可待因5. 下列关于阿司匹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降低过高体温,不影响正常体温B.采用大剂量可预防血栓形成C.抗炎作用弱D.儿乎无抗灸作用E.以上都不是6.胃溃疡病人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时,可选用( )。
A双氛芬破 B.吲哚美辛 C.保泰松D.美洛昔康E.布洛芬7.阿司匹林预防血柠形成的机制是()。
A.使环加氧酶失活,减少血小板个TXA2生成B.降低投血酶活性 C.激活抗凝血酶D.立接对抗血小板聚集E.加强维生素K的作用8.较大剂量阿司匹林引起的哪一不良反应最为常见?( )A.胃肠道反应B.凝血障碍 C.诱发哮喘D.水杨酸反应 E.以上都不是9.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是由于( )。
药物化学4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阿司匹林的结构改造:
成盐:
O CH3CO
COOH AlOH
2
阿司匹林铝
在胃中几乎不分解,进入小肠才分解成两分子的乙 酰水杨酸,故对胃刺激性小,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
成酰胺:
CONH22 OH
水杨酰胺
胃几乎无刺激性,镇痛作用是阿司匹林的7倍
成酯:
COO
O NHCCH33
OCCH33 O
扑炎痛(贝诺酯,Benorilate)
OC6H9O6
N COCH3 O
大剂量可引 起肝坏死。
非那西丁体内代谢:
O NHCCH33
HO C22H55O
O NHCCH33
扑热息痛
NH22
有毒性
OC22H55
O
C22H55O
NCCH33 OH
N-羟基非那西丁
致突变
第二节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在对抗疟药奎宁的结构改造 中偶然得到了具有解热镇痛 作用安替比林
1884年用于临床
CH33 N N
CH33
O
安替比林 (Antipyrine)
因其毒性较大,而未能在临床长期使用 但成为一个有效的先导化合物
对安替比林进行结构改造, 在环上引入二甲氨基,得到 氨基比林;
解热、镇痛作用持久,对胃 无刺激性,曾广泛用于临床。
一、非甾体抗炎药的发展
1. 炎症与抗炎治疗:
炎症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
-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等
抗炎药物的作用: 治疗胶原组织疾病 –如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
关节炎 、红斑狼疮等疾病。
2. 解热镇痛药治疗
初级药士-专业知识-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初级药土-专业知识-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单选题]1.阿司匹林不适用于A.缓解胃肠绞痛B.缓解关节疼痛C.预防术后血栓形成D.治疗感冒发热E.预防心肌梗死参(江南博哥)考答案:A参考解析:阿司匹林只能缓解慢性持续性钝痛(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对急性锐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知识点。
[单选题]2.溃疡病患者发热时宜用的退热药为A.阿司匹林B.毗罗昔康C口引躲美辛D.保泰松E.对乙酰氨基酚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消化性溃疡、阿司匹林过敏、“阿司匹林哮喘”的患者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阿司匹林。
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知识点。
[单选题]3.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是A.激动中枢阿片受体B.激动中枢GABA受体C.阻断中枢DA(多巴胺)能受体D.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酶E.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酶(COX,也称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PG)合成减少,是非留体抗炎药解热作用、镇痛作用、抗炎作用的共同作用机制。
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知识点。
[单选题]4.关于阿司匹林的作用,错误的是A.解热作用B.减少炎症组织前列腺素生成C.中毒剂量呼吸兴奋D.减少出血倾向E.可出现耳鸣、眩晕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阿司匹林的一般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大剂量还可抑制凝血酶原生成,从而延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易引起出血。
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知识点。
[单选题]5.有关阿司匹林作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抑制血小板聚集B.解热镇痛作用C.抗胃溃疡作用D.抗风湿作用E.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阿司匹林的一般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大剂量还可抑制凝血酶原生成,从而延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易引起出血。
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知识点。
[单选题]6.阿司匹林小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原理是A.抑制PGE1生成B.抑制地诺前列酮生成C.抑制TXAz生成D.抑制依前列醇生成E.抑制花生四烯酸生成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内环氧酶,减少血栓素A?(TXA2)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2023年解热镇痛抗炎药考试题及答案
2023年解热镇痛抗炎药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治疗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A.阿司匹林B. 对乙酰氨基酚C.保泰松D. 布洛芬E 吲哚美辛2.下列哪种药物可用于急性风湿热的鉴别诊断( )A. 保泰松B. 对乙酰氨基酚C.阿司匹林D. 布洛芬E. 吲哚美辛3.阿司匹林解热作用机制是()A. 抑制环氧酶(COX),减少PG合成B.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 抑制致炎因子的合成D. 杀菌作用E. 中和内毒素4.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是( )A. 抑制白三烯的生成B. 抑制PGF1的生成C.抑制PGF2的生成D.抑制PGI2的生成E.抑制TXA2的生成5.阿司匹林用药后出血凝血障碍可用下列何种维生素预防()A. 维生素AB.维生素CC. 维生素KD. 维生素EE. 维生素B66.解热镇痛药适用于治疗( )A. 慢性钝痛B. 内脏绞痛C. 分娩止痛D. 外伤剧痛E、术后剧痛7.小儿发热常选用的药物是()A. 阿司匹林B. 对乙酰氨基酚C. 吲哚美辛D. 吡罗昔康E. 尼美舒利8.复方阿司匹林(APC)的组成成分是()A. 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咖啡因B 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C. 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可待因D. 阿司匹林+氨基比林+苯巴比妥E. 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扑尔敏9.下列哪种药物属于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 )A. 保泰松B. 阿司匹林C. 尼美舒利D. 舒林酸E. 双氯芬酸10.与阿司匹林相比,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的特点是()A. 不良反应减少B.影响TXA2的生成C. 无抗炎作用D. 解热作用加强E. 镇痛作用加强(二)多选题1.解热镇痛药的解热特点是()A. 降低发热患者体温B. 解热作用部位在下丘脑C. 使患者体温随环境而变化D. 对正常体温无影响E. 降低正常人及发热病人体温2.解热镇痛药的抗炎作用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 抑制炎症反应时PG的合成B. 能缓解炎症引起的临床症状C. 不能完全阻止炎症并发症的发生D. 可彻底阻止炎症的发展E. 以上都正确3.下列阿司圆林叙述正确的是()A、胃肠道反应最多见B. 大剂量时按零级动力学消除C能缓解风湿病的症状D大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E. 可用于手术痛剧的止痛4.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A胃肠道反应B. 凝血障碍C. 水钠潴留D.过敏反应E. 水杨酸反应5、下列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解热作用强B. 镇痛作用强C抗炎抗风湿作用强D. 起效慢而作用持久E. 不良反应少,小儿发热常用6.可用子治疗痛风的药物是()A 别嘌醇B 丙磺舒C. 阿司匹林D双氯芬酸E. 塞来昔布三、填空题1.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的共同作用是()(),()其共同作用机制是()。
大学药学-药物化学-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痛风药-试题与答案(附详解)
药物化学第四节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痛风药一、A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萘普生能溶于水,不溶于氢氧化钠及碳酸钠溶液B、萘普生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C、布洛芬以消旋体给药,但其药效成分为R-(-)-异构体D、布洛芬消炎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副作用较大E、布洛芬与萘普生的化学性质不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布洛芬异构体有活性,S-(+)-布洛芬异构体无活性B、R-(-)-萘普生异构体活性强于S-(+)-萘普生异构体C、吲哚美辛结构中含有酯键,易被酸水解D、布洛芬属于1,2-苯并噻嗪类E、美洛昔康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抗感染镇痛效果与吡罗昔康相同3、第一个在临床上使用的1,2-苯并噻嗪类药物是A、吲哚美辛B、双氯芬酸钠C、吡罗昔康D、阿司匹林E、对乙酰氨基酚4、下列描述与吲哚美辛结构不符的是A、结构中含有羧基B、结构中含有对氯苯甲酰基C、结构中含有甲氧基D、结构中含有咪唑杂环E、遇强酸和强碱时易水解,水解产物可氧化生成有色物质5、萘普生属于下列哪一类药物A、吡唑酮类B、芬那酸类C、芳基乙酸类D、芳基丙酸类E、1,2-苯并噻嗪类6、下面哪个药物具有手性碳原子,临床上用S(+)-异构体A、安乃近B、吡罗昔康C、萘普生D、羟布宗E、双氯芬酸钠7、布洛芬为A、镇静催眠药B、抗癫痫药C、中枢兴奋药D、非甾体抗炎药E、麻醉药8、属于非甾体类的药物是A、雌二醇B、双氯芬酸C、氢化可的松D、米非司酮E、泼尼松龙9、在消化道经过酶代谢使无效构型转化成有效构型的药物是A、吡罗昔康B、布洛芬C、贝诺酯D、普鲁卡因胺E、诺氟沙星10、不属于吡罗昔康作用特点的是A、起效迅速B、作用持久C、副作用较小D、容易产生耐受性E、半衰期较长11、关于丙磺舒说法正确的是A、抗痛风药物B、本品能促进尿酸在肾小管的再吸收C、适用于治疗急性痛风和痛风性关节炎D、本品可与阿司匹林合用产生协同作用E、能促进青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的排泄12、临床上可用丙磺舒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原因是A、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B、对细菌有双重阻断作用C、延缓耐药性产生D、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E、以上都不对13、具有如下化学结构的药物是A、别嘌醇B、丙磺舒C、苯溴马隆D、秋水仙碱E、阿司匹林14、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生成紫色B、主要在肾脏代谢,在尿中排泄C、只生成葡萄糖醛酸代谢物D、会生成少量毒性代谢物N-乙酰亚胺醌E、本品可用于治疗发热疼痛及抗感染抗风湿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乙酰氨基酚微溶于冷水,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B、对乙酰氨基酚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在碱性条件下稳定C、对乙酰氨基酚易水解生成对甲基苯胺D、对乙酰氨基酚又名乙酰水杨酸E、对乙酰氨基酚不能用重氮化耦合反应鉴别16、阿司匹林在制剂中发生氧化的物质基础是存放过程产生了A、乙酰水杨酸B、水杨酸C、醋酸D、苯环E、苯甲酸17、下列药物中哪种药物不具有旋光性A、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B、葡萄糖C、盐酸麻黄碱D、青霉素E、四环素18、既可以解热、镇痛、抗炎,又有防止血栓形成作用的药物是A、布洛芬B、阿司匹林C、双氯芬酸D、对乙酰氨基酚E、酮洛芬19、下面哪个药物仅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不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A、芬布芬B、阿司匹林C、对乙酰氨基酚D、萘普生E、吡罗昔康20、阿司匹林性质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脱羧B、水解C、消旋化D、异构化E、聚合21、应用过量时可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作为解毒剂的药物是A、吡罗昔康B、对乙酰氨基酚C、双氯芬酸钠D、阿司匹林E、吲哚美辛22、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结构中含有游离的羧基B、又名扑热息痛C、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生成橙红色偶氮化合物D、会生成少量毒性代谢物N-乙酰亚胺醌E、本品过量时,N-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作为解毒剂23、阿司匹林因易水解失效,应采取的贮存方法是A、阴凉处贮存B、密封,干燥处贮存C、密闭贮存D、冷冻贮存E、遮光贮存24、对乙酰氨基酚又名A、扑热息痛B、乙酰水杨酸C、消炎痛D、萘普生E、芬布芬25、对乙酰氨基酚容易发生水解反应,因其结构中含有A、酰胺键B、芳伯氨基C、酚羟基D、羧基E、哌嗪基26、具有酰胺类结构的药物A、普鲁卡因B、扑热息痛C、阿司匹林D、布洛芬E、双氯芬酸钠27、关于阿司匹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吸湿能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B、易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C、其游离酸成盐用于医疗D、有解热和抗风湿作用E、碱性条件下不稳定28、阿司匹林属于A、解热镇痛药B、抗精神失常药C、抗震颤麻痹药D、麻醉性镇痛药E、镇静催眠药二、B1、<1> 、吲哚美辛A B C D E<2> 、萘普生A B C D E2、A.与葡萄糖醛酸结合B.D-25羟化酶催化C.与N-乙酰半胱氨酸结合D.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E.黄嘌呤氧化酶催化<1> 、水杨酸代谢是A B C D E<2>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是通过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布洛芬与萘普生的化学性质相同,不溶于水,溶于氢氧化钠及碳酸钠溶液。
药学--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药学--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第一节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物过程中的环氧酶(COX)——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合成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解热。
◆ COX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
◆ COX-2——引起炎症反应。
① COX-1——在人体组织存在,具有生理作用。
胃壁COX-1——促进胃壁血流、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以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
②血小板COX-1——使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
◆肾组织内同时具有COX-1和COX-2,维护生理功能。
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贝诺酯。
2.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①发热——首选。
②镇痛——缓解轻中度骨性关节炎疼痛的首选药。
还可用于:轻、中度疼痛,如头痛、肌痛、痛经、关节痛、癌性疼痛。
抗炎——较弱。
3.芳基乙酸类——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舒林酸。
①吲哚美辛——风湿病的炎症疼痛及急性骨骼肌损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经。
高热。
②双氯芬酸——急、慢性关节炎和软组织风湿所致疼痛,以及创伤后、术后的疼痛、牙痛、头痛等。
痛经及拔牙后止痛。
解热。
4.芳基丙酸类——布洛芬、萘普生。
①镇痛——慢性关节炎的关节肿痛;软组织风湿疼痛,如肩痛、腱鞘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急性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牙痛、头痛;②解热。
【镇痛】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不能奏效——萘普生。
5.1,2-苯并噻嗪类——又称昔康类,对COX-2的抑制作用比COX-1强,有一定的选择性——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6.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尼美舒利、依托考昔。
(记忆TANG:你美不美?依托考试和比赛来确定)【选择】①有胃肠道病史者——选择性COX-2抑制剂;②心肌梗死、脑梗死者——避免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
◆ COX-2——引起炎症反应。
教学课件:第八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详解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非处方药,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常见 疼痛和发热。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炎症介质的合成,发挥解热和 镇痛作用。
解热镇痛药的分类
总结词
解热镇痛药主要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和其他类 。
详细描述
水杨酸类包括阿司匹林、美洛昔康等,苯胺类包括对乙酰氨 基酚(扑热息痛)、非那西丁等,吡唑酮类包括氨基比林、 安乃近等。其他类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抗炎药。
06
案例分析
解热镇痛药的典型案例分析
解热镇痛药的典型案例: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 牙痛、关节痛等,也可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 镇痛、抗炎作用。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出血等。
非甾体抗炎药的典型案例分析
本章将详细介绍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 应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目标
掌握解热镇痛药和非 甾体抗炎药的分类和 作用机制。
了解解热镇痛药和非 甾体抗炎药的最新研 究进展。
熟悉解热镇痛药和非 甾体抗炎药的临床应 用和不良反应。
02
解热镇痛药概述
解热镇痛药的定义
总结词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 和发热。
用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
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 度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 等,以及发热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应根据患 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 合适的药物,避免长期使用或过
量使用。
解热镇痛药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 使用,特别是抗凝药物、抗血小 板药物等,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哪项对阿司匹林的叙述是错误的
A、最常见恶心、呕吐、胃出血等胃肠道反应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
D、儿童易引起瑞夷综合征
E、中毒时应酸化尿液,加速排泄
2、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
B、对中枢COX 抑制作用弱
C、小儿首选解热镇痛药
D、抗炎、抗风湿作用弱是因为对外周COX 抑制弱
E、无明显的胃肠刺激
3、下列哪项不属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A、瑞夷综合征
B、水杨酸反应
C、“阿司匹林哮喘”
D、恶心、呕吐、胃出血
E、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刺激凝血酶原形成
4、以下哪种作用与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PG 生物合成无关
A、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致胃出血、胃溃疡
D、“阿司匹林哮喘”
E、水杨酸反应
5、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叙述哪项错误
A、对内热原引起的发热有效
B、可减少炎症部位PG 合成
C、治疗浓度可抑制环氧酶,减少PG 生成
D、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E、能根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6、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仅使高烧患者体温降低
B、中度镇痛作用
C、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作用
D、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
E、此类药物均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7、下列哪个药物几乎没有抗炎作用
A、保泰松
B、阿司匹林
C、对乙酰氨基酚
D、吲哚美辛
E、尼美舒利
8、关于阿司匹林,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防止血栓形成宜用大剂量
B、用量大于1g 时,水杨酸的代谢从一级动力学转变为零级动力学进行
C、碱性尿促其排出
D、既抑制COX-2,又抑制COX-1
E、血浆t 1/2 短,约15min
9、下列对解热镇痛抗炎药正确的叙述是
A、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
B、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相同
C、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中枢
D、对各种严重创伤性剧痛有效
E、很容易产生耐受与成瘾
10、抑制环氧酶作用较强者为
A、阿司匹林
B、对乙酰氨基酚
C、吲哚美辛
D、保泰松
E、氢化可的松
11、大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
A、预防心肌梗死
B、预防脑血栓形成
C、慢性钝痛
D、风湿性关节炎
E、肺栓塞
12、阿司匹林严重中毒时应首选何药处理
A、口服碳酸氢钠
B、口服氯化铵
C、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D、口服氢氯噻嗪
E、以上都不对
13、下列哪种药物是急性风湿热的首选药物
A、保泰松
B、阿司匹林
C、对乙酰氨基酚
D、甲芬那酸
E、吲哚美辛
14、过量引起肝坏死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是
A、甲芬那酸
B、布洛芬
C、对乙酰氨基酚
D、阿司匹林
E、保泰松
15、目前主张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原理是
A、不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B、激动前列腺素合成所必需的环氧酶,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C、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所必需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D、抑制阿片受体
E、激活阿片受体
16、关于阿司匹林,下列错误的是
A、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
B、阿司匹林哮喘可用β受体激动药缓解
C、小剂量可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D、可引起胎儿异常
E、禁用于儿童病毒性感染
17、阿司匹林抗血栓形成的机制是
A、直接对抗血小板聚集
B、环氧酶失活,减少TXA2 生成,产生抗血栓形成作用
C、降低凝血酶活性
D、激活抗凝血酶
E、增强维生素K 的作用
18、儿童感冒发热,可首选的解热镇痛药是
A、阿司匹林
B、美洛昔康
C、吲哚美辛
D、萘普生
E、对乙酰氨基酚
19、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正确的是
A、必须配合物理降温措施
B、能使发热病人体温降到正常水平
C、能使发热病人体温降到正常以下
D、能使正常人体温降到正常以下
E、配合物理降温,能将体温降至正常以下
20、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机制是
A、增加缓激肽的生成
B、抑制内热原的释放
C、作用于中枢,抑制PG 合成
D、作用于外周,使PG 合成减少
E、以上均不是
21、阿司匹林抑制下列哪种酶而发挥解热镇痛作用
A、磷醋酶
B、环氧酶
C、脂蛋白酶
D、脂肪氧合酶
E、单胺氧化酶
二、配伍选择题
1、A.瑞夷综合征
B.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C.偶致视力障碍
D.急性中毒可致肝坏死
E.水、钠潴留
(1)阿司匹林可引起
(2)布洛芬可引起
2、A.阿司匹林
B.对乙酰氨基酚
C.吲哚美辛
D.保泰松
E.布洛芬
(1)主要用于解热镇痛无抗炎作用的药物是
(2)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镇痛作用较弱的药物是
(3)广泛用于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无水杨酸反应的药物是
3、A.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的合成
B.不影响P 物质的释放
C.阻断痛觉神经冲动的传导
D.直接作用于痛觉感受器,降低其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
E.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痛觉缺失
(1)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机制主要是
(2)吗啡的镇痛作用机制主要是
4、A.秋水仙碱
B.对乙酰氨基酚
C.阿司匹林
D.吲哚美辛
E.布洛芬
(1)具有抗血栓作用的解热镇痛药的是
(2)几乎没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是
(3)目前所知最强的COX 抑制剂是
(4)常用的抗痛风药物是
三、多项选择题
1、水杨酸类的抗炎作用与下列哪些机制有关
A、抑制免疫反应,缓解炎症反应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抑制细菌毒素和细胞结合,减轻细胞损害
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
E、抑制缓激肽的合成及组胺的释放
5、关于对乙酰氨基酚描述正确的是
A、解热镇痛作用持久
B、抗炎作用强
C、抑制环氧酶
D、影响血栓形成
E、抗过敏
8、对解热镇痛抗炎药不正确的描述为
A、对体温的影响与氯丙嗪不同
B、对内源性致热原引起的发热无解热作用
C、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中枢
D、临床上广泛使用
E、各类药物均具镇痛作用
11、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
A、瑞夷(Reye)综合征
B、水杨酸反应
C、变态反应
D、凝血障碍
E、甲状腺肿大
一、最佳选择题
1、E,
2、B,
3、E,
4、E,
5、E,
6、E,
7、C,
8、A,
9、A,10、C,
11、D,12、C,13、B,14、C,15、C, 16、B,17、B,18、E,19、B,20、A,
21、B,
二、配伍选择题
1、<1>、A,<2>、C,
2、<1>、B,<2>、D,<3>、E,
3、<1>、A,<2>、C,
4、<1>、C,<2>、B,<3>、D,<4>、A,
三、多项选择题
1、DE,
2、AC,
3、BC,
4、ABCD,。